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

《圓覺經》,佛教大乘經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詳情]

圓覺道場修證廣懺文卷第二

  圓覺道場修證廣懺文卷第二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禮懺法八門

  一 啟請圣

  令欲發(fā)心。洗滌罪垢。加功運行。證入妙境。要對十方一切賢圣。令為證明。雖諸佛賢圣無所不在。若不虔諸。對而不現(xiàn)。故須依智離識。常作佛想。心清智明。理隨事變。即常見佛。名凈緣起為請佛也。故華嚴云。譬如日出普照世間。于一切凈水器中。影無不現(xiàn)。佛日亦爾。普現(xiàn)法界。無前無后。一切眾生凈心器中。佛無不現(xiàn)。問。諸家禮懺。皆先胡跪。嚴持香花供養(yǎng)。何為此文。先啟請耶。答。諸文是久長。旦夕禮念。今是時置壇場加功求證。故直先啟請。問。何不且依常途。先胡跪供養(yǎng)。旋繞梵贊了。然后啟請。答。若不先請。欲供養(yǎng)旋繞何人。因直先請。而后供養(yǎng)贊禮等也今應燒香散花。一心正念?诜Q諸佛菩薩名字。一一啟請。不得輕慢散亂。

  香花請香花請

  至心奉請大方廣圓覺經中入大光明藏遍滿十方于凡圣本源現(xiàn)諸凈土理智無二法報真身本尊毗盧遮那佛(遮那舍那。梵語楚夏也。此皆云光明遍照。即法報無異之真身也)。

  唯愿不舍慈悲。降臨此處道場。受我供養(yǎng)。

  香花請香花請

  至心奉請大方廣圓覺經中入大光明藏于眾生覺地光嚴住持一切諸佛(云云。唯愿不舍已下。乃至香華請已后。一一皆仿前)  至心奉請身相融通言音無礙聞說圓覺經者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具大慈悲有大誓愿盡于未來守護圓覺經者三世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大慈大悲娑婆世界隨機起感應現(xiàn)千萬億影象色身我本師釋迦牟尼佛。運如幻智慧。出谷響音聲。說空中風盡言教。救攝夢想苦惱眾生還令悟入法性(云云)  至心奉請妙法蓮華經中過去久遠滅度多寶如來(云云)  至心奉請東方滿月世界十二上愿藥師琉璃光佛(云云)  至心奉請西方極樂世界四十八愿阿彌陀佛(云云)  至心奉請睹史陀天當求下生彌勒尊佛(云云)  至心奉請毗婆尸如來七祖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善德如來十方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寶集如來二十五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釋迦牟尼如來三十五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普光如來五十三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拘那提如來賢劫千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阿閦如來一萬五千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遍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徹三世長短劫內廣大智愿主伴互融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一切諸佛(云云)  至心奉請十方遍虛空界微塵剎土中盡過去際一切化身諸佛般涅槃者分身舍利及諸靈像浮圖寶塔(云云)  至心奉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是頓教大乘甚深法藏。十二部經清凈眼目。唯愿文文契意。句句其心。顯現(xiàn)此處道場。受我供養(yǎng)(云云)香花(云云)  至心奉請遍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徹三世長短劫內大方廣佛華嚴修多羅無盡教海及彼世界一切頓漸大乘十二分經深廣法藏。唯愿皆我心觀皆現(xiàn)道場。受我供養(yǎng)香華(云云)  至心奉請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現(xiàn)凈土平等會中問本起因表信解之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現(xiàn)凈土平等會中征起幻法而顯正修表于理行普賢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普眼菩薩摩訶薩(云云)。

  (從此已下若時促。次第便列下十菩薩都為一唱。結云等十二上首唯愿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彌勒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清凈慧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威德自在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辨音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凈諸業(yè)障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普覺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圓覺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賢善首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十方菩薩摩訶薩(云云)。唯愿不舍慈悲。與諸眷屬。各隨上首。降臨此處道場。受我供養(yǎng)(云云)  至心奉請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種種應現(xiàn)救苦眾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光明藏凈土會中賢善首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大慈大悲常處焰魔羅界隨緣方便救拔其途地藏菩薩摩訶薩(云云)  至心奉請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等覺菩薩十地菩薩十回向菩薩十行菩薩十信菩薩如是等五十一位諸尊菩薩摩訶薩等(云云)。

  至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圓器上根本百城求法一生之內菩薩行圓為末世頓門修證軌范善財菩薩(云云)  至心奉請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有學無學四向三果及阿羅漢辟支迦佛一切賢圣僧(云云)  至心奉請圓覺會中二十八天王大梵天王須彌山頂天主帝釋護國四天王等皆曾白佛發(fā)愿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穩(wěn)。心不退轉。今請不舍此愿。領諸部屬。侍后如來。降臨此處道場。受我供養(yǎng)(云云)  至心奉請圓覺會中執(zhí)金剛神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其數(shù)八萬并其眷屬亦曾白佛自發(fā)愿言。末世眾生持此經者。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不令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患。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無乏少。今請不舍此愿。領諸部屬。侍后如來。降臨此處道場。受我供養(yǎng)(云云)  至心奉請圓覺會中大力鬼王吉槃荼等十方鬼王亦白佛言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今請不舍此愿。界我當屬侍后如來。降臨此處道場。受我供養(yǎng)(云云)  至心奉請諸大龍王及八部眾并及此處土地靈祗圭峰山神王紫閣山神(如不在本山即不言上兩句)護法善神護伽藍神主道場神主方主地主火主風主水主山主空主藥諸神眾等。唯愿依佛付屬。降臨擁護此處道場。受我供養(yǎng)(云云)。

  香花請香花請(胡跪)

  某甲等一心唯愿。我本尊毗盧遮那佛。我所師釋迦世尊。不舍慈悲。受我奉請。來降道場。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圓覺經中。千百萬億恒河沙諸佛。守護圓覺經者。三世如來。并愿慈悲來會道場。坐蓮華座。大方廣圓覺了義頓教大乘。唯愿現(xiàn)我心中。成我觀行。文殊普賢十二大士。并諸眷屬。十方菩薩。亦愿圍繞如來。各坐花座。大梵天王。須彌天王。四大天王。于佛前發(fā)愿守護。十方鬼王。吉槃荼等。同愿護持經者。亦愿力來此道場。此處土地靈祗諸座。諸大龍王。護法善神。主道場神。一切主于山水火風地方林稼。乃至主藥神等。并愿領諸眷屬。來到此處。擁護首道場。是諸如來菩薩一切賢圣。悉愿證明。我于今日。欲為十方國土六道眾生。依了義經頓教。修習圓覺三觀妙門。破一切障。觀行成就故。于三七日。一心精進。依經所說。如法修行。必愿主解行者。文殊普賢。乘本愿力。受我懺悔。令我所行。決定成就。破諸罪障。法門現(xiàn)前。以度眾生。皆得悟入。

  啟請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啟請已竟。已知諸佛諸大菩薩。不違我請。后大光明藏不二境中。所現(xiàn)凈土。平等法會。不起三昧。慈悲應感。起我機緣。如月落在證江不動而現(xiàn)。我等肉眼雖不能睹。攝心觀想了了分明。見佛菩薩及諸賢圣。畟塞道場。遍虛空界。知見我等至心懇請依教修行。是故我等應當香花供養(yǎng)。歸命至心。稱贊敬禮。

  二 供養(yǎng)觀門

  (然供養(yǎng)稱贊禮敬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fā)愿等八重。是修行人之本事。非別行法。世尊于離垢慧菩薩所聞經中[其]列也。亦是超入華嚴境界之妙門。故彼經廣說諸佛功德妙用已。最后云。若欲成就此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愿。故西域本宗道流。皆于經中。錄出別行。諷念修習。前后三譯。一晉朝佛度跋陀羅三藏譯。二唐朝不空三藏譯。三貞觀中華嚴疏主等譯。其十行愿。即是此供養(yǎng)等八也。但于勸請中。開為轉法輪久住世二門。又于回向中。分出隨佛學順眾生二門。故成其十。此八重雖總是入圣境之門。然各有別相功德。謂禮敬除無量劫來我慢之障。得尊貴身。稱贊除無量劫來惡口等障。得四無礙辨。供養(yǎng)除多劫嫉妒障。生生得大財富。懺悔總際三障。得依報正報具足。隨喜除多劫慳貪。生生得廣大善知識眷屬。勸請除多劫謗法障。生生得多聞辨才;叵虺M劣障。得廣大無量福善。發(fā)愿除退屈障?偝种T行。得速成佛果也)是諸眾等人各胡跪。嚴持香花。如法供養(yǎng)。愿此香花云。遍滿十方界。供養(yǎng)一切佛。

  化佛并菩薩。緣覺聲聞眾。受此香花云。以為光明臺。廣于無邊界。無量作佛事(華嚴經云。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shù)諸佛世尊。一一佛所。皆有海會圍繞。我今悉以一切上妙諸供養(yǎng)具。而為供養(yǎng)。所謂華云鬘云天樂云。乃至衣服諸香云等。一一量如須彌大海。問。此文乃彼經皆云。香花遍滿十方界供養(yǎng)等者。如何辦得如是多多供養(yǎng)具。得如上多多佛耶。答。準華嚴緣起章第三供養(yǎng)門中云。菩薩凡所施設。乃至一華一香。一衣一蓋供養(yǎng)具。無不稱真理。等虛空界。即以全法界之身。游諸佛剎。稱真之物。供養(yǎng)于佛。是故菩薩不虛行。于所修值諸[仙]恒不失時。一切供養(yǎng)。常稱理而成就。何以故。法施于佛。稱真理故。釋曰。準此云一香一華等。又云常稱理而成就者。即知經中所列皆以稱理。即一之多等也。故修行者。但安心觀行。物物自多。皆偏諸佛也。故云愿此香華云。遍滿十方界。供養(yǎng)一切佛。次下經說。迷心中供養(yǎng)。比此觀行供養(yǎng)。百千萬俱胝那由他迦羅等喻沙陀不及一也。皆云天者。是自然義。表法界中法爾有如是不思議德用也。皆言云者。是隨緣義。表由行愿行力故見也。謂此供是色相顯然。智照無性。從法性空無生法起。能見所見迥無所依。應用而來。來無所從。用謝而去。去無所至。而能含慈潤霔法雨。益萬物以重重無盡。有云象焉)。

  三 稱如來

  (有二門)。

  一 梵贊

  (此是勝鬘經中。贊佛真身智慧之偈。時人呼為梵音。不知是以梵聲而贊佛也。妙色無等非化身)。

  如來妙色身  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  是故今敬禮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歸依

  敬禮常住三寶。

  二 直贊

  (既請三寶已。即當五體投地。頂禮佛足。正身威儀一心佇立。面向法座燒香散華。心念三寶微妙功德。目瞻不舍。口陳詞句云)。

  真法性是其身。究竟覺為其智。踞蓮華臺藏。號毗盧遮那。于百千億釋迦。獨為其主。恒河沙國土。統(tǒng)世居尊。然乃合真如而不大。全在一一毛端。處微塵而不小。即遍恢恢法界。盡十方作大神變。微三放大光明。攝凡圣十身相作。應地位六根互用。十剎微塵數(shù)菩薩稽首常隨。百萬阿只諸天虔心圍繞(次贊法功德)。

  方廣了義圓覺法門。萬億恒沙諸佛。在凈土中同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諸經眼目。圓頓教門(次贊僧寶)。

  文殊是佛之師。主于信解證智。普賢表法界體。主于悲愿理行。十二上首。十方徒屬。同住如來平等法會。實教三寶。凈土經筵。巍巍乎;位窝伞e某鏊甲h之表也。然今弟子某等。某時贊禮懺悔。修行大乘所有功德。奉福上界二十八天。大梵天王。釋提恒因。四天王等。龍神八部。閻羅五道。六齊八王。行病鬼王。及王眷屬。此處土地神祇。僧伽藍內。護正法者。又為國王帝王。土境萬民。師僧父母。諸善知識。十方施主。法界眾生。藉此善根。平等熏集福德智慧二種莊嚴。離障出纏。成種智道(華嚴經。引塵數(shù)佛已。次云。我當悉以甚深信解見前知見。悉以出過辨才天女微妙舌根。出無盡音聲言詞。稱贊如來功德海。云深信等者。觀智力也。此是自因。亦有普賢法力為緣。此義如下禮佛中引經備說。彼文具故。辨才天女者。彼經出現(xiàn)品云。自在天王。有天采女。名曰善口?谥谐鲆谎月。則與百千種樂相應。一一樂中。復有百千差別音聲。釋曰。彼但合樂此合法界。故超過也。當知必須觀智明[向]方得解所贊皆如海深廣無盡也)。

  四 禮敬三寶

  (既贊嘆竟應當一心正身威儀。次第禮佛。禮佛之法。當須所禮之佛。至心憶念此佛真身。猶如虛空。應物見形。如水中月。分明了了。如對目前。受戒禮拜。于一一佛前。皆如是用心。以名召體而禮之。不得散亂。又須自知身心空寂。無有禮相。隨緣影見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此身。頭面禮敬。準勒那三藏禮佛觀門。優(yōu)劣有七。一我慢禮。二唱和禮。此二非儀。三恭敬禮。從心發(fā)。運于身口。五輪著地。四無相禮。深入法性。離能所相。五起用禮。觀身與佛。皆從緣起。如幻如影。普運身心。遍禮一切。六內觀禮。但禮身門法身真佛。不緣他佛。七實相禮。若內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實相。見佛可禮。亦是邪見。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名平等禮。故文殊云。不生不滅故。敬禮無所觀等。然復四禮皆屬觀行。謂第四空觀禮真諦佛。入法之性故。五假觀禮俗諦佛。從體起用故。六中觀禮第一義諦佛。不計空也。直見來覺真性故。七則三觀一心。禮三諦一境佛。不[所]真棄假。泯絕無寄故。然今七禮經文。既是隨相門中。且當?shù)谌谖逡病P男墓Ь垂。念念觀身觀佛[后]性隨緣。如幻影故。余無相禮等。是下離相攝念之義。然則雖三觀圓明。只于身口恭敬禮時。作此觀智。非為身口都不禮贊。但將觀無相等。以當禮佛。善須思之。若以觀智便名禮佛。不須身禮。第三中亦應但以恭敬便為禮拜。不合運于身口。義例如此。豈不誤焉。問大乘宗以意地起犯。即名破戒。可[妨]例此心禮即成功德。答意中作念。的擬運身口。行殺盜等。心念成就。竟無悔意故。即名破戒。今但的擬運身業(yè)禮口業(yè)贊等。心志決定。竟無猶預。縱未遂嚴凈道場。作禮之間。灼然已生功德。若無意擬運身口。元無功德。如本無意擬殺等。亦元無罪也。然觀智既成。觀境常見。行住坐臥。禮不間斷。但不退觀心智。自然流注。如受惡律儀之人。殺等之心念念流注。不必正殺正盜也。受惡律儀者。作屠獵劫賊等業(yè)也。問。第五禮中云。能所皆如影象。影象無意。如何得成禮儀。答。即此念恭敬之心。亦如影也。世間鏡之類。但見色影。不能見聲香味觸及心之影。而此大圓鏡智。等虛空界。見色聲等及心心所等也。作此觀時。先觀己身心。是無明勢分。從染緣而起。今以正知觀空無自性。令時即是一真法界。然后觀此法界。不守自性。常能緣而起。遂禮拜恭敬。一心歸投。托諸佛及法義。凈緣引起身心及佛。隨此凈緣起為身心及佛。如影從鏡見。既我身心無性。合于法界。法界無不遍。故我身心隨所依法界。亦無所不遍。無所不禮。故云遍禮一切也。第六中云。身內真佛者。如塵中有大經卷。如幣布[布]里真金。如焦模中佛像。如器中锽之聲音也。此既有真假內外相對。非一向泯相。則亦當此隨念中也。準華嚴宗。復有自他融攝之禮。具足四句。一者。一身禮多佛。彼經云。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佛。又云。菩薩應知自心念念[常]佛成正覺。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念念悉有佛成正覺。二者。多身禮一佛。經云。一一佛所現(xiàn)不可說不可說[以]剎微塵數(shù)身。又云。如來成正覺時。于其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三者。一身禮一佛。四者多身禮多佛。彼經云。如來成正覺時。入善覺智三昧。見一切眾生數(shù)等身住于身中。乃至一毛孔中。有一切眾生數(shù)等身遍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釋曰。但以隨舉一心對佛。隨舉一佛對身。及對文說義。結為四句。然實身數(shù)等皆無盡。問。何以修行之人身。如是一一同佛無盡耶。答因緣備故。彼經云。我以普賢行愿力故。此是法力即緣也。又云。起深信解。如對目前。此是自力即因也。深勝即是勝解。勝解者。決定印持也。謂以普賢法力。見一切境皆是佛境。于心依智不依識。則心心是見佛之心。故經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F(xiàn)前。故彼經結禮佛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至以虛空界眾生界等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供養(yǎng)稱贊。十種稱贊行愿。一一如此。結之即知。若不以普賢觀行之力。如何得念念不斷邪。智者審思。此文無以生滅之心。取相之禮。而為禮贊供養(yǎng)等也)。

  南無大慈大悲入神通大光明藏現(xiàn)諸凈土以應圓機我本尊毗盧遮那佛(我今稽首禮。愿住如來平等法會。自例知)  南無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于諸眾生覺地光嚴住持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身相融通言音無礙同說圓覺經者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云云)  南無具大慈悲有大誓愿盡于本來守護圓覺者三世諸佛(云云)  南無大慈大悲娑婆世界隨機赴感全體應現(xiàn)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云云)  南無妙法蓮華經中過去久遠滅度多寶如來(云云)  南無東方滿月世界十二上愿藥師琉璃光佛(云云)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四十八愿阿彌陀佛(云云)  南無睹史多天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云云)  南無毗婆尸如來七祖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善德如來十方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寶集如來二十五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釋迦牟尼如來三十五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普光如來五十三佛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拘那提如來賢劫千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阿閦如來一萬五千佛等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遍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徹三世長短劫內廣大智愿主伴互融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一切諸佛(云云)  南無遍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盡過際一切佛身諸般涅槃者分身舍利及諸靈像浮圖寶塔(云云)  南無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亦名秘密王三昧如來決定境界如來藏自性差別頓教大乘甚深法藏(云云)  南無遍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徹三世長短劫內大方廣佛華嚴修多羅無盡教海。及彼世界一切頓漸大乘十二部經深廣法藏  南無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現(xiàn)凈土平等會中主于信解證智文殊師利菩薩(云云)  南無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本尊所現(xiàn)凈土平等會中主于行愿真理普賢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悉見諸法清凈普眼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通決甚深疑念金剛藏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深究輪回根本彌勒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洞明修證位地清凈慧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發(fā)明三種妙觀威德自在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顯性二十五輪辨音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征起覺心因除四相凈諸業(yè)障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請問求師去病去離四般普覺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發(fā)道場加行證入真理圓覺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凈土會中流通經文傳于末世賢善首菩薩(云云)  南無大光明藏本尊所現(xiàn)凈土平等會中十方菩薩(云云)  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種種應現(xiàn)救菩眾生觀世音菩薩(云云)  南無大慈大悲常處焰摩羅界隨緣方便救拔其途地藏菩薩(云云)  南無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等覺菩薩(云云)  南無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十地菩薩(云云)  南無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十回向菩薩(云云)  南無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十行菩薩(云云)  南無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十住菩薩(云云)  南無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十信菩薩(云云)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圓器上根百城求法一生之內菩薩行圓為末世頓門修證軌范善財菩薩(云云)  南無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有學無學四向三果及阿羅漢辟支迦佛一切賢圣僧。

  (約十所為禮常住三寶。此十禮不定一。上臨時看眾心不倦即禮。或時倦即不用禮)。

  為二十八天釋梵王等敬禮常住三寶  為四大天王龍神八部敬禮常住三寶  為皇帝陛下圣化無窮敬禮常住三寶  為皇太后貴姬公主太子諸王福延萬葉敬禮常住三寶  為文武官寮常居祿位敬禮常住三寶  為師僧父母及善知識敬禮常住三實  為國界安寧法輪常轉敬禮常住三寶  為佛前發(fā)愿護持圓覺經者八萬執(zhí)金剛神十方鬼王不違本愿守護道場敬禮常住三寶  為當所土地靈只圭峰神王紫閣山神護法神王主道場神山神地神主水火風主空主藥諸神靈等擁護道場敬禮常住三寶  為十方施主六度行圓八難三途離苦解脫敬禮常住三寶。

  五 懺悔諸障

  (禮佛竟。正于法座前。正身威儀。虔敬胡跪。右膝著地。燒香散華想念三寶。畟塞虛空。普賢菩薩無量莊嚴眷屬圍繞。為懺悔主。一一皆如目前。一心一意。生鄭重慚愧。發(fā)露懺悔無量劫來。六根三業(yè)所造一切惡業(yè)。斷相續(xù)心。從于今時。盡未來際[修]不更造。所以者何。業(yè)性難空。果報不失。若有造不止[難]是虛妄顛倒因緣。則還受虛妄果報。然懺悔詞句。多用大佛經中之文。及普賢觀經意。華嚴金天鼓光明金鼓偈等意也)。

  普為四恩三有。及法界眾生。并愿斷除諸障。歸命懺悔。言懺悔者。具云懺摩。此云悔過。若別說者。懺名陳露先罪;诿男迊怼H挥麘哉。先知展轉生起因。由無始不覺。起貪嗔癡。發(fā)身口意。造一切業(yè)。諸善惡不動等。若約責心。善惡俱懺。以善惡業(yè)。迷時若是貪愛心所作故。若就所作罪狀。則唯懺惡業(yè)。以悟后乃至成佛畢竟不舍善行故。善事順于理故。迷時以取相求報。故成過患。悟后俱離其病。不舍善法。故不滅也。惡業(yè)皆理招苦。一向須斷。故遍懺也。就懺中復有二種。一若犯遮罪。先須依教作法懺之。遮罪者。體非毒惡。但以佛戒遮制不許。即不合作。作即成犯。準小乘宗。四重八重。不通懺悔。僧殘已下四篇方許。作法者。小乘懺。要請大比丘為證。對大具五法。一袒右肩。二右膝著地。三合掌。四罪名。五禮足。若對小夏。闕禮足。但行四法。若僧殘罪。須請二十清凈僧。令六夜行摩那埵。供給承事也。七日滿為羯磨除罪。還令戒凈。如來所受。尼則集眾四十清凈大德。若輕罪。則一日承事。不必集也。若犯性罪。復須起行。性罪者。謂殺盜十惡。體性是惡。佛未出世。未有戒制之時。作之法爾有罪。墮于三途故也。言起行者。一事懺。二理懺。如方等佛名經等。令作法兼起行也。謂彼方等經。令先嚴凈道場。香泥涂地。及室內作圓壇彩畫。懸五色幡。燒海岸香。點燈敷高座。諸二十四尊像。多亦無妨。設肴膳盡心力。新凈衣服鞋履。無新洗故。出入著脫令無參雜。七日長齋。一日三時洗浴。初日供養(yǎng)僧。隨意多少。別請一明了內外律者為師。受二十四戒及陀羅尼。對師說罪。要八日十五日。當以七日為期。此不可減。若能更進。隨意堪任。十人已還不得過此。俗眾亦得。須辦單縫三衣。備佛法戒。旋繞一百二十匝。卻座思惟等。廣如經說。今此圓覺道場。宗途稍異。自有本尊。天圣為所歸依。稱性觀智。今但引其意。例不事法稍殊。其佛名經。則小說作法。多明起行。兼又云。必須先敬三寶等。今文中撮略用之。又彼文中。令興七種心以為方便。一慚愧。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發(fā)菩提心。五者怨親平等。六者念報佛恩。七者觀罪性空。興如是七種心已。緣想十方諸佛賢圣。勒奉合掌。被陳至倒慚愧改革等。若準天臺止觀。須達逆十心。為先識十種順生死心以為所治。一妄計我人起于身見。二內具煩惱。外遇惡緣。我心增盛。三內外既具。滅善心事。不喜他善。四縱恣三業(yè)。無惡不為。五事雖不廣。惡心遍布。六惡心相續(xù)。晝夜不斷。七覆諱過失。不欲人知。八膚扈抵突。不恐惡道。九無慚無愧。不懼凡圣。十撥無因果。作一闡提。從無始來。若自及他。無不皆爾。次起逆生死心。從后翻破。一明信因果。二慚愧克責。屏罪慚天。顯罪愧人。三怖畏惡道。翻抵突也四不覆瑕疵。翻覆藏也。五翻斷相續(xù)心。如再犯王法及吐已還食也。六發(fā)菩提心等虛空。翻前惡遍。七修功補過。翻前縱惡。八守護正法。翻前滅善。九念十方佛。翻惡緣也。十觀罪性空。見無我也。若具此者。無罪不滅。若不解者。設入道場。徒為勞苦。弟子比丘某甲等。與法界一切眾生。至心懺悔。

  我等自后無始劫  不知自體本真! ∮纱藷o明根本迷  薰此真心成妄識  變起根身便質礙  認為我相共安! 「R相資見六塵  塵牽我愛生三毒  三毒發(fā)于身口意  造諸惡業(yè)廣塵沙  偷盜淫[谷*谷]殺眾生  倚語妄言惡罵詈  慳貪兩舌食葷茹  飲酒食肉斷慈悲  輕慢三寶厭尊卑  違逆二親欺眷屬  不守六根常放逸  唯壞三毒嫉賢良  情疑因果畜耶心  公然造作無慚愧  于佛常住招提物  或借妄用不酬還  受人信施不持齋  動靜威儀多犯戒  污穢伽藍常隱僻  因官傍勢取人財  不凈說法縱貪嗔  對佛僧前無義語  今我輪回墮地獄  千生萬死苦難當  皮骨相連餓鬼身  渴遇水漿成猛火  畜生力盡償他債  飛走忙忙怕殺傷  嗔劫不聞三寶名  何時得證菩提果  我今懺悔塵沙罪  披肝露膽不包藏  愿佛不舍大慈悲  為作證明懺眾罪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六 余雜事

  (勸請隨喜發(fā)愿。說無常偈。啟白念佛等也)。

  至心觀請

  十方所有初成道  唯愿慈悲轉法輪  所有如來欲涅槃  愿為眾生且住世

  觀請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至心隨喜

  十方諸佛諸菩薩  辟支羅漢及凡夫  所有修行諸善根  我皆隨順而歡喜

  隨喜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至心回向

  我等一從歸向佛  所修多少福因緣  悉將回向大菩提  普與眾生同實際

  回向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弟子比丘某甲等。與一切眾生。至心發(fā)愿。

  愿我懺除諸障后  心開意解洞真源  常冥寂照自施為  不使根身當主宰  長將悲智為心要  長見惱貪是客塵  六識行時正慧行  六塵現(xiàn)處真空觀  十惡業(yè)緣勤遠離  十波羅蜜鎮(zhèn)修行  依憑三寶不因循  度脫四生常勇猛  妄習起時皆了達  覺心照處轉增明  菩提力用遍資熏  菩薩行門無廢忘  且愿道場徒眾等  無諸患難各安寧  所陳罪障悉消除  所與行愿皆圓滿  一切見聞隨喜者  愿發(fā)菩提大覺心  皆承今日勝因緣  世世生生同法會

  發(fā)愿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從此已下。說無常偈。而此禮懺理事廣長。于六時中難為克定。今便于第一上。具寫六時所用之文。唱者先須熟誦。各依本時用之。后每上別書。云經中無常偈者。此即六時通用;騽e一任隨宜。今以黃昏為首。[其]錄六時云)。

  ○白眾等聽說黃昏無常偈

  (出法句經上卷)

  是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小水魚  斯有何樂

  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當念無常苦空。謹慎勿放逸。

  ○各念無常偈

  (此即每上必須用文)

  諸行無! ∈巧鷾绶ā ∩鷾鐪缫选 〖艤鐬闃

  如來證涅槃  永離于生死  若能至心聽  常得無量樂

  ○又黃昏偈

  西方日已暮  塵勞猶未除  老病死時至  相者不久居  念念催年促  猶如小水魚  勸諸禮佛眾  修學至無余

  ○初夜無常偈

  (出阿蘭若集禪經中)

  煩惱深無底  生死海無邊  渡苦船未立  云何樂睡眠  睡眠當覺悟  攝心恒在禪  勇猛勤精進  菩提道自然

  ○又偈云

  人間四相無慚住  念念猶如石火光  不知二鼠侵藤細  縱[謈-言+日]三業(yè)競分張  恃己威碓持力勢  凌他鈍弱起豪強  不知身沒命終后  百千萬劫受災殃  速須親近善知識  日夜息慮念無! ≡O未得超生死! ∏翼殎硎烙袠蛄

  ○又偈云

  人生匆匆營眾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風中燈滅難期  六道茫茫無定趣  未得解脫超苦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厲求常住

  ○中夜偈

  (出智度論)

  汝起勿抱具尸臥  種種不凈假名身  三百碎骨相連縱  漏體何曾有斤真  如得重病箭入體  諸苦痛集安可眠

  ○又偈云

  (出阿含經)

  比丘汝起起  以何著睡眠  睡眠有何利  病時豈可眠  利刺刺身時  云何得睡眠  汝本舍家時  出離之所愿  當如其本愿  日日求增進

  ○后夜偈云

  神光遷流轉  乞至五更初  無常念念至  恒與生死隨  勸諸行道者  修學至無余

  ○寅朝偈

  欲求寂滅樂  當學沙門法  衣食計身命  精粗隨眾等  諸眾等寅朝  清凈記六念

  ○午時偈云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采華值日中  能得幾時鮮  華亦不久鮮  色亦非常好  人命如剎那  須臾難可! ∈枪视^眾生  勤修無上道

  ○又有六時通用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感應當  疾生厭離心

  啟白賢圣

  仰白本尊遍照佛  大光明藏諸如來  本師應現(xiàn)釋迦尊  文殊普賢諸上首  十方大士并徒屬  平等會中諸上人  此界天龍眾類神  獲得他心道眼者  普愿不舍慈悲力  證明我等二人眾  為修圓覺總持門(某時)

  至心同禮懺

  所生功德  總用莊嚴  三界眾生  當愿天仙  不墮悟著  樂而非! 髑迤健 ∽R真乘而  是勝群寮  常居祿位

  皆忻圓頓教門。人民永保安寧。咸修覺照之道。師僧父母福慶洋洋。信施檀那萬行圓滿。三涂俱時離苦。八難并悉消除。鑊湯變?yōu)榍鍍舫亍hF床變作蓮華座。息悲痛之響。同念佛之音。人人有返本之心。各各習還源之照。常發(fā)今愿當愿。俱不退心。觀行令成。同平等會(念毗盧遮那佛。雜華嚴都了即解座)。

  處世界如虛空  如蓮華不著水  心清凈超于彼  稽首禮無上尊

  七 旋繞念誦

  (既懺悔發(fā)愿竟。應當一心正身威儀。右繞法座。燒香散華。安詳徐步。念三寶微妙功德口[種])。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毗盧遮那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方廣圓覺經(三聲)  南無修多羅了義經  南無秘密王三昧經  南無如來決定境界經  南無如來藏自性差別經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普眼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南無彌勒菩薩  南無清凈慧菩薩  南無威德自在菩薩  南無辨音菩薩  南無凈諸業(yè)障菩薩  南無普覺菩薩  南無圓覺菩薩  南無賢善首菩薩  南無十方首菩薩  南無遍法界菩薩摩訶薩

  (下二尊重念四聲)。

  次即誦經。覺了誦經音聲性空。身心如云從影。舉足下足心無所得。不住行步之相;糜凹纯。即云真法性。故我此影現(xiàn)十方。充滿法界。無不普現(xiàn)。旋繞諸佛。如是繞三匝。乃至七七七百匝無定數(shù)。當自斟酌。行道欲竟。還如前稱阿彌陀佛名字。南無阿彌陀佛。燒香正念行道終。即歸依三寶。一心正念?谧猿浴

  自歸依佛 當愿眾生 體解大道 發(fā)無上意  自歸依法 當愿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 ∽詺w依僧 當愿眾生 統(tǒng)理大眾 一切無礙

  上來禮懺功德。無限勝因。盡將回施法界眾生。和南一切賢圣。

  八 正坐思惟

  思惟。上來七門。事行方便。一一如文見法。不得滯文迷意。須令全理之事了了當情。便入觀行。以為久長所緣之境也。第一啟請了。必須禮諸佛經法菩薩賢圣。依本為定。若第二上已去乃至散道場時。二十五上。雖即依次用之。就中若時節(jié)閑暇寬慢。要延引月日者。即每金剛藏章了處。清凈慧章了處。辨音章了處。圓覺章了處。皆禮五十三佛;蚯熬碇兴兄T佛。添成二十八上。若中間忽臨時有小障難;蛴X大眾疲倦。要從略者。即依尋常眾。用六時禮懺文也。過一上兩上后。還本次禮懺不得越次。至于懺悔。并須各依本次。不得參差失于義意血脈。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