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彌勒上生經(jīng)》講記 26

  《佛說彌勒上生經(jīng)》講記(26)

  ◎ 印海 著

  第二大神名曰華德,身雨眾華,彌覆宮墻,化成華蓋,一一華蓋,百千幢幡,以為導(dǎo)引。

  第二,菩薩因內(nèi)修定蘊(yùn),外感大神,名曰華德。禪定能夠澄靜內(nèi)心,凡夫妄心如污水,因散亂心多,不能引發(fā)智慧。圣賢心境靜謐如澄清之水,能出諸妙華,以戒德莊嚴(yán)感華德大神能身雨眾華,彌覆于宮墻之上,旦能于一一華上,化成華蓋,每一華蓋有百千幢幡以為導(dǎo)引。因菩薩內(nèi)心具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攝化無量眾生感得眾華彌覆宮墻。又能化成華蓋。菩薩有無量眾多福德行門,資助禪定,又感得百千幢幡以為導(dǎo)引,有緣諸天人眾,往生兜率,親近彌勒。

  第三大神名曰香音,身毛孔中雨出微妙海此岸栴檀香,其香如云,作百寶色,繞宮七匝。

  第三,菩薩內(nèi)具種種智慧,能說法利益群生,度脫迷津。眾生在六道輪回中,無邊生死,無由得出,主要是愚癡黑暗,菩薩自己已破無明癡暗,又能令眾生出無明殼,如出糞坑,故外感香音大神,身毛孔中雨出微妙海此岸栴檀香。海此岸栴檀香,名貴無比,傳說六銖即有整個婆娑世界之價值。大神有如此威德,證明菩薩的智慧甚深稀有,能令人趨向解脫大道。栴檀香經(jīng)過焚燒結(jié)成香云,冉冉而升,化作百寶顏色,光華燦爛,圍繞宮殿七匝。香云繚繞著宮殿。不多不少而有七重者,此表現(xiàn)菩薩有大智慧已能斷除七種漏,凡夫位中有此七種過患,漏落在三界生死中,無法超出。漏是煩惱的別名,有煩惱,就如器皿有孔隙,不能盛裝甘露,成為無用之物。若想成為圣賢道器,必須先除此七漏:一見漏:此是漏之自性,自性即是自體。見是固執(zhí),成見。本有身、邊、邪、禁、戒五種見。有分別所起,俱生所起兩種,前者是后天,由邪師邪教而來,后者是先天的,無始以來本能的,菩薩至初地才能頓除無余。二根漏,根是凡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六根門頭能造眾惡,遂使凡夫墮落下去,所以六根是漏的相應(yīng)。三妄漏,妄是妄想分別,俗說思惟、推究,分別、固執(zhí),愈執(zhí)愈深,如鉆牛角,不能突破,所以說妄想是漏的所依處。四惡漏,惡是不善法,是煩惱漏所引,引導(dǎo)吾人下沉生死苦海。五親近漏,因有惡法的所引,能令吾人逐漸的接近痛苦的生死淵坑。六愛漏,愛是貪欲,它是漏落三界的情執(zhí),有愛就有系縛,如膠似漆,難切難解。七念漏,是所知障,不能放下偏見,念念不舍,則不能接收新知,世智聰辯者,皆是此種念漏在作祟。有此七漏,當(dāng)然不能透見真理,則永遠(yuǎn)漏落在六道輪回中了。菩薩需在六道中度生,隨類示現(xiàn),但無七漏之弊,故能隨愿而往,不受七漏之系縛。

  第四大神名曰喜樂,雨如意珠。一一寶珠自然住在幢幡之上,顯說無量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說五戒,無量善法,諸波羅蜜,饒益勸助菩提意者。

  第四,菩薩因具解脫蘊(yùn),故能外感喜樂大神雨珠說法。此大神已離凡外邪見憂苦,內(nèi)心喜悅自在解脫,身得殊勝安樂。如菩薩一證初地名歡喜地,由此能隨心所欲但不逾矩。所以身得自在能雨如意珠,此珠有大殊勝作用,心中欲得甚么,即顯甚么,此即如心之意欲,皆得隨愿所成。菩薩能決定內(nèi)心所修皆得成就,故感大神雨如意寶珠。同時,菩薩能將心安住于諸法畢竟空性真如理體上,能外感一一寶珠自然綻住在百千幢幡之上。此諸神珠不祗是莊嚴(yán)寶幡、寶幢,并且還能顯說種種法音,利益人天。顯示菩薩能不動寂滅道場,而能身遍十方世界,說法利益群生。佛法雖廣,從修人天法門以至佛果,不外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乃至六度萬行。從小乘到大乘,無不以此諸多善法功德為修持要目。本經(jīng)屬大乘法門,但未舍棄人天、聲聞,是“三根普被,五性廣攝”之簡易殊勝法門,最后希望人人皆發(fā)無上道心,將來個個證得無上菩提。所以神珠說法,第一是莊嚴(yán)內(nèi)院,第二勸導(dǎo)見者、聞?wù)甙l(fā)上求佛果心,不可自暴!自棄!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