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jīng)典。..[詳情]
圓覺道場禪觀法事禮懺文卷第五
圓覺道場禪觀法事禮懺文卷第五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第六上
(普賢章。九唱二十二偈。懺身三三四)。
嘆佛
(華嚴經(jīng)第五十。贊述如來出見法門)。
如來應(yīng)正等覺。以無量法而得出現(xiàn)。非以一緣。非以一事。如來出現(xiàn)而得成就(總相標也)。所謂與大法云。雨大法雨。能滅一切眾生煩惱(一也)。能起一切眾生善根(二也)。能止一切眾生見惑。能成一切智慧法寶(四也)。分別一切眾生心樂(五也)。雨大悲一味法水。隨其說法無量差別(六也)。先起菩薩諸行智慧次起緣覺諸行智慧。次起聲聞諸行智慧。次起其余眾生有為善根諸行智慧。一味法雨。隨器差別(七也)。
普賢章
九唱二十二偈。征釋用心(菩薩疑頓悟漸修。相一違故。佛為通之也)。
至心歸命禮 問悟修方便(云云)(后有一禮。同此余。毗盧遮那佛準常)。
于是普賢菩薩白佛言。大悲世寶末世眾生修大乘者(有正因性。能發(fā)心者)。聞此圓覺清凈境界(過正緣聞了義)。云何修行。(指上正因正緣具者。用心之門。若未知覺性本圓。妄本如幻。即無此疑。只緣已知法空。卻疑修行之義)世尊若彼眾生(指聞前段經(jīng)之人也。為作四重門)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于幻(一幻幻何修問也)。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二斷滅誰修問)。若諸眾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三遮不修之失)。愿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四請修之方便)。
此一段經(jīng)有兩偈贊。
第一 三 正述經(jīng)文
開示前章已頓悟 從斯已下漸修治 普賢咨問如來者 漸修頓悟似相違 既知生死皆如幻 能知之智亦如斯 云何以幻還修幻(一述幻幻何修問也) 幻滅修行復是誰(二述斷滅。誰修問) 若總不修何解脫 悟來何異昔迷時(二遮不修之下修) 愿起慈悲哀末世 由開方便普令知(四請修之方便)。
第二 三 別釋幻義
(幻者。謂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來動作之相。須臾法謝。還成草木。然諸經(jīng)教;糜髌唷A家晕逄齑诵g(shù)頗眾。見聞既審。法理易明。及博此方翻成難曉。今依古師。解華嚴如幻之文。法喻各開五法。喻中五者。如結(jié)一巾幻作一馬。一所依巾。二幻師術(shù)法。三所幻馬。四馬有即無。五癡執(zhí)為馬。法中五者。一真性。二心識。三依他起。四我法即空。五迷執(zhí)我法。下諸幻喻。皆仿此知)。
普賢舉幻彰于法 學者須知幻術(shù)功(上說幻義有五。今具配之) 幻術(shù)(第一義如心識)能將巾作馬(第二義如本性) 宛然馳驟眼珍瓏(三如依他起法) 幻馬是空看似有(四也如本理事) 真巾是有隱成空(五也計執(zhí)執(zhí)) 本惟如巾難可信 諸緣似馬易相從 幻智若修幻妄體 前馬應(yīng)尋后馬跡 舉此因由將白佛 真緣理例稍難通
次下如來贊問許說。及正說四段之中。初二段也。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贊問)。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許說也。此后正說有四段之文。今此中有兩段也)。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一標;脧挠X生。以為義本);没m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盡不動(二幻盡覺滿已釋前疑)。
此段經(jīng)有四唱禮贊。
第三 二 且略銷文
佛言汝等能征問 今說當須審諦聽 無始無明(偈云。無始幻無明)諸幻化(洞了幻化故) 皆依圓覺妙心生(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幻智對治幻妄想(眾生幻心。還依幻滅) 二幻皆除覺轉(zhuǎn)明(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譬彼空華空里滅(猶妙幻華。從空而有;萌A雖滅)。
虛空豈可亦相傾(空性不壞)
此后征釋。初幻從覺生之疑難。
第四 二 疑幻化雜穢
無明從凈覺中起(二句)。故總相略通(六句)。
妄染如何起凈中 此言難曉更通□ 推尋方法惟心義 展轉(zhuǎn)相資有八重(一小乘段說一心。二相見俱存為一心。三攝相歸見為一心。四攝所埽王為一心。五攝七埽八為一心。六攝藏識歸如來藏為一心。七泥染凈唯是一心。八總該萬有為一心) 真心常住常清凈 無始元來凡圣同 為具隨緣不變德 靈明不礙見樊籠(釋展轉(zhuǎn)八重之意也)。
第五 三 別相依流具通
眾生心是真如佛 與佛常同法界家 迷之故號如來藏 雜妄便名阿賴識 法爾能生分別性 見諸根境轉(zhuǎn)芬葩 不知此等從心變 執(zhí)為我法展群邪 我身即起貪癡! ⌒男脑鞓I(yè)覓奢華 業(yè)熟受身如影響 循環(huán)生死永無渥
上二唱皆釋幻化生覺心了。
第六 三 別釋依幻智滅幻心
心智滅已。而覺心不動。
已說依真生妄染(結(jié)幻從覺生也) 次論友妄卻歸真(標幻盡覺滿也。次下釋文有四重。皆是幻法。一根。二本無明貪嗔癡。三切業(yè)。四所受報也) 了悟本心翻不覺(一也) 發(fā)起菩提妙覺因 因是三心悲智愿 用翻三毒愛癡嗔(二也) 勤修六度除諸業(yè) 六度圓成業(yè)自論(三也) 業(yè)已倫亡不受報 盡超鬼畜獄天人(四也。故云諸幻盡滅也。諸謂四也) 始覺其符于本覺 是為無上法王身(覺心不動也)
此下第三展轉(zhuǎn)離幻。正示用心。于中二。一法二喻。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yīng)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zhí)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此下密顯真覺)。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第七 二 法說
上答悟修違妨難 從慈委示用心門 應(yīng)當遠離諸塵境 能離之心亦勿存 展轉(zhuǎn)妄情離細念 心無寄托絕塵痕 得無所離除諸幻 念盡方能合本源
譬如鉆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第八 二 喻說
除幻重重文義隱 更將鉆火喻彰明 諸木本來含火性 功力鉆研火即生 火從木出還燒木 知因情顯卻除情 燒木盡時火自滅 破情空處智還其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第九 二 當?shù)谒幕糜X不俱也
為除執(zhí)著言除幻 幻法全空非不除 知幻本無即是離 豈須方便作功夫 欲治夢病誠非法 勤掃空華定是愚 覺在剎那無漸次 真名離幻永無余
南無大慈大悲(云云)(十二禮) 普為四恩三有及法界眾生。
此下懺十惡罪 至心懺悔
夫論懺悔者。本是改往修來。滅惡興善。人生居世。誰人無過。學人失念尚起煩惱。羅漢結(jié)習動身口意。豈況凡夫而當無過。但智者先覺。覺即申懺悔。愚者覆藏。遂滋蔓。所以積習長夜。曉悟無期。若能慚悔發(fā)露。懺悔者豈唯滅罪而已。亦復增長無量功德。豎立如來炎妙果。若欲行此法者。先當外肅形儀。瞻奉尊像。內(nèi)起情意。敬重法門。慊切至到。生二種心。何等為二。一者自念我此形命難可當保。一朝散壞。不知此身何時可復。若復不值諸佛賢圣。忽遭逢惡友。造諸罪業(yè)。應(yīng)當墮落深坑險起。二者自念我此生中。雖得值遇如來正法。為佛弟子。弟子之法紹迷圣種。凈身口意善法。自居而念。我等公然作惡。而后復藏。言他不知。謂彼不見隱匿。在心仿然無愧此寶。天下愚惑之甚。今現(xiàn)有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諸天神仙。何曾不以清凈天眼。見于我等所作罪惡。又復幽顯靈。只善惡童子。注記罪福。纖毫無差。夫論作惡之人。命終之后。牛頭獄卒錄其精神。在閻羅王所。辦核是非。當爾之時。一切怨對。皆未證據(jù)。各言汝先屠戮我身。炮煮蒸炙。或言剝奪我財物。離我眷屬。我于今者始得。汝便于是現(xiàn)前證據(jù)。何得敢[言*事]。唯應(yīng)甘心分受宿殃。如經(jīng)所明。地獄之中。不枉治人。若其平生所作眾罪。心自忘失者。是其生時。造惡之處。一切諸相。皆現(xiàn)在前。各言汝昔在于我邊。作如是罪人。今何得[言*事]。故知作罪無逃避處。于是閻王切齒呵責。將付地獄。歷劫窮年。無由求出。此事不遠。不開他人。正是我身。當受此苦。雖父子至視。一旦到至。無代受者。眾等相與及其形健體無眾疾。各自努力。與性命競。大怖時至;跓o所止。是故弟子等;资奖M虛空界一切諸佛(尊法圣僧)。唯愿十方三寶。本尊盧舍那佛。懺悔主普賢菩薩。由證明我懺悔。懺悔煩惱鄣竟。今當次懺業(yè)彰鄣。夫業(yè)能莊飾世趣。所以六道果報不同。形類各別。須知皆業(yè)力所作。而凡夫之人。多于此中。好起疑惑。何以故。由見現(xiàn)在之人惑。有行善之者。觸向轗軻。為惡之者。是事諧偶。是故愚者謂言善惡無分。不知業(yè)報有其三種。一者現(xiàn)報。二者生報。三者后報。現(xiàn)報者。今生造罪修!,F(xiàn)身即受苦樂之報。生報者。今身造業(yè)。來生受報。后報者。過去多生已造之業(yè)。乃至今身猶來受報直至來生;虻诙谌。乃至百千萬億生中。方受其報。又或一此生造業(yè)。來生未受。至第二第三生乃至百千萬生方受。皆名后報。今生修善。及有災(zāi)患者。此是前生。或多劫多生所造惡業(yè)之種。時至發(fā)現(xiàn)。今生善力。善力微弱。不能排遣。故有轗軻。非開今善。而西招今苦。凌有命生造罪。反受福慶者。亦是前生。多生決定善業(yè)發(fā)現(xiàn)。今生雖惡不能鄣礙。非開今罪。而招今福。明明佛來須自審詳。無以鄙情自生疑惑。已說業(yè)力因緣。次應(yīng)正懺。然造業(yè)人有僧有俗。今且通明道俗。后即別懺。出家先通懺者。然業(yè)有善惡。不動三種。今唯懺惡業(yè)惡業(yè)自有七支。身三口四。今當次第一一懺悔。然身業(yè)三種。一事顯相粗。制則易防。犯則過重。事既從粗至細。懺示自重之輕。今于此時。先懺身業(yè)三過。三過之中。先懺殺罪。
弟子比丘(某甲)等。與法界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殺害之罪。無量無邊。遇境即為何論罪福。貪嗔猛盛。不避恩冤癡毒漫心。寧知進退倚官狹勢。枉殺無辜。恃己威雄。濫害賢善。貪婪受囑?崽搩(nèi)徒。氣壯心兇。槌埋鈍弱。四時八節(jié)。親族團圓。祭禮鬼神。婚男嫁女。飛鷹走狗。布網(wǎng)張羅?萁呲槌。焚燒山野。煎煮蠶繭。打撲蚊虻。厭禱符書。墮落胎孕。恣情相殺。無慚無愧。自作教他。見作隨喜。破性命緣。斷大慈種。所殺之者。皆結(jié)大冤。世生世生更相殺害。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以此因緣。當墮地獄。百劫千劫難計出期。受苦萬端。卒陳寧盡。畜生餓鬼。長劫長時。后得人身。受二種余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此下每述二報。亦皆是華嚴之文)。無明所覆。不識業(yè)因。今遇道場。方始覺悟。歸向釋迦世尊一切賢圣。燒香散華。說殺生罪。發(fā)露懺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殺生重罪。畢竟清凈。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尊釋迦牟尼佛(業(yè)歸鄣報鄣形于身口其相粗顯。但歸命化身佛。依教悔。責其鄣。即除發(fā)愿翻此。故例此文)。
次懺偷盜之罪。
又弟子等。與法界眾。生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偷盜之罪。無量無邊。貪意不除。規(guī)謀千種。凡心難滿。欺詐百端。剝奪僧尼。侵凌常住。夜行晝伏。鑿壁穿墻。卻富攻貧。詃良為賤。輕秤小斗。常帶偷心。舉動絕為。恒懷賊意。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以此因緣。當墮地獄。百劫千劫難計出期。受苦萬端卒難陳說畜生餓鬼。長劫長時。后得人身。受二種余報。一者貧窮。二者失財。不得自在。無明所覆。不識業(yè)因。今遇道場。方始覺悟。歸向釋迦世尊一切賢圣。燒香散華。祝偷盜罪。發(fā)露懺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偷盜重罪畢竟清凈。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次懺淫欲之罪。
又弟子等。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耽荒女色。不揀親疏。淫盛轉(zhuǎn)迷。寧論好丑。愛著色境。被縛如繩。貪嗜聲塵。被惛如醉。僧伽藍處縱意行非。清凈招提公然結(jié)業(yè)。不羞不恥。何異畜生。無慚無愧。狀如禽獸。戲場宴會?v盜貪心。齊廗法莚。瞻視面目。耳隨。聲礙說法不聞。眼逐色迷尊容不睹。偷佛華果寄作人情。俗既如然。僧亦或爾。[寢-爿+(攸-ㄆ)]食俱輟。骨瘦形銷。形雖是人。行如狂犳。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以是因緣。當墮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床。憂苦萬端。卒陳難盡。畜生餓鬼。長劫長時。后得人身。猶有二種余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無明所覆。不識業(yè)因。今遇道場。方始覺悟。歸向釋迦世尊一切賢圣。燒香散華。說淫欲罪。發(fā)露懺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緣。今我與法界眾生。淫欲重罪。畢竟清凈。
懺悔已。至心歸命本師釋迦牟尼佛。
上來已懺身業(yè)之中。殺盜淫等三種罪竟。今當次懺口業(yè)四過。就四過中。妄語之罪。苗輕根重。為害偏多。是業(yè)道罪。及違制罪。破菩薩戒。犯波羅夷。若性若遮。悉皆結(jié)重(然謙己贊揚。隨于世俗之言。設(shè)便事不稱實。但不損前人。亦不結(jié)罪也)。是故須發(fā)猛利之心。先懺誑妄之語。
弟子等。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妄語之罪。無量無邊?跒榈溍。舌稱斗本。善惡出于三生。褒貶由其一言。大害則滅族傾都。小愆則危身致命。性不真實。言發(fā)多虛。欺誑親明。罔冒父母。或為醫(yī)道。事事欺謾。藥內(nèi)加諸方中延縮;蜷_盡卜決。浪說吉兇。巧詐萬端。曾無一實。符箓章醮。虛道招魂。酒脯呼神。假言贖魄。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以是因緣。當墮地獄。百劫千劫。難計出期。受苦萬端。卒難陳盡。畜生餓鬼。長劫長時。后得人身。復有二種余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他所誑。無明所覆。不識業(yè)因。今遇道場。方始覺悟。歸向釋迦世尊一切賢圣。燒香散華。說妄語罪。發(fā)露懺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妄語重罪畢竟清凈。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次懺綺語之罪。
又弟子等。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行非貞謹。性好浮疏。恒以詭詞惑于實事。言多綺艷。真?zhèn)坞y明。語則囂虛。是非莫辨。風前起詠。志在矜夸。月下題篇。唯論聲色。盜情調(diào)詭。豈覺非儀?v意諠爭。寧知夫德規(guī)圖財食。故轉(zhuǎn)他心希冀恩情;負Q人志。致令質(zhì)直之士意逐語迷。敦厚之夫耳隨言惑。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以是因緣。當墮地獄。百劫千劫。難計出期。受苦萬端。卒陳難盡。畜生餓鬼。長劫長時。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言無人信。二者語不明了。無明所覆。不識業(yè)因。今遇道場。方始覺悟。歸向釋迦牟尼佛一切賢圣。燒香散華。說綺語罪。發(fā)露懺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綺語重罪。畢竟清凈。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次懺兩舌之罪。
又弟子等。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心多計校。語不可憑。性好交[加/言]。無所準的。傳他言語。破壞兩頭。斗合詞章。乖離彼此。彼有善言。不向此說。此有好語。翻作惡陳。伯叔姑姨因茲結(jié)恨。兄弟姊妹從此成疏。骨內(nèi)分離。親朋間坼。相憎如水火。相見似冤家。皆因兩舌人斗揲。得如此一頭兩舌。難與往還。人面獸心。豈堪交密。將三寸舌。惱一切人。過等虛空。罪盈天地。以是因緣。當墮地獄。百劫千劫。難計出期。受苦萬端。卒陳難盡。畜生餓鬼。長劫長時。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眷屬乖離。二者雜族弊惡。無明所覆。不識業(yè)因。今遇道場。方始覺悟。歸向釋迦世尊一切賢圣。燒香散華。說兩舌罪。發(fā)露懺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兩舌重罪畢竟。清凈。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次懺惡口之罪。
又弟子等。無量劫來。至于今日。為人急躁。性不調(diào)和?谕掳俜恰P膽讶。發(fā)言常臭。出語不香。豈礙尊卑。何物禮節(jié)。輕罵三寶。誑謗六親。父母教招。膀聲努氣。兄弟勸誨。邪眼捩睛。咒賴姑章。抵觸夫婿。嫌呵姊妹。打罵婦兒。毀駭交游。牽翁引母。濫喝奴婢。打皆鞭胸。出語粗疏。令人懊惱。發(fā)言磣毒。聞?wù)咴乖觥7e惡性成。何時可上。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以是因緣。當墮地獄。百劫千劫。難計出期。受苦萬端。卒陳難盡。畜生餓鬼。長劫長時。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詔。無明所覆。不識業(yè)因。今遇道場。方始覺悔。歸向釋迦世尊一切賢圣。燒香散華。說惡口罪。發(fā)露懺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緣。令我與法界眾生。惡口重罪畢竟。清凈。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至心發(fā)愿
愿我等承此懺悔殺盜淫罪。斷生功德。生生世世不妄菩提之心。常修菩薩行。速入菩薩離垢之地住。自遠離一切殺生。不畜刀杖。不懷怨恨。有慚有愧。仁怒是足。于一切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尚不惡心。惱諸眾生。何況于他而行殺害。性不偷盜。若在家時。于自資財。常知上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損。若總屬他。起他物想。終不于此而生盜心。乃至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余資生之具。性不邪淫。若在家時。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妄他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尚不生于貪染之心。何況從事。況于非道。乃至三業(yè)。隨智慧行。救攝眾生。隨類普應(yīng)。
弟子等。從此懺悔口業(yè)四過之后。生生世世不妄菩提之心。常修菩薩之行。速入菩薩離垢之地。常不妄語。常作實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誑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又愿常不兩舌。于諸眾生。無離間心。無惱害心。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 又愿常不喜離間。不作離間語。若實若不實 又愿常不惡口。所謂毒害語。粗獚語苦化語。令他嗔恨語。見前語。鄙惡膚賤語。不可樂聞?wù)Z。聞?wù)卟粣傉Z。嗔忿語。如大燒心語。怨結(jié)熱惱語。不可愛語。不可樂語。能壞自他身語。如是等語。皆悉舍離。常作潤澤語。柔耎語。悅意語?蓸仿?wù)Z。聞?wù)呦矏傉Z。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多人悅樂語。身心踴悅語 又愿常不綺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diào)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乃至語業(yè)。隨智慧行。一音說法。隨類各解 又愿從此懺悔。違犯戒律。罪障之后。盡此形壽。直至臨終。不遇破戒因緣。不逢粗惡徒黨。外無六群粗惑。內(nèi)無三毒現(xiàn)行。戒品凈如琉璃。從此發(fā)于定慧。
又弟子等。已愿永離業(yè)道過患 次愿勤修圣道因緣。是故虔心而說偈言。
愿我懺除業(yè)障后 身心清凈永無非 菩提心是所依根 托此常修六度行 悲敬二田皆奉施 擔無蓄積潤慳心 大小二戒悉堅持 愿不因修熏惡習 違情之境能安忍 不將嗔火更燒心 順理之事即勒行 不縱頑身復懈怠 永離攀緣諸欲境 輕安靜慮契真源 常觀諸法本來空 動靜皆智無所住 所修盡愿波羅蜜 不墮凡夫及二乘 普與眾生行愿圓 同入如來平等會
發(fā)愿已。至心歸命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白眾等聽說經(jīng)中無常偈
一切樂無! ∫亟K歸盡 莫受此妄樂 以為自歡娛 無樂亦無! 塾赝搜辍 〖戎朔ㄒ选 ±涨菩薩道 勒求不放逸 當?shù)貌凰捞帯 〕P蟹乓菡摺 〕Hび谒缆贰 ∪羧诵蟹乓荨 ∪缍疽嗳缁稹 ⌒蟹乓荼娚 ∶K必受苦 若人不放逸 所至應(yīng)敬禮 能至寂滅處 永離諸放逸
(出正法念經(jīng)第二十三卷)
第七上
(普眼章。一九唱七十二句。懺三惡道)。
嘆佛功德
大哉法界。是佛真身。虛矌寂寥。光明遍照。毗盧藏體。凡圣同源。故諸佛光嚴住持。是眾生清凈覺地。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至于利濟群迷。則分身普現(xiàn)千萬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場。一時成佛道。論其設(shè)教。雖八萬門。統(tǒng)而別之。其唯頓漸。于覺樹便論為頓教之初。往仙苑方譚。是漸門之始。漸澗先后。終于法華涅槃。頓不分時。經(jīng)經(jīng)決了。今大方廣圓覺經(jīng)者。是頓中之教焉。故從大光明藏現(xiàn)受用身。與十方大士。同平等會。問答了義。是頓中以攝頓機。妙矣哉。實教中佛法僧之至德也。
南無大慈大悲(云云)(禮十二)。
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jīng)中入大光明藏所現(xiàn)本尊毗盧遮那佛。
問修證漸次
第一 二 科前后經(jīng)意
文殊章里唯論悟 普眼門中但說修 前段悟修相契會 令于行解識元由 趣行(此章)文前先泯行(普賢章) 反流心跡免隨流 前(文后)后(此章)中間(普賢)相對照 始知此教義門周
于是普眼菩薩白佛言。世尊愿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前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者稱住行本也。今請修漸次者。對治行相也)。云何思惟(思慧)。云何住持(修慧)。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前二句大智自利。后三句大悲利他)。
第二 三 釋問目
普賢既聞修悟意 既知眾會自堪任(若未悟解修即著相。于菩薩行。不堪任也) 便問進修漸次行 欲令解發(fā)對治心 凡夫執(zhí)著虛華事(但迷理性。則造業(yè)。修道皆著事相也) 矌卻資熏直到今 前說稱真無漸次 今淪背習假推尋 思察何門為要妙(云何思惟)。
住持何境最幽深(云何住持) 眾生未悟何開示 普使聞成功德林(六度同則萬行功德森聳如林故。華嚴十行會主。菩薩因此為名)。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于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時。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聽諦。當為汝說。
第三 二 贊問許說
佛言汝問甚相當 菩薩修行大道場 語少(準一行文)意多含理事(界分別觀。一空觀。法界觀) 利他自利有行藏(可上可行或宴室或處眾也) 此非偏局隨其法(故淺始幻修智泯菩薩泯說法化身之佛) 真是該通廣大方(下云。垢相永滅。十方清凈又云。爾時便得無方清凈) 初淺(未分拆四大根識。乃至法空)后深(拂泯諸行。成法界觀)圓滿德(乃至始知。眾生皆成佛道) 聽吾一一為開張(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正說中四
一起行方便 二觀行成就 三頓同佛境 四結(jié)牒問詞
今初云。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凈圓覺心。應(yīng)當正念。遠離諸幻(二觀行成就中二。一戒定)。先依如來奢摩他行(此云止就是定也)。堅持禁戒(戒也)。安處徒眾(護威儀處)。宴坐靜室(修禪之處)。
第四 二 釋起行方便。乃起行中之戒定
新覺上人(菩薩也)及末世(除上人。余皆本文) 欲求諸佛(如來)覺心時(四字本文) 應(yīng)當正念離諸幻(本文) 心息諸緣(奢摩他也)誡百非(堅持禁戒) 安處眾中(本文)常議論 無令功用有參差(釋處眾之意也) 閑即靜房習宴坐(安坐靜室) 勿沉(須處眾也)勿掉(須宴室也)正思惟
二觀慧。又二。一二空觀。二法界觀。
初者(眾生曠卻漂沉。或墮邪小。不成種智者。良山二鄣。二障不斷。由于二執(zhí)。欲破二執(zhí)。必假二空故。于法界文前。先作二空觀。執(zhí)亡鄣盡即圣性現(xiàn)前。應(yīng)用塵沙。名之為佛)文中二。先破執(zhí)。后顯理。破中二。一我空。二法空。初我中二。先觀身無我。后觀心無我(夫計我者。皆同五蘊。五蘊自相唯心與身。今且大段開之。然后別別分拆。如此馳遂。妄計何逃)觀身者。復二(身為諸愛根本。了之虛妄。則一切煩惱自除。如其耽著。則起無量過患故凈名因疾。廣說無?嗫。勸令患厭涅槃喻以四蛇。金光明經(jīng)及智度論皆云背恩也)一旦尋(尋求)伺(伺察)觀中總觀四大云。
第五 三十七 觀察此身究竟所歸如何也。
(言四大幻合者)。
四大闕緣何所立 水流肉壞麨灰飛 三種無風常不長(寶積經(jīng)中說。初愛父母精血為身時。若唯地無水。如握干麨灰。即不和合。若唯水無地。即流散。若唯地水無火。如夏月陰處肉團。即便壞爛。若唯三而無其風。即不憎長也) 必須假合遞相依(凈名云。四大合故。假名為身。此下云。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問何名恒作是念答) 恒念意令專記憶 行藏豈得暫參差 佛遣留心于此處(四大處也) 尋經(jīng)差豆忽驚疑(佛標舉與正釋之文相違。詳之故生疑也) 標舉欲求圓凈覺(標云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凈圓覺心應(yīng)當正念遠離諸幻。乃至宴坐靜室。恒作是念) 念于覺性諦思惟(既云。欲求凈圓覺心。只合于覺心。而觀親照如前云圓照覺相等。故法華云。入于深山。思惟佛道。佛道即是照覺性也) 今念四蛇虛假物 鉆水求火豈相宜(仍令恒作念。四大發(fā)毛爪齒。乃至大小便利等。豈不與凈覺相違耶。故如鉆木求火。又如欲作貴器。而調(diào)治泥土抔等也) 深山本為思惟佛(法華文也) 靜境(嚴潔道場。凈身口意。絕諸妄念也)翻令系念尸(華嚴云。即為死尸。即為蟲聚) 佛自標題還自釋 如何前后自乖違 問問不知咨問處 覆思心佛是吾師(經(jīng)云。諸佛所師。所謂法也。以法常故。諸佛亦常法。即法身真佛矣) 數(shù)夜忘緣頻啟請(勒勒反照。而思惟其義) 忽蒙開示實希奇(悟此道理。似反而符。故云希奇) 將此希奇為眾說 眾人各各正身儀(聽者端視。如渴思飲) 義天欲見諸星象 心地須如凈水也(華嚴云。眾生心水凈。菩薩影現(xiàn)中。了遂說云) 思惟佛道緣求佛(牒上所疑而示之也) 佛在凡身已令知(既習此圓頓之宗。亦令知佛在自己之身中。如塵中大經(jīng)卷乃至如上所引如來藏經(jīng)等所說也。故肇公云。法身隱在形[穀-禾+卵]中。真智隱在緣慮內(nèi)。既知如此。即須推破四大形[穀-禾+卵]緣盧心念。方得見佛。故知妄身妄心。正是求佛之處。以佛令求靜。應(yīng)當常記念推破四大。道理何所疑也。更引例喻云) 真妄相和金雜礦 礦銷金現(xiàn)藉鉗錘(觀智為鉗錘既銷礦而得金。須觀心而覓佛) 鑄金為器先除礦 修性(金也)成功(器也)是去癡(礦也。問何以偏去癡下答云) 癡是無明執(zhí)我法 先除此執(zhí)更何疑 如世間人習眾藝 身中有病且須治 病中豈得虛勞役(帶病不可辨家業(yè)。帶執(zhí)如何修佛道也) 病差方能有所為(以無我無人。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菩提也) 二執(zhí)最為重病本(若不除病本。病狀修不差) 就中我執(zhí)更萎羸(此病偏更重也) 能發(fā)貪嗔令造業(yè) 能遮戒定部從茲 身相都為伊窟宅(伊者。妄我也) 攝為自體共安危(唯識論說我執(zhí)。執(zhí)根身為我。文云。攝為自體同安危故。謂身安心。則散歡樂。身危心。即憂苦。故云同也) 今欲破除人我賊 須從四大始修推 推時不得隨情斷 照處還須約理思 且責此身多過患 方窮過患(如錢)至精微(如金) 一切時中作此念 火風地水各相非(地不是風火不是水。一一如此) 假合混和者似一(如遠國四人。同處或立或坐。似一人物也) 一中(似一之中)分位本支離 眾生無始常迷惑 執(zhí)一為人妄寶持 世世遵承認作生 驅(qū)驅(qū)營計只供伊 覺伊受色追求色 竟欲欺人便與欺 未及饑虛貪美食 未全寒凍索鮮衣 廳堂向背須如意 簞褥溫涼要及時 念念恨無多仆妾 心心愛著好妻兒 勒求官職都緣彼 積集資財更為誰 舉世任他常負重 且須得我永乘肥 經(jīng)求且作千年計 友料何曾百歲期 講壑易填雖未必(雖云易填。其實亦不易。故云未必。若對心難滿。即成易也) 心倩難滿實如之(云人心難滿。即實難滿也) 衣食開身從急切(但為供身取之。亦未為妨也) 資緣屬己仛驅(qū)馳(屋含床折。乃至種種資身之具。求之即可恕也) 理應(yīng)飽暖權(quán)知足(欲盡即化求故云權(quán)) 何乃豐饒不息機(等供身。合得三百二百年。吃著不盡。亦運為不已。故云不息。此類癡遇不甚也) 聲名虛假(不開身也)何須覓(見得亦不關(guān)身) 毬獵疲勞豈要為(既言為身。即不合毬獵。即身轉(zhuǎn)困苦。不知為之為誰) 偏愛綺羅何是暖(身只要暖何必衣綺羅。綺羅之暖。不及絕絹) 多藏金玉不充饑(此事交下不開身也) 百頭求覓渾無倦 千里經(jīng)營總未疲(此二句為利。下六句為名。亦不開身也。即知愚中之愚也) 般數(shù)藝能爭勝負 分毫階品競高卑 縱得萬人長道是 世嗔一個暫言非(若據(jù)道理。既已得萬人贊。忽有一人毀。只合還折卻一人贊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贊在何得于萬中苦爭一分。豈不極愚也) 計度心心謀自咸(直對親兄弟同道中情。亦且求自達也) 見聞事事愿他衰(愿他衰者圖己獨尊) 一事乖情即厭恨 千般愜意必依隨(夫違順境禍福門于天地間是等頭物汝遇一順意即須準擬一違情如何推托度度福一一受才一度禍便擬惟未審擬推與誰人令偏受之。如此審思。世上未有平人也) 不知分劑無厭足 唯黑頭蟲可笑奇(可笑者。無厭心之極也。太甚也) 忽有一人臨壽盡 覺知神識必遷移(十十萬萬人。直至死不知錯。其中忽有一人。如此怛云) 反想養(yǎng)身經(jīng)爾歲 如今不免與分離 彼既不能相共去 須臾即是獨行時(人人臨終。皆不忍舍身。待擬將去。旦將去不得。即是他不能去也) 供給之功合計會 問者誤別欲何為 爾許時來承奉汝 未曾一念暫輕欺(個個只擬轉(zhuǎn)人。何肯自轉(zhuǎn)身也。故一切眾生。皆有七慢九慢之種子) 如上所陳種種事(從前來偈中所諸者) 汝今想取悉應(yīng)知 今日分明向汝道 必須審聽莫伴癡 死限到來共汝別 我投彼陰汝為尸 既知事汝曾無失 委曲分毫不省虧 如此昊天恩德重(身事過于事父母也) 汝應(yīng)償報勿疏遺 今欲趣生回問汝 前程有限事難為 好惡便須急道卻 貪忙努力莫令遲 豈料孤恩頑礙物 悄然不致一言詞 筆端(如筆之端)打直(死尸多。如此展直之也)直雙眼 偃仰量床展四友 仛你嗔可痛責辱 殊無慚愧一毫厘(凡夫負恩沒未辨報。亦合申謝也) 桑下暫時猶得報 人間經(jīng)世豈如斯(一餐猶有扶輪之報。何況生生恩故下云) 一生役役成何事 一世波波實可譏(可以自議自嫌也) 翻覆思量知是錯 三宵五夜悔難進 自省小來至老死 常為四大所羈廛 雖聞自在真身在(此說曾聞。法者。余人兼不聞。不聞?wù)。又千萬數(shù)也) 無暇暫將智眼窺(日復一日未能照察。況不聞法者) 貪旦事伊親惡友(惡友誘人。以潤身之事故云事伊) 何曾學法(法屬己識。卻不暇學)近明師 每有勝緣堪去處 即推忙事旦延時 為伊蛇篋因修過 令我寶山空手歸 徒浪無功早是屈 況遭帶累入宴司(此下意明索報思不得即。不免著鈍亦不辭誠審思前程行李合到何處遂自校量一生行業(yè)乃覺悉是非違。轉(zhuǎn)驚疑也) 生來既是貪照使 所作都無定慧資 或業(yè)不唯愁思畜 魂靈誰保免阿鼻(自己已失不可后追。但好心觀于后人早須改轍) 前車已覆徒嗟嘆 后羈臨坈令改移 不可明明還著鈍 必須旦夕覓便宜
第六 六 觀身至空
前但明此身非我。兼是過患之物。今細推非唯過患。兼旦無身。以一一各有所屬故也。
已述此身多過患 必須觀破至空空 地水火風離似合 理應(yīng)一一食惟窮 此等四地偽作我 搜尋我主在誰中 此四由來體性別 堅濕暖動豈相容 重滯有形輕虛無(狀是名風) 濕暖乖張為水火 四般相反互相沖 汝等定將誰作主 便須指注莫佯聾 若道從頭皆是我 即成四我轉(zhuǎn)乖宗(夫計我者。皆云是一是常今乃云。四即是自乖宗也) 問著發(fā)言多莽鹵(意中誰覺每理。又不言錯乃假沒。云莽鹵也) 再征說理轉(zhuǎn)蒙眬 遞互推(上當反)排無指的 直須一一別令通 地大有形遍掛礙 今先推汝勿元蹤 汝此地中多眷屬 從頭要勘莫西東
所謂(諸經(jīng)論推斷。多云從頂至足。涅槃經(jīng)云。初從外觀皮肉筋骨等。后除皮肉。一向從是至頂。此經(jīng)即外至肉。取其目睹易見。漸至難見之隱處也)發(fā)毛(最外)爪(四支之外)齒(與爪同類次之緣是可見之外骨也)皮(次發(fā)毛爪)肉(皮下)筋骨(筋纏骨)髓(骨中髓)腦(頭肉)垢色(都指)皆歸于地(略舉十一。二物為例今依此二分折)。
第七 八 且唯推地火
(續(xù)略舉例。偈須釋之。諸多說內(nèi)外中間。三十六物亦未周盡涅槃經(jīng)第十二廣列兩紙)。
發(fā)毛爪齒先看見 皮肉筋骨次重重(如上注經(jīng)次次至肉) 一一骨中皆有髓 惱[?*(?/衣)]與隨悉如膿(收經(jīng)已。早此下廣列之) 心是肉團居肺下 肺為華蓋向心籠 肝膽相鄰脾磨食 腎連臍[打-丁+瓜]命門通 胃里二腹大與小 肋分兩畔上連胸 眼耳口鼻為門戶 手足指掌各殊切(手指作事。腳足能行。故之殊功也) 舌與咽喉通內(nèi)外 踝兼肘臂各相從(在踝上至左肘臂。乃至左肩膊。右亦如之。故云各相從也) 晗腮肩膊誠為異 兩頰雙肩現(xiàn)不同 膝輪(屈申處)[月*坒]胯(一身兩足屈展坐。立之開節(jié)也)成開節(jié) 頂鎖腰□貫始終(最是全身從上直下。故云貫始終也) 脊膂棱層為體柱(支拄成身。故云體柱) 髑髏靈蓋(人呼髑髏為天靈蓋)類蒼穹 三百六十五段骨(五藏論說) 骨間筋脈束成躬 箸皮之際鋪頑內(nèi) 都盧假合似形容 地蛇已有多般數(shù) 尚未倫于水火風 若道般般總是我 即成我我執(zhí)無窮(涅槃云。菩薩如是專念觀時。誰有是我。我為屬誰。住在何處。是我邪離骨是我我云云) 一多對勘皆無埋(若唯一色是我。余支節(jié)等應(yīng)非。若一一悉皆是我。即成多我故。云皆無理也) 支散縱橫失所從(道一道多。覺不相當。故云失所從) 地大我人推破已 從今不敢更欺蒙(自覺理非永無定執(zhí)之念也)。
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
第八 三 唯推水也
次推水大征人我 尚恐余疑未泯情 水性都盧唯濕潤 遍身隨處別安名 眼淚津涎涕唾沫 胸痰身污腎中精 血海流通隨脈轉(zhuǎn) 大小便利最滂盈 若將此等為人我 略推兩事汝應(yīng)聽 呼尿為人(若爾。即人旋旋出盡也)涎作我(若爾。即每日吐出我也) 昭昭道理轉(zhuǎn)難成(尿涎皆是水火。既呼為我。不得即津淚涕唾等何殊) 暖氣歸火動轉(zhuǎn)歸風 第九三略推風火 風火二蛇猶未辨 還須勘會使公平(地水眾多眷屬。惟尋說皆非我風火。易為耳伏。不擬惟之。然恐偏推二頭。涉不公平。故略勘也) 火唯性暖風唯動 此二漫人過最輕(人不多執(zhí)之。故次輕) 暖氣全同外火暖 動形不異外風形(能動樹木何呈動形軀) 暖動既無別道理 例前非我自分明 尋詞觀門推四大 研窮道理已圓成 眾人坐久多疲倦 判斷須留后上敢
南無大慈大悲(云云)(十二禮)。
至心懺悔
然所懺罪鄣。展轉(zhuǎn)生起。從本至末?傆兴闹。即是根本無明。及煩惱鄣業(yè)鄣。報鄣無明惑業(yè)。前已懺除。次當懺悔。當未業(yè)鄣報鄣者。多劫中造業(yè)。積在賴耶識中。癡愛熏習。業(yè)種成就。今生成求生。應(yīng)受業(yè)報者。今日懺悔。令不受報。經(jīng)中說言。業(yè)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唯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何以知然。忉利天宮善住天子五衰相現(xiàn)?謶智行摹w誡三寶。五相即滅。得延天年。如是等比。經(jīng)教所明。其事非一。故知懺悔實能滅禍。但凡夫之人。若不遇善友將導。即無惡不造。致使大命將盡臨窮之際。地獄惡相皆現(xiàn)在前。當爾之時。悔懼交至。不預(yù)修善。臨窮方悔;谥诤蟆⒑渭昂。殃禍異處。宿預(yù)嚴待。當獨趣入。遠到地獄。但得前行。入于火鑊。身心摧碎。精神痛苦。如此之時。欲求一禮一懺。豈后可得。眾等莫自恃盛年財寶勢力。懶惰懈怠。放逸自恣。怨若一至。無問老少貧富貴賤。皆悉磨滅。奄忽而至。不令人知。夫人命無常喻朝露。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云何□此而不懺悔。一旦五天使者忽來。無常殺思卒至。盛年壯色無得免者。當爾之時華堂邃宇何關(guān)我事。高車大馬豈得自隨。妻子眷屬非復我親。七珍寶飾乃為他現(xiàn)。以此而言。世間果報皆為幻化。天上雖樂會歸敗壞。壽盡魂逝墮落三涂。是故佛語須跋陀言。汝師郁頭藍弗利根聰明。能伏煩惱至非想非非想處。命終還作畜生道中飛貍之。身況復余者。故知未登圣果已還。皆應(yīng)流轉(zhuǎn)。偷經(jīng)惡趣。如不謹慎。忽爾一朝親嬰斯事;趯⒉患。旦如今人。忽有被罪。行詣公門。或被枷禁。此是小苦。猶使惰地慞惶眷眷?謶智缶劝俣。地獄眾苦。比于此者。百千萬倍。不得為喻。眾等相與歷劫已來。罪苦須彌。云何聞此。安然不驚不恐。令此精神復嬰斯苦。實為可痛。是故弟子某甲等。今日覺悟。懇倒懺悔無始已來至于今日所有報鄣。然所造業(yè)。僧俗二眾既有異有同。受報之時亦復如是。有僧俗地獄同者。亦有僧俗異。受苦之相異于俗者。今且先懺同相。然所受之報。若僧若俗其最重者。第一唯阿鼻地獄。如經(jīng)所明。今當略說其相。此獄周匝有七重鐵城。復有七重鐵網(wǎng)羅。覆其上下。有七重刀壞。無量猛火?v廣八萬四千由旬。罪人之身遍滿其中。罪業(yè)因緣不相妨礙上火徹下。下火徹上。東西南北遍徹交過。如魚在熬。脂膏皆盡。此中罪苦亦復如是。其城四門。有四大銅狗。其狗縱廣四千由旬。牙爪鋒铓。眼如掣電。復有無量鐵觜。諸鳥奮翼。飛騰啖罪人肉。牛頭獄卒形如羅剎。而有九尾。尾如鐵。又復有八頭。頭上有八角。有六十四眼。一一眼中皆悉逆出諸熱鐵。各燒罪人肉。然其一嗔一怒。哮吼之時。聲如霹靂。復有無量自然力輪。空中而下。從罪人頂入。從足而出。于是罪人痛徹骨髓。苦切肝心。如是經(jīng)無量歲。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如是業(yè)報。皆悉懺悔。
次當懺悔其余地獄刀山劍樹身首脫落罪報 懺悔鐵湯爐炭地獄燒煮罪報 懺悔。鐵床銅柱地獄焦然罪報 懺悔刀輪火地獄擗[身*樂]罪報 懺悔拔舌犁耕地獄楚痛罪報 懺悔吞鐵九烊銅灌口地獄五肉消爛罪報 懺悔鐵碓鐵磨地獄骨肉灰粉罪報 懺悔黑繩鐵網(wǎng)地獄支節(jié)分離罪報 懺悔灰河沸屎地獄總悶罪報 懺悔寒水地獄膚皮坼裂裸形罪報懺悔 虎狼鷹犬地獄更相殘害罪報 懺悔刀兵距搶地獄更相摶撮斫刺罪報 懺悔火坑地獄炮炙罪報 懺悔兩石相磕地獄形骸破碎罪報 懺悔眾合黑耳地獄解則罪報 懺悔闇冥肉山地獄斬剉罪報 懺悔鋸解釘身地獄斷截罪報 懺悔鐵棒倒懸地獄屠割罪報 懺悔焦熱叫喚地獄煩冤罪報 懺悔大小鐵圍山問長夜冥冥不識三光罪報 懺悔阿波波地獄阿婆 地獄阿吒吒地獄阿羅羅地獄罪報。如是八寒八熱一切諸地獄一一獄中。復有八萬四千隔子地獄。以為眷屬。此中罪苦炮煮焚痛。剝皮折肉。削骨打髓。抽腸拔肺。無量諸苦。不可聞不可說南無佛。今日在此中者。成是我等無始已來。經(jīng)生父母一切眷屬。我等相與命終之后;虍敽髩。如此獄中中。今日洗心至到。叩頭稽顙。向十方佛大地菩薩。求哀懺悔。令此一切報鄣畢竟消滅。已懺悔地獄罪報竟。
今當復次懺悔畜生餓鬼阿修羅等三種惡報。經(jīng)中佛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鄲酪喽。知足之人離臥地上。猶以為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猶不稱意。且世人忽有苦難。便能舍財。不計多小。而不知此身。臨于三涂深境坑之上。一息不還。便應(yīng)墮落。忽有知識營功德福。令修未來善法資糧。執(zhí)此慳心。無肯作理。夫如是者。極為愚惑。何以故。爾時經(jīng)中佛說。生時不齋一文而來。死亦不將一文而去。若身積聚為之憂惱。于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恃。無德可怙。致便命終。墮諸惡道。是故弟子今日稽顙。懇倒歸依。佛弟子。今日次復懺悔畜生道中無所識知罪報 懺悔畜生道中負重牽償他宿債罪報 懺悔畜生道中不得自在為他斫刺屠割罪報 懺悔畜生道中無足二足四足多足罪報 懺悔畜生道中身諸毛羽鱗甲之內(nèi)為諸小蟲之所唼食罪報。如是畜生道中有無量罪報。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次復懺悔餓鬼道中長饑罪報 懺悔餓鬼百千萬歲物不曾聞漿水之名罪報 懺悔餓鬼食啖膿血糞穢罪報 懺悔餓鬼動身之時一切支節(jié)火燃罪報 懺悔餓鬼頭大啁小罪報。如是餓鬼道中無量苦報。今日弟子稽首十方佛。皆悉懺悔。
次后懺悔一切鬼神修羅道中諛諂詐講罪報 懺悔鬼神道中擔沙人負石填阿塞海罪報 懺悔鬼神羅剎鳩槃茶鬼諸惡神王啖血肉受此丑陋罪報。如是鬼神道中無量無邊一切罪報。今日稽首。向十方佛大地菩薩。求哀懺悔。愿皆消滅。
至心發(fā)愿
愿弟子。承是懺悔地獄等報。所生功德。即時破懷阿鼻鐵城。悉為凈土。無惡道相。其余地獄一切苦具。轉(zhuǎn)為樂緣。力山劍樹變成寶林。鑊湯爐炭蓮華化生。牛頭獄卒除舍暴虐。皆起慈悲無有惡念。地獄眾生得離苦果。更不造因。等受安樂。如第三禪。一時俱發(fā)無上道心。永離邪見 又愿令道場人。不忘菩薩之智。聞此地獄苦相。即觀法性隨緣。明鏡虛堂。形聲既無。錯謬真心本覺。罪福豈得參差。即知藏識之中。從來未懺之者。剎那命謝。強者現(xiàn)前。非十方求。但墮業(yè)報。既有此了達之正智。自然生惻愴之怖心。怖心生時悔心即起;谛钠饡r報鄣即除。報障即除業(yè)道即絕。業(yè)道開閉圣道方開。圣道開通圣果可證。染凈緣起翻覆照然。豈但令不變之真如。而不覺隨緣之報應(yīng)。隨緣不變。既雙照而互相融。初發(fā)心之時。即依門而全果海。
愿弟子等。承此懺悔畜生等報。所有功德。生生世世。滅愚癡垢。自識業(yè)緣。智慧明照。斷惡道報。愿以懺悔餓鬼等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永離慳貪。饑渴之苦。常[(歹*又)/食]甘露解脫之味。愿以懺悔鬼神修羅等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質(zhì)直無諂。離耶命因。除丑隨果。福利人天。從今已去。乃至道場。次定不受四惡道報。唯除大悲。為眾生故。以擔愿力。處處無厭。舉要而言。所生之處。皆隨意之所樂。
發(fā)愿已。至心歸命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白眾等聽說此時無常偈
始憶容顏華柳色 誰知鬢發(fā)亂絲垂 欲識閻王催命使 向發(fā)未報遣君知 無常殺鬼難求及 立遣即去不容遲 眼見人人慶滅盡 自身更得幾多時
- 上一篇:圓覺道場禮懺禪觀法事卷第四
- 下一篇:圓覺道場禪觀法事禮懺文卷第六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述要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大疏
- 圓覺經(jīng)道場修證儀
- 圓覺經(jīng)略疏
- 注華嚴法界觀科文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十二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十一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十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九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八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七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六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五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四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三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一
- 圓覺道場修證禮懺文卷第十八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二
- 圓覺道場禪觀修證廣文卷第十七
- 圓覺道場修證禮懺廣文卷第十六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