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己事早辦、初心勿變、哭泣生前
《西方確指》己事早辦、初心勿變、哭泣生前
好,請看下面一段。示查定宏曰:“菩薩說偈,家常茶飯。歸告汝母,己事早辦!边@是第十四段:示查定宏己事早辦。這是一位居士,他本來也是想出家的,但是覺明妙行菩薩不許可,還是讓他在家修行;原來他是持咒來修行的,以后也就專修凈土。這里面談到,菩薩說偈教化眾生是家常茶飯,就是雖然說得很直白,很平常,但是很平常的東西你不能不要,就好像你每天要喝茶要吃飯是平平常常一樣,但是離開了茶飯你就活不下去。所以菩薩說偈叫你修行,你不要看成是平常。雖然平常,如果你不去修行,你最終就要死亡輪回!凹页2栾垺辈灰】,每天都得吃,所以“菩薩說偈”的意思:每天都要依教奉行。并且告訴他:“你回去告訴你的母親,要把自己修道了生死之事早日成辦!
前面曾經對查定宏的母親有過開示。查定宏的母親也不是一般人,她原來曾經做過比丘——前輩子做過比丘,做比丘修禪定的。有一次在禪定當中突然生起了一念邪見——他想速得成佛,說:“成佛就是空。既然諸法空寂,我心是佛,我還修什么行,我當下就是佛!彼蜕鹆诉@樣的一個邪見。以后他就不怎么修行了——“豁達空”了。由于這樣的一個邪見故,沒有了生脫死,并且轉為女人。你看,這是他母親的一個因緣。所以第六段開示就是“墮空邪見之惡果”——作為女人。作為女人,今生又產生不了真正的信心。所以告訴查定宏的母親一定要建立對凈土的正信正見,執(zhí)持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么他的母親也修行,但是有時候會間斷。其中在第三十八段談到,她間斷是因她的孫子出世了,她要帶孫子。她抱她的孫子,她就不念佛。覺明妙行菩薩說:“你為什么不念佛呀?”她說:“我怕抱小孩不干凈,念佛怕得罪佛!边@時候菩薩就開示她:“不管干凈不干凈,你只念你的佛好了。你要知道,不念佛則獲罪無量。”你不念佛,你得到的罪才是無量呢!你看,有前面因緣,在這個最終的開示當中還沒有忘記告訴查定宏:“你回去一定告訴你的母親要精勤念佛,把求往生的大事要在今生成辦,不能再辜負原來曾經做比丘、今生又遇到菩薩的這樣殊勝的一個因緣!
請看下面。示陳定耑曰:“惟天最高,無所不見。護汝初心,慎勿少變!标惗Z居士他前面有一個特點:他想修行,開始發(fā)的志向也很大,但是常常就不能維持得太久,就是恒心不夠。所以前面也講到:一定要“持志久遠”,將“修行”二字,就作為每天要吃飯的事情那樣來成辦。在這里特別講到“惟天最高”。這個“天”,在我們中國文化當中出現的地方是很多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談對天命的敬畏。在古代對于天的解釋:我們中國人對于天的解釋——包括印度對天的解釋,就是有主宰的意義,有一個實體。所以儒家講“皇皇上帝”;道家講玉皇大帝——玉帝;佛家講天,跟玉皇大帝相對應的實際上就是忉利天王——三十三天王。實際上是同時表達同一個上帝。那么天是有一個形體的、主宰的力量,到了后來宋明理學家就不這么去理解天了。他就用理來替代,說天就是理的意思。那這樣呢,就轉換了一種東西。如果說天有實體主宰的意思,有他的威德力,就能夠讓一般的人有敬畏感,能夠起到勸化的作用。如果只是說,天解釋為理——一種形而上的,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那可能一般的人就肆無忌憚了,沒有害怕的感覺了。實際上把天理解為一個有形體、有主宰力量的天,來得更好。
佛教講這個天,一般講有二十八重天了。在欲界天里面有六天,跟我們最近的是四天王天。我們一般供四天王。四天王天距離我們地球有四萬二千由旬,它的一天相當于我們人間的五十年,形體也很高大。到了第二重天——忉利天,它距離我們地球有八萬四千由旬,一天相當于人間一百年。這兩重天都是依須彌山來住的——安立的。到了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它就依虛空來住的。這是欲界的六天,有形體,有欲望。那到了色界,它有形體,沒有男女的欲望,它有十八重天;再上面就是無色界天,既沒有欲望,也沒有形體,修四空定的:四禪八定。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大劫,這個天距離我們地球來說是最高的。
那天人都有天眼通,無所不見。特別是欲界的像這個忉利天,特別關注人間的事情。為什么他關注人間事情?因為人間的善惡跟他們有直接的影響。如果人間的地方行善的多,就意味著他的天人會增多;如果造惡的多,造惡的人都到三惡道里面去了,他天人的數量就會減少。這是第一個,他要關注。第二個關注呢,就是阿修羅常常向忉利天發(fā)動戰(zhàn)爭,戰(zhàn)爭互有勝敗,其中這個忉利天軍隊和阿修羅軍隊的兵力強弱是一個因素,還有個因素就是人間的善惡力量。如果人間善的力量占主導地位,它就對忉利天有加持力;如果人間惡的力量占主導地位,它就對阿修羅大軍有加持力。所以他很關注人間的善惡。也許忉利天會派所謂天人下來,所以原來講做皇帝的就叫天子——天之子。他們有天眼通,還有鏡子常常照見地球眾生的情況。六齋日為什么要吃齋?由于有四天王天——包括忉利天還有他的太子,要巡視人間的善惡。這一點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天人在我們最高處,他在關注人間的事情,有時候他會給予干預。原來講飛碟現象,飛碟也許就是天人的一種飛行工具。
飛碟現象在西方國家研究得非常熱——無論是政府的機構還是民間,特別是民間的機構非常發(fā)達,都是幾十萬的目擊報告。但我們中國由于奉信唯物主義,常常信的人少,所以這方面研究非常薄弱。動不動就說這是物理現象,這是什么大氣層的折射,這是幻覺:都是用這些所謂的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解釋。他不了解這幾十萬的目擊報告為什么有那么多驚人的相似,固然里面有些幻覺,有些是假冒的,但是其中有一例是真實的都不得了。站在我們佛法的角度,我們認為有地外文明,有更高文明程度的生命存在。這是很正常的一種認知啊!你不能狹隘地認為:只有地球才有生命,其他的星球沒有生命。因為地球在整個的銀河系、河外星系當中就像無量沙子的沙灘當中的一顆沙子,你怎么說一顆“沙子”有生命,其他無量多的“沙子”沒有生命呢?那說不過去的。大家只要一看《華嚴經》就知道,十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有多少眾生,有多少世界,有多少佛在那里應化!這些我們都要深信不疑。
知道這個天無所不見,我們才有敬畏感,我們才能慎獨,我們才能夠護住我們這一念真誠的心。你騙得了一般的人,你騙不了天——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要護持好你這顆初心,初心就是你真誠修道的心。你這顆心要護持好,要謹慎,不要由于外境的誘惑或者周邊人的影響又變了。又變成了一個五欲六塵的心,又變成一個生滅、瞋恨的心,貪欲的心。所以告訴這個陳定耑“護汝初心”。
好,請看下面。示達本曰:“達本無本,萬緣應息。胡不寧處,猶是汲汲?一朝撒手,男耕女織。回想生前,汝自哭泣!边_本也是出了家的,也是年紀比較大。覺明妙行菩薩觀察他有出家的因緣,就教他出家了。所以他是老年奉菩薩教來出家的。達本原來修行就喜歡明心見性,喜歡開悟,所以給他這么一個名字——叫達本!斑_本無本”,就是你了達諸法的根本——了達諸法的根本是什么?是無本,無本就是空。你不要執(zhí)著有一個空,連空也不要執(zhí)著。就好像諸法的根本是涅槃,涅槃你也不要執(zhí)著,涅槃也是空,一空到底。雖然一空到底,在現象界你能又了解一切。善能了解諸法相,于第一義諦而不動,這就是“達本無本”。你知道一切法是“無本”,是空的,萬緣自息。萬緣——你對世間的惡緣善緣、出世間的什么東西,都把它息滅下去,平息下來。那禪宗修行他講這個,比如達摩祖師講閉關,你面壁閉關得怎么?“外息諸緣”,外面把一切緣全都放下;“內心無喘”,內心不要喘動不安;“心如墻壁”,這個心就像墻壁一樣寂然不動;這樣“可以入道”。所以“達本無本,萬緣應息”,把它息下來,心如墻壁才能夠契入到自性的妙明真體。
這應該是你修行的一個最好方法,但是現在看你的心理——“胡不寧處”,為什么你不安寧呢?你的內心還有對萬緣、外緣的追求之心!凹臣场本褪沁@種渴望、追求的心,作為一個道人就不應該。你天天還在策劃這個,要想做那個,你就內心有求,就達不到閉關。要知道“一朝撒手”——到了哪一天撒手,就是死亡了,“男耕女織”,你去策劃,你去經營,都跟你無關,該是什么情況就是什么情況。如果你不把心息下來——息心念佛,不能解決生死問題。你再看看,想想你生前的行為,到臨終又解決不了輪回生死問題,你可不是徒然地去哭泣嗎?去后悔嗎?這時候后悔就來不及啊!這就開示達本:你一定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再也不要對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去有追求之心了,唯一的就是愿求凈土為好。這樣的一些開示都是婆心切切。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
- 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嗎?
- 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如何收攝住散亂的心?
- 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為什么念佛、持經要有至誠心?
- 在修清凈心的行門當中念佛是直接和圓頓的
- 至信與至樂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發(fā)第一愿是為了幫眾生帶業(yè)往生
- 一切眾生充滿貪嗔癡但人人皆有佛性
- 凈業(yè)行人為什么要讀誦大乘經典?
- 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中,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有差別嗎?
-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數字?
- 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