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老人別集

\

  金壇刻紫柏尊者全集。已行藂林。此外有錢啟忠集鈔四卷。陸符心要四卷。按指禪師攜吳江周氏藏本。乃尊者中年之作。白衣弟子繆仲淳周季華周子介。執(zhí)侍左右。手自繕寫者。余為會萃諸本。取全集所未載者。排為四卷。名為紫柏別集。而序其后曰。禪門五燈。自有宋南渡已后。石門妙喜。至高峰斷崖中峰為一盛。由元以迄 明初。元叟寂照笑隱至楚石蒲庵季潭為再盛。二百年來傳燈寂蔑。尊者挺生東吳。氣宇如王。蹴踏天下。機緣悶現(xiàn)從地涌出。實有關(guān)于國運隆替。法運廢興。未可以凡心世智妄為此量也。尊者出世萬歷中。正國家日中豫泰之候。貂寺氈裘孽牙盤互。師以慈愿戒力。住王舍城而為說法。溥 圣母之慈云。開 賢主之智日。庶幾礦稅可罷。黨禁可除。戎索可清。殺運可挽。群小張羅鉤黨。推刃妖書。師于是棄幻有之軀。息清流之禍。法幢既倒。國論日非。乾綱下移。帝心解紐。魔外交侵。人天不佑?佳龝灸┲。知劫運摧剝之因。雖業(yè)系有因。然實振古所未睹也。古來元臣命世。必曰降神。矧乎法王導師。寧非間出。尊者秉金剛心。具那延力。舉手可以拍須彌。噓氣可以吸溟渤。金翅鼓搏。則龍子隨其唼食。而況于魚鰍與。師子哮吼。則香象為之失糞。而況于野干與。人之云亡。法燈熄矣。魚鰍翔舞而野干號呼矣。同時大德。舍赭還緇。卻來人間以夢游了大事。譬如老將全師退守。深溝固壘。使賊人相戒。莫敢犯而廓清摧陷。固非其所有事矣。嗚呼。尊者之出世。其關(guān)系國運法運如此。悠悠斯世。惟憨山老人為能知而言之。而其為塔銘。茹茶啖蠟。含嚼齒舌間。所謂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者也。尊者之化去也。次年為萬歷乙巳。余夢至高山。有大和尚危坐巖端。謂是達觀尊者。恭敬禮足已。指左方地命余坐。密語付囑。戒以勿忘。涕淚悲泣而窹。距今將六十年矣。私心擬議。愿踵憨老之后。撰第二碑。用以續(xù)僧史。征國史。發(fā)揮塔銘未盡光明。日月逾邁。氛祲晦蒙。六十年來一往是昔。夢中涕淚悲泣世界。吮毫閣筆多歷年所。非敢食言于二老也。每自循省往昔年少書生。不通佛法。不知以何等因緣。夢中得受記莂。今頭童筆禿。無所成就。尋行數(shù)墨。排次遺文。如拾字老比丘。背破籠簡故紙。波波劫劫以為能事。尊者常寂光中。得無自笑失卻一雙眼乎。別集既成。謹書其后。以自懺抑;蛞杂写伞W鹫咧。一言半偈。稱性流出。如水銀撒地。顆顆皆圓。余不敢輕為揀別。然集中散落者不少。如乙未送憨老渡嶺作。逐客說。及顧仲恭所見澹居鎧公本。論卓吾誠所諸篇。皆法門眼目也。斗間紫氣久而不沒。殆斯文之祥乎。余雖耄矣。猶愿得而見之。歲在庚子。十一月長至后七日。來復之日。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錢謙益。焚香肅拜謹序。

  紫柏尊者別集目次

  卷第一

  序

  雜文

  卷第二

  贊偈詩

  偈

  詩

  卷第三

  書問

  卷第四

  語錄

  附錄

  跋

  紫柏尊者別集目次(終)

  紫柏尊者別集卷一

  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錢謙益纂閱

  徑山寂照六世孫傳臨濟宗契穎壽梓

  雜文

  阿賴識四分略解

  夫搜剔陰陽之奧。囊括造化之精。洞鴻蒙之源。破混沌之竅。超儒老而獨高。冠百氏而弘深。舍唯識之宗而他求。未之有也。夫唯遮境有。識簡心空。遮境則識外無法。簡空則非同枯滅。是以夷斷常之坑。塞生滅之路。圓彰中道。刊定因明。魔外望絕。凡圣共遵也。然識有八種。又有心王心所之殊。茍非智慧空靈。思量妙密。豈易窺其庭哉。阿賴耶識等。大略窮其所由生。直以真如照極。反昧。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謂之證自證分。如醒人忽爾昏作。人語雖聞。而不能了了。謂之醒耶。又不能了了。謂之昏耶。人語又聞。此之謂昏醒相半。迷悟之關(guān)也。此等時節(jié)。有人喚之。即昏隨醒矣。不喚則醒隨昏矣。醒既隨昏。而外不能了境。內(nèi)不作夢。惟昏然而已。謂之自證分。此等時節(jié)。位無能所。冥然獨存也。少頃頓夢。種種悲歡苦樂。能觀而言。謂之見分。即所觀之所即相分;騿栐。見相二分。前后生耶?谷簧。予則應(yīng)之曰。見相二分。謂之前后生者。現(xiàn)量之中。不許有無分別。才生分別,F(xiàn)量滅矣。謂之抗生。則能所弗同也。此四分乃八識之本。故有志于此宗者。不可不留神焉。四分通徹。則八識之綱。思過半矣。

  前五識略解

  夫八識四分。乃相宗之綱骨也。阿賴耶識。末那識。分別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謂之八識。證自證分。自證分。見分。相分。謂之四分。究本言之。八識四分。初無分體。特以真如隨緣。乃成種種耳。夫真如隨緣之旨。最難明了。往往講師禪衲。率皆于此。不能出其隨緣所以然也。良以真如清凈。初無熏染。如何瞥起隨緣耶。于此參之不已。忽然悟通。所謂八識四分。不煩少檢。唯識之書。便能了了矣。故曰。性宗通而相宗不通。則性宗所見。猶未圓滿。通相宗而不通性宗。則相宗所見。亦未精徹。性相俱通。而未悟達磨之禪。則如葉公畫龍。頭角望之非不宛然也。故其濟亢旱。興雷雨。斷不能焉。是以有志于出世。而荷擔法道。若性若相若禪宗。敢不竭誠而留神哉。惟相宗名義數(shù)多。若非心智妙密。委曲精披。實未易明也。今則取大略。稍論而疏之。但粗曉蒙孺耳。大抵阿賴耶識。通前眼耳鼻舌身五識。當并而發(fā)揮之。似覺明易也。蓋阿賴耶識。及前五識。皆屬現(xiàn)量。又皆上品果中轉(zhuǎn)也。若第七識。第六識。則三品皆具。三品者。見道為下品。修道為中品。究竟為上品。故六七因中轉(zhuǎn)也。若以三境。三量。三性。五十一種心所法。言之。則前五識。量惟屬現(xiàn)。境惟屬性。善惡無記三性皆通焉。心所法。則惟三十四耳。頌曰。性境現(xiàn)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則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癡。五識同依凈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鄰。合三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變相觀空唯后得。果中猶自不詮真。圓明初發(fā)成無漏。三類分身息苦輪。此頌。前八句惟明有漏。后四句明無漏耳。又八句之中。初二句。言五識。三境惟屬性境。三境者。謂性境。帶質(zhì)境。獨影境。三量則屬現(xiàn)[01]境。惟三性俱通。三量者。謂現(xiàn)量。比量。非量。三性則善性。惡性。無記性是也。又此五識。以界地言之。惟欲界五趣雜居地。識識皆全。至于初禪離生喜樂地。五識不全。以上二禪。既無尋伺故。鼻舌二識不生也。蓋禪天無段食故。段食以香味觸三法為體。段食既無。則此二識不生。明矣,F(xiàn)量之義。說有多種,F(xiàn)謂顯現(xiàn)。取境親明故。量謂量度故。若心心所。緣境之時。離映障等。顯了分明。得境自性。所謂得境自性者。以性境根塵能以八法而成。各有實體相分。各有實種生。有實體用。現(xiàn)在實法故。即所緣唯識也。又現(xiàn)屬境。量屬心;蚓銓傩;颥F(xiàn)屬根。量屬心。依士。持業(yè)。依主三釋。西方釋名有六種。一依主。二持業(yè)。三有財。四相違。五帶數(shù)。六鄰近。又有依士釋。此六釋以離合名之者。蓋六者互相離合故。六釋一一具二名。若單字即非六釋。以不得成離合相故。初依主者。謂所依為主。如說眼識。識依眼起。即眼之識。故名眼識。舉眼之主以依于識。故曰依主。亦名依士者。如父取子名。即若此老。頭兒某官之父也。又離合者。離謂眼是根。識了別。根非即識。識非即根。故曰離。合則根識不分而同呼。故曰合。言持業(yè)者。如說藏識。識者是體。藏是業(yè)用。用能顯體。體能持業(yè)。藏即識故。故言持業(yè)識也。又名同依識。藏即含藏用。識取了別用。此二同一所依。故曰同依識。言有財者。謂從所有以得其名。一如佛陀。此云覺者。即有覺之者。故當名覺。此即分取他名。二如俱舍。非對法藏。對法藏者是本論名。為依根本對法藏造。故名為對法藏論。此全取他名。亦名有財義者何釋。言相違者。如說眼及耳等。各別所詮。皆自為主。不相隨順。故曰相違。言帶數(shù)者。以數(shù)顯義。通于三釋。如五蘊二諦等。五即是蘊。二即是諦。此用自為名。即持業(yè)帶數(shù)。如眼等六識。取自他為名。即依主帶數(shù)。如說五逆為五無聞。無間是果。即因談果。此全取他名。即有財帶數(shù)。言鄰近者。從近為名。如四念住。以慧為體。以慧近念。故名念住。既是鄰近不同自為名。無持業(yè)義。通余二釋。一依主鄰近。如有人近長安住。有人問言何處住。答云長安住。此人非長安。以近長安故。云長安住。以分取他名。復是依主鄰近。二有財鄰近。如問何處人。答云長安。以全處他處。以標己名。即是有財。以近長安。復名鄰近。頌曰。用自及用他。自他用俱非。通二通三種。如是六種釋。此六釋。凡注釋經(jīng)論。必用之者。如注釋八識。非以此不能發(fā)揮。便當有條。五五次二句。敘言五識心所也。五識心所。編所有五。別境有五。善則十一。中隨唯二。大隨有八。加貪嗔癡三。合而言之。三十四耳。五識同依凈色根者。言此識所依之根。非浮塵根。乃勝義凈色根也。此根非肉眼可見。惟具天眼者能見之。九緣七八好相鄰者。此言五識生起之義。必借九緣乃得生起。五識九緣者。謂空。明。根。境。作意。分別依。染凈依。根本依。種子也。合三離二。觀塵世者。此言眼耳二識。離中取境。鼻舌身三。合中取境。愚者難分識與根者。此言小乘愚法聲聞。不知根之與識。各有種子現(xiàn)行。妄為根識互生也。根之種現(xiàn)。但能導識之種現(xiàn)。謂根為生識之緣則可。謂根能生識則不可矣。以識自有能生之種子。何為能生識之種子。故小乘人。未除所知障。智淺心粗。于法不了。故不信大乘唯識教也。此五識有漏限此。后四句者。發(fā)明無漏義耳。變相觀空唯后得。果中猶自不詮真者。此言小乘人。謂無漏五識可以變相觀空。故大乘論師破之曰。此無漏五識。在佛果位中。尚不能親緣真如。況因中耶。圓明初發(fā)成無漏。三類分身息苦輪者。此言五識因窮果滿。則相應(yīng)心品。俱成成所作智,F(xiàn)三類身。止息眾生苦輪也。蓋佛果位中。第八識轉(zhuǎn)為無漏白凈識。已而相應(yīng)心所。即成大圓鏡智。豁然現(xiàn)前。故云初發(fā)。而前五識亦同時轉(zhuǎn)識成智矣。既成成所作智。則三類分身。有何難哉。言三類者。千丈大化身。被大乘四加行菩薩。小化丈六身。被大乘三資糧位菩薩。及二乘凡夫。隨類化則三乘普被。六趣均超;騿枴G拔遄R成無漏相應(yīng)心品,F(xiàn)身益物。何以先言第八成無漏耶。以圓明初發(fā)。乃第八識相應(yīng)心品成大圓鏡智故。且前五根即第八識所變相分。能變本識既成無漏。所變五根自當即成無漏矣。能發(fā)五根既成無漏。則所發(fā)五根遂成無漏。何疑哉。或曰。能言八識轉(zhuǎn)成四智。何故卻言相應(yīng)心品耶。對曰。唯識第十云。此四品?倲z佛地一切有為功德皆盡。此轉(zhuǎn)有漏八識七識六識五識。相應(yīng)心品如次而得智。雖非識而依識轉(zhuǎn)。識為主故。說識轉(zhuǎn)得。又有漏位智劣識強。無漏位中。智強識劣。為勸有情。依智舍識。故說轉(zhuǎn)識成智也。予初言八識五識轉(zhuǎn)識成智。當并而注之。亦此意耳。

  此解已見全集中。以大師教學人。深研相宗。其中詳略互異。故并存之。以備參考。

  元注云。此篇八識之綱。思過半矣。已上是大師于東阿旅中。為如聞?wù)f者。明午南下。不及說竟。夫八識四分已下。如聞后請大師續(xù)說。只記得前五識十二句頌。

  變相觀空唯后得。果中猶自不詮真

  此二句。善言相宗者常交互而不清。以不達安慧所計。及護法所破故耳。蓋安慧宗者。小乘不知有八識。所知者唯六識耳。六識既滅。似無分別。似現(xiàn)量用事。便謂無道可進。殊不知小乘所證者。全是無明。即第八識中不覺也。故安慧妄謂因中無漏五識即能緣。如此五識以大乘觀之。安得無漏哉。以其通善惡無記之性。小乘粗惡雖盡。細惡尚在。謂之無漏?珊酢V^之緣如?珊酢9蚀蟪俗o法。以此二句破之。護法意謂。變相觀空。唯后得智可能。而后得智。且非因中可得。要待轉(zhuǎn)八識為根本智已。方得此智。所謂根本而后得。此是果上事。非因中薦得也。此智果上可以變相。亦不能覿體緣。如以根本智是實智。后得智是權(quán)智。實智可以緣如。權(quán)智可以應(yīng)俗。權(quán)智果上?v能緣如。不過變相耳。不能親緣也。然此五八。唯果上轉(zhuǎn)識成智。六七因中便能轉(zhuǎn)矣。如安慧言。妙觀察智。因中緣如則亦可通。執(zhí)無漏五識能緣者。大可笑也。

  原注云。五識至果上轉(zhuǎn)。名后得智時也。只好變相緣如。而非親緣。故護法說此五識至果中。猶自不詮真如。豈五識于因中得親證真如耶。此二句頌。乃護法出正義。以破安慧之義。

  毗舍浮佛頌說示如裴

  毗舍浮佛。此言一切自在覺。既自在覺矣。有何物而為障礙哉。然未覺者。不免觸途成滯。見色則被色障礙。見空則被空障礙。忽然而有身。則為身障礙。介然而有心。則被心障礙。身障礙。生老病死。心障礙。喜怒哀樂。是以周旋于一光之中。而妄成角立。既角立矣。一切不自在至矣。生有老迫。老有病迫。病有死迫。喜有怒迫。怒有哀迫。哀有樂迫。迫者。相催之謂也。嗚呼。生若定常。老不可迫。喜若定常。哀不可迫。以其無常。流之莫能已也。惟有道者。達身無常。四大成故。達心無常。前境生故。達四無常。一身待故。達境無常。因心有故。借一蕩四。四無所立。借四蕩一。一無所存。借境蕩心。心初不有。借心蕩境。境自不留。一四互蕩。心境兼忘。一身而為無量之身。身相不壞。一心而慮周萬物。寸抱本閑。由一切不自在。入一切自在。達之者剎那可以超曠劫。如其未達。解脫幢即成行尸肉塊。智慧津梁翻作苦海業(yè)浪。自古及今。豪杰英雄。打破這關(guān)捩子不得。雖功高千古。名光萬世。于本分事上。了無交涉。故生時受生迷。老時受老迷。病時受病迷。死時受死迷。喜怒哀樂時。受喜怒哀樂時迷。以迷續(xù)迷。迷無斷日。人為萬物之靈而靈不悟。以靈續(xù)迷。為一切黑業(yè)本。山高水積。未有撼竭之時。少知自反者安可不懼乎。又靈如融通之水。迷如窒礙之冰。融通則在方而方。在圓而圓。窒礙則方則定方。圓則定圓。方圓無滯之謂活。方圓有定之謂死。是故圣人。居方圓而方圓莫能滯。以無滯故。所以能通天下之情。眾人則不然。見方而被方惑。見圓而起圓執(zhí)。所以在圣人即死而活。在眾人即活而死。故圣人謂之生人。眾人謂之死人。由是觀之。自上古以來。所謂生人者。能得幾何哉。為圣不難。難在通靈。茍能通靈。非惟身心俱靈。大則虛空天地。萬物之伙。微則一芥一塵。一毛一發(fā)。靡不靈矣。至于三藏六經(jīng)。諸子之流。百工之技。亦無不通故。達身靈通。無事可礙。達心靈通。無理可障;喜∷罏闊o上涅槃;叵才纷C大菩提。涅槃菩提。從身心得。若無身心。二果何階。故曰。此身為塵勞山。此心為雜毒海。一旦達身無己。塵勞山即功德聚也。達心如幻。雜毒海即般若漿也。人為萬物之靈。不自重。甘為死人。不為生人。可悲矣。

  送龍子歸潭柘文

  潭柘龍子。靈應(yīng)異常。其衛(wèi)法也甚固。歲在丁亥。我將禮普賢大士于峨眉。顧惟水陸間關(guān)。夷險莫測。乃白龍父。余雖不德。忝為佛子。行邁在邇。其尚有以借我。既而達龍泉?蜐锨鄨塾^。一夕夢小青。逶迤緣壁而下。無何開侍者至。謂開曰。夢蛇而若來異哉。對曰。和尚杖錫將西。此必燕山龍之來赴盟耳。自是每食。出生次必祭諸龍子。龍子夾輔跋涉。三易寒暑。履波蹈險。冥護實多。己丑我始東還。結(jié)夏曲阿于觀察別墅。則龍子現(xiàn)形。辭我欲歸故居。嗚呼龍為鱗蟲之長。能大能小。能隱能顯。智德威靈。變化多種。如多頭現(xiàn)毒摩那斯。慈心難陀。歡喜優(yōu)缽羅。黛色婆伽羅醎海。此皆或以德;蛞酝;蛞蕴帯9拭蛉。其龍德非我所知也。潭柘大青小青。夫亦龍族。奉如來敕。藩屏伽藍。蛇形而佛心。類異而敦善。見人不怖。遇物不傷。歲或不若雨旸愆期。百谷憔悴。農(nóng)人悲惶。二青顯跡。吐沫為云。噴涕為雷。彈指之頃。潤沾大地?菡哳D蘇。僵者立起。顰蹙而望者鼓舞歡忭。于是感青惠施。金碧其宮。昭廓其神。代有銘志。以示無忘。禮也。余道不勝習。萬里周旋。勤諸龍子。恬不告勞?芍^畢力矣。敢不躬造闕庭。以不腆之幣。敬致龍父。奉還令子行?趾笫啦恢埖隆N夜米R之。以傳不朽。仍愿龍之長幼。藉佛寵靈。得無上覺道。為大金湯于不替也。萬歷壬辰歲夏五月二日。達觀可道人撰。

  蜀道古今稱險絕。峰岢削立。江漢渦漩如沸。自非神力夾輔。不免于驚。我大師之謁蛾眉也。云水其蹤。果然往返。乘安流蹈夷徑。豈非至人之余事。而潭柘龍子。功不可誣。或見童子預報前茅;蚴敬笫。用拯湍險。比大師夏于曲阿。則現(xiàn)其常所見形以辭。事敢不為之曉乎。余既坐東澗。愛其水聲廣舌。寧不憶其大師昔年會眾說法。此間自為言二青靈異狀。抑又聞龍子侍游峨眉。故余有泉水不湮塵外錫。薜蘿猶掛舊時衣。鶴來句曲云先待。龍去峨眉雨未歸之句。頃余讀送龍子文。知龍子悉矣。子其行也。作詩送之。颯颯雨露微。風吹木葉飛。行從北山下。坐見小龍歸。蜀雪崖珠絡(luò)。江云護寶衣?芍捶。臺殿展光輝。嗟乎。余望龍子在罏匕之間。龍子今歸故山。而我猶耽病鄉(xiāng)也。弟子如鵬謹跋。

  天池山煆昏散道場說

  原未煆昏散之椎輪。三世諸佛。迭相授受者也。第在用之何如耳。用之果善。消昏散于剎那。扶止觀于大寂。隕山河于未始有地。蕩身心于無得之鄉(xiāng)。斷欲結(jié)之利刀。資靈軀之正命。效見當人之勇心。游象帝之先。本有神珠。光明在掌。初非他寶。價直誰酬。即凡身而證佛身。依俗諦而造真諦。功高空施。德富難量。誠以行人一息昏散清。即一息佛。一念昏散清。即一念佛耳。嗚呼。茫?嗪V。凡有血氣之屬。莫不抱靈。而頭出頭沒。不可勝計。設(shè)有一人。能于椎輪之下。清一息一念昏散。成一息一念佛者。若以佛眼觀之。則其功德。信不可思議。況夫多時日者乎。蓋人貴自反。果能反照自己分上昏散。自生至死。剎那有停息乎。故曰。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河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如或用之弗善。亦不荒失人天福田。是以黑白賢豪能言者。宜游揚贊嘆。有力者宜護持周給。凡道場所在等心助揚之。

  此文。已收全集中矣。天池道場。迄今尚為魔外之所據(jù)。經(jīng)過此地者。道俗四眾。無不傷心。故拈書天池山道場等字。以為人天眼目。觀者幸為著眼。庚子長至日。蒙叟謙益謹識。

  題包生所刻楞伽經(jīng)

  夫身不自身。由心故身。心不自心。由身故心。由心故身。身不可得。由身故心。心亦不可得。身心既不可得。則智山獨立。覺海澄渟。情識路窮。能所寂斷矣。若然者豈惟眾生不可往。即具大神通亦安能往哉。此經(jīng)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宗。為根熟菩薩。直明識體全真。便成智用。楞伽。此言不可往。乃表心地法門。非修證可能入。故凡讀此經(jīng)者。能直下究竟。身心無路。自性無門。則肉身凡夫可立往也。馮太史謂予曰。包生新刻楞伽經(jīng)。字畫精簡。明白顯朗。使人睹之。心開目明。乞師一語。為流通前茅何如。因書此。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略解敘

  夫般若大部。數(shù)百萬言。如滄海云濤。汪洋莫測。是以菩薩流慈。束廣成略。爰有心經(jīng)。文言要約。旨趣全歸。自唐迄今。注疏駢出。高人淵匠。迭震靈響。機緣靡定。好樂無常。取此節(jié)他。互有損益。俾后昆淤疑。致非一矣。練川侯觀察復吾。知寶斯經(jīng)。津求奧義。亦由槜李許參知為之良導。故得征問于予。因為法界略解。以慰其狥法之志。達道人自敘。

  示鮑生持楞嚴經(jīng)

  一心不生。萬法何咎。首楞嚴。此言一切事究竟堅固。即此而觀。智鑒意近理究竟堅固。如來義近事究竟堅固。何以故。情生則智隔。一心不生。得非情未生時乎。設(shè)情未生則無事不理。無情不智耳。予故曰。智鑒之意近乎理究竟。如來近乎事究竟。昔雪峰示眾曰。二僧卻真實為人。玄沙曰。萬里神光腦后相。又曰。髑髏即金剛體。此皆非事究竟堅固之樣子乎。鮑生果能于智鑒句中薦得。則如來句中未夢見在。于如來句中薦得。則雪峰玄沙句中未夢見在。如能于種種句中透徹無礙。則十軸楞嚴。從頭至尾。由字積句。由句積軸。橫捺豎拖。無擇精粗。有心無心。莫非究竟堅固也。如于種種句中。未能透徹。則不妨朝持暮持。榮持辱持。開眼持合眼持。阿屎放尿持。穿衣吃飯持。持來持去。生持死持。一日一持。熟則髑髏[跳-兆+孛]跳。放金剛光。作覆盆之日月。有何不可。如持經(jīng)不遵此持。何異春鳥晝啼。秋蟲夜鳴者哉。鮑生勉之。

  跋照公墨書華嚴楞嚴

  本朝尹山隆菩薩。少年時。血書華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各一部。及高皇帝開試經(jīng)度僧之例。有業(yè)不精而妄應(yīng)者。帝怒。坐及三千僧。皆邊遠充軍。隆公特往京師。愿焚身贖眾僧之罪。帝允之。敕有司設(shè)道場嚴侍衛(wèi)。公躍然登之。身將半燼。烈焰中猶手書風調(diào)雨順四字。囑內(nèi)使曰。俟天旱焚之。后果亢旱。帝焚之。即沛然大足。帝曰。此永隆雨也。嗚呼。隆師血書華嚴法華二經(jīng)時。初無求效之心。及焚身之際。大光中露此三昧。使天下千古。仰而戴之。當時道亦賴之大振。皆自心不欺之力也。今去隆師二百年。尹山復有僧明照者。墨書華嚴楞嚴各一部。雖用墨不若用血。然其最初一念不欺之力。未始不同焉。予登峨嵋。道夔之萬縣。見一老僧書華嚴。以精懇虔篤。不覺暗中書經(jīng)達旦。偶鄰僧說破。即不能書。楞嚴曰。因明有見。暗成無見。不明自發(fā)。則諸暗相永不能昏。若然者隆師焚身之際。火光亙空。與夔之老僧。暗中眼光不昧。皆不明自發(fā)之光也。照上人書經(jīng)時。能猛加精懇。以增上之緣熾薰自心。則此光之發(fā)。不獨前人有之。上人當勉之。

  熾盛光如來陀羅尼經(jīng)跋

  夫圣人無常身。因眾生所感之機而示身焉。是故。釋迦如來。示丈六身。逗娑婆機也。若無量壽覺。則身非丈尺之可量矣。矧乎熾盛光王如來。以光為身。以愿為輪。以慈悲為輦。以大白牛為精進。遍游于星宿光中。而作佛事者耶。然眾曜之光。本之此光分焰。乃能變化無窮。故五行七政。經(jīng)緯璇璣。為善者應(yīng)之以吉祥。不善者應(yīng)之以咎殃。雖曰眾生機感。而彼佛如來神力。以大慈力威神故。憫諸星宿變怪駭怖世間。乃說吉祥陀羅尼折伏之。俾兇曜伏降。吉星懸朗。是以一切眾生。于此吉祥陀羅尼。應(yīng)當志心奉持。其持誦之法。或制輪佩身。或以真言意持。若未臻靈應(yīng)。當更發(fā)增上愿心可期必克。迨乎應(yīng)念響臻。密非外得。心法不二。本末同歸?芍淇菽疽蚤_花。喝頑石而使裂。乃至易短折為長年。變無嗣為螽斯。種種祈求。必獲如愿。揆之以理。豈外一心。嗚呼。木石無情。尚能因咒轉(zhuǎn)變。何況人心本覺。為物中之至靈乎。茍能因理生信而持。因持得征。則神咒之力與信力。交入融固必然也。乃若澡身以軍持。單線以拽山。此難斷欲。至人游戲之事。猶然不可思議。況復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jīng)咒。信心不二。精勤奉持。其能鑄變怪為禎祥;瘍吹湠樾輵c。固必與至人三昧等耳。雖然。微我釋迦如來。憫此堪忍。隱無量威神。甘為熾盛光王之紹介。接彼有情。置之吉祥光中。焉能如萬卉在春。秾纖俱麗。各各自足。而萬卉不知也哉。佛弟子賀懋熙。受氣孱弱。而為宗子顧惟壽命不長。無遑盡奉養(yǎng)之勤。以是發(fā)心刻熾盛光王佛。出相吉祥陀羅尼經(jīng)。壽諸天下。凡有如懋熙之愿者。因經(jīng)得咒。因咒得益。譬一燈光。傳百千億。百千億光。傳之無盡。生生世世。在在處處。恒為熾盛光王如來之眷屬。以弘法為家務(wù)。更愿凡因此經(jīng)得益者。滿愿如熙等無有異。因斯希有。轉(zhuǎn)相信奉。以臻覺道。寧非堪忍界中一入路乎。

  題三教圖

  我得仲尼之心。而窺六經(jīng)。得伯陽之心。而達二篇。得佛心。而始了自心。雖然。佛不得我心。不能說法。伯陽不得我心。二篇奚作。仲尼不得我心。則不能集大成也。且道未一句。如何播弄。自古群龍無首吉。門墻雖異本相同。

  跋石刻法界觀

  華嚴法界觀。辭旨沖漠。大經(jīng)廣雅。囊括盡矣。丹陽賀生學仁。欣然石刻印行。達觀道人一語因書與之。時萬歷辛卯四月二十一日也。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yī)人。灸豬左膊上。此又杜順老漢注腳耳。

  跋石刻圓覺經(jīng)

  此神通大光明藏。我釋迦如來入之。乃說此經(jīng)。十二大士入之。則能酬酢精辨。如瓶瀉水。了無滯澀。丹陽賀上舍。喜圓覺經(jīng)?淌魍ㄖ。乞予一語。為之嚆矢。因書此。時明萬歷辛卯四月下旬一日也。

  跋石刻八大人覺經(jīng)

  此經(jīng)三百七十一字。八覺精光。雖則曲照多方。詮攝殆盡。其辭沖遠簡朗。旨趣弘深。非懷抱日月者豈易措筆。一覺悟世無常。心為惡源。二覺多欲為苦。少欲自在。三覺知心無厭;蹣I(yè)痛治。四覺懈怠墜落。勇伏四魔。五覺愚癡生死。多聞益物。六覺貧苦多怨。惡人等慈。七覺五欲過患。俗人偏念。三衣瓦缽。增凈力勢。八覺生死熾然?鄲罒o量。愿代眾生。受一切苦。使究竟大樂。夫達世無常。則前塵無得。知心為惡源。眾苦自息。貪欲既止?莸W;蹣I(yè)非勤。染習難治。至于俗人。念三衣瓦缽。代眾生受苦。俱令安樂。雖復覺覺殊功。要之即現(xiàn)前一念。情識之心。不善用之。則三涂橫起。善用之則三德圓明也。此經(jīng)。元普光雪庵頭陀以為。沃宅清涼之具。槜李福城東塔寺壁。清涼觀國師頂門之上。手澤猶存。魏塘光德庵如谷東公。臨終之夕。以手寫此經(jīng)。授其徒某。且囑曰。吾雖大事未明。幸將殼漏子。脫于寒云之中。藉文殊老人。與萬菩薩慈悲之火阇毗之?芍^慶甚。更何憾。惟此經(jīng)。累汝刻石施人。則我死猶生也。其萬歷辛卯正月初五日。于(王氏)墨香庵。向余言涕俱出曰。此先師命也。某聞鄣山丁氏南羽者龍眠再來也。不揣暗短。欲仗慈光乞一佛影。并此施行。不知可否。嗚呼。東公臨死而不忘法。其徒后能[口*金*。菝止鞘。不遠數(shù)千里還自清涼。有子如此。死者何憾焉。余哀其誠。命丁生成褫之。且為記其歲月云。

  萬菩薩緣起引

  夫圣人無常身。以眾生為身。如片月在空。影臨在水。有見不見。則水有清濁。非無月也。我觀音大士以聞思修。入三摩地。初于聞中。入流忘所。獲二殊勝。成三十二。應(yīng)使一切眾生心水清凈。隨緣而得見焉。由是論之。則菩薩眾生。初非有別。以聞思熏之。即得入流忘所。圓通妙應(yīng)。以食嗔癡熏之。即順無明流墮諸趣。以故菩薩。憫其同體。即所自驗方救療群有。駕大慈悲。分身散影。隨類利益。滇南清禪人一日病幾死。夢觀世音勸其念自性佛。遂療。由是發(fā)心。圖大士萬身。普施供養(yǎng)。報菩薩恩。信入意地。情見乎辭。余見其涕淚俱出。而作是言因慨焉。為之述此。夫清禪人。以篤疾為水。得睹菩薩清涼之月。達觀道人聞其言。即直下不疑。則以不疑之水。亦復見之。愿諸凈信。各各若我直下不疑。則菩薩清涼之月。在在而見。雖然眾生業(yè)重。不疑為難。且向第二門頭。往生極樂。共觀彌陀。聞無上法音。又普門中。最方便處也。

  韋提觀境

  稽首釋迦佛。恩逾昊天德。父母生育我。無能使不生。君師資教我。無能令出苦。惟有大雄氏。慧光破我迷。慈悲攝受我。令知生不生。令知苦出苦。指大捷徑路。使我坦然行。觀想光為燭。破斷常黑暗。愿力為金繩。牽至極樂國。彌陀相尊特妙好難思議。諦觀在眼中。曉然如皓月。乘佛慈力故。眾觀悉成就。觀光如大鏡。清明若秋水。依正影現(xiàn)中。交羅而不雜。觀成正悲喜。忽生一種疑。我身居穢土。作想阿彌陀。眾妙即現(xiàn)前。歷歷了不昧。設(shè)若念不生。圣凡在何處。唯愿無量壽。放光破我暗。一切同疑者。亦愿凈疑垢。

  姑蘇華山寺募緣疏

  凡土木之工。不可輕舉。雖王公大人有所興復。若不先斟酌而遂圖事。必費廣而難成。況深山窮谷之士乎。雖然。心為萬法本。本立則事遂。由是觀之。事無大小。先以立心為本。故孟宗王祥。立心在孝。則寒林為之抽筍。堅凍為之躍魚也。華山去縣治一舍許。山石峭拔。巖壑深秀。池生千葉蓮。老子枕中記云。服之可以羽化居之可以度難。復名天池者。昔虎丘晉王珣王珉舍別墅為道場。一山兩寺。亦此類也。萬歷辛卯夏至日。紫柏道人登天池。道木瀆。忽飄風驟雨并作。乃停舟明月寺前。次日問明月主僧。得姑蘇志讀之。是知吳中名藍真宇。十廢八九矣。即華山寺去城差遠。與俗非涉。或者欲易為游樂之館焉。曇文上人慨然愿新之。道人摩頂慰之曰。汝不聞王公大人。茍有土木之役。必鄭重圖之。計汝衣惟一衲。食惟一缽。地無卓錐之隙。敢圖勝事乎。上人愀然對曰。既為佛子。當報佛恩。昔包胥申一哭。可以存楚。韓雖三戶?梢酝銮。文雖不肖。但恐發(fā)心不真則難圖。心果真。滄?梢造娼。泰山可以崩裂。今華山僧房已備。第正殿未新。文生是心。且檀越復尚賢輕利者。和尚毋多憂。文計之久矣。道人再謂之曰。倘檀越舍地而不舍價。子又奚若。文曰。計其價不過三四金。當次第乞之。況蘇為天下名州。豈無賢豪長者為之樂助哉。且卓庵斷凡。皆文同志。道人合掌。稱常住三寶。愿文子強力忍垢。始終其事。當為渠說末后句。酬其勞未晚也。

  峨嵋山飯十千僧大點心疏

  盡大地是一個饅頭。誰能下口。撞著主化分二厘銀。隨自發(fā)心;蚯уX百錢。乃至十錢。歡喜施來;蛞环鸲。乃至萬佛。就緣齋去。譬夫水銀墮地。顆顆皆圓。月鏡澄江。頭頭皆滿。本空上人。以熱饅頭。聊當金牛之飯。達觀老漢。以古云門餅。喚作可口饅頭。米面是一般。由人做造。敢問十方善男信女。及行腳上座。且道。古人家風是今人活計。薦得者許你掉臂橫行。如或未然。須乞我饅頭錢來。咄。

  修徑山放生池記

  予自峨嵋還。寓曲阿。每思登徑山。禮諸祖師骨塔。因緣未便。至萬歷辛卯二月之望。始克遂愿。沿大人峰。尋天目來脈。見一池?扇許。周甃以石。名曰放生池。遠久蕪沒。使湛然玄津。天光不接。予甚慨焉。因為于比部之于廣燈。許新是池。及還則廣燈有疾且瘳。瘳之日即予許新池之日也。因語比部。相與感諸祖慈庇。遂捐金新之。

  跋吳江永福寺吳明卿募緣文

  紫柏道人。于云陽道中。讀居士永福寺募緣之文。喟然嘆曰。楚人有吳人之心。吳人豈無楚人之心哉。且周仲大為之嚆矢。瓦礫化為金碧。將指日可待矣。紫柏道人。再問修寺之意。仲大則曰。修寺在乎存教。存教在乎闡理。闡理在乎明心。心既明則三藏六經(jīng)。皆我注腳也。況其他乎。道人高仲大。見遠而理明。遂述此。

  募修天池寺山門疏

  吳門佛國山天池寺;胤灞Ъ。碧水長流。雅稱禪棲。境實希有。紫柏道人。每過而樂之。凡香臺名室。像設(shè)所安。幸皆修飾。惟三門凋落。未得英檀。道人聊為倡二十人緣。人乞銀二兩。完茲勝事。況三門譬人面眉宇。而眉宇塵埋。見者曷勿惜哉。萬歷辛卯四月二十八日。紫柏道人題于天池蓮花樓中。

  下邳吊留侯詩后語

  即此觀之。則子房佐漢。非為漢也。志在報韓。報韓克之。此情遂死。吾曹求無上菩提。若情不死。決所欲未遂也。殊不知。欲不可遂。如遂之。長劫淪墜而已。安有出期耶。

  讀靖節(jié)桃源記語

  予于虞山之陽長宕湖中。讀陶靖節(jié)桃源記。忽覺心曠神怡。乃悟武陵漁人。即洞中人耳。若非洞中人。豈能一見山口。有光便舍舟入口中。坦然直進。了不生心。視身若無有哉。故能窮桃源之趣。而得洞中之實者。脫無漁人之胸次。介然生心。思與洞中人共語。殊可笑也。

  跋王房仲林間錄

  賀知忍。赤肉團上。無位真人。暫時不在。王房仲。以白拈賊手段。盜去此錄。是錄不以古今銓次。三百條白拈家法。覺范老漢于石上林間。積錄成書故名。此中大都。皆古德活句居多。至于宗教典刑。亦燦然在目。昔大慧禪師。每舉師翁。教子作賊之喻。喻參禪者。不以倚靠夤緣。自悟本心。始許渠紹白拈種草。紫柏道人卻不然。從教人家男女。會作賊不會作賊?偱c他受個白拈法子;蛴信圆唤某鰜眇埳。道人緩緩地向道。按牛頭吃草。也不是分外。

  送寶山慶公之姑蘇訪丁南羽序

  昔范陽蒯生。善為長短說。如蜜中邊。聽者皆甜。秦青善悲歌。聲震林木。響過行云。使薛譚終身不敢言歸。代之五臺山。有仰崖慶公。主寺龍泉時。善說法要。使聽者如童稚得蜜。如孝子依親。悲喜交集戀如也。故一半千日。若彈指頃。龍象云委。香廚妙供。亦自然充足。豈蒯生秦青。夙承佛記。現(xiàn)比丘身。而說法者乎。唐吳道玄。床李伯時。皆以畫鳴于世。雖風致各臻所妙。然離自心光。皆無所施其巧焉。予以是知二子者。皆以道寓技者也。鄣山丁生。善寫佛菩薩像。生氣意態(tài)。使人瞻之。道心開霽。莫知然而稽顙之不暇。豈吳生龍眠。其前身也歟。丁生聞予道慶師之高。方將褁糧問法。慶師聞予道丁生之奇。遂不遠千里。求丁生寫諸祖道影。藏之峨嵋衡岳。意在慈波慧炬。照潤千古。殊勝事也。余嘉其志。因向所撰疏畀之。并書此。以壯其行。且為請謁丁生之地耳。

  東梵川說

  王維別墅。謂之輞川者。以所標其人也。渠嘗曰。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觀陰界。何方置我人。余每深味斯旨。則不覺身心都遺。所謂卓然而獨存者。譬如微云散長碧。一輪圓滿。生心即殘矣。余脫白以來。浪跡江海。三十余年。然于吳中云間曲阿。乞食禪憩實多。云間有康孟修氏。獨募輞川之風。亦頗味于無生之學。而曲阿于中甫氏。意況清曠。亦似孟修。孟修別墅。碧溪抱竹。楓樹縈藤。春深花香?沾浣挥。有禪思者寓之。則彼皆無生資也。設(shè)騷人墨客來游。則詩思入微。亦皆彼為之梯矣。即中甫靜室亦四圍流水。池沼汪洋。雖花木竹篠。吟風爭暖。不下孟修所居。第曲阿別墅。人多而天少。余虛其心。而公其辭。伯孟修而仲中甫焉。遂名云間者。謂之東梵川。曲阿者謂之西梵川。或高人勝士。有聞二氏之風而悅之者。能抽思吐奇。藻飾園林。昭廓禪旨。則鄙夫深望也。萬歷二十二年四月初三日達觀可道人。書于東梵川白云西閣。

  康園幽曠。雖輞川之勝?治催^也。但時流抱俗懷。近昧天真而嘩世態(tài)。卻謂蕭瑟難禁。似畏久留五茸名州。園去州又不遠。唯孟修能[木*(占@夕)]。卯郎能來。老人能獨樂于二人之表。即花神木客。亦窺老人有無不能也。況其肉食者乎。園兮園兮。去或來兮。來兮未可期。青山白云。欲何之。年光等石火。世路蟻旋磨。一息喘不繼。子女徒悲呼。九原少相識。未死應(yīng)慮之。此語。須共徐三同覽。手字付孟修。

  云間輞川即事兼懷諸法侶

  只因地僻無人到。更為池清有月來。惱殺藤花能抱樹。枝枝都向半天開。

  此篇句放而思遠。寄無情諷有情。即有心會無心。噫當興懷之際。而識境超然。非本色人。顧未易知也。憨憨可禪人。

  祭了然關(guān)主文

  夫人所以有生死者。以其執(zhí)我耳。我相若空。誰嬰生死。故曰。吾有大患。以我有身。無身奚患焉。而身之所成。又以四大攢集。如三十輻為一轂。如此者。生可也死可也。無可也有可也。奚患焉。吾了然師。初以習講為志。故三吳叢席。靡不經(jīng)歷。既而為法忘軀。傷餓遘疾。自惟軀殼郎當識精昏弱。由是終年閉關(guān)。疲以接人。余曾扣關(guān)請益。喜其教乘精到。吐語出常。萬歷戊子八月。余掛錫五峰山中。一夕夢雙塔離崩。一倒于南。一倒于北。覺謂二三法侶曰。此何祥耶。或?qū)υ。老漢昏沉識變。虛結(jié)成夢。皆自心浮想所現(xiàn)耳。越日而師之受業(yè)徒道開。至自聊城。以師計及東禪月亭法師清涼無邊禪師之訃告余。聞之不覺肝膈愴裂。嗚咽移時。得公開講三吳。福公清苦五臺。而師則尤。以佛法知見。自治其心。皆法門棟梁。何蒼天不佑并折乎一時。余與師同庚公。棄我先歸。余猶飄泊風塵。愧師良多。雖然以四大觀身。則一忘而四存。以一身觀四大。則四忘而一存。以四忘一。一無所忘。以一忘四。四亦無所忘。所謂我執(zhí)者。又將安寄。如是則先歸者。歸無所歸。未去者。住無所住。此旨乃吾師閉關(guān)活計。必非死生之情所能蒙昧者也。瓣香懸炷。聊奠寸心。尚饗。

  薦鶴林渠公亡父

  居士生不見。居士死卻聞。究竟生與死。如環(huán)上終始。以是之義故。聞與面見同。既見死不吊。于渠公非安。非安不以情。楞嚴薄肝腦。廢剎一旦光。光從真心出。以此功德海。亡者生善處。

  悼太虛亮公

  夫龍之為物。神異莫測。大可以易形千丈。細可以隱質(zhì)秋毫。及其嗔睡淫欲之際。則本形自露。若然者龍雖神異。能于有心。而不能于無心也。太虛亮公著沙門服。能世諦事。忽略繩墨故。同曹每譏之。及臨死時。雖病骨頹然。見常所識者。猶談笑自若。不以一死累其懷。乃挺然脫去。亮公蹤跡。豈可以有思惟心測之哉。紫柏道人。感而悼之曰。公未死兮人多疑。公既死兮人多思。死生不可昧兮心自知。公其有靈兮允我辭。

  吊沈少江居士

  一切眾生。見身可得。是謂愚癡。認知覺為心。是謂愚癡。且道。愚癡現(xiàn)前般若。在恁么處。仰勞大眾助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繞靈三匝。且道。般若現(xiàn)前。愚癡又在恁么處。少江居士。聞我音聲。了得過去心不可得,F(xiàn)在未來心不可得。咦。門前流水長無盡。無限魚龍唱鷓鴣。

  吊沈居士母

  生死無定義。但隨四大起。見有謂之生。見空謂之死。死生有情見。見亡登佛地。我因吊尊堂。信口說此偈。昆玉如薦此。芳靈受佛記。

  紫柏尊者別集卷一

  紫柏尊者別集卷之二

  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錢謙益纂閱

  徑山寂照六世孫傳臨濟宗契穎壽梓

  贊偈詩

  比丘觀音像贊四首為南海諸禪上人作

  昔云門老漢。大似眼底無人。見瞿曇少逞英雄。便教一棒打殺。貴圖天下太平。邇當像季。魔眷尤隆。有一等捏怪眾生。不安本分。竊取正法如來之號。詐現(xiàn)比丘之容。乳庭時逢酷暑。乞食疲勞。那討閑氣力。效云門鈍置家風?倢碣H向碧波洋里。風吹浪打。百千萬劫。受苦無窮。

  天下本無事。庸人乃自擾。菩薩強出頭。衲僧笑不了。示現(xiàn)種種相。寧不愈顛倒。乾坤風月。宇宙春光。既同血氣。孰不完妙。更何必圓顱方服。托形海島。咦。惹人描摸非佳事。惱亂眾生卒未休。

  海門風浪惡。誰敢泛慈舟。惟有觀世音。此中賣饅頭。來去紛紛者。相逢飽也不。飽不飽即置。且要檢點因緣明白。但聞觀音買糊餅。不聞觀音賣饅頭。糊餅饅頭。是同是別。衲僧門下。不用指東話西。直教當行者辨看。若揀辨得出。補怛山穿衣吃飯。若揀辨不出。洛迦山中。穿衣吃飯。

  本是一海水。情見各不同。天人謂琉璃。餓鬼謂火膿。我今所見者。碧水涵虛空。一是兩必非。兩是一不通。往返細推尋。此理終未融。以故謁大士。笑指紫竹叢。白花去不遠。紫竹吟海風。俄然一比丘。彈舌授降龍。

  觀音大士贊

  眾生苦痛呼菩薩。眾難交并聲不已。不已之心果苦痛。如鐘受擊聲何出。若人了知知不痛。一切荼毒頓解脫。海山出云本無盡。海水為濤寧有窮。菩薩憫此煩惱云。亦復復慨生死浪。忽然示此苾芻身。壞衣趺坐苔石上。若聞若見俱入流。聲塵未必為眼障。阿誰攜入五峰中。早晚經(jīng)行閑拄杖。

  觀世音菩薩

  稽首凈圣尊。觀音不觀色。頓入三摩中。茲晨成正覺。恒不昧初心。愿輪運悲智。譬如寶月明。水澄淺深現(xiàn)。我痛產(chǎn)末法。根鈍若牛馬。仰熏圓通香。轉(zhuǎn)臭成妙馥。感恩雖有心。報德愧無力。菩薩道今成。哀誠獻贊耳。

  又贊

  我聞菩薩言。凡諸有難者。號痛稱其名。所苦即自在。稱者果有痛。悲聲復何出。聲出本沖曠。譬如雷震空?杖粲行钨|(zhì)。擊木則無響。若以法眼觀。大地塵非得。況復虛空痛?胀窗部梢。一則無能所。今據(jù)理不然。以故痛不痛。眾生迷痛因。淫火起莫救。玄津焚益枯。觀音痛憫我。故我恒瞻仰。

  觀世音贊

  音可以觀。色可以聽。二根如是。余則皆然。是以菩薩。六塵圓通。六根互用。分身則如月在天。無心而影臨萬水。寂滅則如春在花。非巧而艷遍群芳。如此大用。無擇凡圣。誰不圓滿。但菩薩聞聲遺聲。謂之觀音。音屬于觀。則不逐聲塵而奔境。所以常光時時現(xiàn)前。如夜光之珠。宛轉(zhuǎn)盤中。超然無滯也。菩薩心光之珠。以六塵為盤。曾無纖滯。所以妙而常靈。眾生此光非缺。以聞聲見色之間。生心著想。所以珠滯于盤。不能宛轉(zhuǎn)圓活也。噫。有志男子。睹斯言而無所悟發(fā)。則牛馬不如也。

  觀西方像贊

  宿有善根。佛冥加故。凡穢垢身。心具凈土。勿縱懈怠。當生精進。誓生彼國。了不去去。

  觀佛贊

  稽首無上圓滿覺。神光隱顯憎愛中。巍巍妙相廢稱謂。一念不生始真睹。

  彌勒佛

  心上若有一毫事。安能得入歡喜地。終朝坦腹笑欣欣。一切見者生;

  頌善云堂彌勒

  從教煩惱等山高。一睹慈顏意自消。無限春風吹大地。那來霜雪上頭毛。

  石佛頌

  大地一尊佛。石在恁么處。大地一塊石。佛在恁么處。師子獨行時。哮吼百獸死。如是大慈悲。分明竹篦子。疏通一切法。法法廣長舌。舌上涌樓臺。眼前即不見。不見我是誰。毗盧家舍弟。

  開元石佛贊

  稽首如來相。非金亦非木。趺坐驚濤中。渡海達于此。若謂石有心。有心則非石。若謂石無心。無心豈名佛。吾聞自無法。攝一切法盡。若人于石佛。諦信不生疑。不疑惑自斷;笏彩デ椤颖捇鹧。況夫石與佛。何從生二見。二見既不生。石佛迅于電。

  雪山大士并文殊普賢贊

  天晴日出。雨下地濕。饑來欲食?蕘碛。雖至愚之人。不待言說而皆了然者。即此了然。文殊得之。徹見自心。普賢得之。圓用自心。惟釋迦老漢。百無一事。終日頹然。憨坐于蒼嵓之下。文殊普賢。雖復常侍左右。提鞋挈瓶。種種親近。要且摸他鼻孔不著在。鼻孔累累誰摸著。晨朝洗面勿生疑。

  刺血觀音像贊

  舉心刺血時。菩薩已現(xiàn)身。譬如濃云迸。寶月忽然露。待爾欲著眼。云合光錯過。是光樂不有?嚯y豈可留。六根有迷悟?鄻窂拇似。方便拔一根。諸塵同解脫。一塵粘識精。根根皆障礙。以是而推之。我欲脫苦難。必須自疑斷。菩薩力無預。

  馬郎婦贊

  欲火燒靈根。心苗終焦滅。智者聞此言。悲痛入骨髓。奈何天下人。如花女為寶。冀得枕臂眠。即死亦甘耳。菩薩甚愍之。幻此微妙容。令眾生見喜。因喜生愛心。因愛生覺悟。覺悟即慚愧。遠一切婦人。如菩薩無異。勿于菩薩身。生此不凈想。人為萬物靈。豬狗乃不若。由是淫心生。號跳強制止。勉然至自然。終登無欲地。無欲即圣人。常為如來子。于世作日月。破大夜昏暗。一人全此德。大千蒙利益。觀音之化身。身身無窮已。

  大士像贊

  次公寫此像。實夫受此像。吾亦贊此像。未寫未受未贊時。圓通自古無比況。自是眾生瞥起情。日用紛紜淪得喪。一尊妙相觀世音。鬼臉神頭失本狀。當情檢點難何從。惡人猛獸皆師友;鹂拥渡浇饷撻T。鴉鳴鵲噪入寂滅;蛉寤蚍鸹蛏裣。譬如水清月影現(xiàn)。臨濟棒德山喝。此是觀音廣長舌。相遇莫道靜無言。楊枝滴水潤焦渴。且道誰知冷暖。待汝親嘗了來。說破未晚。

  墮指觀音贊

  枯木不盈尺。孰運般若手。刻此微妙相。眉目若山海。遠橫而湛然。面部宛如月。光明照濁世。身量及衣紋。滿重而縹緲。掌垂兜羅綿。足襯蓮花浪。一念未生處。無手手之狀。故一指墮時。萬象皆墮也。

  摩侯羅伽觀音贊

  百蟲之中。維爾最毒。蛇質(zhì)獸頭。圣凡難局。長蛇封豕。帶之與蝎。世皆毒之。其毒如發(fā)。毒中之雄。摩侯羅伽。一承記莂。為佛爪牙。凡有梵剎。侵則毒殺。聞眾苦聲。以眼觀察。虬松之下。毒處流慈。現(xiàn)微妙容。見者習移。習移識轉(zhuǎn)。智光燦爛。駕以大悲。度諸毒難。兜鍪執(zhí)斧。倚松而閑。仁而能勇。泉石之間;状笫。護念圣觀。

  火焰觀音贊(有引)

  凡五金八石。觸火能化。而況于木。惟圣人善能會萬物。通乎一己。故水不洗水;鸩粺鸲。知此者可與言火觀之微乎。稽首贊曰。

  萬物無體。唯心為本。于斯勿惑。近可為遠;鹳饣鹳。曷不能水。橫計茍化。弦解作矢。

  觀音贊

  以一眼見。觀盡世人。是億萬心。為億萬法。法歸于一。一歸自然。自然歸無有。語其細則攝入恒河沙。語其大則充滿十法界。

  第一賓度羅跋啰墯阇尊者(俱丁云鵬畫)

  肩高無用。聊可倚杖。膝亦空閑。承經(jīng)何恙。莫嫌眉長。飄拂巖龕。不礙眼光。湛如寒潭。

  第二迦諾迦伐蹉尊者

  抱杖伸指。非三唯兩。以靴藏足。靴脫足爽。風致疏閑。巢由之間。須發(fā)若存。鼻孔蚤穿。

  第三迦諾迦跋梨墮阇尊者

  眉揚目朗。揮指蕭然。即此為舌。法沾人天。誰為虎子。牙爪鋒利。具而不張。野干爭避。

  第四蘇頻陀尊者

  衣不掩胸。心同虛空。握拳誰擊。開口漏風。謂手按膝。膝無我人。謂膝承手。手原屬身。

  第五諾矩羅尊者

  背若果有。癢爬難除。果然無背。爬癢非虛。往復觀察。情枯智訖。池成月來。眼底見佛。

  第六跋陀羅尊者

  頭疑怪石。飄發(fā)如柳。一手持珠。以珠代口。莫驚闊頷。具體而間。顛倒佛頭。依稀德山。

  第七迦理迦尊者

  面圓如楪。五官并穴。分疆割界。漂杵流血。眾部之君。眉應(yīng)不群。坐妨曲折。行則拖云。

  第八伐阇羅弗多尊者

  衣卸肩出。碧眸注經(jīng)。此經(jīng)甚深。大夢雷霆。文字非實。實非文字。獨垂一足。兩手自恣。

  第九戒博迦尊者

  腦后無際。額憑高巖。手中所握。扇塵同函。云沸無心。偶遮半面。其誰作禮。直見不見。

  第十半托迦尊者

  視經(jīng)垂頭。肩背吞耳。泉出地中。湛然在紙。嶺南老盧。柴擔暫停。無所住心。得之此經(jīng)。

  第十一羅怙羅尊者

  怒發(fā)沖冠。唯師不然。刈茅非鎮(zhèn)。一怒盡蠲。三屈兩伸。卷舒一手。嗔為佛事。誠不請友。

  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

  兩手支頷?制鋲櫟?陂_齒露。眼迸心睡。心睡身忘。石無施剛。石忘我足。沒入何妨。

  第十三因揭陀尊者

  腕為杖主。手復持珠。更恐心放。托經(jīng)自娛。秋空雁鳴。梵字參差。以此贊佛。耆年了知。

  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

  一心不生。我即龕巖。波浪衣紋。泉鳴翠巉。眼雖不開。光照六合。明暗兩忘。見精非雜。

  第十五阿氏多尊者

  斂肩抱膝。果有所思。我所思者。心精思遺。思遺而坐。寬窄皆可。石本無相。吹毛莫躲。

  第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

  枯槎生花。非耳不見。額鼻俱聳。春光何限。屈伸有常。機絕抑揚。三直兩曲。臂肱堂堂。

  第十七慶支尊者

  琉璃為煉。內(nèi)外洞然。目注其中。五臺現(xiàn)前。白云舒卷。百狀千態(tài)。故埋松根。逞其自在。

  第十八賓頭盧尊者

  以杖倚額。額為杖架。一肩孤聳。并足酬價。杖額不同。主賓何功。唯肩與足?湛奶摽铡

  皮毬道人自贊

  汝這男子。出身不是名門舊族。情懷大都闊略寬勁。世出世間之書。見之如飲醇醪而不醒。有時胸中覓一個字腳又不可得。佛祖機緣。葛藤落索。偏解拈弄無常。了無系帶。或嫌佛祖無靈。置之腦后。恣自家一片舌頭。貶斥圣凡。忽升廁中蛆蟲于毗盧頂上。忽斥達磨老漢于下風。要人學好。如己還過。一言不合。王侯涕唾。我看你一條窮性命。東擲西拋。著恁么急。咄。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佛冤家。

  其二。

  善知識不曾參得一個。教乘不熟閑得一部。每向無佛處稱尊。忽然撞著鼻孔遼天。腳跟點地底漢子。直教把住襟喉。坐斷舌頭。我看你又向甚么處更施手腳。咦。相逢謾道無機械。圈[囗@套]多端惑亂人。

  自贊

  這漢行腳。三十余年。跋涉山海。露宿風[(歹*又)/食]。峨嵋勞盛白云。補陀時光拋擲。所立何事。頭毛白而難黑。事未了而心悲。且道。所悲何事。甬東三佛地。海闊魚龍腥。天童與雪竇。法鼓元不鳴。深心奉塵剎。二李眼聞聲。

  四明李次德驥。與其兄次公麟。參筆經(jīng)營。畫師大像。自謂生平寫師。此為神似。雖爪發(fā)皮肉。無不畢肖。大師手書贊。筆跡雄偉。今傳甬東陸符家。

  漢壽亭侯關(guān)將軍贊

  今日之光。露于許田射鹿之時。許田射鹿之光。露于桃園結(jié)義之日。此光此心。又得左傳聞薰。擴充躬體。力行之效。宜乎千古。如雷如霆。如日如月。震諸昏蟄。破諸幽暗。賢哉壽亭。是故贊之。

  宋岳武穆王像贊

  將軍耿光。萬古無配。學射于師。師亡如在。以斯事君。軀命敢愛。出處雖殊。寸心無再。中原失策。丑巨為憝。據(jù)我疆場。犬羊成隊。將軍奮怒。一掃腥穢;謴蜕裰。垂成而廢。心知檜奸。君命無背。視死如歸。坦然非悔。光同日月。炳耀大塊。匪擇賢愚。孰弗仰戴。浙西之巔。虛受若鼐。中有精廬。城山是載。將軍無辭。永為法儡。吉者賜福。兇者摧碎。我乘佛慈。敕爾勿退。

  吳江優(yōu)婆夷周母薛孺人贊

  漢高大度。項羽強悍。臨死生別離之際。而不脫兒女情狀。又青山白云。二三十年。精修禪觀者。臨終坐脫亦不多得。況女流乎。孺人生平奉佛。勤至尤信。往生法門。故其臨終之時。家業(yè)手制。兒孫滿前。毫無情見。超然坐脫。即此觀之。則孺人過漢高項羽多矣。或者。以女流閨合。高僧贊之。非虛語也。噫。無云萬古吳江月。凈土蓮開火宅香。

  

  示潯陽二邢偈(出王宇泰筆麈)

  紫柏尊者在潯陽。邢來慈匡石二居士。同聲問曰。秦將白起。四十萬人。一日坑之。為是多人坑一。一報多人。為是多人罪重。天使坑耶。兩者疑結(jié)。交構(gòu)胸中。唯愿尊者。開解疑情。頓剖積垢。尊者即說偈曰。昔多坑一。今一坑多。一屈一伸。箭鋒相值。本無所失。無失無疑。疑既不有。將何開解。以是印心。天遣非理。凡有報復。情有理無。情如夢中。理際非夢。夢中一多。醒后追思。何多何一。若離一念。古今延促。多一之辨。醉情昧理。不以比量。折衷非似?哼`圣斷。穿鑿橫計。非理設(shè)問。智者不答。茲憐若愚。強說是偈。自今而后。莫生此見。當于佛前。懺洗癡垢。;圳らL。脫弗痛悛。終成魔外。吾語不真。吾舌當朽。

  讀東坡夢齋銘偈(出王宇泰筆麈)

  東坡居士曰。世人之心。因塵而有。未嘗獨立也。塵之生滅。無一念住。夢覺之間。塵塵相授。數(shù)傳之后。失其本矣。則以為形神不接豈非因乎。人有牧羊而復者。因羊而念馬。因馬而念車。因車而念蓋。遂夢曲蓋鼓吹。身為王公。夫牧羊之與王公亦遠矣。想之所因豈足怪乎。紫柏老人寓余齋中。與余讀夢齋銘。而示以偈曰。開眼見山河。合眼山河見。能見既本一。所見豈有二。雖分夢與覺。能所覺夢等。如覺乃有待。夢或無待者。無待則獨立。何塵相引授。以此觀覺夢。開合見非異。但習俗橫執(zhí)。謂夢覺真?zhèn)。如開眼無想。合眼夢自除。吾本來覺者。非覺夢所囿。只此不囿光。照物初無累。明了若未起。覺夢亦無地。解此可轉(zhuǎn)經(jīng)。用此經(jīng)無字。無字轉(zhuǎn)無歇。塵剎熾然說。

  什祖頂缽偈

  無心頂缽。缽無輕重。有心分別。缽重不勝。由是而觀。物我本無。分別建立。又如茄子誤腳踏碎。心疑蝦蟆。合眼討命。開眼見茄。蝦蟆無影。汝為佛子。常作此想。萬法無法。心生橫有。生死煩惱。亦復如是。

  為顯居士乞米偈

  法輪轉(zhuǎn)處食輪先。甘雨通宵注似泉。麥熟莫言非佛力。黑山延慶結(jié)因緣。

  晴雨無常偈

  萬佛莊前觀月色。月中無雨是真實。黑山延慶雨何來。遠近普沾皆利益。若使雨性晴性常。先天弗違圣慚德。須知陰晴事隨緣。緣熏熟處業(yè)用力。

  顯慈息微庵字偈

  根塵脫落。此心頓顯。顯則微妙。智識難見。日用靈然。江山踏遍。歸來報本。見偈始驗。

  示支檀拳手偈

  眾生無明熾。執(zhí)身招生死。圣人愍其愚。教以觀一四。見四了不昧。一身不可得。此滌凡夫垢。非是二乘執(zhí)。又以一遣四。四亦不可得。一四俱不有。直下無生智。不可以數(shù)求。不可以情會。情數(shù)兩坐斷。肉塊金剛體。譬如手作拳;蛘咦魅搿;蛞匀魇。或者作手想。拳若有拳性。作手不可得。手若有手性。作拳不可得。拳手兩無性。執(zhí)者寧非惑。雖無拳手性。拳手宛然爾。我此拳手偈。相逢誰薦取。自信合佛心。龍神謹護持。凡愿見聞?wù)。俱悟無生理。

  婆子拋兒水中

  臭口才開驀一橈。老婆無計雪腥臊。便將赤子拋寒浪。惹得魚龍四海囂。

  頌德山托缽

  托缽因緣不甚難。耳邊密啟即幽關(guān)。相逢就里知歸處。萬妙千玄片餉間。

  偶偈

  落花滿地已春深。長日空堂演梵音。若要靈臺無一物。好將四蘊細推心。

  毒鼓頌

  見身可得生死媒。介然有知憎愛本。若人兩者了無性。境緣順逆涂毒鼓。

  降魔偈

  若人精進時。動靜境界中。一切善惡想。皆自心變現(xiàn)。故得自心者。眾魔不能惑。如未得心人。彼現(xiàn)作自觀。除自心之外。萬有不可得。不可得中若有魔。何異層冰覓猛焰。如是諦觀自心空。心空境寂魔不有。魔既不有佛不生。佛不生處光充滿。此光有緣得睹者。順逆關(guān)頭恒自在。持是自在度含識。佛燈終古照無盡。一切魔屬當護持。此偈若不護持。魔種不能活。

  交蘆庵偈

  萬象皆交蘆。了達何好丑?事怪痍栄妗SD(zhuǎn)非有。瞥起凡圣情。夢中生取舍。輸與溈山牛。水足眠深綠。

  題姑蘇寒山寺壁間寒山拾得像

  虛空其懷。金石其質(zhì)。古之今之。對面不識。

  又。

  奇峰難以狀其骨。閑云無以喻其心。吾不知其誰氏之子。奚超曠而精深。

  又。

  洞然劫火燒虛空。兩個頭陀漫作風。若問安身在何處。可郎須上好藏蹤。

  題明月寺

  虛無萬象本。玄遠精神門。杜門而拔本。進德何所據(jù)。哀哉無事界。墮落難出去。死水不藏龍。藏龍須活水。譬如一枝花。春光寧有際。此言固雖淡。味之頗有理。

  題竹塢石室

  何處無青山。片心灰冷艱。片心灰冷易。智拔萬重關(guān)。

  師拈末句問曇文。答曰。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師命文三拜曰。先以定動。后以智拔。汝說不免現(xiàn)成。

  五色糞偈

  男女念不動。赤白則不流。赤白既不流。我身安可得。我若念不動。赤白難所主。諦觀三緣中。身心冰底焰。冰底若有焰。冰則不名冰。智者如是觀。深入如三昧。百花林下臥。弗殊荒冢間。欽壇成荒冢。游者誰復留。假使有香餌。進之不肯食。怖畏掣肘去。寧敢生盻顧。惟有紫柏翁。同觀無二見。

  破執(zhí)偈

  形骸如皮斗。心識若巨燭光。焰本無際。皮斗罩不明。忽然揭皮斗。光即滿天地。此據(jù)橫計言。皮斗燭不同。了達橫計空。說甚皮斗異。

  五言偈

  白云雖無心。去住亦有度。清風則同行。驚飆不隨舞。卷舒懶希時。惟乃率其故。孤峰與高松。長空及深塢。來往任悠悠。那受塵侵侮。

  又。

  承蜩蜩不飛。蜩飛我有意。蜩正不飛時。蜩我本無二。有二則情生。情生神不凝。神凝我物敵。彼此各有形。有心尚不可。有形安可承。工在累丸起。其次乃忘形。我形若不忘。累丸終不來。形忘貴無我。無我神始凝。此旨頓然曉。可以學長生。

  渡江偈示戴生升之

  夢中見海不敢渡。開眼見川不敢涉。分明陸障非水障。陸障若消?缮妗4死憩F(xiàn)成誰不知。不知端為情所結(jié)。解結(jié)之人虛可步。山壁由之火不熱。善哉男子能悟此。去來長江蘆莫折。

  墮生歌

  君不見溈山水牯牛。蹄角異常流。苗稼從他茂。不犯莫相尤。白云叱。郭公立。石火電光喻莫及?v使兒童解著鞭。圣凡路上難收拾。曹溪水。云巖草。城市山林恣幽抱。相逢若問有何能。耕破虛空種梨棗。這家風。輸與我右即右兮左即左平田淺草總生涯。譬水方圓無不可。或時上。或時下。逆順縱橫寧玩把。龐公未是就中人。當場且握雪團打。休妄想。皆影響。覿面相呈謾鹵莽。夢中蹴踏龍象棋。一著參差三十杖。此綱領(lǐng)。豈易逞。笑殺捉風并捕影。獨許章郎蓄養(yǎng)深。搖頭擺尾那堪省。那堪省那堪省。春來處處泥沒脛。一聲短笛月明高。不脫蓑衣臥。誰肯收。芒繩系枯柳。人兮牛兮無煩守。斗柄從教夜半移。憨眠如醉君知否。

  感懷歌

  古云蜀道危。又云長江險。蜀道攀蘿度不難。長江無風亦可還。惟有人心危險極。千奇萬怪不可測。論交滿口如蜜甜。誰知甜內(nèi)皆荊棘。荊棘刺人人不死。心刺刺人死未止。忽地思量怕殺人。究竟總因情所致。情關(guān)未破莫論交。論交須待情關(guān)破。情關(guān)破了冤親齊。寧有相知仍見過。

  示王二峰歌

  憐君今年四十九。燈下相參面目丑。昔日容顏今日無。韶華過眼能幾有。燕山見我不相見。慈壽香云浮片片。不見因緣意最深。渠儂未必能親薦。我本云外人。胸中何所欲。去來若轉(zhuǎn)蓬。豈肯墮流俗。王二峰王二峰。長橋月明清淺中。朝三暮四但如此。吳江水急鎖垂虹。子未生功未建。等閑雙鬢白上來。世故紛紛更難遣。一息不來身無主。身外所有豈能住。固有常光變黑風。羽毛鱗甲頻來去。天地生我不能育。資我生者 圣君祿。祿無窮而生有涯。相逢幾個能回燭。呵呵呵會也么。老僧饒舌為誰何。來年桃李如今歲紅白枝枝風雨多。更有一般堪痛處。大頭不是小頭和。

  王二峰。余妻父也。萬歷己丑進士。禮部郎中繆仲淳覆舟鶯脰湖中。二峰救起。解衣推食。遂為生死交。后將赴任。同仲淳謁大師。示之以歌。無句不驗。二峰功名子嗣之念甚切。故開示對病發(fā)藥。于中甫先生簡老人稿。凡類神異者。悉不采錄。余為翁婿。此歌得存。末小頭似指余內(nèi)。內(nèi)為翁舜女。既無出亦四十九而亡爾。周永肩性贊識。

  斷凡禪人恢復天池贈之以偈并序

  天池子曰。凡可斷乎。曰斷凡之情。非斷凡之法。法若可斷。何殊離波求水。山外覓云乎。若然者凡情既斷。雖鑊湯爐炭淫坊酒肆。皆蓮華凈土耳。況斷凡禪人。高臥層峰。與鹿豕游。果有凡可觀乎哉。無凡可斷乎哉。雖然。情根久植。非力斷之。終難得佛也。斷凡禪人恢復天池。其寸心之苦。一生九死而乃克功。紫柏道人哀其初心。聊此贈之。

  云石可以臥。松泉可以弄。鳥語恣所聞?腿ズ伪厮。天池龍睡隱。庭竹堪棲鳳。隔嶺花山鐘。當陽蒼土洞。斷凡心不生。六月煙霞凍。此意向誰道。搊鼻難忍痛。

  示廣燈法名偈

  兩度廣燈今已見。祖翁何事太留遲。個中別有通霄路。鐵壁銀墻自在馳。

  此偈非凡夫心量測識。征或不遠于鑾識。

  贈清原寶藏秀峰二禪人

  方始悲秋又復春。百年豈止過駒塵。黑頭若許黃金買。不死輸也富貴人。

  住來無著與天親。市上安禪道自真。少欲何須觀白骨。有緣曾不破清貧。寒流并汲澆瓜菜。古佛同修愍世塵。最是一般堪愛處。共甘澹泊懶求人。

  牢山訪憨清公

  吾道沉冥久。誰唱齊魯風。閑來居海上。名誤落山東。水接田橫島。云連慧炬峰。相尋不相見。踏遍法身中。

  諸城道中乞食

  秋風古策輕。曉揭淺溪清。此日風霜色。誰家鼓鈸聲。疏林明海曙。曲徑勘人情。白足空回缽。蒼頭聞令行。

  詩

  送幻居講主之徑山

  吾久浪山海。茲將息影何。念爾為前茅。且建安樂窩。雙徑固迷迥。五峰亦嵯峨。松濤鳴碧空。舌相真奇那。

  登錦屏山

  日上長歌度彩虹。隔江煙火古蠶叢。危峰欲墮松根抱。浩露初殘花影空。山水不殊前代色。衣冠猶帶野人風。白鷗訝我登臨晚。來去飛鳴錦浪中。

  與王圖南出塵

  出塵地不遠。貴在方寸虛。憎愛匪關(guān)心。逆順常自如。芳草總心訣。白云皆禪書。能將耳檢閱。除我誰復儒。

  示范君昭

  處處青山有白云。此回何處更逢君。流泉若使眼根聽。始信楞嚴非見聞。

  過姑蘇北峰支公隱處

  松根抱石不知勞。誰向空山守寂寥。老我遍參行腳倦。笑來此地種靈苗。

  紫柏尊者別集卷之二

  紫柏尊者別集卷之三

  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錢謙益纂閱

  徑山寂照六世孫傳臨濟宗契穎壽梓

  書問

  與馮開之共十六首

  貧道初辱法愛。猶不敢承教。及請赦文石罪。始獲領(lǐng)益下風。自是公信此道。如釘入木。既進不復出。雖有奴兒婢子。鼓惑侍者。使蔽聰明。相成頂墮。然仗佛之靈。見地日清。惟綱宗之旨未了。綱宗譬諸符璽。符璽在我。生殺誰奪。一失符璽。雖王侯亦莫能賞罰人矣。今茲黑白。孰不看幾則公案。尋常自謂明了。及被人覿面拶著。便如雷嗔相似。眉眼雖動。愧然無所措置。此綱宗不明故也。邇來士大夫中。知好惡者實難其人。即僧輩亦不多得。惟公大憤精神。參究諦當。做個雙眼圓明的護法菩薩。貧道初未敢以此望公。自公于此道微有信入。實望公不淺。然猶以公世故重而道念輕?种行闹。不甚牢固。又君子親而不能久。小人知而不能遠。不能久終必我遠矣。不能遠終必我親矣。君子遠而小人親?滞饷鎶A持又無其人。公如肯慰貧道之望。須無忘貧道之言。

  又。

  別來甚久。南北殊絕。了無音寄。何世道涼薄如此。大都比時。無論俗人與僧。惟以機智為能。窺動靜而迎人意。就情辦事則真實根本。竟無暇培護。由是觀之。法門興替可知矣。豈惟道法若是。世道亦可知也。貧道受質(zhì)儻直。不能希世浮沉。惟深云是避。不知先生近來作何狀。常想先生亦儻直?钟谑缆芬嚯y茍措。近得仲淳中甫書甚喜。聞先生終日超然。不以官故累大慰遠人。貧道度夏清涼山中。讀黃山谷全集。偶及山谷謫官時。作承天塔記。有權(quán)貴欲托名不朽。而山谷竟閣筆勿應(yīng)。于是其人憾甚。譖山谷于執(zhí)政者。大受誣逐。貧道不覺汗墮如雨。且慟弗能止。若山谷當時心地不真。安能使后世人痛腸如此。因想先生當時。此真實如金剛山。一任毗嵐。橫吹豎撼。當有時放大光明在。此貧道銘刻肝肺。望于先生者也。密藏應(yīng)世才能。今非昔時比矣?上部晒帧<慈胀脶。會晤未期。惟為法珍謹。

  又。

  大都男子出處。實系前分。世之嘈雜贊嗤。何足介懷。且榮辱無常。兩無自性。辱若有性。貧賤者斷不能及富貴矣。是以達人了此。安于榮辱之間。不見二致。此旨先生素洞明者。不知觸境真受用自在否。若不自在。佛法即無靈驗。法本有靈驗。先生受用不來。便是魔鬼入家矣。大丈夫氣宇如王。魔鬼在家而不能逐出?刹粣u哉。不遠數(shù)千里獻此言。先生休負我。于岑二公。時亦相晤否。晤則為致之。白發(fā)種種也。須精進。

  又。

  別先生來。即登牛山結(jié)冬訖。觀不可久居。聞妙峰掛搭京師遂訪之。故得與藏公仲淳晤接。大都刻經(jīng)萌兆。天時人事頗宜。中甫疏放有執(zhí)見地微清。但未大透。終不作住頭許可。徐孺東。鄒南皋。并曾健齋。皆宇宙中正氣。惟健齋于此中有深信。南皋拗強可取。貧道去住類孤云。安著蹤跡。特適志自任。亦嘗念先生懷抱真率。資質(zhì)粹美。海內(nèi)幾人哉。然貧道猶有蓬心不滿先生者。以先生耳根太硬。硬極則變。硬之變不軟而何。且先生喜聞耳硬;蛘卟辉。又加之軟譏。則先生之不快。每每浮之顏色。如聞貧道萬里直音。即能轉(zhuǎn)習。則法門有賴多矣。

  又。

  紫柏道人。峨嵋東來。初意本欲掛搭天目徑山者。以時歲勿嘉。故權(quán)寓曲阿耳。然天目徑山悠悠在念焉。即陽羨水山亦自清勝。又為請謁者多。似亦致擾白云也。鄙人書經(jīng)拔親。為答劬勞。此心耿耿二十余年矣。比欲完之。是以不暇接人。如舊疏狂之習。似亦消去大半。惟不近人情故。復未化習僻之入骨。為靈君損妙若是乎。譬猶一婦人。貪欲者見之生愛。同色者見之生憎。作不凈觀者惟見清淤。無預之人見之平常。兄見之妹。子見之母。此則惟圣人能之。且夫妙明覺明。初非兩件。四者見之。無非覺明。兩者見之。無非妙明。此等淡話。少有知見之流。于明了中。率皆能領(lǐng)略。惟任運不昧其光。雖大方菩薩猶難耳。即紫柏道人不近人情。亦妙明之妒。先生何以教我。

  又。

  峨嵋顛末。切須他書再細考之。茲山乃華梵標幟。一字一句。茍非清凈靈臺。頓忘身心。從虛空中。生大靈響。安能光飲魔外。揭人本心耶。惟愿弗茍。惟愿弗茍?傻廊送雌。

  又。

  比讀聽雨草。則居士時義。較昔掇高科之作。愈精愈雅矣。又如諸葛武侯節(jié)制之兵。嚴而安。徐而疾。誠佳藝也。雖然。流芳不待。年命幾何哉。足下往者相見時。未及四十歲。頭毛蒼然。此乃用心時義所致也。大都文章秀雅。即精血所化。是以文章愈奇。而精血愈枯焉。吾意愿先生。于出世法中。拚片精神。打磨一番。茍心光洞徹。于內(nèi)典肯綮。并古德機緣。蕩然無礙。而飯粥之余;颥F(xiàn)量所得。內(nèi)典中精義。自心光焰。留照千古。不亦可乎。即古人葛藤。亦頌幾則。亦如楊大年。張無盡。輝映禪苑。力持大法。豈不至上。且世間眷屬因緣。不知縛了多少漢子。入于地獄。雖則世諦也要周旋。然眼花認著。甘墮己靈。有智丈夫。宜作去就于精神。尚可收拾。若形衰精敗。斷不能了結(jié)。由是言之。則時義不做亦可。即阿郎并相知中求教者。稱心現(xiàn)量打發(fā)足矣。何必苦心自作。昔李伯時畫馬。秀鐵面呵之。以為必入馬腹而墮地獄。今之留心時義者。心術(shù)循良。一旦出身做好官。則亦有益。如心術(shù)不佳。藉此出身。為大盜而劫人。則較李伯時而先生罪尤甚。鶴林風便。附此。

  又。

  長郎成人矣。已了世中一節(jié)大公案。又累輕一層?上病4蟮掷圯p則力大。累重則力微矣。故地承一切。又不若水力。水力又不若火力;鹆τ植蝗麸L力。蓋地以四塵成。水以三塵。至風則一塵耳。惟心無一塵。力不可思議。由此推之。累輕一分。則與真心。相應(yīng)一分。而力大一分。奚惑哉。吾在北時。辱惠書曰。般若緣深。天去其疾。非先生孰能于此。比相知中俱言。先生兒女情多。風云思少。若果然者。則貧道青山白云誰壯寂寥乎。四明李次公。乃煙霞徒耳。其于內(nèi)典頗曾探。索。且操守勿茍。今其省父南來。道出鳳城。指渠一謁。高明當以門里人接引之。

  又。

  此道荒涼東南。已知舍先生其誰哉。然一別五易寒暑。幸暫披晤。遂復離析。人非木石。安能恝然無情。初意登徑山。自謂過杭。決有十日之談。稍洗積渴。不意平望橋頭。覿面錯過。貧道法華楞嚴。藉佛寵慈。俱已書完。裝潢秀茂。皆屬丁南羽。一手裁制。故得如意也。先四僧護行矣。此經(jīng)安置西山寧化。蘆芽峰頂鐵塔之內(nèi)。所愿并塔堅固。候慈氏下生。放大光明。炳燭法界。四眾問佛。佛說所因。釋迦教中初末世。有一比丘名真可。書此二經(jīng)。一名妙法蓮華。一名大佛頂首楞嚴。為報父母生育之恩。今放光明。愿見者聞?wù)摺9采?a href="/remen/xiaoxi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孝心。因孝得佛。是彼愿故。乃放此光。時彌勒語訖。四眾人等。皆生希有想。亦發(fā)愿如我。想先生必喜聞?wù)呒按。閏三月十六日。金壇諸弟子。送至瓜州而別。截江風致。天色空朗。青山兩岸。碧水中流。片帆如葉。頃即到岸。吾愿先生。同截苦海。登彼岸等。山西路亦不遠且近。清涼若得杖屨一行。何勝如之。于中甫真先生的骨。時常切要煆其知見。不可情識。楞嚴曙天血書華嚴。乞先生作記。用垂不朽。毋忽。

  又。

  清風涇闞禪師碑銘未就。使此老幽光至德。無壽于世老漢甚慨之。妙常庵主妙峰。雖碑石已具銘未求。不幸而死矣。故老漢新托鶴林。代完此公案。當欣然握管速撰之。則老漢受賜多矣。鶴林到清涼。辱手書何慰如之。久不晤公。公之近來習染甚矣。奇男子家。眼睛無珠。腰間無鐵?珊。愿痛思之。老漢拄杖實無面目。當機之際。狹路難避。莫道不言。

  又。

  道人持缽諸方。三十六年矣。始行腳時。絕勿曉世情。利害在前。初不入胸。且不知渠是何物。故日用超放快活處有余。自行腳久歷境緣。逆順種種變怪。駕無為有;袨闊o。理道捺過。率橫以私情。惟快業(yè)識。不顧將來。結(jié)何果子。此輩出之法門外。猶不足駭。出之法門寧不恐怖。古人每云。生平無限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大都世中不可意事。譬如火空王三昧。譬如水。以水救火。吾如來深慈也。今此輩直以水中生火。焚燒善類。使玉石不分。是等情狀。于吉祥靜海。雖辱惠顧。竟不一言者。恐波及先生耳。茲復提起。非但貧道要十分護念。在先生亦當十分痛密。則將來受患猶輕。不然臨時悔之晚矣。又諸郎尚未知經(jīng)遠之計。朋友交接。茍非懼天理。識因果者。斷不可輕容相處。若于此。為父者不能以深慈妙嚴。使子女輩隨量成器。則莫若不生。生而復怕。費心調(diào)獲則不仁甚矣。惟愿不以深慈刺情不快。即于不快時。痛猛悲泣一上。則道人承惠多矣。蓋先生擔子漸重。海內(nèi)金湯寥寥。臺老又老。唐一所董玄宰輩。得一紗帽蓋頭。惟快情恣識。逞其素所不逞。寧暇及此。趙定老近有信占。宇泰中甫。當委曲時警策之。道人結(jié)夏皖山三祖寺之馬祖庵。彼中山水奇曠。天目當兄之。但不得與先生共耳。

  又。

  禪有邪正。官有冷熱。邪禪熾行。則正禪受厄矣。即如熱官焰高。則冷官焰低矣。嗟乎。邪邪正正。冷冷熱熱。千態(tài)萬狀。陋不可言。阿奉者易進。諤諤者請退。如此種種。試觀一心不生之前。何殊片雪撲紅爐哉。故曰。達本忘情。知心體合。若然者則邪正冷熱。皆情也非本也。如不能達本因循恣情。情勝則本敗。而無所不至矣。又豈能知心體合耶。先生官不甚熱。忙不暇如此乎。道人抱病潯陽百余日。病稍愈。即勞盛獄起。帶病冒暑北行。上諸公書訖。復乘流南還。掛搭石頭。未幾則公亦至。公至將半月。不能遣一蒼頭一問道人病。則先生冷官作熱官。夢煩。奚暇夢云外病僧哉。吾非情求公直以理警耳。

  又。

  潯陽水山高勝。非他者可并。蓋皤湖盆其前。岷山帶其后。波光空翠。交映之中。而漢陽諸峰。裝憨作癡。爭奇吐秀。萬態(tài)非一。如使嗜欲深而天機淺者。能一登之。則直下亦未必勿習染爆落。靈府廓然。況天機深者乎。貧道抱疾長松之下。幾百余日。而寒熱交攻之際。藥石逆治之時。常識駭飛。本明忽露。所謂波光空翠者。亦首尾騰換耳。吾知真實居士堪與語此。乃不敢諱而暴之。意欲居士攜一健仆。挾一枝枯藤。駕輕舟順流而南。直使病僧得請益維摩。亦得廬岳發(fā)前人未發(fā)之秘也。如王程有限。為人臣者悚息勿敢遑寧。則山水之興又當次之矣。然居士此出。大非細事。惟君子小人之辨。勢涉危疑。斷不可依回放過。貧道于久病中握管作字不遠寄公。公切當大知好惡始得。曾健齋公之相知。一病不起。何痛如之。幸得中甫治其后事。足見法脈不無人也。時在嚴寒。動定加餐。慰我幸甚。特遣覺休不遠而來。切為法門之故。惟先生痛體之。余無說。

  又。

  古人讀書。便立志作圣賢。今人只要作官。吾曹亦然。古人出家。志在作佛祖。今者惟為利欲耳。貧道遲回長安。念頭頗不同。然舊識皆勸我早離北。雖是好心。為我實未知我。大都為我者率以利害規(guī)我。若利害我照之久矣。實非我志也。我志在利害中。橫沖直撞一兩番。果幸熟肉不臭。徐再撐立奚晚。先生受性真實。故直以此相告。即先生官到此。世味亦只如此。倘不以本分為急務(wù)。計亦左矣。先生年漸高矣。酒色怒此三事。乃貧道數(shù)干里貢先生之供養(yǎng)也。往于石頭舉動。逆思之而有悟。亦人天師耳。徑山化城。宜委曲恢復。為完藏道場。母誤。

  又。

  南中自臺老即世之后。金湯大法。非先生其誰乎。然先生心真而才智疏。終非金湯料也。大概金湯之料。非雄深堅猛者卒難為之。雖然。南中若微先生。又更難其人矣。先生才智雖疏。而真實有余故也。然則南中佛事。貧道不委先生獲持。又委誰乎。比徑山楞嚴。密藏養(yǎng)病未還。幻予化不復返。雖能勤興勤充使小隙。亦不過全開郎與本郎之舊貫。此二僧豈能復振其頹波乎。要在先生與諸金湯法侶聚謀。定其人則徑山楞嚴兩道場事。一一完之不難也。愿先生熟慮之。貧道年在耳順。有順之名。無順之實。豈果能備僧數(shù)耶。然微貧道亦恐如貧道者又不多得。愿公等恕其短而頷其長;蚩梢杂猩偕搪砸。外肥皂兩九附。洗染垢。愿勿卻。解蕩人天業(yè)。能除凡圣情。不知誰敢用。垢凈任縱橫。

  又。

  萬歷三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始得展手示。徐讀之。備悉先生。并江南法侶。深護智愿之心。即土木偶人亦必知感。況貧道耶。苐先生與諸法侶。深護之心固美。然皆不遑裂利害而計之。經(jīng)稱丈夫畏時。則非人得其便。非人即邪神小鬼耶。大都邪神小鬼得為崇者。不過我有欲。我若無欲。則彼伎倆窮矣。所謂欲者。粗則不過名聞。利養(yǎng)。聲色。近則不過肉塊子。與能計度分別人我之心。若粗與近者。直以無塵智強力觀之。則雖不能頓融。必不敢公然與能觀察者抗也。且百凡利害。必關(guān)過現(xiàn)之業(yè)。故憂虞之與悔吝;诹咧c吉兇。于不覺不知之中。莫之然而然。而任運計度生焉。此三者生。而不以理折情。則憂虞之機。不從吝不從兇。將何從耶。愿先生無忽勇猛。思之思之。果有霍解。則知杭之天目。江右之匡廬。不在杭與江右。即在長安也。貧道未出家時。智勇不在人下。凡世間之計度。無不計度過者。以千計度萬計度。莫若出家為僧是最上計度。然后脫白一條編四十余寒暑。稍弗住腳。寧有如此人。又畏時計度利害而取舍之乎。又吾曹斷發(fā)如斷頭也。更有何頭可斷哉。然先生并諸法侶。深護智愿。敢不知好惡。但我斷行止。要心常不與世心和合為精進。故曰尋常利害稍關(guān)心。臨終自然生死現(xiàn)。貧道近年操守。較往愈甚矣。不委先生邇來。于逆順關(guān)頭。果能得自受用三昧否。此貧道切望于先生者也。此真語也。辱先生特遣興肇。持手示召貧道。如不以直心答先生。與諸法侶。此非佛弟子本色?蜌q沈讱卿。看馮琢庵脈。后謂貧道曰。琢老若不速回去。則應(yīng)酬不減。靜機無繇?秩氪捍竺y保。今年琢庵果死。噫琢庵死。而先生頑然不驚且痛。則先生死機亦不遠矣。自密藏去后。貧道與先生疏闊以來。先生得聞藥石之言罕矣。茲先生又得貧道吐此裂情網(wǎng)之語。此先生自致之。非貧道橫加之也。再愿先生熟思之。想天氣漸暖。游湖情高。水淺舟輕。黑風謹慎。癸卯三月初七日。

  大師集中。與開之先生書。僅二通。及得其家藏手札。凡裂情吐膽。涂毒而出者。累紙皆是也。因思大師手書與人。其不顧忌諱。中人隱痛。如與先生諸札。不得盡見集中。此段血心。歸之滅沒。而不可著者誠不少矣。然余考大師蒙難。挺身抗救止。于中甫一疏。事雖無及。猶足為宗風吐氣。至發(fā)憤流嘆。欲哭欲泣。托于詩歌而見諸文辭。則反得于師明德而友達觀之湯義仍。若夫聞難旁皇及承訃痛哭嘔心。一文以抒寫平生。發(fā)揮其末后之光焰。當首屬之先生。乃寂寥無聞。僅于日錄中記師坐脫。為一發(fā)嘅。因嘆息小道人性田不可及。則亦可謂負卻阿師也。師以萬歷癸卯臘月滅度。是歲與先生書。尤加痛切。甚以死機不遠。折其游湖高情。乃大師既逝。先生亦不久旋歾。若夙照而預讖者。余故于二十八札。錄其十有六。而于癸卯一書。獨存其日月。陸符法仞識。

  與馮開之札

  長江之南。地若片掌。而片掌之間。久缺聞問?蓢@也。先生近從赤水游。赤水仙學。自謂扶宅非難。且其氣盛于先生。先生何以轉(zhuǎn)之。若不能轉(zhuǎn)渠。即受渠轉(zhuǎn)。此皆水火之力。力盛者則奪之矣。若不受渠轉(zhuǎn)。是須旗鼓相當。于人天眾中。一較雌雄。寧無明眼者為之證據(jù)哉。宋山谷黃先生。凡遇道之邪正關(guān)頭。必正色而諭之。決不用偷心取一時人快也。故其耿光與諸禪爭先。宜其如此。今人稍涉勢利津徑。則利害是顧。榮辱是僻。偷安是樂。三是障心。雖力如巨靈。孰能撼之。此等光景歷歷。貧道親嘗者也。茍無道以治心。觸此境界。安得超然哉。吾眼中之人。唯先生受其擠陷。雖復乍聞亦有動心時。少頃則忘之矣。此最入道捷徑。峨嵋別傳老師行實。乞為大整斥之。不惟此師籍為不朽。吾亦欲先生之名。同普賢老人不朽。愿無忽。又棲霞兀齋法師。并其弟幻齋法師行實。亦乞先生文之。此二師于貧道有法義交。渠先行而后行者不為之圖不朽。非義也。

  又。

  華嚴新論。聞是宋板。字畫清整。朝夕思得。朗讀百過。少慰渴懷也。不知此味。何日上舌。禪人覺之。其天資盡可教者。但恨其常習入骨。卒難淘瀉。渠自發(fā)肯心則瀉之。亦勿難者。又其性近于文。如先生[拚-ㄙ+ㄊ]一月之工。開其文竅。辟其文路。壯其文氣。堅其文骨。提其文心。保渠必有成者。

  又。

  居士官套習生。猿猱習熟。每寄吾書。則以為疾。今官漸大。得非疾大乎。若謂南官冷靜?梢跃玫摗4朔亲允称溲院。是事平言。世中人誰肯及此。思之。傳金沙十方院疏文。先當說理透徹。方好敘事。以東魯書生。有理法障故。

  又。

  先生于楞嚴靜室。曾稱丁勺原奇?zhèn)ナ鈧?蔀榉ㄩT金湯。苐于法海中。迥未有所入。乞師特接引之語訖。即為貧道扣三首。以是貧道過滁陽誘拔之。渠世味正濃。雖復相見。于出世法掉頭不顧。比勺原蒙大難。頓覺交情反覆。波瀾莫喻。始知好因緣處。翻成惡因緣。貧道望其眉宇愀然。頗有厭世之色。即為提明。向日先生婆心扣首為渠之事。渠始痛感先生為渠熱腸。先生急當作書。力提出世因緣。渠亦得力信入。且渠雖離此大辱。而精神胸次。不惟勿困頓。實超朗無介亦可敬也。

  又。

  承手諭教我甚深。苐徐思之。斷發(fā)如斷頭。倘再計山林可以避禍。朝市取禍必易。則尚有頭可斷矣。所以甘受報緣。初不暇生心趨避也。且舍境何以煅心哉。

  又。

  令夫人。信心何如。世中之苦。唯女身最苦。何故。行止多障礙故。然要脫苦亦不難。但能以堅濕暖動四大。行住坐臥。細細觀察查審。何大是女身。若查審有個頭腦。便悟男身惟名言。況女身乎。先生勿海漲。宜正顏色。振精神。將貧道法語。痛示令夫人。蓋貧道往嘗受其供養(yǎng)。今不可不提撕之。此理也非情也。

  寄開之大郎二郎

  百丈竿頭。蹈丈木而驚悸。大地之上。履寸板而坦然。此何故哉。蓋竿本不虛。地本不實。嗚呼。一切眾生。于無實無虛之中。橫計虛實故也。

  句到意不到。剪花能引蝶。蝶醒呼不來。意到句不到。蜜在瓶中藏。游蜂寧聞香。句意俱到。譬如春在花枝。誰矚不思。句意俱不到。殘紅逐流水。春色浪頭尋。

  示王宇泰居士

  念頭未起。靈然清凈。本無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豈惟病患奈何他不得?v十方諸佛。盡其神力。亦摸索他鼻孔不著。念頭既起。即有人我能所成敵。觸處愛憎。愛憎既熾。則綿然交戰(zhàn)于胸中。瞬息無停。頭頭物物。莫不見障。如此等人。豈特病患中。受大劇苦。就無病患時節(jié)。被他愛憎。使得慌慌忙忙一點做不得主。何況正在病時。攢心徹骨之痛。呻吟苦楚。情識種種。又安做得主。雖然。此就常人言之耳。若智者分上。必有個消遣處。若無消遣處。臨一切病患。便作不得主。不免隨他種種楚痛去也。且道。如何是消遣的法子。我今且問。能知痛者畢竟是何物。所痛者又是何物。若無所痛。知痛者不有。若無知痛者。則所痛于我有何交涉。大丈夫到這時節(jié)。正好作觀想。畢竟尋究能痛所痛。是一是二。一則能所尚無。阿誰受痛。二則能是能。所是所。能痛畢竟不是所痛。能痛若是所痛。又則是一。一則本無能所。受痛者阿誰。公于此直將痛苦中種種憎愛。憎愛情識。轉(zhuǎn)為一個觀想。[拚-ㄙ+ㄊ]命挨將去。畢竟要知痛者是誰為崇。果然推得入頭。不惟業(yè)消痛除。敢保參禪一節(jié)。從此結(jié)案。所以古人病患中發(fā)明心地者不少。故昔人見病患不來。慚懼悲泣。竊痛責己。此必諸佛舍我。不冥加我故。若肯冥加則病患不離。何以故。蓋眾生從無量劫來。迷卻本明廣大靈然之體;顫娗鍍糁。執(zhí)此浮想。及這臭軀殼子。保惜不舍。若是病患苦痛煎迫。眾生自然悟此身危脆。臭穢不凈。有此念頭起時。更得善友傍敲暗擊。此身臭穢。不堪保惜。此相不實。又何憎愛。病者果是個英靈種草。聞此言句。不唯這些病苦不顧。直饒飛矢刺目。拔刀撼胸。但恨觀想不純熟。向上不明徹。豈有閑工夫。在臭軀殼上。作活計耶。道理即如天。有警人君之慈。則垂象現(xiàn)彗。今日宇泰。剛發(fā)心究此大事。便有此病苦來魔。此實諸佛冥加在公。不可不省。貧道見公有此病患。既為公憂。又為公喜。

  答仇謙謙語三段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此中既云未發(fā)。誰知其中。夫發(fā)則有知覺可知中與未中。未發(fā)則無念。無念則無知覺。尋常所謂未發(fā)之中者。將何以見其中。若以已發(fā)驗未發(fā)。所以知其中者。則已發(fā)不即未發(fā)。未發(fā)不即已發(fā)。則不可以已發(fā)驗未發(fā)矣。此中儒門大本。不清楚久矣。惟先生高明博雅。乞為剖示。

  既云未發(fā)。本自無念。無念則無覺知。而能見未發(fā)者。知耶非知耶。知耶已發(fā)。不知則孰知其中。若謂自然而知。謂有我而知。無我而知。有我則非自然。無我則自然誰知。茲高明見復。泛然卒酬。未見愚之問端所以。大凡辨論。必有宗旨。貴在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如箭鋒相值。函蓋相契。所以問之端倪。不可不精思揣其立宗。今立宗在于未發(fā)。既無念覺。如何知得未發(fā)。若以已發(fā)驗未發(fā)。遂謂已發(fā)不中。未發(fā)亦不中;驘o是理。蓋未發(fā)廓然無朕。如太虛相似?v已發(fā)差處安能累之。如能累得。則虛空亦可彩畫矣。惟先生熟玩愚之問答宗趣。細見教之。

  高明所謂明覺自然之體。此是未發(fā)之中者。謂明覺自知。所以知其未發(fā)中耶。謂起念覺照故知其中耶。自知則刀不自割。眼不自睹。起念而知則屬已發(fā)。不謂之未發(fā)中矣。

  示胡德修居士

  從古至今。大都學道不成者。往往奈何自家身心不下。是故生死憎愛交加。紛擾靈臺渾濁。片餉不得清寧?偛恢篮握。憎愛何成。雖復奔波湖海。尋真覓訣。為治身心;驈难壑锌吹脕淼。耳中聞得來的。攢頭相授。依憑扭捏。又有靜中得少光景。即為究竟。長年終日弄鬼眼睛。鼓粥飯氣。自家身心毫厘竟治不得。設(shè)臨顛沛流離之際。逆順是非之場。依舊生死浩然。憎愛滿腔。紛飛搖蕩。方寸中如著芒刺相似。此蓋不知自身自心來源。既不知身心來源。即此身心障礙不淺。如是不唧[口*留]做去。豈惟大道終難悟徹了當。日用中敢保從生至死。未夢見安閑在。何則不知身源則見有身。見有身故則受身累。不知心源則見有心。見有心故則受心勞。肇祖云。勞勤莫先于有智。大患莫若于有身。豈欺我哉。且道身心來源處,F(xiàn)前此個軀殼子。不過四大合成,F(xiàn)前分別了了。此點妄心。不過四蘊攢就。眾生顛倒。妄以此身為身。此心為心。塵沙劫波。淪墜不已。改頭換面。如火傳薪。蔓延無歇。大丈夫真心學道。何不猛著精彩。拍胸自判。發(fā)一片決定心志。直下以四大推身。四蘊推心。逢緣觸境。崇朝至暮。綿然無間。歡喜也如是推。煩惱也如是推。推來推去。工夫純熟。一旦身心廓落。蕩然虛明。到此境界。德修畢竟喚甚么作身心。喚甚么作生死憎愛。德修果然擔荷得真。做得不惟成佛有分。學仙有路。管取參禪門中。亦推爾不出。德修聞此語。不免疑他成佛成仙。到參禪門中。皆是末事。殊不知。禪門向上巴鼻。諸佛猶未夢見在。且道。如何是向上巴鼻。十方諸佛在何處。盡在驢胎馬腹中。

  與智香居士書

  周沈兩家。乃吳江信法之始。故汝兩家精進愈熾。愿力愈弘。則松陵之風移俗革。可翹足而待者。不委兩門居止依怙。果四棱塌地否。果能之。則老漢敢不為旗鼓哉。雖然。汝所慈輔我大矣。惟城山未皇一登;蚪^之不知。汝昆季俱在否。德輿昆季其所親即世。不知臨命終時。不大苦否。如不大苦。則老漢歡喜難喻。如不自在則丈夫不如婦矣。老漢也要打草驚蛇。捉死怖生。不知汝輩眼中。果有筋。皮里果有骨否。不然。則老漢罪過不少。

  與于潤甫

  墨香庵汝之費心深矣。介然寒生。費從何來。不能而能之。非卓有定見。則受紛綸之搖。此庵安能成也。既成矣。切須強力忍氣終之。老漢蕭然云外夫耳。汝不以富貴當眼。而必清高特持。委曲焦勞。決以初念是克。吾敢忘之哉。大凡做好人不易。賠錢忍氣忍饑。所以天必憫之。吾聞天憫者必有后;蛉戤愒淮俗颖禺旞Q于世。吾故附此于來柬之尾。以表汝有后之兆云。

  與李次公

  紫柏道人見地平常。行且疏略。吾法道中相識。或不以其闕陋。愛而不棄。欲寫其像。如具信心。亦不可易忽圖之。古人有言曰。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德。蓋精神不真。終難持久。不以持久之心寫之。不若不寫為第一義。即如聞亦不可以老漢為塞人情之具。茍察其果信得吾透念無支路。非具禮。亦不可為輕寫。蓋眾生舍財如割身肉。如不能割肉圖老漢。老漢亦何故用其戲?qū)憺榫起^八仙耶。且圖佛菩薩有功德。圖吾。吾之功德尚不能自福。曷可福人。吾行之后次公謹體此囑。始不負吾。

  答于景素儀部

  比辱枉顧而不遑一接清塵。以傅生在也。且貧衲棄置世外之人。寸無所長。亦不敢輕接賢士大夫。向承令侄之歡。移錫延陵。而道德虛薄。無以感物。抱慚良多。又吾曹得與世途相接者。自有標格。上則非道德不應(yīng)。次則不過詩文已耳。越兩者而有交焉。達觀雖不敏。懼弗能也。如足下不以軒飾自榮。于出世法中。果爾存神。貧道雖不敏。敢不全令侄之愛哉。大率存神不真。比屋千里。豈有千里之遙。形待情懸。而能聲入心通耶。故足下如辦心未暇。留俟因緣時熟。相接亦得。達觀勿解作綺語。言直近魯。唯高明亮之。

  答馬誠所御史

  辱手書。知居士欲激野朽。憤發(fā)同心雪卓頭陀之死耳。敢不承命。苐野朽為頭陀之心。非為頭陀也。為頭陀立言著書。每以金湯大法自任。此心何心哉。如野朽不以此情照之。則風馬牛不相及矣。又頭陀自刎偈曰。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吾今不死待何時。愿早一命歸黃泉。野朽以此偈。觀頭陀之心。則頭陀非佛祖圣賢之氣象也。智勇烈丈夫耳。大抵吾曹出處。與俗士不同。俗士所見。見局乎一世。吾曹見通于三世。一世偏也。三世圓也。偏則情多昧理。圓則理能制情。如孔融李膺臨難。皆疑怨不能自解。此情蔽理故。若少林二祖。南岳思禪師臨難。皆能用理制情。所以直觀今世。有生心殺我者。我必前生曾殺他故也。故南岳中十七大毒。小毒不知其數(shù)。一味觀乎往因。逆來順受。而二祖亦死于縣令之手。初不聞二老禪。有所不堪受也。此祖佛標格如是。較諸孔李二君子又何如耶。今嗚呼。平生語禪。而臨難竟不遵鼻祖報冤行。消釋宿業(yè)。以不堪人之瑣碎。甘舉刀自刎。以跡觀之。謂頭陀烈丈夫則可。謂真是佛祖圣賢之徒則不可也。雖然。頭陀佛祖圣賢之理。未嘗不知。特知而未能行。又豈能證而忘。忘而用哉。今之僧俗。雖號稱知禪談禪者。則又萬萬不若卓頭陀也。故頭陀之死。野朽不能說一偈。寄香燭吊奠之。非夫矣。惟高明徐平其氣靜其心。諦察野朽復居士之言何如。為頭陀之心何如。于理果當。謹佇報章。余續(xù)不悉。

  付密藏開侍者

  吾云外夫與世泊然者。然于世情。若不能判然割斷。以法門事重故也;蛘卟徊煳岵芡刺帯R嗖槐亟榻。但盡吾心而已。如臺老之晚年。吾復全初好與之游。亦不過為此耳。據(jù)實論護法肝腸。使吾心死而服之。此老非宿有愿力。安能若是乎。其諸郎中。吾甚喜第三者。以知其好惡也。此老一生委精神于法門。而晚年又當為朝廷之大臣。適乃人情無常。義利出沒之地。設(shè)精神照顧不及處。汝當剖肝竭誠。一一扶照之。使此老末后。不要失了大人局面。則使吾門有光也。此亦吾輩。報其護法之勞。理合如此。若于中甫傳廣居之出處。吾曾于此老言之矣。汝當再覿面細論之痛囑之。若論中甫為法門之心。不下此老。但無此老之伎倆耳。即傅郎伎倆頗有。又無此老堅凝持久之力耳。噫。人才之難。難若是乎。文卿絕不見一字來。想聞人之聲或疑耶。當為凜說。老漢天生生鐵禪和子也。疑夢不可不醒。仲淳與事忙。法中極不進。其氣魄甚勞頓?砂Э砂。但在法脈中人。汝嘗相會。不可要他歡喜。埋沒了人。古德有言曰。心常不與世心和合。是精進。即老漢豈不能作時態(tài)度。顧末后累手耳。若論此事。設(shè)少年無真精神于此。則老來便做不得主設(shè)臨命終時做不得主。便是千生萬劫。驢胎馬腹[01]做設(shè)生前。若無真精神于此。則臨命終時做不得主設(shè)不得主也。由是觀之。不以此為慮者。皆粉面女耳。苐春光可玩。那悟群芳易凋哉。

  付密藏幻予幻居三公

  曇生來。得清涼諸師書。并汝等書。彼中人境殊勝大可喜。江南連歲歉饑。人情恍惚。非往年比也。但道人日用。無入不可。雖復世緣逆順。亦古今常態(tài)又何足介哉。汝等宜各安心。勤勞藏事。吾樂多矣。此外不必縈懷。惟臺山諸公。為我一一致之;蚺钣衅。此中諸居士亦佳。惟中甫少病已愈也。老漢書經(jīng)一節(jié)猶未克。邇將完之也。老漢正月下旬至留都。以吳元石風病甚狂。今幸如舊無恙矣。又石頭諸縉紳大老。率俱雅重。于出世法。極克意勤重。若繆仲淳葬事。三棺地頗多吉。凡相知者致聲。龍樹尊者道影。唐岐山所臨。似不失真?僧旕亚f之。擇一軒豁處供之。又京師亦不可不持去。共黑白隨喜也。來僧乃棲霞凈業(yè)堂徹天大德高足。汝等宜看顧之益其道心;劭针m即世。與萬菩薩為侶。復何恨焉。余瑣不盡。

  付密藏開侍者

  汝兩度書來。讀之使老漢涕淚莫之止。想汝作書時必亦淚墮耶。不然山川許遠。曷能致斯。此淚仗佛護念。如墮之不止。則鼻祖血脈決不斷矣。此脈既幸不斷。則大藏造成必有日矣。惟愿此淚。同香水海。浮幢王剎。流通無阻。則老漢受汝等供養(yǎng)。豈有窮哉。且置是事。別作波瀾。發(fā)其深慈。周全難能。不委臺老至彼。舉止何如。大抵世路場中。非再來菩薩。九人之數(shù)。必有十人失腳。吾以此公于三寶中。護法之勤。幾四十余年。如吾曹坐觀成敗。不回輔之。則佛子之心安在。又宇泰受性魯直。處世非其所長。亦當渠識暗處痛提省之。吾囑汝二者。不可忽之。法華楞嚴。幸俱書完。宇泰叔侄。中甫昆玉?芍^盡矣。汝有書來。當一一為我謝之。生彼信心;蚶蠞h躬詣蘆芽有時也。若雷雨阿堂清勝否。中甫居家生得一兒。甚奇?zhèn)。此告病利錢也。亦老漢愿力也。余面悉之。

  付密藏開侍者

  因謁舍利寺古峰師。乃知唐金牛老漢藏骨之處。及臨濟玄老靈家。往經(jīng)真定屢矣。竟莫聞其靈蹤。今得舉瞻。豈勝感激。但中甫過其地。而亦未遑瞻禮可笑。汝至此勿蹈中甫忽略。必當尋其瘞處。核其始末。要家里人以筆硯三昧大贊揚之。使末世眾生。得聆涂毒聲。實汝曹分內(nèi)事。又讀其碑。知金牛舍利。似不可似升斗量者。吾國朝太祖曾禱之。得十八粒。及成祖禱之。乃獲萬余粒。何舍利生分別心。略其父而實其子。由是觀之。設(shè)有緣厚于成祖者。安知其勿能廣無量斗哉。此亦希事。錄其大略。

  付開郎

  曇生南來。言汝形軀不比往日壯偉。老漢不覺心痛流涕久之。開郎復不快。汝細節(jié)強力忍饑。惜些些之費。勞頓一至此乎。若閻王不吞鐵丸。便使小鬼不怕。是則是矣。以細而忽大。敦末而微本。一旦累死了汝。這一枚人則使藏事。孰能始終之。此事或不幸累倒了汝。則老漢晚年翻做了活死人也。汝果體吾痛處。此個皮袋子。為吾收拾。如舊壯偉無損之。自然使吾無后憂矣。良以法門寥落。人物甚難揀也。汝須大加餐。毋添吾憂。則享汝供養(yǎng)厚矣。吾書經(jīng)幸將訖。若裝飾完。汝當身送蘆芽安置之。吾即續(xù)后懷香禮畢之。妙師并板首大眾。為老漢一一叱名致之。如二經(jīng)嚴就。汝能頂持大都。廣會之場。普令一切黑白隨喜之。要使若聞若見者。如老漢為報父母此生劬勞之恩。亦辦心書二經(jīng)而報是恩。非感邀他故也。汝深體此幸甚。凡吾南居動止;蛴邢鄠饔诒闭。大抵皆出人情好惡耳。汝不必念之。久后自當一笑矣。且老漢楞嚴發(fā)足。北行周旋。六易寒暑一日耳。而一日之中凡所動止。非光耿不出不為。自有木偶人證之。又不在吾言也。廬山黃龍?zhí)。自龍藏惠彼。彼中遠近黑白。益道心無量。茲碧公湛如上人。以閣成欲造毗盧金身供之。疏文甚奇。只據(jù)此文必可成之。汝弗以勞卻。委曲其初來。

  又。

  汝不能即發(fā)身者。知為所負未清故也。然則何必限于兩月之間而能辦此。設(shè)一年不完亦未可定也。汝真決離彼。使人知汝行者。恐亦不妙。惟行時且活落言之可便信復也。如汝置行跡于棲霞。則楞嚴之事安得廢哉。思之而藏事又可就現(xiàn)成。近都大叢林耆宿。道風福緣為之。成之也易。又人好橫議者。亦不搖唇矣。然素老及高弟。經(jīng)事老煉。雖不善輕諾。如諾之斷不茍也。可即來議之。不必局償負完而乃至。即新刻書板。亦當汝至山中。共素老及諸高弟論徹。后送來可也。吾行期猶南北未定。汝勿慮也。或以我行藏異乎人。規(guī)我易之。是癡子也。夫麒麟鳳凰;蛘唏斊洚惡跣紊。規(guī)其易之。是須截其角而燖其毛。人則快之矣。大丈夫處乎浮世之間。適意為樂。灑然于塵埃之表。寧戚戚乎局于常議也。又人之利害于我。如佛天下照。我寸衷果無天惡。人其安能奈我何。且凡事。到人用力不及處。雖父母亦不能代之。必須苦樂親受者。定難假借于人。惟可假者形跡相似之間耳。我之賤性。長于超放不羈。半邊處也亦我真處。實人用力不及處也。敬煩用力耶。如我修行心真。自然惡習漸消。凈習自增矣。此我真言。汝宜照之。莫笑狂也。雪松省入。前九月廿七燈下附。

  付開侍者

  汝行后若失右臂。慘然不快久之。吾嘗責汝雖煩。勿生勞倦。大都責重則親深。放過則路人。至于比富門中。宰割情識。顛倒習垢。以青為黃。使常我失守。新智增明。即惱入喜。反親為冤;蛏鷼㈦p行?v奪齊操。茍非骨具靈根。眼無凡刺。聞已憒取。況躬遭而內(nèi)承之哉。小子宜自重。食須正命。毋餐別飯。吾是有深意痛忽之。山西有汾陽祖塔。廢壞積久。吾欲募人立石?谭谧婕乓羲珎鳌2凰榔潇`。汾洲有曹祿者。孝弟著于郡里。且亦當植福為心。曾囑其立石。渠石買。但傳文未寫付去。故未完。當為雷雨致吾意。作一書達新代巡。一獎曹生。助其善風。前院獎過者亦不簡。故可為也。文道因無人用。留用過冬。著他上來。二十八日雪郎目。

  又。

  吾登峨嵋東還。特又登南岳。禮七祖讓尊者。并訪思大祖師。石頭遷尊者。及諸圣靈跡。皆荒涼。不堪不覺悲痛之。追聞南岳有大藏之頒。豈惟慶快老漢本懷。亦國家之福。諸祖之幸。然安藏之所。送藏之人。二者不可茍且。姑順人情。須佛祖之心為心?梢。一者。安藏之所。南岳諸剎。唯方廣寺道場最古。風水最勝。殿宇莊嚴。僧眾廣盛?纱谷f世。諸寺莫及。吾言真實。送藏人。到彼自知。二者。送藏之人。須得僧俗并行。僧則惟仰崖慶法師足以任之。俗則再得信心內(nèi)臣一人。如此乃可掘起遠方風化。且不枉國母苦心弘愿也。楞嚴勝緣當致意。法燈及汝。信心亦可見矣。然須久而愈堅。不負學。始終視之。

  付寒灰奇公

  法本乃使亡者魂寧耳。大抵藏事汝不必慮。此佛慧命。眾生寶筏。于震旦所系重矣。自有昔乘本愿輪者森然。宜俟久矣。豈待老漢薄福少德之人。為縈念耳。雖然。彼乘輪者若不得老漢些些粥飯氣。終是無源。思之。法本骨石。當作三分。俟吾安置處所。不得妄拆。毋誤。余不盡。手字復。

  紫柏尊者別集卷之三

  紫柏尊者別集卷之四

  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錢謙益纂閱

  徑山寂照六世孫傳臨濟宗契穎壽梓

  語錄

  修行四難

  修行易而悟心難。悟心易而治心難。治心易而無心難。無心易而用心難。凡圣情盡。體露其常。隨宜出興。不失于時。故曰。用心難。如倚門傍戶者。大都不可與語此也。學佛者倚傍釋迦。學儒者倚傍孔丘。學道者倚傍老聃。離卻依傍。露地上立腳。如師子王。往返游行。跳躑自在。了無依倚。惟悟徹心光者。信手便用。信手便用。方是隨宜出興。不失于時者也。若定上座。從臨濟來;騿枴H绾问嵌U河窮到底。定即搊住。擲向橋下。有同行解之。定曰。若不是這老凍膿。直教禪河窮到底。定可謂信手便用者矣?傉撾S宜出興。善用其心處。如是之用。出世即名為佛。經(jīng)世即名為儒。養(yǎng)生即名為老。彼倚門傍戶者。譬猶賈舟。自無勢力。假冒他勢。扁其額曰。某翰閣。某部寺。某臺諫。以欺誑一切不知者。解不望風而靡。若彼真主。卒然相值。則所冒扁。不惟不敢張炫。而且覆藏之不暇。嗚呼。男兒家頂天立地。睜眉弩眼。高談闊論。孰不自謂圣賢豪杰之徒。一旦撞著個沒面目漢子。將無孔鐵錘。輕輕敲擊。未有不眼目動定。支吾不及。如是而安望其能知四難之旨乎。

  示眾

  大抵眾生之機。不越四料簡。有高而不能下者。有下而不能高者。有不能高下者。有能高能下者。善教者隨機接引。

  又。

  一僧作長歌送師北行。字畫不楷。內(nèi)有差舛。掌之曰。今之學者。且莫說向上巴鼻。即進退辭讓之節(jié)。事師交友之道。茫然不知學恁么佛法。

  示涂毒居士書云。我今止有報佛恩一事。[拚-ㄙ+ㄊ]卻自命。一切利害毀譽。非我所知。我逆逆順順。淺淺深深。非汝輩所知。

  中峰禪師刻石殿偈云。生生菩薩家。世世常出家。心不忘般若。身不離袈裟。師令緇白念誦曰。修行人多墮富貴。皆由愿力輕微。心有染著。永嘉大師。所以這般發(fā)愿。

  又云弇州王居士。臨終。愿生貧賤。童真出家。歸依大善知識。卻難得。

  俗諦中人。入吾法中。如人溺大海。露發(fā)髻子。善知識提攜。如援發(fā)髻子相似。須自家盡命掙著。不然是自要沉沒。千佛出世。也難救取。

  師問陸生云。昔支公有言。知廢則覺全。旨意如何。陸云。知廢可以全覺。又問。汝知曾廢否。云不曾。又問。汝是知否。云是。師云。是知知不知。

  師問僧云。汝曾念圓覺經(jīng)否。云今日念一部。又問。圓覺經(jīng)云。如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田中蝦蟆。入神通大光明藏否。云入。又問。既入神通大光明藏。云何又做蝦蟆。云不入。又問。一切眾生。皆證圓覺。又如何理會。云佛意一切眾生。皆可修證圓覺。師叱之曰。若一切眾生。皆修證而證圓覺者。何不曰一切諸佛皆證圓覺。僧無語。

  示眾

  余讀普門品。至于若多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 薩。便得離癡。不覺掩卷三嘆。感圣言之明白照著。皎如日星。無奈讀者于平常中作勝解想。, 所以本易而反難也。夫三毒者。果有性乎。果無性乎。如其有性。則常劫恭敬稱念菩薩。終無空理。如其無性。凡觸不可意事。及可意事。何即怫然而怒。忻然而喜耶。余以是知三毒。菩薩。出沒無常。如一指之屈伸耳。凡讀經(jīng)者。于此了然不惑。則普門示現(xiàn)。豈獨觀音能之。我不能哉。

  示僧明璇

  大凡男子家立心作事。先要究明源本。源若不清。流必昏。本若不固。枝必枯。故學出世法。先要洞明自心。然后昭廓心境。窮內(nèi)外典籍。而大其波瀾。則化風自遠矣。人天自向矣。學世間法。亦先要講明仁義。擴充度量。凡經(jīng)世糟粕亦須嚼過。復加真實心地。行之既久。一旦臨事。自然接拍成令矣。又洞明自心。貴在情死。蓋情不死。性不活。則于博地凡夫。欲其直下轉(zhuǎn)識成智。心境圓通。安有是處。故情不死。豈惟禪不可參。即問學亦難到精深處。吾與汝先授五根本戒者。亦愿汝根門潔白。攀緣自斷。情亦漸死耳。設(shè)情不死。夾帶修行。謂之野干種。何哉。以其自生至死。若靜若動。若穢若潔。若精進若懶墮。無非情故。故曰萬物浮沉于生死者。情為其累焉。且道情死一句子。又作么生舉揚。是佛是魔皆蠱毒。非魔非佛總冤仇。直饒棒下翻身漢。未入黎奴白牯流。若學世間法。非老漢本色。他家自有門頭在。茲不多說。惟源與本不可草率。則種種皆然。汝果能依吾言語做去。決不賺汝。珍重。

  示丹陽老人誦毗舍浮佛偈

  本來一切自在。一有身心。便不自在矣。以有身故隨生隨死。以有心故隨憎隨愛。隨生則怖死。隨死則迷生。隨憎則愛亦成憎。隨愛則憎亦成愛。以故生死無常。憎愛百出。即一切直下自在。翻成一切不自在矣。故能達生死不可得者。雖處生死而無患。能了愛憎不可得者。雖當好惡而常閑。此意易悟難行。果行之積久。即一切不自在者。直下又翻成一切自在矣。欲明此旨。須誦毗舍浮佛授道偈千百萬遍。無論愚智自然開解。

  示狄都護

  要拏的是去的耶。去的是要拏的耶。此兩個子。孰賓孰主。判然揀辨得出。自然諸想頓寂。不坐于空。到此時節(jié)。自知好惡矣。問人何益。

  示海鹽善人

  心善蓮花開。不善蓮花謝。蓮花在自心。鮮明不假借。

  即心是佛。頭上安頭。離心是佛。斬頭覓活。不即不離。若是佛者?偝陕駴]。終不成佛。若欲成佛。須悟此旨。

  觀身

  吾嘗諦觀此身。兩乂九孔。倘裸體通衢之沖。吾知無分賢愚少長之人。必以為丑而怪之矣。再去吾皮膚而觀之。吾又知觀者俱怖畏而逃矣。吾又去吾筋肉骨立于稠人之中。豈惟怖畏而逃之哉。必人人膽驚魂喪而不忍觀也。噫。彼觀者怖畏吾。而不返怖己。謂之有智可乎。

  佛光

  僧之有光。定慧并強。定則情空;蹌t性彰。兩者互奪。一存一亡。此非口說。心悟力行。

  示志燈

  志乃心之所在。燈乃光耿破暗。暗破心地。自然高明。心地既高明。則大人君子。便不下視汝矣。

  與于中甫

  浮沉別道。情為其累。當斷不斷。幽縶奚釋。

  示如聞

  眾生橫計。封蔽本心。是故于全體作用中。疑而不能用也。一夕余將一指屈而問如聞曰。汝見么。曰見。此外見否。曰不知。余喟然嗟嘆久之。而示之曰。我此指一屈。一切圣凡。一切依正。無有一法可伸者。豈唯此屈如是。法法皆然。如一念生滅。生則盡虛空界俱生。無有芥菜子許空隙可容滅者。滅亦如是。維摩為彌勒曰。一切眾生皆如。又文殊對維摩曰。居士我不來相而來。若初有來。今則不能見居士矣。由是言之。則不來非來。來非不來。明矣。惟諦了自心者。情見漸破。于此法門。通得一法。而法法皆了矣。

  勉法興

  佛言。住家比丘。見客比丘來。心上不喜。此我法滅兆也。余讀經(jīng)至此。不覺涕泗橫流。法興有供眾志。書此勉之。

  義井語錄(平湖西源居士陸基忠述)

  師說。多讀書的人。終是近真。以其被佛祖圣賢言語。熏得此心熟了。熏得熟了?v習氣不好。也漸漸熏得香。

  師說。全要講透這個明心見性四字。你說心性。是一是二。某請師開說。師說心性原無二。眾人不見性。所以說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至人能自見其性。豈非明心乎。見性則心自明。非是明了心。方能見得性也。

  師說。志公說坐臥不知原是道。只么忙忙受辛苦。師又說道如水。水中有魚。大幾千里者。有魚小如毛發(fā)者。大魚以為我大。小魚以為我小。此情也。非理也。理則魚無大小。皆全是水。作如是觀。此理也。非情也。情本無根。自性變而有之。無我而靈者。性也。有我而昧者。情也。眾人率有我而昧者應(yīng)事。所以不能通天下之情。圣人率無我而靈者應(yīng)事。所以能通天下之情。而吉兇禍福不能累爾。說雖如此。名不檢則義不精。義不精則理不徹。理不徹則性不盡。性不盡欲至于命。無有是處。夫命用也。此用現(xiàn)前。虛空可以卷舒。有無可以為一條。佛說有無二法。攝盡一切法。故至于命者先天而天不違。天尚不違。萬物能違之哉。此等意思口說。滑然可聽。聞?wù)咭咨鷼g喜。然要此用現(xiàn)前。熱惱根拔不盡。清涼夢不曾醒。謂之盡性。則可謂之至于命則不可。古德云。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噴鼻香。夫寒徹骨者。如顏子隳肢體黜聰明。亦是個小樣子。蓋肢體隳則身不可得。聰明黠則心不可得。身心既皆不可得。則情死而性活矣。性活只此肢體便是法身。只此聰明便是般若。法身則無有邊際。般若則智用萬物而不勞。若人說法身外有芥菜子許法。此便是外道。以其心外見法故也。又身與心。身是積聚義。心是知覺義。以實言之。身即是心。心即是身。用他積聚便名身。用他知覺便名心。曹溪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此無頭無尾者。見得徹了。謂之盡性。見徹了能用得謂之命。我故曰命用也。

  師飯畢說。晉肇法師。得罪于姚興。興欲殺之。肇乞假七日。作一書名寶藏論訖。將死時。說偈曰。四大原非有。五蘊本來空。將頭臨白刃。一似斬春風。又有一禪者。盜入室問有寶否。禪曰有。盜曰。將寶來。禪一喝。盜斬其首。師問。此二人誰有受用。某曰。死不作偈者有受用。師問曰。如何見得。不作偈者有受用。某曰。不涉廉纖。師曰。后禪不獨熟養(yǎng)。渠亦用得了。

  師說。把手牽他入不得。惟人自肯乃方親。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師說。道要知得。知得又要行得。行得又要證得。證得又要忘得。忘得方才用得。不知道者。一遇些小患難。即不能做主張。便垂首喪氣。知道者值此。必有解脫之機。決不為患難綁縛。知又有淺深。有誠明而知者。有明誠而知者。誠明而知。得力終大。明誠而知。得力終弱。

  師說。學道先要沒偷心。

  師又說偈曰。伏羲畫卦若有成。伏羲有死而無生。伏羲畫卦若不成。伏羲無實而有名。惟其成與不成故。成成不成虛而靈。

  師問。喜怒哀樂未發(fā)時。有我無我。若說無我。則成斷滅。故未發(fā)不是死物。但未發(fā)不昧已發(fā)。始謂之中。已發(fā)不昧未發(fā)。始謂之和。

  師說。易顯道神德行。道至微者也。德行至粗者也。如能通易。則至微者我可以顯之。至粗者。我可以神之。易豈可不讀乎。不讀易。則學問不通方。

  師言。唯識界法。喻參合。理自曉然。其經(jīng)文中。道理隨自家活變。發(fā)揮及鋪敘。節(jié)奏亦自活變。前來所迷生起之由如此。伏歸元真亦如此。文章馳騁。也要活變。莫局死格。

  師見某執(zhí)筆。隨問隨說隨抄。因謂之曰。不必抄說。你既在這里。與我相逢只要查考身心。有個下落處便了。

  示吳居士

  佛生七日。母即生忉利天。及佛出家得道。將欲普度眾生。既而思之。我母未度。先度眾生。此非后母而先人乎。于是即升忉利天。為母說法。母聞佛說。亦心開得道。由是而觀。則生事死葬之孝。以為人子之孝。止于此而已。恐非天下之達道也。以至孝言之。而為人子者。能如佛為母說法。母亦得道。如是之孝。方為至孝耳。故曰。以形孝者情也。以理孝者性也。情乃有我而昧者也。性乃無我而靈者也。有我則不虛。不虛則不靈明。無我則虛而靈明矣。故以不虛不靈者行孝。孝終不達。以虛而靈者行孝。謂孝不達。未之有也。今吳居士。有志敬事旃檀瑞像。必欲母之終將聞法。心開得道。此亦佛之心也。雖然。佛為眾生。立孝為宗。宗立則天下有所主。有所主耳目不二。耳目不二。則心不待別而自一矣。心一則有我而昧者日消。無我而靈者日長矣。

  一合理相

  自須菩提至是名微塵眾?偲呤抛。此七十九字。千轉(zhuǎn)萬變。低昂浮沉。隨問隨答。勢如轉(zhuǎn)萬鈞之石于千仞之溪。雖若泰山之重而實輕如鴻毛也。泰山之重喻眾生一合相執(zhí)。鴻毛之輕喻圣人般若之利。次段自世尊至貪著其事?偲呤蛔。此七十一字。不過以多碎相破一合相耳。前段不過以一合相破多碎相耳。何謂多碎相破一合相。以多碎相觀一合相。則一合相不待觀空而后空也。何謂一合相破多碎相。以一合相破多碎相。亦不待觀空而后空也。嗟乎。眾生計六尺之軀堅于須彌。所以死生榮辱。不召而至也。如知一合相可以破多碎相。多碎相破一合相。則一合相與多碎相。未嘗有也。何須種種方便權(quán)巧而力破之。雖然。身執(zhí)既重。不藉方便。孰是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破地獄偈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此偈總二十字。而四圣六凡。十法界。依正二報。靡不括盡矣。第世人心識粗浮。誦而不知其義。義既不知。則所謂破地獄。破餓鬼。破畜生。破人。破修羅。破天。破聲聞。破緣覺。破菩薩。破佛。一破齊破。此佛說偈之意也;蛟弧A财浦。可也。四圣。何故亦破之耶。對曰。子不達惟心之旨。如一達惟心。方知四圣六凡。十界法依正二報。皆情之變也。如六道中。三途皆惡情也。人修羅天。此三者皆善情也。聲聞緣覺菩薩佛。皆凈情也。非染情也。由是觀之。則天與人修羅。雖勝于三涂。然皆善染情之變也。故曰。凡圣情盡。體露真常。真常即惟心也。嗚呼。惟心之用。圣人與眾人。諸佛與眾生。皆未嘗不圓滿者也。但眾人與眾生。日用而不知。圣人與諸佛。日用而不昧。此所以有四圣六凡之別也。人為萬物之靈。四圣六凡之前者不能知。則四圣六凡之變。吾不能作主矣。既不能作主。則被凡圣境界轉(zhuǎn)我。我不能轉(zhuǎn)凡圣境界也。西源居士。如達此意。則滿偈道人。自然形雖木偶。心未嘗不通悟也。何以故。一念不生。夫婦無二法身故也。

  又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故父子夫妻。如存者開悟。亡者亦心安。亡者開悟。存者亦心安。此道理如此。奈世人見跡而不明理。所以存亡。便作兩橛看也。

  萬歷丙申。紫柏尊者掛錫余誡閑堂。偶閱普門品。至受苦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乃詰學者云。稱名者眾生也。而菩薩觀之。觀音者菩薩也。而眾生解脫。是張公吃酒李公醉也。如之何其會通耶。眾皆未達。因舉閬守因緣曰。了是則了是矣。余因偈曰。斬像頭挫。射虎石破。格物物格兩番墮(王宇泰筆麈)。

  禮佛儀式

  初念凈法界真言三遍訖。即曰。乘佛威神。謹誦凈法界真言若干遍。惟愿。承是真言威神波光力故。蕩滌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依正二報。悉皆清凈。以此清凈三業(yè)。贊嘆三寶。觀想三寶。禮拜三寶。即贊即觀即禮畢。即曰。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陀達磨僧伽耶。各一稱一拜。

  南無千華臺上百寶光中華嚴教主本師釋迦牟尼盧舍那尊佛以下。俱一稱一拜。

  南無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藥王藥上菩薩摩訶薩。

  南無觀音勢至菩薩摩訶薩。

  南無文殊師利普賢菩薩摩訶薩。

  南無月光菩薩摩訶薩。

  南無南岳慧思菩薩摩訶薩。

  南無智琬菩薩摩訶薩。

  南無西天東土歷代傳宗判教并翻傳秘密章句。諸祖菩薩摩訶薩等。三稱三拜。

  南無南岳慧海尊者以下。一稱一拜。

  南無七祖讓尊者。

  南無青原思尊者。

  南無馬祖一尊者。

  南無石頭遷尊者。

  南無天臺智者顗大師。

  南無賢首藏大師。

  南無慈[01]悲基大師。

  南無十方現(xiàn)在。人天眼目。諸大知識。大法師。惟愿。仗佛慈光。世世道風遠布。尊尊;鄄。弟子某。仰承釋迦如來慈善根力。謹代十方三世一切尊卑檀越。水陸空行天龍八部幽冥靈聰。人王世主。州牧縣長。師僧父母。法友眷屬。愿于三寶光中。仰仗三寶威神之力。未發(fā)菩提心者。愿發(fā)菩提心。已發(fā)菩提心者。堅固護法心。堅固精進心。早出輪回苦。次念十愿王一遍拜。次念般若心經(jīng)一遍畢。曰乘釋迦如來慈善根力。謹誦般若心經(jīng)一遍。回向十方常住三寶。以此功德。囑愿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發(fā)四弘誓愿。三稱三拜。所謂禮佛一周也。

  紫柏尊者別集卷之四(終)

  紫柏尊者別集附錄

  私淑弟子 甬東 陸符 撰

  師諱真可。達觀其字也。晚自號紫柏。萬歷中。慈圣皇太后。欽師道風。上亦雅知師。謂若此真可名一僧。師遂取以更其名云。世家吳江之攤?cè)。沈姓。父連。字季子。其先句曲人。師生有異征。雄猛不可羈紲。稍長。志益大。飲酒恃氣。慕古游俠之行。他日自言。吾本殺豬屠狗之夫。蓋道其實也。年十七。辭親只行。愿立功名。塞上行至郡城楓橋。天大雨不得前;⑶鹕饔X者。過視。壯其貌。問知遠行。因以蓋接之歸。具晚餐。夜臥。聞僧誦八十八佛名號。心忽開悅。侵晨起。告覺愿出家。遂解腰纏治齋。覺即白眾為祝發(fā)。因禮覺為師。是夜即兀坐達旦。覺欲募鐵萬斤鑄大鐘。師乃獨身往平湖。趺坐一巨室門外。主人進食。不食。問何為。曰愿得鐵萬斤。鑄大鐘。鎮(zhèn)虎丘山寺。主人立畀鐵如募。師為舉食。竟載之歸。閉戶讀書。歲余不越閫。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掩關(guān)武塘景德寺。三年。辭覺包腰參訪。聞僧誦張拙秀才偈。至斷除忘想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曰何不云方病無不是邪。僧哂之。師大疑。到處書二語于壁。迷悶至頭面俱腫。一日齋次忽悟。頭面立消。曰使我在臨濟德山座下。一掌便醒。自是氣宇凌鑠諸方矣。初祖西來。以楞伽印心。從上祖家。皆精其義。立為綱宗?彬瀬韺W。宋洪覺范憂末法失傳。遂為智證傳。僧寶傳諸書。以撰述佛祖旨訣。其書世多未見。師搜得古本大喜。因游匡山。深究相宗精義。已而游五臺。至峭壁空巖。有老宿孤坐。師作禮問。一念未生時如何。宿豎一指。又問。既生后如何。宿屐兩手。師于言下領(lǐng)旨。尋跡之失其處。至京師參遍融大老。融問。何來。曰從江南來。來此何事。曰習講。又問習講何事。曰貫通經(jīng)旨。代佛揚化。融曰。能清凈說法乎。曰至今不染一塵。融命師解直裰施旁僧。攬其里曰。脫卻一層還一層也。師笑頷之。遂留。時與知識嘯巖。法主暹理諸公。參證所得。乃歸省覺去。辭覺時已九年。師見道法陵遲。五家綱宗墜地。以負荷大法為己事。倡刻大藏。廣其流布。日以智證傳一書囑付傳習;驎r教人專持毗舍浮佛偈。謂此偈是去來諸佛心印。禪之真源。常言。吾持此二十余年。已熟半句。熟兩句。死生無慮矣。先是。有南昌諸生出家補陀。曰密藏道開者。聞師風來歸。師深器重。留為侍者。凡法門大事如復楞嚴寺?檀蟛亍突。皆以屬之。師終身不受人祈請出世。終師世亦無敢開堂受請者。獨與憨山清公為友。嘗對談四十晝夜。不交睫。有志修。國朝傳燈錄。與清公約。共住曹溪。開導法脈。遂從帝京繇三晉。歷關(guān)中?鐥5馈V潦。禮普賢。順流下瞿塘。過荊襄。登太和。至匡廬。尋清公。約清公以興復勞山海印寺。為黃冠奧援訐奏被逮。師聞報。禱佛冀佑。不死。獨往曹溪知已得遣雷陽戌。因往白下江關(guān)。待之相見執(zhí)手嘆曰。公以死荷大法。我何人哉。公不生還。吾無生日。他日即先公死。后事屬公。清公至雷陽。得間過曹溪曰。此達老志也。吾以行間至殆不偶后公得釋即住錫宗風振焉。上以三殿工開礦稅。中使輩出。有李道者初奏。南康守吳寶秀抗旨逮治。其夫人哀憤投繯死。師聞之曰。良二千石為民請命死。其妻自且不免。時事至此乎。遂入都門營救。以毗舍半偈令誦十萬當出獄。吳持至八萬。上意解得末減。師因喟然曰。憨山不歸。我出世一大負。礦稅不止。我救世一大負。傳燈未續(xù)。我慧命一大負。釋此三負。當不復游王舍城矣。門弟子皆知都下側(cè)目。師相繼奉書勸出。開侍者刺血具書隱去。師居方山時。嘗卜出處于李長者。誓以身命弘法。報書輒謂。吾當斷發(fā)。已如斷頭。今更有何頭可斷。其意以出家兒。大事既明。身心尚有僇辱揀避。雖比古之立名義不侵然諾者。尚不可得。況欲稱祖家兒孫。操提正令。以殺活天下。雖謗毀章疏不一。師處之屹然。居無何。妖書事發(fā)。上震怒。方大索。先是。江夏郭公正域為少宗伯。以楚藩事。與政府抵牾。金壇于玉立比部故與郭交好。而吳沈令譽與予。皆師弟子。以醫(yī)游公卿間。尤往來江夏稱最善。政府私人欲先得沈以及予。與郭而并及師。乘妖書羅織捕沈?铰映緜渲。沈終無所承。篋中搜得師與令譽手書。乃欲營救清公。謂勞山海印之復。為圣母保護圣躬香火。今毀寺戍清。是傷圣母之慈。妨皇上之孝也。御史康丕揚得之。遂據(jù)以聞。先時慈圣聞師至。命近侍陳儒致齋供。賜紫伽黎。師受供謝紫衣。適從石經(jīng)山。得隋時琬禪師所藏佛舍利。因請入供。太后出帑金。送歸石窟。言者率以靡內(nèi)帑金錢為師咎。一日有中使奉上命。赍數(shù)千金請師印藏經(jīng)頒賜。師不奉詔。曰印經(jīng)自有人。中使固以受上旨。堅請不肯去。其人常從師執(zhí)禮者。師呵之。欲起杖。不得已。復命。上笑曰。固知此僧。非利財者。上嘗手書金剛經(jīng)。汗?jié)n冊紙。疑當易。亟遣中貴馳問。師以偈進曰。御汗之滴。萬世津梁。無窮法藏。從此放光。上覽之。大悅。以故劾上。留中政府力持之。始下命大金吾。研審而已。師居西山潭柘寺。諸校夜至。不敢白。但匍匐求開示。師為語竟夕。至曉。諸校伏地哭出帖。師命治齋禮佛。書偈別眾。就訊以三負對。無他辭。傳送刑部對如初。有郎官嫉師者同鞠。故令杖。師凡對簿直入。趺坐階下。左右雜投刑具。唱聲恐嚇不為動。受杖已復起坐。獄詞無可按。特以救清公書謂語連朝廷。欲引子罵父律。不果竟擬坐左道。獄具將上。師聞之曰。世法如此。久住何為。手字付侍者性田。令致法侶田哭。師叱曰。侍我二十年。猶作此去就。卻食飲尋說轉(zhuǎn)生歌。子夜猶口授十余偈。黎明索姜湯嗽齒。就地坐。誦毗盧遮那佛數(shù)聲。閉目不語。御史曹學程。先以言事系獄。聞師狀趨至。望見輒大呼。師好去。師復張目微睇。啟手扶兩足跏趺以逝。時萬歷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師生于嘉靖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師報逝待命六日。坐風露中。顏色不少改。遺命母龕斂。周以蘲埋葬慈慧寺土坎中。次年春夏。霖雨及秋。眾憂淹漬久。令田侍者鳴諸當事。得請歸龕。啟視端然如生。見者悲踴。如佛復出。傳聽來觀。奔動畿下。龕歸江南。途中尚多求啟視瞻禮者。江南弟子議卓塔地。持未決。適圜中錄刻成寄至。中有怪來雙徑。為雙樹語。遂定議歸徑山。師相好魁奇雄碩。威掩萬眾。童真絕染。膚體如鐵石。日飯數(shù)升。過中不食。自出家即脅不到席。四十余年如一日。所至設(shè)高座。懸燈趺對密藏開公嘗侍立。聞雞鳴顧語師曰。學道人坐地安問雞鳴始行腳二十里足痛。以石砥足。至日行二百里乃止。嘉興楞嚴寺初復。禪堂成。師題一聯(lián)。謂當以血書之。引錐刺臂血盈碗。用絮清大書榜上。常至膠西。秋水時至。欲渡眾不可。師解衣先涉亂流。及肩。疾呼眾前。顧謂曰。閱生死要當如是。師身律嚴。至于忠孝大節(jié)。尤為性篤。幼奉母訓。不坐閾。終身立不敢近。常禮佛始進食。在潭柘值客至。誤先舉。乃對知事曰。今日有犯戒者。命爾痛杖三十。輕則倍。起授杖就佛前伏地。受責如數(shù)。在陽羨山中。讀長沙志。至忠臣李芾城守垂陷。授劍部將。斬其全家。部將痛哭。受命已而自殺。執(zhí)卷淚迸如雨。旁侍者不哭。呵之謂。當推墮崖下。所至梵剎。見祝圣牌必敬禮。歷書初授。必加額始開覽。白衣弟子入室。激發(fā)以忠義。懲戒貪暴。形于論說。至謂教人制舉業(yè)進身。使為大盜劫財。較昔人盡馬入馬腹。其罪報當愈甚。師心慈外貌威重。及門弟子多賢豪搢紳。御之平等。尊嚴不少假。常言法道非資人為牛鼎。以世情求法。不入吾室。我不憾也。惟遇利根男子。雖札不少假借。當機不契。恨之直欲頓斷其命。至誘接下中。隨器盡量。人自習安駑緩畏其攀躋。多望崖而退焉。明覺者故嘗好醫(yī)。一日還家畜妻妾。以醫(yī)名吳會。然移居大澤中深自匿。師密使人蹤跡。詭名字稱病。臥舟中邀覺。覺至大駭。師流涕嘆息。覺皇恐唯命。遂剃除。乃反執(zhí)弟子之禮。師行腳見名藍廢址。必發(fā)愿恢復。從楞嚴至歸宗。凡興建一十五所。歸宗遺跡僅古松一株。寺僧薪斫幾所將盡伐售米五斗。有丐者乞米贖免。師過而累土石掎筑。咒其下愿松再榮。寺當后復。松果日茂。寺竟因師復云。師聞難。無敢為訟冤者。唯侍者性田周旋圜中。故有枯木冷重云。獨見田侍者之句。田常熟人。幼常事慧日寺比丘古林。貌臞顴起。純體筋骨。性突兀不易馴擾已。林遣事師。獨只侍唯謹。頷頤指使氣息相應(yīng)。即中夜承諾警絕無寐。少不知書。索卷籍筆札隨所命必應(yīng)手。師有所往。頂笠即行。一肩追隨。若預裝者。嘗呼為小道人。或命為田道。時遭痛杖。初無怨色。一日逐之使去。田哀號無所出。故嘗向大士禮清凈三業(yè)文。是日聲鳴甚悲。音齒忽異。師問知為。田乃復令入。自此不復加杖。師示寂報訃江南。復北上奉龕歸徑山。始剃除。不逾年微疾死。塔骨寂照庵放生池山左。曰田侍者塔云。師龕始供庵中。越十一年。定葬山后黃沙灘。人言。其地有潴水。改卜五峰大慧塔之陰曰文殊臺。巳擇曰火浴矣。清公從南岳數(shù)千里來。撰文預定祭日。適與期會。遂把火焉。師有文集。及圜中語錄。金沙門人合刻。共一十六卷。后三十二年。有私淑弟子。四明陸符。刪次補纂。為紫柏心要四卷。序而藏于家。

  傳略。據(jù)塔銘為整頓先后。蓋以傳說之最真者。至大師被患本末。當湖季高宗文血骨塔記。載之獨詳。因采補以入。若大師里氏。定為吳江。季高謂。此特因師無巴生傳。有生于青草灘語。且記沈十林云。固曾詢之。師曰。有益則言。無益則止。卜之以鬮不果。此更誦說大師者。不可不知也。

  東廠緝訪妖書底簿

  萬歷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時。東廠番役李泰等報。到僧人達觀。由崇文門內(nèi)觀音寺起身。騎坐黑驢一頭。帶徒僧二人。俗人一名。到于北安門外。觀音庵住歇。五鼓出阜城門。去訖。

  十二月初一日。辦事李繼祖等。訪得達觀在西山檀柘寺潛住。西司房辦事吳應(yīng)斗拏獲。錦衣衛(wèi)候?qū)彙?/p>

  初二日王之禎。令校尉將達觀帶到西司房。當廳問說。你是個高僧。如何不在深山修行。緣何來京城中。交結(jié)士夫。干預公事。有達觀回說。明公說的是。我也欲要遠去。今在西山暫住。我心中原無別事。今既遭遇。是我前世業(yè)障

  初三日。王之禎問。達觀你是那里人。為何造作妖書。達觀回說。貧僧是蘇州府。吳江縣人。自幼出家。于萬歷元年來京。受 圣上無量之恩。那有此事。蒼蒼在上。若有一字。即該萬死。之禎問?涤匪殉瞿闩c沈令譽書。立心要遠而大。書內(nèi)怎么說。達觀回說。因為德清與耿一蘭。爭海印寺。造下業(yè)障。貧僧將此書與沈令譽。托牌子官閻鸞。未曾舉行。之禎問。你書內(nèi)如何將 穆宗皇帝稱夫。你雖方外人。亦是 朝廷臣子。這是你不省事處。達觀回說。貧僧止以五倫內(nèi)所據(jù)寫之。只是教人學好。并不敢有一字為非。之禎說。恃著你有學問。造作妖書。你不肯實招。令校尉將手扭開了。將手指拶一拶。敲一百下。達觀回說。這樣事情。不是貧僧做的。之禎又問。你為僧只合居山谷修行。是你本等。你來京。所干何事。達觀回說。貧僧因化藏經(jīng)。并修高僧傳。續(xù)傳燈錄。因此來京暫住 又沈令譽供。系吳江縣人。先年在籍投拜。被參問絞監(jiān)。故僧人達觀為師。萬歷三十年六月。以行醫(yī)來京。比達觀先已在京。朝夕相往計議。救拔德清張本。及糾結(jié)月清戒山等。謀進佛牙(云云)。

  右東廠緝訪妖書底簿。故司理陳矩家所藏。一時拷掠詰問。與大師從容應(yīng)對。不激不撓。其實錄備見于此?膳c圜中語錄。相證明也。奸邪小人?煨你^黨。欲借大師為一網(wǎng)。斬艾賢士大夫之異己者。遂不憚殺阿羅漢。造彌天積劫之業(yè)。江夏郭文毅公正域。撰妖書始末。特書其事。國史僧史。胥有征焉。載筆者宜詳考之。以補塔銘之闕。石渠舊史謙益謹識。

  送達觀大師序

  昔人云。佛法難值。善知識難遇。蓋兩重之。余謂不然。即值佛法矣。不遇善知識。道眼終不開通。譬如生育人不見日月。豈日月咎。一旦有大醫(yī)王。抉其障醫(yī)而還之明。此豈尋常欣幸哉。余將三十歲。始知有佛法。又數(shù)年始遇達觀師于嘉善之風涇。此時習天臺教。師略施鉤錐。余本然無自。蓋猶勿遇也。又數(shù)年遭先人之變。居憂里中。時營復楞嚴。師暫憩東靜室。余屢過焉。師密以緣生無性之旨。方便開示。余覺有悟。如風痹人始識痛癢矣。逾年師將云水。贈余白衲。并白衲歌。俗以凡質(zhì)。蒙師曲誘。慶與愧俱。自乙酉別師。庚寅再晤金壇。辛卯仲夏再晤姑蘇。至今日之晤凡三。蓋屈指十年所。余道業(yè)不加進。負師實多。乃師道眼益明。操履益冰潔。而功益精且勤。蓋脅未嘗至席也。師謂予。君輩無慚愧。坐無勝解。有勝解則生慚愧。自然照齊到。因扣壇經(jīng)。佛性諸法。常無常義詰余。余目過了然。一再銷文。頓覺語澀。蓋真無自性。故能起妄。妄無自性。故能會真眾生二乘。所共迷執(zhí)。不繇圣經(jīng)。莫暢玄旨。是日再晤靜海。師再三逼拶。遂通斯義。有如撥霧。益悟向來依教隨文。取便口誦。其乖佛意多矣。師比精周易。絕喜東坡傳義。謂余曰。吾向淺視儒書。今觀周孔之言。對鏡見面。未有違佛者。違佛者注腳耳。為余剖析性情魂魄之旨。明快直截。令人喜躍。彼鉆故紙者。真足愧死。嗟乎。如此人。奈何可一日不親近承事哉。今師且行矣。師心如空。身如云如影。行如金玉。以慈悲為床座。以山河大地為園囿。瓶錫所到天龍執(zhí)侍。諸佛授手。大根大器。在在合集。如水投水。波波無盡。何有于余之蒙。又何有于蒙者之言所喋喋者。以勖夫遇師者生難遭想耳。是為序。萬歷甲午。五月十又三日。真實居士憑夢禎。和南書于南翰林之公署。

  華亭董其昌曰。達觀禪師。初至云間。余時為諸生。與會于積慶方丈。越三日觀師過訪;渍堄。為思大禪師大乘正觀序曰。王廷尉妙于文章。陸宗伯深于禪理。合之雙美。離之兩傷。道人于子有厚望耳。余自此始沉酣內(nèi)典。參究宗乘。后得密藏禪師激揚。稍有所契。后觀師留長安。余以書招之曰。馬上君子無佛性。不如東南云水。接引初機利根。紹隆大法。自是不復相聞。癸卯冬。大獄波及觀師。搜其書。此書不知何在。余謂。此足以報觀師矣。昔人以三轉(zhuǎn)語報法乳恩。有以也。

  又曰。觀師答問。常有不經(jīng)人道語。余曾問。菩薩處胎受生之后。還知前生為誰。如所云宿命通否。師曰。圣人無我。但受生之后。前生所作。循業(yè)發(fā)現(xiàn)。宛然如一日。安用自知為張三李四。許多我相。又余時方應(yīng)舉。日用攻舉子業(yè)。余問。此于學道。寧不相妨否。師曰。譬如好色人患思憶病。此人二六時中。寧廢著衣吃飯一切酬應(yīng)否。雖復著衣吃飯一切酬應(yīng)。其思憶病相續(xù)不斷。即作意斷之。其病益深。李太白詩曰。抽刀斷水水更流。是也。有患煩惱塵緣能障道者。若為掃除。師曰。如一男子。有殺父仇。懷憤欲報。拂拭純鉤。畢生尋覓。初聞張三。二十年后知此真仇。本是李四。便舍張三。直覓李四。諸人欲掃除煩惱。正為未知真仇也。此語與張拙斷除煩惱重增病。更覺透徹。今紫柏老人集。乃不見載。知法語所遺。多矣。

  跋紫柏尊者全集

  昔人嘆中峰輟席不知道隱何方。以予耳目所及。如達觀可大師。真末法中龍象也。讀其書。想見其志氣雄爽。為人真切。最可敬者。不以釋迦壓孔老。不以內(nèi)典廢子史。于佛法中不以宗壓教。不以性廢相。不以賢首廢天臺。蓋其見地融朗。圓攝萬法。故橫口所說。無掛礙。無偏黨。與偎墻倚壁。隨人妍[娟-月+蟲]者。大不侔矣。其于石門文字禪。東坡禪喜集。稱之不去口。蓋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以文字般若作觀照實相之階梯。不妨高抬慧業(yè)。誘掖利根則。又此老之深心密意也。常熟顧大韶仲恭謹識。

  憶萬歷庚申歲。達老之徒澹居鎧公。持紫柏集見示。予為校定二十卷。鎧公攜往廬山。今其本存亡不可知。然料難再睹矣。此金壇于氏所刻。不知誰所刪定。較予所定本。似有遺漏。聊記所憶。一二條于后。與某人書云。宗門問答。如蠻人說蠻語。蠻人當自解之。此語頗有味。又一傳記。大盜某為僧。殺倡斷愛。習靜得果始末甚奇。又有一則盛稱本朝高僧琦楚石。又與馬御史經(jīng)綸論李卓五往復書。俱可傳。今本皆無之。顧大韶又識。

  紫柏老人集鈔序

  紫柏老人。示現(xiàn)嘉靖。度生萬歷。方余駒齒甫落。則已厭人間世。還兜率內(nèi)院矣。余既深自痛恨。不獲親叩籌室。然猶幸從山中禪衲。憨公塔銘。洞悉老人行履。大都直捷似黃檗。通悟似臨濟。雄猛剛烈似天目高峰。至于繇相歸性。即緣生以指點無生。殆卓卓乎彼土天親所不能逾。我震旦中相宗諸師所不能窺其閫奧也。嗟夫。入此門庭。誰不具決定志。發(fā)弘大愿。乃一朝布袋打失。桶底箍脫。或以嗔;蛞韵;蛞赞q才樂說;蛞苑鹗虑f嚴。亦若各聽其機緣之所遭。各隨其天性之所近。蓋從來未有學步邯鄲。抵掌叔敖。塵尾雷同。而可以上傳祖燈者也。昔有譏陳元龍驕而自矜者。應(yīng)之曰。一門雝穆。有德有行。吾敬陳元方兄弟。淵清玉潔。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清修嫉惡。有識有義。吾敬趙元達。博聞強記。奇逸卓斝。吾敬孔文舉。雄姿杰出。有王霸之姿。吾敬劉玄德。所敬如此何驕之有。嗟夫。此可以定老人矣。全集卷帙浩繁。且多重復。茲特摘其最要者。以為老人文字三昧。崇禎甲戌蒲月。甬東錢啟忠沃心甫。題于潯陽之長松館中。

  紫柏老人別集附錄卷(終)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