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二十四

  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二十四

  善聚品第三十二

  概要:本品首先提示五根,依次為五蓋、禮佛的五功德,以及閻羅王的五天使、罪人之在于地獄之苦相,佛陀與阿難的問答,天人的五衰,佛陀滅后,那羅陀比丘以文荼王夫人之死亡為緣,而為王說去,病人與看護之人之存心之五事。

  二七六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五根為善聚,為最大的善聚,如能修行五根的話,就能成就須陀洹果,乃至成就阿羅漢果。因此,應(yīng)求方便,去行持此五根。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xiàn)在要講說有關(guān)于善聚之事,你們聽后應(yīng)善思念它!怪T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諸比丘們就從佛受教。

  世尊告訴他們說:「到底是甚么法,名叫善聚呢?所謂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之本,故名為根)是。那五根呢?所謂信根(信三寶、四諦),精進根(勇猛勤修善法),念根(憶念正法),定根(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慧根(知道四諦,啟發(fā)智慧),這就是所謂,比丘們!有這五根。如果有比丘修行五根的話,便能成就須陀洹(入流,初果),而得不退轉(zhuǎn)之法,必定會成至道。由此轉(zhuǎn)進其行,而能成就斯陀含(一來,二果),而再來此世間一次(含天上的一次),而盡其苦際。再轉(zhuǎn)進其道,而成就阿那含(不還,三果),不免再來此世間,即又能取般涅槃(在色界天完成寂滅)。轉(zhuǎn)進其行,而至于有漏之滅盡,而成就無漏,而得心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證,而自游戲于其中。所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再受后胎,能如實而知道一切。

  所言的善聚,就是此五根是。所以的緣故就是:這乃為最大之聚,為眾聚當(dāng)中之妙。如果不行此法的話,就不能成就須陀洹,不能成就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以及如來、至真、等正覺。如果得此五根的話,便會有四果,便會有三乘之道(阿羅漢、辟支佛、如來)。所言的善聚,乃以此五根為上的。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求方便,去修行此五根。

  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七七

  大意:本經(jīng)敘述貪欲、瞋恚、睡眠、調(diào)戲(掉舉)、疑等五蓋為不善之聚。所有的惡法,都由此而起的,三惡道也是因之而有,因此,當(dāng)求方便,去滅此五蓋。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xiàn)在要講說不善之聚,你們聽后,應(yīng)當(dāng)要

  善思念它!怪T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那時,諸比丘們乃從佛受教。

  世尊告訴他們說:「它為甚么叫做不善聚呢?所謂五蓋是。那五蓋呢?(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睡眠蓋,(四)調(diào)戲蓋(掉舉蓋),(五)疑蓋,這就是所謂的五蓋。如果欲知道不善聚的話,就是這五蓋。所以的緣故就是:比丘!當(dāng)知!因為倘若有此五蓋的話,便會有了畜生、餓鬼、地獄之分,諸所有的不善之法,都是由于此而生起之故。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求方便,去滅除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調(diào)戲蓋、(掉舉蓋)、疑蓋。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七八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承事禮佛的話,就能成就端正、好聲、多財饒寶、生長者之家、轉(zhuǎn)生天上等善處。因為如來乃有信、戒、聞、慧、善色等成就之故,大眾當(dāng)求方便,去完成此五種功德。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承事,而禮佛的話,就會有五事的功德的。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端正,第二就是好聲,第三就是多財饒寶,第四就是會生長者之家,第五就是身壞命終之后,會往生于天上等善處。所以的緣故就是:如來乃沒有人能與他相等的!如來乃有信、有戒、有聞、有慧、有善色成就,因此之故,而能成就五事的功德。

  又為甚么因緣,禮佛就能得端正呢?因為由于見佛的形像后,就會發(fā)歡喜之心,以此因緣,而得端正的。又由于甚么因緣,而能得好音聲呢?由于拜見如來的形像后,能自三稱其號,所謂南無如來、至真、等正覺,由此因緣,而能得好音聲的。又由于甚么因緣,為多財饒寶呢?緣于他拜見如來之后,能作大布施,能散華、燃燈,以及其余的所施之物,由于此因緣,能獲大財寶的。又由于甚么因緣,能轉(zhuǎn)生在于長者之家呢?如果拜見如來的形像之后,其心已不會染著,而以右膝著在于地,長跪而叉手(合掌),以至心去禮佛,由于此因緣,而能生在于長者之家的。又由于甚么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后,能轉(zhuǎn)生于善處,能往生于天上呢?因為諸佛世尊的常法,就是這樣的:諸有眾生,以五事因緣,而禮拜如來的話,便能往生于善處天上。這就是所謂,比丘們!有這五事的因緣而禮佛的功德。

  因此之故,諸比丘們!如有善男子、善

  女人,欲禮佛的話,應(yīng)當(dāng)求方便,去成就此五事的功德。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七九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能用天眼去觀得眾生所趣的地方,有如在宅內(nèi)知道出入往來之人那樣。依次為:閻羅王以生、老、病、死、賊之五天使,去責(zé)問罪人之不修諸善法。罪人受諸地獄之苦。閻羅王發(fā)愿脫離地獄的苦難,而生人中,而出家學(xué)道。最后為佛囑比丘應(yīng)使身口意行無缺,滅除五結(jié),修行五根。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猶如一間屋舍開有兩扇門相對,有人住在其里面,又有人在于上面而住,觀看其下面出入行來的人,都能一目了然(皆悉知見)那樣,我也是如是的。我用天眼去觀察眾生之類的生者、終者(死亡),或者是轉(zhuǎn)生在善趣,在惡趣,或者是善色、惡色,或者為好,或者為丑,隨著他們所行所種的一切,都能一一知道明白。

  如果又有眾生,其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誹謗賢圣,行正見之法,而和等見相應(yīng)的話(行為合于正見),在其身壞命終之后,轉(zhuǎn)生于善處的天上,這名叫做眾生行善。如果又有眾生,行如此的善法,而不造惡行的話,在其身壞命終之后,再轉(zhuǎn)生在于人類之中。如又有眾生,其身口意都行惡,而造不善之行的話,在命終之后,會生在于餓鬼道之中;蛴钟

  眾生,其身口意都行惡,而誹謗賢圣,和邪見相應(yīng)的話,在其命終之后,會生在于畜生道之中;蛘哂钟斜娚,其身口意都行惡,而造不善之行,而誹謗賢圣的話,在其命終之后,會轉(zhuǎn)生在于地獄之中。

  到這時,地獄的獄卒會捉此罪人,到閻羅王(地獄之主神)之處,示給閻羅王后,并作如是之語而說:『大王!當(dāng)知!此人在前世之時,身口意都行惡業(yè),作諸惡行之后,生在此地獄之中的。大王!此人要怎樣懲治他呢?』這時,閣羅王會漸與那人私問其罪,告訴那位罪人說:『云何?男子!你本來的前世,為人身的時候,不曾看見人類之為有出生,而得作人身,而處胎之時,乃極為困厄,其痛苦實在難以處(難居住),到了長大之時,其中經(jīng)過,須經(jīng)人養(yǎng)有,乳哺(飲母乳),須依人的沐浴身體等事嗎?』這時,罪人回答說:『實在看見過!大王!』閻羅王說:『云何?男子!你自己不知生法之要行嗎?不知身口意行,應(yīng)須修諸善趣(善

  行)嗎?』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如大王的教言!但是我乃愚癡,不能分別而實行善行!婚w羅王說:『如你所說,其事不異(實在如此)。又能知道你不作身、口、意之善行,因此,在于今天,應(yīng)當(dāng)要追究你放逸的罪行。這并不是你的父母所作的,也不是國王、大臣之所作的。本來就是你自己所作的罪業(yè),現(xiàn)在自當(dāng)受其惡報的!划(dāng)時,閻羅王先問其罪,然后乃敕令治他的罪。

  又次,有第二位的天使問那位罪人說:『你本來作人之時,不看見老人的形體極為惡劣,行步乃苦竭(行時為極苦),衣裳被垢穢所坌著,進止(舉止)都戰(zhàn)掉(震栗),氣息(呼吸)都以呻吟,不再有少壯時之心嗎?』這時,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我已看見過。』閻羅王說:『你當(dāng)自知!你現(xiàn)在也會有如此的形老之法(會為老的性質(zhì)),到老時,實會被人所討厭,因此,當(dāng)修其善行才對。』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那時,實在

  不信這事情!婚惲_王回答說:『我實在知道你不作身口意之善行,現(xiàn)在當(dāng)治你的罪業(yè),使你以后不敢再犯。你所作的惡業(yè),并不是父母所造的,也不是國王、大臣、人民所造的,你現(xiàn)在自造其罪業(yè),就應(yīng)當(dāng)自受其惡趣!贿@時,閻羅王,以此第二天使的身份,去教敕罪人。之后

  又以第三天使的身份告訴那位罪人說:『你前身作為人類之時,不看見有病人之事嗎?病人乃倒臥在于屎尿的上面,不能自動起居。』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我實在看見過!婚惲_王說:『云何?男子!你自己不自知道你也當(dāng)會有此疾病,不能免離此種疾患嗎?』罪人回答說:『實在是的!大王!我實在不看見(因愚癡,而不解其會輪到自身之事)!婚惲_王說:『我也知道你的一切,你乃愚惑不解悟,我現(xiàn)在當(dāng)治你的罪,使你以后不敢再冒犯此種罪行。這并不是你的父,不是你母所作的,也不是國王、大臣等人所造作的。』這時,閻羅王

  乃以此去教敕他。然后,

  又以第四天使的身份去告訴那個人說:『云何?男子!人身有如枯木,如風(fēng)去,如火歇那樣的沒有情想的了(形容死亡)。那樣的當(dāng)兒,五親(至親)之類的人,不是會圍遶,而號哭嗎?』罪人回答說:『如是!大王!我已看見過了。』閻羅王說:『你為甚么不作如是之念:我也當(dāng)會難免于這死亡嗎?』罪人回答說:『實在是的!大王!我實在不覺知!婚惲_王說:『我也相信你當(dāng)時并不察覺此法,現(xiàn)在當(dāng)治你的罪,使你以后不敢再犯。這種不善之罪,并不是父,并不是母,也不是國王、大臣、人民所造的,是你本來自作的,現(xiàn)在自當(dāng)受此罪報!

  這時,閻羅王又以第五天使的身份告訴那位罪人說:『你本來作人之時,不看見有賊會穿墻破舍。去劫奪他人的財寶,或者放火燒屋(為滅證據(jù)),或者隱藏在于道路(為逃避罪行)。如果被國王所擒獲時,就會被截手足,或者會被殺亡,或者

  會被關(guān)在牢獄,或者會反縛去遶市,或者使其負(fù)荷沙石,或者被執(zhí)而倒懸,或者被攢箭所射,或者用融銅去灌其身,或者用火去炙,或者剝其皮,還使他食,或者剖開腹,而用草擆之,或者放在湯中,而煮他,或者用刀斫輪而轢其頭,或者用象腳去踏殺,或者著在于標(biāo)頭,乃至于死亡嗎?』罪人回答說:『我實在看見過(曾作過此罪業(yè)。)!婚惲_王說:『你為甚么緣故,會去私盜他人的財物呢?你都知道會受罪,為甚么要去犯罪呢?』罪人說:『如是!大王!我實在是愚惑之故!婚惲_王說:『我也相信你所說的,現(xiàn)在當(dāng)治你的罪,使你以后不敢再犯。這種罪業(yè)并不是父母所作的,也不是國王、大臣、人民所作的,是你自作其罪,還是你自己要受其罪報的。』

  這時,閻羅王問罪人之罪業(yè)之后,便敕令獄卒而說:『快將此人捉到獄中去!』當(dāng)時,獄卒受王的教令之后,就捉此罪人,到地獄之中。地獄的左側(cè)乃極為火

  燃,都是鐵的城、鐵的廓,地面也是用鐵作的。有四城門,乃極為臭穢之處,好似被屎尿所染污過的。有刀山、劍樹,圍遶在于四面,又用鐵的疏的籠(粗目之籠),蓋覆在其上面!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四壁四城門廣長實為牢鐵籠之所覆求出無有期

  彼時鐵地上火然極為熾壁方百由旬洞然一種色

  中央有四柱觀之實恐畏及其劍樹上鐵雋烏所上

  臭處實難居覩之衣毛豎種種之畏器鬲子有十六

  (四方的壁,有四個城門,又廣,又長,實在很牢固的。上面被鐵籠所蓋覆,欲求脫離,實在是難以期望。那個時候,鐵所造的地面上,有火燃極為熾盛,壁方百由旬之處,都洞然為一種色。)

  (中央有四支柱,令人一看,實在會恐畏異常。那些劍樹的上面,為鐵嘴之烏所

  棲上的。這里是一極為臭穢之處,實在是難以居住的地方,令人一見之后,其衣毛都會倒豎的。有種種怖畏之器在里面,鬲子(附屬)的地獄,也有十六之多。)

  比丘們!當(dāng)知!當(dāng)時,獄卒曾用若干的令人苦痛之物,伎打此罪人。如那位罪人舉腳著在獄中時,血肉都會消盡,唯有身骨之殘留耳。這時,獄卒將此罪人,又用利斧去斫他的形體,使其苦痛難以計量。然而也使其求死不得,須要罪人之罪業(yè)消滅之后,方能得以脫離,他在于人間所作的罪業(yè),都必須使其除盡,然后才能得以脫出其苦處。

  這時,那位獄卒又將此罪人,使其緣于刀劍之樹,或使其上樹,或使其下樹。當(dāng)時,由于罪人爬在于樹上之故,便會被那些鐵嘴之鳥所食,或者被啄其頭,然后取食頭內(nèi)之腦;蛘弑圾B取其手腳,然后打其骨而取食其髓。然而其罪還是未完畢,要等到罪刑完畢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脫出其苦處。

  這時,獄卒又取那位罪人,使他抱住熱的銅柱而坐。這乃前世之時,喜歡淫泆之故,因此之故,才會受此罪苦,才會被罪業(yè)所追,終究不能得以脫離。這時,獄卒從罪人的腳跟,抽拔其筋,乃至于項中(頸內(nèi)),而前挽(牽筋出來);蛘呤蛊浔卉囁d,或者前進,或者后退,都不得自在,其中所受的苦痛,實在難以稱計。必須使其罪業(yè)消滅,然后才能脫出其苦。

  這時,獄卒又執(zhí)取那位罪人,擲放在火山上面,然后驅(qū)使其或上、或下。這時,須極為爛盡,然后乃能得出。當(dāng)時,罪人乃由于此因緣,求死不得,須要當(dāng)使其罪業(yè)都除盡,然后才能得出。

  這時,獄卒又取罪人,拔抽他的舌頭,擲著在于其背后,此中所受的苦痛,實難以稱計的,然而卻求死不得。當(dāng)時,獄卒又取罪人放著在于刀山之上,或者斷其腳,或者斷其頭,或者斷其手。須要當(dāng)使其罪消滅,然后才能得以脫出。

  這時,獄卒又用燒熱的大鐵葉,覆在于罪人的身上,好像在世時穿衣的模樣,當(dāng)時的苦痛,實為劇毒,難以忍住,這都是由于貪欲之故,才會致于如是之罪苦的。這時,獄卒又使罪人,作五種的使役(雙手雙足與身心都苦痛的刑罰)。首先驅(qū)使他偃臥,然后取鐵釘去釘他的雙手雙足,又用一釘去釘在其心中,在此中間所受的苦痛,實在難以言宣。須要當(dāng)使其罪消滅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脫出。

  這時,獄卒又取罪人,將其身顛倒,而舉放在于鑊中。當(dāng)時,身體至于下時,都統(tǒng)統(tǒng)爛盡。如還至于上時,也同樣的爛盡,假如至于四邊,也是一樣的爛盡,其酸楚毒痛的情形,實在是不可以稱計的。現(xiàn)出時也爛,不現(xiàn)出也是爛,有如在大釜中煮小豆那樣,或浮上,或沉下,現(xiàn)在的這位罪人也是同樣的,浮現(xiàn)也是爛,不浮現(xiàn)而沉下時,也是爛,在于其中受苦的情形,實在難以稱計。必須要等到其受罪完畢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脫出。

  比丘!當(dāng)知!或者又有時,那些地獄當(dāng)中,經(jīng)過數(shù)年之后,東門才開啟一次。這時,罪人就又往趣其門,但是其門卻自然的又關(guān)閉起來。那時,罪人都皆倒在地上,在其中所受的苦,乃不可能具宣出來;蛘哂袝r,各各都會自稱怨責(zé),都這樣說:『我乃由于你們之故,才不能得以逃出門外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愚者常喜悅亦如光音天智者常懷憂如似獄中囚

  (愚癡的人都常常喜悅,也如光音天那樣。有智慧的人則常懷憂念,類似于地獄中的囚人那樣〔愚人只顧享受,不知造福,智者都常懷愛念,恐造惡業(yè)而墮落,故能常常提高警覺,不致造惡業(yè)〕)。

  這時,大地獄之中,經(jīng)過百千萬年之時,北門又開一次。當(dāng)時,罪人又向北門而去,然而門便關(guān)閉,必須當(dāng)使其罪業(yè)消滅之后,才能得以脫出。這時,那些罪人又經(jīng)數(shù)百萬歲之后,才能得以脫出。因為

  在人中之時所作的罪業(yè),必須使其受刑完畢之故。這時,獄卒又取罪人,而用鐵斧斫罪人的身體,經(jīng)過若干的罪刑,然后再使令其更換,必須當(dāng)使其罪苦都完畢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脫出。

  比丘!當(dāng)知!或者又有時,東門又再開一次,這時,那些眾生就又往詣于東門,然而門又自動的關(guān)閉,而不能得以出來。假如能夠得以出來,但在外面又有大山,就會往趣其處,當(dāng)罪人進入山中時,就會被兩山所壓,有如壓麻油那樣,在其里面所受的苦痛,實難以稱計。必須當(dāng)他的苦報已盡,然后才能得以脫出。那時,那些罪人轉(zhuǎn)得前進時,又會值遇熱灰的地獄,此獄的縱廣為數(shù)千萬由旬,在其中間,受苦之事,實在難以稱計的。必須當(dāng)罪受完之后,才能得以脫出。而轉(zhuǎn)又前進時,其次會遇有刀刺的地獄。這時,罪人又入于此刀刺的地獄當(dāng)中,當(dāng)時便會有大風(fēng)之吹起,會來破壞此罪人的身體筋骨,在此里面所受的苦痛,實在不可以稱計的。必須

  當(dāng)他的罪業(yè)消滅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脫出的。

  其次,又有大熱灰的地獄。這時,罪人又入此大熱灰的地獄中,形體會被其融爛,所受的苦痛為無量。必須當(dāng)他的罪業(yè)消滅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脫出的。這時,罪人雖然能得脫出此熱灰的地獄,但是又值刀劍的地獄,此獄的縱廣為數(shù)千萬里。這時,罪人入此刀劍的地獄之中,在其中所受的苦痛,乃不可以稱計的。必須當(dāng)使其罪業(yè)消滅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脫出。

  其次,又有沸屎地獄,里面有細蟲,會攢入罪人的骨內(nèi),而徹其髓,會食此罪人。雖然罪畢而得出此地獄,然而前面會值遇獄卒。這時,獄卒會問罪人說:『你們欲到何處去呢?到底是從甚么地方來的呢?』罪人回答說:『我們并不知道從甚么地方來的,也不知道當(dāng)?shù)胶翁幦?但我們現(xiàn)在乃極為饑?yán)?都欲求食物!华z卒回答說:『我們當(dāng)會供給與你們!挥谑,獄卒就取罪人,使他仰臥,而取大熱

  的鐵丸,使罪人吞下。像如是的,罪人的受苦,乃不可以稱計的。這時,熱鐵丸從口而下過的腸胃,都皆爛盡,受苦乃難以量出。必須當(dāng)使罪業(yè)消滅之后,然后才能得以脫出的。

  那些罪人不堪受此苦痛,還又入于熱屎地獄、刀劍地獄、大熱灰地獄,還來經(jīng)過如是這般的若干地獄。這時,那些眾生不堪受苦,還而會回頭來至于熱屎地獄之中。這時,獄卒對那些眾生說:『你們到底是從甚么地方來的?要到甚么地方去呢?』罪人回答說:『我們并不能自知到底是從甚么地方來的,現(xiàn)在又不知當(dāng)?shù)缴趺吹胤饺?』獄卒問他們說:『現(xiàn)在須要甚么東西嗎?』罪人回答說:『我們口渴的利害,須要飲水!贿@時,獄卒就取罪人仰臥,然后將融銅灌入罪人的口內(nèi),使令溶銅從口流下而過,在此中間所受的罪苦,乃不可以說盡。須要當(dāng)使其罪業(yè)消滅之后,然后才能得以出來。這時,罪人不堪受此苦痛,就還入于沸屎地獄、劍樹地

  獄、熱灰地獄,還入于大地獄之中。

  比丘!當(dāng)知!那時,罪人的苦痛,實難以稱計。假如罪人在此時眼根看見色境的話,其心也不會愛樂,倘若耳根聞到聲境時,或鼻根嗅到香境,舌根嘗到味境,身根觸到細滑的觸境時,都不會愛樂,意根感知法境,都會起瞋恚。所以的緣故就是:由于本來不作善行的果報,都恒作惡業(yè)之故,才會致于如此的罪業(yè)。

  這時,閻羅王教敕那些罪人說:『你們不能得善利,往昔之時,在于人類當(dāng)中,受人間中的福報,然而你們的身口意卻不與其行相應(yīng),也不惠施與人,也不仁愛(愛語)、利人、等利(同事),因此之故,現(xiàn)在才會受此苦報的。這些惡行,并不是你們的父母所為,也不是國王、大臣所作的。諸有眾生,如果其身口意都清凈,沒有沾污的話,就類似于光音天。諸有眾生,假如作諸惡行的話,就類似于地獄之中。你們的身口意都不清凈之故,才會致于如是之罪!』

  比丘們!當(dāng)知!閻羅王也曾經(jīng)作如是之說:『我當(dāng)會在甚么時候脫此苦難,而轉(zhuǎn)生在于人中呢?我如果已得人身的話,便得去出家,去剃除須發(fā),穿三種的法衣,出家去學(xué)道!』閻羅王尚且作如是之念,何況你們現(xiàn)在已得人身,已得此沙門之道呢?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常念行持身口意之善行,不可使其有所缺欠;應(yīng)當(dāng)滅除五結(jié)(貪欲、瞋恚、身見、戒取見、疑),修行五根(信、精進、念、定、慧等根。)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八○

  大意:在受歲之日(結(jié)夏安居完了的那天),佛陀敕阿難擊揵椎去集大

  眾,舉行僧眾自恣,而達于清凈無咎。多耆奢即用偈贊嘆佛陀,以及諸比丘,佛陀乃印可他為造偈第一,所說無疑難。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東苑鹿母園中(為毘舍佉所獻的園林。毘舍佉為鴦伽國的陀難阇那長者之女,為玉耶女之姊,常布施教團,被譽為僧伽母。嫁給彌迦羅,感化其夫信佛,其夫感動的叫她為母,鹿母乃由之名焉),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這時,世尊于七月十五日,在于露野地(無遮蓋的露地,是露天的草地上),敷座而坐,諸比丘僧則前后圍遶。佛陀乃告訴阿難說:「你今在此露地,趕快擊打揵椎,所以的緣故就是:今天為七月十五日,是受歲之日之故。」(結(jié)夏安居完了之日,眾僧在大眾當(dāng)中懺悔自己的過錯,

  請大眾當(dāng)面指正,是自恣之日。由于以夏安居計算年歲,而增一法臘,故為受歲。)

  這時,尊者阿難乃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合掌),便說此偈而說:

  凈眼無與等無事而不練智慧無染著何等名受歲

  (凈眼〔世尊〕乃沒有人能和您相匹等的,沒有一事不熟練的,有智慧而不染著于一切,到底甚么名叫受歲呢?)

  那時,世尊也用偈由答阿難說:

  受歲三業(yè)凈身口意所作兩兩比丘對自陳所作短

  還自稱名字今日眾受歲我亦凈意受唯愿原其過

  (受歲就是清凈三業(yè),為身口意所作的事。兩兩〔一對一對的〕比丘相對,各人都應(yīng)自述自己在結(jié)夏安居中所造的過錯,還要自己說出自己的姓名,今天要在大眾當(dāng)中受歲〔舉行懺悔自己之過,并請大眾舉出是否犯過,同時祈大眾指正〕。我也

  要凈意而受歲,唯愿究其過錯!)

  那時,阿難又用偈問其義而說:

  過去恒沙佛辟支及聲聞盡是諸佛法獨是釋迦文

  (過去如恒沙的佛陀,以及辟支佛和聲聞們,都是以此而行諸佛法的嗎?或者唯獨是釋迦文佛您所行的法嗎?)

  那時,佛陀又用偈回答阿難說:

  恒沙過去佛弟子清凈心皆是諸佛法非今釋迦文

  辟支無此法無歲無弟子獨逝無伴侶不與他說法

  當(dāng)來佛世尊恒沙不可計彼亦受此歲如今瞿曇法

  (如恒河沙那么多的過去的佛陀,以及弟子之為了清凈心的這些法,均為是佛法,不只是唯有現(xiàn)在的釋迦文佛是如此而已的。那些辟支佛,則沒有此法,沒有受歲,也沒有弟子,獨自逝去而沒有伴侶,并不和他人說法。當(dāng)來的佛陀世尊,如恒河沙不可計出的那么多,他們也是同樣的

  受此歲法,有如今天瞿曇我的法那樣。)

  這時,尊者阿難聽此語后,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實時升上講堂,手執(zhí)揵椎,并作如是之語說:「我現(xiàn)在擊此如來的信鼓,諸有如來的弟子們,都應(yīng)當(dāng)普集而報到!」

  那時,又說此偈而說:

  降伏魔力怨除結(jié)無有余露地?fù)魮b椎比丘聞當(dāng)集

  諸欲聞法人度流生死海聞此妙響音盡當(dāng)云集此

  (將降伏弊魔的力怨,將除結(jié)縛而沒有余遺,現(xiàn)在于此露地?fù)舸驌b椎,比丘們聽此聲音后,應(yīng)當(dāng)普集而來。諸位欲聽法的人,欲渡此生死大海的人,聽到此妙響音之后,就應(yīng)該都云集到這里來!)

  那時,尊者阿難已經(jīng)擊揵椎完畢之后,就到世尊之處,行頭面禮足之禮后,住在于一邊,然后白世尊說:「現(xiàn)在正是時候,唯愿世尊,有甚么教敕嗎?」

  這時,世尊告訴阿難說:「你且隨次而坐,如來自當(dāng)會知道時宜!巩(dāng)時,世尊坐在草座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都統(tǒng)統(tǒng)坐在于草座上!怪T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這時,諸比丘們就各坐于草座上。

  這時,世尊默然,觀察諸比丘后,便敕諸比丘們說:「我現(xiàn)在欲受歲(自恣),我對于眾人,是否有過咎之處嗎?又不犯身口意之業(yè)嗎?」如來說此語后,諸比丘們乃默然沒有回答。這時,世尊又再三的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xiàn)在欲受歲,然而我是否對于眾人有過錯的事嗎?」

  這時,舍利弗尊者,就從他的座位站起來,在佛前長跪又手,而白世尊說:「諸比丘們說曾觀察如來,并沒有身口意的任意過錯。所以的緣故就是:世尊到了今天,對于不得度的人,都已得度,不解脫的人,都給他們解脫,不般涅槃的人,都令他們般涅槃,沒有救的,也都作為救護,也作為盲目之人的眼目,作為有疾病的人之大醫(yī)王,在三界里,為獨尊,沒有人能逮及的,為最尊、最上的。同時,對于未生起道意的人,都使他們發(fā)起道意,眾人當(dāng)中之未寤的,世尊都使其醒寤,未聞法的,都使其聽法,為迷路的人作徑路,都恒用正法教導(dǎo)于人。由于這種種的事緣,如來并沒有咎于眾人,也沒有身口意業(yè)之過錯!

  這時,舍利弗又白佛說:「我現(xiàn)在向于如來自陳,是否有過咎于如來,以及比丘僧呢?」

  世尊告訴他說:「你現(xiàn)在,舍利弗!你現(xiàn)在并沒有由于身口意所作的罪行。所以的緣故就是:你現(xiàn)在的智慧乃沒有人能逮及的。你有種種的智慧,有無量的智慧、無邊的智慧、無與等的智慧,有疾智、捷智、甚深之智、平等之智。同時也是少欲知足,樂于寂靜之處,多諸方便,念不錯亂,能總持三昧,根原具足。是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解脫知見)成就,為勇悍能忍,所說的都無惡,不作非法,心性庠序,并沒有

  卒暴之行。有如轉(zhuǎn)輪圣王的最大的太子,當(dāng)會紹繼王位,大轉(zhuǎn)*輪。合利弗你也是如是,能轉(zhuǎn)無上的*輪,為諸天、世人,以及龍、鬼、魔,或者是魔天本來所不能轉(zhuǎn)的。你現(xiàn)在所說的,都常如法義,未曾有違真理的!

  這時,合利弗白佛說:「在座的比丘五百位比丘,也都當(dāng)受歲,此五百人都沒有過咎于如來之法嗎?」世尊告訴他說:「我也不怨責(zé)此五百位比丘的身口意所行所作的。所以的緣故就是:這位舍利弗在大眾當(dāng)中,乃極為清凈,并沒有瑕穢。而現(xiàn)在的這些大眾當(dāng)中,最小的下坐也已得須陀洹道(初果,預(yù)入圣人之流),必定當(dāng)會上及于不退轉(zhuǎn)之法,因此之故,我不會怨責(zé)于此大眾!

  那時,多耆奢(婆耆奢,為舍衛(wèi)城的婆羅門之子,出家后為即興的詩人),在此大眾當(dāng)中,就從其座站起,趨至于世尊之前處,行頭面禮足之禮后,白世尊說:「我現(xiàn)在是否堪任欲有所論之人嗎?(可

  以發(fā)言嗎?)」世尊告訴他說:「欲有所說的話,現(xiàn)在正是其時!」

  多耆奢就在于佛前贊嘆佛陀,以及比丘僧,而說此偈說:

  十五清凈日五百比丘眾諸結(jié)縛悉解無愛更不生

  轉(zhuǎn)輪大圣王群臣所圍遶普遍諸世界天上及世間

  大將人中尊為人作導(dǎo)師弟子樂徒從三達六通徹

  皆是真佛子無有塵垢者能斷欲愛刺今日自歸命

  (在十五日,清凈的今天,五百位比丘都集在于一處,諸結(jié)縛都已解開,已沒有貪愛,更不再生。轉(zhuǎn)*輪的大圣法王,被解脫的諸群臣所圍遶,普遍于諸世界、天上,以及世間。大將〔世尊〕乃為人中之尊,作人的大導(dǎo)師,弟子們都樂于隨從,三達〔三明,宿命、天眼、漏盡〕、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都已通徹而具足。通通都是真正的

  佛子,都沒有塵垢的人。也是能斷欲愛之刺的人,今天都自歸命。)

  那時,世尊乃印可多耆奢所說的。當(dāng)時,多耆奢曾作如是之今念:如來今天印可我所說的。因此,而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從座起,禮佛后退下,還皈就于其本位。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的聲聞中的第一能造偈的弟子,就是所謂多耆奢比丘是。所說的,都沒有疑難,也是多耆奢比丘是。」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八一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三十三天的一位天子五衰相現(xiàn),當(dāng)會墮入于豬胎。帝釋天即教令他自歸三寶,因此,得免入

  于惡道,而降生為長者之子,然后出家證果,在于佛前宣說四諦,佛陀乃聽許他為大沙門。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之處(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和大比丘眾,五百人都俱在。

  那個時候,在三十三天里(忉利天,第二層天),有一位天子,其身形已有五死的瑞應(yīng)(兇相之兆)。那五種呢?第一就是華冠自萎,第二就是衣裳垢坌,第三就是腋下流汗,第四就是不樂于本位,第五就是玉女違叛。那時,那位天子曾愁憂苦惱,而搥胸嘆息。

  這時,釋提桓因(帝釋天)聽聞這位天子正在愁憂苦惱,而搥胸嘆息,便問一位天子說:「這是甚么音聲,為甚么會響徹到這里呢?」那位太子回答說:「天王!當(dāng)知!現(xiàn)在有一位天子,其生命即將欲

  終,因此,而有五死的瑞應(yīng)之出現(xiàn)。第一就是其華冠已自萎,第二就是衣裳被垢坌,第三就是腋下會流汗,第四就是不樂于其本位,第五就是玉女們都違叛!

  那時,釋提桓因就到那位將欲臨終的天子之處,對那位天子說:「你現(xiàn)在為甚么緣故,愁憂苦惱,乃至于如此呢?」天子回答說:「尊者因提(因陀羅,帝釋天)!為甚么能得不愁憂苦惱呢?我的生命將欲終了,而有五種的死怪象:華冠自萎,衣裳垢膩,腋下流汗,不樂于本處,玉女違叛。現(xiàn)在此七寶的宮殿統(tǒng)統(tǒng)都會忘失,以及五百名玉女也當(dāng)會作星散,我所食的甘露,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氣味了!

  這時,釋提桓因?qū)δ俏惶熳诱f:「你豈不聽過如來所說之偈嗎?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則不死此威為最樂

  (一切行都是無常的,有生的必定會有死。如果不生的話,就不會死亡,這種寂滅乃最為安樂的。)

  你現(xiàn)在為甚么緣故愁憂到了這種程度呢?一切行都是無常之物,如欲使為有常的話,這事情乃不是這樣的!

  天子回答說:「云何?天帝!我那能得到不愁憂呢?我現(xiàn)在的天身為清凈沒有瑕穢,光明有如日月,沒有不照到的地方。然而將舍此身,死后當(dāng)會生在羅閱城中的豬腹當(dāng)中而生,生時都恒食屎類,死時會被刀所割截的!惯@時,釋提桓因?qū)δ俏惶熳诱f:「你現(xiàn)在可以自歸依佛,自歸依法,自歸依眾(僧)。如能這樣的話,那時便不會墮落于三惡趣的(地獄、餓鬼、畜生)!

  這時,天子請示帝釋天說:「是否由于歸依三尊(佛法僧),就不會墮落于三惡趣嗎?」釋提桓因說:「如是(是的)!天子!如果有眾生自歸依三尊的話,終皈不會墮落于三惡趣的。如來曾經(jīng)說過此偈:

  諸有自歸佛不墮三惡趣盡漏處天人便當(dāng)至涅槃

  (諸有眾生如果自歸依佛的話,就不會墮落于三惡道。會盡其諸漏,而處于天人當(dāng)中,最后便當(dāng)會至于涅槃〔寂滅,解脫生死輪回〕。)

  那時,那位天子問釋提桓因說:「現(xiàn)在如來到底在甚么地方呢?」釋提桓因說:「現(xiàn)在如來住在于摩竭陀國的羅閱城(王舍城)中的迦蘭陀竹園之處(竹林精舍),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固熳诱f:「我現(xiàn)在已沒有這種神力可得至于那個地方去覲省如來了!贯屘峄敢蚧卮鹫f:「天子!當(dāng)知!你只要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合掌),向于下方那一方,而作如是之言:『唯愿世尊善于觀察,我現(xiàn)在已陷于垂窮之地(到了極苦的處境),愿佛矜愍我!現(xiàn)在要自歸依三尊,皈依無所著的如來!痪统闪!

  這時,那位天子就聽從釋提桓因之言,就便長跪向于下方,自稱其姓名,而自歸依佛、自歸依法、自歸依眾(僧),愿盡形壽為真正的佛子,并不用天子(不愿再

  生為天子)。像如是的,至于三次說如此之語后,就不再處于豬胎,乃當(dāng)會更生為長者之家。

  這時,那位天子見此勝緣之后,就向釋提桓因說此偈而說:

  善緣非惡緣為法非為財導(dǎo)引以正道此者尊所嘆

  蒙尊不墮惡豬胎甚難因自察生長者因彼當(dāng)見佛

  (這是善緣,并不是惡緣,是為法,而不是為財。導(dǎo)引用正道,這乃是尊者〔帝釋天〕所稱嘆之事。現(xiàn)在承蒙尊者的提示,已不免墮于惡道,豬胎乃甚為難以為因的了。我自察會轉(zhuǎn)生于長者之家,由于生在那里,便當(dāng)?shù)靡姺鹜恿恕?

  這時,那位天子,則隨著其時壽的長短,而轉(zhuǎn)生在于羅閱城中的大長者之家。當(dāng)時,長者的婦人,自知有娠(懷妊)。到了十個月滿了之時,乃生一男兒,為端正無雙,為世間所希有的。這時,釋提桓因由于知道此兒已經(jīng)十歲,就數(shù)數(shù)(屢

  次)去告訴他:「你應(yīng)憶起本所作的緣本,你曾經(jīng)自言過:『我當(dāng)會由于其因緣(生在長者家的因緣),而得見佛陀!滑F(xiàn)在正是時候了,可以去拜見世尊了,如果不去的話,后來必定會后悔的!」

  那個時候,尊者舍利弗,到了乞食之時,著衣持缽,進入于羅閱城去乞食,漸漸往至于那位長者之家,就在于門外靜然而住。當(dāng)時,長者子看見舍利弗著衣持缽,容貌很殊特,看見之后,便到了舍利弗之前,而作如是之言:「你這位行者是甚么人?是誰的弟子?是行甚么法呢?」舍利弗說:「我的師父出身于釋迦種,我乃在于其中出家學(xué)道的。我的師名為如來、至真、等正覺,我乃恒從他受法的!

  這時,小兒即向舍利弗說此偈而說:

  尊今靜然立持缽容貌整今欲求何等與誰在此住

  (尊者現(xiàn)在靜然的站在于這里,手持缽器,容貌很整齊,F(xiàn)在欲求甚么呢?是為

  誰而站立在于此的呢?)

  這時,舍利弗也用偈回答而說:

  我今不求財非食非服飾故來為汝故善察聽我語

  憶汝本所說天上言誓時人中當(dāng)見佛故來相告耳

  諸佛出興難說法亦復(fù)然人身不可獲亦如優(yōu)曇花

  汝今隨我來俱親如來容必當(dāng)為汝說至要之善趣

  (我現(xiàn)在不是為了求財而來,也不是為了飲食,也不是為了服飾而來,是為你的緣故而來的,你要善察而聽我的話。你要憶起你本來所說的,你在天上時曾經(jīng)發(fā)過誓,說生在人中時,當(dāng)會去見佛,因此之故,才來這里相告與你而已!)

  (諸佛出興在于世間,是非常難遇之事,在世說法,也是同樣的難以遇到的事。人身不那么簡單可以獲得到的,有如優(yōu)曇花〔靈瑞花,三千年開一次花〕那樣之難事。你現(xiàn)在隨我而來,一同去親見如

  來的容貌,必定當(dāng)會為你講說那些至要的善趣之道。)

  這時,長者子聽舍利弗之語后,就先至于其父母之處,行頭面禮足之后,站立在于一邊。這時,長者子白其父母說:「唯愿聽許(允許)我到世尊之處,去承事禮敬,問訊世尊的康強!(向世尊問安)。其父母回答說:「現(xiàn)在正是其時(核準(zhǔn)他去見佛)。」

  長者子就集香花,以及好的白氈,和舍利弗尊者,相隨在其后面,往至于世尊之處。到達后,行頭面禮足之禮后,住在于一邊。那時,舍利弗白世尊說:「這位長者子,乃居住在于此羅閱城內(nèi),并不認(rèn)識三尊,唯愿世尊您,善與他說法,使他能夠度脫!」

  當(dāng)時,長者子遙見世尊的威容很端正,諸根都寂靜,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莊嚴(yán)其身。也如須彌山王那樣,其面乃如日月,令人百看不厭。就前進去禮佛的雙足,然后住在于一邊。那時,長者子就

  用香花,散在于如來的身上,又用新的白氈,奉上于如來,然后又行頭面禮足之禮后,退住在于一邊。

  這時,世尊漸與他說法,所謂其論說,乃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說欲為不清凈,漏就是大患,出家為最要的。這時,世尊已知道小兒的心已開,其意已解,就以諸佛世尊恒常所說的法:苦、集、盡(滅)、道(四諦),這時,世尊都統(tǒng)統(tǒng)給與長者子講說。

  這時,長者子就在于其座上,諸塵垢都滅盡,而得法眼清凈,不再有瑕穢。當(dāng)時,長者子即從座起,行頭面禮足之后,白世尊而說:「唯愿世尊!聽使我出家,而得作沙門!」世尊告訴他說:「凡是求道的人,如果不辭父母的話,就不得作為沙門!惯@時,長者子白世尊說:「必定當(dāng)會使我的父母聽許的!故雷鸶嬖V他說:「現(xiàn)在正是其時!

  那時,長者子就從其座站起,行頭面禮足之后,便退下而去,就回至其家,白其

  父母說:「唯愿聽許我,能得作為沙門!」父母回答說:「我們現(xiàn)在唯有一子你,而家中的產(chǎn)業(yè)又那么的饒財多寶。你欲去行沙門法,實在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事!归L者子說:「如來出現(xiàn)在于世間之事,乃經(jīng)過億劫之久才會有的事,實在是非常難得遭遇的事,時時(應(yīng)時)乃能出現(xiàn)耳!也如優(yōu)曇缽華(靈瑞華)之時時(應(yīng)開之時)乃有的事而已!如來也是如是,億劫之久乃能出現(xiàn)耳!」這時,長者子的父母就各共嘆息而作如是之語道:「今正是時,隨你所宜吧!(聽許他的出家去學(xué)佛)!

  這時,長者子乃行頭面禮足之禮,然后便辭別父母而去,詣世尊之處,到達后,頭面禮足,然后站立在一邊。那時,那位長者子白世尊說:「我的父母已經(jīng)聽許我了,唯愿世尊聽使我出家學(xué)道!」那時,世尊告訴舍利弗說:「你現(xiàn)在度這位長者之子,使他作為沙門吧!」舍利弗回答說:「如是!世尊!」那時,舍利弗從佛

  受教,度那位長者子作為沙彌,每日都教誨他。

  這時,那位沙彌在閑靜處,乃自克修,所以說:族姓子,出家學(xué)道,剃除須發(fā),修習(xí)無上的梵行,就是欲得離開一切苦惱。經(jīng)過一段時日后,沙彌即成阿羅漢,乃往至于世尊之處,頭面禮足之后,白世尊而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見佛聞法,都已沒有所疑之事了!故雷饐査f:「你現(xiàn)在是怎樣的見佛聞法,而沒有狐疑的呢?」

  沙彌白佛說:「色就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即為非有、非不有,也是無我。像如是的,為智者所覺知。痛(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即為非有、非不有,這些也是智者所覺知的。此五盛陰都是無常,都是苦、空、無我、非有,都是多諸苦惱,不可以療治,都恒在于臭穢之處,不可以久保。我就是這樣的通通觀察,而知道為無有我,今天乃觀察此,便

  就是已見如來了!」

  世尊告訴他說:「善哉!善哉!沙彌!即聽許你為一大沙門!

  那時,那位沙彌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二八二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文荼王由于其第一夫人之命終而憂愁,那羅陀即為王說除憂患之法,教王不可憂于應(yīng)失、應(yīng)滅、應(yīng)老、應(yīng)病、應(yīng)死的物體。文荼王聽后得除愁苦,而皈依三寶,而不殺生。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那羅陀尊者(能斷煩惱,能降伏龍,使其皈依三寶的尊者),住在于波羅

  梨國(華氏城,中印,摩竭陀國的都城)的長者的竹林中。

  那個時候,文荼王(阿阇世王之孫)的第一夫人,已取命終。她是王所愛敬,念念未曾去懷的夫人。這時,有人到了王所,白文荼王說:「大王!當(dāng)知!您的第一夫人在于今天,已經(jīng)命終了。」這時,大王聽到夫人已無常的消息,就懷愁憂,而告訴來人說:「你趕快載夫人的死尸,將麻油放著在于棺木(鐵制的油槽)之中,我將去看她!惯@時,那個人受王的教命,就去扶持夫人之身,將她放在于麻油的棺木中。

  那個時候,大王聽到其夫人已逝世,乃極懷愁惱,不食不飲(飲食都下不了肚),又不治法,又不理王事。

  當(dāng)于其時,左右當(dāng)中有一人名叫善念,他是恒與大王執(zhí)劍的人,他白大王說:「大王!當(dāng)知!在這國界內(nèi),有一位沙門,名叫那羅陀(那羅達多),已證得阿羅漢果,有大神足,又為一位博識多知,

  無事不練,辯才勇慧,語常含笑的人。愿大王當(dāng)往去見他,去聽他的說法。如果大王聞其法后,必定不會愁憂苦惱的!勾笸趸卮鹫f:「善哉!善哉!能善說此語。你現(xiàn)在,善念啊!你就先去向那位沙門說。所以的緣故就是:凡是轉(zhuǎn)輪圣王欲有所到的地方,必定事先遣人,如不先遣信,而到其處的事,此事就不然的了!

  這時,善念回答說:「如大王的教言!」就受王的教令,往至于長者的竹園中,到那羅陀之處后,行頭面禮足之禮,然后立在于一邊。那時,善念白那羅陀尊者說:「尊者!應(yīng)當(dāng)知道!大王的夫人今天已命終,因于此,大王乃非常的苦惱,不食,也不飲,也不再治王法、國事,F(xiàn)在欲來覲見尊者您的尊顏。唯愿到時候善與他說法,使大王不再有愁苦!」那羅陀回答說:「如欲來的話,現(xiàn)在正是其時!惯@時,善念既聽尊者的教令,就頭面禮足之后退還而去,往至于王所,而白大王說:「已向沙門說過了,大王宜知其

  事。」

  大王就敕令善念而說:「你快嚴(yán)駕寶羽的車輛,我現(xiàn)在欲去覲見那位沙門。」這時,善念就去嚴(yán)駕寶羽的車輛,然后向大王說:「嚴(yán)駕已辦好,大王應(yīng)知時宜!巩(dāng)時,大王即乘寶羽之車,就出城去那羅陀之處,到達后,步行而進入于長者的竹園中。凡是當(dāng)人的大王之法,欲拜見尊者時,須除五威容(劍、蓋、華鬘、珠柄、屣),大王都做到,都將它放置在一邊,然后到那羅陀尊者之處,到達后,行頭面禮足之禮,然后退坐在一邊。

  這時,那羅陀告訴大王說:「大王!當(dāng)知!夢幻之法,會使人生起愁憂,泡沫之法,以及那些如雪揣(會融化)之法,都會令人起愁憂,是不值得的。同時,也不可以華法(空中之華,不實之物)之想,而生起愁憂才好。所以的緣故就是:應(yīng)知道有五事,乃最為不可得之事,是如來所說的。那五事呢?(一)凡是物體,都應(yīng)該會盡,欲使其不盡,是不可得的事。(二

  凡是物體,都應(yīng)該會滅,欲使其不滅,是不可以得到的。(三)人都是會老之法,欲使其不老之事,是不可以得到的事。其次,(四)所謂有病之法,欲使其不病之事,是不可以得到的事。又次,(五)人都為會死之法,欲使其不死之事,是不可以得到之事。這就是所謂,大王!就是有此五事,乃最為不可得到之事,是如來所說的。」

  那時,那羅陀便說此偈而說:

  不以愁憂惱而獲其福佑設(shè)有懷愁憂外境得其便

  若使有智者終不思惟是外敵便有愁而不得其便

  威儀禮節(jié)具好施無悋心當(dāng)求此方便使獲其大利

  設(shè)使不可得我及彼眾人無愁便無患行報知如何

  (不能以愁憂煩惱,就能獲得其福佑的。如果懷有愁憂的話,外境(敵人)就會得到其方便的。假如是有智慧的人的

  話,就始終不會思惟此事的(不愁憂)。這樣,即外敵便反之而會有愁惱,便不能得到其便宜。)

  (要具有威儀禮節(jié),要好施而沒有慳悋之心,應(yīng)當(dāng)求這種方便〔努力〕,而使其獲得大利。假如不可得的事,我及那些眾人們,都應(yīng)無愁憂,這樣的話,便不會有憂患,此行之報,你知道如何嗎?〔有不可稱量的果報的〕)

  又次,大王!當(dāng)知!應(yīng)失去之物,便會失去,已失去之后,便會愁憂苦惱,便會痛苦不可以言宣,所謂:我所愛的,今日已失去。這就是所謂會失之物,便會失去,而在于其中,生起愁憂苦惱,痛苦不可以言宣。這就是所謂,大王!就是第一愁刺,會染著人的心意的。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之故。

  又次,曾聞賢圣的弟子,知道所應(yīng)失之物,便會失去,這時,他便不會生起愁憂苦惱,都常作如是而學(xué):我現(xiàn)在所失去

  的,并不是只是我一個人之事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樣的有此法的。假如我在其中生起愁憂的話,這就不是其宜的了(不應(yīng)該的。)或者因此而會使我的親族生起愁憂,會使怨家歡喜。對于食物不能消化(不飲食)的話,就當(dāng)會成病,身體就會煩熱,會由于此緣本,而致于命終的。如果在于那個時候,能作如是之想的話,便能除去憂畏之刺,便能脫離生老病死,不再會有災(zāi)患苦惱之事。

  又次,大王!應(yīng)該會滅之物,便會消滅,已滅便會愁憂苦惱,痛苦不可以言宣;我所愛的,今天已消滅了。這就是所謂對于消滅之物,便會滅我的心。便會在于其中生起愁憂苦惱,痛苦不可以言宣。這就是,大王!就是所謂第二愁刺,會染著吾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這種法,都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之處之故。

  又次,曾聞賢圣的弟子,知道所應(yīng)滅之物,便會消滅,這時,此人并不會生起愁憂苦惱,都常作如是而學(xué):我現(xiàn)在所滅之

  物,并不是唯獨我一人之事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樣的有如是之法。假如我在此里面生起愁憂的話,這就不是其宜(不應(yīng)該)。因為或者會因此而能使親族生起憂愁,會使怨家生起歡喜的。由于食不消化(不飲食),就當(dāng)會成病,身體會煩熱,會由于此緣本,而致于命終的。這樣去想的話,在于那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便能脫離生老病死,不會再有災(zāi)患苦惱之法。

  又次,大王!應(yīng)該會老之物,便會老,已老之后,便會有愁憂苦惱,便會痛苦不可以言宣:我所愛的,現(xiàn)在已老了。這就是所謂會老之物,便會老,而在于其中會使人生起憂愁苦惱,痛苦不可言。這就是,大王!就是第三種愁憂之刺,會染著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都是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之處的緣故。

  又次,曾聞賢圣的弟子,知道應(yīng)該會老之物便會老,這時,此人就不會生起愁憂苦惱,常會作如是而學(xué):我現(xiàn)在所應(yīng)老的

  事,并不是唯獨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有如此之法的,如果我在于其中生起愁憂的話,這并不是其宜的(不應(yīng)該);蛘邥虼硕褂H族們生起憂愁,怨家會起歡喜的。如食不消化(不飲食)的話,就當(dāng)會成病,身體便會煩熱,由此緣本,便會致于命終。能覺知此之故,那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便能脫離生老病死,不再會有災(zāi)患苦惱之法。

  又次,大王!應(yīng)該會病之物,便會生病,已病的話,便會愁憂苦惱,便會苦痛不可以言宣:我所愛的,今天乃有病。這就是所謂會病之物,便會有病,會在于其中生起愁憂苦惱,苦痛不可以言宣。這就是所謂,大王!所謂第四種愁受之刺,會染著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會有如此之法,都是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之處的緣故。

  又次,曾聞賢圣的弟子,知道所應(yīng)病的物便會有病,就是所謂此人便不會生起愁憂苦惱,常會作如是而學(xué):我現(xiàn)在所應(yīng)病

  之事,并不是唯獨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同樣的有如是之法的。假如我在此中生起愁憂的話,這就不應(yīng)該的了;蛘邥虼硕褂H族們生起憂愁,會使怨家生起歡喜的。如食不消化(不飲食)的話,就當(dāng)會生病,身體便會煩熱,由于此緣本,便會致于命終。知道此義的那時,便能除去愁畏之刺,便會脫離生老病死,不再會有災(zāi)患苦惱之法。

  又次,大王!應(yīng)該會死之物,便會死,已死了,就謂之死物,而會在于其中生起愁憂苦惱,苦痛不可以言宣。這就是所謂,大王!就是所謂第五種愁憂之刺,會染著人的心意。凡夫之人有如此之法,都由于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之處的緣故。

  又次,曾聞賢圣的弟子,知道所應(yīng)死的便會死,這時,此人便不會生起憂愁苦惱,會常作如是而學(xué):我今有死者,并不是唯獨我一人而已,其余的人也是同樣的有如是之法的。我假若在此中間生起愁憂的話,這并不是應(yīng)該的;蛘邥褂H族們

  起憂,使怨家起歡喜,而食不消化(不能食)的話,就當(dāng)會成病,身體會煩熱,會由于此緣本,而致于命終的。這樣的覺知的話,在于那時,便能除去愁畏之刺,便會脫離生老病死,不再會有災(zāi)患苦惱之事!

  這時,大王白尊者那羅陀說:「這名叫甚么法呢?應(yīng)當(dāng)怎樣去奉行呢?」那羅陀說:「此經(jīng)名叫除憂之患,應(yīng)當(dāng)思念而奉行!」

  這時,大王說:「實如您所說的,實能除去愁憂的。所以的緣故就是:我聽此法之后,我所有的愁苦,今天都永遠滅除之故。如果尊者有所教敕的話,就請常到我的宮中來,我當(dāng)會相供給于您的,也因此,而使國土的人民都能受福無窮。唯愿尊者能廣演此法,使其永存于世間,使四部之眾,都能長夜安隱,我現(xiàn)在要自歸依于尊者那羅陀您!」

  那羅陀說:「大王!不可以自歸依于我,應(yīng)當(dāng)自歸依于佛!惯@時,大王問尊

  者說:「現(xiàn)在佛陀在甚么地方呢?」那羅陀說:「大王!當(dāng)知!迦毗羅衛(wèi)大國,轉(zhuǎn)輪圣王,其種,出于釋迦姓,此王有子,名叫悉達,后來出家學(xué)道,已自致于成佛,號為釋迦文。大王應(yīng)當(dāng)自歸依于他!勾笸跤謫栒f:「現(xiàn)今在甚么地方?離開這里有多遠呢?」那羅陀說:「如來已經(jīng)取入于涅槃了!勾笸跽f:「如來之取入于滅度為甚么那么的快速呢?如果當(dāng)在世間時,則不管經(jīng)過數(shù)千萬由旬之遠,也當(dāng)會去覲省的!

  這時,大王乃從其座位站起,長跪叉手,而作如是之言:「我自歸依如來,以及法和僧,愿盡形壽聽許我為一優(yōu)婆塞,不再會有殺生的行為!」說完后,又說:「國事猥多,現(xiàn)在欲還宮!鼓橇_陀說:「現(xiàn)在正是其時。」這時,大王從座起后,禮尊者雙足,遶尊者的身邊三匝,然后回去。

  那時,文荼王聽那羅陀所說,乃歡喜奉行!

  二八三

  大意:本經(jīng)敘述病人由于不擇飲食,不隨時宜而食,不親近醫(yī)藥,多憂而喜瞋,不起慈心向于瞻病之人,有這五法,就不得時差(不會好起來)。如病人擇食,隨時宜而食,親近醫(yī)藥,不懷愁憂,都起慈心向于瞻病之人,有此五法,便能好起來。因此,應(yīng)舍前五法,而奉行后五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疾病之人,如果成就五法的話,就不得時差

  (不會好起來),會恒在于?褥當(dāng)中。那五法呢?于是(是這樣的):病人如果不擇飲食,不隨時宜而食,不親近醫(yī)藥,多愛而喜瞋,不起慈心向于瞻病之人。這就是所謂,比丘!就是所謂疾病之人之成就此五法的話,就不得時差(病就不能好起來。)

  如果病人又能成就五法的話,便能得依時而差(好)起來。那五法呢?于是(是這樣的),病人能選擇而食,隨著時宜而食,親近醫(yī)藥,不懷愁憂,都生起慈心向于瞻病的人。這就是所謂,比丘!就是所謂病人如能成就此五法的話,便能得到時差。

  像如是的,比丘們!對于前面之五法,應(yīng)當(dāng)要念念舍離,對于后面的五法,就應(yīng)當(dāng)共為奉行。像如是的,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八四

  大意:本經(jīng)敘述瞻視病人如不別良藥,懈怠不勇猛,喜瞋好眠,為貪食而來瞻視病人,不以法供養(yǎng)的話,病人就不會好起來,反之,則病人定會慢慢的好起來(文詳)。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瞻視病人,而成就五法的話,病人就不得時差,就會恒在于?褥上(病床上)。那五法呢?于是(是這樣的),瞻病之人(看護人),(一)不分別良藥(不能調(diào)和,或選擇),(二)懈怠而沒有勇猛之心(不依時進藥給病人),(三)常喜瞋恚

  (動不動就生氣),也好睡眠,(四)但為貪食之故,而來瞻視病人的,(五)不以法供養(yǎng)之故,也不會和病人語談往返(不能開示法語,不安慰病人)。這就是,比丘!就是所謂如果瞻病的人成就此五法的話,病人就不能得時差。

  又次,如果,比丘!如果瞻病之人能成就五法的話,病人便得時差,便不會常著在于?褥之上(不免常在病床)。那五法呢?于是(是這樣的),(一)瞻病之人善能分別良藥,(二)也不懈怠,都先起而后臥,(三)恒喜言談,少于睡眠(善于應(yīng)付病人,都常注意病人),(四)以法供養(yǎng)(常開示),不貪飲食,(五)堪任與病人說法(能勸導(dǎo),使病人安心)。這就是所謂,比丘!就是所謂瞻病的人如能成就此五法的話,病人便能得時差。

  因此之故,比丘們!如果瞻視病人之時,就應(yīng)當(dāng)舍棄前面之五法,而就于后面之五法。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八五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為師子大將演說惠施有五功德之事:(一)名聞四方遠處,(二)在于尊貴者之間,不會畏難,(三)眾人會愛戴,(四)死后再生為人,或天上,(五)智慧超群,現(xiàn)身會得漏盡。如布施時,知四諦法的話,欲得證果,都能如意。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毗舍離的獼猴林中,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那個時候,師子大將便到了世尊之處,行頭面禮足之禮后,退坐在一邊。那時,

  佛陀告訴師子大將說:「云何?師子!你的家中是否常恒布施與人嗎?」師子白佛說:「我乃常在于四城門外,以及都市內(nèi),隨時布施給與人,不使人們有所缺乏。如須要飲食的人,就給與其飲食。那些衣裳、香華、車馬、坐具等物,都隨著受施者的須要,通通叫人給與他們!

  佛陀告訴師子說:「善哉!善哉!乃能惠施給人,并不懷慳悋之想。我告訴你!施主檀越(布施能超越生死,故檀越也是施主),如能隨時惠施的話,就會有五種的功德的。那五種呢?于是(是這樣的):(一)檀越施主,會名聞四方遠處,眾人會嘆譽他而說:『在某某村落內(nèi),有一位檀越施主,乃恒喜接納沙門、婆羅門,都隨著其所須要,而給與他們,不使他們有所缺乏的!贿@就是所謂,師子!就是所謂檀越施主能獲得如此的第一之功德。

  又次,(二)師子!檀越施主如到沙門、剎利、婆羅門、長者之眾當(dāng)中,也不會懷

  著慚愧,也不會有所畏忌,有如獅子獸王之在于群鹿當(dāng)中,也沒有畏難那樣。這就是所謂,師子!就是所謂檀越施主乃能獲此第二種的功德。

  又次,(三)師子!檀越施主乃會被眾人所敬仰,令見者會歡喜,有如子之看見其父,瞻視不會厭惡。這就是所謂,師子!就是所謂檀越施主乃能獲此第三種的功德。

  又次,(四)師子!檀越施主如命終之后,當(dāng)會生于二處,或者會生在天上,或者會生在人中。在天時,會得天神所敬重,在人之時,會被人們所尊貴。這就是所謂,師子!就是所謂檀越施主乃能獲得此第四種的功德。

  又次,(五)師子!檀越施主,會得智慧遠出于眾人之上,現(xiàn)身會滅盡有漏,不須經(jīng)過后世。這就是所謂,師子!就是所謂檀越施主乃能獲此第五種的功德。凡是人們的惠施,定會有此五德會恒隨于己身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心常喜惠施功德具足成在眾無疑難亦復(fù)無所畏

  智者當(dāng)惠施初無變悔心在三十三天玉女而圍遶

  (如心常喜歡布施的話,功德就會具足而成就。在于眾人當(dāng)中,并沒有疑難,再也不會有所畏忌。有智慧的人,當(dāng)會惠施與人,始終都沒有變悔之心的話,就會生在于三十三天,會被玉女所圍遶的。)

  所以會這樣的原因,師子!當(dāng)知!就是因為檀越施主定會轉(zhuǎn)生于二善處,也會現(xiàn)身至于漏盡,而至于無為之處(涅槃無為)。」

  那時,世尊又說此偈而說:

  施為后世糧要至究竟處善神常將護亦復(fù)致歡喜

  (布施乃為后世的資糧,必定會至于究竟之處,善神會常常擁護,會致于歡喜敬愛您!)

  所以的緣故就是:師子!當(dāng)知!如布施

  之時,都恒懷歡悅之心,身心都牢固的話,諸善的功德便都會具足,會得三昧,意也不會錯亂,能如實而知。如實而知道甚么呢?那苦諦(一切都是苦的真理),能如實而知,苦之集(集諦)、苦之盡(滅諦)、苦出要之道(道諦),都能如實而知。因此之故,應(yīng)當(dāng)求方便,應(yīng)當(dāng)隨時惠施與人。如這樣的話,則如欲得聲聞道、辟支佛道(獨覺乘),都能如意。像如是的,師子!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師子大將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二八六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惠施之日,如何得五功德之事。如欲得長壽,當(dāng)施命;欲得端正,當(dāng)施色;欲得無病,當(dāng)施安;欲得無能勝,當(dāng)施力,欲得無

  上正真之辯,當(dāng)施辯。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檀越施主在于惠施之日,是為得五事功德的。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施命(布施即救人命),第二就是施色(不得食時,顏色會憔悴,故施食就是施色),第三就是施安(人無食,就心憂身危,起居不安,布施就是施安),第四就是施力(人不得食時,會身羸心弱而無力,布施就是施力)。第五就是施辯(人不得食時,則身心無活氣,口不能言,故布施就是施辯)。

  又次,檀越施主,其施命時,(一)欲得長壽(施命則世世長壽,壽命延長,不會夭傷),(二)施色之時,欲得端正(世世端正,人見歡喜),(三)施安之時,欲得

  無病(世世安隱,不遇眾殃),(四)施力之時,欲令無能勝(世世多力,力無等雙),(五)施辯之時,欲得無上正真辯(世世聰明,口說流利,慧辯通達)。

  比丘!當(dāng)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會有如此五種的功德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施命色及安力辯為第五五功德已備后受無窮福

  智者當(dāng)念施除去貪欲心今身有名譽生天亦復(fù)然

  (布施命,布施色,以及布施安、布施力,布施辯為之第五。此五種功德都已具備的話,其后所受的為無窮盡的福德。有智慧的人,當(dāng)恒念布施,以便除去其貪欲之心。這樣的話,則今身會有名譽,會轉(zhuǎn)生于天上之事,也是同樣可能的。)

  如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此五種功德的話,就應(yīng)當(dāng)行此五事。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

  行!

  二八七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應(yīng)時的布施有如下之五事:(一)施遠來人,(二)施遠去人,(三)施病人,(四)儉時施(饑饉之施),(五)初得食先施持戒精進的人。如欲行此五事的話,就應(yīng)念隨時的布施。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yīng)時的布施,有五事。那五事呢?第一就是布施從遠處而來的人,第二就是布施將去遠處的人,第三就是布施病人,第四就是

  儉時的布施(如饑饉而難以得食時的布施),第五就是如果初得新果蓏(地上的果,藤之果),或者是谷食時,就先布施給與持戒而精進的人,然后才自食。這就是,比丘!就是所謂應(yīng)時的布施,有如此的五事!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智者應(yīng)時施信心不斷絕于此快受樂生天眾德備

  隨時念惠施受福如響應(yīng)永已無短乏所生常富貴

  施為眾行具得至無上位億施不起想歡喜逐增益

  心中生此念亂意永無余覺知身安樂心便得解脫

  是故有智人不問男與女當(dāng)行此五施無失方便宜

  (有智慧的人,都會應(yīng)時而布施,其信心并不會有斷絕,因此,能爽快而受安樂,生天的眾德行都已具備。隨著時宜而思念惠施的話,其所受的福報,定會如響

  應(yīng)那樣,會永遠沒有短乏,所生之處,都常為富貴的。布施就是所有的善行的具足,會得至于無上之位的。上億的布施,也不起悋想,也起真正的歡喜心,就會因之而增益。心內(nèi)如能生此正念的話,散亂的意識便會永斷而沒有余遺,會覺得身的安樂,其心便得解脫。因此之故,有智慧的人,不管是男人,或者是女人,應(yīng)當(dāng)行此五事的布施,不可失去方便時宜為是!)

  因此之故,諸比丘們!如果善男子,或善女人,欲行此五事的話,就當(dāng)思念隨時的布施。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結(jié)頌如下:)

  善不善禮佛天使歲五瑞支荼親瞻病五施隨時施

  ((一)善聚經(jīng),(二)不善聚經(jīng),(三)禮佛五事功德經(jīng),(四)天使經(jīng),(五)受歲

  經(jīng),(六)五死瑞應(yīng)經(jīng),(七)文荼王經(jīng),(八)親近醫(yī)藥經(jīng),(九)瞻病經(jīng),(十)(十一)五惠施經(jīng)有二經(jīng),(十二)隨時布施經(jīng)。)

  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二十四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