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老人集卷之十八
紫柏老人集卷之十八
明 憨山德清 閱
唐貫休畫十六應真贊
第一賓度羅跋啰墮阇尊者。一手持杖。而手屈二指。膝上閣經而不觀
杖穿虎口。余指閑屈。以此為人。喚渠何物。頭顱異常。隆而復[穴/爪]。巖底雙眸。光芒難遮。
第二迦諾迦伐蹉尊者。雙手結印而杖倚肩
形如枯木。忽開面門。須眉之閑。眼掛鼻掀。楖栗一條。拳拳握牢。有心無心。筆墨難描。
第三迦諾迦跋黎墮阇尊者。骨瘦棱層。目瞠而眉橫如劍。右手執(zhí)拂。左手按膝
骨齊枯柴。物我忘懷。眼露眉橫。見人活埋。右手握拂。抑揚雌雄。聳肩并足。龍象之宗。
第四蘇頻陁尊者。趺坐石上。右手握拳。左手按膝。眉長覆面
一手握拳。一手閣膝。累足而坐。萬古一日。面部少寬。頭多峰巒。若問法義。兩眉覆顴。
第五諾矩羅尊者。雙手執(zhí)木童子爬癢
俄覺背癢。手爬不能。用木童子。一爬癢停。未癢癢無。既癢爬除。敢問尊者。此癢何如。
第六跋陀羅尊者。匾腦豐頤。瞠目上視。手掏數珠
春秋幾何。晝夜百八。珠轉如輪。圣凡生殺。腦額欠肥。偏頗所希。眼光射空。鳥駭停飛。
第七迦理迦尊者。宴坐石上。眉長繞身
面不盈楪。五官分職。聲色香味。各有法則。身無一尋。眉長丈余。以此為舌。隨時卷舒。
第八伐阇羅弗多尊者。露肩交手。注目視經
貝多展石。橫眸讀之。交臂露肩。心有所思?丈綗o人。老樹為伴。風弄新條。如柔如斷。
第九戒博迦尊者。側坐。正見半面。一手執(zhí)扇拂。一手屈三指
在手握扇。右手握拳。眾人之見。我則不然。以扇握手。拳亦何有。作是觀者。云山我肘。
第十半托迦尊者。雙手持經?s頸聳肩。注目視之
肩高枕骨。目迸天裂。經轉雙瞳。清機漏泄。風月無主。煩茲耆年。是龍是蛇。逐句試宣。
第十一羅怙羅尊者。撐眉怒目。手有所指
怒則不喜。雙目如劍。眸子流火。晴空電閃。凡有邪思。指之即空。本光獨露。如日在中。
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擎拳拄頷。開口露舌。見喉而大笑
目動眉搖。開口見舌。以誠悟物。擎拳曲折。背后云山。流泉潺潺。不以耳聞。我心始閑。
第十三因揭陀尊者。杖藜倚肩。左手托經。垂頭而注視。右手掏珠
降伏其心。使心不閑。珠輪指上。經置掌間。猶恐其放。杖倚腹肩。以經視眼。心游象先。
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六用不行。入定巖谷
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萬物。蒼巖骨肉。鐵磬誰鳴?展葌髀。呼之不聞。不呼眼瞠。
第十五阿氏多尊者。雙手抱膝而開口仰視。齒牙畢露。脫去數枚
抱膝何勞。頭顱岧峣。才開口縫。舌相可描。以眼說法。開合無常。明暗代謝。奚累此光。
第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倚枯槎而書空。腰插棕扇一握。上畫日月
古樹苔垂。指頻屈伸。請問大士。為我為人。棕扇一柄。匪搖風生。無邊熱惱。披拂頓清。
達磨贊
航海東來。唱傳佛心。斷臂求之。了不可得。一場懡[怡-臺+羅]。阿誰受屈。五乳峰前。太煞狼籍。皮肉骨髓。腥氛逆鼻。只今聞著。還云不識。
旃檀干闥婆神王贊
無生路絕。有生門開。圣人之權。變化莫猜,F容威猛。慈母之痛。凡有赤子。愛如麟鳳。
龍樹尊者道影贊
稽首龍樹尊。無端現月輪。若無那提婆。敗闕不堪聞。且道遮老漢。末后轉身一句子作么生。咄。外道五千成佛去。自家端只陷泥犁。
康居國會尊者像贊(并序)
嘗聞孫權初見會公。疑其形服。及求舍利有驗。遂建浮圖。嗚呼。人心多疑。皆生于有欲。有欲則計利害。利害未決。疑從是起。殊不知一心不生。凡圣平等。本光圓滿。利害奚從。眾生昧此。圣人悲之。不遠千萬里。抱夜光而投人。人猶按劍痛哉。
身非我有。心亦無常。身心之外。更復何當。三稱如來。血淚沾裳。終古之痛。為誰著忙。知公者希。公德難量。舍利昭靈。示現無方。嗟予小子。濫墮僧行。中秋之夜。一接容光。慈嚴流注。沃我焦腸。此情此恩。芥劫難忘。
康居國會尊者像贊寄憨公(并序)
三國為英雄之聚。亦刀兵之聚。慈悲般若。無有入處。而康祖一錫浮江。三稱如來。兩目流血。舍利投瓶。光燦六合。澤綿千古。是時也。吳之君臣。莫不為之動心變色。即事征理。知有佛而不疑。六度既譯。安般門開。無擇黑白。得法眼凈。與夫禪思入微者。不可計算。皆我祖為之嚆矢也。茲憨山清大師。因弘法戍瘴海。善以慈心三昧。普使朽骨生春。圣華居士。聞風感慕。特寫祖影。寄上曹溪。以為大師影響。嗚呼。曹溪肉佛所現。自唐及宋。飲曹溪而得道者。代不乏人。邇來曹溪涸矣。搖林蕭然。又藉憨師以謫戍為波瀾。而曹源復活?底娣稚。髑髏眼開。恒沙難喻。豈可以有思惟心。測其功德淺深者哉。達觀道人。不解逆風把柁。但解順水推船。為之贊曰。
康祖來吳。清公謫粵。髑髏大師。金剛眼突。瘴海之慘。骨刺魂驚。大師得戍。彌感圣明。曹溪蠱毒。飲者皆喪。大師飲之。銷盡諸障。指撮舍利?底嬷。貪不為我此心何慚。弘法得罪。命如單絲。千里瘴嶺。芒鞋踏遍雷道岧峣颶風正高。缽瓶孤逝。舌相昭昭。南粵魍魎白日鼓掌。我若無心。菩薩影響。有心應之。康祖愚癡。章甫之國。其誰不疑。石頭之別。肝膈冰冷。丁生吹火。寫康祖影。緣影得心。心忘性冥。大用無常。鐘以眼聽。根塵主客。收放夢醒。掌擎瑤塔。牢山之頂。
潭柘山嘉福寺觀音殿足跡贊(并序)
夫差雪恥而破越。勾踐嘗膽而亡吳。伍員覆楚。申包胥哭秦庭以復楚。皆苦心志。勞筋骨。積歲月。忘寒暑。而后其愿始克。今此道人。以有情之踵。磨無情之[缶*專]。[缶*專]穿跡成。雙趺宛然。使后之見者。毛發(fā)俱豎。涕淚交下。懈怠之習。精進之光。云迸日露。以夫差等四子。心力所積。較此道人。足力淺深。其何如哉。余感而贊之。不惟見賢思齊。愿人人因贊生奮。因奮生恒。因恒生克。贊曰。
頂禮道人雙足跡。身毛不覺忽俱豎。無始懈怠習頓除。覺天云迸精進日。逆想斯人初未逝。朝暮殷勤禮大士。心注圣容口稱名。形骸屈伸安可計。積日成月月成時。積時成歲歲成劫。如是積漸難盡言。水滴石穿心力至。辟如千里始初步。又如合抱生毫末。以踵磨[缶*專][缶*專]漸易。[缶*專]易精進猶未已。[缶*專]穿大地承足底。地穿有時人不見。我獨了了無疑異。因之耿耿生悲泣。愿我從今頂禮后。精進為足踐覺地。境緣逆順湯潑雪。又如利刀破新竹。迎刃而解觸熱消。在在處處常自在。又愿見聞此跡者。剎那懈怠皆冰釋。
自贊
以石為屋。初無成敗。風塵負情。水月償債。寂寞心珠。虛空眼界。田衣拱默。累足捏怪。咦。是教是宗俱不會。象先富貴有誰爭。
或言汝廓落。吾笑汝褊窄。見善便歡喜。見惡即不樂。善惡未忘懷。安可入無著。又言汝了了。自了復度眾。信汝如活佛。朝夕生殷重。吾知汝見思尚在。法空未登。帶情說法。誑諸聾盲。吾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汝于兩者。何者為衡。咦。帶情說法情何物。明暗相參作者知。
汝若是我。世出世閑種種好丑。一點也瞞你不得。我若是汝。一切逆順關頭。死生路口。如風過樹。如云觸石。雖然如此。也未必是老漢本色事。若舉本色。管取凡圣魂消。毒鼓無聲在。有人不知汝腳根立處。橫搜豎覓。究竟汝生緣何處。但向伊道。自笑行蹤如野鶴。前岡飛倦有長松。
渠是我兮。我何所存。我是渠兮。渠何所留。生心揀別兮。血脈斷流。不揀別兮。儱侗宗猷。枯木開花兮。頑石點頭。當家種草兮。皮里春秋。咦。相逢莫道無機智。多少魚龍銀海中。
汝這漢。閑多管。見人便勸學菩提。更解談長與說短。松江月。誰能識。今宵皎皎懸空碧。無限魚龍吸影忙。江濤滾滾渾泥出。阿庵努眼石灰湯。水晶庵內離婁窟。個中夢。春浪急。蠱毒之家水莫吃。知不知。命根斷。命根斷時何處立。翻得身來夢已醒。黃金總是虛空骨。
牛首峰頭。獻花巖畔。不憚煙霞訪老儂。因緣往日曾相結。浮玉云。金鰲月。廣長舌相分明說。江北江南春本同。桃紅李白顏分別。且道分別個什么。誰家灶里火無煙。一任旁吹閑不徹。
問渠何處人。南北恣超放。有時觀驚濤;驈蛧[層嶂。山水癖最深。膏肓莫可況。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黨。死生視一條。榮辱豈二想。更有一般拙。輕重不自量。直饒佛與祖。也要稱斤兩。境風逆順時。行藏任跌宕。虛舟橫急湍。魚龍憑覆仰。虎兕固知暴。錫環(huán)振偏響。忌諱吉亦兇。憨癡衰亦旺。首尾俱坐斷。中心拄子喪。善善而惡惡。譽譽而謗謗。觸途皆有入。生心蚤成障。憶昔登葛洪。反策天水漲。河梁羅黑白。掉頭明月上。陳侯即普賢。清光本一樣。永寧暮鐘動。幾回思鐵杖。高蹤不可追。令人殊悵怏。朗空不遠來。碧云索爾像。信口敘疇昔。持歸常供養(yǎng)。
諸方禪和子。誰不有生緣。惟汝初不語。水中涵碧天。無風浪自寂。有影色本然。若謂是僧兮。依希具髭髯。若謂是俗兮。眼空鼻祖禪。若謂不可名。假號何駢駢。慣用明暗錘。錘破無底船。且道船底破時。向什么處安身立命。落得智香薰法界。吳江煙水本依然。
陰陰紫柏覆枯禪。一道神光照大千。世上難逢開口笑。云邊常得枕流眠。
汝即吾兮。片月在天。影臨千澗。吾即汝兮。智訖情枯。泥牛作吼。且道誰家曲調。咄。海山云盡花巖出。光德庵前春水深。
汝即我兮全無覺知。我即汝兮妄想紛飛。合則非一。離則愈疑?v有龍樹之明。鹙子之智。亦難辨伊。伊賦性豪縱。腸肚儱侗。繩墨不拘。利害如夢。頗具英雄之心。而無功名之志。所以難留于塵樊。只宜放浪于泉石。更有一種傲性。自謂佛祖是鈍根才料。黧奴白牯堪與交游。有時引教證宗。引宗印教。有時荊棘瓦礫般般是寶。有時珊瑚瑪瑙不值糞草。一片舌頭褒貶無定。是非亂統。有恩處不異冤仇。無情處慣肯淹留。最是喜怒不常。如嬰兒模樣。我看你對人不設機關。觸著胡談漢談。惹得別人憎愛。自猶如癡如憨。紅禪衣一領披之喜歡。若被一個青眼郎君覷破。我看你不值一錢。呵呵呵。誰薦此。權衡在手任抑揚。要人活兮死即死。
朝供養(yǎng)。暮供養(yǎng)。喜怒無常情識浪。但能直下死偷心。此是老儂真妙相。紫羅袍。舊袈裟。兩種看來何者佳。旃檀狗糞分明在。凡圣關頭路不賒。如此會。無向背。流水青山渾不昧。只此不昧火中蓮。香光戒月無瑕颣。
血書金剛經贊
稽首金剛經。般若最堅利。一切有為法。無能越此者。若人見一字;驈吐勔痪。乃至四句等。功德難思議。墨書不若銀。銀書不若金。金書不若血。娑婆震旦國。有大精進女。視身等漚泡。知心本幻化。一念堅固信。歷刺十指血。書此無上寶。愿彼見聞者。頓空身心執(zhí)。持此金剛劍。斷一切憎愛。如是妙利益。不求人之福。回向般若海。澡我五漏身。獲凈七寶體。童真割世染。早遇明眼師。悟心為佛子。弘彼妙法華。聲震微塵剎。無心及有心。非緣培圣種。況我血書經。果報寧虛誑。
憍陳如比丘贊
瑤宮金闕。視等微塵。不以富貴。而勤此身。云山蒼蒼。借石為床。心如虛空。僧中之王。田衣被物。鼻孔昂藏。荷擔大法。苦海津梁。頭顱圓滿。螺發(fā)久除。欲覓一莖。雪觸紅爐;钻惾。比丘之祖。續(xù)佛心燈。光傳終古。此光非月。月有圓缺。不圓缺者。苾芻當說。說而不聞。自沒迷云。煩他木石。饒舌驚群。驚而忽省。楊枝救病。瓶解參禪。奉如來命。泉響千峰。眼觀正令。
竹杖贊
此君何來。愜我素懷。拄有撐無。峨眉五臺。手如持杖。杖不持手。直下便見。兩頭莫走。
寒山拾得贊
兄持數珠。弟握掃帚。若問雌雄。泥牛哮吼。山林市城。共覓無生。取像會意。撥粗得精。
頌古
楞嚴經。佛告阿難。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湛堂準禪師頌曰。老胡徹底老婆心。為阿難陀意轉深。韓干馬嘶。芳草渡。戴嵩牛臥綠楊陰。頌曰。
蒼龍慣喜臥重泉。頷下驪珠愈燦然。借問有誰能抉得;癁槿赵抡丈酱ā
南泉因東西兩堂。各爭貓兒。師遇之。白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師便斬之。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州乃脫草履安頭上而出。師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也。頌曰。
設使南泉不舉刀。草鞋何地賣風騷。相逢若問兩堂客。鼻直橫眉總姓貓。
貓兒未必直千金。惹得堂頭亦動心。信手一刀成兩段。草鞋帶去血淋淋。
黃蘗云。汝等盡是噇酒糟漢。還知大唐國內無禪師么。時有僧問諸方聚眾。為什么卻道無禪師。師曰。不道無禪只是無師。頌曰。
年去年來噇酒糟。迷花醉柳浪滔滔。雙眸驢糞換將去。含笑臨行奉一斝。
德山一日飯遲。托缽下堂。時雪峰作飯頭。見便云。這老漢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什么處去。師便歸方丈。峰舉似巖頭。頭曰。大小德山。未會末后句。師聞。令侍者喚來。問。汝不肯老僧那。頭密啟其意。師乃休去。至明日升堂。果與尋常不同。頭至僧堂前。撫掌大笑曰。且喜老漢會末后句。雖然如是。只得三年。師果三年而歿。頌曰。
瞽叟掘井迫舜入。象卻忙忙填土石。悲哉舜兮何時出。度門未必是真賊。
又。
鐘鳴吃飯家常事。老漢偏渠托缽先。不是雪峰親勘破。巖頭管取亦茫然。
又。
垂垂白發(fā)出堂來。一缽高擎果異哉。不是巖頭親點破。至今眼睡未曾開。
吉州禾山無殷禪師示眾曰。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鄰。過此二者謂之真過。有僧問如何是真過。師曰。禾山解打鼓。曰如何是真諦。曰禾山解打鼓。又問即心即佛。則不問如何是非心非佛。師曰。禾山解打鼓。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禾山解打鼓。頌曰。
昆侖為竿兮長江絲。泰山為餌兮釣鯨鯢。咄。怪底桃花風雨急。魚龍總為浪頭迷。
白云守端禪師往參楊岐。岐一日忽問受業(yè)師為誰。師曰。茶陵郁和尚。岐曰。吾聞伊過橋遭顛有省。作偈甚奇。能記否。師誦曰。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岐笑而趨起。師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咨詢之。適歲暮。岐曰。汝見昨日打歐儺者么。曰見。岐曰。汝一籌不及。渠師復駭曰。意旨如何。岐曰。渠愛人笑。汝怕人笑。師大悟。頌曰。
從來伯樂九方皋。帶顧駑駘價倍高。怕笑只因心有負。一籌不及野狐曹。
又。
江上貪觀浪勢高。被人奪卻手中橈。孤舟風蕩渾無主。一笑分明殺活刀。
頌雪峰汝虎。
光還自照心無恐。汝虎誰知光正圓。最苦者僧成異類。人身一失幾時全。
頌隔壁聞釵釧聲。
耳外有聲無是事。除聲有耳事還無。燈前往復觀聲耳。五色糞中得一珠。
頌五蘊山前一段空。
有我時時背主公。我無何處不相逢。刀山火聚閑游戲。不負山前一段空。
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云。我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斤。頌曰。
七斤衫子制青州。半月沉江魚憚鉤。怪底蒼龍終是別。一歸何處解遨游。
臨濟。尋常上堂曰。汝等諸人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在面門出入。照天照地。自汝諸人。未能薦得。頌曰。
無位真人干屎橛。一名兩實使人猜。他家自有通人在。豈似韓盧逐塊來。
浮山法遠禪師。暮年休于會圣巖。敘佛祖奧義。作九帶曰。佛正法眼帶。佛法藏帶。理貫帶。事貫帶。理事縱橫帶。屈曲垂帶。妙葉兼帶。金針雙鎖帶。平懷常實帶。學者既已傳誦。師曰。若據圓極法門。本具十數。今此九帶。已為諸人說了。更有一帶。還見得么。若也見得親切分明。卻請出來對眾說看。說得分明。許汝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見不親切。說不相應。唯依吾語而為。己解則名謗法。諸人到此如何。眾無語。師叱之而去。頌曰。
沒坐地。沒坐地。五位九帶君須記。夜來風雨桃花落。處處相逢何處避。
長水問瑯玡云。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槴e亦曰。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頌曰。
嬰兒失怙久飄零。驀路相逢喚一聲。知得阿娘腸斷處。從教鐵漢淚須傾。
陸亙大夫。舉肇論向南泉曰。肇公所謂萬物一體。天地同根。也甚奇特。泉指庭前牡丹曰。大夫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相似。頌曰。
龍出援毫豈是真。行云施雨更謾人。夢中說夢知音少;渫デ耙堰^春。
圓覺經。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寔。頌曰。
自家痛癢自家爬。爬重傷他莫怨嗟。翠竹黃花隨處有。江南江北路非賒。
巖頭全奯禪師。值沙汰。于鄂渚湖邊。作渡子。兩岸各掛一板。有人過渡。打板一下。師曰。阿誰。或曰要過那邊去。師乃舞桌迎之。一日因一婆抱一孩兒來。乃曰。呈橈舞桌即不問。且道婆手中兒甚處得來。師便打婆曰。婆生七子。六個不遇。知音。只者一個。也不消得。便拋向水中。頌曰。
臭口才開驀一橈。老婆無計血腥臊。便將赤子拋寒浪。惹得魚龍四海囂。
世尊一日升座。大眾才集定。文殊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坐。頌曰。
瞿曇上座無奇特。下座須知便不同。就里相逢能委悉。靈山誰是作家翁。
又。
圣凡云集非無事。有事如何口不開。上座定知還下座。文殊椎破使人猜。
又。
虎踞深林不見蹤。爪牙才露失威風。獵人弓矢尋常在。弦響須臾命已終。
又。
圣凡云集事非常。據座緣何不舉揚。賴有文殊解收拾。上來下去兩頭光。
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印心于藥山。與道。吾云巖為交洎離。藥山謂同志曰。予率性疏野。惟好山水。他后知我所止。遇伶俐座主指一人來。遂分攜至華亭。泛一小舟。隨緣度日。吾后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曰法眼無瑕。吾失笑。山下座請問。某甲抵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失笑。望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甚處不是。曰某甲終不說。請往華亭船子處去。山曰。此人如何。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眾直造華亭。船子才見即問。大德住什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什么。山曰。不是目前。法師曰。甚處學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師便打山;砣淮笪。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錦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遂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xù)。無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阇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頌曰。
父子冤仇結最深。覆舟自盡孰知音。朱涇水月渾如舊。幾度空過未了心。
又。
一副肝腸剖不留。夾山猶自暗回頭。風恬浪靜船翻處。蘋蓼蕭蕭萬古愁。
又。
贈君十五棒。恨爾不知心。昨夜華亭月。朱涇何淺深。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初過震旦。至金陵見梁武帝。帝問曰。如何是圣諦第一義。師曰廓然無圣。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領悟。師遂折蘆渡江至魏。后武帝舉問志公。公曰。陛下識此人否。曰不識志曰。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曰當遣使詔之。曰莫道陛下詔。盍國人去。他亦不回。頌曰。
蕭公豈是等閑人。一見當頭便撒塵。直得老胡無措手。折蘆火速渡江津。
文殊師利在靈山會上。諸佛集處。見一女子近佛坐。入于三昧。文殊白佛云。何此女得近佛坐。佛云。汝但覺此女令從三昧起。汝自問之。文殊繞女子三匝。鳴指一下。乃至托上梵天。盡其神力而不能出。佛云。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定不得。下方過二十四恒沙國土。有罔明菩薩能出此女定。須臾罔明至佛所。佛敕出此女定。罔明即于女子前。鳴指一下。女子于是從定而出。頌曰。
入定從他近佛休。陸行車馬水操舟。罔明逞俊輕彈指。也是無愁惹得愁。
雪峰因三圣問透網金鱗。以何為食。師曰。待汝出網來向汝道。圣曰。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話頭也不識。師曰。老僧住持事繁。頌曰。
一戰(zhàn)那分雌與雄。重新戈甲再交鋒。瞎驢鱉鼻相強弱。畢竟誰家落下風。
德山因臨濟侍次。師曰。今日困濟。曰這老賊寐語作什么。師擬拈棒。濟掀倒禪床。頌曰。
兵家勝負是尋常。未戰(zhàn)人人手腳忙。不識眼前誰可將。旌旗擬展早先降。
湖州吳山端禪師抵鄣南。見上方超和尚有一尼師來參。師云。待來日五更三點入來。師侵早紅粉搽面而坐。尼入見驚而遂悟。超和尚有頌曰。堪笑吳山老禿奴。巧妝紅粉接師姑。茫茫宇宙人無數。那個男兒是丈夫。頌曰。
驀地牸牛見牯牛。牯牛產犢牸牛羞。從來蹄角分明在。今日溪山得自由。
又。
五更三點入房中。一見紅妝計已窮。蜂蝶紛紛過墻去。林花夜雨早先空。
又。
五更三點急忙來。驀面相逢伎倆灰。堂上師姑堂下漢。者場屈事惹人猜。
又。
女人剃頭拜尼僧。尼僧笑汝不知汝?蓱z特地作人情。到底臨時無用處。
又。
比丘尼接比丘尼。橐鼓春風不可思。甜有中邊寧是蜜。分明說破許誰知。
頌摩登伽女經。
怪底瞿曇老滑頭。臨機縱奪有誰儔。無端賺殺鄰家女。嫁與祇園少比丘。
洪州百丈山。懷海大智禪師。每上堂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退。唯老人不退。師問汝何人也。曰吾非人也。于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某甲對曰。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身。師曰汝問。乃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師曰。不昧因果。老于言下大悟。作禮曰某甲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事例。師令維那白椎告眾。食后送亡僧。眾驚異。食后師領眾至山后巖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蘗便問。古人錯祗對一轉語。五百生墮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什么。師曰。近前來與汝道。蘗近前與師一掌。師拍手笑曰。將謂胡須赤。更有赤須胡。頌曰。
前百丈。后百丈。白云青山無兩樣。夜行荒冢不生疑。野狐倒跨金毛上。
又。
不笑金毛笑野狐。野狐伎倆金毛無。鬼臉神頭翻大智。杖頭挑出看燒渠。
釋迦牟尼世尊初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吾獨尊。后云門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貴圖天下太平,槴e覺云?芍^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頌曰。
才出娘胎便惑人。指天指地眼中塵。相逢莫與云門道。萬紫千紅別有春。
又。
未出胞胎事已多。那堪笑里弄干戈。指天指地夸尊大。誰料云門不放過。
又。
出得娘胎便不同。人閑天上獨稱雄。桃花若使隨流水。誤引漁郎到洞中。
又。
出得娘胎氣便高。指天指地駭兒曹。云門以棒為滄海。惡水年年此日澆。
又。
韶陽度量不多寬。一見渠儂眼便酸。啞吃黃連心內苦。同行誰識舌中甜。
師讀楞嚴。至七處征心。八還辨見處。置卷而嘆曰。本是泥里土塊。何乃眾生顛倒。支支離離。鼓粥飯氣。頌曰。
七處征心心征心。八還辨見見辨見。從教猛風蕩釣舟。一任吹去水清淺。
率然之怒。拔劍斬木。木斷頭落。山河匪隔。蔡母嚙指。順即心痛。往反不同。血脈非斷。眾生號呼。菩薩心戚。慈眼視之。眾生苦息。致知格物。誰知物格。格物情通。物格情塞。通有解路。臭肉蠅集。塞無滋味。咬嚼莫測。于莫測處。聚精并力。冷灰豆爆。靈機無極。觀彼音聲。彼即解脫。于未觀時。萬苦交迫?嗳粲谐。解脫何得。既得解脫?啾緹o骨。解脫有筋。開物無門。水無筋骨。能勝大舟。水若無有。徐鉉愕然。張豐失色。不見龍?zhí)。龍豈有值。于剎那頃。電光霹靂。如是號呼。眼根得入。普門廣大。凡無救者。入則安適。
棲賢舜禪師。初自洞山如武昌行乞。先至一居士家。居士高行。為郡所敬。意所與奪。莫不從之。故諸方乞士。至必首謁之。舜。老夫方年少。不知其飽參頗易之。居士曰。老漢有一問。上人語相契即開疏。如不契。即請卻還。新豐問。古鏡已磨時如何。對曰。照天照地。未磨時如何。曰黑如漆。居士曰。卻請還山。舜即馳歸。舉似聰禪師。聰為代語。舜即趨問曰。古鏡未磨時如何。聰曰。此去漢陽不遠。磨后如何。曰黃鶴樓前鸚鵡洲。舜于言下大悟。頌曰。
古鏡休將勘我曹。漢陽此去路非遙。叢林澹泊先開疏。個個兒孫出俊髦。
文殊問庵遮提女云。生以何為義。女云。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殊云。如何是生以不生生為生義。女云。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隨其所宜。是為生義。殊又問。死以何為義。女云。死以不死死為死義。殊云。如何是死以不死死為死義。女云。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離散。而能隨其所宜。是為死義。頌曰。
了四初非有。非有恰隨宜。只此隨宜時。是名為生義。不了初非有。染應非隨宜。迷悟雖無常。盤珠毫弗昧。
迦葉因阿難問世尊。傳金襕外別傳何物。迦葉召阿難。難應諾。迦葉曰。倒卻門前剎竿著。頌曰。
金襕之外有何傳。喚應教他倒剎竿。少寔多虛非得已。飲光猶欠自翻船。
世尊初于臘月八日。明星出時。忽云。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頌曰。
三七思惟著甚忙。癡兒火宅正相狂。況兼門狹難回避。老漢多番欲斷腸。
頌童子聞韶而出。
高山流水少知音。犬吠雞鳴調更深。試向聲前聊聽取?謱e有定盤針。
六祖壇經。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祖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因示一偈曰;勰軟]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頌曰。
明鏡不照像。謂光日日長。此見問如何。捕風與捉響。明鏡照萬像。妍[娟-月+蟲]了不妄。此見問如何。鏡光可有長。
金剛般若經。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頌曰。
微塵世界本無差。自是眾生眼見花。試聽江聲歸海上。就中何地著龍蛇。
溈山問香巖曰。我不問汝經論義理。種種知見。汝但向父母未生前。道取一句。香巖曰。和尚替我道。溈山曰。道得即是我三昧。于汝何益。于是香巖泣辭溈山曰。畫餅不可充饑。今生不復學識。且作個長行粥飯僧。遂去。止南陽庵以休息焉。久之。一日糞除瓦礫擊竹。笑曰。溈山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卻。何處有今日。頌曰。
父母未生頭角露。溈山今日禮香巖。莫嫌此語無分曉。萬里云空月滿天。
三祖信心銘云。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頌曰。
若人忽睡。問床有無。床若不睡。是人即醒。床醒人覺。理致昭灼。本法如是。生心即錯。
僧問首山念禪師。如何是佛。答曰。新婦騎驢阿家牽。僧曰。未審意旨如何。曰百歲翁翁失卻父。僧曰。百歲翁翁豈有父耶。首山曰。汝會也。又曰。此是獨坐無尊卑。從上無一法與人。頌曰。
婢子奴兒久服勞。主人何事反相高。無端惹得鄰家笑。失禮從來乃自招。
趙州一日問投子。大死的人活后如何。子云。不許夜行。投明須到。頌曰。
年老成精久自夸。從來慣打不防家。誰知更有白拈賊。就里何曾放過他。
僧問趙州。玄之又玄如何。州云。汝玄來多少時耶。僧云。玄之久矣。州云若不遇老僧。幾乎玄殺。頌曰。
孟三娘子十分嬌。腳小才行頭便搖。嫁與前村王大伯。不教刺繡著燒窯。
丹霞從石頭歸。再往江西謁馬祖。未參禮便入僧堂內。騎圣僧頸而坐。時大眾驚愕。遽報馬祖。祖躬入堂視之曰。我子天然。師即下地禮拜曰謝師賜法號。因名天然。祖問從甚處來。師曰。石頭。祖曰。石頭路滑。還跶倒汝么。師曰。若跶倒即不來也。頌曰。
撥草瞻風去復還。石頭豈是趙州關。無因開眼閑遭跌。話[撣-早+(革*月)]傳來笑不殘。
杭州無著文喜禪師。因參仰山。頓了心契令充典座。文殊嘗現于粥鑊上。師以攪粥篦便打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文殊乃說偈曰?囵B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卻被老僧嫌。頌曰。
吃茶說話意何親。誰道文殊是主人。別后幾回倍酬唱。再來翻作眼中塵。
城東有一老母。與佛同生。而不欲見佛。每見佛來。即便回避雖然如此。回顧東西總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于十指掌中。亦總是佛。頌曰。
自家歡喜自家嗔。業(yè)火燒心莫怪人。若要瞿曇不相見。黃金鼻孔可藏身。
窮子得親頌。
戰(zhàn)鼓聲中。父母失散。二十余年。好惡無常。此情不昧。無故一朝。杏花樓上。淺斟低唱。異姓骨肉。歡呼縱樂。忽人報言。父母及門。初失散境。不思而現。凡我佛子。迷根本智。漂流識海。如失父母。竛竮孤露。剎那念之。智日頓朗。一切逆順。譬如一毛。投大火聚。擬欲拈出。喪身失命。把髻投衙。自起自倒。忽然酒醒。起倒非酒。
二鬼爭尸頌。
二鬼爭尸事不同。誰能系取嶺頭風。夜來借宿寒山寺。醒后方知拔續(xù)空。
頌張?zhí)煊X見云庵。
楊岐一笑。端公罔措。真凈一怒。無盡失利。法窟牙爪。喜怒無常。辟如神龍。忽舒忽縮。一切有心。于舒縮時。謂龍舒縮。如是見者。龍去久矣。
頌三毒四倒亦皆清凈。
漢家功業(yè)起淮陰。不有蕭何月下尋。未必此人終得用。相逢誰復是知音。
法身頌。
紫薇花醉罵荷花。輸卻荷花不理他。惱殺紫薇誰抵命。風吹楊柳亂如麻。
慧忠國師一日喚侍者。侍者應諾。如是三召。皆應諾。師曰。將謂吾辜負汝。卻是汝辜負吾。后有僧問玄沙國師。喚侍者意作么生。玄沙云。卻是侍者會。云居錫云。且道侍者會不會。若道會。國師又道汝辜負吾。若道不會。玄沙又道卻是侍者會。且作么生商量。玄覺征問僧。什么是侍者會處。僧云若不會爭。解恁么應。玄覺云。汝少會在。又云。若于這里商量得去。便見玄沙。僧問法眼國師。喚侍者意作么生。法眼云。且去別時來。云居錫云。法眼恁么道。為復明國師意。不明國師意。僧問趙州。國師喚侍者意作么生。趙州云。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頌曰。
侍者解應不解會。諸方解會不解應。夜光宛轉金盤中。當面阿誰拏得定。
趙州關頌。
蜀道雖難尚可行。趙州關險不堪登。分明舉目真如院。多少英靈度未能。
嵩岳破灶墮和尚。因嵩山塢有廟甚靈。殿中惟安一灶。遠近不輟。祭祀烹殺物命甚多。師以杖敲灶三下云。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從何來。靈從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傾破墮落。須臾有青衣峨冠設拜曰。我本此廟灶神。久受業(yè)報。今蒙師說無生法。得脫此處生天。特來致謝。師曰。是汝本有此性。非吾強言。神再拜而沒。后僧問師。某甲久侍左右。未蒙方便。灶神得何宗旨。便乃生天。師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別無有道理為伊。僧佇思。師曰。會么。曰不會。師曰。本有之性。為什么不會。僧作禮。師曰墮也墮也。破也破也。后有僧舉白安國師。國師嘆曰。此子會盡物我一如。頌曰。
佛灶眾生灶。杖敲一時墮。寶幾嚙貍奴。圣凡巢穴固。
又。
灶不附我。我自附灶。賴師敲醒。不復顛倒。灶雖已墮。天豈非灶。此墮彼成。一絲白皂。用處無疑。天灶神灶。我臂屈伸。臂灶墮了。禮佛不墮。誰起誰倒。起倒自在。自在萬妙。一灶所墮。岳帝冷笑。
潮州靈山。大顛寶通禪師。韓文公一日相訪。問師春秋多少。師提起數珠曰。會么。曰不會。師曰。晝夜一百八。公不曉遂回。次日再來。至門前。見首座舉前話。問意旨如何。座叩齒三下。及見師理前問。師亦叩齒三下。公曰。元來佛法無兩般。師曰。是何道理。曰適來問首座亦如是。師乃召首座。是汝如此對否。曰是。師便打趁出院。頌曰。
數珠百八記春秋。首座承風馬學牛。三十藤條驅出院。韓公有事掛心頭。
又。
大顛伎倆苦無多。卻被韓公活網羅。算計總來難擺脫。潮陽瞎棒肯遭何。
杭州龍興宗靖禪師。初參雪峰。密承宗印。嘗于眾堂中。袒一膊釘簾。雪峰睹而記曰。汝向后住持有千僧。其中無一人衲子也。師悔過辭歸故里。住六通院。錢王命居龍興寺。有眾千余。唯三學講誦之徒。果如雪峰所讖。
袒膊雖然是好心。未央宮里斬淮陰。年年歲歲花開日。長使英雄淚滿襟。
頌輪王髻珠。
夜明久向髻中藏。欲愛干枯戰(zhàn)自強。報捷歸來親頂受。放光豈但照東方。
頌百丈懷海禪師寧作心師不師于心。
好惡關頭那管他。呼來喝去亂如麻。奴兒婢子家家有。用處無疑我是爺。
雙峰古禪師。嘗受雙峰印記。后到石霜。霜欲詰其所悟。而未得其便。師因辭石霜。霜將拂子送出門首。召云。古侍者。師回首。霜云。擬著即差。是著即乖。不擬不是。亦莫作個會。除非知有莫能知之。好去好去。師應諾即前邁。尋屬雙峰歸寂。師乃繼續(xù)住持。頌曰。
洛陽公子醉豪華。不看青山只看花。松寺若能留得住。老僧那肯惜杯茶。
廬山歸宗智常禪師。一日刬草次。有講僧來參。忽見一蛇過。師以鋤斷之。僧曰。久向歸宗。元來是個粗行沙門。師曰。你粗我粗。曰如何是粗。師豎起鋤頭。曰如何是細。師作斬蛇勢。曰與么則依而行之。曰依而行之且置。甚處見我斬蛇。僧無對。頌曰。
驀路相逢便一刀。一條帶作兩三條。住山束肚無煩篾。毒氣從今當下消。
又。
斷處是性動處情。蛇兒擔荷大英靈。十方諸佛渠兒孫。說與傍人誰肯聽。
袁州楊岐方會禪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三腳驢子弄蹄行。曰莫只這便是。師曰。湖南長老。頌曰。
楊岐弄蹄驢弄蹄。石女生兒知不知。一日追風千萬里。歸來一日尚嫌遲。
僧問興化獎曰。多子塔前共談何事。獎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頌曰。
塔前多子共談玄。側耳聽來眼得傳。萬實千真渠不薦。騎驢新婦阿家牽。
紫柏老人集卷之十八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