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四十日(二):無悔地做阿彌陀佛眷屬

  安居第四十日(二):無悔地做阿彌陀佛眷屬

  一切眾生是未來佛

  阿彌陀佛有廣義說與略說。廣義說中,阿彌陀佛是說過現(xiàn)未來一切佛;略說中,我們把阿彌陀佛當(dāng)成特定的世尊,這樣我們的教育就會受到制約,思想就會收緊,收在西方對應(yīng)的一個世尊、一個意識、一個去向。

  標(biāo)方立相是個方便,標(biāo)方立相的主體目的是令迷失眾生皆有所歸。但是我們一直站在迷失眾生的角度學(xué)習(xí)阿彌陀佛,現(xiàn)世的利益就會受到制約,F(xiàn)在大家普遍談到的是標(biāo)方立相的西方阿彌陀佛——過十萬億佛土,名曰極樂,彼世界有佛,號阿彌陀佛,今現(xiàn)在說法,以這一個世尊來憶佛念佛,行不行呢?這實在是一個方便,很方便,給這些迷失眾生一個準(zhǔn)確的方位。但如果這個方位不迷失就好了——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三世一切佛,那現(xiàn)前的一切有情都是未來佛。你否認(rèn)也沒有用,何以故?一切眾生的作為沒有離開覺性,沒有離開佛性,沒有離開法性,離不開的,雖然是逆性者、迷失者,雖然在煩惱業(yè)習(xí)中是沉淪者,但從沒有丟棄過,也沒有能力把它毀壞掉。

  我們念三世一切佛這個阿彌陀佛,你就要謹(jǐn)慎了,就要時刻小心怎么面對身邊這些佛了。一切眾生是未來佛,這是確定無疑的真實、究竟的說法。我們念過去佛,念現(xiàn)在佛,都是很好念的,但若是尊重念未來佛,可不好念,主要是未來佛的差異太大了,未來佛的面孔也太多。我們于一切時處若能生起尊重心,那就是真正的南無阿彌陀佛者。這個平等心智真正成熟了,你才知道阿彌陀佛的“正覺華化生”的眷屬功德,才知道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同一念佛無別道,這樣的真實提示。我希望大家在念標(biāo)方立相的西方阿彌陀佛過程中,有時有意無意地念一念廣義的阿彌陀佛,這樣對我們是一個很方便的修行,一個自我提示。

  一念安心

  極樂世界的眷屬功德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唯一差異——娑婆世界是雜類眾生、雜類果報所產(chǎn)生的雜緣世界,也就是五濁惡世,渾濁,雜亂,次序不夠。而極樂世界,一切往生者皆是正覺華化生,非是胎生,永不再受胎生之苦。胎生是十分苦的,但我們?nèi)祟悓μド目嘁呀?jīng)沒有記憶了,不是不苦,是苦到極致,記憶封閉了。所以很多人不怕胎生,不怕輪回,因為他不知,所以說無知無畏。如果了解了胎生之苦,是沒有人愿意胎生的。

  我們說——不養(yǎng)兒女,不知父母恩。那阿彌陀佛攝化這么多,又是父母又是師長,養(yǎng)育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怎么來面對他呢?那就是第五門——回向門的修持,回向門是一個利他最直接的善巧——不舍一切苦惱眾生,回向為首,成就大悲心,入一切生死煩惱林中,游戲神通,至教化地,依本愿力故,即依佛的愿力故,依一切眾生的本性、法性、如實功德故來入生死煩惱林中,回向眾生究竟利益。一般我們稱回向門為大悲門,說不舍一切苦惱眾生,實際就是廣泛地念未來佛、現(xiàn)在佛、過去佛之一切時處的阿彌陀佛,看到每一個眾生的現(xiàn)緣,皆以悲心回施,實際也是在念佛,回向方便也是悲心方便。

  我們作為阿彌陀佛的眷屬,實際是順性地認(rèn)知我們無始以來的違性的作為與習(xí)慣。我們一旦認(rèn)識了這個習(xí)慣了,那就能頓超頓出,或者說橫出。凈土法門是個頓超橫出的法門,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教法。一般我們讀到臨命終時,地獄惡相現(xiàn)前之時,若遇善知識,聽人稱念阿彌陀佛名,乃至十念,地獄的景象就會變成清凈的蓮花,得以往生彼國,這就是一念、十念的功德作為,而在我們每一時刻的每一念中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所以稱為頓超橫出。

  “一念安心”是這個教法的極致的提醒,也是我們人生最豐富的地方,是我們?nèi)松罹咦、最值得尊重的一個角度。我們以前對自己的人生不那么重視,如果知道這一念安心,或者說一念即能往生,一念是為具足,那我們就變得富有了。在每一時刻的念與念之間,我們就可以用隨順性德來休息了。因為如果念念要注意,會很累,很辛苦,在這個辛苦的過程中,我們突然會體會到為什么順性會有安樂。順性安樂一定是我們在念念注意的過程中得到的一個休息的對比。這個對比會使我們真正地抉擇,無疑地抉擇,即能順性無為地抉擇下去,或者說在無為的心智下做種種作為而無染著,所謂不為自求之說,無染之說,慈悲之說等等,這都是順性的安樂。如果不念念去認(rèn)知,我們就會放過自己生命的大部分時間,丟棄大部分的福德因緣。

  因為每一個因緣我們都能去覺悟、不失念。菩薩戒、比丘戒中講的最多的就是這個不失念。例如比丘睡前要做光明相,勿散漫睡眠,勿放逸,要存念三寶;又如菩薩戒講如救頭然之類的,若睡眠之時無一空過,后待后悔。為什么呢?都是讓我們在這一念中去認(rèn)識生命,它用戒這樣一個要求來鼓勵、推動我們。那么凈土法門呢?——讓我們在每一個事情、每一個現(xiàn)緣、自他業(yè)力交織的剎那去認(rèn)知它。這個認(rèn)知就是不失念的認(rèn)知。不失念就會安心。不失念安心,一失念不安心,這樣翻來覆去你就會有疲勞感,這時你突然遇到一個順性的教法——說得念失念皆為安樂時、解脫時,皆是佛愿所攝化之時,你就會象是從一個很陡峭的懸崖突然回到廣大的平地一樣。

  作為一個修行者,我們要知道這一念的抉擇。飛機駕駛員知道這一念的作用,因為一個概念錯了,這一飛機的人也可能就沒了。打仗時軍隊長官下一個命令,那一念是個什么?國與國之間有摩擦了,是不是要打,那一念就是千萬個人的生命。實際我們平時的每一念都有這么大的力量,只是說我們自己輕賤自己,自己把自己的生命意識麻木到一個不警覺、不在意、無所謂的狀態(tài)下,不斷地產(chǎn)生著很多不必要的虛妄妄想,或者產(chǎn)生一些是是而非的想法,在這個顛倒妄想中生存。我們對這一念的大雄大力大作大為沒有認(rèn)知過,如果知道每一念都有這樣的價值與作用,一念一世界,一念一法界顯,比開飛機還要厲害,那我們的念頭,很多的造作就會突然休息下來。我們要對它的認(rèn)知到一個高度,這一個念頭會對法界顛覆,會對整個世間會有厲害關(guān)系,那你應(yīng)該怎么思維?把你放在未來佛的角度,你是佛陀,你怎么思維?菩薩啊,這不是假設(shè),這是方法。因為在我們的意識與諸佛的意識是在同一法界中,只是說我們對自己“一念”作為的認(rèn)知不夠清晰,不夠尊重,不夠準(zhǔn)確,不夠徹底,不夠完善,不夠廣大,不夠真誠,把自己的思想意識放在泛濫的、沒有價值的這樣一個角度了。

  其實大部分人的生命并不是沒有價值,是他沒有真正地生起尊重,沒有真正地認(rèn)識到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那他就會做眾生的顛倒妄想事業(yè)、煩惱的事業(yè),不斷地輪回,不斷地糾結(jié),不斷地受種種不必要的苦,F(xiàn)在我們受的苦是不必要的,如果是必要的話,世尊就不出世了。因為我們受的苦是不必要的苦,所以諸佛菩薩,乃至善知識們出現(xiàn)于世,提醒我們——我們太多的、無用的想法輕賤了我們的生命,輕賤了我們的意念,輕賤了我們的作為。自我輕賤。本來到人間應(yīng)該快樂通達(dá)的,應(yīng)該有增上善巧,在六道每一道中要有助他為樂的善巧、度他苦緣的善巧,而不是相互危害與沉淪。我們?nèi)绻嬲鹱宰鸬男哪盍?那我們就知道六度萬行的快樂,智慧無染的快樂。

  過去說“助人為樂”,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也都做過這樣的事情,包括公益事業(yè)等對社會有益的事業(yè),但如果喚不起心靈真正的需要,你的作為難免有些勉強,難免有些人云亦云。我們真正觀察一下為什么諸佛如來做這么多利益世間的事情而沒有絲毫染著呢?為什么具有這樣的大智大悲大愿大行呢?他們不過是真正地、恰當(dāng)?shù)、順性安住罷了,并沒有過多地增減一個什么事情。我們凡夫有情比佛多了十分多的東西——煩惱、妄想、雜緣、無意義的思維、無意義的作為。

  很多人做了事情以后就會后悔,回頭一看人生,感覺太浪費了。他覺悟那一刻鐘才知道浪費,雖然真正覺悟就知道一切都是圓滿的,但在某個階段的覺悟之時,會看到我們自身的很多作為真是十分可憐,這個可憐不是一個輕易的話題,是我們真正地反省了生命的價值。你看一個在惡道里的還是這么個人,一個去畜生道做愚癡業(yè)的還是這么個人,一個去天界行無欲之樂的還是這么個人,一個行聲聞獨覺,一個行菩薩六度萬行,一個圓成菩提安住于真如法界,都是這么個心智、作為,為什么這么大的差異呢?何去何從呢?是學(xué)佛的人應(yīng)該選擇的,應(yīng)該認(rèn)知的。

  佛恩浩蕩

  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作為父母親人的眷屬,我們知不知道父母恩呢?我們知不知道師長的恩、國土的恩、周邊有情的恩德呢?感恩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在這個世間,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師長教育了我們,國土載負(fù)了我們,周邊有情托負(fù)著我們,推動了的我們的生命,如果我們不知道感恩,那作為阿彌陀佛的眷屬,往生彼國,能感恩嗎?這個恩是什么呢?——我們生活的動力就是恩德啊,我們生活的推動就來自于有情,來自于父母,來自于師長,來自于一切相交織的因緣。

  人對這個“恩”字的認(rèn)識不夠。我們這個時代是相互怨恨的時代,尤其中國人,相互埋怨的比較多,誤解的比較多,如果真正地輔助、理解、感恩,那真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用的任何一個小的東西,都來自于辛苦與付出,所以出家人應(yīng)該感恩于檀那,感恩于父母,感恩于周邊。但我們有沒有感恩呢?如果沒有,我們就會行很多放逸。那世俗人亦復(fù)如是,你感恩你的父母師長嗎?感恩國土對你的載負(fù)嗎?人有感恩心,就有覺悟的機會,有覺悟的相應(yīng)貼切的內(nèi)在體驗。

  所以我們念佛憶佛,實是感恩阿彌陀佛給予了我們一個法身慧命!雖然一切眾生有佛性,但你這個佛性是死寂的,是被業(yè)力厚厚的土壤埋在深深的地下,你沒法挖掘出來,埋在深深的海底,你沒法去取用它!阿彌陀佛以其無礙的智慧,大悲的心智、方便,回施給我們。說借用給我們嗎?不是借用,是你本來具有的;說你借用吧?你依無礙力,把你本有的法性取用出來。你得這樣的自在力的時候,就知道佛恩浩蕩!這個浩蕩是什么呢?——你本來有,而不能用!諸佛如來讓你能使用出來!這個恩德是不可思議的!

  阿彌陀佛于一切眾生的恩德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若是感恩人,最容易體會到彌陀的教法。當(dāng)然我們可以通過對父母、師長、朋友、周邊的有情、國土的感恩,體會對阿彌陀佛的感恩。我遇到許多所謂的精神病患者,并不是有真正的精神病,而父母就會把他們送到精神病醫(yī)院,因為不耐其煩了,厭倦了,忍受不了了,就會把他們往那里一推。很多老人家被送到養(yǎng)老院,或者沒人照顧,也就是子女厭倦了。很多是完全可以健康地生活下去的,因為沒有很好的被照顧,或者說在某個困難時期,沒有人用真誠、徹底、相續(xù)的心去照顧,他們也就結(jié)束了生命。阿彌陀佛,乃至這些菩薩、善知識們,為了我們的法身慧命,累生累劫地傳達(dá)著、回施著、提示著,沒有間斷過。一代一代的善知識們,一代一代的佛陀智慧的傳達(dá)者們,從來沒有間斷過,不舍一切我們這些舍棄了覺性的人們,要是佛陀也舍我們了,我們真是沒有機會了,那就只有妄想與沉淪,只有掙扎與痛苦。

  我們這里不必要搞一個什么宗教崇拜的說法,但就從最基本的道德、感激的角度來說,從真誠利益上來說,佛陀對我們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的。佛陀的教法對我們在究竟意義上的法身慧命的養(yǎng)育是真誠的,是徹底的,是圓滿的!我們世俗的父母師長,對我們的教育,對我們的愛戴,都是極有限度的。何以故呢?你可以去觀察,去類比。我們也不需要偏贊佛陀的慈悲、廣大、究竟、真實,我們可以去觀察對比。我們的父母可能對我們有很大的耐心,有很親切的引導(dǎo)與養(yǎng)育,但是如果拿來跟佛法一比,我們就會認(rèn)知到佛陀對我們的恩德的實質(zhì)內(nèi)涵了。

  在佛陀的教法中,最感人最感人的莫過是——佛陀提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樣一個稀有的,唯有佛陀能說出來的不可思議的語言,這樣一個揭示了一切本來面目的語言。佛陀后來的施教都是為了讓一切有情去證實這樣一個真正的狀態(tài),這是他給我們最大的恩德,一切世間有情不能代替,一切世間的師長不能取代!所以我們?nèi)绻嬲涯罘鹱鳛橹黝},把順性的行為作為主題,那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是必生之地!我們會感恩地抉擇,而不是徘徊地抉擇。

  真正抉擇了這個主題,那我們在娑婆世界安心極樂,在娑婆旅游旅游,百年如寄,終有所歸,回到你的極樂世界,回到順性的本家本國、無生國中,在這個莊嚴(yán)的國度中,你可以分身無數(shù),可以回到娑婆世界看看你以前的作為,也可能真會痛哭流涕的;看看你以前的那些父母、朋友、同事們還都在干些什么,你可能會說你的選擇一定是準(zhǔn)確的,是真誠的,是有真正的尊嚴(yán)的。就從尊嚴(yán)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作為阿彌陀佛的眷屬是絕對值得的、有意義的!我們付出多大的辛苦得到都是值得的,況且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什么辛苦,他只是讓我們安心快樂。

  沒有遺憾的究竟抉擇

  作阿彌陀佛的眷屬,這個抉擇十分重要。你要是不抉擇,那不是阿彌陀佛的眷屬,因為我們從心底里從來沒有認(rèn)識過往生,沒有認(rèn)知過而說能往生,這個進(jìn)趣是極難形成的,所以一定要抉擇與認(rèn)知。

  我們通過對主功德與眷屬功德的學(xué)習(xí),無外乎是要抉擇往生的必然,或者說往生的這個自尊、往生的這種大恩大德的實質(zhì)內(nèi)容。我們對此處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認(rèn)知,往生的意樂是不會產(chǎn)生的,也就是人云亦云。但通過分析、認(rèn)知、學(xué)習(xí)、觀察,認(rèn)真地體驗與尊重地選擇,那我們一定把極樂世界作為這一生回歸的目標(biāo),真正安心于此,決定于此,不再去顛覆它了。

  因此我們就知道娑婆世界原來是客居之地,各行方便,實無得失可以計較,實是夢幻之事,就象客居夢鄉(xiāng)一樣,我們?nèi)徊辉偃ビ嬢^了,再去計較實在是無意義了。若再計較這個娑婆世界,那娑婆世界就是你的家。

  我們真正放棄了在這個娑婆世界斤斤計較的習(xí)慣、陋習(xí),那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家。因為你在旅游之地、客居之地,不會計較了,那里是你解放自己、休息的地方,放松的地方,是你覺悟的地方,是你證道的地方,不是你要守護的東西,因為沒有什么可守護的。你可以觀察我們一生一生有什么可守護的啊?包括我們自己的色身、名字,最后都要丟棄,火葬場的最后一刻,什么也守護不住了,最后就剩一把骨灰,寫一個名字,掛一個照片說某某某,實際那時你站在中陰身說,不對!為什么?那肯定不是。

  我們在極樂世界,回頭看看娑婆世界眾生不健康的選擇,即六道輪回、迷失的選擇與固執(zhí),我們一定會生起同情的,那時再倒駕慈航,再來做一些枝葉問題。度生是枝葉,往生是主體啊!菩薩,不往生,你沒有度生方便,多是沉淪,你沒有度別人,只是指責(zé)別人,說這個人這么壞、作為這么麻煩等等,利人是很困難的。為什么呢?菩薩利人不得究竟方便,只得相續(xù)方便,一切菩薩利他無外乎是自利方便罷了,沒有圓成佛道故。所以一切利他者皆稱為世尊如來啊!要不是世尊,實無度生方便。

  我們此一生,若真正尊重我們?nèi)松膬r值,一定要對它有一個圓滿的交代!那我們真是仰俯無愧的——對我們無始以來的親屬、一切有緣者、無緣者,對自己,對現(xiàn)前這個生命的覺知性,這個業(yè)所的守護者,那是一個永恒的價值,一個真正圓滿的,再也不會有遺憾的抉擇。

  你抉擇這一次,那你作為阿彌陀佛的眷屬,可以分身游化了。我們現(xiàn)在這個粗重的身體,古人講就象一個糞挑子,好東西進(jìn)去,變成齷齪的東西,象一個無底洞,不斷地裝、裝,裝到最后那一天,太累了,往火葬場里一裝就完了。你還認(rèn)為是個什么呢?但是它的價值可以使你六道輪回,可以使你覺悟,成為阿羅漢,成為菩薩,成為佛陀世尊。你有什么樣的選擇呢?釋迦文佛推薦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性德的本質(zhì)在極樂世界。這個“在”,無外乎是個提示。那我們真正意樂的觀察呢?那是你自己要觀察的了,那是最大的動力,即我們現(xiàn)生的心愿。這一生的心愿起很大的作用,很多人之所以渾渾噩噩地一生一生地活著,就是他不知道一生一生真正的心愿是什么?有作為價值的心愿是什么?他認(rèn)識不清楚的,所以渾渾噩噩。一旦認(rèn)識清楚了,十分明快的一生就會展示在這個世間,展示在親人、朋友、有緣面前,那是燦爛的,是透達(dá)的,是沒有遺憾的!如古人所講——仰俯無愧,無有愧色面對于天地!

  若要真正仰俯無愧地面對這個世間,你一定要有一個準(zhǔn)確的、完整的、究竟的選擇。十分準(zhǔn)確,十分完整,十分透徹地,你認(rèn)知了這樣一個愿望,它是經(jīng)得起審視的,乃至未來世,乃至一切世間有情來審視。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作為阿彌陀佛的眷屬,我們可以觀察值不值得做。要是值得做了,那我們就是蓮池海會的菩提眷屬、金剛道友,那我們在未來世可以共同游化,可以分身游化,可以別類游化,可以十方世界無所障礙,若去若往。你說這是個神話也行,但想想這個神話都比你在六道里沉淪有意義。

  菩薩們啊,我們不去觀察,就不知道在我們的意識法界中,我們因為業(yè)力、煩惱、習(xí)慣等等,受到多么大的局限。而我們因念佛憶佛順性故,又是那么自在,那么健康,那么純正!象佛陀一樣具足紫磨金身、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可以朗耀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走出癡暗冥,因為這個佛是無所屬的,覺性圓滿也是無所屬的,不是說某個人擁有,其他人不允許擁有的,不是這樣的。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值得一看。在這個經(jīng)典中世尊做了九種喻,比喻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如來藏性在一切眾生生命中是從來沒有被毀壞、泯滅的,只是被埋沒了,我們不斷的業(yè)習(xí)的累積、沉淀,埋沒得越來越深,如果不去真正地、徹底地挖掘它、使用它,它就那樣悄悄地埋沒著。我們在這個無意義的輪回中受到種種苦,你覺悟的時候知道這個輪回也沒有問題——它是你覺悟的動力,但你要是不覺悟,一直在迷失的執(zhí)著狀態(tài)中,那輪回真是苦海無邊啊!

  我們選擇阿彌陀佛這樣一個修法,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做阿彌陀佛的眷屬,此“眷屬”,賓主一如!主次一如!

  阿彌陀佛雖然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雖然是十方諸佛皆共稱贊彼佛功德與殊勝,但他并不是讓你永遠(yuǎn)在他的腳下去禮拜,其實際內(nèi)容在《無量壽經(jīng)》有很簡單的描述,世尊在一個偈子上是這樣講的——爾時阿彌陀佛發(fā)出微笑,有光明繞佛三匝,從頂而沒,世尊授記十方來的諸佛菩薩,不管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你們這些菩薩來我的國土,我知道,你們知道諸法如露如電,你們也想建立象我一樣的國土,也象我一樣來度化十方的眾生。他不是安慰這些菩薩們,不是安慰這些往生人們,他說的是如實的教法,即賓主是一如的。

  有人說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眷屬也是無量壽,那眷屬就永遠(yuǎn)只能做眷屬,不能做象阿彌陀佛那樣做一個究竟圓滿的利益者、安住者。所以有阿彌陀佛也會取滅,干什么呢?給你一個位置。第一個接這個位置的就是觀音菩薩。只要你需要,阿彌陀佛也會取滅,給你讓位置,讓你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諸佛如來順性、乘性者,無不是利益眾生方便,他們不需要做什么了。

  《無量壽經(jīng)》清晰地表達(dá)阿彌陀佛于十方往生者皆有授記——汝等未來世當(dāng)成佛,如我無異。

  釋迦文佛在《無量壽經(jīng)》上有這樣的話——佛告阿難啊,諸有眾生,遇其光明,身心柔軟,自然向善,三垢消除,稱念彼佛名者,往生彼國,次如彼佛,就是說在未來世會象阿彌陀佛一樣。

  十方諸佛皆共贊嘆阿彌陀佛功德,贊嘆這些往生者亦如贊嘆阿彌陀佛,等無差別。

  《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佛經(jīng)》,種種解釋,種種方便,種種梳理,就讓我們抉擇無疑——往生吧,沒有問題的。但你要去細(xì)致的觀察,也不要盲目。有的人太盲從了,一看就說可以了,我愿意往生,實際下面疑惑又來了。所以你要細(xì)細(xì)地去觀察。

  此眷屬功德——如來凈華化生,皆是阿彌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這樣一群念佛有情,我們是要抉擇的。隨順佛愿,隨順法性,隨順自己的意樂,我們是要選擇的。不選擇,雖是眷屬,不名實際眷屬,因為實際利益不現(xiàn)前。若我們抉擇了,現(xiàn)世利益即現(xiàn)前,這跟生死來往不相干,只在于抉擇。所以抉擇者必得安心。何以故呢?心不再起伏了,不再變異了,不再去來回計較了。那我們在憶佛念佛的修法中,就會平和地、如實地去相續(xù)了。

  阿彌陀佛在自受用中,允許十方眾生往生彼國,也允許十方眾生去審視、思維、觀察這個法則,包括修行其他法則來做對比,這在《無量壽經(jīng)》是有十分清晰的記載的。在唐密無上瑜伽部也有這樣的阿彌陀佛的修法,其中清晰地提示到,阿彌陀佛自受用安穩(wěn)眾生之意樂,就是說你不要害怕,阿彌陀佛不是專利者,不是讓你去念阿彌陀佛,其他什么也不要做。因為阿彌陀佛括于三乘教法,你可以修持三乘,但是主次要分明,往生的利益一旦抉擇,你什么法都可以修行;但在往生的利益沒有抉擇,主題的修法沒有完成之前,你修其他法,在這個時代,億人修持,罕有得道啊!不是說沒有得道,是少。

  因此,此眷屬功德成就雖然是攝化十方,無所疏漏,但我們自身的抉擇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諸位善知識,一定善思維,善觀察,善抉擇!

  (歲次辛卯五月二十五 2011年6月26)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