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寶論46、守培法師《宗教真?zhèn)握摗?(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五)
僧寶論46、守培法師《宗教真?zhèn)握摗?(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五)
世界各國,莫不各有宗教。然而稱宗教者,必有歷史可考。教主之人格,及其德行,皆可為世人之所信仰。否則,不足稱宗教焉。教而名宗者,教人民之心志有所宗尚也。是故信宗教者,則志有定向。未信宗教者,可邪可正。違反宗教者,其志必邪,雖有政治,難以規(guī)正。何以故?政治治人心于已然之后,宗教防人心于未然之前。政治護(hù)宗教而進(jìn)行,宗教補政治之不足。宗教與政治,有密切之關(guān)系,合則雙美,分則兩傷,是故有國家者,不可無宗教也。
吾國雖有宗教,等之于無,治國者,不重宗教故也。靡特不重,而且輕忽之,人民信宗教者謂為可恥,謂為迷信。是故吾國之民志,無有定向,如一盤散沙,不可粘絡(luò)。海內(nèi)崇信宗教之國,政治奉行,人心一致。吾國宗教不行,政治亦不行,民心散亂,此國家不可無宗教之明證也。
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以語言指導(dǎo)人之迷途,而歸正道,故以名教焉。所謂迷途者,略有三義:
一、世間迷途,
二、出世迷途,
三、世出世間之迷途。
迷途對正道而言也。世間以十善為正道,反十善者為之迷途。出世以偏真為正道,反偏真者為之迷途。世出世間以佛法為正道,反佛法者為之迷途。迷途雖同,淺深有異。此等執(zhí)迷途失正道者,猶如迷失正路,妄以非路為路,故曰迷途也。宗教之大旨,在于破人之愚迷,開人之正見,不徒信仰而已也。
吾國雖不重宗教,而宗教反多于他國。其所以多者,亦由國家不重宗教,故隨宗教自由發(fā)生,真?zhèn)尾⒋?此宗教之所以多,而邪見之所以勝,影響正教,此又為國家不重宗教之一大因緣也。
偽教與真教,并駕齊驅(qū),以偽亂真,真?zhèn)螉A雜。無知之愚民,或有信宗教之心,而無辨真?zhèn)沃。但聞偽者謗真,真者辟偽,互相是非,終不知誰真誰偽?是以有信偽者,有信真者,有從真教退入偽教者,有從偽教進(jìn)入真教者。如是歧途茫茫,不知何往?嗚呼!悲哉!然此等信教者,皆名目而已,或另有所為,非求道者也。信真教者,理解分明,念念趣向正道。猶如射箭有標(biāo),雖不中不遠(yuǎn)矣。信偽教者,不求理解,茫然而行。猶如盲人走路,難免墮坑落塹。
不信宗教者,志無所宗,猶如無舵之舟,隨風(fēng)飄泊,一失人身,萬劫不復(fù),此固可憐矣。
信宗教者,不識宗教之真?zhèn)?誤入邪徑,求升而反墜,此更可憐矣。
已入真教,復(fù)退而入偽教者,是已升而復(fù)墜,此為可憐中最可憐者也!
余為佛教之徒,若言佛教之勝,他教之不如,人必以余為自贊毀他,不足信也。今將吾國所有種種諸教義,略為表示,為后進(jìn)開一線之光明,辨各宗之真?zhèn)。至于信仰若?悉聽當(dāng)人信教自由,余不敢強(qiáng)迫也。
孔子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贊《周易》,明三綱五常人倫之理,是為儒教。繼孔子而起者,復(fù)有孟子等。此教唯破世間迷途,不涉出世法故。
釋迦如來,說經(jīng)律論三藏十二分權(quán)實教典,明世間出世間,及世出世間法理,是為佛教。繼佛而起者,復(fù)有西天東土諸大祖師。此教以人天乘法,破世間迷途。以小乘法,破出世迷途。以大乘法,破世出世間迷途。
老子說五千言之《道德經(jīng)》,明存心養(yǎng)性之理,是為道教。繼老子而起者,復(fù)有莊子等。此教破世間迷途,雖有出世之心,未得出世之法。故仍滯世間。
今之道教,所奉之教主,有三清:曰太清,上清,至清。又名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太上老尊等。實則老子而已,余皆假立?既宓日f之起因,由于外傳之《封神榜》!斗馍瘛芬粫,多無根之言,內(nèi)列種種神名,猶如《西游記》中之孫行者、豬八戒等,假捏名目,實無其人也。后人不察,誤以為實焉。
以上三教,修因不同,證果亦異。然三教圣人,名聞中外,生處時間,各有經(jīng)傳歷史可供稽考。所立之教理,牢不可破,同為世人之所欽仰,是為吾國久傳之真宗教也。
復(fù)有依傍真教別立種種偽教,所謂白蓮教也,大成教也,清凈教也,理教也,同善社也,三教也,五教同源也,一貫道也,菩提善途也。此等諸教,多半依傍佛教而起,別無理由,暗竊佛法,私立教名,號召無知之愚民,盲引徒眾,廣作癡福。然佛教名相可竊也,佛教真旨不可竊也。彼既無智慧發(fā)明教理,復(fù)無德行感化世人,是以雖立其教,而教主之名不敢稱焉。
或問:彼等之教主,不曰達(dá)磨,即曰六祖,達(dá)磨、六祖,皆佛教之祖師也。彼謂佛教五祖?zhèn)髁?六祖?zhèn)魉兹?反謂佛教失其真?zhèn)鳌F洳恢娼?jīng)傳俱在,可以稽考。六祖說法于曹溪,得法者八十余人。得真?zhèn)髡叨?一傳南岳懷讓禪師,二傳青原行思禪師。彼曰六祖法傳俗人,不知傳何俗人耶?妄言綺語,假托六祖之名,欺誑世人,自招拔舌之罪,司彼教者,何為而如此耶?
彼等諸教之儀式,亦多依傍佛教。佛教有傳法,彼亦有之。佛教有修行入定等,彼亦有之。佛教有諷經(jīng)禮懺,彼亦有之。佛教有度亡,彼亦度亡。佛教所有之儀式,彼盡有之。但如鸚鵡學(xué)人言,只學(xué)其言,不解其義耳。
佛教傳法者,迦葉尊者,學(xué)佛四十余年,末后于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破顏微笑,默契心宗,心心相印,名為傳法,亦名傳心。其實傳無所傳也。至于所傳之衣缽,用以證信,非以衣缽為所傳之法也。彼等諸教傳法者,初來之人,即以密語相傳,不與外人共知,故名六耳不傳。其實所傳之言,鄙陋不堪,并非不可傳之妙法也。老子曰:“道可道,非真道!贝蟮罒o名無相,豈可以言語相傳哉?彼于傳道之先,預(yù)令受法者,對天發(fā)誓,所傳之法,不與教外人知。傳法之后,受法者,明知所傳,即平常之言。但畏先誓,故不敢明言也。于是可知彼不傳者,怕外人知,秘而不傳,正是賺人之術(shù),非佛教傳不可傳之法也。彼以非法為法,蒙昧受者,復(fù)令受者秘而不宣,殆欲欺盡世間人也。而受欺者,竟能為虎作倀,誠令人不解是何術(shù)使然也?
佛教修行者,燒香禮拜,作福結(jié)緣,是為修人天乘。觀察宇宙萬有,幻化不實,現(xiàn)前之身,為眾苦之本,知苦斷集,是為修小乘。觀察宇宙人身,一切萬物,非空非有,遠(yuǎn)離貪著,自利利人,是為修大乘。佛教修行之如此。彼等諸教之修行者,但學(xué)佛門燒香禮拜等事,至于燒香禮拜之用心若何?概不知之,是以一面燒香,一面造惡,以為燒香有功,能解眾惡。其不知惡心燒香禮拜,還成惡果,善根且不能成,惶云修證道果歟?非但佛教以依理而行為修,儒道之修,亦復(fù)如是。依三綱五常之理而行者,即為修儒教;依養(yǎng)性之理而行者,即為修道教,別無修行之方。至于煉藥燒丹,道教之余事也。文章詩賦,儒教之余事也。燒香禮拜,佛教之余事也。三教雖異,同依理行為修,不同彼等諸教,不談教理,但學(xué)佛門燒香禮拜而已也。
佛教之經(jīng)典,皆從佛口親宣;懺則法經(jīng)而成,皆可以任人之參究。近有杜撰,假稱佛經(jīng)者,則標(biāo)為偽造,免濫正教也。彼等諸教,既無教主,固無真經(jīng),經(jīng)既不有,懺從何來?可知彼等之經(jīng)懺,皆由剽竊而有矣。
佛教度亡者,以經(jīng)聲佛號,對亡者稱揚,令亡者聞法覺悟,解脫塵情。亡者由迷塵情而下墮,塵情解脫,故上升也。經(jīng)聲佛號,能令亡者發(fā)覺,是為經(jīng)懺之功能。別無功能令亡者超升也。彼等諸教,亦學(xué)佛度亡,乃謂經(jīng)懺有大功能,能令亡者超升,能贖亡者罪過。乃至謂經(jīng)懺可作錢用。如是妄談經(jīng)懺,無怪乎新學(xué)之者,謂宗教是迷信也。今之諷經(jīng)禮懺者,多不明度亡之理,齊家亦罔知其義,真義全無,虛演故事,欲求功效,豈可得哉?
凡修因者,必有所得之果,果為修行之目的也。行佛教者,成佛為果。行儒教者,成世間圣賢為果。行道教者,成隱士神仙為果。此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歷然,絲毫不爽。彼等諸教,亦各有修因,亦應(yīng)各有所得之果。不知修白蓮教者得何果耶?修清凈教者得何果耶?修大成教者得何果耶?乃至修五教同源者得何果耶?除賢圣仙佛而外,縱有所得,亦不足貴。若無所得,則如無的放矢,盲修瞎練,唐傷光陰,空費精神。如是自誤,而復(fù)誤人,余竊為彼等太可惜矣!若曰:彼等諸教,亦以賢圣仙佛為所得之果者。此則異因同果,如種瓜得豆,種豆得瓜,理所不許。若曰:彼等之教,與儒釋道教同者。然則何必另立教名,愚弄世人,而亂正教耶?
彼等修因,不求得果,唯冀命終之后,地府閻君,不加其罪,轉(zhuǎn)生人間,富貴壽考;蚯蠼裆毁F,卻病延年,是為彼等修行之目的也。豈知閻君不顧人情,欲得陰間不受苦,除非陽世莫為非。若為非而欲無罪者,無有是處。世間之富貴,定有前因,亦非六耳不傳之術(shù)所能換得也。總之,如是因,如是果。若無因而求果,如不種而望收,萬無此理。
最可笑者,三教同源,五教同源。三教即儒、釋、道,更加耶教、回教,名為五教。五教法門不同,和而為一,故名五教同源??cè)秊橐?故名三教。此等教名,該意雖廣,事實上不能做到。何以故?一人修三教者,如一人從東西南三門而入城,顧名思義者,成為笑話。若一人而行五教者,如一人從五門入城,不知如何入法也?從事實上說,一人進(jìn)城只需一門,二門且無用,況三門五門乎?例此可知,一人修行,只需一教,二教且無用,況三教五教乎?又既曰:五教同源,誰行一教,即歸源矣。五教齊行,豈不大謬?譬如五門,皆可入城,誰進(jìn)一門,即入城矣。五門齊入,豈有此事?此者立名而不思義,自誤誤人?鬃釉: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信此教者,可以醒悟矣!
以上種種無稽考之教,來歷即不明,理解亦荒謬,所行又非正軌,是為吾國所有之偽宗教也。
諸佛出世,咸在邪見熾盛之時,佛為破邪顯正,故號佛曰天人眼目。為佛弟子者,當(dāng)體佛意,為世人破邪顯正,方不負(fù)教徒之天職。余忝為佛之弟子,亦可謂時人眼目,但目力未充耳。偶回故里,喜見信男善女,信教之多,唯所信之教無所根據(jù)。如盲人騎瞎馬,是以復(fù)為彼等憂也!余欲發(fā)明彼教之非,或曰:教不駁教。又曰:佛弟子不應(yīng)言人之非。余曰:爾未明教義也。圣人設(shè)教,原為別邪正,明是非。若邪者任其邪,非者任其非,何須教為耶?人之入于邪道也,如盲者走向深坑,明眼者含奸而不忠告,反謂告者為非,可乎?教徒不耕不織,端受信施供養(yǎng),若不負(fù)布教之職,誠可謂無益之游民矣。余雖不敏,不愿含奸與吾故里諸道友,亦不甘為無益之游民,故著《宗教真?zhèn)握摗?奉告于故里諸有道,亦盡我教徒之天職也。
- 要不忘初心,善于觀察因緣、隨順因緣
- 從古到今僧服都未曾改變 為什么說僧服是無價寶?
- 修行人對人生的三點理解 進(jìn)入禪修境界的重要常識
- 玄奘大師揚威異域立論高明一字不易
- 勿在背地說人壞話!
- 舍命為爭取宗教信仰的彌光老和尚
- 嗔恨墮入惡趣忍辱功德殊勝
- 走偏的人間佛教:“人成即佛成”訛誤半世紀(jì)
- 禪修要放棄一切成見
- 企業(yè)家為什么熱衷學(xué)佛
- 如果人人出家會怎么樣
- 佛教的世界觀
- 尼泊爾的中華寺
-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
- 佛身如金,清凈無漏
- 門票關(guān)乎佛教根本 不止免費那點事
- 千年那爛陀興衰
- 佛說五個“不”連貫起來的修行路
- 為山僧明空上人紀(jì)行
- 喂鷹救鴿舍身飼虎 佛陀前世度生無數(shù)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僧寶論41、《佛教是生產(chǎn)之原地,護(hù)佛教即所以護(hù)國護(hù)民》 (第六章 守培法師論僧寶 之四)
- 僧寶論42、守培法師《釋三綱五常人倫之道》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一)
- 僧寶論43、守培法師《談佛教的教育》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二)
- 僧寶論44、守培法師《建議各大學(xué)增設(shè)佛學(xué)課程》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三)
- 僧寶論45、守培法師《告國人書》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四)
- 僧寶論46、守培法師《宗教真?zhèn)握摗?(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五)
- 僧寶論47、守培法師《大學(xué)解釋自序》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六)
- 僧寶論48、出家人的至孝至道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七)
- 僧寶論49、這一領(lǐng)大衣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八)
- 僧寶論50、后記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九)
- 僧寶論51、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