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rèn)為在1~2世紀(jì)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阿彌陀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阿彌陀經(jīng)講記 二
阿彌陀經(jīng)講記(二)
下面說“發(fā)本神通”發(fā)揮你本來具足的神通。密宗就是要講神通,徹悟禪師說你念得一句阿彌陀佛,就能發(fā)揮你本來具足的神通,因為你本來是佛。你本來成佛就有無量的神通,連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把你本來的佛的神通發(fā)揮起來,就把你埋藏起的神通力量發(fā)動起來,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把那個機(jī)關(guān)打開!耙痪鋸浲,一大藏密,發(fā)本神通,具大威力”:什么煩惱都能戰(zhàn)勝,什么違緣都能戰(zhàn)勝。講密法就要講“具大威力”。念《大威德》西藏的密法所有密法歸總起來就是大威德。凈慈寺、昭覺寺、清定法師,所有海公上師系統(tǒng)的道場都要修這個大威德,大威德就是佛的威德。把你本具的那個佛性功能全部發(fā)揮出來了就是大威德。你們在昭覺寺看到?jīng)]有,大威德那尊菩薩不慈悲得很,青面獠牙樣子很嚇人,大威德為什么那么歪(四川話:厲害)?降你的魔。什么是你的魔?煩惱就是你的魔。大威德青面獠牙就是嚇人得很,有的地方不讓人看,雍和宮那些佛像遮著不讓人看,因為你不懂,你說哪有那么嚇人的菩薩,多大的學(xué)者都拿給這個嚇退了,說:“菩薩都是慈悲喜舍,密宗的菩薩那么嚇人!眹樔擞辛硗獾淖饔:降魔,降伏你的煩惱。你膽小,那個佛像都不敢看。徹悟禪師說,發(fā)揮你本具的神通。修密法講神通,你念阿彌陀佛把你埋藏的本具佛性給你發(fā)動起來,把你的本具神通發(fā)動了,你就有很大的威力,“發(fā)本神通,具大威力”,這就是大威德。阿彌陀佛就是大威德,阿彌陀佛沒有威德怎么這么輕松容易就把這么多眾生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呢?所以我們念佛的人要老實念佛,不然不行。一會想修禪宗一會想密宗,一會這個宗那個宗,那就修不好,所以念佛先要把這點除了,念佛的人不要東想西想,東想西想咋入念佛三昧呢?
你假使念阿彌陀佛,信又不能專、愿又不能切,那就不行!耙痪鋸浲,要在愿切”,硬是要切,我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隨便你喊我走哪里我都不去,我只走這一條路,這才叫愿切,東想西想就不叫愿切,“一句彌陀,要在愿切”心要懇切,要像我們想出家那個時候內(nèi)心很懇切。那些姑娘要來出家,我給她說出家很苦,她說再苦我都不怕”。
“寸心如焚,雙目如血”切到啥程度才算切?切到心如火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心急如焚,心如被火燒,如小娃娃在街上找不到媽,心急如火燒,找阿彌陀佛也要那么著急“寸心如焚”。“雙目如血”:眼睛就像要流血,這才叫切。心切得很,要愿,念佛法門第二個柱子。愿要切,不要倒愿不愿:阿彌陀佛那兒去也可以,或者藥師佛那兒去也可以,其實千佛萬佛都是一樣,但你如果不轉(zhuǎn)念一佛,心入不到定,集中不起精力。本來看穿千佛萬佛都是佛,東方西方都是凈土,但是為了要使你這個凡夫把你那散亂心收起歸在一處,所以說你一定要趨向西方,一定要念阿彌陀佛,不要今天念西方佛,明天念北方佛,后天念南方佛,到處跑不行。念西方佛就念西方佛,就走這條路,一門深入。愿要切。
光發(fā)了愿,你要做,這個念佛法門,叫行。信愿行,光愿去又不念佛咋起作用,就要老老實實的念,既然修念佛法門就要老老實實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得專念一句就頂千萬句,念得不專,就要念得多!耙痪鋸浲,要在行專”:行門,念佛的時候就是行門,出家人修行修行,行:heng,heng當(dāng)名詞講,修的那個行門有修頭陀行,念佛宗的人念佛就是你的行門,行門你要專,不要東一頭西一頭,不要不會念佛又不念,就是要念,老老實實的念,叫老實念佛。怎樣才叫老實念佛?我們什么事都不做光是念佛辦不到,要心念,所以這個法門就是好,隨便你在做什么事,走路也可以念,主要在“單提一念,斬斷萬緣”,這叫“行!,專門把這個念頭提起,其它那些不去想。不要一會想到東去西去、哪個約我、會我,我還想做什么什么…..你念佛的時候那些統(tǒng)統(tǒng)放下,單提一念,就單提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就只有這個念頭,然后“斬斷萬緣”,把你東想西想亂想的心快刀斬亂麻,“一邊去亂,我在念佛!比任何都重要任何那些妄想都給我去!”這樣就成了至高無上的修行,你能“斬斷萬緣”,談何容易啊!我們修行就是心頭的萬緣多得很,萬緣就是我們心頭想的這樣那樣數(shù)不清的數(shù)不清的想孔,那樣你修禪定不行,參禪不行,修密宗也不行,修行主要就是“單提一念,斬斷萬緣”。修其它的還得“單提一念,斬斷萬緣”,你修什么就把那個東西死死逮住不放,不要東向西向,東張西望,所以要在“行!薄P淖瞿莻事,你寫字要專心的寫,做作業(yè)要專心的做,不專心做不好嘛。要念阿彌陀佛的要專心念,不要邊念阿彌陀佛邊打妄想那就不好了。
所以念佛法門跟你說了,有如此如此好,但是給你提了這三條要求:第一要信,信要“信得深”,不是漂皮的信(四川話:表面上的信)。我是佛弟子,我咋不信呢?我都喊你們念阿彌陀佛,沒有“信深”不對。再一個對這個法門沒有信得深,沒有相信念阿彌陀佛。我給你們同學(xué)們說,我發(fā)心念佛,我十三歲的時候看到一部書《徑中徑又徑》,現(xiàn)在佛經(jīng)流通處沒有這個書,沒有這個書流通。啥叫徑中徑又徑?徑就是捷徑,捷路,直徑的徑,那個書叫《徑中徑又徑》,捷路中的還捷路,最捷徑。也就是我們說的念佛宗,易行道。一點不難走,一下就走到了,不費(fèi)力,捷徑中的捷徑,那個書是稱贊念佛宗,有十大科。那是我小時候接觸的佛法,在看此書前我看過印光大師的書,還沒有弄動,看《徑中徑又徑》這個書從十個方面來說這個問題,這個把我弄動了。
學(xué)佛的人還是要跟他說得容易點,說得不容易說得如何如何的難,難于上青天,我也就不敢說學(xué)佛的話,就是那個《徑中徑又徑》這個東西是容易之中又容易的容易,這個就把我說動了,既然如此容易成佛,我何不成佛去也!從那時候我才堅決學(xué)佛。那部書給我講清楚了念佛法門如何的出生死,如何的殊勝,比任何法門都好學(xué),一定學(xué)得到手,一定會成功,把這個話給我說清楚了。我現(xiàn)在要找那個書出來印給大家就是說明這個問題,就是說明念佛往生決定可靠容易得很,你把這個事說困難了,發(fā)不起心的人就嚇退了,把這個事說得如此容易,把這些人就鼓動起來了。所以念佛宗的祖師提出,念佛宗在全部佛法中是易行道,一定能成就,一定有收獲,并且非常容易。說得容易,但回頭來就給你說了三個條件——信愿行,具備這三個東西,信要深、愿要切、行要專,我們大家都是念佛堂的出家人,這是我們的本宗,這個本宗對我們的要求是什么?就是信深愿切念要專,然后才走念佛法門這條路。
這三個偈子記得不?今天就把這個法門的殊勝對我們的要求,跟同學(xué)們先概括的說一說,然后我們講這個經(jīng)的文,要學(xué)這個法門。我們要學(xué)佛戒定慧三學(xué)三支足一個也缺不得,佛法就是說戒定慧,念佛宗就是戒定慧,念佛法門不是沒有戒定慧,念佛法門就是戒定慧三個條件離不得,要行持念佛法門,信愿行三支足缺一不可,這就叫緣生法,這就叫因緣條件。要念佛要得到成就,必須有信愿行這三個因緣;要學(xué)佛要有成就必須要有戒定慧這三個因緣,這個就是佛教的科學(xué),哪些東西是哪些東西構(gòu)造的,佛法就是戒定慧構(gòu)造的,念佛成佛就是信愿行構(gòu)造的,這個就科學(xué)。
正講這個經(jīng),講這個經(jīng)我根據(jù)圓瑛法師的講義,圓瑛法師是解放后第一屆中國佛協(xié)的會長,愛國高僧,是上海龍華寺的方丈,明旸法師的師父,這個講義內(nèi)容很廣,不可能跟大家講完,不過我就根據(jù)他老人家的講義來講,他的講義是根據(jù)念佛宗的祖師蕅益大師寫的,對于彌陀經(jīng)做了扼要的解釋,他的文并不繁,但是個文言文,意思很深,所以圓瑛法師把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作為根據(jù)來講這個書,又寫了這個講義,是《彌陀要解》的講義,我根據(jù)他的講義講的。
開始講經(jīng)的方式,大家要曉得一點,天臺宗講經(jīng)先有五個提綱,叫“五重玄義”,這是天臺宗講經(jīng)的方式,是講經(jīng)前的五個提綱,玄義就是玄妙的意思,經(jīng)里有的玄妙的義理先跟大家講一講,然后再講經(jīng)的文字,叫五重玄義,曉得這個名字。什么叫五重玄義?是天臺宗講經(jīng)的方式,有五個大方向先給大家講。
第一釋名、解釋經(jīng)的名字,為什么這個經(jīng)叫《佛說阿彌陀經(jīng)》?這個經(jīng)名字是什么意思,《佛說阿彌陀經(jīng)》,叫經(jīng)題。一個經(jīng)有一個經(jīng)的題!妙法蓮華經(jīng)》是妙法蓮華經(jīng)的題目,《佛說阿彌陀經(jīng)》是這本經(jīng)的題目。要把經(jīng)題講一講,經(jīng)的題目有七種方式,這不說了。這個經(jīng)的題目是單人立題,只說人,為什么只說人?“佛說阿彌陀經(jīng)”佛:就是娑婆世界的佛,阿彌陀是極樂世界的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來說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有哪些功德,這是經(jīng)中有這兩個人,很少地方把佛說成是人,佛也是人,是大覺悟的人。我們也是人,我們沒有覺悟,是凡夫,說經(jīng)的是釋迦佛,《佛說阿彌陀經(jīng)》實際上還是說的法,就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種種莊嚴(yán),勸我們起信心,念佛往生。實際上是法,佛把阿彌陀佛介紹給你們這些凡夫,你們不曉得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悲心跟你們介紹說你們要想出生死,這里有個大靠山,所以佛說經(jīng)的都是法,不過題目提出這么兩位大人,能夠說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阿彌陀佛,了不得的人。為什么釋迦牟尼佛要來說?因為佛的悲心愿力要度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眾生不好度,你們念般若經(jīng),般若經(jīng)開始釋迦牟尼佛說大般若經(jīng)十方世界的佛都派人來問訊,來給佛致敬,都要問佛:眾生易度不?眾生不好度,眾生的事不好辦,但是眾生難度佛還是要度,出于佛的悲心愿力。佛為什么要成佛?為什么能成佛?就是由于他的悲心跟愿力。那些阿羅漢為什么不成佛?他自己入了涅槃,他自己受涅槃樂也不度眾生,管你們眾生受苦不受苦。佛就不贊成這種人,所以佛在法華經(jīng)說這些人要不得,焦芽敗種,像倉里的谷子火都燒焦了的,不起作用。所以佛叫眾生都要起大悲心,要發(fā)菩提愿,要成佛度眾生,人人都能成佛。
佛字怎么講?佛就是Buddha,佛陀的意思就是覺者,覺悟了的人,菩提是覺,佛陀是覺悟了的人。眾生就是沒有覺悟,這是一個譬喻。說覺有三種覺,一種叫本覺,我們學(xué)念佛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叫本覺,本來是佛不等于你現(xiàn)在是佛。為什么說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個話一定要懂得。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有成佛的菩提種子,能夠成佛的根子,有這一套本錢,本來就是可以成佛的,本來就是與佛齊等的,你能夠覺嘛。一切眾生都能覺悟,一切眾生都等于那睡覺的人能喊醒,不像死人喊不醒了,一切眾生等于在睡覺,本來是可以醒的,他現(xiàn)在就在睡覺一樣。
為什么要睡覺?由無始無明。從哪年起我們變起的眾生?不曉得,起了無明就變了眾生,本來都是佛,可以跟佛一樣,有佛那么大的功德,無始以來無明把我們跟著,本來都是清清楚楚的人,打瞌睡了。無明就是睡眠,就像瞌睡來了一樣,這個人就糊涂了,糊涂了就成了老凡夫,雖然是老凡夫但你那個能夠成佛的本能在,就像我們睡著了可以喊醒,不同于死人。這就是說雖然我們是凡夫,我們都具備本覺,本來是佛,本來就有成佛的佛性,所以先要承認(rèn)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但我們有佛性,乃至六道眾生都有佛性,所以地藏菩薩才能發(fā)那么大的愿,眾生都要度盡。如果他沒有佛性,你怎么把他度盡呢?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光我們是人,佛性就是本覺,本來具足的。
另一個就叫始覺,始覺是我們最初遇到佛法了,我們有點善根,培了福,然后就遇到佛法了,我們就開始相信佛法,對于這個世間開始有點認(rèn)識了,我們就開始學(xué)佛法了,就像那個人被喊醒了,要醒了,開始覺悟,還沒有真正清醒,我們開始遇到佛法,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發(fā)起信心,有點始覺了,從這個開始慢慢學(xué)佛的經(jīng),聽善知識給我們講佛法,自己修行。就像一個人睡著了,人家在喊你,聽到了,雖然沒有醒,但你聽到了,你在自己鼓勁要想醒了。這樣修行到后來,一直到成佛才完全的醒來了,就叫滿覺。也叫覺滿。清醒了,成佛了。
覺有三個階段,本覺是我們本具的資本一樣,始覺是我們遇到佛法了,遇到善知識了,種了善根,自己向佛法走了,從我們開始學(xué)佛法一直到我們成佛,都是走的這個階段,一步步向著佛這個道走,到了成佛就叫滿覺。滿覺如十五的月亮圓滿了。菩薩,十地菩薩都不圓滿,只像十四的月亮,智慧沒有完全圓滿。要成了佛才像十五的月亮。我們念佛一定要懂得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都能成佛。所以我們才敢相信念佛成佛。念佛這個法門就是要相信念佛就能夠成佛。
為什么念佛就能夠成佛?因為我們本來有佛性本來就是佛。念佛就能把我們的無明煩惱洗干凈。洗干凈了最后就能成佛,這就很簡單的道理,我們都能成佛。
一般講佛是自覺,佛是無師智,自己就覺悟了。釋迦牟尼佛成佛哪個教他的?佛自覺。覺他:覺悟別人,自己醒了還把別人喊醒,就像大家在房子里房子著火了,有個人醒了,他要把其他人都喊醒才對;如果他醒,不喊人,就不對了。阿羅漢就是房子燒起來了,他一個人跑了,不喊別人,不像菩薩,還覺他,還把別人喊起來。生死可怖,生死大海你們在這里危險得很,大家都要起來走。我們心經(jīng)念的“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波羅僧揭諦:大家都要走。這個就是發(fā)了菩提心的人,這是菩薩,不但自己要成佛,還讓別人成佛,這才叫菩薩。但是菩薩還沒有成佛,要到什么時候?要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行:heng就是采取行動。你光是覺悟了曉得這個娑婆世界苦,要出去,你不采取種種行動,也不能出去。行:heng就是有種種行門,依佛法修行。覺就是知,行heng就是行,要知行合一。光是有認(rèn)識,你不實踐,那也不行,所以又要有覺悟,又要有實踐修行,這就是菩薩。菩薩是正在修行望著佛的果位走,還沒有圓滿,到了功德圓滿那就成佛了,所以叫覺行圓滿。覺就是現(xiàn)在話說的認(rèn)識,佛才徹底把世出世間的道理都認(rèn)識了,所以稱為覺悟了的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字就這樣簡單講了。釋迦牟尼佛是這樣成佛的,阿彌陀佛也是這樣成的,佛佛道同,哪一尊佛都是經(jīng)過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到后來功德圓滿了就成佛了。
“說”講經(jīng)的人以三個字解,叫“說所懷也”。古寫的“說”與悅通,所懷:就是心里想的事情,自己的抱負(fù)。這個人的雄心壯志,叫所懷。佛的所懷,佛的雄心壯志就是要度眾生。眾生的根機(jī)成熟了,佛就為他們說相應(yīng)的法,不說,佛心頭過不去,就像我們心頭有話,非說不可,不說心頭過不去,說了就歡喜,舒服了。佛就是為了要度眾生,有這么殊勝的法門,西方凈土這個殊勝法門,不給眾生說佛心放不下去,非說不可,說了心頭就舒服了。所以佛就是要給眾生說法,眾生機(jī)緣成熟了,該聽什么法佛就說什么法,成了佛就了不起,不像我們凡夫,佛在定中可以到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面前都可以給他說法,現(xiàn)在要說阿彌陀經(jīng)這個殊勝的法,佛看到眾生的根機(jī)必須要用這個法門來度,所以佛才非說不可,不說他老人家心頭放不下,說了他就丟心了,所以叫說(yue)所懷也。
從前我們在北京聽喜饒大師講經(jīng),他的那個秘書給他當(dāng)翻譯,就告訴我們:“這個老頭,三天沒有人來聽經(jīng),他就不高興”。因為他肚子里一肚子的佛法沒有人聽,他就過不得了。那時聽經(jīng)的人少得很,在喜饒大師那聽經(jīng)的只有我們少數(shù)五六個人。所以善知識跟佛一樣,他要給眾生說法,說了他心頭才舒服。“說”就是這樣講的。說出來了心頭就痛快了。
一個字一個字講,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我們平時講得多了,今天我們不再講了,你們同學(xué)們應(yīng)該對釋迦牟尼佛應(yīng)該多學(xué)習(xí),把釋迦佛的歷史翻來看,把佛的傳記拿來讀。讀書就是最大的享受,F(xiàn)在我們主要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我們熟悉的,釋迦牟尼佛就是來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而說這本經(jīng),怕我們這些東土眾生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功德、悲心,你們還有一個大靠山在那等著你們,你們都不知道所以要給你們說。經(jīng)就是說阿彌陀佛的依報正報的莊嚴(yán),說阿彌陀佛的悲心、功德。阿彌陀佛為極樂世界的導(dǎo)師,導(dǎo)師就是給你帶路的領(lǐng)路人。你要到極樂世界去,要阿彌陀佛來引導(dǎo)你、教化你、化導(dǎo)你。我們說一個人思想不通,叫人去開導(dǎo)。開導(dǎo)就是給他說話,開他的智慧,把他導(dǎo)引向正確的方向,開導(dǎo)他。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導(dǎo)師,引導(dǎo)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開導(dǎo)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阿彌陀佛要來度我們。釋迦牟尼佛度東土眾生度得太費(fèi)事了,老是不好度,所以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再介紹一位老師——阿彌陀佛。
這位阿彌陀佛他過去最初發(fā)心時是個轉(zhuǎn)輪圣王,他遇到佛后發(fā)心出家修行,發(fā)了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在無量壽經(jīng)(大本彌陀經(jīng))講,小本彌陀經(jīng)里沒有講四十八愿,所以我們應(yīng)讀大本彌陀經(jīng)。阿彌陀佛在因中修行時發(fā)了四十八大愿,第一愿:我以后成佛我佛土里沒有地獄餓鬼畜生,沒有三惡趣。我們娑婆世界有地獄餓鬼畜生,危險得很,一不小心就掉在三惡趣里了。所以西方凈土那個世界根本沒有三惡趣,阿彌陀佛發(fā)了四十八愿,他要精進(jìn)修行,光是發(fā)了愿不修行那不行。有愿力還要精進(jìn)修行,培福培慧才能夠達(dá)到這個地步,才能夠感得成佛以后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yán),開辟了這個清凈莊嚴(yán)的世界,接引念佛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有什么好?“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我們常念彌陀經(jīng),后面要講,主要就是這一句。什么叫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zhuǎn)的菩薩叫阿鞞跋致。我們這些叫輕毛菩薩,發(fā)了菩提心都叫菩薩,但是那個菩提心發(fā)不得扎實,發(fā)一會兒轉(zhuǎn)過背就忘了,菩提心忘了就不成菩薩,不退的菩薩不會退菩提心,這是第一個,菩提心無論如何不會忘,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就不退菩提心了。因為我們在娑婆世界苦得很,雖然自己發(fā)了菩提心,行起菩薩道來艱難得很,眾生不拿給你度。釋迦牟尼佛度個兄弟來出家都要搗他的亂。這個極樂世界才能使菩薩到了那地方永遠(yuǎn)不退,他不會遇到違緣,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后,一直都是成圣人,不會當(dāng)凡夫,菩提心不會退,菩薩當(dāng)定了,所以叫“位不退”,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位置就坐穩(wěn)當(dāng)了,永遠(yuǎn)不退菩提心,所以叫不退菩薩,所以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一切眾生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不退菩薩。我們這些菩薩是輕毛菩薩,當(dāng)一會兒菩薩就不當(dāng),如雞毛一樣,風(fēng)一吹就倒了。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會遇到違緣,所以到了那里就是不退菩薩。凡是往生了西方極樂世界都不會退,保了險能夠一直度眾生。第三念不退,心中的念頭要成佛的菩提心的念頭不會退,做好事有本錢了,所以叫“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這說極樂世界的第一個好處,這是最大的好處,只要你去了永遠(yuǎn)都是菩薩,阿羅漢都不當(dāng),墮三惡趣更不會,極樂世界根本沒有三惡趣,說了世界如此。
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為什么又叫阿彌陀佛?我們和尚那些人嘲笑我們,看到我們就說“你們都是念阿彌陀佛的”。我們是念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是怎么一回事呢?我遇到過一些人,他們對佛教有好心,有些信佛,有些不信,向我說:“那是什么一回事,我在廟里去參觀,我問殿上的和尚,阿彌陀佛是怎么一回事?他給我說不上。”人家很失望,你們這些和尚怎么搞起的?在守殿堂,連阿彌陀佛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學(xué)一下阿彌陀經(jīng),以后人家問阿彌陀佛怎么回事,“阿彌陀”三字是梵語,印度話,梵語,印度人種。
世界的人種到底從哪來?大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講進(jìn)化論說人種是猴子變的,印度的說法,最初地上沒有人,是光音天的天人下來,本來是天人后來到了地上吃了地上出產(chǎn)的東西(地肥),地肥就像菌子,自然長出的,能營養(yǎng)人,光音天的天人不該吃那個東西,吃了地肥就不是天人,身重上不了天就成為娑婆世界最初的人類,這是印度對娑婆世界最初人類的說法。光音天是色界梵天,因為印度人說他的人種是從梵天下來的,所以他的語言叫梵語,就是印度的古代文,等于我們中國的文言文,普通說的話不是梵文,是巴利文,現(xiàn)在傳的小乘佛經(jīng)就是用巴利文的語言拼出來的,巴利文是印度古代的白話文,通俗的文字,因此把古典文叫梵文,印度人就說這些語言是梵語。阿彌陀是梵語,直接翻為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從時間上來說,壽命無盡,阿彌陀佛哪一年涅槃,觀音菩薩就接位,就在極樂世界成佛。但是佛怎么會涅槃?那是示現(xiàn)的。佛是永遠(yuǎn)不涅槃,永遠(yuǎn)度眾生。在極樂世界示現(xiàn)涅槃了,又到他方世界示現(xiàn)成佛度眾生,不單是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所有的佛都是無量壽。哪有成了佛還會死,死不掉的。無量壽說的佛的法身,法身不滅。
下面講佛的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沒有終止,每天上殿念“一真法界,湛寂圓融,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上殿拜毗盧遮那佛,從前這個叫大皈依要拜的。清凈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法身佛是怎么一回事?法身無相,無相就是沒有眾生所有執(zhí)著,任何一種。法身若有相就不能千變?nèi)f化去度眾生,法身的相就是諸法實相,就是我們學(xué)般若要學(xué)的。我們凡夫看到的都是些虛妄相,開悟了就見了一點真實相,諸法實相,大乘講法就講一法印,一般講三法印,大乘就講一個印,一實相印,佛法就是這一個實相,這個才是諸法的真實相。諸法的真實相是什么?就是把我們眾生所見的一切虛妄相都沒有了,那個才是一切法的真實相,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究竟真理,一切法的真相,你開悟就悟的這個,成佛就成的這個。一切法的真實相是什么樣子?到底這個真實相管好寬?管好多時候?“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這么一個真實相,一切法都是這個真實相,什么真實相?離了我們眾生虛妄分別就是真實相。我們眾生見的相都是我們自己戴有色眼鏡,沒有看到它的真相,我們學(xué)般若就要學(xué)到這個真相,念心經(jīng)就是見到它的真相。這個真相普通說,也可說是普通的真理,把我們的錯誤見解都丟完了,才見得到這個真實相。這個真實相就叫“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普遍的真理,哪里它都存在,所以這個無量,所以叫無量光,光就是你的智慧光明,你的智慧光明證到諸法真理,這個真理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就是佛的法身,人人都有佛,人人都有法身,你成佛時人人都是無量光,只要你成了佛都有這盡虛空界的法身,這個法身是什么樣子?不好講,就用光來譬喻,光明一來就把黑暗趕走了,你能證法身的智慧一起了,隨便哪里隨便哪些無明都趕走了,光就是你的智慧光明,以光明譬喻你成佛的境界,證了法身的境界就如此,說不清就用光明為你譬喻,光明就是無明的反面,有了光明就沒有無明,你把無明斷盡就有光明就叫成佛。
你們學(xué)密宗,密宗就講光明,講勝義光明,譬喻光明,講圓成實性才講。勝義光明是真正成佛,所以禪宗不準(zhǔn)人說光明,說你看到什么光明,執(zhí)著那個光明說自己開悟了,你要錯,所以說你不要在光影門頭去找開悟,成了佛智慧的境界拿光明譬喻,也就是把無明斷完了,這個就叫法身,這個法身其大無外,法身充滿法界。光明不會打架的,所以一佛的光明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佛的光明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就叫無量光。佛的法身沒有消滅的時候,沒有時間性,無量光就是說沒有空間性。我們凡夫的境界所有的東西都有時間性空間性,法身的境界就是沒有時間性沒有空間性。無量壽是沒有時間性,不受時間性的約束;只要成了佛,你就永遠(yuǎn)是佛。無量光是沒有空間性,只要成了佛永遠(yuǎn)都是佛,這說佛的法身無相,你畫個佛的法身畫不出來,就講無量光,無量就給你畫出來了,你的心量有好大,你的世界有好大,佛的法身也就充滿好大。本來我們眾生的心量跟佛一樣大,因為我們自己把自己約束小了,想到我就這么點點大的一個人,就這么個房子把我裝著,這就是我們無明煩惱眾生的觀點,認(rèn)識就這么狹隘,狹小。成了佛就不是這樣,成了佛發(fā)的愿是去盡虛空遍法界度眾生,他的法身不充滿法界,他怎么去盡虛空遍法界度眾生?所以無量光是譬喻,密法圓成次第要講譬喻光明與勝義光明。譬喻光明跟勝義光明有差距,真正見到勝義光明才算見到法身。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三字,我們還是應(yīng)理解意思,阿彌陀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我們早上拜的法身佛,“豎窮三際”,從時間性說它沒有過去未來,不受時間的管束;“橫遍十方”,不受空間的管束,大解脫。一切世間法都有時間性空間性,成了佛得大解脫,時間空間的觀念就變了,這個是我們現(xiàn)在學(xué)物理,學(xué)高深了,逐漸逐漸會理解這個問題。實際上諸佛的法身都是無量光無量壽,不僅阿彌陀佛,諸佛的差別就是愿力,各人的愿力各人度生的方式不同,阿彌陀佛四十八愿里說永遠(yuǎn)永遠(yuǎn)的要度眾生,所以他就無量壽,不管哪里都要度眾生,他就是無量光。我們懂得法身的道理,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有這樣的法身,就是你自己沒有把它發(fā)掘出來,你沒有通過修行發(fā)掘,所以你就拿給無明煩惱,把你這個佛性的寶貝埋沒了,所以法華經(jīng)中說,你出門時你親人把你衣服里縫了一個無價寶珠,你到處跑沒有錢用,討口都不曉得有個無價寶珠。我們眾生的佛性無始以來就有,佛性這個無價寶珠我們不曉得我們能成佛,我們一天奔就奔著凡夫的事,我們怎樣抓一個高點的地位,怎樣抓一點錢在我包里存在銀行里,要拿就取得出來,我們只曉得這個,不知道我們是佛,有這么樣大的一個家業(yè),本來我可以成佛,我為什么還為這些事把我綁著。
- 上一篇:阿彌陀經(jīng)講記 一
- 下一篇:阿彌陀經(jīng)講記 三
- 一經(jīng)通經(jīng)經(jīng)通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之臨終往生
- 為何《阿彌陀經(jīng)》疑者甚多?
- 四分律宗
- 修行凈土的人應(yīng)同念《普賢行愿品》和《彌陀經(jīng)》
- 彌陀經(jīng)的宗趣
- 受持彌陀經(jīng),能護(hù)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義記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三十二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三十一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三十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二十九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二十八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二十七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九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八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七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六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五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dú)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