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yán)經(jīng)
《華嚴(yán)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yán)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yán)果地,故曰華嚴(yán)。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yán)法身,故曰華嚴(yán)。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四十華嚴(yán) 第三卷 第45講
《四十華嚴(yán)》第45講(2007年12月06日)A
我們今天再看經(jīng)文第67頁, 大家掀開經(jīng)本看67頁,長行文的部分。我們念一段,大家對對地方。
“彼諸菩薩。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shù)菩薩三昧。而為方便。入毗盧遮那如來過去所修廣大功德,念念充滿一切法界諸佛三昧大神變海。”
這一段我們昨天跟各位念了一遍,但是沒講。前面我們把一百個三昧,做一個概括式的介紹,沒有一個一個跟各位做說明。那么今天主要是跟各位解釋“三昧”這二個字。
這兩個字,事實上它的意義是蠻復(fù)雜的,它不是單一定義。各位要知道,這個字對印度人來講,他們是想當(dāng)然的,因為他們在用的?墒菍ξ覀儊碇v,這個意義就很復(fù)雜。要把它說清楚,它就變成一份知識。但是我希望,我們從修行的立場來講,你不要光從知識的立場去記,記說“三昧有幾重意義”。這樣的話,你再要用的時候,你會用不上來。
首先,三昧,是定的一種擴大跟應(yīng)用。
修定以后,人會有很多特別的能力,特別的能力,那么我們一般講的特異功能,是最典型的,這輩子,你有特異功能,絕對是前輩子修的邪定聚。修的邪定啊,這輩子你就有特異功能。假如前輩子你修的是正定,正定聚的正定,這輩子也會有一種超然的能力,但你絕對不會說它是特異功能。你留意到哦,我講這個部分。
正定聚跟邪定聚呀,用文字定義你很難找得出來。尤其在相上,你根本看不到。邪定,他可能一入定就是三個月,二個禮拜,一個禮拜,就是如如不動,他很厲害。正定,不是石家莊那個正定,正定,他可能沒有那么大功夫,能夠坐個四個鐘頭、八個鐘頭,就不得了了。你要留意到啊。所以,你判別定功的時候,往往是邪定聚強過正定聚。
但是,邪定聚后來,下輩子再來就是特異功能。假如再加上貪嗔癡,你就知道牛魔王是怎么產(chǎn)生的,狐貍精是怎么來的。就是這樣來的。
那正定,就不一樣。正定聚的定力,它不一定有那么強。當(dāng)然有人修行成就以后再專門,就證阿羅漢以后,回過頭來特別強調(diào)的正定的時間也有,不是沒有。但是,這個不是我們要談的主題。正定再來的人,就是前輩子修了正定,那往后,假如你是入初禪以后的正定,不是,是初果以后的正定,那再來的話,你在哪個行業(yè)里呀,你都是很認(rèn)真,但是你會出類拔萃。
譬如說,人家也是醫(yī)師,你也是醫(yī)師。但是呢,你治病一百個九十九個會好。一般的呢,只是大約會好。大約啊,那就一般的意思。他從學(xué)校學(xué)的知識,技術(shù),這些都沒錯,辯證各方面的也都沒錯,但是呢,是不是一定好?那就是醫(yī)生緣,主人福,醫(yī)生的緣跟你主人的福報要和,你病才會好,不然你不會好。
那么,所謂良醫(yī),他一定是前輩子有修正定,這輩子他也是很認(rèn)真。但是呢,因為他有正定,所以他有定力,這輩子來他還是有定力,他會運用。不管他在學(xué)習(xí),他在治病上面,他會有他的特色。而且成功率相當(dāng)高。之所以治不好的人,那是他個人的業(yè)力,該死的,神醫(yī)也無效,仙丹也沒用。那真的是,這是講他的,他那是一種神通,醫(yī)生也是個神通。
科學(xué)家也是個神通。你看有些科學(xué)家他就只能領(lǐng)薪水過日子,他研究不出東西來,他只是因為讀自然科學(xué)這也叫科學(xué)家。你讀社會科學(xué)就不叫科學(xué)家。真正科學(xué)家,他會發(fā)現(xiàn)新東西,他會發(fā)明出好東西來,那一定是前輩子修正定嘛。
可是你看,邪定就不一樣。邪定啊,邪定為什么不一樣?他就會通鬼神啊,然后,會有根本不是你現(xiàn)實生活中所能掌控的現(xiàn)象,他確實會有。但是呢,那根本就邪定。假如這個部分,他沒有貪嗔癡,那還好,那只是炫耀一下他的特異功能,超出凡人的功能?伤袥]有學(xué)呀?沒學(xué)。為什么?他天生就會。也不是天生的啦,可能怎么樣因緣弄出來,他就會,跟外靈相通,那這個叫做邪定聚。
好,這個邪定聚、不定聚我們不講了。我們講的是正定聚。
正定,是透過你四禪八定、九次第定以后呢,這個我們前面講過,他是一階一階爬的。這個爬久了,你會熟能生巧,你就進入另一個境界,那叫做超越三昧。就我不要一階一階跑,我一下子可以跳三樓,或一下子跳八樓,直接到那里,要出來我就從那邊直接出來。我不一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一直到四空定。那要出來呀,從四空定,三空定、二空定、一空定,然后到四禪、三禪、二禪,一禪,然后再出定,他不要這樣子。假如是這樣子叫做次第定。
那三昧,就不是這樣子。所以,從九次第定再上去,就是訓(xùn)練超越三昧。超越三昧再上去,那就是很自在的,可以起變化了,這個叫獅子奮迅三昧。和我們獅子頻申三昧不一樣。
獅子奮迅三昧,他就是一方面,它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在定中可以自在出入。第二個呢,第二個特色,也是一般人在講這個定義沒辦法講的,他在生活中可以起作用。他不一定,一定要坐那里,他不一定,但在生活中他也可以起作用。但是這個時候呢,他是比較辛苦的。
到了獅子頻申三昧的時候,那就很自在,他不用作意。,他本來定中,坐著的定中跟行為的定中是一樣的,心里是很平靜的。所以差別在這個地方。
其它的三昧,包括這一百個三昧,都是在獅子頻申三昧里頭所顯現(xiàn)的。獅子頻申三昧是主要的,佛陀最主要的定。這是我們常講,佛陀常在定中,就是常在獅子頻申三昧中。知道嗎?所以這個偈頌文,叫做“那伽常在定”,常在定中。那伽是龍王,就是我們?nèi)碎g的大龍王,就是對佛陀的贊美。他常在定中。他也托缽,他也講經(jīng)宏法,他也睡覺,那怎么在定中呢?那你用四禪八定的定,你就沒有辦法定義它了。好,這是這個地方。
你要留意到。從獅子奮迅三昧開始,他就跟生活有關(guān),但是獅子奮迅三昧要作意。所以在作意的時候常常會緊張。獅子頻申三昧不作意。所以我們一般人到了七地以前,都在獅子奮迅三昧當(dāng)中,獅子奮迅三昧是主三昧。他還有很多眷屬三昧,就像這一百個三昧。不過那些三昧,比這個三昧小一點。那你會,大腦會啟動,那小是小多少?大是大多少?那是大腦才會的。生命里不做這樣的比較。但是你知道就好。這是第一個定義上的差別。
第二個,講“三昧”跟“定”就沒關(guān)系了,這是第二個層面上的意義。
這個三昧,又叫做三昧耶。我們現(xiàn)在叫三昧,是簡稱。就像我們念佛陀一樣,應(yīng)該是佛陀耶,不是佛陀。對不對?那我們更簡稱叫佛,佛其實就是佛陀耶,簡稱為佛陀,再簡稱為佛。你要知道啊。所以佛陀跟佛是同一意。中文是簡略的。佛陀耶其實也是佛。這個是你在運用上要留意的。
那么三昧其實是三昧耶。那有些譯家在翻譯的時候,就只翻成三昧,不用三昧耶。你持咒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娑婆訶”還有“梭呵”,還有“梭哈”。有沒有?都一樣。那是翻譯家在翻譯的時候,因為他不知道是哪里人。
我告訴各位,傳統(tǒng)的西安人,一定翻成“娑婆訶”,離開西安以后,就是“梭呵”,啊,那西藏就翻成“梭哈”,就這樣子。那個對?都對,你不要說人家不對。這是因為地區(qū)性的關(guān)系。我們講話有方言。因為有方言,你就會翻出來的就不一樣。
你看耶梭,怎么叫耶穌,那他原來發(fā)音叫。那就是葡萄牙人跟廣東人的杰作,那個發(fā)音都不正確,所以才變耶穌。結(jié)果就變耶穌,就是怎么搞來搞去,對不對?傳到葡萄牙再傳到廣東,就變耶穌了。
凱撒,什么凱撒,Caesar[si:ze]。傳到葡萄牙再傳到廣東,就變凱撒。你見凱撒再來,你說“凱撒先生,你好!”他一定說“你找誰?”因為他的原音叫Caesar,對不對?我們凱撒薩拉,Caesar薩拉,對不對?所以翻譯會有不同,沒有對錯。再正確的音給你,老廣念起來,你都會覺得奇怪。因為這是區(qū)域性的關(guān)系。
三昧,以三昧耶來講或三昧來講,他是你的愿力。而這個愿力,跟你發(fā)誓的誓言不一樣。愿力是你盡未來際要去做的事。這是第一個,盡未來際,你要做的。
今天你要修行,不是這輩子就把它結(jié)束了,對不起,下輩子要繼續(xù),一直到你成佛。成佛以后干嗎?還是繼續(xù)你的愿力,愿力一發(fā)是永無止境的。它是開發(fā)你的生命因素,把你生命因素中的本質(zhì),全部要打開。它是針對這部分來的。
那么,我們翻成“愿”,其實它是三昧耶,就是三昧。以三昧來講你生命的本質(zhì),會比,以愿力來講你生命的本質(zhì),更貼切。換句話說,從本體上來講,叫三昧,從作用上來講,叫愿力。
你知道嗎?所以密法修行里頭四個曼陀羅,就四個壇城里頭、四曼當(dāng)中有一曼叫做三昧耶曼。那個三昧耶曼,其實就生命的本質(zhì)曼陀羅。你生命的本質(zhì)把他顯現(xiàn)出來。你要怎么顯現(xiàn),透過那個壇城把他顯現(xiàn)出來。而你生命本質(zhì)要顯現(xiàn)哪一部分,當(dāng)然從你的愿力來。
所以不會發(fā)愿的人,不可能修密法。要修密法的人,那他有二個門。一個叫福德門,也就是從地藏、觀音這個門進來的一個門,他的愿力都是跟眾生苦有關(guān)。另外一個叫智德門,那他從除蓋障、金剛薩埵進來,也就是從文殊,從普賢的這個門進來。這四個菩薩愿力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走的門都不同。你要留意到啊。
所以三昧這個東西,是生命本質(zhì)。那么從因地上來講,你要顯現(xiàn)出來,所以用愿力來代表。從果地來講,它就是生命因素。這是第二個部分,你要了解三昧。
所以你看,這么多的三昧,都是生命因素起作用的,都是生命因素的光輝。我們現(xiàn)在叫光輝、光芒嘛。這就看到“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shù)菩薩三昧”,有沒有?這個就是關(guān)健。
你或許會覺得,我在跟你講佛法,用的都是你跌破眼鏡的觀念。不是我用的跟你不一樣,是因為你在學(xué)佛的時候,第一個,有過多的雜訊,雜訊太多;
第二個,你都是用意識形態(tài)學(xué)佛;
所以你對佛法就弄不清楚。
你要留意到,你要學(xué)的是佛陀的真理,不是學(xué)佛教的文化。一開始我就跟各位講了,希望各位成為佛陀的弟子,不要只成為佛教的信徒。你假如只成為佛教的信徒,你會停留在佛教文化、佛教儀軌、佛教常識里面。那么這些呢,將會促使你變成意識形態(tài)學(xué)佛。意識形態(tài)學(xué)佛,你將見不到真理的面目,也就是你無法覓得生命本來面目。但是你學(xué)佛的目的,是想要獲得本來面目,結(jié)果你就加了一層無明蓋上去,你怎么見得到本來面目呢?
所以,打破意識形態(tài),是你有心學(xué)佛、發(fā)心、發(fā)菩提心的第一項工程。打破你的意識形態(tài),要不然,絕對不行。要打破意識形態(tài),你更要從生活中來,一定要從生活中來。因為有些意識形態(tài)都是錯誤的,你根本不知道,而且對你來講是絆手絆腳的。那這些,你看的到嗎?能夠把它拿掉呢?
我經(jīng)常有一種狀況,人家拿藥給我吃。也不是什么藥,反正綜合維他命啦。我一拿起藥丸子來,大家就會很認(rèn)真,趕快倒開水。我說“為什么?這里不是有茶嗎?”“啊,不是要用開水嗎?”這就是意識形態(tài)。誰告訴你,吃綜合維他命一定要用開水?嗯?好像就應(yīng)該要用開水。對嗎?用茶不對嗎?應(yīng)該怎么樣才對?你從來不去分辨?從來不去分辨?這個就是意識形態(tài)。
透過意識形態(tài),他有一個重要的現(xiàn)象,生活在已知的范圍內(nèi),不會錯。錯的,是社會中心價值觀。你留意到喔,但是你一反?跟這個價值觀不一樣,你馬上就會遭受莫名的指控。
“這樣不行。”
“為什么不行?”
“解藥。它會把藥的效果給解掉了。”
“怎么解掉?”
你也不知道。你就聽到一個解,茶會解藥。對不對?所以你就視茶為毒藥一樣。那就是你的意識形態(tài)。你沒有弄清楚。
而這種情況,在你生活中非常的多,非常非常的多。它會影響你這一輩子,生活中最嚴(yán)重的障礙。我們學(xué)佛要解脫,解脫什么?解脫這些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那你假如這些束縛,你的意識形態(tài),你都沒看到,你怎么解脫?不可能嘛。
所以,你學(xué)佛以后呢,不但沒解脫,又多了好多束縛。第一個就三皈依,加三條,這三條是鋼索,直徑大概一米,你看看。再加五戒,這五戒這五條鋼索,大概直徑都兩米以上。你看,你再受八關(guān)齋戒你就更糟。越來越多的束縛,你怎么解脫呢?
本來戒律是幫助我們解脫的,這叫別別解脫戒,結(jié)果我們弄反了。所以越學(xué)佛,你的意識形態(tài)越多。學(xué)到最后,女眾通通清湯掛面,不能燙頭發(fā),不能染頭發(fā)。為什么?講不出來。穿個紅衣服也不行,為什么?他也講不出來。“那不是說學(xué)佛人不能,不能”點點點,都是無明。
所以這些,你要怎么拋掉?你要先從這里看。從這里看,你很快就會離開娑婆的束縛。
這個三昧,它有這個作用,從本質(zhì)上來。三昧,告訴我們,你從本質(zhì)上來,不要從外相上看。那一個人假如不能破除這些意識形態(tài)的部分,你入不了三昧。因為沒有辦法從本質(zhì)上來,你只能從概念,甚至于是意識流里面來,那你什么也看不到。你連禪定都沒有,你怎么樣子進入三昧呢?
所以到了三昧以后的發(fā)展其實是相當(dāng)廣泛,我們想簡單的先把這個部分跟各位談一下。要往后講,那三昧,這個可以做一個專題,特別撥一個時間來談。我想,我們先簡單的和各位談一下,三昧的情況。
那么,現(xiàn)在這個獅子頻申三昧,他是一個主要的佛的三昧。佛一進這個三昧呀,他就一直起作用。這作用就是這一百個為代表。這一百個是代表。換句話說,佛有無量無邊的三昧,那以這一百個為代表,每一個下邊都有很多的三昧,這個眷屬里面還有小眷屬。那我們就不講了。那么,現(xiàn)在從這個獅子頻申三昧,三昧來看,這個,而為方便,也就是說他能起很大的作用。
再要往下講之前,我要跟各位提示一下。這是毗盧遮那佛入獅子頻申三昧,對不對?那請問,阿彌陀佛入什么三昧?啊?阿閦佛呢?藥師佛呢?通通都是獅子頻申三昧,通通都是。你不要想其他的佛啊,因為這是根本,根本三昧。那眷屬三昧跟就不一樣了。
那我們呢?我們大概只能入眷屬三昧。我是假設(shè)你已經(jīng)修行成就了。你不要一直瞪我啊,你不要回去就入了哪個三昧。你要提到這個,就要揍人了。不是。這是你一定,基本上九次第定,你一定要成就。九次第定還要進到滅盡定。
到滅盡定的人,他有個特色,就是想死。知道嗎?他很想死,而他死跟你們死法不一樣,他只是坐著就走了。他坐著可以使自己不要呼吸,就走了。他的大腦可以先完全停止活動,你用儀器來量,量不到腦波。然后呢,量不到心跳,他可以完全停止。
他也可以在這個地方不入滅盡定,而入長定。長定!那個定就是,心跳大概我們來講,一甲子跳一次。長不長?你想不可能。∫患鬃犹淮窝,所以地藏菩薩六十年開塔一次,頭發(fā)還在長,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指甲還在長,這個叫入長定。
為什么入長定。克粳F(xiàn)金剛不壞之身。這就是我們術(shù)語專業(yè)術(shù)語講的那羅延定。這個就大定。他沒有止,他沒有讓心跳停止,他也沒有讓腦波停止。但是,他就不像你想象中的動的那么快。他一口氣進來跟出去,大概沒有一甲子也半甲子。這個,你要問金喬覺羅三太子才知道。他現(xiàn)在關(guān)在塔里,我也不知道。這是真功夫!你不要去試呀。
有很多人說,“我一口氣呀,一吐氣一吸氣,就天亮了。”一口氣,你早就到閻羅王那邊報到了,要不到閻羅王那邊報到,你一定是睡著了。這個不是。你不要聽我么一講,“噢,一口氣就一甲子。”嘿,你還沒有那種功夫,要進到滅盡定。
到滅盡定,是很有那種情況,活著沒意義。這個也就是外道禪。他不一定邪定聚,但是一定外道禪。所以我們在訓(xùn)練的時候,不要你入禪定。在初禪定以前,趕快出三界。出了三界以后,你不要停在阿羅漢那里,還要繼續(xù)入法界,證法身,那人生就很精彩。
假如你不去證法身,而停留在阿羅漢那邊呢,你可能再回過頭來。因為你到了這種境界,要入禪定很快,初禪、二禪,玩起游戲來,也很好玩。但這個就像玩小孩子的游戲一樣,當(dāng)你爬到滅盡定的時候,你就發(fā)覺,你要入滅了。入滅就是入滅盡定了,所以叫入滅。
佛不叫入滅,佛哪有入滅?他常在定中,哪有入滅?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
所以一定是經(jīng)過甚深禪定以后才會到達這里,才會到達三昧的領(lǐng)域。那么三昧,再超越到獅子奮訊三昧,而進入。我們自然還沒有進入到獅子頻申三昧,那你這獅子奮訊三昧就有許多功德可做,就有很多功德。
大概在超越三昧這個階段的行者,他比較喜歡講修行的技術(shù)面。到了獅子奮訊三昧的這些行者,他比較喜歡講修行的工程面,因為這個時候工程面就很重要。我是講工程面跟技術(shù)面,用現(xiàn)代的語言講讓你有新的一番體認(rèn)。那傳統(tǒng)的話,達摩祖師就講了,一個理入,一個行入。行入叫技術(shù)面,理入叫工程面。這都交代很清楚了。新名詞是我講的,但是那個狀況跟那個東西,祖師大德都已經(jīng)交代很清楚了。
而今天你修行只偏一面,偏一面都不算。有很多人說我在修,修什么廣論。廣論只是工程面,他沒有技術(shù)面。技術(shù)面要有人指導(dǎo)。有人說我在修十日,什么十日禪、內(nèi)觀禪。那是技術(shù)面,你沒有工程面。你要怎么樣有工程面跟技術(shù)面都有,達到大乘禪法所說的理入、行入,那我看你最好是到這個一家,華嚴(yán)宗這一家來,比較保險(眾鼓掌)。信不信由你呀,“本寶號,暫無分號,僅此一家。”
好,這個前提我們講了。這個三昧,十方諸佛同入此三昧,都一樣的。這個時候都是法身起作用,而且是同一法身。
那么在這個在三昧中,“入毗盧遮那如來過去所修的廣大功德”。
這個廣大功德,很簡單講就是,釋迦弁尼佛所講的。這句話很多人體會不到。他講過啊,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呀,沒有一寸土地他沒有流過一滴血的。換句話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他流過的血,過去生以來他修行,為了眾生所流的血,是遍滿整個大地。不只這個地球的大地,三千大千世界。
那你想想看,你,他是在講他的色身呢?還是在講他的法身呢?你要色身講,這不可能,絕不可能。你光是我們大陸這塊土地,叫你把血撒到喜瑪拉雅山山頂,你爬都爬不上去,還流血?對不對?那不可能嗎。是不是這樣?你說黃河、長江,叫你流血流到上面,你說這哪有可能嗎?對不對?其它都不用講了。黃沙滾滾的黃土高原,你有可能流那么多的血嗎?那去都沒去過,還流血流到那里去。所以色身是不可能的,他講的是法身。
但是呢,他以色身跟你講的,講法身的事呀,那你可能轉(zhuǎn)不過去。這個地方,他講的廣大功德是指這個部分。而且從色身來講,只講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從法身來講,是盡虛空遍法界。有沒有?體會到。∵@是擴大。
“念念充滿一切法界諸佛三昧大神變海。”前面的毗盧遮那佛的大神變海,我們都看到了。那么一切諸佛,那當(dāng)然也一樣啊。
這個,本來我們只看一個東西的變化,現(xiàn)在就好像萬花筒。萬花筒知道嗎?里面不是常有變化,很多變化嗎?那里面的每一個又有很多變化,一直在起變化。這個就類似這種狀況。
好,這個地方是告訴我們,透過這個三昧,我們看到真正佛陀,也就是一個充分覺醒的生命,他的那種永恒性跟恒動性。這個都講這個境界,佛境界的這個部分,最高境界。
這種經(jīng)文里,你這樣看你就知道。《華嚴(yán)經(jīng)》所講的為什么是不共別圓?專講佛的境界,其他經(jīng)典講不到這個層面。
所以我在這一會,特別跟各位講,生命是永恒的,成佛不等于劇終。成佛是十全十美的生命正式展開的起點。你要留意到。十全十美止于至善的生命,到達以后,才要展開,真正的,那我們現(xiàn)在的話叫香格里拉的生命,那才要開始而已,不是結(jié)束了。結(jié)束的是什么?是苦難的生命、欲望的生命、煩惱的生命結(jié)束了。真正止于至善、十全十美的境界才要開始。那么《華嚴(yán)經(jīng)》啊,在這個地方專門講這個部分。
所以你學(xué)佛假如對這個地方不了解,你學(xué)佛要做什么?學(xué)佛要成佛。成佛要做什么?你又講成佛可以斷煩惱、成佛可以證空性。有嗎?你這個就好像說,“唉,你那個五百克拉的鉆石要做什么?”“五百克拉的鉆石可以換一餐很豐盛的午餐吃”,就這樣的?不是。因為你這樣講法是倒回來,你是在第一段生命里面,沒有進入到第二段生命。
所以成佛的定義,跟證阿羅漢的定義不一樣。證阿羅漢是證空性、斷煩惱,沒有錯。
那成佛呢?是已經(jīng)到達十全十美,而且你的運用會很成熟很自在,從此以后啊,你是燦爛、芬芳、很亮麗、很光明、沒有瑕疵的生命全部展開。《華嚴(yán)經(jīng)》就講這個部分。
所以我們說,我們對佛法,各位,你的了解呢?假如你不讀華嚴(yán),你絕對無法了解。“不讀華嚴(yán)不知佛家富貴”,不是講佛家有多富貴,不知道你真實的生命有多么富貴。我們?yōu)榱俗穼つ且环N十全十美的生命價值,所以才要成佛。
那你這一點不展開,你永遠體會不到。成佛干嘛?成佛就跟他們?nèi)齻一樣,功夫大的做在蓮花上,功夫差一點的坐白象上,功夫再糟糕的坐在獅子上,不小心被咬了。那不是坐在那里就結(jié)束了,他還是一個活活潑潑的生命。不是成佛以后的生命就變木頭!不是啊!活活潑潑的生命,繼續(xù)展開。這個時候,那種燦爛跟美麗的生命是什么樣的,你只有讀華嚴(yán)才知道。
很多人進其它宗教說“我要到天堂去、我要到天國去”。到那邊干嗎?吃飽飯無聊,穿白衣服走來走去,走來走去還消耗卡路里,干脆像佛家講的,就坐在那里,卡路里都不消耗。你看那,常常有那一些探討生命的電影,他們到了天國以后都不知道干什么。那里光明、潔凈,然后成天無聊。那應(yīng)該搬一桌麻將去,在天堂打麻將又不累,那不是摸八圈,摸八百圈都不要緊。
成佛告訴你,真實生命不是這樣,他是很有意義的。前面講了很多了。好,到這里是一個段落。真實生命啊完全跟我們展開。
下面講,“其諸菩薩。住逝多林。不離如來道場眾會。各各自見。普於十方一切佛剎極微塵數(shù)廣大世界。坐于種種寶蓮華藏獅子之座。皆已具足廣大智慧。普現(xiàn)種種神通境界。”
這個,佛的部分講完了。大家都看了,菩薩的相應(yīng)也都明了啦。這個,你看他已經(jīng)從智正覺世間到他的眷屬世間。而這個眷屬是第一級眷屬,我們叫一等親嘛,對不對,這是叫一等親嘛。這些菩薩摩訶薩都是他的一等親,現(xiàn)在就介紹這個一等親的部分。
那么這一段開始是講,這些一等親的菩薩在逝多林中,他也同樣不離如來道場。還是在這里,這十方上首菩薩,也個個自見,個個,每個人都見到自己,自見是自己見到自己,“普于十方一切佛剎極微塵數(shù)廣大世界。”在每一個佛、佛國度里,“坐于種種寶蓮華藏獅子之座”。不只是佛,這個就是一個整體性的交流,有沒有?整體性的交流。
“皆已具足廣大智慧。普現(xiàn)種種神通境界。”這個文字上一看就知道了,就不用講了。這里面有一點很重要,為什么要花開見佛?
各位要往生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有沒有?花開見佛就能悟無生嗎?所有凈土的人都會告訴你,花開見佛不是花開見佛,佛會跟你開示。對不對?他會跟你轉(zhuǎn)大*輪,然后你就悟無生。是不是這樣?應(yīng)該沒有錯。你有沒有辦法聽到第二種講法?沒有。通通這樣講。而這樣的講法,為什么沒有人提異議呀?慣性,意識形態(tài)。
而我告訴你呀,這種講法本來就用大腦講的,不是用生命講的。而這一段,就告訴你標(biāo)準(zhǔn)答案。
你只要見佛,那佛的獅子頻申三昧,會跟你交流,然后你會交融,然后你自己就會到達這個地方來。你會進入到跟佛一樣的境界,這個地方你已經(jīng)坐于“種種寶蓮華藏獅子之座”嘛,這何止悟無生,你根本就起無量無邊的妙用啊!不止悟無生而已,已經(jīng)超越無生法忍。你留意到嗎?
所以,好多地方,大家在解釋佛法的時候,你都是用你的腦殼,尤其是那個有腦袋沒腦筋的那種腦殼去想,你一定完了。因為你完全用意識形態(tài),自己去推理。到極樂世界要不要吃飯?“我要吃什么就有什么餐,他自己會現(xiàn)前。我吃完了以后,自然就消失了。“那不用那么辛苦,我跟你講,絕對不用那么辛苦。你到我們?nèi)魏我患也蛷d去吃飯,你要吃什么他就幫你送上來,吃完了就幫你收回去,即不要你煮也不要你洗,那不是極樂世界嗎?對不對?這個都是用大腦去想的。
到極樂世界,他是不吃的。你又講“那沒有好吃的,我去那里干嘛?”(眾笑)那你是貪吃鬼嘛!你還想去極樂世界。
通通都是用大腦,你一大腦一再的轉(zhuǎn),絕對都是雜訊。你對佛法真諦,你根本體會不到。
所以,剛才跟各位談的。你要修行,必須放下意識形態(tài)。你只要緊抓住意識形態(tài),你一定是過慣性的生活,對佛法你跟本碰都碰不到。不要說你一天做十八個小時的功課,一天做三十八小時功課也沒用,絕對無效。因為你一直用意識形態(tài),不管用的。
退到概念包這邊,差不多啦,有進步而已。要成就啊,你只能夠說,像擔(dān)著一擔(dān)芝麻撒到樹葉上,要他通通粘在樹葉上一樣。你看那個難不難?用概念包都這么難了,你用意識流你還怎么修?不可能。你還必須再凈化他。染識都沒有辦法入門。然后,要把中心價值觀念再破,進入凈識里,那修行才算開始。假如不到凈識來,你工程面不到凈識,前面都沒有辦法修。所以你要先把自己給予凈化,才有可能。
這個地方,簡單的給各位提一下,讓你知道說,我們通常在解釋“見佛”的狀況。你只要能夠見佛,那絕對不可思議。你要不能見佛,那你只好用大腦去想。光是文字上的東西,你都沒辦法去除掉,這個叫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佛法的東西,你從這個地方架構(gòu)起來,絕對不錯,錯不了的。
所以我們希望各位你在學(xué)佛,不是學(xué)我講的知識,你要學(xué)著去架構(gòu)一套正確的、又屬于你自己的思惟跟語言模式,那你只有按照經(jīng)典來架構(gòu)。
我相信你聽過,我相信每個同修聽過很多“你讀原文,讀經(jīng)就讀原文的,不要看注解”。有沒有?有沒有聽過這一句話?我想你,這里面最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帶著這種基本理念。這句話對不對?假如對的話,你為什么一直參加什么、什么研究,研究小組,什么什么論的研究小組。為什么?因為你還在接受別人的注解。這句話是對的。但是你要知道,不是注解的問題,因為那是知識。
你要的不是知識,要的是解讀經(jīng)典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你要架構(gòu)起來。要透過經(jīng)文本身去架構(gòu)你的思惟模式跟語言模式。那你透過注解你是沒有辦法架構(gòu)的。是基于這個原因,才要看原典。
我跟你講,我都沒有辦法看注解呀。我要看清涼國師的注解,那是清涼國師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不是佛陀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我要看賢首國師的注解,那是賢首國師那是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同樣我出了那些書,你去看它,那是我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所以,我講給你的,不是讓你用我的知識去研究,而是要你呢,透過經(jīng)典去架構(gòu)你自己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
今天社會上在講佛法,絕大部分的人,是要你接受我的意見,這樣子我才厲害。很抱歉,我不是要你接受我的意見。你可以說,我講的全錯。沒關(guān)系,你只要去架構(gòu)你的思惟模式,那就對了。我要教你的是這一套。我不是要你記,我講的那么多,我講那么多沒用。我講那么多千篇一律的,只有一個東西,就是架構(gòu)你自己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你才能解脫!(眾鼓掌)
真把我嚇一跳。雖然我運用種種方法在跟你解釋說明,也給你很多理論,這個叫做花招。就好像加了好多花椒、辣椒一樣,刺激你的口欲,也希望你多吃一點。多吃一點你才能夠架構(gòu)你的模式,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你把我講的知識統(tǒng)統(tǒng)記起來,怎么去分析呀,沒用。因為那是我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
我不是佛,你架構(gòu)我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寫論文可以。有幾個教授來找我說怎么樣,我說“我講的東西呀,你再研究兩百年研究不完。”我跟你講,我講的知識呀,未來二百年、三百年來研究會研究不完。這不是我在吹牛,因為我們都是現(xiàn)在的知識分子,你講的東西有多少分量,你自己很清楚。但是,我不是要給你這些,這些沒用,這些是要給學(xué)者的。我給你的是行者的,架構(gòu)你自己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你自然你就解脫了。那這方法也跟各位講過很多了。
好,現(xiàn)在呢,我們再往下。我以為時間到了。
他講這些,種種神通境界,具足廣大智慧,種種神通境界,“已住寂靜諸菩薩地。”
這地方講寂靜菩薩地,有沒有?寂靜的意思就是大腦不起作用。這寂靜是沒有妄想。那沒有妄想,沒有幾個東西,你知道嗎?第一個沒有煩惱,你不要以為你成就多大,第一個沒有煩惱。第二個沒有概念。第三個沒有意識形態(tài)。這些統(tǒng)統(tǒng)沒了,因為他在凈識已經(jīng)進入了,對不對?然后破無明以后,這些全部連凈識也沒了。所以他純粹都是生命自己本然的作用,而且是生命因素的本然作用,沒有雜質(zhì),沒有惡質(zhì)。你要留意到,這叫寂靜啊。
你想一想要過一個寂靜的生活,這語言上都矛盾。你想一想就不寂靜了,哪有可能過寂靜的生活?對不對?可是沒辦法,因為我們在凡夫地。我們只是少一點干擾,少一點欲望。
有一位同修說去閉關(guān),那叫我有事去找他。我說“要怎么去找你,你閉關(guān)。”
“告訴你,我有二支手機,你不知道嗎?”
我說“知道啊。”
“我二十四小時全開。”
手機二支,二十四小時全開,然后你閉什么關(guān)啦?
還有另外一個福報更大的,他傳真機呀什么都有,“有什么重要新聞趕快傳給我” 。
這什么閉關(guān)呢?但是他覺得,他很風(fēng)雅,**,附庸風(fēng)雅嘛,那是閉什么關(guān)?那只是不想受人家干擾,而欲望照樣在飛黃騰達。這叫福報,這不是修行。
所以“寂靜”兩個字,你要留意到它的意義。
“自在出生明利智慧。”這一句是相對上一句的。因為妄想止息了,那,再來生命的智慧就產(chǎn)生了嘛。所以當(dāng)然他自在明利呀。你只要欲望越少,因為沒有欲望的話就是菩薩,你現(xiàn)在是凡夫嘛。欲望越少,妄想越少,那你的生命品質(zhì)、凡夫的生命品質(zhì),六凡,的品質(zhì)就越高。這是凡夫的。因為我們在欲界嘛,所以有欲望和妄想。不要縱情嗜欲,不要把欲望無限擴大。
現(xiàn)在這民主時代,最討厭的就是欲望無限延伸,妄想一堆,那你就墮落。怎么樣子緊縮你的欲望?要適當(dāng)?shù)墓?jié)制,不要說完全不要。現(xiàn)在要各位說每天只能吃兩碗飯,然后菜只能洋蔥兩支、葡萄兩棵、香蕉一片,啊,這樣子去試你,又太過份了。古代是有這種嚴(yán)格限制,現(xiàn)在呢,不必了。你可以吃的好,睡的好,穿的好。古人呢,穿不能穿太溫暖,睡覺棉被不能蓋的太溫暖,因為飽暖思淫欲呀。這個很過分呢。修行人啦,一定要穿得少吃得少,那凍得哦哦,這個叫苦行啊,F(xiàn)在,這樣子會說不人道,對不對?但是呢,你適當(dāng)?shù)募s束自己是需要的。
只有把你的妄想除掉,把你的欲望除掉、你才有可能修行。那么當(dāng)你完全止住妄想以后,那你的智慧就自然產(chǎn)生。這個叫做自在明利。他很自在可以出生,為什么自在出生呢?隨著外緣,他就能夠有明利的智慧來了。那就看你的欲望跟你的妄想消除多少。不消除,永遠沒有智慧。
好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說。
《四十華嚴(yán)》第45講(2007年12月06日)B
我們再看經(jīng)文的67頁最后一段,第三句。前面二句我們跟各位講了,后面只能略講了。因為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經(jīng)文。這個經(jīng)文假如每一句都要跟各位講,它需要的時間相當(dāng)長。
第三句是,“已得隨順普遍智行。從佛智慧種性而生。”這個都兩句、兩句一對。
“已證現(xiàn)前一切智智。得無癡翳清淨(jìng)智眼。善巧調(diào)禦一切眾生。住一切佛平等法性。於一切法。順悟隨解。已能觀察一切諸法自性清淨(jìng)。知諸世間究竟寂滅無有所依。”
這里呀,這一段開始,后面這里一直到71頁,后面這一段做結(jié)論,以前啦,都是所有的法語,都是這些等覺菩薩的境界。那么每一個境界,一定是一種修行法。也就兩句一對,兩句一對。每一句,啊,每兩句呀就有一個行法。
從我們現(xiàn)在,我們這個叫做“薄地凡夫。”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叫極因地,最因、最因的地方。因,因果的因,不是陰陽的陰。也是最初級的地方開始的因地來看的話,那意思就是,你的生命因素都還沒啟發(fā)。你不要以為我這樣講,對你很不禮貌啊,這意思是,還沒啟發(fā)的意思,是你把所有的雜質(zhì)跟惡質(zhì)都除了。那你假如雜質(zhì)跟惡質(zhì)還沒除,那你這個基本條件還沒有。
你雜質(zhì)惡質(zhì)都除了以后,具備了修行開始線的基本條件,那你才叫做一個健康的人啦,F(xiàn)在你還不是健康的人,你連最基本的因地資格都還沒有,你還有很多資糧道。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講,資糧道是我們修行前要準(zhǔn)備的東西叫資糧道。對不對?但是現(xiàn)在各位可能還發(fā)生一個問題,要儲備這個資糧道之前你還要具備一些條件。你知道嗎?要去買米,要帶錢,對不對?帶了錢才能買到米。所以,有錢是資糧道嘛,對不對?可是你現(xiàn)在不是有錢沒錢,你連賺錢的能力都沒有。那你要先培養(yǎng)好你賺錢的能力,然后去賺錢。那么在賺錢的過程當(dāng)中,聽說最近股海下跌40%,那你要怎么翻騰不知道啊。那對,搞平了以后,那你才能夠賺到錢,才能去買米吃飯。所以,你要進行資糧道的儲備工作之前,你還有一個前行的工作。
事實上一個凡夫能夠到達資糧道的前行工作,已經(jīng)不錯了。他已經(jīng)見到陽光了。所以他才有方向感,要去儲備資糧道的前行工作。
那我們現(xiàn)在呢,很遺憾,都把自己當(dāng)作“我已經(jīng)成就了”,而且假設(shè)自己的地位有多高,那你就弄錯了。你要記得,你在精進的時候,師父會驗證你,你成就了。這個時候你要有個基本心態(tài),“師父在鼓勵我而已”,那你才不會出事。因為再過一段時間師父會破你,說你根本就沒成就,你入魔道了,你走入岐路了,會那再把你羞辱一頓。那,看你下得來下不來。那這一關(guān)你要能過,才會證明說,你的面具徹底丟掉了,打破了。你知道嗎?一個人對于他修法上的成就與否,還那么在意啊,他還戴著假面具。知道嗎?你不要以為,修行人的法身慧命就是他的成就與否,那你還有那個在。知道嗎?還有那個在,不算。要把面具脫的干干凈凈、一絲不掛,心里的那些面具,你才有可能開始進行,才有可能進入所謂成就的狀況。所以從薄地凡夫來講,這里面的每一個行法你都可以去嘗試,都可以嘗試。
那么這個經(jīng)文,這一段經(jīng)文從這個地方算下來,相當(dāng)長呀,你可以背起來。我告訴你,修行的方法,把它背起來。背起來,而且呢,你要像念大悲咒一樣,一天念下來多少遍。你會說大悲咒你會背,這個你就不會背。因為背這個,你就會用大腦。
就按前面所跟各位講的中文的語言模式來講,你要把他,把這些法語翻成英文,我跟你講,英文叫impossible,不可能的了。這些經(jīng)文,根本你不可能翻譯。要翻譯這些經(jīng)文,你干脆重寫一部經(jīng)。
我這樣講,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我跟你講一點都不奇怪。為什么呢?《華嚴(yán)經(jīng)》叫根本*輪,《華嚴(yán)經(jīng)》叫做圓滿*輪,《華嚴(yán)經(jīng)》叫做無盡*輪,其它的經(jīng)典都是《華嚴(yán)經(jīng)》的眷屬經(jīng)。眷屬經(jīng),意思就是像這種經(jīng)文沒有辦法跟你解說,那我用另外一部經(jīng)來做注解。
《華嚴(yán)經(jīng)》里頭有許多咒語,不是咒語,已經(jīng)把它翻成文字了,這些都是古大德他們智慧的結(jié)晶。這部經(jīng)《四十華嚴(yán)》,是清涼國師潤筆。他的文學(xué)造詣,我們在跟各位講《心要法門》的時候,講得很清楚了。他的文學(xué)基礎(chǔ)比王維還要好。只是王維是寫詩,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對不對?你不可能叫清涼國師去寫詩呀,但清涼國師的《心要法門》這么一篇文章,他的文筆功力遠遠超過王維。王維是潤筆《八十華嚴(yán)》的人。謝靈運你知道嗎?潤筆《六十華嚴(yán)》的人。所以你能讀《華嚴(yán)經(jīng)》啊,你看你有多大的福報,你就跟謝靈運在學(xué)詩,你就跟王維在學(xué)詩,你就在跟清涼國師直接學(xué)了。你不要看他這樣潤筆過去,這里面的語言模式很清楚的。而這種經(jīng)文經(jīng)過他潤筆以后,已經(jīng)變成很清楚,可讀了。
但是呢,他的那個佛法講的真實生命的那個境界呀,你用語言是很難去體會的。要跟你講清楚啊,那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跟功夫。
那我教你一個方法,你像念大悲咒這樣念,但是不要像念大悲咒那么快。你要記得啊,因為這些都是中文,你都看懂嘛,那你就慢慢的念過去,像剛才我念的這種速度,你也把它念出聲來這樣念。腦筋不要轉(zhuǎn)的太快,不要去想要解釋什么,這樣子來很清靜的念過去。一天,念幾遍。你可以21遍。我告訴你,一天你要是能念七遍,這段經(jīng)文能念七遍,這樣慢慢念,一直念下來。這里因為是四頁,總共四頁經(jīng)文。這四頁經(jīng)文,你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前后一貫的一篇文章這樣子。然后把它打起來,做成一張象大悲咒這樣一張,一大張,這樣仔細(xì)的念,每天念七遍。
我告訴你,半年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變了,不是鼻子變了,你的智慧增長了,而且你看世間一切會有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立場。你要會背起來那當(dāng)然更好,你要是常念你就會背起來。但是呢,這個方法跟持咒的方法是一樣的?墒俏覀兘裉斐种涫窃谮s速度,它是憑它的加持力。
這個經(jīng)文這樣念下來,那是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的共同加持,你從法身慧命的核心上直接下手。你慢慢念,你不要去求解釋,但是你自然就會知道。你讀這段經(jīng)文,回過頭來其它經(jīng)文你都能通達。而這段經(jīng)文純粹都是法,法身真理的精華,在這里面。也就是你生命到達最高境界以后的生活是什么狀況,那個人生是什么狀況,就是這段經(jīng)文的意思。
那么這段經(jīng)文的每兩句,兩句一對、兩句一對呀,又有一個行法。那在念的過程當(dāng)中啊,你只要去體會一下“嗯?這一句,我有興趣。”或者,“這一句我很相應(yīng)。”不要緊,你就把那一句當(dāng)疑情提著。
像我們跟各位講,“此是普賢行,此是普賢境”,你就帶著它。“此是普賢行,此是普賢境”講的是什么?其實你不知道。但當(dāng)你起疑情的時候,你就在生活中修行啊。有沒有答案,你不要問,因為它是要你去行。因為你開始在摸索的時候,你就去觸動。前三年可能一點概念都沒有。漸漸、漸漸你會發(fā)現(xiàn),噢,是這個,噢是那個,你的法門就逐漸出現(xiàn)。而且下輩子再來,你要修行下手,很快。你不要擔(dān)心,就這段經(jīng)文。
你要我給你解釋,可以,要相當(dāng)長的時間。只要這兩個層面,從文意上講是一個層面,從行法中來一個層面,那要展開來講,那真講不完。所以這段經(jīng)文,我希望各位你能夠自己去弄好,成為你真正的資糧道,跟你的最主要的法門。
而且這段經(jīng)文,你這樣讀誦,一直讀誦,你這輩子就算都不修,下輩子來你資糧道具足。
資糧道具足有幾個呢?哪些資糧道你知道嗎?我舉例給你看。
第一個,生國王家。“生國王家,嘿,這個好噢。”富貴具足,這是第一個。富貴,不但富又貴,叫富貴具足。
第二個呢,你那個腦殼里面可以知識具足。就當(dāng)代,這個時代里,所有的知識你能夠?qū)W到。你不會像這輩子那么苦。讀書啊,每次考試,老師說“寫錯手伸出來。”你就手伸出來了,“老師我這道題對。”對,為什么還挨打?活該。因為你這樣讀書很辛苦啊,前輩子背的太少。人家在誦經(jīng),你就笑人家。對不對?沒有好因,就只有惡果。你現(xiàn)在種好因,這知識你有了。好,第二個。
第三個條件,很重要的,身強力壯。那個,你參加奧運比賽一定得金牌。你知道要像誰呀?你要像釋迦牟尼而已,呵呵。
第四個,你的感情生活會很圓滿。這個更像釋迦牟尼。因為他得奧運十項全能,所以得第一名把那個美人給抱回家了,對不對?他婚姻是這樣來,所以證明他的感情很圓滿。古代不能講他自由戀愛,只好說比武贏了,贏了嬌妻美女歸嘛。
那你在那個時代會自然有那個時代的圓滿。這四個福報你會在這里具足。
我跟你講,你不背不要怪我。你老是得第二名,第二名就沒份。一定得第一,不是第二。這東西你自己來做比較好,當(dāng)然師父做給你也可以,做給你功德在師父身上。你自己做,你假如愿意發(fā)心的話,這一張做好以后發(fā)心去印個一千份或二千份,跟大家結(jié)緣。然后再把那個功課做完,寫一下,你福報真大,這真大。這個就是修行呀,修福報。你別看這輩子顛顛倒倒,但是你轉(zhuǎn)過來這樣進行的話,那下輩子,那你就是那個禮賓車開道。
從“其諸菩薩”開始,一直到后面這個71頁“深入如來功德大海”。下面就是“爾時彼諸菩薩。得不思議正法光明照故。”你要把它一直最后那個“爾時文殊師利菩薩乘佛威力”的前面這一段也可以。然后你把這一段“文殊師利菩薩”后面的偈頌給頌起來的話,***不會比那個叫什么****
所以一直叫你們一定弄一部經(jīng)書,也不弄。現(xiàn)在講到要領(lǐng)了,你又***。跟你們講,這是科技的研究對你們是有福的,反正人家會打在黑板上,我用看的就好?吹牟粫_悟,你一定要回去去整理,你才會開悟啊。這個功夫你一定要去做。這個要長、要短可以。我希望各位,這個功夫一定要下。
現(xiàn)在我們把這個經(jīng)文念一遍。剛才把這一段念了。這個不是不解,要解釋是可以,但是他需要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
好,我們再看68頁。從第一段開始。
“普詣十方一切國土。而無所著。常勤觀察一切世間。而無所住。普往十方一切剎土。而無所去。已入一切妙法宮殿而無所來。遍于諸法。了達性空。知無積聚。而恒教化成熟眾生。示諸眾生安樂行處。開示智慧解脫境界。”
這一段的每一句都是一個法門。那個,怎么跟各位講,這個法門怎么修呀。因為這個檔次太高了。跟各位談一個,“知無積聚。而恒教化成熟眾生”。
這個大家都知道,這世間都是如夢幻泡影,對不對?那么請問你,這些大和尚們,知不知道這世間是如夢幻泡影?是知道。對不對?
那既然如夢幻泡影,佛寺蓋這么莊嚴(yán)干嘛?干嘛?它不是如夢幻泡影嗎?它不是成住壞空嗎?最后都是壞掉嗎?那干嘛蓋那么莊嚴(yán)?所以有很多人就覺得說,這個叫勞民傷財。那堆錦中的那個畫那么漂亮,要投入多少資金,干嘛?
這些大和尚都不知道嗎?只有你,你就知道了?別人都不知道嗎?
告訴各位,大和尚比你更清楚,“知無積聚,”沒有用。但是呢,為了教化眾生,所以他必須做。基于這個原因呢,不是他們自己…
你看虛云老和尚,蓋了多少大廟,復(fù)興多少祖庭,多少人供養(yǎng)他這種衣服。我是他徒孫,孫子輩。我比他福報大,穿的衣服就這么好。他,人家送給他送好衣服,他一件也不要,他轉(zhuǎn)送給弟子們。對他來講,那么多衣服有用嗎?他真正也不過穿上幾件而已嘛。但是人家供養(yǎng)他為什么要接受?因為他供養(yǎng)很多,可是弟子們沒有啊,他必須代表接受嘛。
所以我跟各位講,你供養(yǎng)給師父,就不要追問師父“我給你的,你有沒有用?”“師父,你怎么不戴我給你的圍巾呢?”你送我的圍巾,我要戴也沒錯。那他送的要不要?不是只有你一條啊,你以為只有你會供養(yǎng)。這就是問題啊。知道,但是,他還是要做。
這個叫做水月道場啊。他知道這水月道場嘛,但是這道場還是要有,不能沒有道場。你看我們祖先要不蓋這些,現(xiàn)在,我們國家旅游局還不是都靠這些吃飯。對不對?寺院都變成旅游觀光景點了。這都是祖師的什么,成就啊。而現(xiàn)在作為觀光景點,有錯嗎?沒錯,時代性任務(wù)。
這些景點再五十年后,它會起大作用。因為大家因為有這些寺院,到廟里來燒高香、叩大頭啊,有用,有效嗎?現(xiàn)在無效,遠種菩提因,下輩子他就知道。但是呢,給予我們代代相傳的子孫們,他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真正的修行人會過來。
我相信我們有很多同修,現(xiàn)在在座的很多同修,很多人是這樣子燒高香、叩大頭的。燒多了,又沒什么效。對不對?磕多了,好像不止這樣。佛法庭院深深,里面不知道有什么寶貝,你就開始 “這樣對嗎?”開始在找尋。有沒有?你是這樣找來的啦,我知道。
我們哪一個人不是跟著人家拜、拜,拜出來的。只是在拜的時候,我會在旁邊看,“嗯,這樣拜有效嗎?”對不對?看見家里老祖母這樣在拜,“迷信”?墒抢献婺敢獊,我又不得不來,陪著她來。然后呢,“師父還不錯,講話還是蠻有道理的。”你就進來了。就那么快,剛才還怪老祖母迷信,現(xiàn)在你比她更迷。為什么?因為你開始在摸索嘛。這是一個因緣。你假如不陪老祖母陪到廟里去拜,你善根還不能發(fā)起呢。對不對?關(guān)鍵就在這里嘛。
我們有個同修,每次都帶他太太來聽經(jīng),然后自己寧可在車上睡覺。那就有一次下大雨,他還在車上睡,睡不著。好吧,車子停好,就陪著他太太上去。聽聽聽聽,聽到現(xiàn)在聽五年了。他回去還跟他太太講說:“你這樣不對,師父的意思不是這樣。”他還跟他太太轉(zhuǎn)*輪呢。
這你就知道。水月道場是沒錯,你記得一個原則。本體是無為法,有相,只要有相就是有為法。你在這個紅塵中教化眾生,是要透過有相來教化眾生,因為他叫眾生不叫菩薩。
菩薩就不要水月道場了。知道嗎?菩薩就直接從真如入真如啊。
可你現(xiàn)在是從假如。你只能假如,你不能真如。真如是什么,你不知道。所以你是假的,都是假的,都是有為法,要透過相來進入。
所以佛教造像,不但要有佛像,而且要造得很莊嚴(yán)的像。對不對?佛教要寺院,不但要寺院,而且要很莊嚴(yán)的寺院。這個是什么?這是品味,世間法中的品味跟等次嘛。你檔次那么低,要教化誰?所以你留意到,我們中國傳統(tǒng)不叫佛教,我們叫佛家,儒家,道家,儒釋道三家,對不對?那有沒有儒釋道三教呢?有啊,所以叫三教九流嘛。按你這個信佛教就變九流了。因為你那個…
這個地方的嚴(yán)格定義就是,佛教是佛教文化,你要研究佛陀的真理叫佛家。那佛家來講,他就是論學(xué),沒有哲學(xué);儒家是理學(xué),沒有哲學(xué);道家是玄學(xué),也沒有哲學(xué)。所以,就中國三家的立場來講,根本沒有哲學(xué)。
那哲學(xué)是西洋的,大腦里面的才叫哲學(xué)。它要透過邏輯推理,那個叫哲學(xué)。
那我們在談的理學(xué)、玄學(xué),還有論學(xué)來講,他是生命體驗的東西,他不是大腦的邏輯推理。你要弄清楚啊。
所以生命體驗的東西提出來的,那叫第一手資料。
把第一手資料給系統(tǒng)化,表明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這個叫第二手資料。這第二手資料是思想家的東西。
那么研究這些東西的,就是第三手資料,那叫哲學(xué)家。那已經(jīng)跟生命體驗無關(guān)了,它已經(jīng)變成知識在來往了。
那哲學(xué)家下面呢,第四手資料的研究者叫學(xué)者,吃飽飯來寫論文應(yīng)付一下領(lǐng)薪水的。我不是說你們,你們是學(xué)者不要對號入座啊。但是這些都是事實。
哲學(xué)家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非常頑固。思想家就不一樣。所以你會看,社會上評論思想家的級別一定高于哲學(xué)家。對不對?哲學(xué)家的級別一定高于學(xué)者、教授,有沒有?那我告訴你,最高級別的是行者,像各位一樣。不是像我啊,我是會講而已,像各位才會修啊。(眾鼓掌)我當(dāng)然謙虛要這樣講啊,你不要當(dāng)真啊。(眾笑,鼓掌)跟你消遣一下,不然太嚴(yán)肅了。
我承認(rèn)這些,不是在劃分等級,這是一種事實。當(dāng)然,對于大學(xué)里面的那些教授們,對我這樣講,他是會非常不高興的,因為我在跟他評分一樣。不是。這是我給各位做修行的人,你應(yīng)該要有的一個認(rèn)知,生命體驗的重要。
你作為一個行者,為什么宗教里頭的行者是那么的殊勝?我們要對他頂禮、膜拜,原因就在于,他有生命內(nèi)在體驗存在。而這些生命內(nèi)在體驗的人,不只是出家人。在我們中國文化的系統(tǒng)里,有這種內(nèi)在生命體驗的人,相當(dāng)?shù)亩唷?/p>
所以古代有這種情況,你要拜師學(xué)藝,一定要叩頭,有沒有?為什么?因為這個師父你肯定他就是,他不是只有技術(shù)性的部分,而是他透過這個技術(shù)對生命內(nèi)在的體驗,有相當(dāng)偉大的體驗。那么,他要把這個體驗教我們,如何去體驗。所以,你要心悅誠服的,頭要頂著他的腳,用我們最尊貴的來頂禮他最卑賤的部分。這個才叫做尊師嘛。古代有這種禮儀,現(xiàn)在沒有這種禮儀呀,F(xiàn)在唯一留下來,是在佛門中有。所以這個是各位要珍惜自己生命中可貴的地方。
好,這是我簡單地提一下,給各位做參考。生命的存在,真理的部分是無為法。所有一切相上的都是有為法。當(dāng)然一些無形的相也有,那還是有為法。而有為法是成住壞空,那我們知道“無積聚”。這“無積聚”就講這個部分,你積聚也沒用。
但是,為了教化眾生,為了讓正法久住。真實的部分,不是形象的這個部分。形象的部分是有為法。為了讓無形無相本體的真理,能夠讓世人體驗到,因此這個有形有相的,就必須要把它創(chuàng)造出來。那創(chuàng)造成什么樣子,那就不重要了。
中國佛教有中國佛教的系統(tǒng),這是文化。所以寺院蓋這個樣子,佛像造這個樣子,是中國佛教的文化特色。那么西藏佛教,那有西藏佛教的文化特色,所以他的佛像、他的寺院,跟你不一樣。你不要說那個好、這個好,那個對、這個對,跟這個沒有關(guān)系。
所以人家說拜佛要怎么拜才好,怎么拜都好。你跟著漢傳佛教走,漢傳佛教的拜法,你不要拜西藏,什么他那個頭趴在地上的才有效。那你看三歲小孩,你叫他禮佛看看,他也趴在地上,趴在地上是三歲小孩的拜法。不要以為那個就有效,那個就比較有效,不是這樣。他在高原上。要這樣拜。你在平地,你要這樣拜。你到赤道附近去看看,那就那樣拜。有沒有?南傳佛教拜法又不一樣,不是對錯的問題,那是文化的特色。
所以文化的特色,會因為文化的不同而有不同。真理是一樣的,無為法的那個真如,真理的那個部分是一樣的,一致的。透過不同的文化,可以有一致的真理。這個是你必須要擁有的一個認(rèn)知。透過不同的文化可以擁有統(tǒng)一的真理、一致的真理。同樣的,不同的行法也會到達同樣的地方,同樣真理的目標(biāo)。好,這個是各位留意一下。
我們再看下一段。哪一段啦,我們看看找時間跟各位講一下:
“恒以智身。住離貪際。超越一切生死苦海。普示眾生諸蘊實際。智光圓滿照徹一切。定力堅固無能傾動。于諸眾生常起大悲。了一切法悉皆如幻。知諸世間悉皆如夢。觀一切佛現(xiàn)差別身悉皆如影。知所說法音聲語言悉皆如響,F(xiàn)見諸法生成住持悉皆如化。善能積集最勝行願。普遍智慧。圓滿清淨(jìng)。善巧隨順。究竟寂靜。善入總持種智境界。具足無畏諸三昧力。勇猛精進遍修諸行。”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段經(jīng)文剛好分兩段,這是《華嚴(yán)經(jīng)》最典型的經(jīng)文,叫做破立雙舉的語言模式。
第一段呢,“離貪際”,有沒有?“生死苦海”,“超越一切生死苦海”,有沒有?“諸蘊實際”,這個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化,這像不像《金剛經(jīng)》的經(jīng)典?這個叫做破,破的語言模式。那這一講啊,也是破的思惟模式。
那下面呢,善能,你看,他要立了。“善能積集”,這就立了,開始立啦。那么這個是普賢的模式。
普賢是雙立,文殊是雙破,破立雙舉是華嚴(yán)的語言模式。華嚴(yán)的語言模式就是毗盧遮那佛的語言模式。
現(xiàn)在你學(xué)佛“你呀不是說一切皆空嗎?”不是說一切皆空,那就是以文殊的中心價值觀作為你的中心價值觀,因此你對立的部分就不能接受了。有沒有?
那么前面的“知無積聚。而恒教化成熟眾生。”你看,他也是破立雙舉啊。有沒有?“知”要破,一切有為法都要破,它都是空的嘛。但是呢,為了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是要把真理留在人間,要把真理讓眾生去體驗,那你就必須要莊嚴(yán)寶剎。所以這個叫破立雙舉。一面破,一面立。
普賢菩薩的語言是成,雙立法。文殊菩薩的語言是雙破法,但破不立。所以,破到最后,那提婆跟龍智,提婆宗叫但破宗。不是雞蛋破了,但是,那“但”是唯有,破,不立。那學(xué)空宗的人認(rèn)為“我只要把無明破盡就好了,光明就來臨了。”這是他的一種理解。那么,那個光明來臨以后怎樣?因為從來沒有觸及,因此下面的人,從行者那個人來行的話,他是對的。而他講出來,你聽的,那你就都錯了。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來講,只破不立的話,對后代子孫就造成斷見。斷見很麻煩的就是,連個福報也沒有。
那么雙立法,像密法就是雙立法。像禪法,就雙破法。所以禪宗啊,你看看常常是都是窮光蛋,因為他老是破人家、罵人家,弄到最后,人家紅包都不給你。密宗就不是了,密法是雙立法,他拼命立。立了以后,他走偏了,后代子孫也偏了。偏了怎么樣?就走常見。常見怎么樣?常見會有福報。
所以你會看到,現(xiàn)在的佛教很迷信。幫人家消災(zāi),幫人家看風(fēng)水,幫人家安座、開光,有沒有?那個都是常見,那是給眾生迷信。你要留意。
狂慧、狂禪是斷見。那這種執(zhí)著的儀式形象,是常見。斷見呢,沒福報。常見,才修得一點福報。因為你幫我做這個做那個,那紅包就給你吧。那他賺紅包了。對不對?而那個,你老是罵我,不幫你。這個就是一個區(qū)別了。不是誰對誰錯,因為通通錯。
那能不能在這當(dāng)中拿捏得好呢?那又要破又要立呀。所以現(xiàn)在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修養(yǎng)很好的老和尚,他就破立雙舉。你去留意到。那至于他有沒有深入,我們不論,破立雙舉至少他走中道。不是真中道啊,那也相似中道。這表示,他這個人至少對佛法有在用心。你要留意到。
好,這個是從這個地方,簡單的跟各位提一下,這個語言模式的一種特質(zhì)。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入法界際”,等一下,這里有一個。前面一個“普示眾生諸蘊實際。”
這個“際”呀,《華嚴(yán)經(jīng)》里常講。我要跟各位講,“諸蘊”不是五蘊。我們修行,真正修行的媒介,是蘊、處、界、緣起跟時空。
那么你要不懂得從“蘊”下手修行,那這個“蘊”你就要五蘊皆空,就要諸蘊皆空。
你會從“蘊”來修行啊,那諸蘊是實際,不是空。你要留意喔。因為你必須透過蘊處,這個“諸蘊實際”的“蘊”是代表蘊、處、界跟時空。時空都是假的,蘊也是假的,觸也是假的,界也是假的,但你必須透過這些假的來修行。在眾假當(dāng)中,很多假的當(dāng)中,很多虛幻的當(dāng)中,你沒有辦法掌握到。那么你把它分類,就從論學(xué)的立場把它分類出來。論學(xué)就是阿比達摩。他把它分類出來,分為這五個東西。蘊,就五蘊。那么處,處十二處。界,十八界。有沒有?蘊、處、界,然后,緣起,你要懂得運用緣起。還有時空,時間、空間。時空是抽象的,但是虛妄的,可你常;钤跁r空里面。怎么樣跳出時空?這個是高等修行人常用的。
那我們不是,我們至少蘊、處、界、緣起這四項你一定要掌握好。把所有的一切外在有為法的部分,你生活中的部分統(tǒng)歸為這四個,這四個部分。從這四個部分呢,去修學(xué)。這就從有為法中來修學(xué)。你必須依它,這個叫“諸蘊實際”。
這個地方,各位通常比較少探就到,所以我把這個部分給各位做一個介紹。
然后,我們再看下一句。
“住法界際獲明智眼。到一切法無所住處。修習(xí)無邊智慧行海。到智波羅蜜究竟彼岸。得般若波羅蜜之所攝持。以神通波羅蜜。度諸眾生。依禪波羅蜜。得心自在。證一切佛真實境界。”
這個經(jīng)文,跟前面經(jīng)文不太一樣。他是講妙用,所以文句長短,比較不一定。前面都是四字四字,八字八字的對照。這里就不一樣了。
這里主要談的是幾個波羅蜜。而這些波羅蜜呢,是超過原來我們所講的十種波羅蜜。這個就是用這后面的幾個波羅蜜,來跨,跨是比較,跨前面所有波羅蜜。他雖然是講后面,是總結(jié),前面還有,也一樣,但是經(jīng)文里頭,是刪掉了,這個經(jīng)文里?梢娺@原來的經(jīng)文里面,他是很長的。
那這般若三藏在譯的時候,這個地方的經(jīng)文,應(yīng)該脫落,應(yīng)該有脫落。原來這個烏突國的國王送給唐德宗皇帝的那個原文應(yīng)該有脫落,所以這段經(jīng)文才有不全。我們不知道要念過去,我不講你也不知道。然后我們再念就知道,那段經(jīng)文,原文一定有掉?赡茉俜臅r候,我剛才翻打個噴嚏,糟糕,撕破了,撕破了就知道是假的。假的然后經(jīng)過千里迢迢送到這里,就不見了;蛘呤詹氐臅r候不見了。或者呢,水漬、就是水濕了,弄濕了,涂掉了或者被蟲咬掉了。那不一定啊,反正,現(xiàn)在這個地方經(jīng)文有缺就對了。
我們讀經(jīng)啊,你要有平常心,我們叫公正心,來看。你不要一直把它給神化。有缺就是有缺,講他有缺并不減他的神圣。你的生命,不因為你有缺而減掉你生命存在的價值跟意義。但是你必須面對它?吹,這里有缺。而什么原因缺的,不知道。我們因緣只有這樣子。
所以你不要一直說,這個怎么樣。什么人家一提問,就在那邊緊張啊。不必,要看清楚。有時候你沒注意。但是人家提,“那確實”。這樣認(rèn)可就好了。
我們是個行者,我們沒有任何的意識形態(tài),所以沒有任何的心理負(fù)擔(dān)。所以說,這里有缺就有缺,有錯就有錯。
所以我跟各位講說,《華嚴(yán)經(jīng)》是人類五大古文明的精華。有人說“不是,他是佛陀的第一部經(jīng),最殊勝的王中之王,萬王之王。”那還不是最高境界嗎?對不對?只是你從古代的講法,他是群經(jīng)之首,經(jīng)中之王、王中之王、萬王之王,你是這樣的背來形容而已嘛。我現(xiàn)在把你的這種境界做轉(zhuǎn)化,人類總共五大古文明。五大古文明的精華,巔峰之作就是《華嚴(yán)經(jīng)》。那因為語言講的跟你不一樣,所以你就不能接受,那氣的要死啊。佛陀的最高境界難道不是人類古文明的最高境界嗎?對不對?只是換個講法而已,你就受不了了,真是意識形態(tài)。
好,這個內(nèi)容啊,我們就不再跟各位談了。這里面太多了。你看到這個,富貴的不行啊,對不對?沒辦法講了。
我們再看一段。
“以善巧智開示法藏。以明瞭智訓(xùn)釋文詞。以辯才力說無盡法。雄猛無畏能獅子吼。常樂觀察無差別法。以淨(jìng)慧眼普觀一切。無生智月等照世間。觀諸眾生見真實諦。福智堅固如金剛山。一切譬諭說不能及。”
這一段通通講智慧。“善巧智”,對不對?“明了智”、“辯才力”也是智慧,這個“獅子吼”也是智慧,“觀察無差別法”也是智慧,“凈慧眼普觀一切”那就更不用說了。“無生智月”是智慧,“觀諸眾生見真實諦”也要智慧呀。“福智堅固如金剛山”這個“福智”,智也是智慧。“一切譬諭說不能及”,都是運用廣大的辯才智慧。
我們再看一段。
“增長一切智慧根芽。勇猛精進摧諸魔眾。無量智慧威光圓滿。身相殊特超諸世間。得一切法無礙智慧。解了諸法盡無盡際。智慧清淨(jìng)住普遍際。能遍隨順入真實際。無相觀智,F(xiàn)在前。善巧圓滿諸菩薩行。”
這個通通是講智慧的部分。這個地方,有一個“無盡際”、“普遍際”、“真實際”,那個剛才前面講到很多,《華嚴(yán)經(jīng)》里有很多,際,就是邊界,邊際的意思,邊界。那無盡際就是沒有邊界。
那我們在做回向的時候,我常跟各位講說“回向三際”。三際,你可以當(dāng)這三個。但是,回向三際,其實是回向菩提、回向?qū)嶋H、回向真如,這個都是實際。但實際呢?實際是可以從有為入無為,那個叫實際。
在空宗里頭沒有實際,它一切皆空哪有實際?但是,你必須借用有為入無為,那個有為就叫實際。你假如借用有為而不入無為的話,那個有為就如夢幻泡影。這個是,這種經(jīng)典,他的語言所用的一種特殊模式。這個你字典是查不到的。
他透過有為入無為,那個有為就叫實際;你透過有為不能入無為,那你是在有為法里,如夢幻泡影。這樣你還聽不出來?在有為法里如夢幻泡影,叫做造業(yè)。造業(yè)呀,就要受果報。那么,透過有為法而入無為,超越因果。這個所以叫實際嘛。那你假如透過有為而不入無為,那你在因果律里頭,那因果本身就如夢幻泡影。對不對?
你留意看看,佛法在講真的修行是什么東西呀?他的界線是很清楚的。你現(xiàn)在不留意,迷迷糊糊的時候,這個界線你看不出來。
我記得,大概二十歲的時候,我十八歲就考駕照,開車。那時候,跟現(xiàn)在不一樣,車輛很少。我開那一條路,剛好是從橋,那個橋一般比較高,然后下來的馬路比較低。可那一天剛下過雨,稻田頭里頭是水。而且那條橋,臺灣那個橋是鐵路跟公路并在一起。下了橋以后,跟公路叉開,鐵路還是直的。那中間的水田稻田,積滿了水。晚上月光一照,那水是亮,發(fā)光的,馬路是黑的。又沒有路燈照明。
我一看,哦,道路很清楚。嚓!沖進去了。沖進去,這是“有為入無為”噢。(眾笑)但你知道,一沖進去,陷在泥沼里,稻田那泥沼進去,你怎么辦?你常常會被那種東西騙了。
今天啦,我們在生死海中,生死輪回,頭沒頭出,就跟那個情況一樣。你根本弄不清楚該轉(zhuǎn)彎的地方嘛。而且你的意識形態(tài)會判斷,那月光一照,那明明一條路那么大。沖下去才知道,“啊,糟糕,錯了。”錯了已經(jīng),再來一次。
現(xiàn)在你修行,假如這個分際不能弄清楚,你常常就在那邊苦惱。你必須借用有為法來入無為法?墒钱(dāng)你在借用有為法的時候,尤其是修南傳佛教的,這個地方最苦惱。因為對有為法他是克制的,要破的。可你不是用有為法,你沒辦法入,沒有辦法入無為嘛。
所以他在這個地方弄一個,一個因果,一個實際。而大家在佛法中都講因果,不講實際。這個就是你的意識形態(tài),使你一直對于有為法的這個媒介呢,一直怕它,因為那是因果。對不對?所以你要知道,他還講一個實際呀,要你透過這有為法入實際去,入無為法去呀。
那么這個過程當(dāng)中,只要你每用一次有為法,而沒有入無為法的話,那你就要懺悔了。只要你開始在用,一次失敗就一次懺悔。你不用怕么,修行嘛?墒且驗槟氵@一塊都不講,所以你就變成,“我又沒錯,我為什么要懺悔?”你沒錯,你應(yīng)該開悟去呀。對不對?那沒開悟,就證明你錯嘛,那就懺悔,因為 “我又沒錯。”
所以我跟你講,不是對不對、錯不錯的問題。修行是看因果。只要你沒有入實際,就是到有為法去,就是入實際。只要你沒有入實際,那就落因果。對不對?那你入了實際,就不落因果。
那這樣很清楚了。那修了半天,怎么辦?下面怎么樣?“師父,殺蟑螂,殺蟑螂,怎么辦?”殺蟑螂,下輩子當(dāng)蟑螂,不然你怎么殺蟑螂。你最好不要問我。透過那個有為法,你要入實際,到無為法去。要不然,通通落因果。
這個很清楚了。佛講法絕不含糊,你要記清楚。你要含糊,自己負(fù)責(zé)。佛不會跟你含糊的。這個地方實在,要講下去,時間不夠用。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里。明天我就把后面這一段給各位講圓滿。
- 上一篇:四十華嚴(yán) 第三卷 第44講
- 下一篇:四十華嚴(yán) 第三卷 第46講
- 《華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yán)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yán)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yán)”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yán)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yán)、六十華嚴(yán)、八十華嚴(yán)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yán)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yán)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dāng)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yán)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yán)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xué)習(xí),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yīng)是逃不掉的
- 《華嚴(yán)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yán)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yán)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yán)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yán)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yán)、六十華嚴(yán)、八十華嚴(yán)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xué)習(xí)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yán)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yán)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yán)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yán)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講解
- 楞嚴(yán)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yán)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yán)經(jīng)講解
- 《華嚴(yán)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yán)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yán)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yán)、六十華嚴(yán)、八十華嚴(yán)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yán)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脫去俗服,當(dāng)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yán)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