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jīng)講記(十八)

  妙心雜志83期2004.9.1

  ◎1997.6.26講于法云文教協(xié)會

  法句經(jīng)講記(十八)

  釋傳道主講

  〈篤信品第四〉十有八章

  貳、釋頌義及因緣

  11.信能渡河 其福難奪

  能禁止盜 野沙門

  奪,音toat8地罰切

  盜,音(道)t 7地賀切

  樂,音(鹿)lok8柳鹿切

  依憑著堅定的「信」心,而修學(xué)佛法,即「能渡」越那煩惱生死的「河」流,以達(dá)煩惱寂滅、涅槃不生的彼岸。因為有了信心,又能依于四預(yù)流支(親近善士、多聞正法、如理思惟、如法修行)的次第,而熏修福德智慧,「其福」德智慧,就猶如無形的財寶,是任何人所「難」以侵「奪」,亦非任何外力所可以移易的。故「能禁止」他人的覬覦偷「盜」之心,而得趣向解脫、順向涅槃。此種法樂,就如獨處曠「野」修行的「沙門」,得享閑靜自在、無所拘系之「樂」。

  ※※※※※※

  前面說過,世間有形的財物,是水災(zāi)、火災(zāi)、盜賊、惡王、不肖子等五家所共的。而權(quán)勢、名位等等,亦莫不由于因緣和會而有,因緣消散而無;一切一切,無非是因緣的聚散離合,得之,何喜?失之,又何憂?但凡夫眾生因為無明我執(zhí)的障蔽,是不容易看清楚這一切的;更不容易明白凡是別人可以給的,別人當(dāng)然也就可以收回。外在的一切,是如此的無常而不可捉摸,甚至你才想要宰配它,憂悲苦惱就隨之而來。不過,盡管是在憂悲苦惱中沈淪吧!世人又幾曾覺醒過?

  所謂『名利之所在,乃眾人所必爭。』,本是人性中共動物性的一分,打從人類受孕之前,精子即需經(jīng)過一番的競爭,始能順利地與卵子結(jié)合,而形成一個生命體。及至出了母胎,逐漸地成長,所爭的對象,也就由兄弟姐妹,擴(kuò)而至同學(xué)、同儕、同事、同業(yè)……;而所爭的內(nèi)容,更是到達(dá)無所不爭的地步!

  于是,在尚未擁有之前,你必須花費很多的能量、很大的功夫去取得它;而一旦擁有了它,則越需要花費更多的能量,及更大的功夫去保有它!這一路的追逐,不累嗎?我時常如此的疑惑著。只怕大多數(shù)人是樂此不疲,甚而斗志高昂的!此所以人們才會有著無止盡的輪回啊!

  還記得有一次在宏法寺,遇到一位信徒前來述說她內(nèi)心的種種不安,希望請得《般若心經(jīng)》回家去誦。原來她先生不僅英俊瀟灑,而且事業(yè)有成;盡管已婚,卻仍是時下女性爭相追逐的理想典型。為此,她從結(jié)婚以來,始終就活在失去對方的恐懼之中,不曾一日或免!

  每天,從先生離開家門,她就開始計算時間,算準(zhǔn)他停好車子,走進(jìn)辦公室的位子上坐好,她的電話也正好打了進(jìn)來。總要聽到他的聲音,得知他平安抵達(dá)公司,她那忐忑不安的心才稍稍得以放下。下了班也是如此,只要他比平常慢了五分鐘到家,她全身的神經(jīng)就立刻緊繃,什么事都做不了!更別提出差在外,她是如何緊張兮兮地電話搖控了!

  她說,她就這么樣的在婚姻的『枷鎖』之中,自苦苦他、自囚囚他;一直到她誦了《心經(jīng)》的『心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她的內(nèi)心才突然有了如釋重負(fù)的感覺;叵脒@一路走來的牽纏糾結(jié)、系縛不自由,真是頗有一種不堪回首之感!后來,她告訴我,她決定每周抽出三個半天的時間,到醫(yī)院去當(dāng)志工,來幫助那些需要人照護(hù)的病患。而且,這件事也已經(jīng)獲得先生和孩子的大力支持!

  看她這般勇敢地解除了多年以來,對自己和先生的『枷鎖』與『苦煉』,真是衷心為她歡喜!是的,給別人自由,何嘗不就是給自己自由呢!但你一定得先放開緊握的雙手才行!因為此刻握在我們手中的一切,并不意味著永遠(yuǎn)的擁有。別忘了:一切皆是無常變幻的,在無常變幻當(dāng)中,我們所有的一切,之于我們的意義,不也是無常變幻的嗎?

  透視了這一層,我們或者仍然擁有某些東西,某種優(yōu)勢,某項特質(zhì);但是,我們卻不再因為擁有這些,而表露出一絲勝利者的驕態(tài)!反倒會善用自己所有,以之無求的服務(wù)、無私的奉獻(xiàn)!──因為,我們的內(nèi)心,早厭棄了逐物流轉(zhuǎn)、厭棄了觸境系心、厭棄了你爭我奪、厭棄了受制于外境的歡喜與悲傷!而只欣求那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靜寂與超脫!──因為,我們終于尋得了別人無法搶奪的珍寶,所以我們情愿放下一切名利情的追逐,安心而踏實地興福修慧。如此,即使身處萬丈紅塵,豈不也如同那閑居曠野的沙門一般,得嘗恬靜的法樂!

  12.無信不習(xí) 好剝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揚泥

  剝,一音【北】pak4邊角切

  一音(博)phok4頗谷切

  拙,音(灒)tsoat4精括切

  掘,一音(闕)koat8求奪切

  一音【滑】kut8

  求【滑】切

  一音(窟)khut4去骨切

  泉,音(全)tsoan5精權(quán)切

  泥,一音(奶)ne7奴低切

  一音(尼)ni5

  一個人假若「無」有對佛法的「信」心,那就「不」會想要修「習(xí)」佛法。因為『信為欲依』,如果連最基本的相信,最起碼的想要信仰的心都沒有──既已缺乏動機(jī),自然也就談不上學(xué)習(xí)、理解,與實踐。

  有些人則非但自己不肯學(xué),還自以為是地「好」發(fā)「剝」奪人家講說佛法「正」理的「言」論,甚至強(qiáng)詞奪理地反駁人家。就「如」同笨「拙」的人「取水」,不但「掘」取不到清凈的甘「泉」,還「揚」起沙「泥」,而將泉水弄得混濁不清。

  ※※※※※※

  盡管真理是世出世間的無上珍寶,但世間就有愚癡之人抱持懷疑的態(tài)度而無法信受。如說貪瞋癡等煩動惱亂若滅盡無余,會是多么清涼自在;他就會反駁地說:不貪心有什么好?世人如果個個都不貪,那這世間還有什么樂趣可言!不生氣有什么好?敢愛敢恨、大起大落的,才叫做人生哪!不愚癡有什么好?有智慧又待如何?別忘了『巧者』可是『拙之奴』呢!

  類此論調(diào),既已否定了真理與道德的價值,他還可能來修學(xué)佛法,追求真理與道德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雖然佛法不曾拒絕過任何一人,但這樣的態(tài)度,終將要自絕于佛法門外而不得入!

  未能于佛法生信者是如此,而一些已經(jīng)信仰佛教、修學(xué)佛法者,難道就個個都能得到佛法的益利嗎?那倒也未盡然!凡夫眾生由于無始以來的自我執(zhí)見作祟,所以在觸對外境之時,總不能如實地領(lǐng)納外來的訊息;既不能如實知,當(dāng)然也就無法知如真,而每在妄自的附加或減損中,失去了人事物的真相!從而造成學(xué)習(xí)上的障礙與人事上的隔閡!

  在自己數(shù)十年的教學(xué)經(jīng)驗中,對于這一點,可說感觸特別深!就如同你將汲取清凈泉水的方法,都按步就班、詳詳實實地教給對方;但他所取來的,卻仍是一掬不堪入口的濁水!叫你忍不住要自問: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是自己在教法當(dāng)中,遺漏了那一個環(huán)節(jié)嗎?或者是對方的理解力、執(zhí)行力出了問題!

  偶爾在失望之余,就會想起周利盤陀伽來。以我們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周利盤陀伽顯然是個學(xué)習(xí)能力遲緩的大孩子,他的專注力不夠,記憶力又差,即連佛的諸大弟子聯(lián)合起來當(dāng)他的教授群,都無法教會他背熟一首偈頌。惹得一個個的教授,都太息罷教而去,并且一致地公認(rèn):此人簡直笨到無可救藥,絕無開悟證果的可能,不如早日讓他還俗去吧!

  別人這么認(rèn)為倒也罷了,連他自己的兄長都迫不及待地要他離去,可見他的資質(zhì)的確有著很大的問題。幸而慈悲又獨具慧眼的釋尊,同意讓他繼續(xù)留在僧團(tuán)中,并個別地對他施以特殊教育,才終于將他調(diào)教到最后證了阿羅漢的解脫圣果。

  我常常這么想:如果連一個有學(xué)習(xí)障礙,如周利盤陀伽者,都能夠開悟成道,為什么現(xiàn)在的佛弟子卻不能?這固然由于周利盤陀伽累生累世以來,早已歷經(jīng)種善根、成熟利根,最后遇佛教化而得解脫。但不可否認(rèn)地,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有著隨佛修行的堅決信念與直心。

  正因為他向道的心堅定而殷切,所以當(dāng)那些教授級的師兄拒絕了他,要他還俗回家去,他卻流連于精舍外,而不愿離去;這才為釋尊應(yīng)允而得留在僧團(tuán)。也正因為他的直心受教,所以釋尊要他去掃地,他就謹(jǐn)遵師命,認(rèn)真地掃地。這才在專注的打掃當(dāng)中,體悟到內(nèi)心的煩惱塵垢,其實一如外境的污穢臟亂,同樣的必須予以凈除,而終于開悟解脫!

  周利盤陀伽──一個被大家放棄了的學(xué)習(xí)遲緩者,竟然就在釋迦牟尼佛的特殊教化下,悟到宇宙人生至高無上的究極真理,這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教育奇跡!只是,每次說到這個故事,我的內(nèi)心就大有今不如昔的慨嘆!

  或許周利盤陀伽是很笨,可是他卻清楚地知道自己笨,并且因為自己笨而愿意虛心就學(xué)。佛教他做一,他絕不會做成二、三、四……;但反觀現(xiàn)在的受教者,你教他一,可是他做出來的,卻往往是除了一以外的各種可能!

  你說他笨嗎?還不如說他的自我意識太強(qiáng)烈,無明愚癡太熾盛!在他的內(nèi)心,不但一點都不認(rèn)為自己笨,還自以為很聰明呢!所以常常就會自作聰明地做出一些愚蠢事!

  你要他取來清凈的泉水,他不但拿回污濁不堪的泥水,還要大感委屈地告訴你,這水不就是你要他取來的嗎!怎么出爾反爾呢!我想我是真正了解為什么佛會說『愚生死長,莫知正法』1。這般牢固的自我執(zhí)見,這般深厚的愚癡無明,當(dāng)然要久處生死,流轉(zhuǎn)無已!

  所以,認(rèn)識自己太重要了!什么時候真正『看到』自己的錯,并且勇于面對、勇于承認(rèn)、勇于改過──不談過去、不說未來,不為自己找尋理由、不替自己感覺委屈;而只就當(dāng)前的這件事,作深徹的自我反省,然后懺悔、改過且不再犯,這才允許你說自己是在學(xué)佛!

  13.賢夫習(xí)智 樂仰清流

  如善取水 思令不擾

  樂,音【藕】ngau7義效切

  擾,音【爪】jiau2入皎切

  「賢」明的士「夫」(士夫,乃指諸根圓具之人類),因為知道智慧與德行,可增進(jìn)自他人生的清凈和樂,乃至超脫世間的塵勞煩惱,所以他會精勤地學(xué)「習(xí)智」慧,并且好「樂」尊「仰」有學(xué)問道德,人格品行高尚的「清流」之士;而不愿屈就下流,任自己的性習(xí)被惡知識所染污。就「如」同一個「善」于「取水」的人,他會去「思」考如何取水,才能「令」泉水保持清澈,而「不」被污泥所「擾」動。

  ※※※※※※

  比起智慧與德行,五欲感官的享受,毋寧是世人所更樂于追求的。說是色、聲、香、味、觸的滿足也好,或說是財、色、名、食、睡的追逐也罷,無一不是官能上的、物質(zhì)上的受用。佛法并非要人放棄這些,只是認(rèn)為欲望的追求,就如同飲海水,越飲只會越渴,而卻止不了渴!也許眼前的生活可以因之而獲得短暫的滿足,但卻不能使我們的生命因而變得美好,有些時候甚至還招來噩運而不自知!如佛世的一個故事,即是如此!

  一次,釋尊與阿難出門去托缽乞食,偶然在田間發(fā)現(xiàn)了一甕黃金。釋尊便回頭對阿難說:『阿難!毒蛇!』阿難趨前一看,便也回答釋尊說:『世尊!毒蛇!』然后,二人就這么走了過去。

  正好不遠(yuǎn)處有一對父子在田間耕種,他們聽到了釋尊與阿難的對答,還以為真有毒蛇,就想走過去一探究竟。不想沒看倒好,一看居然是一甕滿滿的黃金,父子倆頓時欣喜若狂,不禁丟下鋤具,又叫又跳了起來!趕緊就將這甕黃金搬回家里去。

  一下子有了這么多的黃金,可怎么辦才好呢?不如先拿一塊去換了錢,也好為家里添置些東西。不料金鋪的老板見他們一副窮酸樣,卻拿了黃金來換錢,內(nèi)心起了疑情,就將此事告到官府去。過不了一會見,差役就來將兩父子抓了去,還將那一甕的黃金一并沒收(因當(dāng)時的律令明文規(guī)定:凡是國內(nèi)私人以外的財寶,都屬于國有)。

  可憐這對父子因此被冠上盜取國有財物的罪名,而被判處死刑。臨行刑前,父親憶起釋尊與阿難的對話,不禁悲從中來,就對兒子說:『阿難啊!毒蛇!』兒子看了看父親,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便也回答父親說:『是的!世尊!毒蛇!』

  站在身后的監(jiān)斬官,聽了父子倆臨刑前這么奇怪的對答,便將此事稟告了波斯匿王。王也覺得希奇,就要兩人前來說明原委,這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于是,就問兩人說:『這下子,你們可相信佛所開示的話了吧?』

  『是的!吾王,我們對于世尊所說,深信不疑!』

  波斯匿王最后終因他們信了佛,而將兩人無罪開釋;而父子倆也成為虔誠的佛弟子。

  其實財富的本身并非罪惡,而擁有財富更非懷藏原罪,問題就在于擁有者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去運用這些財富,來讓自己與別人的生命變得更為美好,而非充滿苦惱與罪惡!

  隨逐物欲、放縱自我,是容易的,你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想,就這么順流而下地過此一生。追求智慧、凈化內(nèi)心,是漫長而艱辛,卻踏實而充滿意義的!外在的一切名利毀譽、成敗得失,終究來了又去,不能久留;唯有無上的智慧與清凈的德行,能使自己與別人的生命,展現(xiàn)無比的光輝!聰明的你,如何抉擇?(待續(xù))

  【注釋】:

  1.北傳《法句經(jīng)》〈愚暗品第十三〉第一章(大正4.563中)。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