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jīng)

《無量壽經(jīng)》全稱《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亦稱《大阿彌陀經(jīng)》(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中的一經(jīng),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jīng)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jīng)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必成正覺 第七卷

  必成正覺 第七卷

  黃念祖居士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愿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 斯愿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復(fù)為大施主 普濟諸窮苦 令彼諸群生 長夜無憂惱

  出生眾善根 成就菩提果】

  本品是“必成正覺”。上一品“發(fā)大誓愿”是因,本品“必成正覺”是果。有大誓愿的勝因,必然感得成就無上正覺的妙果。以上發(fā)大誓愿的人是法藏大士,所有的愿文是釋迦世尊在無量壽會上轉(zhuǎn)說。在佛說完愿文之后,就對當機的阿難尊者說:當時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來之前,說了以上的大愿之后,又用偈頌表達自己的心愿,當時法藏所說的偈頌是:“我建超世志……當雨珍妙華”。

  開頭的“我建超世志……成就菩提果”這一小段,是法藏大士大愿的核心與全體。開頭四句,大意是:我已建立超越一切世間的志愿,決定成就無上的至道,這個愿若不能滿足,我決定不成佛。所以這四句就是織成四十八愿的經(jīng)緯線,決定成佛的大愿。

  以下六句的大意是:在我求成正覺的同時,還要當種種眾生的大施主,救濟他們的貧窮與困苦,要讓種種眾生在生生死死的長夜之中永離憂苦,并生出種種善根,成就菩提妙果。這便是織成四十八愿的另一條經(jīng)緯線,愿愿為一切眾生。至于本段中重要的經(jīng)句解釋于下。

  “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超世”是超越一切世間,這里所指不但超過聲聞、緣覺、菩薩,而且超過諸佛。經(jīng)中已經(jīng)說過,法藏大士發(fā)愿時說:“我立是愿。都勝無數(shù)諸佛國者。”還有《后出偈經(jīng)》里頭說:“發(fā)愿逾諸佛,誓二十四章。”“逾”就是超過,我發(fā)的誓二十四章超逾了一切諸佛。這就是說法藏大士所發(fā)大愿是要超過諸佛。在經(jīng)中成就文里,極樂世界“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所以說法藏比丘的超世之志愿,所謂超世,實際是包括要超過諸佛的大愿。法藏大士“住真實慧,……一向?qū)V?a href="/remen/zhuangy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莊嚴妙土。”所以極樂種種殊勝莊嚴都是彌陀自心真實智慧的流露,正與《往生論》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是清凈句,即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彼此契合。“無為法身”就是每個人的自心,所以極樂的種種依正莊嚴,全是顯的我們自己的心。所以先師夏老居士的《凈修捷要》說“托彼依正,顯我自心”哪。托是假借,依靠。就靠了這個極樂世界的依報的國土,這色、光、聲、香,正報就是諸佛菩薩,托彼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顯現(xiàn)自己的本心。既然你自心所本具,也即是諸佛法身的流現(xiàn),所以一塵一毛都是一真法界,各各圓明具德。理事無礙:水鳥樹林都說妙法,聲、色、香、光都增長道念,尤其是凡夫帶業(yè)往生都證不退,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事事無礙:芥子容納須彌山,剎那即是億萬劫,完全打破世間一切情見。所以法藏大士的大誓愿海,叫做“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道”就是覺悟,“無上道”就是最高無上的覺悟,也即是無上正等正覺!法華經(jīng)》說:“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法華經(jīng)文與法藏比丘大愿,完全一致,都是要眾生成佛。“必至無上道”貫徹在全部大愿之中,既是大愿主體,又是大愿的殊勝之果。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為眾生成佛,所以這是本愿的主體。所謂果者,眾生依止遵奉此大誓愿海,必定證入無上菩提。“復(fù)為大施主”,我還要做“大施主”。這個大施主就是要包括財施、法施。因為眾生還是凡夫,他還離不開這些物質(zhì)生活,所以還要財施。只是財施,那你救人沒有徹底。救人需救徹,還得法施,讓他自己明白。本經(jīng)《積功累德品》,法藏比丘“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于無上真正之道”。拿六度來教化眾生,讓眾生安住于真正之道,這就是法施。又“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這就是財施。所以財法兩施,就是大施主,才能真實的普濟諸窮苦,使種種眾生脫貧離苦,聞名得度,往生凈土,究竟成佛。所以“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眾生一念妄動,墮入無明,永劫輪回六道里面,生死黑暗,所以稱為長夜。而且無明遮蓋了眾生的本心,也是黑暗,也是長夜。在這個生死的長夜之中,要讓眾生無憂無惱,那就是讓他們“出生眾善根”,要使得眾生出生善根,出了善根,善根就要結(jié)果,必定“成就菩提果”。這是慈悲至極的救度,這樣救人就能救徹。你看一個人可憐,你請他吃一頓美餐,可是明天、后天他又挨餓。這就沒有救徹。為了救人救徹,就要讓他成就種種善根,那就必然成就菩提的果實,永離憂患,徹底解脫。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群品

  離欲深正念 凈慧修梵行】

  本段標出無量壽,下段標顯無量光。正因全部大愿都是以無量光壽作為主體,所以古德說:一一大愿歸光壽。因為佛壽無量,所以眾生永有佛陀作為自己的依怙,永不會變成失母的孤兒,并且任何時間彌陀都是“今現(xiàn)在說法”(《阿彌陀經(jīng)》),在無量劫以后,仍是“今現(xiàn)在”開導(dǎo)眾生悟入佛的知見,永遠不會終止。又因佛光無量,所以普照十方虛空,普對一切眾生廣作饒益。正因無量光壽,所以其它各愿可以實現(xiàn)。一切眾生聞名發(fā)心,憶念彌陀,都往生極樂,都成為一生補處,必定成就無量光佛、無量壽佛?梢娨蚍鸬臒o量光壽而成就各愿,眾生依彌陀決定成就無量光壽,凈宗玄妙不可思議。

  本段大意,法藏大士說:我法藏將來成佛的時候,佛的名號叫做無量壽,一切眾生只要聽到我名號,歡喜信受,依教修行,就全部都會來生極樂國土。生到極樂的人都是真金色身,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生到極樂的人,并不是在極樂中安享自身種種不能形容的妙樂,而是學(xué)習教主阿彌陀佛,也發(fā)起大悲普度的心愿,誓為一切眾生謀求究竟徹底永恒無上的真實之利,愿度一切眾生共生極樂。為了覺他,首須自覺,所以自己遠離一切世間情欲,深入正念,用清凈的智慧,勤修證涅槃的無上清凈無欲的諸行。

  上段開頭這四句,就是四十八愿的核心哪,也是全經(jīng)的教眼、十方的如來接引眾生的妙手、一切眾生出苦的寶筏。四十八愿就是這四句的展開。阿彌陀佛圣號,有無量的意義: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清凈、無量莊嚴、無量智慧、無量菩提,也就是無量的無量。無量壽就表示法身常住,所以無量壽這一名號可以攝一切名號,這一句也就廣攝阿彌陀佛一切功德。有緣眾生聞到名號,由于彌陀大誓愿海無邊的愿力加被,就都愿來極樂國土,于是至心信樂,稱念阿彌陀佛,乃至只念十聲,也沒有不往生的,所以說“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這正是大誓愿海的核心,第十八愿的重述。足證法藏大士的偈頌雖短,可是包含了四十八愿的一切精湛至妙之處。能聽聞到阿彌陀的名號,才能念阿彌陀佛,由于信愿持名,就得生凈土。到了極樂國土,種種都是增上,沒有退緣,壽命無量,決定成佛,所以稱為大愿之王。這些眾生都來到我剎,都跟佛一樣具有金色之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以及種種勝妙之相一齊圓滿。往生的人不但身形似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念也都在學(xué)佛,如佛。大家來到極樂國土,不是為了自己享樂,而是為了學(xué)佛,愿同阿彌陀佛一樣,也是以永恒的大悲之心來利益眾生。所以《往生論》說“二乘種不生”。你只是求自覺,自己安樂,自己享受,甚至只是自私自利,個人打算,這怎么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要發(fā)大菩提心,要“利益諸群品”。往生之人,他們不但是金色光明大丈夫相,更殊勝的是都有大悲之心,愿有如佛一樣的大悲之心,來利益種種品類的眾生。你要覺他,要去度眾生,那你不能不自覺呀!要使別人覺悟,你自己還沒有覺悟,怎么能使別人覺悟。所以蕅益大師說的很好哇:你自己沒有覺悟,就想覺他,就如同你自己正在河水中漂流,自己正在掙命,可是你要救濟岸上的人啊,這豈不是笑話。所以蕅益大師說的透徹,自己覺得岸上的人有危險,而不知自己更危險。既然是如此,所以要救度眾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覺悟。筆者建議大家,沒有時間念《無量壽經(jīng)》不要緊,只要常念這一段偈頌,功德不可思議。

  “離欲深正念。凈慧修梵行”。“欲”就是貪欲。《四十二章經(jīng)》說:“離欲清凈,是最為勝。”既然離欲是最勝,當然不離欲就是最為危險了。目前有許多怪現(xiàn)象,有些佛教徒不但不離欲,甚至縱欲,贊嘆縱欲,邪見纏身,怪論惑眾。初機行人,必須小心識別。所以要離欲啊,離開這些欲染。“正念”,是八圣道之一。一、正見,二、正思維,三、正語,四、正業(yè),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正念是以真智憶念正道,是以無漏的念作為本體。也就是離開邪見分別,念法的實性叫正念。“深正念”是很深的正念。例如《心經(jīng)》的深般若波羅蜜,是指不是小乘共同的般若、不共的般若,所以是深般若。“深正念”,《觀經(jīng)疏》說:“舍相入實,名為正念。”舍離一切相,入諸法實相,這個叫正念。能入實相這是深正念。

  “凈慧”,《會疏》說:就是般若波羅蜜,不是人間小乘的不凈的智慧,它與深般若是一樣的。“梵行”,就是清凈無欲之行。一位菩薩對于一切不善之法都能對治,能離一切過失,身心清凈,這就是梵行。又能證到涅槃的六度萬行,稱為梵行。法藏大士為了實現(xiàn)普度眾生的弘愿,所以自己離欲,入于甚深的正念,并以清凈的智慧,來照破一切欲染,勤修證入涅槃的種種梵行。至于聞名的眾生,來到我剎,一樣也都發(fā)大悲普度的心。大悲普度眾生在使眾生覺悟,若要覺他,首先就要自覺,自己就要離欲,就要有深正念,以清凈的智慧來修證入涅槃的梵行。

  【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剎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

  悉舍三途苦 滅諸煩惱暗 開彼智慧眼 獲得光明身】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這兩句直接指出無量光佛。智慧光與無量光都是十二光佛之一,都是無量壽佛的不同名號。并且佛光普照十方,正是無量光佛的妙用。在《唐譯》中,是“愿獲如來無量光”,所以智慧光就是無量光。所以本段和上段,正是提出了無量光壽這一大誓愿海的依止和歸宿。愿文大意:愿我無量的智慧光明,普遍照到十方的佛剎,消除一切眾生貪嗔癡三種垢染所產(chǎn)生的冥暗,救濟種種的苦厄和災(zāi)難,讓一切眾生都舍離三惡道的劇苦,消除種種煩惱所結(jié)成的黑暗,開發(fā)眾生心中本具的智慧眼,并證得如來的光明清凈法身。至于段中經(jīng)句的重要涵義是“智慧光”。無量壽表法身常住,這是本體,無量光是本體所顯的妙相,智慧光則是本體本具的妙用。以下“消除三垢冥……獲得光明身”這六句正顯妙用。曇鸞大師偈:“佛光能破無明暗,故佛又號智慧光。”由于佛光能破眾生的根本煩惱無明暗惑,所以佛就以智慧光作為名號,所放能破無明的光就是智慧光,這與《涅槃經(jīng)》“光明名為智慧”是一致的。“普照十方剎”。智慧光即是阿彌陀十二光(無量、無邊、無礙、無等、常照、清凈等等光)之一,這里面每一光,都包含十二光所有的一切功德妙用,所以智慧光同樣是無量無邊,可以普照十方剎土,遍照十方一切虛空,遍一切處,沒有地方不能到達。而且這一光明,它就是智慧,不只能破我們的這世間昏夜的黑暗,而且可以破除眾生的無明。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就是因為一念妄動出生了無明,于是墮落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佛光普作饒益,不僅只是在極樂世界的眾生,而是對全法界一切眾生,佛光普照,平等加持,只是人們的無明的殼太厚了,不能明顯感覺,可是佛光冥冥加被,是決定不虛。任何一個真實的佛徒都可以這么說,我們能有現(xiàn)在的這個情況,都是在佛光的慈悲攝受之下,才取得現(xiàn)在的情況。

  “消除三垢冥”。三垢就是貪嗔癡。貪嗔癡給眾生造成了無知,由于無知就不能知真實的義理,也就沒有真實的見解,所以稱為“冥”。鬼界稱為冥界,那更是糊涂黑暗了。佛光普照,廣為一切眾生消除貪、嗔、癡所造成的黑暗、無知,所以說是“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根據(jù)日《會疏》的經(jīng)本是“廣濟眾厄難”,并注解說,明濟就是廣度的意思,廣度一切厄難。“厄”就是疾厄、苦厄。“難”,災(zāi)難、困難。世人無知,所以就會做錯事、上當、受騙、犯法、造罪,于是受刑、受報。人在陽世間的罪報之苦,死一次就完了,雞鴨一刀,罪人一槍就完了。在地獄中,死苦是無窮無盡的,死了之后,風一吹就活了,活了之后再死,死了之后再活。一夜之中,不知道多少萬遍生死。眾生有無量無邊種種痛苦跟災(zāi)難,唯有仰賴佛的智慧光才能救濟。彌陀第十四愿說:“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又本經(jīng)《光明遍照品》:“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這里面的“垢滅善生”、“皆得解脫”,正是“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眾生在地獄極苦的地方,蒙佛光照,都得到休息,命終解脫。佛光勝妙,佛愿弘深,令眾生感恩戴德無有窮極。智慧光的恩德,是令苦難眾生“悉舍三途苦”,完全舍離了餓鬼、畜生、地獄三惡道的苦,這個很苦。〔绯磺袩⿶浪斐傻挠薨V昏暗。無明等煩惱蔽障了本心的光明,使人愚昧無知,所以叫做暗。暗是譬喻,佛的智慧像是日光,日光能破黑暗,所以說“滅諸煩惱暗”。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開”就是“開佛知見”的開字。如來因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唯一的大事因緣,才出現(xiàn)在世間。諸佛開示佛的知見,眾生悟入佛的知見。眾生具有佛的知見,即是開發(fā)了本有智慧德相,也就是此處的“開彼智慧眼”。人們習慣認為,開示就是說法,這是以音聲為佛事。眾香國以香為佛事,眾生嗅到香氣,自然道業(yè)增長。此愿是以光明作佛事,眾生見光開佛知見,即是開智慧眼。這個“眼”字所代表的是“見”。密宗心地法門的修持以“見、修、行、果”做綱宗,“見”(見地,觀點與主導(dǎo)思想)在首位。必須有正見,才有正修正行與契證的正果,反之那只是盲修瞎練而已。通常咱們講五眼,《華嚴》講十眼,第三是慧眼,第六眼是智眼,第十是一切智眼,又名普眼,見普門的法界。經(jīng)中的“智慧眼”就相當于慧眼、智眼、一切智眼,能見普門的法界,也就是無上般若。所以可以說,智慧眼就是眾生本有的如來智慧德相。眾生愚昧無知,不知道自己本來就有佛性與佛的智慧,由于自己不具眼,所以就把佛的智慧德相推到了佛的一邊,認為是佛所獨有,于是彌陀大悲,佛光垂照,“以此光明宣妙法”,開示眾生,令眾生開發(fā)自心中本有的智慧之眼,明見自心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在無量壽部分指出了持名極要之法,在本段里說明智慧的無上妙用,暗顯了菩提心。大悲大愿在偈頌中都已詳明,現(xiàn)已補足大智慧,于是全顯了菩提心。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是三輩往生的必具條件,是本經(jīng)的綱宗,在這個偈頌中,再度指出。“獲得光明身”。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得到光明之身!端家娼(jīng)》說:“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如來身具無量的光明,所以如來身就是無量光明的寶庫!锻撟ⅰ罚“佛光明就是智慧相。”所以光明藏就是智慧藏,光明身就是智慧身。所以開了智慧眼,便也成就了光明身,因為智慧與光明是不二的。由此可見,佛愿一切眾生,也都有佛之智慧、佛之身哪,身心都與佛一樣,同于如來。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以上無量光壽兩段殊勝誓愿無邊妙行,它的出發(fā)點,它的全部,它的歸宿,只是一句話,為了無量一切眾生普得徹底究竟的真實之利。再說得簡要一點,那就是為利他。這就是根!杜R遮那經(jīng)》:“大悲為根。”所以上段四句指出大愿根源。

  “閉塞諸惡道”。要把一切通到惡道的通路都堵住,讓它不通,讓他一切眾生不能再入惡道了。此處惡道是指六道,都在輪回之中,所以都沒有徹底離開鬼畜地獄三途,所以都是惡道。《無量壽經(jīng)魏譯》說:“橫截五惡趣”。五趣是把修羅趣分散開了,因為修羅有好多情況(有天修羅、人修羅、鬼修羅、畜修羅)。所以“閉塞諸惡道”是指六道的路它都不通了。“通達善趣門”。這里說的善趣,只是在極樂世界或他方佛剎、兜率內(nèi)院等等殊勝道場,登菩薩位成佛作祖了。佛要為一切眾生消除煩惱,封閉惡趣六道的路,打開往生極樂世界等善趣決定成佛的門,那就首先要為眾生開示妙法,令眾悟入,所以“為眾開法藏”。“法藏”,又叫做佛法藏,它是法性的本體,法性之中含藏了無量的性中本具之德,也就是當人本來具有的如來藏性。所以開法藏即是開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再者如來所說的一切教法無量無邊,多法集合結(jié)積,所以稱為法藏。又佛的教義,所含藏的義理無量無邊,不能窮盡,所以叫做法藏。佛要廣為九界眾生(菩薩、緣覺、聲聞、六道眾生)杜惡趣開善門,就必須大開法藏,開示佛之知見。而一切法藏之中,這個凈土是一切眾生賴以度脫的法門,能惠與眾生真實之利。

  “廣施功德寶”。“功德”,利益他人的是功,消歸自己的是德。又惡全消盡是功,善悉圓備是德。上句為眾開法藏,其目的就在于廣泛施與眾生無上功德之寶。“寶”有三個意思:(一)美稱。例如,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佛菩薩的這個印契,稱為寶印。(二)寶是摩尼的直譯,若是意譯,應(yīng)為如意寶珠,能滿眾愿。因為摩尼珠可有種種顏色,隨著念珠人的心愿,現(xiàn)出他愿見的色。(三)真實法寶。《智度論》說:“于諸法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得法的人從現(xiàn)在直到入涅槃,都從中得利益,所以稱為實寶。現(xiàn)在經(jīng)句中所施的功德寶,這個“寶”呢,具有以上三個意義:(一)美稱、(二)能滿眾愿、(三)真實法寶。從當前一直到涅槃都從中得益。

  《觀佛三昧經(jīng)》有一個極好的譬喻,其中說一個王子出游,帶了一個寶瓶,里頭有王的寶印。一個窮人用騙術(shù)把寶瓶偷跑了,大家就追,許多毒蛇也從四面八方來咬偷瓶的人。這個人最后爬上了樹,有六個黑象,用鼻子把樹拉倒了,這個窮人從樹上掉下摔死了?墒窃谶@緊急的關(guān)頭,這窮人早就把瓶子和印都吞下去了。窮人摔死之后,身體散壞,可是這個寶印在瓶內(nèi)還在放光,便把這些毒蛇都嚇跑了。佛的譬喻說完了,佛就告訴阿難:“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fù)如是。”

  釋尊的開示“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fù)如是”,這真是如來無上心珠、一代時教的至寶,也即是真實究竟的功德之寶。所以凈土法門,千經(jīng)萬論共指,十方諸佛同贊,正因為“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壞”。心印,心印兩個字是什么份量!諸大祖師祖祖相傳的,正是佛的心印。當年靈山會上釋尊拈花,迦葉微笑,佛說:我的涅槃妙心,正法眼藏,囑咐給摩訶迦葉。迦葉傳阿難,直到達摩,那傳的是心哪。“印”是法王的正印。“印”是譬喻,并非真指法王的印璽,而是表明其重要作用,如同印章。佛教諸祖相傳的是心。過去的地方長官交接的是印,接了印便接了一切權(quán)力,指揮軍隊,掌握財權(quán)、法權(quán)都憑這方印。以這來譬喻佛佛相傳、祖祖相授的心。心即是佛的印,印表示佛的心,心印合在一起,意義更為深刻明確。所以諸佛諸祖心心相傳,心心相印,所以說佛佛道同。這是根本的根本。一個住于念佛的凡人,就有佛的心印,并且心放光,這就像那個摔死后的窮人,因為身有寶印,尸體還在放光。所以這真是一大藏教的眼目。你持名念佛的時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時候,所以說“一聲佛號一聲心”。住于念佛者,就是心印不壞,就是常照,就是放光,那你念佛的時候,必然心光顯現(xiàn)。所以《大集經(jīng)》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是禪,不但是禪,是深妙之禪;不但是深妙之禪,而是無上深妙之禪。如來“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壞”的開示,正是諸佛以心印心的印、諸祖以心傳心的心。若能信受,就是給我們開了智慧眼,必得光明身。

  【如佛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師 得為三界

  說法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圓滿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

  上段以前,都是彌陀大誓愿海四十八愿的總結(jié)、提高與深化。本段這八句的內(nèi)容,是愿文中沒有提到的,這也是佛經(jīng)的常例,在偈頌中添補了長行所沒有的內(nèi)容。本段的內(nèi)容,確實是有無比重要的涵義。

  本段的大意是:我愿有如同佛一樣的自在無礙的佛智,和佛所行大慈大悲普利眾生之行,愿如佛一樣常作天人的導(dǎo)師教化有情,成為三界中無所畏懼的大雄。我愿圓滿我過去所發(fā)過的一切大愿,那就是:“一切皆成佛”。這八句偈,尤其是前六句,法藏大士愿成就無量壽、無量光,普開智慧眼,同得光明身的同時,力求自覺,不斷增長,等同如來。由于全部誓愿都是覺他,若要別人覺悟,首先須要自己覺悟。自己還整個在無明分別之中,全體是迷,怎么能啟發(fā)引導(dǎo)大眾求得覺悟,其結(jié)果只能是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在當前末法中,這個毛病特別顯著,無論在家出家,往往好為人師,或自加活佛、法王等美號登壇賣法,或者自夸妙悟,妄談相似般若。其上者于弘法中難免放毒,所謂治病實質(zhì)是庸醫(yī)殺人。其劣者則毀教敗法,盜名欺世,斷人慧命,作惡多端。所以真實的佛教徒對于這些應(yīng)該十分警惕。

  所以法藏大士為了真實貫徹自己的大愿,就必須不滿足自己的所得,繼續(xù)直攀妙高峰頂,究竟證入無上菩提。據(jù)善導(dǎo)、曇鸞兩大師所說,法藏大士這時已是十地菩薩,可是大愿無盡,誓求如來悲智雙圓的無上覺悟,祈得佛的“無礙智”與“慈愍行”。

  “如佛無礙智”是愿求自己有等同如來的智慧。“無礙智”,對于生死涅槃等等不二之法均自在通達,自在融通,沒有障礙!洞蠹(jīng)》說:無礙智慧無有邊(不能窮盡,沒有邊際),善解眾生三業(yè)事(一切眾生的身口意三業(yè)所造的一切事,如來都善于了解,善于解除)。又世尊說:“我為法王,于法自在。”無礙智,自在通達,自在融通種種不二法門,正是“于法自在”,所以無礙智是如來智慧。所以法藏大士愿有如佛一樣的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這一句是法藏大士愿如同佛的大慈大悲,自己所行如同世尊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看待眾生等同一子。這兩句話,上句求無礙智,愿有與佛同等的智慧;下一句是求同佛一樣的慈悲。這兩句話很重要,就是智悲并運。智慧慈悲如同鳥的雙翼,缺一不可。

  “常作天人師”。天人師是佛的十號之一,以前講過了。“得為三界雄”。“三界雄”,也是佛的一種德號,因為佛斷盡了一切煩惱,雄猛無畏,所以成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的大雄。所以寺院的正殿供養(yǎng)釋尊叫做大雄寶殿。所以這兩句就是說,愿意福和智都如佛,為天人之師普施教化,無所畏懼,成為三界之大雄。

  “說法師子吼”。師子就是獅子,古說獅子一吼百獸畏懼,譬喻世尊所說之法,是無畏決定之說,可以使大眾震動,外道膽寒。

  “圓滿昔所愿”。“昔所愿”就是法藏比丘在五劫中所結(jié)成的四十八愿。這一切大愿,我都要圓滿。怎樣圓滿呢?那就是末后這一句:“一切皆成佛”。

  奇哉,奇哉,一切皆成佛!這一句粉碎虛空,平沉大地!不但有情的一切,蒼蠅、螞蟻都成佛,地獄中的眾生都成佛,而且無情之物,大地山河、磚頭瓦塊、桌椅板凳、衣服鞋襪都成佛。所以這一句就是四十八愿的本體,從這一句話流出四十八愿!锻摗房梢越o這個做一個注解。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是莊嚴的,這是依報,表示無情;佛的莊嚴,菩薩的莊嚴,這三種莊嚴就進入在一個法句之中,一法句就是清凈句,清凈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一切一切,都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顯露的,也就是一切都是法身佛。而且清凈有兩種清凈:一個是器世間清凈,一個是情(眾生)世間清凈。那么這個有情的眾生世間、無情的器世間一齊清凈,都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有情無情同成佛道。整體是《華嚴》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大法玄妙的本體,沒有對待所以叫做一,真實離妄所以叫做真,融攝萬法所以叫做法界,綜合起來就叫一真法界。在法界一一微塵都是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成一切成,整個是不可思議。

  又《三藏法數(shù)》說:“無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徹融攝故曰法界。(與上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nèi)無外,唯一真實不可思議,是名一真法界。”可見一真法界是諸佛法身境界,根本沒有生滅、空有、名相、內(nèi)外種種差別,超情離見,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傊,沒有那些二,有二就是差別。有了差別,就不是平等,就不是一味平等的大覺。極樂世界七寶蓮池中的水能夠說種種的法,滿眾生的意,想聽什么,水就給你說什么,多少人同時在游泳、沐浴,各個可以聽到你愿聽的妙法,而且聽了以后,你馬上就懂。請問這是什么樣的水!水就是佛。一切皆成佛!水成佛了。不是佛焉有這樣的智慧?你想深水就深,你想淺水就淺,你想淋浴水就從頭上淋下,你想暖水就暖,你想涼水就涼,最奇的是上面能滿各個的心愿,宣說種種不同的妙法。這是什么水啊,叫佛水也行,水佛也行?梢姌O樂世界無一不成佛。豈但極樂世界,一切世界,沒有一樣不成佛。所以一切皆成佛這句話,可以說是禪宗向上一路、末后一句,也可說是密宗的大圓滿。大圓滿中無一不圓滿,各各圓滿,一一具德,一一都成佛。密宗殊勝也正在這里!妒楞嚴經(jīng)》“首楞嚴”的意義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的事,任何的事沒有一個不是究竟的堅固,是常恒的,是徹底的堅固,這與一切皆成佛是一句話。這句話,萬德圓成,一法不立,再有言說,便是畫蛇添足(可惜已經(jīng)添了不少)。

  【斯愿若克果 大千應(yīng)感動 虛空諸天神 當雨珍妙華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yīng)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四句偈文的大意是:我所發(fā)的大愿,若能圓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圣靈,都應(yīng)受到感動,空中諸位天神,自然歡喜,示現(xiàn)瑞象,可從天降落一陣珍奇美妙的花雨。

  “斯愿若克果。大千應(yīng)感動”。“克果”,“克”是成,“果”是達到目的,也是成就之意。我所發(fā)的愿如果能夠成就的話,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圣眾都應(yīng)受感動。所發(fā)誓愿如能成就,祈求天神,諸天示現(xiàn)瑞象,從天降下珍奇美妙的花,下一陣花的雨(雨花就是從天降花,紛紛而下),作為印證。底下又是長行,釋迦牟尼佛這時告訴阿難,法藏比丘剛說完頌,當時獻瑞:大地六種震動。(一)指的六方。這種震動是個祥瑞,完全不同世間災(zāi)難性的地震,這是普地震動,各方都震動,不是某一個地方震,其余的地方不震!洞蟀闳艚(jīng)》:震動時,“地皆柔軟,令眾和悅”。關(guān)鍵是正當震時,大眾和樂歡悅,沒有恐怖,更沒有災(zāi)難。它與世間震災(zāi)完全不同。(二)這個震動有六種動象:動、起、涌、震、吼、覺。“動”是動搖。“起”是上升,地會鼓起來。“涌”是波動,有處高有處低。“震”是有聲。“吼”是巨大的聲音。“覺”是使大家都感覺。“六種震動”,包括各方、各種動象。“天雨妙花”。天就雨花了,花紛降在法會的上空。自然空中就有音樂,并且贊說“決定必成無上正覺”。證明法藏大士決定必然成佛。因為這個大愿,處處表現(xiàn)無上的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也即是無上大菩提心,不可思議的因,必結(jié)不可思議的果,所以決定成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