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八
二零一二年五月佛七開示《佛說阿彌陀經(jīng)》2012.6.23-1
常福法師于無量壽殿
南無阿彌陀佛!
感謝首座和尚,感謝諸位法師,諸位菩薩慈悲!
后面講到一心不亂,我想一心不亂很多人的講法都是不一樣,有的人講一心不亂就是不停的念阿彌陀佛,可以達到我們的意識產(chǎn)生一種禪定的狀態(tài),就像《楞嚴經(jīng)》里面講的“凈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說念阿彌陀佛,前念跟后念不斷的相續(xù),持下去就可以達到一種禪定的功夫,但是《楞嚴經(jīng)》主要講的是定,楞嚴大定,它主要體現(xiàn)的是定。“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不管現(xiàn)在也好,將來也好,《觀經(jīng)》里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只要念阿彌陀佛,“如母憶子,如子憶母…不假方便,自得心開”,F(xiàn)在很都地方閉關(guān)提倡一心念佛,提倡念佛三昧啊,觀像三昧啊!队^經(jīng)》里觀佛三昧,還有一個五百個宮女得到念佛三昧,而五百個宮女達到念佛三昧,是因為聽釋迦摩尼佛講法,講十六觀,忽然大悟,諸佛菩薩就在空中顯現(xiàn)出來,立即獲得諸佛現(xiàn)前三昧,就在聽法的過程中,諸佛就在天上顯現(xiàn)出來了,她就悟到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想佛時即佛時,因為有釋迦摩尼佛的加持啊,可以現(xiàn)生中能見阿彌陀佛,那五百個宮女她們是平凡的人,居然能得諸佛現(xiàn)前三昧,而釋迦佛授記這些人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F(xiàn)世中見到阿彌陀佛,這是事上,所講的法為理,所現(xiàn)的為事,理事是圓融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神力加持,可以讓諸佛在空中顯現(xiàn)出來,正法時代,五百個宮女親聽佛音。佛陀示現(xiàn)為事,所講的《觀經(jīng)》為理,主要的通達是理上的通達,事上的顯現(xiàn),令她們達到一心不亂,就叫念佛三昧。那么佛陀不在世,在末法時代,像我們這些人,又不能聽聞佛音,看一個經(jīng)典,或是聞某個法師講法,如果你理上通達了,也和念佛三昧有一些相似。什么叫諸佛現(xiàn)前三昧,我過去講過八十八佛,八十八佛就是諸佛法身之德,也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是說阿彌陀佛光明無量,與十方世界三十六億光化三十六億佛,到東方世界,南方世界,西方世界,北方世界,化種種佛,成等正覺,那么這個佛在《涅槃經(jīng)》里講十方常住佛,十方常住法,十方常住僧,這個佛法僧常常住在這個人間,住在十方,常住,他不會離開眾生的。那么《觀無量壽經(jīng)》里面見到的十方諸佛,如果是理上通達,相似見佛,就是沒有見到十方諸佛,但是你感覺到了,就是你聽聞的時候,我跟佛心相應(yīng)了。我打個比例來講吧,文殊菩薩其實和舍利弗兩個人,因為舍利弗有肉身故,有此世界的念頭故,但是呢,舍利弗的智慧就是文殊菩薩,但是你要聞到般若智慧,通達大乘的話,你完全可以脫殼,脫出這個肉身,而直接接關(guān)鍵智慧,而這個智慧就是文殊菩薩,而文殊菩薩不離開舍利弗,舍利弗是不可能離開文殊的,如果你懂得這個理,即使見不到文殊菩薩,你也見到文殊菩薩,所以《金剛經(jīng)》里講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就是這個意思,不可以用形象見如來,這叫理上的通達。事上通達,能見到諸佛在十方世界所做之事,那是佛陀的神力或者你的業(yè)力所感召的,如果你沒有這個業(yè)力,或者佛陀不在世的時候,理上的通達和事上是一樣的,你不一定要說見到阿彌陀佛才叫見佛,不一定見到這個三十二相叫見佛,因為真正阿彌陀佛八萬四千相,不是我們?nèi)庋勰芤姷牡降,但是我們理上完全可以通達,事上做不到,理上完全可以知道,但是理上知道比你事上知道更珍貴,為什么,因為事上是一種境界,理上才是真實,所以《觀經(jīng)》里后面講,觀是經(jīng)者,即是念無量壽佛,就是觀無量壽經(jīng)為前提,如果觀無量壽經(jīng),就是念阿彌陀佛,這就告訴我們不是與這個理相應(yīng)者,那你念的無量壽佛就不是無量壽佛了,是不是這個意思,那么就是說要與這個體相應(yīng)。
那么說,如果理上通達也是見十方諸佛,如果我們聽到了這個意思,理上通達了,你也可以達到像宮女一樣,因為那個時候有釋迦牟尼佛,我們沒有釋迦牟尼佛啊,當然沒有事上的顯現(xiàn),境界的顯現(xiàn)了,但是理上通,不需要境界的,那不需要境界,我們的心態(tài)當時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呢,按照我平時講,如果你念阿彌陀佛,我們常常心很清凈,心很平等,心很無懼,不執(zhí)著,這個就是一心不亂,比例來講,你到任何一個地方,心很清凈,沒有我,無我就是清凈,所有的意識清凈都是相對的,無我才是清凈,如果你了解了無我,就是一心,沒有我,但是有個阿彌陀佛,才叫一心,知道嗎,如果你沒有阿彌陀佛,你那個無我變成另外一個體了,應(yīng)該一個阿彌陀佛里面產(chǎn)生一個無我,而不動你的念頭,叫不亂,就是不再生起我分別,我執(zhí),這叫不亂,如果你一心,就是一個阿彌陀佛,其實就是一心,你整個生命是阿彌陀佛就是一心。你口稱阿彌陀佛,到任何地方,口稱有兩種,一種是無分別,第二種沒有執(zhí)著,就是對外不分別,對內(nèi)不執(zhí)著。什么叫禪定啊,就是外不動相,內(nèi)不動心,外不動相為禪,內(nèi)不動心為定,叫禪定,就是里面不動心,不動心就不執(zhí)著,外面不動相就不分別,而不分別,不執(zhí)著,這個叫做不亂,一心就是阿彌陀佛,外不動相,不分別,內(nèi)不執(zhí)著,念這個阿彌陀佛,這就是一心不亂。而你念阿彌陀佛,對外面起對立心,分別心,對內(nèi),你執(zhí)著心,取舍心,你有取有舍,有取有舍,非如來見,在經(jīng)典上講取和舍不是如來見,不是如來的知見。無取無舍就是印如來心。那么說你念阿彌陀佛,無取無舍,先有聞阿彌陀佛的前提,你的生命是阿彌陀佛,你的法界,你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到任何一個地方,壽命無量,是建立我們的善根,我們的善根從哪里來呢,就是一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的生命,那么說,從生命這個角度去悟,明了就是性體。我們的念頭生起的時候,一個生我執(zhí)一個生法執(zhí),在法執(zhí)上面沒有分別,在我執(zhí)上面不生執(zhí)著,因為我們?nèi)酥挥羞@兩方面執(zhí)著,法上是分別心,“我”就是執(zhí)著,如果你要是認識到,你的善根里面發(fā)起的一切善法,你的光明無量,光明無量外面就不生分別,只要你意會到,到任何地方去,你心里意會到,叫“內(nèi)持”,你心里感受到了,感受到你的生命和你的法界。就像那個居士常常隨喜功德,其實不要常常掛在口上說,隨喜功德是心里面感受,常常說就不好,就變成故意了,就像對人家禮拜一樣,禮拜多了,人家會怎么想,你常常對我禮拜,見我就拜,見我就拜,禮拜多了會怎么想,禮拜多就討厭了,是不是!那么說禮拜多就不為禮了,禮一拜,和一下掌就可以了!
我們用心感受很重要,感受到這個法界到任何一個地方就是無量光的時候,你心里面慢慢去接受它,承受它,感受它,用心來感受它,所以首先我們心要靜下來,然后呢,嘴巴上呼叫的阿彌陀佛,和你心里面是表里如一,但是呢,也不一定要呼叫,你不叫出來也可以,心里感受到,這叫想憶;圻h大師就是不是口里念阿彌陀佛,他是觀想依正莊嚴,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他是觀察的,到了善導大師,才是持名。那么說你能觀察到,然后持名,就是信受持名,就像一個人念兒子一樣,他默默無言不做聲,心里想著兒子,有的人嘴巴拼命的念兒子兒子。然后有人問他,你怎么不講話,難道兒子離開了你,你就不想念嗎,他說我在想啊,你怎么知道我不想,所以有的人心里在想,有的人表面在想,我們中國人呢,就顧面子,這個嘴巴不念出來,好像生怕別人說不念佛,如果你心里在念阿彌陀佛,表面不念,就怕人家說你,是不是沒有念佛啊,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曉得念佛了,這面子放不下來,總認為你不念了,別人會說你,說你不念佛。
還有這個分別心,你內(nèi)心里面對著外面,到任何地方去,你的生命和所有眾生的生命是一,不是二,你就不會執(zhí)著某一個人了,為什么呢,因為凈土法門啊,沒有和尚第一,你們居士第二,沒有這樣說法,因為你的生命和我的生命在大乘教法來講是一樣的,我們的智慧有大小,但是我們信的體上是沒有大和小的,所以凈土,大乘的教法是國王、大臣、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國王放在第一位,在家人放在第一位,國王可以統(tǒng)理大眾,統(tǒng)理一方人,出家人是弘法利生的人,但是國王、大臣、比丘、比丘尼所信的佛,這個佛絕對是一模一樣,所以所悟到的法性是一模一樣,就是你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是無二無別的,沒有區(qū)別,只是你在家里面,要付出更多,我們出家人更清凈,所以為了護持佛法說出家第一,實際上在理上講是沒有差別的,所以大乘的教法是沒有界限的,只有小乘的才有出家第一,大乘佛法沒有哪一道的眾生才是最究竟的,所以呢,你看到所有眾生的生命皆是阿彌陀佛,對外,對別人不生男女之分別,內(nèi),不生我執(zhí)與理執(zhí)。就是我們是共一體,我對外面沒有生出男女分別,不是說哪一個人,因為你的善根和佛陀的善根是一體的,你的善根和他的善根是每個人的因緣,你是出家,你是在家,你是男者,你是女者,沒有說女人不能成佛,男人能成佛,沒有這樣的說法,沒有說選擇某一個人,男像得度男像得度,女像得度就女像得度,出家得度就出家得度,在家得度就在家得度,國王得度,童男童女得度,沒有選擇只有出家的得度,在家不能,沒有這樣的說法,觀音菩薩三十二應(yīng)化身,是每個眾生得度的,只是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因緣是隨于機,知道嗎。生命不是隨機的,你的生命不是某一個人,就是佛,但是每個人的執(zhí)著不一樣,對于我執(zhí)與法執(zhí)顯現(xiàn)出來的機不一樣,所以有男有女,有出家,有在家,所以每個人的形狀不一樣,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和阿彌陀佛在你心中顯現(xiàn)出來你的境界,阿彌陀佛來講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區(qū)別,那么從生命來講,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首先要聞到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你一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善根,然后呢,不亂就是外,對外來說,就是你走遍大千世界不生分別,既然你習氣上面可能有分別,但是你心里面沒有分別,你明了了,理上你通達了,理上完全通達了。理上通達了,事上可能有一點習氣,明天我們要講菩薩戒,所以就要受菩薩戒,受菩薩戒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克制自己,克制自己往菩薩道上,往佛心上面走,所以有習氣就得受戒,受戒就能克制我們,在平時發(fā)菩提心,在生活中,打坐啊,在家里沒事情多思維這個道理,不要把這個時間浪費,光去念經(jīng),你不思維這個道理沒有多大的用,一定要不斷的思維,不斷思維這個道理,靜下來思維,你可以達到一心不亂,達到一種功夫的顯現(xiàn),這叫功夫,知道嗎,所以我們修行,對功夫不感興趣,等于沒有修行,所以不斷的思維,當我們煩惱來的時候,業(yè)障來的時候,如果在究竟上面思維,可能會解脫的更快。
在外面不分別,不分別的體是來自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我們一個人在世上,無緣無故的不分別,那是不可能的,是因為某一種力量,你了解了它的實相,才會去不分別,那么說,如果這個泥巴在地上,我們不會對它有什么恭敬心,放在腳底下踩著,但是有某一種因緣你會對它恭敬。比例來講,你把它拿起來做了個佛像,咦!你就對它恭敬起來了,因為它是佛像。那么,我這個人無緣無故不分別是做不到的,憑你念,怎么念都達不到,什么時候才能達到不分別,因為你沒有助緣,你沒法達到一心不亂,你即使在生命中,就像我們上廁所,念阿彌陀佛,看到大便,你怎么讓我自己不討厭它,阿彌陀佛確實有一種神力,讓自己見大便無分別,為什么呢,因為一直注意在阿彌陀佛上面,但是你把阿彌陀佛丟掉了,又分別,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在這個世界上達到一心不亂,達到無分別,是做不到的,但是呢,你不斷思維阿彌陀佛的功德。那個蛆啊,大便分開后變成分子粒子,把它分開以后,你發(fā)現(xiàn)大便不臟,很清凈的,并且很干凈,你把它分成分子粒子還臟嗎,是不是。所以你把它思維在阿彌陀佛功德里面,它就很珍貴,是不是,你就沒感覺它是大便存在,所以我們要用阿彌陀佛的無量光不斷的分解它,把你這個習氣去掉,是因為有了阿彌陀佛的提醒,先有珍貴。
為什么我們要住持,寺廟里有個大和尚在這個地方,念佛堂有個佛像在這個地方,才能夠達到我們一心不亂,如果把這里面佛像去掉,莊嚴的東西去掉,那你還會達到一心不亂嗎,師父沒有了,不在這個地方,心想師父怎么還不來呢,是不是,沒有主人啊,因為沒有一個主體在這個地方,大家就亂了,是不是,為什么寫論文考試都要一個題目呢,沒有題目不就亂作了,亂寫了,所以這個題目就是總持我們的心的,所以學法一定要有個總持的東西。那么說你念阿彌陀佛,當然阿彌陀佛也是個總持,但是你念阿彌陀佛你是以心為根本的,來達到一心不亂,但是你沒有根本,你這個是迷,因為我就不斷的念阿彌陀佛,你不了解阿彌陀佛,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叫迷,因為你迷了,然后呢,念阿彌陀佛確實達到心里面一種很清凈的狀態(tài),等一下又迷了,如果你了解了阿彌陀佛,你不念都可以了,為什么,因為阿彌陀佛到你那個分別心里面去了,過去這個好,那個不好,咦,原來它是我所念的阿彌陀佛啊,所以就不再分別,不想分別了,因為你了解了實相啊,這個不是你的爸爸,你不會當你爸爸想,后來有一個人告訴你,他是你爸爸,你就把他當爸爸想了,為什么呢,因為過去不知道是爸爸,現(xiàn)在知道是爸爸,因為告訴你,你的爸爸在那邊,然后你不斷念那個爸爸,你的爸爸在西方,這個不是你的爸爸,要你想這個是你的爸爸,你能想的到嗎,你再念那個爸爸,他也不能轉(zhuǎn)成爸爸,因為你不了解這個就是爸爸,所以強行說他是爸爸怎么做的到呢,等一下子還是轉(zhuǎn)了。就像密宗,講身口意供養(yǎng)上師,你為什么要把身口意供養(yǎng)上師呢,因為你的身口意本來就是上師的,為什么呢,因為上師是佛陀的化身,哦,你的身口意就從法性里出來,因為法性就是上師的根本,大家都從法性里出來了,如果你了解了這個體,啊,原來我的身口意都從法性中生,我只是個妄想而已,你悟到這個道理,你就開悟了,是不是,要是不解開,大家在迷著搞,所以我們?yōu)槭裁匆牻?jīng),就是要解,讀經(jīng)千卷不如解義,住在里面很清凈很自在,心無執(zhí)著,你自然而然就一心不亂,有人念阿彌陀佛很清凈很自在,很快就達到一心不亂。
所以五百個宮女聽完之后,得諸佛現(xiàn)前三昧,十方諸佛皆同一體啊,那是理上阿彌陀佛,而一體皆是十方諸佛,十方諸佛為事,一念為理,十方為事,如果你悟到阿彌陀佛這一念,就是理通達了,事就必定現(xiàn)前,或現(xiàn)在,或當來,或臨終,就是說,你現(xiàn)在可能會見到十方諸佛,你將來可能會見到十方諸佛,或者臨命終時會見到十方諸佛,因為理上通了,就能見到十方諸佛,這叫一心不亂。那么一心不亂,在經(jīng)典上見,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fā)愿心,至誠心就是清凈心,深心就是遍法界心,佛陀往下回向心,所以佛陀回向給你,你以此心回向佛,所以佛心汝心,汝心佛心,這叫回向心,所以呢,《觀經(jīng)》里面講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fā)愿心,就是一心不亂,而《無量壽經(jīng)》里面,就是心忍,身忍,無生法忍即是一心不亂。心忍就是清凈心,身忍也是遍法界心,無生法忍就是無我的大悲心,身忍無量壽故,法忍無量光故,無生法忍無量慈悲故,佛陀的慈悲心落在你這個一念里面,佛陀的光明落在你這一念之中,佛陀十八愿,名號,就是你的生命,落在你的生命之中,你的生命就是名號,就是心忍,沒有我了叫心忍,沒有法了叫法忍,你心中已經(jīng)沒有法了,就一個念頭,全部接受佛陀的功德,叫法忍,佛陀的無盡大悲印一切眾生心,十方世界所有眾生的心都印出來,這叫無生法忍,三忍現(xiàn)前,難道不是一心不亂嗎,這三忍就是無生法忍,而無生法忍就是一心不亂,此人定得往生,這叫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完全是從大乘教法來思維。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就是阿彌陀佛與十方諸佛就能夠現(xiàn)前,所以我們平時啊,講一心不亂,我打個比例,我們從肉體,從我們意識上面達到一心不亂,我們非常有限。我們念佛,不會超過十五分鐘,就會打妄想,你在念佛,在十五分鐘以內(nèi)感到有一股力量,再過十五分鐘,你已經(jīng)在維持,再過十五分鐘,完全在打妄想。一般凡人啊,就是我們平常的人,前面三十分鐘大家有一點感覺,到后面全打妄想,所以不能再維持了,必須休息,如果你繼續(xù)維持下去,是不斷的打妄想,那么你休息一下再來,又是不一樣了。所以很多人念阿彌陀佛,像行般舟,剛開始走的時候很清凈,到后面全在打妄想,我剛才觀察了一下我念佛,頭十五分鐘二十分鐘還行,后來發(fā)現(xiàn)想到別地方去了,拉也拉不回來,完全在打妄想,所以念佛不要超過四十五分鐘,休息五分鐘,十分鐘,再回來念,完全不一樣,你就這樣不斷的訓練,不斷的訓練,你不能不休息,不斷的疲勞戰(zhàn),不斷的打妄想,因為這么多年的經(jīng)驗就告訴我,你不斷的這樣念下去,不斷的打妄想,沒有意義。所以念四十五分鐘,休息十分鐘,這樣念佛是最好,所以禪堂里面坐禪一般是四十五分鐘,打坐,念佛,然后休息,都是這樣的。在禪堂只有四十五分鐘,我們念佛還一個半小時呢。
在此世界達到一心不亂,我們拿個公案來講,越王勾踐,當時勾踐打敗了以后,吳王讓他在家當馬夫,上馬的時候就踩在他肩膀上來上馬,恥辱他,然后讓他種種苦受,至于吳王生病了,屎都去嘗一嘗什么味道,好治他的病,那么說,越王苦到了一種極,搞了五六年后,吳王就想個什么問題,他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堅持這么長時間,讓他受苦。為什么呢,苦能消智,讓他不斷的苦,可以讓他的志氣消沉。過去我們小的時候,老師講過一個實驗,拿一個蟲子裝在瓶子里,往里一放就蹦出來了,但是你拿一個東西蓋在上面,然后讓它不停的跳,跳到一定的時候,你再拿掉,你發(fā)現(xiàn)它就跳這么高,再也不出來了,再過段時間,你把它搞矮一點,它就跳這么高,先搞一尺,再搞五寸,它就跳五寸高,再后面再壓矮一點,再后面沒有了,它就不會再跳了,再后來叫它跳,它也不會跳了,它的志氣已經(jīng)沒有了,它沒有志氣跳了,就是說,一般人在五六年下來,如果你用這種苦來給他,終久一天他沒有志氣,就是磨他的志。我常常講,為什么老太太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我們年輕人自殺的勇氣是有的,但是老太太,叫她自殺,他是沒有勇氣的,為什么,因為她一輩子享受丈夫,享受兒子,享受這世界的一種快樂,她享受了以后,這個叫玩物失志,不斷的享受這些東西,時間久了,她就沒有志氣了。如果你不斷的磨他,磨到一定的時候,他就沒有志氣了,所以人不斷的磨一個人,終久是沒有志氣的。我過去在北方吃面條,吃了一年的面條,回來以后,我見到面條就想吐,為什么呢,吃怕了,不可能再想吃。還有個人行般舟,他行了以后呢,后來看到般舟心里都害怕,人不能這種很苦的修行,到后面一走就怕,太苦了,后來自己想都不敢想。如果現(xiàn)在叫我三步一拜到九華山,我感覺我有點怕,小的時候,拜九華山拜去了,后來一段時間,我拜了六天,我全身發(fā)抖,身上出汗,后來病了,后來我一想到當時的境界,我現(xiàn)在想拜,不敢拜了,一想到就有點怕了,當時的那種苦啊,一下傷了我的心。但是像勾踐這樣的人,能夠在十年下來,回家去以后,馬上就要報仇,人家講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十年的受苦既然還沒有退失,吳王想十年之久,任何人都承受不了這種磨練,志氣都會消沉,不會再有勇氣站起來了,沒想到勾踐在十年之間沒有磨下去,回家去就想辦法報仇去了。那么像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們這樣的人何必這樣搞呢,你說這樣磨上十年多累啊,但是等你志氣磨掉你就完蛋了,所以我們沒有這種本錢,也沒有這種資格,人家是王,是圣者,他們也算一個圣人,他有這個力量,能夠十年之后報仇。像我們十年磨下來,把你在牢房里關(guān)著,要你做乞丐,要你去舔大糞,要你給我做馬夫,種種苦,后來他回家去臥薪嘗膽,每天問自己,你忘記了嗎,你的亡國之辱。他要不斷的用這種志氣磨練自己,不斷的這種思想支撐自己,到最后面才有這種力量。所以我們常常無益的吃苦,可能給自己修道沒有多大的幫助。
那么我們念阿彌陀佛,念四十五分鐘,后面煩惱不斷的想,根本沒有東西在支撐了,“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一定要去”好,你支撐一下子,“我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打妄想,又爬起來,“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天,兩天,三天,每天靠“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支撐,這就變成一種支撐了,知道嗎,你能支撐多久呢,支撐一天,兩天,三天,終究你會消下去,不想念了。那你為什么不用三十分鐘的精進力,這三十分鐘的質(zhì)量非常的好。過去一句話,“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說你念阿彌陀佛四十分鐘,刀已經(jīng)鈍了,休息一下磨一下刀,磨好了以后再來砍,那不是砍的更多一點嗎,你何必拿刀扯啊扯啊,扯也扯不斷,你又不去磨刀干什么呢,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下來,一直在打妄想,扯又扯不動。我在小時候砍柴的時候啊,刀沒有磨,我父親和弟弟都把刀磨的好好的,我砍又砍不動,把手都搞破了,然后我急的哭,然后好傷心,當時我又很小,砍又砍不動,砍又砍不動,好累好辛苦,并且呢很生氣,又恨這個鐮刀,又恨這個柴砍不斷,又恨他們砍的好多,我只砍的一點點,那個時候分工,你砍多少,我砍多少,結(jié)果人家都快砍完了,我還有一大片,結(jié)果我累的要命,我刀子沒磨啊,我那個時候就是那么愚蠢,我在小的時候好蠢的,就是人家磨刀砍柴,我不曉得磨刀,人家總在我前面,我總在后面,搞的我老是差于別人,那個時候就恨自己為什么就這么差,就像有的居士一樣,哎呀我怎么這么沒有記性呢,怎么師父講話我就是聽不懂呢,我為什么老是打妄想呢,就是恨自己,我那小的時候就恨自己,就沒有找到訣竅。大家知道嗎,你念阿彌陀佛,休息五分鐘,回來再念,念上半個小時,再來念,你發(fā)現(xiàn)這個人啊,特有精神。前天看到一個居士,精明的人啊,這個拜墊知道翻過來坐,不精明的人呢,明明知道這個拜墊很冰,坐在上面那個寒氣到肚子里面,會瀉肚子,自己也知道,他就不知道翻過來,那邊是布很熱的,翻過來坐不就可以了嗎,翻過來冰涼的氣就不會進入身體,為什么硬撐著呢,他認為這是師父放的,不敢拿,然后坐著生病了,回家不舒服了,他也知道是這個原因,但是就不改變它,人就是這樣的,就是知道念阿彌陀佛一直在打妄想,不能告訴別人我在打妄想,拖著累的要命,明明半個小時以后,一直在打妄想,也不告訴別人,跟著后面拖啊拖啊,就是這樣的,沒有找到訣竅。如果我們要是修苦行,要觀察一下,假設(shè)要是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都是很清凈,那就恭喜你了,你有功夫了。我講的這個意思呢,就是說靠你的身體的力量是拖不了多久的,你就會出現(xiàn)懈怠的現(xiàn)象。
“其人臨命終時”“是人終時”,我們到極樂世界要不要一心不亂,一定要一心不亂,不管是理上的通達還是事上的通達你一定要一心不亂,你不能說我妄想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這樣講,如果這樣講,你對我的教法完全是初解,對佛陀的教法是初解,一定要一心不亂,那么說怎么樣的叫一心不亂呢,就是你聞到最后面,就像水燒開了,這個開水開了,就是你明了了。
“臨命終時”和“是人終時”是兩個概念。“其人臨命終時”,是人還沒有死,在你還沒有死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菩薩就會在面前加持你,在別的經(jīng)典上講叫令心不亂。“是人終時”,就是人死的時候,心自不亂,心自己就會不亂了,為什么呢,現(xiàn)前我們聞到了這個法,十方諸佛已現(xiàn)前,諸佛三昧已經(jīng)得到,心忍身忍無生法忍,你一直和諸佛菩薩住在一起,從現(xiàn)在開始,你一直和諸佛在一起,和菩薩在一起,佛陀的神力一直在加持你。“此人終時”,就是你斷氣的那一剎那,心就不會顛倒,它自己就不會顛倒的。那么,能不能達到阿彌陀佛現(xiàn)前,你要聞到阿彌陀佛,能不能達到一心不亂,是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令你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那么說我們的往生,這后面的一句話,七日一心不亂,這個七日,這個一心不亂,就是你決定時,就是說,或一日一心不亂,或七日一心不亂,不管是七日或一日,只要你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就是授記的一句話,那么說,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和諸佛菩薩一定會現(xiàn)前,會令你死的時候一心不亂,這句話是給我們證明,給我們打包票,知道嗎,因為怕你懷疑,現(xiàn)在只要你聞法,你已經(jīng)做到一心不亂了,能不能一心不亂全憑于你全憑于佛,就是說,你臨命終時,往不往生那是佛的事情,佛陀已經(jīng)證明了,那你現(xiàn)在是不是一心不亂了,觀察你是不是清凈了,是不是平等了,是不是無住了,是不是全盤的交給了阿彌陀佛,這就是你將來的往生,如果你猶信罪福,那就邊地疑城不能見佛。前面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又要往生,但是又要以自己的善根,我做善事,以我現(xiàn)前的善根,或者說你能往生,我不能往生,或者福德,我要做很多的功德才行,或者因緣,認為哎呀阿彌陀佛到底跟我有沒有因緣啊,懷疑,但是呢,他也愿意往生,像這樣的能不能往生呢,《阿彌陀經(jīng)》里面沒有講邊地疑城,其實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就是邊地疑城的話。這里面雙重義,如果你不愿意往生,就沒有辦法了,或者想往生,不要以為你那妄想里面的一點點小小的善根福德因緣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多到邊地疑城,而不能見佛。所以《阿彌陀佛經(jīng)》里是直接往生見阿彌陀佛的,在命終的時候,就一剎那見到阿彌陀佛。
“我見是利”,就是說這種利,佛陀講的這個利啊和一般人講的利是不一樣的,是諸佛之利,“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yīng)當發(fā)愿,愿生彼國。”假設(shè)眾生,聞是說著,應(yīng),應(yīng)該,應(yīng)該發(fā)愿,如果你要發(fā)愿就生彼國土,就是聞是說者,是叫信,應(yīng)當發(fā)愿為愿,生彼國土為生,是為往生,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說信愿往生,有信有愿,就能到西方極樂世界,聞是說者,叫信,應(yīng)當發(fā)愿,我現(xiàn)在就聞?wù)f,現(xiàn)在就發(fā)愿,這個發(fā)愿就已經(jīng)生到彼國土,生彼國土,就往生極樂世界,這三句話就是信、愿、往生這個意思。這個叫做利,“我見是利”極大的利益,那么說,這種利益不光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利益,現(xiàn)前都有大利益,后面就會贊,后面祖師講叫做流通分,希望這部經(jīng)典流通后世,不但我們今天當發(fā)愿,過去已經(jīng)發(fā)愿的,將來未發(fā)愿的,就是未來的也要發(fā)愿,我們今天為什么能聽到這部經(jīng)典呢,因為十方諸佛要贊嘆阿彌陀佛,要流通三世,流通于后人,希望后人能聞到這部經(jīng)典,因為這部經(jīng)典要留駐百世,做眾生的偉大證物。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也很多佛,總的來說就是有很多佛,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方為空性東方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過去黃念祖說,這個須彌啊就是空性的意思,阿鞞佛表空的意思,表法性的意思,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代表法性。你看,南無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南無普光佛,普明佛,普凈佛。普光佛就是法身佛,普明佛是報身佛,普凈佛就是化身佛,只要有光啊,妙音啊,都屬于是法身的概念,所以東方代表空性,十方的概念本身是以眾生心而建立的,佛陀的身體的遍法界的,他是圓的,對我們來講,有這邊,那邊,上面,下面,對佛陀來講,沒有東南西北,比如大罄,哪個地方?jīng)]有銅呢,就像這個大門,你說大門哪個地方?jīng)]有木頭呢,這個木頭就好比諸佛,而整個這個木頭的像是眾生像,眾生感覺到有這個門存在,但是佛陀沒有感覺到門,因為門是眾生的念頭,而這個木頭沒有上也沒有下,沒有左也沒有右,也沒有中間,所以這個木頭沒有上下來去的這個體,是我們感覺到這個門,有上面,有下面,有左邊,有右邊,是從識里面出來的,所以佛陀實在是沒有東南西北分,他是大圓光,所以依眾生心講六方,講十方。
南方就不一樣,南方講的是精進,南方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代表聞、大焰肩佛叫功德,有大火炬,有大功德,有很多菩薩在這里修功德。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那么說,這里面是帶有一種精進相,大悲相,功德相,照破無明相,你看燈是代表照破無明,南方就代表我們南瞻部洲,我們娑婆世界,這暗里告訴我們一個問題,南方就代表我們眾生,這個地方有諸佛出世,給予眾生光明,聞光而解脫,大焰肩佛有功德聚集在這個地方。
在西方就又是一個樣子,有無量壽佛講無量的,在南方就沒講無量,在西方就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你看只有西方有這樣的境界。
在北方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wǎng)明佛,在北方世界,像北蘆俱洲,這個地方有大功德聚,有佛陀的功德安住在這個地方。
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我們要聞名號,名光佛,我們因為名而招德,達摩佛,法寶,說法的地方,法幢佛,你看建寺廟,持法佛,護法,我們持法安住世間。
上方世界,講天上,就講梵音了,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講天上種種莊嚴的這個體,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那么我們可以觀察到講的是什么意思,在《觀經(jīng)》里面,蕅益大師講我們在觀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有一種觀,怎么觀呢,首先觀察東方,東方是什么啊,過去講了,我們分成地火風水空,觀察東方為地,空性的意思,南方屬風,呼吸的意思,業(yè)風。西方屬火,功德聚。北方屬水,中方屬空。我們的身體是地火風水空組成的,我們身體的骨頭為地,屬于東方,我們的呼吸屬于南方,我們身上的溫度屬于西方,我們身上的水分屬于北方,我們的意識屬于中方,我們坐在這里觀想,啊原來東南西北中就是我們的地火風水空,那么說,你想一想,我們身體里面,骨頭屬于東方,實在無東方,有東方之名,沒有東方之像,就是我們身體里面哪里有東方之像呢,實在沒有東方之像,唯有東方之名,南方,風,風里面有南方嗎,有南方之名無南方之像,西方,有西方之名,無西方之像,北方,有北方之名,無北方之像,沒有像,只有名,那我們的身體就具備十方,我們的身口意,我們的地水風火空就是十方,而十方像就是身體,如果你坐在這個地方,我過去打坐的時候就這樣坐過,面朝西方背朝東方,坐這個地方觀想,把你的左手砍下來,扔到北方,把你右手砍下來扔到西方,然后把兩個腳砍下來,一個扔到西方,一個扔到東方,把頭砍下來扔到上方,把身體扔到下方,你發(fā)現(xiàn)扔扔,扔到后面就沒有了。我過去常常這樣,打坐時,觀想看到一個強盜過來了,拿著一把刀過來了,一刀就把我手砍掉了,我就真的感覺這個手被他砍掉了,我這邊看到自己沒有手了,然后這邊這個手又砍掉了,然后又把兩個腳砍掉了,又把我頭給砍掉了,又把我身體給扔掉了,扔的到處都是,咦,我發(fā)現(xiàn)沒有我了,就是個覺念在那個地方,我這個念頭還在,我到哪里去了呢,你現(xiàn)在就可以觀想到。這我到哪里去了呢,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啊,空了,跟這個世界融為一體,發(fā)現(xiàn)整個世界就是我,為什么我常常告訴大家要觀察自己啊,跟自己脫離,那個時候,發(fā)現(xiàn)真的進入一種空的境界,所以我就想到,藕益大師為什么叫我們這樣做,他就是叫你觀察。以前我觀察極樂世界,有一些小學生,我就教他們,觀察太陽,大海,里面有太陽升起來,然后想沙漠中來了一頭大鼻子大象,象上坐了位普賢菩薩,然后大象到你邊個來,把你抱起來,然后升到大象上,撲到普賢菩薩懷抱里去,我以前在念佛堂就教孩子這樣的觀,我問那些孩子,你們見到了什么,哎呀很好玩,小孩子心比較純潔,我這樣講,他就真的這樣觀察,他說大象上的菩薩好難觀,自己呢,自己沒有了。如果你這樣的觀太陽,觀西方太陽下山的時候,你首先自己要空掉,自己沒有空,你觀察太陽就不清楚,你就會很難觀,首先自己四大分掉,你自己跟法界本來是一體,因為有“我”就跟這個世界對立了,我告訴你,這個世界,你為什么跟它分家了,是因為有個“我”在那個地方,而宇宙的實相是一體的,因為有了“我”有了五蘊的生起,有了對立,就產(chǎn)生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個世界實在沒有人,這個世界是絕對,而不是相對的,你稍微懂得這個道理,買菜的時候就看到你一個人買菜,看到所有的人都是我自己,如果你很會聽法的話,你在街上買菜多自在啊,看到大街上都是我自己在買菜,你懂得這個意思,那修行就很容易修了。
所以講六方,這個六方就是我們的心,如果你懂得這個六方,十方諸佛還不是從你心里出來,是不是。這里面是流通分,十方諸佛皆流通,佛是代表佛的境界,《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和《阿彌陀經(jīng)》里面,和別的經(jīng)典不一樣的地方在哪里?所有的經(jīng)典,十方諸佛出來就有十方菩薩出來還有十方眾生出來,唯有《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和《阿彌陀經(jīng)》里面沒有,只有佛出來,沒有菩薩出來。三藏十二部奇怪了,《無量壽經(jīng)》里面五十三尊佛出世,《阿彌陀佛經(jīng)》里面六方佛出世,《觀無量壽經(jīng)》里面十方諸佛現(xiàn)前三昧,就是沒有菩薩,你覺得奇怪嗎,但是《華嚴經(jīng)》里面有很多菩薩,《地藏經(jīng)》里面有很多菩薩,很多國王。為什么這樣,所有經(jīng)典都有方便,唯有這部經(jīng)典,唯佛示現(xiàn),佛陀的方便,他的方便就是真實的,菩薩的方便,他就是方便,屬于權(quán)乘教法,所以《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佛經(jīng)》珍貴就珍貴在這個地方,所以呢,我看準了凈土法門,這里面唯佛,唯得的是佛,知道嗎,所以呢,看這部經(jīng)典要知道它的味道,知道它的究竟,知道它的珍貴,你就會想念,我們讀的經(jīng)典很多,但是我就喜歡《阿彌陀經(jīng)》,我講《阿彌陀經(jīng)》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了。為什么就喜歡《阿彌陀經(jīng)》呢,我出家這么多年,我還不知道《地藏經(jīng)》啊,《金剛經(jīng)》,《華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啊,《涅槃經(jīng)》真貴嗎,但是呢,這個經(jīng)典,我覺得超過它們,我就守住了這部經(jīng)典,我出家這么多年,三十年了,我認準了這部《阿彌陀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和《無量壽經(jīng)》,所以你們要知道這部經(jīng)典珍貴在哪里,這里是十方諸佛所顯現(xiàn),菩薩沒有份,《無量壽經(jīng)》里面講,一生補處菩薩看到阿彌陀佛現(xiàn)前的時候,他們的光明皆隱蔽而看不見,一生補處菩薩的光就沒有了,變成一個老實聽法的人,所以這部經(jīng)典不可思議。但是這部經(jīng)典叫難信之法,所以十方諸佛出來證明,就是要我們信啊,十方諸佛來給我們做證明啊,你還有什么不信呢!阿彌陀佛!
- 上一篇:《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七
- 下一篇:《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九
- 念佛要持戒嗎
- 我們修行不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 用心來感受世界,你就會慈悲喜舍
- 西方凈土法門唯是念佛,唯阿彌陀念
- 真誠是與佛性相應(yīng)的
- 聞信阿彌陀佛即見如來實相
- 西方凈土法門唯是念佛
- 一經(jīng)通經(jīng)經(jīng)通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不斷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難思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智慧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礙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邊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對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炎王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清凈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歡喜光佛?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之臨終往生
- 皈依需要什么步驟?純修皈依就能成熟佛果嗎?
- 皈依是什么意思?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