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慧靜法師講經(jīng)弘法系列六

  經(jīng)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這一句話是征問,因為舍利弗尊者沒有提出問題,所以佛叫著他說,舍利弗,彼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為什么稱作極樂呢?下面是佛自己作解釋,“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這一節(jié)經(jīng)文完全是就能受用人而說的。

  在經(jīng)文里面,我們要了解眾生、眾苦、諸樂是什么意思,這是相當緊要的。一定要詳細地說明白。眾生是能受用的人,等覺以下都可以用這個名。換一句話說,佛與眾生是對等而稱的。眾生的本意,在這里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假相之意,希望大家能注意到。因為在佛法里這個詞用得太多了,非常地廣泛,我們要曉得它本來的意思,以及它引申的意思。它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假相。由此可知,情與無情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假相。它引申的意思,就是眾多的意思。比如蕓蕓眾生,很多很多的人亦稱之為眾生,這是引申的意思,在經(jīng)論里面用得也相當普遍。如果我們不明了它的本意,只知道引申的意思,那是決定不夠的。為什么呢?沒有辦法破煩惱、執(zhí)著,沒有辦法破迷開悟。諸位曉得佛法的修學,無論是哪一宗哪一派,無論是哪一個法門,都是以破迷開悟為目標所謂是殊途同歸。經(jīng)上常說的,方便有多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法門,歸元無二。總是斷煩惱,見真性,也是本經(jīng)里面所說的,一心不亂,總是以這個為歸宿。佛門稱呼人稱眾,譬如一個寺院里,我們要去請教人家,你這個寺院住了多少人?這一種說法,在我們聽起來沒有錯,可是在佛法上則不然,佛門里面一聽就知道你是外行。如果你問,這個寺院里住了多少眾?你是很內(nèi)行的。這樣地稱說,其用意是破我執(zhí)。這一句話的意思是,這個寺院里住了幾個眾緣和合的假相?如果問住了多少人,你就會著事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會著相。所以這種稱呼是破執(zhí)著的稱呼。一個人也稱眾,因為他是四大五蘊,眾緣和合的假相。我們知道眾生的本意,才能夠依文字,起關照,證實相。由此可知,佛門就是在術語上,都是誘導我們破迷開悟,這一個名詞術語用意如是,所有的名相無不如是,都是提起我們關照功夫而施設的。

  常講的八萬四千塵勞,就是八萬四千苦?嗑褪遣,所以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八萬四千苦。經(jīng)論里常常講眾苦,一切苦,把它歸納為三苦、八苦。諸位要曉得,三苦里面包括八苦,所以三苦的范圍大;八苦不包含三苦,八苦的范圍小,八苦只是三苦里面的一種,一種里面再分為八種。三苦、八苦,是一切眾生可以說是人人具足,是一切有情眾生個個具足。三界之內(nèi)也統(tǒng)統(tǒng)具足,在欲界里面,這三苦統(tǒng)統(tǒng)都有。欲界里面共有六層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個三苦、八苦全都具足。到色界天,因為他‘欲\’斷了,所以‘苦苦\’沒有了,‘苦苦\’是中斷了,但還有‘壞苦\’、‘行苦\’,因為他有色相。到了無色界天,沒有了色相,當然就沒有‘壞苦\’,沒有成壞之苦。可是他有‘行苦\’,行苦是念念遷流不息,他有這個苦處。

  現(xiàn)在簡單給諸位介紹“八苦”,“八苦”里面第一個是‘生苦\’,生就是出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雖然經(jīng)歷過,但是現(xiàn)在都忘記了。佛在經(jīng)典里面給我們講述了這個事情,一個人他在世間,也就是我們講的人道,到世間投胎,得到報身,是他自己前生五劫的善業(yè)所感而來受生的。當然,他與父母是有緣分,沒有緣分就不會到他家來投胎。

  佛在經(jīng)典里跟我們說,父母與子女有四種緣,第一種,過去父母對他有恩,他是來報恩的,既是來報恩,當然就是世俗里常說的孝子賢孫。第二種,那是報怨,過去父母是他的仇家,這一世遇到了,他是報仇報怨而來,他生在你家做你的兒女,到他長大之后,作奸犯科搞得你家破人亡,我們世俗間常講的敗家子,這是報怨而來的。第三種,討債而來的。討債鬼,那些小孩多半非常可愛,如果父母欠他少,他也許三、四歲就夭折了,如果欠他多,到一、二十歲,費了多少心血,多少金錢來培養(yǎng)他,等到剛要成器,他走了,這是討債的。第四種是還債的,那是他欠父母的。這種小孩他將來對父母衣食、物質(zhì)上的供養(yǎng)不會缺乏,當然也要看他欠父母欠的多少,欠得多,供養(yǎng)得很豐厚,欠得少,供養(yǎng)就比較要薄一點。他對父母沒有孝敬之心,沒有孝順心,只是照顧生活而巳,這是屬于還債的類型。佛給我們說如果沒有這四種緣,是不會到你家來的,這些我們應該知曉。人與人之間,父子關系最密切,是基于這四種緣。除父子之外,朋友之間的交往,乃至于一生當中與某個人只有一面之緣,也有這四種關系,只是關系有厚薄輕重不同而巳,這是我們應當明白的。真正懂得其中的關系,業(yè)力就可以轉(zhuǎn)變,命運可以改造。如果不懂得,就不能夠轉(zhuǎn)業(yè),就一定是隨業(yè)流轉(zhuǎn),那就苦不堪言了。

  這個世間有很多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在害一次大病之后,整個人就變樣了。前不久,有個信徒在深圳佛緣念佛堂找到我,她告訴我說,他有一個男孩,非常的聰明伶俐,在八、九歲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發(fā)高燒,時間相當長,等到病好了之后,這個小孩漸漸就很癡、很呆,而在此之前,活潑、伶俐、聰明。由此可知,一場大病都會使人癡呆,像喪失了記憶,何況生死?生死之苦比起病苦,要嚴重得太多太多啊!佛在經(jīng)里有一個比喻形容死之苦,猶如生龜脫殼。各位想想,活的烏龜把它的殼拔下來,痛苦不痛苦?而人投胎出生之苦,就像生龜脫殼一樣。死是個大苦,生又是個大苦,這個生死之苦,由于隔陰之迷而忘得一干二凈。第二是‘老苦\’,老之苦無須多說,年歲大了,就會感受到老之苦了。年輕人尚且不能體會,但只要觀察那些老人,老態(tài)龍鐘、耳聾眼花,事事處處需要別人照顧,這是老之苦。第三種是‘病苦\’,病苦的體驗每個人都會有,縱然沒生過大病,也曾生一點小病,所以病的滋味無人不曉。如果是得過大病的人,他對病苦的感受就更深了。第四種‘死苦\’,死之苦就是神識離開自己的身體,像前面所講如同‘生龜脫殼\’,投胎跟舍報,這個是最大的苦難。投胎的時候迷迷糊糊而來,雖然投胎不苦,可是坐胎就苦了,十個月在胎胞里非常的辛苦。死的時候四大分離,你的神識離開你的軀殼,這個時候非常非常的痛苦,那么有哪一個不要經(jīng)歷生、老、病、死呢?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這四種苦人人都具足,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

  除此之外,在我們依報環(huán)境當中,還有三類苦,第一個是‘愛別離\’,無論是你所愛的人或所愛的物,總是不能夠長久地得到,他會離開你,聚的時候你很歡喜,離開的時候就悲傷。第二個是‘怨憎會\’,怨家對頭不希望遇到偏偏朝夕共室,不是怨家不聚頭。這是‘怨憎會\’之苦。第三種是‘求不得\’,在這個世間,始終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求名求利,縱然得到了,又怕失掉,有患得患失之苦。這三種苦也是每一個人所不能避免的。

  最后一條叫‘五陰熾盛苦\’,前面七種苦是指的果報,即我們現(xiàn)前的感受,不外這七大類,最后這一條是業(yè)因,也就是苦因,前面是苦果,這一條是苦因。五陰熾盛,五陰煩惱在里面就像烈火兇猛地燃燒。因此前面的七種苦果蔓延不止,苦苦相牽,如果沒有辦法解決和超脫,這種苦果必定是一生比一生深,一生比一生更苦。這個事實及道理,大家冷靜地去想一想,是能夠想到幾分,而且在常理的推測上,也必然如是啊!眾苦就簡單給各位介紹到此,這些名詞希望大家注意并牢記,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前面七種是果,后面這一種是因。

  再看‘壞苦\’,什么叫‘壞\’呢?‘壞\’是到變壞的時候,你就感覺到苦了。比如三界之內(nèi)的色界天,色界天里的天人,都有相當禪定的功夫,他有色身,也有物質(zhì)上的享受,但是他因為沒有欲,就是財、色、名、食、睡,五欲他斷了。斷了五欲,所以這些苦他沒有,他是離開了。色界天的壽命相當?shù)拈L,他這個壽命完全是禪定的功夫,他的定功一旦失掉,他就要墮落了。當定功失掉墮落之時,他感覺到苦,壞苦,他的色身,他的宮殿都壞了,他就又要到六道里頭去輪回,去投胎。

  其實欲界眾生這三種苦全部都有,譬如到老的時候,死的時候壞苦現(xiàn)前。青春不能永駐,人一天天地衰老,這是屬于行苦。所以佛教我們要覺悟,人生所享受的無非是苦而巳啊!實在沒有樂可言,所謂的樂,不過是這些苦暫時地停止而巳。你感覺好像很樂,實際上哪有樂呢?更何況樂極生悲呀!由此可知的確沒有樂,苦是真實的,樂是假的。

  然而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東西全部沒有,八苦沒有,壞苦、行苦都沒有。沒有這些苦,我們才說它樂,真正沒有這些眾苦,這個樂是真樂,所以稱之為極樂。極樂國度有四土,同居土中無有此苦,全部都沒有。諸位要特別注意到,同居土里面帶業(yè)往生之人,這些苦巳經(jīng)永遠離開了,不會再有了。我們世間人無法避免的老苦,他那里不老,青春永駐,長生不老。我們這個世界求不得的,他那里一應齊全,我們這個地方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不自在啊!他那個地方?jīng)]有這些,得大自在,得自在之樂。

  西方世界的阿彌陀佛是現(xiàn)在佛,不是過去佛,也不是未來佛。不但是現(xiàn)在佛,前面給我們說過,今現(xiàn)在說法。所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可以親近阿彌陀佛,可以親自聽阿彌陀佛說法,你怎么不開悟、怎么會不證果呢?如此一對比,我們這個世界比他差得太遠了。這是第一個難易不相同之處。

  第二,‘此土不聞說法,彼土六塵說法’。不聞說法,修開悟,修行證果難啊!西方極樂世界不但阿彌陀佛天天說法,連六塵都說法。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全都說法,一天到晚說法之音從無間斷。

  聞法,對于修行人來講比什么都重要。若不重要,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為什么說法四十九年,他示現(xiàn)成佛就弘法利生,從事于佛陀教育、教學的工作,一直到他八十歲圓寂,沒有一天休息,沒有一天中斷,天天在那里講經(jīng)說法,可見得這個事情很重要。因為修行不難,難就難在斷疑生信上。如果不把世出世間這一切道理,一切事實的真相搞得清清楚楚,你就不會死心塌地去相信,你也沒有辦法依教奉行。佛四十九年的教育,無非是把宇宙人生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跟我們講清楚、講明白啊!然后教我們自己去修學、去親證。所以說法是如此重要,說法就是教學,佛門第一要緊的工作就是教學,講堂上的作業(yè)啊!

  六塵說法,真是不可思議,在我們這個世界,要講到六塵說法,的確不容易。一個人要想把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都斷掉,除非依靠強有力的佛法,日夜地熏修才能夠辦得到。可是在過去中國寺院叢林里面的教學,每天約有十六個小時的熏習,二十四小時占了三分之二,這是有相當?shù)牧α?所以他在三、五年內(nèi)就有了不起的成就。而如今我們的修學,就是佛法的熏修上來講,就遠不如古人了。

  我們能夠聽聞正法的確是不容易的事,尤其是現(xiàn)在能遇到一位真正的善知識、好老師也不容易。而沒有真善知識的指導,縱使有苦學也不容易成就。正法難聞,這是當今佛法修學上一個很大的困難。再看西方極樂世界,導師阿彌陀佛,善友十方世界諸大菩薩,他們說法從無間斷,西方極樂世界每個角落都遍滿說法的音聲。耳朵就像收音機,眼睛像看電視一樣,喜歡聽聞什么經(jīng)法,所聽、所見的就是這部經(jīng)及經(jīng)里所說的境界相,真的是不可思議啊!

  我們要給眾生最大的安樂、真正的幸福,‘亟求往生凈土\’,這是大慈啊!由此可知,我們求生凈土是大慈大悲之心,是這種心去往生凈土,絕不是到西方凈土去避難,不是貪圖享受那邊的富貴。如果用這種心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貪圖享受而去往生與佛的愿力不相應,與大乘佛法不相應,與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的悲愿也不相應。這一點大家務必一定注意。

  念佛,怎么念才能往生?怎么樣念才叫正念?這即是持名的妙行,如何才能做到‘持名妙行\(zhòng)’?當我們念佛時大家注意,這個時候全心是佛,心就是佛,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心,心與佛整個合一不二,這是無量覺啊!一天到晚,二六時中,心佛是一不是二,這是真正之覺。這樣念佛就是多善根,為什么呢?你們想佛的善根多不多?把自己的心跟佛合一了,佛的善根就是自己的善根,佛的福德就是自己的福德,佛的因緣就自己的因緣,真是太不可思議呀!本來自己沒有善根、沒有福德、沒有因緣,縱有,也不多,F(xiàn)在你能如是地持名念佛,真正覺悟并體會到自性彌陀,唯心凈土,使自己與諸佛、與凈土合成一體,而善根、福德、因緣全是自性清凈心里面本來具足,無量無邊啊!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啊!各位千萬不要等閑視之,一定要深信不疑,切愿求生,力行念佛,就決定可以得到往生的受用。古人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這一生中能夠得人身,聞佛法,能夠聞到真正的佛法,能夠聞到真正佛法里面的第一法門,又知道這個法門自己有份,為什么不珍惜?為什么不努力?為什么不發(fā)愿求生?為什么不去往生受用呢?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