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小止觀 證果實相 六

  證果實相(六)

  初心菩薩住中道正觀、得一切種智,則一切義理皆能通達(dá)成就,安住大乘,念念都流入大智能海中,則此人是「行如來行,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以如來莊嚴(yán)而自莊嚴(yán),獲得六根清凈!挂陨鲜且C經(jīng)文,贊嘆初心菩薩中道正觀的功德。

  行如來行,是指初心菩薩所作的一切行為,皆是如來教化眾生的行徑;亦可說此菩薩行同如來。如來衣者,指柔和忍辱的心;如來室者,大慈悲心。如來座,指法空無我的境界;如來莊嚴(yán),不外乎是;具足、六度圓滿。六根清凈者,指六根能互用;如眼根清凈,雖未得天眼,以其肉眼能觀天地法界、一切事物,上至三千大千世界之有頂天,下至阿鼻地獄,一切事物及眾生因緣業(yè)報生處,都可以見到。耳、鼻、舌等諸根,也是如此。而吾等凡夫,六根都為六塵境所染,眼根見物,不能超過物質(zhì),耳根只能聽到聲音,故六根皆不清凈。

  初心的菩薩行中道正觀時,具有愍念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度化眾生的過程,也能以柔和忍辱的心,去面對一切逆境;且,對于一切現(xiàn)象,都能無所住、無所著;如此的行持,能具足佛陀的;邸⑷f行圓滿,以此來莊嚴(yán)法身;而獲得六根清凈,入佛境界。

  但此種行持,實踐甚難。古德告知吾等,修念佛法門,比較容易成就。如以正念念佛,將念佛的心與念佛的境,念到一心不亂、能所兩忘,則一心三觀自然現(xiàn)前。此時所念、所言,皆不離佛,即是行如來行。正念念佛時,常懷慚愧的心,又不會被外境所動,即行忍辱行。念佛時候,發(fā)愿要自度度他,即是大慈悲心。念佛時候,念念與佛相應(yīng),不為塵世所染,即是坐如來座。一句彌陀,具無量光(智能莊嚴(yán))、無量壽(福德莊嚴(yán)),光壽不二,即是妙莊嚴(yán)。如此的一句彌陀修持,就能行如來行,而獲得六根清凈。

  然佛的境界,即是一心具空假中三觀的寂滅境界也。有句話說:若人欲識佛境界,當(dāng)凈其意如虛空。又言:如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則于一切法無所染著,一切好的境界,不生貪愛;一切壞的境界,也不生憎惡;了達(dá)一切皆空,好惡平等、憎愛一如。所謂「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一切佛法現(xiàn)前,成就念佛三昧。{78}

  2004.07.19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