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十)
老實念佛(壬辰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廿一日講于印光大師生西十二周年紀(jì)念)
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周年紀(jì)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這里聚集一堂。飲水思源。追念師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師是法身父母。紀(jì)念師父。便是對法身父母的孝思。較之世間小孝。更有意義;貞浳业谝淮闻c印光老法師相見。是光緒廿年在普陀山。那時是化聞和尚請他在前寺講《阿彌陀經(jīng)》。自從講完了經(jīng)。他便在寺中閱藏。二十余年。從未離開一步。只是閉戶潛修。所以他對教義極深。他雖深通教義。卻以一句《阿彌陀佛》為日常行持。絕不覺得自己深通經(jīng)教。便輕視念佛法門。佛所說法。無一法不是療治眾生的病苦。念佛法門。名為阿伽陀藥。總治一切病。但無論修何種法門。都要信心堅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圓滿的利益。信心堅固。持咒可成。參禪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樣。若信根不深。只憑自己的微小善根。薄學(xué)智慧;蛴浀脦讉名相。幾則公案。便胡說亂道。談是論非。只是增長業(yè)習(xí)。到生死關(guān)頭。依舊循業(yè)流轉(zhuǎn)。豈不可悲。各位是印光老法師的弟子。今天紀(jì)念他。便是紀(jì)念他的真實行持。他腳踏實地的真修。實足追蹤古德。他體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深理。依之起修。得念佛三昧。依之宏揚凈土。利益眾生。數(shù)十年如一日。不辭勞瘁。在今日確實沒有。真實修行的人。不起人我分別見。以一聲佛號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時中。念念不忘。綿綿密密。功夫熟處。彌陀凈境現(xiàn)前。無邊利益。自可親得。只要信心堅定。心不堅。萬事不能成。若今日張三。明日李四。聽人說參禪好。便廢了念佛的工夫去參禪。聽人說學(xué)教好。又廢參學(xué)教。學(xué)教不成。又去持咒。頭頭不了。賬賬不清。不怨自己信心不定。卻說佛祖欺哄眾生。謗佛謗法。造無間業(yè)。因此。我勸大眾。要堅信凈土法門的利益。隨印光老法師學(xué)“老實念佛。”立堅固志。發(fā)勇猛心。以西方凈土為終身大事。參禪與念佛。在初發(fā)心的人看來是兩件事。在久修的人看來是一件事。參禪提一句話頭。橫截生死流。也是從信心堅定而來。若話頭把持不住。禪也參不成。若信心堅定。死抱著一句話頭參去。直待茶不知茶。飯不知飯。功夫熟處。根塵脫落。大用現(xiàn)前。與念佛人功夫熟處。凈境現(xiàn)前。是一樣的。到此境界。理事圓融。心佛不二。佛如眾生如。一如無二如。差別何在。諸位是念佛的。我希望大家以一句佛號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實實念下去。
附錄虛云和尚蒞滬時之各界言論
虛云大師印象記圣璞(錄覺有情?木淼谝黄)
在一個不平凡的晚上。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六點多鐘。在上海北站。我第一次見到了虛云老和尚。那天傍晚。我懷著肅穆的心情。隨同一百多位歡迎代表。前往到了北站。站上的霓虹燈。放出了絢爛的電光。照耀得如同琉璃世界。我應(yīng)該包括別的歡迎代表。內(nèi)心奔放得和那燈光一樣。對虛老和尚充滿了崇高的敬仰。六點三十五分。汽笛一聲長鳴。京滬列車徐徐進(jìn)了站臺。人們情緒立即高漲起來。虔誠準(zhǔn)備迎接這位來自北京的當(dāng)代中國佛教最杰出的高僧虛云老和尚。當(dāng)列車剛停下來的時候。當(dāng)想到虛老和尚就在車廂里的時候。更想到頃刻之間。就能見到他的時候。不難想象到我。以及其它歡迎代表。當(dāng)時會感到怎樣的興奮。一刻兒。虛老和尚在為首的歡迎代表攙扶中下了車。恭候在站臺上的一百多位歡迎代表。便不期而然的由肅然合掌致敬。終至于將內(nèi)心對他的敬仰立即爆發(fā)為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響出了代表們的敬意。這掌聲也響出了全上海佛教徒的心聲。表達(dá)了上海佛教徒對這位年高德劭的長者虛云老和尚。具有多么崇高的敬仰。我的視線。立刻抓緊時間。開始行動。隨虛老和尚的行進(jìn)。凝神地注視。他高高的個子。嶷然的道貌。戴上一頂黑色風(fēng)帽。遮掩住左右耳根。慈容顯得格外清臞了。他下了車。不顧長途勞頓。即舉手向人們示意。慈眼頻頻注視歡迎人群。他一舉手一注目。顯示法體還相當(dāng)健康。這對一個非常仰慕他而又關(guān)心他健康情況的我說來。誠然是無上快慰。對廣大的上海佛教信徒說來。也無疑是極大喜訊。我們一百多位歡迎代表。扈從虛老和尚步出車站。一齊念佛掌聲不斷地響出車站。站內(nèi)很多旅客跟著鼓掌之后。又同念佛。這場面太動人了。它給了我一個啟示。今天虛老和尚所到之處。勢必成為佛教主流的所在。虛老和尚具龍象之姿。帶領(lǐng)我們浩浩蕩蕩步出車站。這不就是今天上海佛教主流所在么。事實上。今天佛教需要他領(lǐng)導(dǎo)。四眾弟子更需要他領(lǐng)導(dǎo)。我當(dāng)時扈從虛老和尚。在他慈光庇照下。覺得萬分幸福。相信其它歡迎代表。也可能有同樣的感覺。虛老和尚被迎接到了玉佛寺。詣大殿拈了香。即在丈室接見四眾弟子參禮。并作簡要的開示。但他所給我的比較更深刻的印象則是在以后他和上海廣大信眾見面的時候。廣大的上海佛教信徒。他們渴仰虛老和尚。他們以一見虛老和尚為快。這都是不難理解而可以意想到的。為滿足信徒們這一愿望。他慈悲的每逢星期一三五。在玉佛寺公開接見信眾。他每次和群眾見面。我一有空。便去瞻仰。從多次瞻仰中。他在我腦海里留下了如下一些難忘的印象。虛云老和尚這位德高望重年逾百歲的老人。他個兒高高的。須發(fā)斑白。因不常剃。已長數(shù)寸。銀須飄拂。藹然現(xiàn)長者相。他道貌岸然而清臞。但比以往我所看到的。像佛在雪山修道現(xiàn)比丘相那樣的他的照片上的法相來。卻要豐腴得多。他說話帶湖南家鄉(xiāng)口音。驟聽起來。我不很懂。但音調(diào)沉著而有力。精力似相當(dāng)充沛。而且語氣老。婆心切。慈悲喜舍具足。他開示不著門戶見。善能應(yīng)機逗教。普攝眾根。一種無言之教。能予人以極大鼓舞。能予人以一種勇氣。一種力量。能使懦者立。頑者廉。他開示或不開示?偟兔即鼓。威儀相好。語默動靜。似全在定中。令人見了。生恭敬心。作希有想。我每次看到他。彷佛稚子依母。身心輕安。無有恐怖。得大自在。這種受用。只有在禮佛時候。曾經(jīng)有過。我覺得能多一次親近他。就多一次幸福。心靈上也多一些安慰。虛老和尚。具有不舍眾生的大慈悲心。這在他公開接見信眾時候。得了肯定證明。有一次。到玉佛寺見他的人把大殿前偌大的丹墀擠得水泄不通。秩序很難維持。但他在人群中仍安詳說法。八風(fēng)不動。真是處之泰然。我沒有確切字眼?梢孕稳莩鎏摾虾蜕芯哂性鯓拥谋。但我當(dāng)時確曾熱淚盈眶。為他老人家這種不舍眾生的慈悲心腸。而深深感動。虛老和尚見地如何。誠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恕我一字不能道得。但他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巨匠。這是沒有錯的。在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周年紀(jì)念那天。虛老和尚在玉佛寺丈室為印老弟子開示。他和印老法師一樣。教人老實念佛。他說。“念佛要如細(xì)水長流。念念不斷。念到一心不亂。心境一如。那就是參禪。”一位禪宗巨匠教人念佛。這說明他沒有門戶見。也說明他善于方便攝化。且寥寥數(shù)語。把禪凈合一道理說得圓融無礙。倘非宗說兼通。圓融各宗。恐不能如此。還有更值得欽仰的。他非常熱心和平事業(yè)。他在法會第一天開示中。曾不厭其詳?shù)拿銊钏蟹鸾掏蕉紤?yīng)積極起來。為世界和平而努力。他說。“佛教的慈悲教義。就是和平兩字的具體說明。保衛(wèi)世界和平。是我們佛教徒應(yīng)盡的責(zé)任。”他把佛法這樣善巧的應(yīng)用在世法上。使六祖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這個真理。又得了有力的證明。我仰慕虛老和尚已很久了。過去緣慳一面。不免引為憾事。他這次應(yīng)上海信眾要求。蒞滬弘法。使我有緣瞻仰并得恭聆圓音。藉償夙愿。實是平生快事。虛老和尚身負(fù)如來家業(yè)。為如來慧命之所寄托。我愿他老人家永久住世。續(xù)佛慧命。為四眾弟子作不滅的燈塔。為蕓蕓眾生作普渡的慈航。
謁虛云大師蔣維喬
我是八十老翁。近年來屏謝世事。專心修法。積聚往生資糧。所以不大出門。惟聞虛云禪師將要來上海。我想他老人家雖然在三十余年前。為了請商務(wù)印書館翻印的續(xù)藏經(jīng)。到過我的家里。以后就很少來往。趁他駕臨上海的時候?傄叭グ葜]。請請開示。十二月十日。靜安寺覺凡法師有電話來說。“虛老在十一日午后六時半。將抵上海。”我聞之欣然。就在十二日上午。偕尹石公居士同往玉佛寺。僧俗四眾。來寺參加的有五六千人。寺里面擠滿了人。連天井里也沒有隙地。到十一時。我們進(jìn)謁虛老。剛坐下。要啟口談話。外面已有人請吃飯。趙樸初居士堅留我們陪陪虛老。葦舫住持做主人。陪坐者尚有持松。妙真。清定。續(xù)可諸法師。又有八十一齡高鶴年老居士。也是闊別十多年沒有見面的。真所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非常愉快。不過虛老用膳時候。沒有開口。大家也就默然。午后二時。虛老升座向大眾開示。我們因有事就回家。數(shù)日后趙樸初居士來。我表示要再去謁虛老。他說這幾天里虛老見客太多。很是疲乏。恐怕他生病。曾請醫(yī)生為他診脈。醫(yī)生說。“并沒有病。生平也沒有診著過這樣的脈。這脈是純陽體。”樸初又說。“虛老齒落復(fù)生。已生新牙六個。這是奇跡。”二十九日上午。我先以電話問遠(yuǎn)塵和尚。“虛老精神好否。”答。“好。”“我要來見他。”答“可以。”即去進(jìn)謁。問。“三十年前為請續(xù)藏經(jīng)到過我家。師尚記得否。”答。“記得。”且云。“居士弘法利生。功德無量。”我答。“慚愧。”問。“云門寺近來怎樣。”答。“很不興。寺中尚有六十個和尚?块_墾荒地艱苦度日。”問。“南華寺怎樣。”答“更不興。寺中一直駐兵。祇剩幾個和尚住在那里。”問。“禪師在上?删米》瘛”答。“法會圓滿。想離開這里。在此太煩。”我想在功夫分上請開示幾句。而室外有許多居士要進(jìn)來參謁。遂告別而歸。
與虛云大師函高鶴年
虛公大德法鑒。昔日江上一別。今朝陸地相逢。悲喜交集。剎那之間。廿余載矣。流光之速。真可怖也。理應(yīng)暢談滄桑。共話三三。奈因大駕高年。途中疲倦。正逢法會初開。海眾依仰。吾公現(xiàn)大威德。以神力感化眾生。五欲境相不能纏。名利關(guān)頭不能縛。不可思議之妙行也。慚人積習(xí)未銷。佛恩未報。參而未徹。學(xué)又未成。睹諸境相。被物所轉(zhuǎn)。仍在幻化影里作活計。不得真實受用。數(shù)十載飄游云水。撥草瞻風(fēng)。三家村里。不避苦雨酸風(fēng)。百仞峰頭。那怕披星戴月。逆順不退。百折不回。只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至今尚無把握。慚愧極矣。尚望吾公定光朗耀。雄力提拔。超出苦海。不受三途八難輪回之苦。專此草上。敬頌
佛日高懸。普利人天。慚愧學(xué)人高鶴年作禮癸巳元旦日由大覺茅蓬上言
大人榜樣
溫光熹
虛空原不動。白云自去來。乃者虛云老和尚黃發(fā)番番。蓮云蒞滬。覺刊將發(fā)?。用資仰鏡。以文見托。自慚呰窳。向少聞法。又不會禪。何敢妄肆饒舌。無已。姑就管窺所得。略舉三端。以概其凡。一言教契機。夫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高下。契機者貴。平常心是道。馬祖一喊。三日耳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世出世圣賢。一道平實。無非布帛菽粟之言。但實天經(jīng)地義之理。鳥巢云。“三歲小兒皆當(dāng)知。八十老翁造不到。尋常行履處。乃見真面目。”蓮池老人琴偈云。“鼓琴不會按。平淡平淡復(fù)平淡。”虛老眉毛拖地。廣接方來。語語平淡無奇。正是大人榜樣?谷諔(zhàn)爭中。嘗過重慶。于慈云寺主持水陸。凡歸依者多勸念佛。并印布彌陀佛像。旁加小圈。屬人念滿若干句一點。以之記數(shù)。立為功課。用此方便。感化甚多。一種平懷。三根普被。今茲蒞滬。首次開示殷懃叮嚀于禪凈兩宗之不可互謗。其言曰。趙州老人說。“念佛一句。漱口三天。”這是對機。后來人問他。“你的師父是誰。”他說。“十方佛。”人又問“十方佛的師父是誰呢。”老人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親聞如來大事因緣。禪凈兩門。當(dāng)機大教。西方凈土。果上莊嚴(yán)。功德巍巍。漪歟盛矣。虛老行履。出死入生。故能深知此中甘苦。契機普攝。拯物導(dǎo)迷。淺云乎哉。真悟后人。還須著眼。二行履篤實。若論宗門下事。本無言說可尋。但功行抉擇。必須具眼。虛老開示。著重真參實究。此中路徑。非茲所論。當(dāng)知要領(lǐng)所在。切忌口角圓滑。稍一儱侗。天地懸殊。用功最忌助長。欲速便是偷心。但能不失本參。不悟亦了生死。所謂住佛性地。生佛法家也。不問你悟未悟。先問你參未參。自古宗下貴乎本參。良有以也。而尤當(dāng)著眼者。虛老功行內(nèi)秘。非我后學(xué)所知。跡其傳略。可聞其大。較早歲臥薪嘗膽。飲冰吞檗。梯山航海。行腳參方。辦道之切。發(fā)心之真。一念萬年。不問寒暑。看他人前人后。沒有放逸。宜乎苦盡甘來。摸著祖師鼻孔。三上弘下化。參禪人發(fā)明心地后。自既能利。復(fù)欲利他。利他之法雖多。顧莫如本分衲僧。開叢林。建道場。上弘佛法。下化眾生者也。所謂愿將東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叢林古法有二。一者世尊弘法度生處。二者震旦唐代以還。馬祖所開大冶洪爐。龍象出處。趙州以下。叢林何事。事在坐香。天下叢林一枝香。上關(guān)諸佛法身。下關(guān)眾生慧命。古法良規(guī)。萬世不朽。滇中雞足。嶺南曹溪云門諸山。均震旦禪宗祖庭。虛老前往。一一復(fù)興。坐香打七。與江南金山高旻媲美。功德勝善?蓜傺栽。略述三要。蠡則高深。至其律己之嚴(yán)。耄年持午。破衲粗糲。克己厚人;鸱N刀耕。含辛茹苦。篳路襤褸。以啟山林。凡諸事跡。人所共知。不待縷述。要皆涵養(yǎng)深厚。故能持己嚴(yán)而待人寬。機心銷盡。到處真實。因之爐火純青。虛融恬靜。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凡真敬虛老者。應(yīng)在尋常行履處。以是為學(xué)。然后可謂之真學(xué)佛。然后方能言弘法。
慈悲心愿菜根香
大照
云門虛云老和尚蒞止滬城。四眾久欽高風(fēng)。傾巷迎觀。玉佛寺前。瞻仰道貌者。日數(shù)千人?芍^盛事矣。師須發(fā)皆白。慈懷溢色。遠(yuǎn)近見者。無不動容。無言之教入于人心者深矣。師當(dāng)代禪宗碩德。戒行精嚴(yán)。居常破衲一襲。謙光和德。尤不可及。學(xué)人前往參拜者。師必頂禮相答。四眾恐師高年勞瘁。展轉(zhuǎn)告誡。凡來謁師。問訊而已。師主玉佛寺法會。輒示眾曰。“學(xué)佛當(dāng)以明心見性為本。斷惡修善為行。須知佛心無殊。眾生一體。至于殺生食肉之事。尤萬萬不可也。”一日。有居士謁師。問曰。“弟子有善根否。”師曰。“若無善根。安得到此。”又問。“弟子將來能成佛否。”師曰。“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汝亦當(dāng)成。”其人歡喜禮謝。師乃問曰。“汝持長齋否。”答云。“尚未。”師乃諭謂“食眾生肉者。斷大悲種。今后宜力持長齋。方能與佛法相應(yīng)。”其人歡喜信受而去;蛴姓堃娣ㄒ。師應(yīng)機開示已。必諄諄勸令斷葷持齋。嗚呼。師于眾生同體大悲之忱。灼見之真。踐行之實?芍^無以加矣。憶余往昔初學(xué)佛時。但研微義。寢饋無間。齋戒之事。亦不嚴(yán)謹(jǐn)。堅持不殺。隨緣飲食而已。此謁應(yīng)師。師曰。“大乘行者。因于眾生。發(fā)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吾聞往劫菩薩。發(fā)菩提心已。生生世世。行菩薩道。至于自舍其頭目手足。以為眾生者矣。未聞有餐食眾生以自肥者也。食肉眾生。斷大悲種。即所謂三凈肉者。佛亦不許。如楞伽經(jīng)說。其明證也。”余聞而惕然。自是不復(fù)食肉。今聆云公言教。若合符節(jié)。二老皆宗門耆宿。篤實光輝。躬行有得。不茍如此。則凡粗涉門徑。以理自高。乃至以方便自恕者。誠不免坐膚淺蹈空大病矣。
滔天一筏之虛云大師劉瞻明
宗門龍象。自吾師天寧冶公。及融通玉嵀兩禪師入滅后。真善知識。寥若辰星。獨虛云大師道風(fēng)聞天下。丙子秋。余來上海。訪江味農(nóng)居士于省心蓮社。居士固宗說兼通者。方注金剛經(jīng)。弘揚般若。因論及近代禪宗諸老宿。居士曰。“山林中潛修密契。不求人知。人亦不易知之者。無論矣。其以宗匠自命者。往往墨守偏空。雜糅異見。雖廣修徒眾。名喧一時。亦不足重。就吾所知。能真參實悟。行解相應(yīng)。不愧為人天眼目者。惟虛云禪師足以當(dāng)之。”未幾。過吳門。謁本師印老人于報國寺。老人亦言“虛公是真衲子。真參禪。”余聞而益增向往。欲南游參謁。而塵勞羈紲。蹙蹙未遑。今年夏。唐慧峻居士聞大師自乳源飛錫漢皋。函約往覲。將行矣。而大師又赴北京。今幸因緣成熟。上海佛教同人為祝愿世界和平。建講經(jīng)水陸道場于玉佛寺。迎大師南來主法。余與慧峻始獲禮覲。師貌臞而神凝。言簡而味永。令人想見古德之風(fēng)矩。且以百有十三之高齡。不辭勞瘁。冒苦寒。跋涉數(shù)千里。來主法會。以深悲弘愿。加持一切眾生。同銷災(zāi)障。扇慈風(fēng)于八極。泯戾氣于寰中。因勝果隆。難遭難遇。宜滬人士奔走相告。傾動一時。前往瞻仰者日數(shù)千人。聆大師一言。莫不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吾友慧章法師。為大師入室弟子。嘗為余言。“大師既發(fā)明心地。隱于終南。每入定。輒累月不起于坐。敝衲芒履。日中一食。數(shù)十年如一日。遇海內(nèi)名剎之頹廢者。募資修復(fù)。躬親其役。既成。委諸主僧。蕭然遠(yuǎn)引。如是者不知若干處。其接引后進(jìn)也。單提正令。不稍假藉。每于一機一境上。隨事指點。俾聞?wù)弋?dāng)下獲益。”慧公在云門時。一日侍師共食。大師舉箸云。“分別美惡是凡夫。不知香臭是木石。離此兩邊試道一句。”眾罔措。又一日。師將下山。有阇黎云。“月黑路崎。師年高。防顛躓。曷籠燈而往。”大師笑曰。“光明炯然。遍周沙界。你道何處是黑暗。”拂袖而去。聞?wù)咄律唷F渌惔苏卟粍倜杜e。說法數(shù)十年。融通性相。入不二門。無分毫門戶之見。有參學(xué)者。先試以禪。不契。則詔以念佛三昧。南華寺于禪堂外。別立念佛堂。專修凈土。其歸依帖四圍。均印小圈。注明每圈念佛一千聲。加一點。丹黃數(shù)次。則念佛千萬。嘗言禪宗雖一超直入。非上根利智不能修。末法眾生。障深慧淺。惟依持名念佛法門。得了生死。往生極樂國土。初入手與禪是二。及其成功。二而不二。惟念佛須攝心觀照。句句落堂。落堂者。著實之謂也。句句著實。念念相應(yīng)。久之自成一片。由事一心。而至理一心。能所兩忘。自他不二。與參禪有何差別。故經(jīng)云!度羧说畎浲。是為無上深妙禪》。中峰大師曰。“禪者凈土之禪。凈土者禪之凈土。彼念口頭佛參口頭禪者。同一自欺。生死關(guān)頭。如何了脫。”聞?wù)呓詾橹畡尤荨L苹劬邮颗c大師別有一段香火緣。亦非偶然。先是滬上某君藏有明板仿宋憨山清公所注楞伽經(jīng)筆記一部。為海內(nèi)孤本。欲讓于他人;劬勚。懼落書賈手。展轉(zhuǎn)湮晦。乃募資購去。以此經(jīng)為初祖?zhèn)餍闹ㄓ。憨山平生之杰作。不遇知音。何以弘揚。乃寄贈大師于云門。為南華鎮(zhèn)山之寶。當(dāng)是時。大師正攖病苦。因厄中取而研繹。覺無邊熱惱。頓化清涼。府仰太息者久之。而憨山老人之注是經(jīng)也。為萬歷二十八年。遭中貴構(gòu)陷。罪以私造寺院。遣戌雷州。既至。就壁壘間構(gòu)禪堂。冠巾說法。遂發(fā)注經(jīng)之愿。脫落章句。直指心原。明年筆記成。奉詔反僧服。適南韶道祝公延住曹溪祖庭。老人乃攜經(jīng)而往。刊布流通。距今蓋三百八十余年矣。跡所遭遇。同在代眾生苦。了苦無苦之時。一注之。一讀之。樂邦忍土。二老相視而笑。莫逆于心。法緣冥契。誠不可思議。他日弘揚此經(jīng)。非大師而誰。有人云。“大師為憨山乘愿再來。”不其然乎。
我領(lǐng)受了虛云老和尚的當(dāng)頭棒喝開眼
這次上海市佛教界為了祝愿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在玉佛寺舉行法會四十九天。這是上海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法會。這次法會特別恭請中國佛教第一位高僧一百十三歲高齡的虛云老和尚由京蒞滬主法。這個消息在上海新聞日報。大公報披露后。不但號召了全上海的佛教徒都來參加法會。虛老和尚的德高望重為佛教群眾竭誠擁護(hù)的熱烈情況。除了看到印光大師蒞滬主持丙子息災(zāi)法會的熱烈情況外。這是第二次了。虛老和尚為接見廣大的群眾。特規(guī)定了每星期一三五。上午九時在大殿前面與群眾見面一次。每次逢到見面的日子。在八點多鐘大殿前面就站滿了數(shù)千人。工人。農(nóng)民。婦女。青年。兒童都有。各人都懷著瞻仰虛老和尚的一片誠意。在老和尚從大殿里出來的時候。一片如雷的掌聲。充滿了愛敬的熱烈情緒。老和尚的開示。很簡單扼要。告訴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老實念佛。保衛(wèi)和平。”大家聽到都?xì)g欣地感覺到無限的榮幸。每日排隊報名歸依的近萬人。虛老和尚的道德感人之深。不但為佛教擴大了良好影響。同時對于和平法會的號召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我在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二時去聽過虛老和尚的開示。他用湖南夾著廣東的口音。帶著微細(xì)而沉重的語調(diào)慢慢地講著。我在人山人海中擠到法會的面前。瞻仰到老和尚肅穆。慈和的法相。胸中的塵念為之一掃而空。以空空洞洞的心來聽開示。更體會到開示的親切而有味。尤其是聽到開示凈土的一段話。不但消釋了我的顧慮。同時使一般教友們對于修行法門得到一個明確的指示。虛老說“今天參禪的人。多不了解禪凈不二的法門。每謗凈土為小乘。這是錯誤的。禪凈工夫入門雖有不同。到家是一樣的。一般人只知趙州禪師說的念佛一聲漱口三日。佛之一字吾不喜聞的前面幾句機鋒話。訧拿來作為經(jīng)常反對念佛的根據(jù)。這是誤會的。要知道后面還有幾句話。就是有人問趙州禪師。你的師是誰。趙州說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之師是誰。趙州說阿彌陀佛?梢姲浲臃鹗鞘街T佛之師。今天參禪人不了解趙州禪師前面說的幾句機鋒話。同時又不了解趙州后面說的幾句話。參禪的人以趙州的話來謗念佛法門。真是冤柱了趙州。假使今天遇到了趙州一定要受到他的棒喝。各位佛弟子請老老實實地從十方諸佛之師。阿彌陀佛至誠懇切地念去罷。”我聽到這段話。真如當(dāng)頭棒喝。使我朝三暮四的雜念統(tǒng)一了。我決定遵從虛老的慈悲開示。專修凈土念佛法門。為自渡渡他的唯一方法。
記虛云和尚及其詩
王世昭
在中國詩史上。有長壽詩人?墒强讼礤邶g。到一百一十余歲至今還健在的?梢哉f是少有。而自幼至老。擺脫一切。以苦行為至樂。以一身奉佛為至榮。百年如一日。在中國高僧歷史上。也是少有的。足跡遍中國無數(shù)名山。西入康藏。踰喜馬拉雅山。朝禮五印度。折而至南洋群島。其平生行跡。合晉法顯。唐玄奘。明徐霞客而為一人。此亦中國地理學(xué)史上之所無。和尚愿力至宏。而學(xué)力亦不可窺其涯岸。今據(jù)岑學(xué)呂所編。虛云和尚法匯。共集詩歌偈贊凡三百九十首。其中七言最多。五言次之。贊偈亦有三言或四言者。迭頌古“水鳥樹林常說法。”七律用無字韻。多至二十三首。和尚之工力如何。于此亦可以概見。嘗論中國方外詩人。于晉。吾得慧遠(yuǎn)。沈德潛謂其自有一種清奧之氣。于宋。吾得湯惠休。禪寂人而作情語。宛轉(zhuǎn)入微。為蘇曼殊詩之所自出。其余如唐之皎然。齊己等。皆去古未遠(yuǎn)。卓然成家。出語便超。絕無禪習(xí)。此所以為可貴也。若以上述定義。以覘虛云和尚詩。則上品至多。頗難遍錄?墒菫槭硅b賞者明了和尚的真工夫。亦不妨舉例如后。“卅載他鄉(xiāng)客。一笻故國春。寒煙籠細(xì)雨。疏竹伴幽人。乍見疑為夢。深談覺倍親?煽傲家乖。絮絮話前因。”還鼓山訪古月師。像這樣不食人間煙火。而人情味很濃厚的創(chuàng)作。即置于唐以后。宋以前。亦不甚為過。五言詩本來很難寫的。在他的集中竟達(dá)八十余首之多。亦幾與林逋相伯仲。至于山居五絕五首。其恬淡處又不啻陶淵明再世。生活方式雖不同。而其出口成章則一也。茲錄其一首云。“山居意何遠(yuǎn)。放曠了無涯。松根自作枕。睡起自烹茶。”除此之外。他的詩作。多七律與七絕。七絕中有峨嵋山怪石棲云四首。為記其第四首云。“石壑云濤高際天。渾圇還是太初先。坡前犢子迷歸路。引入香風(fēng)蹴白蓮。”好一個引入香風(fēng)蹴白蓮。句雖現(xiàn)成。而味極雋永。王漁洋詩。門外野風(fēng)開白蓮。和尚脫胎換骨。乃亦自成妙諦。和尚不但五言律絕與七絕寫得好。而七律也有寫得很好的。如過崆峒山。“鑿破云根一徑通。禪樓遠(yuǎn)在碧霞中。巖穿雪竅千峰冷。月到禪心五蘊空。頑石封煙還太古。斜陽入雨灑崆峒。山僧不記人間事。聞?wù)f廣成有道風(fēng)。”至他的工力。還在一首皮袋歌作于十九歲。三言與七言相間成篇。句雖俗而意甚長。宜于僧家誦讀。故不贅。和尚的詩以屬新出版。故評之者甚少。而其精神之所宗。亦不在詩。故詩轉(zhuǎn)成為和尚瞋喜之間的游戲。修持之后的微呻。成詩在無意之時。得句在即興之外。故不求至而自至。不求工而自工。轉(zhuǎn)覺其可愛。
- 上一篇: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十一)
- 下一篇: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九)
- 不發(fā),多種,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
- 虛云老和尚是大菩薩嗎?
- 宗門一法,勝過一切
- 專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禪和
- 因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
- 行解相應(yīng),說到就要行到
- 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 學(xué)佛不論修什么法門,總以持戒為本
- 無論是已悟未悟還是解悟證悟,都要修學(xué)并真實行持
-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
- 因果不昧,曾種惡因必感惡果
- 三界輪回以淫為本 六道往返以愛為基
- 修道若不下一番苦心,僅徒然口說是無補于實際的
- 道向己求莫從他覓 努力種福田種好因
- 傳戒不如法、僧人沒擔(dān)當(dāng)是佛法衰敗之因
- 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羅蜜
- 靜坐一須臾勝造七寶塔
- 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鄉(xiāng)
- 人的一生,如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dá)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