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卷第九十九
宗鏡錄卷第九十九
夫制論釋經(jīng)。傍申佛意。或法身大士。垂跡闡助化之門;虻弥几呷恕R澜毯敕ㄊ┲。乃至義疏章鈔。銘訣贊序等。與宗鏡相應(yīng)者。皆當(dāng)引證。是以眾生言論。悉法界之所流。外道經(jīng)書。盡諸佛之所說。
大智度論云。論法入佛心中。唯一寂滅。一三昧門。攝無量三昧。如牽衣一角。舉衣皆得。亦如得蜜蜂王。余蜂盡攝。又頌云。佛法相雖空。亦復(fù)不斷滅。雖生亦非常。諸行業(yè)不失。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若知法無實。是心亦復(fù)空。
毗婆沙論云。善覺長者。為那伽。說四韋陀典曰。若人心生而不起。若人心起而不滅。心起而起。心滅而滅。又云。若離初發(fā)心。則不成無上道。所以云。一切功德。皆在初心。
大乘攝論云。問。何以故。此識取此識為境。答。無有法能取余法。雖不能取。此識。變生。顯現(xiàn)如塵。譬如依面見面。謂我見影。此影顯現(xiàn)。相似異面。
顯揚論云。由所依所緣力而得建立。由所依力者。謂立眼識。乃至意識。由所緣力者。謂立色識。乃至法識。青識黃識。乃至苦識樂識。
發(fā)菩提心論云。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xiàn)在不住。雖如是觀心心數(shù)法生滅散壞。而常不舍聚集善根助菩提法。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大乘阿毗達(dá)磨雜集論云。如契經(jīng)等法。如理作意。發(fā)三摩地。依止定心。思惟定中所知影像。觀此影像。不異定心。依此影像。舍外境想。唯定觀察。自想影像。爾時菩薩。了知諸法唯自心故。內(nèi)住其心。知一切種。所取境界。皆無所有。所取無故。一切能取亦非真實。故次了知。能取非有。次復(fù)于內(nèi)。舍離所得二種自性。證無所得。依此道理。佛薄伽梵。妙善宣說偈云。菩薩依靜定。觀心所現(xiàn)影。舍離外塵想。唯定觀自想。如是內(nèi)安心。知所取非有。次觀能取空。后觸二無得。依者。謂轉(zhuǎn)依。舍離一切粗重。得清凈轉(zhuǎn)依。故十二門論偈云。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釋曰。故知萬法。從心所生。皆無自性。所依之心尚空。能依之法何有。
入大乘論云。若離眾生。則無有得菩提道者。從眾生界。出生一切諸佛菩提。如尊者龍樹所說偈云。不從虛空有。亦非地種生。但從煩惱中。而證成菩提。故知從心證道。不假他緣。能成無師自然之智。
俱舍論云。眼所現(xiàn)見。名為所見。從他傳聞。名為所聞。自運己心。諸所思構(gòu)名為所覺。自內(nèi)所受。及自所證。名為所知。
佛地論云,F(xiàn)見虛空。雖與種種色相相應(yīng)。而無諸色種種相故。如煙霧等共相應(yīng)故。有時見空有種種相。由虛妄分別力故。但見煙等有種種相。非見虛空。以虛空性。不可見故。乃至心凈法界。離名言故。一切名言。皆用分別所起為境。然諸法教。亦不唐捐。是證法界展轉(zhuǎn)因故。如見字書。解所說義。由此法教。是諸如來大悲所流。能展轉(zhuǎn)說。離言說義。如以眾彩。彩畫虛空。甚為希有。若以言說。說離言義。復(fù)過于彼。
般若論云。須菩提言。如來無所說。此義云何。無有一法。唯獨如來說。余佛不說。謂佛所說。但是傳述古佛之教。非自制作。釋曰。故知此法。過去佛已說。今佛現(xiàn)說。未來佛當(dāng)說。所以一佛說時。十方佛同證。乃至智慧剎土。真俗等法。凡圣等性。皆同無二。以唯共一心故。終無異旨。如華嚴(yán)經(jīng)佛不思議品。一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二行自在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悉能善說授記言辭。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能隨順眾生心念。令其意滿。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能現(xiàn)覺一切諸法。演說其義。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能具足去來今世。諸佛智慧。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剎那。即一剎那。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剎。入一佛剎。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語。即一佛語。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諸佛。與其所化一切眾生。體性平等。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諸佛。所有善根。同一善根。決定無二。是為十。又信心銘云。要急相應(yīng)。唯言不二?沙蓤孕拧S罃嗬w疑。則宗鏡之文。傳光不朽矣。
廣百論云。覺慧等諸心心法。非隨實有諸法轉(zhuǎn)變。但隨串習(xí)成熟種子。及心所現(xiàn)眾緣勢力。變生種種境界差別。外道等。隨其自心。變生種種諸法性相。若法性相是實有者。豈可如是隨心轉(zhuǎn)變。諸有智者。不應(yīng)許彼所執(zhí)現(xiàn)在實法有生。以必不從去來二世。更無第三可從生故。滅必隨生。生既非有。滅亦定無。乃至三世行。皆相待立。如長短等。何有實性。又頌云。眼中無色識。識中無色眼。色內(nèi)二俱無。何能令見色。依他起性。即是心心法。從緣起時。變似種種相名等塵。應(yīng)知有心心法。但無心外所執(zhí)諸塵。云何定知。諸法唯識故。佛告善現(xiàn)。無毛端量實物可依。
寶藏論云。夫天地之內(nèi)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識物靈照。內(nèi)外空然。寂寞難見。其謂玄玄。巧出紫微之表。用在虛無之間。端化不動。獨而無雙。聲出妙響。色吐華容。窮觀無所。寄號空空。唯留其聲。不見其形。唯留其功。不見其容。幽顯朗照。物理玄通。森羅寶印。萬像真宗。乃至其寶也。煥煥煌煌。朗照十方。隱寂無物。圓應(yīng)堂堂。應(yīng)聲應(yīng)色。應(yīng)陰應(yīng)陽。奇物無根。妙用常存。眴目不見。側(cè)耳不聞。其本也冥。其化也形。其為也圣。其用也靈?芍^大道之真精。其精甚靈。萬有之因。凝然常住。與道同倫。故經(jīng)云。隨其心凈。即佛土凈。任用森羅。其名曰圣。
釋摩訶衍論云。一切諸法一心量。無心外法。以無心外法故。豈一心法與一心法作障礙事。亦一心法與一心法作解脫事。無有障礙。無有解脫。一心之法。一即是心。心即是一。無一別心。無心別一。一切諸法。平等一味。一相無相。作一種光明心地之海。
寶生論偈云。微笑降伏大魔軍。明智覺了除眾欲。于此大乘能善住。深識愛原唯自心。
寶性論偈云。如空遍一切。而空無分別。自性無垢心。亦遍無分別。
金剛?cè)琳撛。一切心相。本來無本。本無本處?占艧o生。若心無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善男子。無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法相。亦復(fù)如是者。一切心相。種子為本。求此本種。永無所得。若是現(xiàn)在。則與果俱。無本末異。如牛兩角。若已過去。則無作因。無體性故。猶如兔角。如是道理。本來法爾。故言本來無本。又生滅心生。必依本處。本處既無。則不得生。當(dāng)知心相本來無生。故言空寂無生。所入空寂。即是一心。一切所依。名之為地。故言即入空寂之心地。
分別功德論云。有論沙門。行諸禪觀;蛟谮ig;蛟跇湎。時在冢間。觀于死尸。夜見餓鬼打一死尸。沙門問曰。何以打此死尸耶。答曰。此死尸困我如是。是以打之。道人曰。何以不打汝心。打此死尸。當(dāng)復(fù)何益也。于須臾頃。復(fù)有一天。以天曼陀羅華。散一臭尸。沙門問曰。何為散華此臭尸耶。答曰。由我此尸。得生天上。此尸即是我之善友。故來散華。報往昔恩。道人答曰。何以不散華汝心中。乃散臭尸。夫為善惡之本。皆心所為。乃舍本求末耶。
思益論云。不見一切諸法。是菩提相。不證一法。而證諸法。是故說為應(yīng)正遍知。
金剛論云。教中譬如星宿。為日所映。有而不現(xiàn)。能見心法。亦復(fù)如是。釋曰。此有二解。一若迷心為境。如日爍眼光。入室不見自物。如被外境所換。不見自心。亦復(fù)如是。二若以悟境是心。則萬法如星宿。一心如日光。心光遍爍時。無法可披露。
法性論云。蓋聞之先覺曰。體空入寂。莫先于見法。尋法窮原。莫妙于得性。得性則照本。照本則達(dá)自然。達(dá)自然見緣起。見緣起斯見法也。將窮其原。必存其要。要而在用者。其唯心法乎。心法者。神明之營魄。精識之丹譽(yù)。其運轉(zhuǎn)也。彌綸于萬行。其感物也。會通于群數(shù)。統(tǒng)極而言。則無不在矣。
顯性論云。一念見性者。見性是凡圣之本體。普遍一切。而不為一切之所傾動。在染不染。而能辯染。在凈不凈。而能辯凈。其性不在一切法。而能遍一切法。若觀一法。即不見性。若不觀一法。亦不見性。其性不在觀。不在不觀。于一眾生身中見心性時。一切眾生悉皆見。于一微塵中。見心性時。一切微塵悉皆見。以性遍凡圣善惡故。凡處徹圣處。圣處徹凡處。善惡相徹。本性自爾。以一切法。并不得取。并不可舍。性相自爾。自性凈故。終日說不得一說。終日聞不得一聞。終日見不得一見。終日知不得一知。并非凡圣之所安立。是故經(jīng)云。若我出世及不出世。此法常然。
顯宗論云。我此禪門一乘妙旨。以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真空為體。妙有為用。夫真如無念。非念想能知。實相無生。豈色心能見。真如無念。念者即念真如。實相無生。生者即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槃。無行而行。能超彼岸。如如不動。動用無窮。念念無求常求無念。用而常空?斩S谩S枚挥。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妙有即摩訶般若。真空即清凈涅槃。般若無見。能見涅槃。涅槃無生。能生般若。西天諸祖。共傳無住之心。同說如來知見。
顯正論云。問。欲顯何義。名為顯正。答。欲顯明一切眾生本原清凈無生心體。即是諸佛之正性也。所以者何。一切萬法。心為其本。然其心性。都無所依。體自圓融。不礙萬法。雖應(yīng)現(xiàn)萬法。而性自常真。無住無依。不可取舍。
勝天王經(jīng)云。清凈心性。為諸法本。自性無本。虛妄煩惱。皆從邪念顛倒而生。當(dāng)知此心。即是最勝清凈第一義諦。一切諸佛證知所歸。問曰。定以何法為心體。答曰。不應(yīng)求心之定體。何以故。心非所緣。無無相故。亦云非能所。絕相待故。體不可染。性常凈故。非合非散。自性離故。不礙緣起。性虛融故。不可說示。名字空故。諸法虛凈。緣相離故。靈照不竭。用無盡故。果報不同。作業(yè)異故。因果宛然。不斷絕故。亦非真實。業(yè)性如幻故。又不斷絕。現(xiàn)施為故。亦不可取。畢竟空故。諸法平等。一相如故。境智無差。離分別故。萬法即空。性無生故。是以一切分別。不離自心。一切諸境。不離名相。若了萬法。不了自心。分別無由能絕。乃至楞伽經(jīng)云。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無有乘建立。我說為一乘。彼心者。即取相所得心也。一乘者。即離相清凈無生心也。此心悉能包含運載一切諸法。故名一乘。
法苑珠林云。夫擁其流者。未若杜其源。揚其湯者。未若撲其火。何者。源出于水。源未杜而水不窮。火沸于湯;鹞磽涠鴾n息。故有杜源之客。不擁流而自干。撲火之人。不揚湯而自止。故知心為源。境為流。不察本心源。但隨諸法轉(zhuǎn)。意如火。事如湯。不制自意地。唯從境界流。斯皆失本迷。源隨流徇末。若能頓明意地。直了心源。不求脫于諸塵。不系縛于一法。可謂究末遇本。尋流得源矣。遂乃無功而自辦。無作而自成。顯此一心。萬法如鏡。
歸心論云。夫論心性者。若別說。一一生佛。皆以法界為身。一一摩耶胎內(nèi)。亦如是。廣狹皆等。不相妨礙。若總說。一一生佛。同在胎內(nèi)。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互隱互顯;ゴ婊Z。重重互現(xiàn)。皆不思議法界。說時不增。不說時不減。性海如是。豈可言盡不盡耶。
六妙門云。此為大根人善識法要。不由次第。懸照諸法之原。所謂眾生心也。一切法由心而起。若能反觀心性。不得心原。即知萬法皆無根本。
頓教五位門云。第一識心者。語是心。見是心。聞是心。覺是心。知是心。此是第一悟。一一能知。如許多心。皆是一心。一心能遍一切處。第一知身。同無情。身不知痛癢。好惡。一切皆是心。不干身事。心能作人畜。心能作魚鳥。第三破四大身。身即是空。空即是無生?諢o內(nèi)外中間。離一切相。第四破五陰。色陰若有。四陰不虛。色陰若無。四陰何有。第五見性成佛。湛然常住。
十住經(jīng)序云。以靈照故。統(tǒng)名一心。以所緣故?偺栆环。若夫名隨數(shù)變。則浩然無際。統(tǒng)以心法。則未始非二。
十二門論序云。論之者。欲以窮其心原。盡其至理也。若一理之不盡。則眾異紛然。有惑趣之乖。一原之不窮。則眾途扶疏。有殊致之跡。殊致之不夷。乖趣之不泯。大士之憂也。
般若燈論序云。始夫萬物非有。一心如幻。心如幻故。雖動而恒寂。物非有故。雖起而無生。是以圣人說如幻之心。鑒非有之物。了物非物。則物物性空。知心無心。則心心體寂。達(dá)觀之士。得其會歸。而忘其所寄。于是分別戲論。不待遣而自除。無得觀門。弗假修而已入。蕩蕩焉。不出不在。無住無依者也。
華嚴(yán)論云。猶如大海有清凈德。而能影現(xiàn)七金山等。眾生心海。影現(xiàn)六道四生。分明顯現(xiàn)山河大地。色空明闇等。
緣生論云。元是一心。積為三界。凡則迷而起妄。圣則悟以通真。
陀羅尼三昧法門偈云。是法法中高。猶如須彌山。是法法中海。眾源所共歸。是法法中明。猶如星中月。是法法中燈。能破無邊闇。是法法中地。荷載遍十方。是法法中母。出生諸佛種。
法華演秘云。事理圓融者。即種種事稱理而遍。以真如理為洪爐。融萬事為大冶。鐵汁洋溢。無異相也。若開權(quán)顯實一切唯心者。亦先融為本。事事無礙也。重重交映。如地獄苦報。身各自遍。難思妙事。本自如此。佛佛自覺。眾生不知。今解。此知。即眾生心是佛智也。即事玄妙。入心成觀。
法華玄贊疏云。如經(jīng)中說。一時者。即是唯識時。說聽二徒心識之上。變作三時相狀而起。實是現(xiàn)在。隨心分限。變作短長。事緒終訖?偯粫r。如夢所見。謂有多生。覺位唯心。都無實境。聽者心變?nèi)酪酄。唯意所緣。是。不相?yīng)行蘊法界法處所攝。此言一時。一則不定約剎那。二則不定約相續(xù)。三則不定約四時六時。八時。十二時等。四則不定約成道已后年數(shù)時節(jié)。名為一時。但是聽者根熟。感佛為說。說者慈悲。應(yīng)機(jī)為談。說聽事訖?偯麨橐粫r。不定約剎那等者。聽法之徒。根器或鈍。說時雖短。聽解時長。或說者時長。聽者亦久。于一剎那。猶未能解。故非剎那。亦不定約相續(xù)者。猶能說者得陀羅尼。說一字義。一切皆了。或能聽者得凈耳意。聞一字時。一切能解。故非相續(xù)。由于一會聽者。根機(jī)有利有鈍。如來神力。或延短念為長劫。或促多劫為短念。亦不定故?偧s說聽究竟名時。亦不定約四時六時八時十二時者。一日一月。照四天下。長短暄寒。近遠(yuǎn)晝夜。諸方不定。恒二天下同起用故。又除已下。上諸天等。無此四時及八時等。經(jīng)擬上地諸方流通。若說四時等。流行不遍故。亦不定約成道已后年數(shù)時節(jié)者。三乘凡圣所見佛身報化。年歲短長。成道已來。近遠(yuǎn)各不同故。釋曰。上所說不定約剎那時。及相續(xù)時。與四時六時八時十二時等。及約成道已后年數(shù)時節(jié)。名為一時者。以長短不定。前后無憑。但說唯心之一時。可為定量。無諸過失。事理相當(dāng)。既亡去取之情。又絕斷常之見。不唯一時作唯識解。實乃萬義皆歸一心。則稱可教宗。深諧秘旨。能開正見。永滅群疑。所以經(jīng)云。一切諸法。以實際為定量。又云。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故知但說大無過。夫言大乘者。即是一心之乘。乘是運載義。若論運載。豈越心耶。又夫不識心人。若聽法看經(jīng)。但隨名相。不得經(jīng)旨。如僧崖云。今聞經(jīng)語。句句與心相應(yīng)。又釋法聰。因聽慧敏法師說法。得自于心。蕩然無累。乃至見一切境。亦復(fù)如是。若不觀心。盡隨物轉(zhuǎn)。是故大乘入道安心法云。若以有是為是。有所不是。若以無是為是。則無所不是。一智慧門。入百千智慧門。見柱作柱解。得柱相。不作柱解。觀心是柱法。無柱相。是故見柱即得柱法。一切形色。亦復(fù)如是。故華嚴(yán)經(jīng)頌云。世間一切法。但以為心主。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又古人云。六道群蒙。自此門出。歷千劫而不返。一切痛哉。是知因心得道。如出必由戶。何所疑乎。
百法鈔云。大乘一切。皆是心所變。故離心之外。更無有法。即萬般造作。皆不離心。千種起言。豈超心外。
法界觀序云。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從本已來。靈明廓徹。廣大虛寂。唯一真之境而已。無有形貌。而森羅大千。無有邊際。而含容萬有。昭昭于心目之間。而相不可睹。晃晃于色塵之內(nèi)。而理不可分。非徹法之慧目。離念之明智。不能見自心如此之靈通也。于是稱法界性。說華嚴(yán)經(jīng)。令一切眾生自于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而證法界也。乃至故佛身一毛端。則遍一切含一切也。世界爾。眾生爾。塵塵爾。念念爾。法法爾。無有一法定有自體而獨立者。
提婆傳云。提婆菩薩。博識淵覽。才辯絕倫。誕名天竺。為諸國所推。所愧以為所不盡者。唯以人不信用其言為憂。其國中有大天。神驗。黃金像之。坐身二丈。號曰大自在天。人有求愿。能令現(xiàn)世如意。提婆詣廟求入拜見。主廟者言。天像至神。人有見者。既不敢正視。又令人退后失守百日。汝但詣門求愿。何須見耶。提婆言。若神必能如汝所說。乃從令我見之。若不如是。豈是吾之所欲見耶。時人奇其志氣。伏其明正。隨入廟者。數(shù)千萬人。提婆既入。天像挺動其眼。怒目視之。提婆問。天神則神矣。何其小也。當(dāng)以精靈感人。智德伏物。而假黃金以目。多動玻璃以熒惑。非所望也。即便登梯。鑿出其眼。時諸觀者。咸有疑意。大自在天。何為一。小婆羅門所困。將無名過其實。理屈其詞耶。提婆曉眾人言。神明遠(yuǎn)大。故以近事試我。我得其心。故登金聚。出玻璃。令汝等知神不假質(zhì)。精不托形。吾既不慢。神亦不辱也。言已而出。即以其夜求諸供備。明日清旦。敬祠天神。提婆先名既重。加以智參。神契。其所發(fā)言。聲之所及。無不響應(yīng)。一夜之中。供具精饌。有物必備。大自在天。貫一肉形。數(shù)高四丈。左眼枯沒。而來在坐。歷觀供饌。嘆未曾有。嘉其德力。能有所致。而告之言。汝得我心。人得我形。汝以心供。人以質(zhì)饋。知而敬我者。汝畏而誣我者人。汝所供饌。盡善盡美矣。唯無我之所須。能以見與。真上施也。提婆言。神鑒我心。惟命是從。神言。我所乏者左眼。能與我者。便可出之。提婆言。敬如天命。即以左手。出眼與之。天神力故。出而隨生。索之不已。從旦終朝。出眼數(shù)萬。天神贊曰。善哉摩納。真上施也。欲求何愿。必如汝意。提婆言。我稟明于心。不假外也。唯恨悠悠童蒙。不知信受我言。神賜我愿。必當(dāng)令我言不虛設(shè)。唯此為請。他無所須。神言。必如所難。于是而退。詣寺。受出家法。剃發(fā)法服。周游揚化。于天竺大國之都。四衢道中。敷高座。作三論言。一切諸圣中。佛圣最第一。一切諸法中。佛法正第一。一切救世眾。佛僧為第一。八方諸論士。有能壞此語者。我當(dāng)斬首以謝其屈。所以者何。立理不明。是為愚癡。愚癡之頭。非我所須。斬以謝屈。甚不惜也。八方論士。既聞此言。亦各來集。而立誓言。我等不如。亦當(dāng)斬首。愚癡之頭。亦所不惜。提婆言。我所修法。仁活萬物。要不如者。當(dāng)剃汝須發(fā)。以為弟子。不斬首也。立此要已。各撰名理。建無方論。而與酬酢。智淺情近者。一言便屈。智深情遠(yuǎn)者。極至二日。則辭理俱匱。即皆下發(fā)。如是日日。王家送衣缽。終竟三月。度十余萬人。釋曰。稟明于心。不假外者。審如斯語。何往不從。故能德動明神。鑿大自在天之眼;C人意。度十萬外道之心?芍^救世良醫(yī)。度人妙術(shù)。不得斯旨。悲愿何成。自利利他。理窮于此。
天臺無量壽佛疏云。就一字說者。釋論云。所行如所說。所說即是教。如即是理。行即是行。佛即是法身。觀即般若。無量壽即解脫。當(dāng)知即一達(dá)三即三達(dá)一。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于一字上達(dá)無量義。況諸字。況一題。況一經(jīng)。況一切經(jīng)耶。故經(jīng)云。若聞首題名字。所得功德。不可限量。若不如上解者。安獲無限功德耶。釋云。若不歸一心解。安獲無限功德。以無量功德。即一心具足。若離心。所見皆不圓滿。悉成邪倒。設(shè)具行門。皆成分限。
起信疏云。夫真心寥廓。絕言像于筌罤。沖漠希夷。亡境智于能所。非生非滅。四相之所不遷。無去無來。三際莫之能易。但以無住為性。隨派分岐。逐迷悟而升沉。任因緣而起滅。雖繁興鼓躍。未始動于心原。靜鑒虛凝。未嘗乖于業(yè)果。故使不變性而緣起。染凈恒分。不舍緣而即真。凡圣一致。其猶波無異水之動。故即水以辯于波。水無異動之濕。故即波以明于水。是則動靜交徹。真俗雙融。生死涅槃。夷齊同貫。
安樂集云。問。何因一念佛之力。能斷一切諸障。答。如經(jīng)云。譬如有人。用師子筋以為琴弦。音聲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斷壞。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煩惱。一切諸障。悉皆斷滅。亦如有人構(gòu)取牛羊驢馬一切諸乳。置一器中。若將師子乳一渧投之。直過無難。一切諸乳。悉皆破壞。變?yōu)榍逅。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惡魔諸障。直過無難。
寶藏論注云。實此非彼。實彼非此。鳥跡空文。奇特現(xiàn)矣者。破彼此也。諸法如幻。比鳥跡空文。皆從心生。奇特現(xiàn)矣。又云。光超日月。德越太清。萬物無作。一切無名。轉(zhuǎn)變天地。自在縱橫者。萬物不能自立。人為作名。皆自心起。轉(zhuǎn)變天地。了一切唯心。則萬法無累其神明。即所向自由。即自在縱橫。
天臺涅槃疏云。煩惱與身一時者。除彼所計之一時。若是所解言一時者。此是前后而一時。一時而前后。只于一時義中。說有前后。即煩惱為前。身屬于后。何以故。因果無二。色心體一。三道三德。一念無乖。五陰五脫。剎那理等。貴在破執(zhí)。執(zhí)已。了性同空?諢o前后。如炷與明一時有。要因炷有明。煩惱與身亦然。故知前后一心。一心前后。如是解者。有何差別。只恐心外取法。而自異耳。
杜順和尚攝境歸心真空觀云。謂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心外更無一法可得。故曰歸心。謂一切分別。但由自心。曾無心外境。能與心為緣。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論云。由依唯識故。境本無體。真空義成故。以塵無有故。本識即不生。由此方知。由心現(xiàn)境。由境顯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常作此觀。智慧甚深。
唯識序云。離心之境克湮。即識之塵斯在。帶數(shù)之名攸顯。唯識之稱兆彰。故得一心之旨。永傳而不窮。八識之燈。恒然而無盡。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