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37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金剛經(jīng)如何超越宗門的智慧?總持佛心有幾種形式?凈土密宗比較興旺是何因? 金剛經(jīng)是一個超越宗門的大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了的,為什么呢?金剛經(jīng)以無念為宗,無念就超越宗門,無念就等于相不住的意思,這個宗是不立,不立宗為宗,不可思議的妙法。宗是有門,無念是超越宗門,是無宗之體,說是有宗,其實是無宗,所以和別的宗門不一樣。一般宗是有的意思,這里以無念為宗,是無相的意思。凈土法門念佛為宗,密宗持咒為宗也是不可思議的,持咒是與佛心相應的一個總持。而金剛經(jīng)是直指,以無相為體,以無念為宗,沒有一個總持的體;完全是靠心會,完全靠你的一念覺,凈土宗專持佛號,密宗專持某一個咒,咒子也好,佛號也好,都是佛心,總持于心,依佛號來總持佛心,或依某個咒子來總持佛心,因為有總持故,就有宗的建立。若已經(jīng)超越了這個總持了,為什么凈土和密宗比較興旺呢?他還是以有為宗,以有進入佛心,對于現(xiàn)在念佛和持咒的人,以名號(或持咒)總持于佛心,就是我們的心;念名號或者總持的時候,等于是一念善根,而這種善根如果不開顯,等于你的善根在一種次第里面,最重要的是要開顯。如果不開顯,你念名號就不是總持于心的,而總持于一種妄念;也就是說,你念阿彌陀佛,只是將你的妄念給總持,并不是把你的心給總持著;咒子也一樣的,如果你不了解佛心,無論怎么念,只能夠?qū)⒛愕耐母采w著;只能暫時伏一下心而已。佛號或者咒子,其目的并不是念念就算了,因為名號的總持與佛心,在這一念善根的體里面,我們再研究佛心,在研究金剛經(jīng)明了佛心之后,我們知道你持名號,就是那個佛心;佛心就是那個佛號;咒子就是佛心,佛心就是那個咒子;后來你就專持名號或咒子就可以了。為什么呢?沒有名號沒有咒子,單執(zhí)佛心,一般人的心性非常難以達得到,非常非常難,它是超越絕倫,它是不能用自己的意識分別妄想來行持的,超越妄想的體,完全靠你的心來把握;

  什么情形下是用妄心在念“阿彌陀佛”最多只能達到伏煩惱的效果;什么情形下才能安心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直接與佛心相應?如何證得“佛號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的心”?何為證得?何種人無論再精勤其實還是用妄心在念佛號,何種人輕松安心卻是用佛心會佛號真心相應?

  執(zhí)持名號就好辦了:首先明了“佛號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佛號”,佛號總持于佛心,你再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不會說這是六個字了,你知道了佛心是什么樣子的了,知道這就是佛心,念念你都知道阿彌陀佛名號是什么了;再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很安心,為什么呢?你知道佛心了,你知道妄心了不可得了,所以名號與佛心有一個相應的體,聞到這個法以后,念念之間你的佛號與法是相應的,沒有另外一個佛號可得,佛號與你心之間不會產(chǎn)生一個距離,不會產(chǎn)生一個相對。我們平時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他是一個妄心,如果以名號來攝住我們的妄心,伏住我們的妄想,你對名號又沒有了解,那么你這個名號與佛心是對立的,證明你的妄心在與佛號打交道;并不是用覺的心來跟你的佛號打交道。如果你了解了金剛經(jīng),然后又稱名號,名號就是金剛經(jīng)的本體,所以聲聲佛號,那就特別安心。如果你念念之間,一剎那時間,舍棄妄念而跟究竟佛心相應的那一剎那時間,事實上我們很難做得到見到萬物猶如面壁。持名號與佛心相應的一剎那非?,但我們不動的時候,獨立的妄念去掉以后,直接觀察無我,那個境界很難做得到。所以持名號易,金剛總持難;無念無住,誰能做得到啊。一切處無住為體,如果沒有佛號的執(zhí)持你還是有住,還是很容易住。

  應該睜眼打坐還是閉眼打坐?打坐時如何能在法上面建立一個自己的覺性出來?如何真正破境界相?

  比如你在吃飯、穿衣、睡覺就特別容易住,比如我們打坐的時候,睜開眼睛和閉著眼睛都不一樣;我?guī)煾笍娬{(diào):打坐時不可以閉眼,眼睛一閉,全是妄想,妄見。這個妄的體一下子就出來了,這個妄的體是很難破的,因為你眼睛一閉和你的妄念,在般舟三昧經(jīng)里講得很清楚:你看到這個房子,然后你眼睛閉著你也照樣看到這個房子,我問你:眼睛看到的這個房子與外面的房子是一還是二?絕對是二個,一個是你心中的妄見,一個是獨立的實在。般舟三昧經(jīng)里講:有一個妓女在一個城里面非常嬌艷,每個遇到他的人聽到他的人都起淫念,結(jié)果所有的人在房間里都作了一個夢,都夢見自己去會了那個妓女,我問你,一個女的難道能一下子接受這么多的男眾嗎?其實是作夢而已,夢見的境界與事實的境界絕對是二,不是一;為什么呢?真實的境界是一,但是我們的妄境會頓生;睜開眼睛反而容易定,閉著眼睛(除非你氣很正,可以觀)容易昏沉妄想紛飛;只要你閉著眼睛,頓生的全部是妄境,與真實體根本就不相應,所以打坐一定要睜著眼睛,至少要半睜半閉,眼睛朝下看,在當下的體里面斷除自己的妄見,我們看著外面也可以。我看達摩大師畫像,達摩大師眼睛瞪得圓圓的,你想想看他為什么是這樣的進入禪境啊,我們一般人是閉著眼睛,但是所有的佛菩薩沒有說閉著眼睛的,都是睜著眼睛打坐的,不可以閉著眼睛亂打妄想。我們心中常常有疲倦,心腦疲倦之后,坐在那個地方就想好好睡覺一樣;或者閉著眼睛念佛多舒服,就想著念著一種清凈和舒服,就不是在法上面建立一個自己的覺性出來,所以我希望大家真正的睜開眼睛打坐。過去我在東林寺打坐,人家罵我,真正修道的人怎么會閉著眼睛休息呢?意思是閉著眼睛只顧自己;在法上面它不能夠趨入。所以真正的法我們不能趨入,閉著眼睛我們胡思亂想,這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坐在那個地方,閉著眼睛在打妄想。

  凈土法門“伏煩惱”的由來?

  念佛當然是不可思議了,以音聲和意識作佛事;你閉眼念佛還好一些,如果你要是不念的話,那就麻煩了,你坐在那個地方不念,一定進入妄境,全部是妄念。我們稱念這聲名號,攝受于我們的佛心是一個總持法門,了解了佛心,名號與你的佛心一定是相應的,如果你不了解佛心,又不執(zhí)持名號,全生妄見;如果執(zhí)持名號只能伏心,名號也只是攝住了你一念妄的體,叫做伏妄。過去有祖師講凈土法門叫做伏煩惱,不不叫斷煩惱,這句話當然是對一般念佛人講了。這句佛號是總持于佛心的,如果我們不明了,只是假想這句佛號就是佛的心,這只是一種假設(shè),你那顆心不是真心。你認為這個佛號就是佛心,雖然這個話是對的,但是你沒有了解佛心,沒有開顯我們在善根里面聞第一義諦法,第一義諦與佛心相應,那個才是真正的心。這個時候念南無阿彌陀佛特別的安心。因為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音聲里面直接會到你心的體,他是一個解脫體,咒子也是。密宗里修到后面還是修咒子,咒子的體代表佛心。我們通達于佛心很重要,一定要了解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與唯識中觀是相應的。金剛經(jīng)完全是撥妄心見真如實相,不斷地分析撥開你的妄心,到最后見到你的真心;然后守住這一念真心,你的妄心就會全斷了。用這種中觀或唯識的思想也是可以的,但是它沒有總持全靠自心,全靠自己承當。但是你了解了,你承擔不了,就必需以佛號以總持的法來攝取你,來攝你所了解到心。所以持名號非常重要,了解通達名號也很重要。特別是我們講金剛經(jīng)要了解它。禪宗為什么叫難行道呢?禪宗里面不持咒、不持佛名,只參“念佛是誰”,其實也就是一個伏心的過程。了解了然后又參“念佛是誰”,然后開悟了,禪宗里面確有不可思議。頓教與漸教的修法都是不一樣的。禪宗完全是靠你心的承當力來直指,但是我們往往將妄心當做直指了,就麻煩了。凈土法門只是直指我們的佛心故;所以了解佛心很重要,舍妄即真,知道我們的妄念在哪里,不以佛號攝妄念;要以佛號攝佛心;你悟了念念之間妄不住,你不住你心中的妄,住在佛號和法界的一體;一般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清凈了,他住在妄念上面,或者別的都是假的,唯有這個是真的,都是因為與你的真心不相應故,你就有排斥就有分別,知道哪個好壞哪個對錯;你就這樣的分別了。了解佛號,全妄即舍,所有的妄舍掉了,佛號直接與你的佛心相應,沒有取舍、得失、生滅、好壞、善惡,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都是跟佛號相應的這個體,然后“南無阿彌陀佛”一念即悟一念覺,佛號攝取了我們這個覺念,所以聲聲佛號具無量覺,無量光無量壽無量覺不離佛號,跟佛心就相應了。如果你一直跟自己的妄想在打交道,跟這個無量光無量壽無量覺不相應,那就變成“伏煩惱”了,如過去祖師講,你的佛號變成伏煩惱的體了,只是能得一點小小的清凈而已。我們不斷的念佛號,從次第上講也有這種效果,比如說先是發(fā)菩提心,然后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就是出離三界的心,然后不斷的念不斷的念,把你的業(yè)障煩惱給伏住了,然后清凈心就會顯現(xiàn)出來;再講金剛經(jīng)正好跟你心相應,一下就把心量給打開了。如果你不懂金剛經(jīng),不斷的念下去,伏住了煩惱,那只能是中品或下品往生;如果你了解了金剛經(jīng),了解了佛心,在此世界聞到究竟之意,明了很重要,明了以后念“南無阿彌陀佛”和不明了念“南無阿彌陀佛”完全是二回事。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里,我們明了了這一念里法界的真實性,這一念的相續(xù),是不可思議之妙用啊。那我們明了金剛經(jīng)或這個佛心,所以這個佛號安住在明了這個體上面,看出這一念非常重要啊。所以為什么到西方極樂世界上輩往生,要聞第一義諦法呢;為什么下輩和中輩不是第一義諦法呢?或者是聞第一義諦法心不驚動,或者說至誠心、深廣心都是第一義諦的意思。那么說,與第一義諦相應非常重要,但第一義諦我們只是聞到而已啊,它不要動什么東西的,我們認為要付出才有得。但是明了的哪一剎那,才明白是如此輕松啊,并沒有什么付出啊!為什么明了對我們究竟的解脫那么重要呢?我們平時的意識里就認為要達到某種境界,或者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勞動,我們得到了才會心安理得,或者我要達到某種境界,然后才認為證到了,難道明了就這么簡單,不要次第,不要付出就這樣就可以了嗎?我們經(jīng)常在懷疑,不相信“明了”這一剎那的珍貴性,所以經(jīng)典講“聞”到的這一剎那,就是不可思議;一旦你聞到了這個真實體的話,佛號安住在你明了的那一念理里面;你這個解脫就不可思議;上上輩往生。

  平常人如何將佛號安住在妄體里面?佛號如何安住于覺念里面?好多禪修者都會覺得念佛好累,為什么會這樣?閉眼打坐為什么多數(shù)在用妄做事?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妄不來還是覺太遲?打坐或經(jīng)行時眼睛朝下還是應該朝上?

  每個人一聲佛號你肯定能得到,明了都是有機會,你不需要付出什么;不管任何人,真的明了了,佛號給他相應的那一剎那,內(nèi)心就會發(fā)起一種快樂、很幸福、很開心,現(xiàn)量上就會有這個體出現(xiàn);因為你這個佛號不是執(zhí)著在妄上面。佛號是安住在覺念里面。安住在妄體里面,他還是有負擔,還是有壓力,還是有辛苦的狀態(tài),安住在覺念里面,覺念的本身就是一種超越,是一種開心歡喜自在,很飄飄的一下子就過去了。真正是一種“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的狀態(tài)。這和你很負擔很累的念它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有人念得很累,有人念得很輕松,就是因為覺與不覺有關(guān)系;有人念佛變成一種負擔一種勞累,怕念了,一念覺得好累的感覺,最后面一念就怕一念就怕。你像那些禪和子就怕,一念佛號他就要付出,付出他妄心就生出來了,不念還有點清凈,一念反而生煩惱,他不敢接受承當,這點負擔都承擔不了,妄心伏在那個地方有什么用呢?你靠那一念清凈,一付出妄就生起,一付出你就累,能究竟解脫嗎?他不知道,這聲佛號與你覺念的心剎那相應理事圓融的那個體,相應時的那種感受是絕對不一樣的,因為在事上面建立了你這個覺性。如果你事上不立,這樣一種假伏妄心的狀態(tài),事情一動你這個妄心就動,證明你這個理是錯的,是有問題的。事一動你就生煩,事不動你就不煩,那你靜坐在這個地方有什么用?所以好多禪和子,就出現(xiàn)這個毛病,他覺得念佛好累,念佛更生妄;念佛好像妄想更多,這個時候他就沒有辦法了。念是跟意相應,我們的念是跟耳朵相應,耳根圓通是第一的,你打坐坐在那里,耳根圓通的體你失去了,閉著眼睛全部的妄念,你看不到不知道那是妄念。你眼睛打開全是煩惱,沒事就把眼睛閉著,坐在那里懶洋洋的。你眼睛看到的事你不敢承當,然后眼睛閉在那里全是一個妄的體,因為妄體他來的快,我們平時很多的習氣已經(jīng)變成了慣性,我們跟法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個對立,我們動念即妄,已經(jīng)非常非常的習慣了?粗@個房子,閉著眼睛馬上有個房子在大腦里面;而大腦里的這個房子就是妄;這個妄體就這樣一直在那里相續(xù)。所以呢,你睜著眼睛看到房子,閉著眼睛就什么也沒有了嗎?我們的妄是從來就不斷的相續(xù)的,閉眼打坐,多數(shù)情況下你還是用妄在做事。人走到任何地方光明磊落,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來無所粘,去無所留,了了分明,雁過無痕,那你就不可思議了,你肯定是祖師再來。我們一般很難做得到,總是坐不知坐,吃不知吃,睡不知睡。“不怕妄起,就怕覺遲”,我們老是在覺遲里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房子、凳子、車子都很容易生妄的,問題不在于妄境來不來,關(guān)鍵是覺要當體即覺,妄之相續(xù)則為真妄,覺即令妄不相續(xù)則是真覺體。注意是當下即覺不是遲覺,我們就老是在后面才覺,甚至到后面都懶得去覺了。老是在后悔當中有什么用呢?所以不怕妄起,就怕覺遲。就像我看著你,有妄生起;走后就沒有了,不要老還是掛著放不下來,那就真成妄了。我們老覺得自己好一點,事實上是跟凡夫一模一樣的;到這個地方想著哪個地方的事情,吃飯時不覺當下吃飯,想著吃飯之外的事情;睡覺時不覺當下睡覺,想著其它亂七八糟的事情,穿衣、打坐、行住坐臥皆如是。上殿的時候,你還在想著起床的事情;雖然想得很短,你畢竟在妄念當中,不真實的體里面,不能活在當下啊,你當下能一念不生,處處安住,吃飯就是吃飯,走路就是走路,。為什么眼睛垂下呢?眼睛朝上翻的時候就在想東西,朝下心非常靜,很容易把萬物丟掉,朝上看好高騖遠,所以沒有事眼睛不要朝天上看,也不要東張西望,外面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事,印到你心里面都會變成妄想,他絕對不會在你心里面自己丟下來的,任何東西任何事情都不會真入你心里面去,但是一定會有妄想生起來了。妄生即滅就好了,妄生不滅你就變成“覺遲”了,你老是事后諸葛亮,老處于一種“覺性遲到的狀態(tài)” 就麻煩了,就住于覺遲的體里面。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要跟我們的覺性相應,會于佛心;佛號與法界是一體的,唯有我們的妄心在那個地方,不是直接會于佛心,而是測量佛號測量法界。我們就是這樣一直在用妄,動妄,執(zhí)妄、逐妄,就是不舍妄;不舍妄如何真現(xiàn),得真呢?!

  金剛經(jīng)為什么由胎卵濕化開題,而不是講什么三界六道神鬼菩薩?四生的本質(zhì)及緣起是什么?緣起性空如何修我們的緣起呢?緣起能夠起修嗎?

  我們接下來看經(jīng)文:“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里面有胎卵濕化這幾個體,,十法界都離不開胎卵濕化,胎卵濕化也通于九界之眾生;也通于佛心,要真有妄體的話,就不會于佛心了,佛心里面沒有妄體的,如果有獨立胎卵濕化的體的話,跟佛心不能相應故。六道要是不真實,他肯定是與佛心相應的,所以佛心里面照樣有胎卵濕化。在欏嚴經(jīng)中破解的非常清楚,胎卵濕化無非四大而已;四大合和緣起合和體。破合和體的時候,比如破地火風水,佛陀說走路時風刮起袈裟的一角,風從哪里來呢?從袈裟里出來嗎?為什么自己不出來,非要走過擺動時才出來?從外邊過來的嗎?不是此不是彼,從哪里來呢?它是緣起的,緣起而本體性空,我們眾生執(zhí)著于緣起,以為真的有緣起,緣起里面還有空,緣起還是個假空,不是真空。為什么呢?我們認為袈裟在動的時候,把它浮出來了,袈裟不動的時候,他就沒有了,袈裟就是個緣起,有動的體,有袈裟,有外邊的虛空,合和到一塊產(chǎn)生這個風,如果少了任何其中一項,都不可能產(chǎn)生;所以找這個緣全部是空的,到最后面全部破掉了,風全是空的;這個風本身就是個空的體,這個空的體叫做實相。我們的實相是什么?是全妄就是全部是假的;沒有另外一個實相可得.這個眾生

  無明不是有,無明不是現(xiàn)在、過去、未來;無明無根,沒有過去的無明也沒有未來的無明,當下這一念就是無明;象霧一樣,到邊邊去什么都沒有了;到是到老遠的地方看著就有。

  我們本來四大皆空,就像我們剛才這樣的分析,地火風水都一樣的是空的,都要有緣起,這個緣起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緣,像我講話,要聲音,要嘴巴,要氣,要血,要很多的緣起才能產(chǎn)生我現(xiàn)在講話的這個聲音。外面沒有空氣可以嗎?沒有虛空、空間可以嗎?沒有大地,我都沒有地方了可以嗎?我沒有嘴巴沒有喉嚨?這個聲音都不會產(chǎn)生的。所以要有很多的緣起才能產(chǎn)生這個聲音,如果沒有很多的緣起,這個聲音是不存在的。緣起產(chǎn)生的聲音,緣起散的時候,聲音就不存在了,那么這個聲音是獨立的還是緣起的呢?你想一想,這個聲音不會是獨立的,一定是有很多緣起的。就像我們很多人坐在一塊兒,我們是一呢?是多呢?說多我們是一個團體,實際上我們分開了以后,這個團體就不存在了,是個名。所以過去祖師講啊:阿羅漢執(zhí)著名言,以為真的有個風的名言,把名言當成真實了,卻不知道這個名言是不立的,只是個名言,是個虛假而已;事實上這個空本身是個緣起體,緣起體是獨立的,嘴巴還是嘴巴,喉嚨還是喉嚨,空氣還是空氣,地還是地,火還是火,不因為他聲音出來了,地火風水就不存在了;這些東西還是安立的,但是到底我們看的有沒有呢?事實上我們叫生妄念,我們認為有的時候,就執(zhí)著,這執(zhí)著就是一念無明,因為無明出來以后,就動妄心轉(zhuǎn)覺成識,把你本來的那個覺轉(zhuǎn)為妄識,這個妄識是因為無明而動的,在造業(yè);十二因緣里面講“無明緣行,行緣識”是過去的因。我們今天到這個地方來是胎卵濕化,但本體當空,你一悟到這個道理緣起性空,實在是沒有,妄念生起的時候,認為我們現(xiàn)在好像有個風,事實上我們覺悟了以后,就會了知這個風是不存在的,風實在是沒有任何一個體。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講話的這個聲音,聲音有空有空間,你把聲音里面的空間、空氣、力都抽走,你把喉嚨、嘴巴等等都抽走,聲音自散,它完全是一個聚緣合和的產(chǎn)物;地火風水都同樣如是;合和實在是名言合和,事實上還是方便而立。我們認為合和好像就有聲音存在了,沒有合和聲音不存在。合和體就是告訴我們聲音不存在,并不是合和以后聲音存在,合和以后是體里出現(xiàn)了一個妄執(zhí),這個妄執(zhí)就是你的無明在動。無明在動并不是說過去有個無明在動,是你當下無明在動,如果你一念覺無明就消,你要了解你這個一念執(zhí)的妄念,無明頓時就消掉了。所以無明不是有,無明不是現(xiàn)在、過去、未來;無明無根,沒有過去的無明也沒有未來的無明,當下這一念就是無明;你這一念覺的時候,無明頓破。無明無根,像霧一樣,到外邊去什么都沒有了;要是到老遠的地方看著就有。在唯識里可以研究到。

  于緣起中如何破妄念?如何轉(zhuǎn)掉整個三界?

  證明四大本體就是我們的一念覺性。了解這個四大就是佛心,四大跟佛心之間沒有任何距離,因妄執(zhí)而起胎卵濕化,胎卵濕化是我們的一個妄念,因為此妄念故進入三界,此妄念正是三界之體。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欏嚴經(jīng)里面有詳細的解釋,我過去學欏嚴經(jīng)如聾如啞的,后來學了無量壽經(jīng)后才搞懂的;你把四大、十二因緣搞清楚,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以十二因緣破識體,破識體就進入意,破意,破意轉(zhuǎn)智;就進入末那識,進入大圓鏡智,斷一切種子,首先要了解,如果你地火風水破了,無明破了,緣起就沒有了,緣起本空故,你就不會產(chǎn)生妄識了,在緣起里面你的妄識就破了,所以呢,有的阿羅漢即從此處證得空性;了解的四大的本體----地火風水的本體性空故,立即證阿羅漢;因為妄執(zhí)生起,故生濕有,就是四生。不管任何胎卵濕化,都由想生,想就是妄念,有想就有色,有色就有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色是對什么來講的呢?色是對三界來講的,想是對意識來講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十界以意為根本,六根以意識為統(tǒng)領(lǐng),三界以第七識為體,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皆由執(zhí)著而來;如果你執(zhí)著的識轉(zhuǎn)掉了,你三界也就轉(zhuǎn)掉了;所以為什么金剛經(jīng)以這個有色無色有想無想,為什么不直接講眼耳鼻舌身意呢?不直接講色聲香味觸法呢?他從色來講,從想來講,色是對于色界的,想是對于識來講的,界是對于法界來講的;識是對于妄念來講的。三界唯識,萬法唯心。色是對塵境,識是對識境,三界是對于識來講的。識與身體是同時俱在的,胎卵濕化不離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不離非有想非無想。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是超越了有想無想及非無想的體,超越了有色和無色的體。那個地方叫做八難之一;那里是遇不到佛法的,佛不在那個地方安住的;菩薩也不會到那個地方去,為什么呢?非想非非想天是頑空,一般修道人,好多就修到那個地方去了;一般修禪到四禪就會修到那個地方。大梵天王,就是識空,是統(tǒng)領(lǐng)三界的,三界就是個大識,眾生在識里面建立很多的小識,一切眾生都在此大識當中,所以大梵天王,沒有人真正能進去的;誰進去,誰就變成大識空了;一般魔王都進去不了,他有八地菩薩的功德也進去不了;為什么呢?八地菩薩也不能度阿羅漢,也不能度非想非非想處天。

  想可以得到什么?得到三界嗎?得到輪回嗎?法界如何能夠變成清凈?五谷如何影響著我們的身體?五欲之樂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心?

  色界與無色界是怎么來的呢?皆由想而來,想就是識的定力自然而生,因為界的本體是無相的是空性的是不動的體,有三界是因為有識在那個地方,識攝取了三界,就是說我們的身體本來是無想的,但是你出來的這個身體一定是有想的,如果你沒有識,你這個身體就不會出現(xiàn),有了這個識,你這個身體就會變化。比如你很快樂的時候,你身體會放光,放出紅色的光,如果你很煩惱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產(chǎn)生不好的變化。我們的身體是界現(xiàn),我們的識會影響到它,但不代表它不是空性的,它為合和緣起性空,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轉(zhuǎn)想,就是要轉(zhuǎn)識,識轉(zhuǎn)身就轉(zhuǎn)。只要你的意識、妄想轉(zhuǎn)掉了,你這個法界就轉(zhuǎn)為清凈了,轉(zhuǎn)為實相;如果你這個識不轉(zhuǎn),法界皆不能轉(zhuǎn)。只要有相的形狀安住在妄的體里面,你動妄心你會落到胎卵濕化里面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在化身里面,這個化身是不可思議化身佛身化?偟膩碇v三界唯想而生。我們講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是什么地方呢,就像我們到六月天,依著須彌山都叫欲界;欲界就是有身體跟身體的接觸。有說我們?nèi)耸枪庖籼靵淼?依音身,但是我們吃了地球上的大米之類的東西,身體就發(fā)生了變化,恢復不到原來的音身了,結(jié)果開始有血有肉有骨等等諸多東西,血液也變成紅色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這是因為情,真正斷情了血是白色的。如果你能將這個五谷斷掉,那我們是沒有辦法能做得到的,以我們現(xiàn)在這個心量,千萬不要這樣子搞了;有人這樣子搞,搞死了還是見不到道;所以了解我們從哪個地方來,最重要的是我們貪著于五谷,世俗的名利影響了我們的心,五谷影響了我們的身體,有粗有細,有好看不好看,都跟我們心有關(guān)系;都是我們的想生出來的。欲界天到了兜率天到了須彌山頂,超越了須彌山不變成了色界了。色界它完全是心想而生,天人跟天人在一塊,懷孕不需要身體的接觸,只要二眼對視一下就可以了,沒有污垢之體,沒有丑陋之相,是非常清凈的。我聽說有一種鳥,一個在這邊一個在另一邊,拼命的叫啊,然后就懷孕了。還有一種鳥,把糞坑里的那個蛆啊弄到窩里邊,然后拼命的叫啊“快像我,快像我,”時間久了,這個蛆就真的變成鳥了。拼命的想就會很像;想到一定程度出來后真的就會很像它。夫妻之間為什么有夫妻相呢?恩愛夫妻經(jīng)常心心相惜故。就是由想而生,想之后身體會產(chǎn)生變化。如果你經(jīng)常不想對方,想別人;人家馬上就能看得出來,好像有點不對頭,所以一家人好還是不好,一進門就能看得出的;圣人到你家里一看,你家里怎么樣啊,好不好,他都非常的清晰;圣人不說話而已;你要是有什么不正當?shù)男袨?不清凈的心,圣人一進門就全部看到了;非常清晰的;你想裝模作樣一點,告訴你沒有用。只要你稍微有一點點修行,清凈到一定的時候,裝不出來了,怎么裝也裝不出來了,你想裝,你想哄騙圣人,你想哄騙那些修行者,那是你自己不自量力啊;你不知道圣人的心啊。當然圣人的心永遠是護念著眾生的,不會把眾生那個不好的東西表露出來的;完全敷衍愛護把你當成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然后不管你怎么的不聽話,他還是對你那么關(guān)心。就像你看到孩子不聽話,你也知道他錯了,他還說他自己沒有錯,你還不會說他,是不是?但是你心里好清楚,你就是錯了,我怎么不知道呢?但是那個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自己做錯了事情還想遮掩好像別人不知道,其實圣人都知道。所以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為,不好的行為,佛陀都知道,菩薩都知道,但是對我們就像對不聽話的孩子是一模一樣的。如果有一天你成佛了就知道,你多么羞丑,你多么無恥,所以在佛面前那時候就發(fā)露出自己的罪業(yè),感受到自己啊,內(nèi)心中非常懺悔,你真正的就把你的懺悔心就表露出來了。但是愚癡的人就不知道,像阿羅漢一聽地獄之名,毛孔滲血,他已經(jīng)知道了。但是我們這些人聽說地獄,像耳邊風一樣,一晃就過去了。為什么呢?你不知道啊,你以為圣人不知道。其實圣人哪個不知道呢?

  天在哪里呢?在你的念頭里嗎?你有過什么樣妄識斷的體驗嗎?你有過一念具足十法界的體驗嗎?十法界的某種共業(yè)能夠攝受你嗎?何種情況下可以不為所攝?三界輪轉(zhuǎn)由誰決定?

  到無想天,有兩種方法可以進,一種坐禪打坐,你坐到無想之時,你可以到色界天了。想天上面有自在天,光音天,很多天,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我們不斷妄而修行,肯定就落到這上面去了。須陀洹來人間還有七返,斯陀含還有一次,來了就去了,阿那含一去而不來,實無不來,但是呢阿羅漢他沒有來去,本來就沒有我了,他已經(jīng)進入道位了。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還在果位上面,果位就是他還要生到天上去的,他不是說我已經(jīng)成佛了。所謂天在哪里呢?也不離當下啊,就是這個境界里變啊。你不要以為天真的到天頂上去啊。就是在這個境界之中。我們現(xiàn)在看到這個天人絕對在這個境界之中。就像你做夢一樣,你一個念頭進去了,就有一個境界出來了,都是一個幻境而已,都是你的妄識。現(xiàn)在我看到你,都是產(chǎn)生的一個妄識。這個妄識一斷,我們都沒有了。到底你們有沒有呢?你們還是在知道吧。我的妄識沒有了,夢一醒過來之后我已經(jīng)到另外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個妄識,妄識斷了什么都沒有了,不存在了。大家妄識都斷了,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了。我們在這個境界里面,都在這個一念里面。這一念具足十法界嘛。十法界就在這一念之中。你說十法界有多廣有多大呢,但是它是一個妄體,了不可得。天人到天的境界,就有天的世界跟天相應,佛教講共業(yè)啊。你現(xiàn)在到那個天的境界,別人也在那個境界里面,所以相應了。咦,我到了天的境界,很多人在上面,很多人還是一個法。你見到的這個法是你的妄見,他見到的是他的妄見,妄見合一,有共同點就是有共法,就有共業(yè),所以就感召在一塊。如果沒有共業(yè),大家不會感召到一塊。所以我們?yōu)槭裁丛谝粔K呢?我們有共業(yè)啊。如果我們那一剎那的共業(yè)跟天人相應,那天人的境界就跟你相應了。如果你那一剎那的共業(yè)跟餓鬼相應,那你就跟餓鬼在一塊了。就一剎那而已,很快速的。我們到哪個地方都一剎那就去了。這個地方的意識一斷,那個地方的意識就出來了。很快的,一剎那就出來了,因為都是識變,都是我們的識顯現(xiàn)出來的體,哪個來都攝你啊。如果你解脫了,誰都管不了你。如果你沒有解脫,依妄識就有胎卵濕化,就有有色無色,就有這個所謂的別人來管你。你來管我我來管你。如果你解脫了,誰能管到你啊?真正了解空性了,沒有人管到你了,F(xiàn)在能管到你,就因為你還在妄動。如果你妄不動了,什么國王、縣長都沒有辦法的。真正的解脫的人,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要追求解脫,要脫離這個三界,脫離這種約束。

  非想非非想還是想,是妄想。

  千萬不要到了那個非想非非想天里面去。我們學佛的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應該很好辦的。如果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然后你把這個妄想當做是無想,不了解自性的話,不了解佛性,你就一直在“想”中。雖然你的想是善的,你不斷的修禪定,進入到非想非非相天。到那個地方去了,你還不知道呢,你還以為你是佛了。進入那個地方再也不能出來了。那就麻煩了。

  上求佛道,無佛可成;下化眾生,無眾生可度;無成而成,無度而度。

  佛陀說一切菩薩,要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必須要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如果上求佛道,不化眾生也是錯誤的。只化眾生,不上求佛道,這也是錯誤的。為什么呢?他不能理事圓融,不能夠通達佛性。就是我要度眾生,但是上不求佛道,F(xiàn)在很多人動不動我要度眾生,但是呢他不求佛道。不求佛道就有執(zhí)著,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通達佛之時,眾生就度盡之時。所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但是眾生執(zhí)著名言,以為有佛可成,有眾生可度,都是不明了此意。把名言當作真實了。我們眾生,只要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只要想達到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自在清靜,身體的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必須要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有自利利他。但是眾生講,佛陀這么莊嚴,我現(xiàn)量上就看到了,我要達到佛的境界,他認為很難。但是對化來講,無盡的眾生,三界的眾生有多少啊,無邊無際的,眾生很難度得盡啊。他就會生退心啊。所以呢,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初入門。我們眾生要想達到佛陀的境界,必須發(fā)起利益眾生的心,就是自利利它。自利利它為入門處。不發(fā)起自利利它,就不能證到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福德,乃至于釋迦牟尼佛的無住之心,叫清靜體。清靜之心叫智身。他說我這個智身,是發(fā)起自利利它功德所顯現(xiàn)出來的。但是眾生聽到這個話以后呢,自利就是我要成佛,利它就是要廣度眾生,自利我要達到佛的境界,難;利它無量的眾生度不盡,難!他感到自己極為恐怖,所以后面又加上一句,“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后面加這句話有什么意思呢?就是眾生應該要知道,了解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有妄必有相,有相必有三界;離相才有覺,相中永輪轉(zhuǎn);三界所有的識都能達到無余涅槃嗎?

  眾生為什么不能夠進入到“無眾生得滅度者”這種覺性呢?是因為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有四相存在。四相有二,有粗有細,像菩薩有細執(zhí),微細的執(zhí)著,四相我人眾生壽者;而眾生就是粗相的,我人眾生壽者。我們在這里邊發(fā)心的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總的來說,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具足,就有妄見,有妄建立,必定會生懷疑,生疑惑,認為佛難成,眾生難度,有這么個體在,會生退心。所以佛陀叫他們要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

  “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涅槃體,要發(fā)這個心,就是胎卵濕化,有想無想是識界,有色無色是三界,三界之體由想而生。想就是識,眼耳鼻舌身意,識界的眾生也就是這個執(zhí)妄為體的這個識,要讓他們進入到無余涅槃而滅度之。也就是說,我要讓這些識類的眾生,就是三界的眾生,三界所有的識,達到無余涅槃,無余涅槃是建立在有余涅槃上,有余涅槃就是有妄。還有自性涅槃,有余涅槃、無余涅槃、常住涅槃,這個涅槃體。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