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寶論51、忘記
附 我的出家因緣
忘記
忘我從忘記開始,這是我確信的道理,因為不光無我的修治來自于忘記,而且生命本身也需要忘記。面對桌上的紙和筆打起妄想——太多該要忘卻的都還沒忘掉,而今卻要提起,這真不是自己的意愿。我一直想,也許有那么一天,我終要將所有忘記的都想起來檢視一遍,但肯定不是現(xiàn)在,也許是三十年或五十年后,也許要放到永遠的未來……那些記憶就像盤中游走的散珠,不能成串。無論走到哪里,它們都跟到哪里,不留意的時候,總在面前打轉(zhuǎn),如欲將其連貫起來,一經(jīng)把捉便化為虛空了,想要記下來,那真不是容易的事。如今的自己,已是諸務(wù)在身,點滴的回憶都只發(fā)生在繁忙的路途中或車船上,或者,即便有專門的時間冥思苦想,回憶也是散碎的,所以,隨性寫點記憶,恐怕也都不成條理,最終便只能追求一點——真實。
最先寫下的,便是我通過習(xí)慣性地、不停地忘記,但無論如何還是忘不掉的一些事,比如說,母親的生日、父親的節(jié)日、奶奶深夜的荔枝香、臘月三十的夜……
每到母親的壽辰,我都會想起一首敦煌文書中的僧偈:“今朝是我娘生日,剔亮佛前長命燈;粥飯自烹還自吃,替娘齋得一員僧!”心目中敬畏而殷切地一邊回想,一邊點亮佛前的供燈……記得那是進初中后的一次課上,班主任老師向同學(xué)們提問:“大家知不知道自己的生日?”讓大家舉手,百分之百的人都知道。老師緊接著問:你們知不知道自己母親的生日?在當(dāng)時的課堂,沒有一個同學(xué)舉起手來。老師批評了我們,我慚愧落淚,下定決心,一定要將母親的生日記住?擅看蜗蚰赣H打聽她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她總是說:“過都過去了,不用問了!彼纳找恢痹谕仆兄邢蚝⒆觽冸[瞞了數(shù)十年,她平淡得就像壓根兒沒有生日一樣。當(dāng)我記住她生日是哪天的時候,已經(jīng)是她六十壽辰的那一天,而我已經(jīng)是步入中年的人了……
父親節(jié)是我心目中母親和父親共同的節(jié)日,也是我羈旅人生中父母姐弟的共同節(jié)日。父親母親異常樸實,他們的一生根本不知道有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這回事。我熟悉這些節(jié)日,而使我最為悲切的是,他們竟然從不抱希望,從不期待這種節(jié)日的祝福,F(xiàn)在,父親已經(jīng)與世長辭,他真的做到了一生都沒有期待過——他心里是否期待過,已無從知道了!忙亂時無暇思考,難道靜的時候他也從不問一句?他老老實實來,老老實實去。我真的為他們抱不平,這一生悲苦辛勞究竟是為什么?!也許“承受”是他們唯一的答案,可這不是我要找的答案。一陣緊似一陣的悲感襲上心頭,使我哽咽!兒子跳出他們的那葉風(fēng)雨小舟跨上了灘岸,可以登高丘以望四海,倚長劍而臨五洲?墒,誰解僧娘盼兒愁?只能默默祈愿,唯愿佛出兜羅手,為拾萱草寄無憂!
奶奶深夜剝給我的荔枝,也是讓我難忘的。江漢平原不產(chǎn)荔枝,七十年代更難吃到這種水果,有人送了一串來供養(yǎng)奶奶,老人全都省下來,晚上來到床前剝好了送到我嘴里,我睡意正酣,不耐煩地吐了出來,翻身又睡熟了。奶奶為了節(jié)省而不開電燈,在漆黑的夜里獨自咀嚼著我不吃的荔枝,朦朧中的咀嚼聲那樣甜美,奶奶就像享受著獨自支撐下來的家庭幸福一樣享受著荔枝的香甜!很奇怪,這朦朧到若有若無的聲響,倒使我難忘,甚至是留戀。也許那黑夜的聲音里,滿載著老人為數(shù)不多的幸福憧憬吧!否則,怎么會如此地打動人,如此地讓我難忘?不上學(xué)的日子,大人們在外面忙,我自己在家,只有奶奶時不時地管束著我。有時,她看我盯在作業(yè)本上,一寫幾個小時不動,會耐心地對我說:“你看這一坐太久了,天都快黑了,你就出去玩一會兒吧!笨傻任壹s好小伙伴剛剛展開打仗游戲的時候,奶奶又房前屋后地大喊:“回來吃飯!”我的游戲被干擾了,一回到家,劈頭蓋臉就對奶奶說:“在家里你讓我出去,我一出門你又喊我回來!蹦棠瘫晃业脑拞柕脝】跓o言,心疼的眼神里閃耀著驚喜……十多年以后,我在一座寺院講經(jīng),法會上要求所有的人都不接電話。法會結(jié)束后,我得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講經(jīng)期間因為消息屏蔽,親人們聯(lián)系不到我。老人去世前,一直念著我的名字!老人走了,我一片茫然,只覺得我有一片彩霞被天空帶走了,很空,沒有送上一程,在這份孝道面前我沒了選擇,我充滿愧疚,這是一生的愧疚!有時,我會自責(zé),為什么自己連這點善根也沒有,自己的訴求很簡單——只是送一程!
除夕是越過越怕的節(jié)日。每年除夕這天,當(dāng)落日將最后一抹余暉都帶走了,千人萬眾的喜慶和春節(jié)聯(lián)歡的笑鬧,都無不迫使我這位如同路人一般的欣賞者深感無常的迷失?莺幢M心自回,落日懸鼓照春歸;千山霞紅齊禱賀,有時無言焰花飛!焰花飛過了,歲月流走,“既往”也都忘記了,但希望并沒有跟著“忘記”而鮮活地來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我不知道信仰者的心靈世界,是否舉凡閱盡繁華都只剩孤單,但至少除夕的感懷在我心中真的越印越深了。于是,在自己生命減歲的當(dāng)口,我發(fā)愿,要像蠟燭那樣,未改心頭熱,不惜自焚身。那是在消融的迷失感中尋求希望的光,只要“希望”是自己想要的,哪怕自己并不確定是否已找到,我也還是要為今世父母姐弟,乃至生生世世有緣的六親眷屬祈禱,祈禱他們擁有希望,福長、壽也長!
近二十年的僧侶生涯,本該忘記的這一切,不知為什么現(xiàn)在卻比以往記得更清楚。我想,這大概不是節(jié)令使我難忘,而是歲月讓我記起。不知道以后這些記憶將會更清晰還是更模糊,總之,凡要提起早先的因緣,心象中總是先涌起以上的情景。是因為留戀塵俗往事嗎?還是道心不如既往?不一定!無論怎樣的問責(zé),總難讓我徹底忘卻生命中這些有恩于我的人。有時我真納悶,為什么這幾位女性,為什么這幾位男性,他們?nèi)绱说匾缿儆谖?如此地用生命做我虔誠的鋪路石?沒有答案。在我的世界里,不知道他們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也更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意義是什么。該忘記的這些真的無法忘記,也不明白為什么不能忘記。有時也感嘆,自己是一只銜泥筑窩的燕,而他們,都曾為這只銜泥燕筑窩。
也許正因為有了這些“無法忘記”,我最終愿意用一種修行的精神去關(guān)閉自私、我慢和貪婪。我追隨了一個大眾很少了解的群體——僧團。他們的價值觀鄙視名利之欲,也許最終讓人無法理解,但是社會上真的就能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最能讓人大生大死卻甘處邊緣,他們穿著復(fù)古的服裝走在現(xiàn)代的人群里,他們多數(shù)是青年卻執(zhí)掌著全社會最久遠的文化,他們時常面對死亡卻又無倦地為生者工作,他們面對迷信(信仰的迷失)者而內(nèi)心生起信仰,他們敢看最黑的夜而又擁有最亮的眼,他們最多面對痛苦與黑暗卻又最多給人希望與光明……我追隨他們,并迫切希望成為他們!
- 上一篇:僧寶論52、善根
- 下一篇:僧寶論50、后記 (第七章 禪人眼看世界 之九)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