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rèn)為在1~2世紀(jì)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阿彌陀經(jīng)》講記七:如何獲得信心
《阿彌陀經(jīng)》講記七:如何獲得信心
主講:純祥法師
一、回顧經(jīng)文,了解次第
《阿彌陀經(jīng)》的經(jīng)文先說凈土的依報、正報莊嚴(yán),接下來是勸導(dǎo)發(fā)愿(‘舍利弗。眾生聞?wù)?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愿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然后一日七日的念佛(‘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接下來是臨終接引,獲得往生(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然后釋迦牟尼佛再次勸導(dǎo)我們發(fā)愿往生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生彼國土),再接下來就是六方諸佛的證誠護念(‘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崂ァD戏绞澜,……‘舍利弗。西方世界,……‘舍利弗。北方世界,……‘舍利弗。下方世界,……‘舍利弗。上方世界,……),這是經(jīng)文佛說法的次第。
我們念佛堂每天念佛之前都會念《佛說阿彌陀經(jīng)》,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在說了“臨終接引”之后,出現(xiàn)了“六方諸佛的證誠護念”呢?為什么佛說法是這樣的次第?前面先重點勸導(dǎo)發(fā)愿,以愿為主,到這里則以信(信心)為主,愿在前面,信(勸信)在后面。這個次第與其它法門的次第有所不同,在其它的法門中“信”是在前面的。
二、認(rèn)識信心的性質(zhì)
我們在學(xué)“六方諸佛勸信”之前,先說說信心的性質(zhì)。
1、認(rèn)識真實信心與方便信心
“信心”是凈土法門的成就,是階段性(今生)成果。你念佛修學(xué)凈土法門獲得了信心,就已經(jīng)成就了。這個成就的“信心”跟你平常所認(rèn)識的未成就“信心”不一樣,兩者之間的界限是“信心”成就與否,是否得到往生。凈土教所說的“信心”通常是指成就的“信心”,說明你已經(jīng)獲得了往生,如果你沒有接受他力獲得往生,那么你就沒有“信心”(成就)。這里需要認(rèn)識真假信心的界線,如果你對“信心”的界線模糊不清,你讀經(jīng)、聽課與蓮友交流,聽到“信心”這個詞就容易產(chǎn)生混淆。
常見問題一:將信心(成就)與平常所說的信心混淆
凈土法門說“信心”,與常言所說“信心”有本質(zhì)差別。獲得信心是一個成就,它類似“戒定慧”三學(xué)中的“定”學(xué)。如果你持戒修定,得“定”是一種成就,念佛獲得“信心”也是一個成就。你念佛想獲得往生,你獲得了,這就是成就了,類似于你持戒修成了“定”。如果你沒有獲得往生決定,那你就沒有成就,沒有成就你就沒有“信心”。
沒有信心成就,不表示你不相信有凈土,不相信有佛,不表示你一點信心都沒有。如同你修習(xí)“禪定”,雖然你還沒有修成“定”,但是你還是會有一點安定的感受。有些蓮友在這里產(chǎn)生混淆,所以大家要對信心(成就與否)這一界線有清晰認(rèn)識。你獲得了信心成就就是獲得了往生,沒有獲得“信心成就”就沒有獲得往生。
常見問題二:打妄語、增上慢
在圣道“戒定慧”的修學(xué)中,成就禪定是指你修學(xué)達(dá)到了天人的境界,天人與人相比即是上人,雖然你還在人身中,你已獲得了天人的成就,得定叫做上人法。如果你沒有獲得“禪定”卻說獲得了,這就是打妄語,而且是大妄語,這種錯誤很嚴(yán)重。
在凈土法門中,你獲得了信心,就往生決定了,雖然你現(xiàn)在還是人身,但是已經(jīng)確定了極樂居民的身份,這一成就遠(yuǎn)比“禪定”更為殊勝。你是否獲得信心要審慎,獲得了就是獲得了,沒有獲得就是沒有獲得,因為你一旦錯認(rèn)之后,對后來的修學(xué)就會構(gòu)成很大的障礙。你沒獲得信心,卻說獲得了,這種情況是打妄語。如果你自己不知道獲得沒獲得,你卻說獲得了,這種叫增上慢。信心是一個成就,你什么時候獲得了往生,你什么時候就有了信心,只有通過信心才能獲得往生。
2、信、愿的次第
往生以信、愿為正因,通常法門都是“信”前“愿”后。而在凈土教,你獲得信心分兩步,第一步是發(fā)愿,第二步是成就信心,有愿望是獲得信心的基礎(chǔ)。
常見問題一:沒有強烈的愿望,很快就獲得了信心。
在成就的次第上面,也就是從我們這邊的感受上來說,你首先要發(fā)愿,你這個愿也不是真實的愿望,但是你自已感覺到“我要往生凈土”,如果你根本沒有感覺到“我很愿意往生凈土”,沒有這個愿望生起,沒聽聞多久就相信自己能往生了。這可能是你發(fā)愿和信心并在一起了,成就速度很快,但這種情況較少。通常的心路歷程是:你先發(fā)愿往生,接下來覺得靠自力不能獲得往生,然后繼續(xù)念佛、聞法,最后接受本愿他力,你獲得了信心。先有愿,再有信,是這樣的次第。
3、方便“信愿”與真實“信愿”
(1)、在方便“信愿”階段,“愿”更重要
實際上,當(dāng)你獲得信心以后,愿望才真實。開始我們在愿(方便)的階段,有愿就有信,但“信愿”都屬方便,不夠真實,在此階段你是以愿為主。方便信、愿在我們這邊互攝,就是說你愿意往生,就包含著信心,如果你不相信極樂世界很安樂,有殊勝功德,你怎么會愿意去呢?愿意去,就包含相信。在方便階段,“信”里面不一定有“愿”,有人雖然“信”有極樂凈土,但未必想去,但是如果你愿意去,“愿”就攝“信”。依圣道佛法,真實愿要有菩提心,所以第十九愿是“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我們都是凡夫,沒有菩提心基礎(chǔ),在世間或出世間中,沒有堅固的愿望。你往生的愿望實際上也是通過念佛,通過聽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贊嘆阿彌陀佛的功德之后生起,這個愿望在你的感受和認(rèn)識上面,會覺得是你很愿意往生(這是你在這邊的修學(xué)體會),生起愿心和厭離心(厭離娑婆),這時是以愿為主。
(2)、在真實“信愿”階段,“信愿”則是屬阿彌陀佛
到了真實階段,你獲得了“信心”,“愿”就是橫菩提心,那是真正的“愿”,這時“信愿”是一體的,“信愿”都是真的,這個“信愿”全部都是阿彌陀佛所成就圓滿的。
(3)、方便“信愿”是通往真實“信愿”的必經(jīng)之路
你在沒有成就信心之前,“信愿”都屬于方便,方便也是假的意思,但是假的也很重要,假是真的基礎(chǔ)。假的也是阿彌陀佛本愿所攝,所以佛是先勸導(dǎo)我們發(fā)愿,而且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常見問題一:往生愿望不強,目標(biāo)就會落在方便的利益上
經(jīng)文次第是先發(fā)起愿望,后獲得信心。你念佛主要是為了發(fā)起愿望,然后獲得信心成就,只有在你發(fā)起了愿望之后,你才會去追求信心成就。如果你的愿望不強,沒有現(xiàn)在就想獲得往生,雖然天天念佛,只希望佛臨終來接你。你的目標(biāo)就確定在方便(假)利益上,信愿行落在方便(假)愿上。需要提醒的是,你不應(yīng)該去期待臨終,因為臨終接引只是方便、假的利益,信心成就才是真實大利,所以你要追求真實利益。
常見問題二:沒有獲得真實“信心”存在的兩個問題
對于信心成就來說,你要發(fā)愿現(xiàn)在就獲得信心成就,得到往生,這是佛本愿給你的真實利益,比臨終接引的方便利益更為圓滿殊勝。如果你現(xiàn)在沒有信心,一是你追求的往生目標(biāo)不太清楚,二是你追求的即得往生愿望雖然清楚,但是你的愿望不夠強,沒有真正進入到佛的本愿力中。
三、信心的內(nèi)容
1、信釋迦牟尼佛所見所說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這段經(jīng)文是接著‘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生彼國土’的后面,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也就是對我們說:“我見到乘阿彌陀佛本愿的力量,以一日七日念佛名號,這樣多善根福德你就能夠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會來接你,保證你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利益很大,所以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我見到有這樣的利益,而你們聽到這個利益,就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愿生彼國”,這是釋迦牟尼佛作為本師對著我們來說的。
2、信六方(十方)諸佛誠實言
接著下來,經(jīng)文是“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象我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時候,東方有阿閦鞞佛等恒河沙子那么多的諸佛,也在出廣長舌相(真實言的意思,詳見后附)遍覆他的整個國土,說誠實言,也就是對著我們來贊嘆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這里落處就是在說你們應(yīng)當(dāng)“信”,落處就是在信心,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下面的五方佛也都是一樣,讓我們要信這個勸說。
3、信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超越性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稱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經(jīng)。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在往生論中把它攝為二十九種功德,包括天空、地面、正報、依報等,藕益大師在要解中說是五種不可思議功德。
“不可思議功德”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前面的經(jīng)文所說的阿彌陀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就是不能用你的心去思考,不可議就是不能用我們的言語去議論,說不出來也表達(dá)不了,這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去思考阿彌陀佛的功德,思考南無阿彌陀佛這件事情,極樂世界有那么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對于這個過程,對于阿彌陀佛以及我們往生,這此事情超越了你的思量、思議,就像我在這里跟大家來說,用語言來表達(dá),而佛的真實功德是超過我所說的范圍,是無法真實表達(dá)的。
4、信心的力量最大
我們?nèi)绾纬侥?“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在這里面就是落到“信”的上面。而“信”具有什么性質(zhì)?“信”就具有超越性,“信”就能超越思和議。我們從這個經(jīng)文可以看到這個對比,所以說信心有力量,或者說有境界。如果說信心有力量或者有境界那么又是和什么進行比較呢?是和你的思議比較,你思議是靠知識,而信心比知識要堅固的多,有力量的多。如果你覺得哪個大法師,他多么有知識,對經(jīng)典多么會講,再多知識力量也沒有信心力量大。信心力量是最大的,信心有超越性,超越了你的知識,超越了你能思能議的范圍。所以這里“勸信”,“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你們這些眾生,應(yīng)當(dāng)相信,就是超越,不要用你的心或者是語言,去議論這個不可思議的功德。
你們要相信兩個內(nèi)容,一個是佛的不可思議功德,二是這部經(jīng)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經(jīng)。經(jīng)具有功德,也就是指不可思議的名號功德,而同時因為這部經(jīng)就是釋迦牟尼佛講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也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這里主要說“信心”的力量。
5、信心的力量來自于哪里呢?
釋迦牟尼佛在前面兩次勸導(dǎo)我們發(fā)愿,第一次‘舍利弗。眾生聞?wù)?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愿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第二次‘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生彼國土!世尊是三界大雄,無上導(dǎo)師,以他的人格來勸我們發(fā)愿,這是很大的信任基礎(chǔ)。釋迦牟尼佛示現(xiàn)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以人身給我們講法,是佛弟子皈依的對象,是我們最信任的人,佛勸導(dǎo)我們發(fā)愿,我們就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但是仍然有人不能發(fā)愿,所以接下來佛又說到“六方諸佛同勸”,這個境界就超越了我們的思議。東方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還有恒河沙數(shù)那么多的佛和佛土,對于我們凡夫的境界來講,這些佛的境界包括他的舌相和他勸導(dǎo)他那個國家的眾生來信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事情我們是看不到的。對于我們來講都是超越的,你也不能去思量,因為你量不到那里,在我們邊就都落在“信”上面。
6、不動搖的“信心”來源于釋迦牟尼佛的話和阿彌陀佛的愿力
對我們而言,真實境地就只能相信釋迦牟尼佛說的。往生極樂世界首先就超越了我們的思議,過十萬億佛土這個也是超越的,你也思量不了。信佛的話,佛要你發(fā)愿去哪里,你就去哪里,你的愿心在佛的勸導(dǎo)下發(fā)起,也就是通過你的思量發(fā)起這個愿望,然后你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就獲得信心成就。
“信心”好象需要一個東西來支撐,而支撐的東西是什么呢?只有釋迦牟尼佛的話和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它們是信心主要的外緣,其它的力量不能成為你信心的支撐。所以善導(dǎo)大師說信心的力量只能來源于釋迦牟尼佛的話和阿彌陀佛的愿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本師,世間的知識學(xué)問、科學(xué)、哲學(xué),這些都屬于思議,你依靠這些不能建立起不動搖的信心。
7、六方諸佛同贊同勸,再次證明信心具有超越性
六方諸佛,只有他們有資格給釋迦牟尼佛作證明,這段六方佛同勸同證,共同地護念我們,全部都以“信心”為落處。你往生極樂世界的因果超越了你的思議,這個利益又有誰能知道呢?只有十方諸佛才能知道這個利益。前面釋迦牟尼佛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釋迦牟尼佛能夠見到,凡夫甚至惡人,通過一日、七日的念佛,就借著這個因緣橫截了五惡趣,徹底地脫離了六道輪回,進入到“阿鞞跋致,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大利益中。能夠看見這件事情,這個過程,知曉這個利益,只有十方的諸佛才有這個能力,其它的人都不行。這里再次證明,“信心”帶有超越性。
常見問題一:學(xué)問和知識反而會成為獲得“信心”的障礙
到這里信心就變得特別簡單,反而不需要什么知識文化,因為知識文化可能會成為障礙,跟年紀(jì)大小也沒什么關(guān)系。有文化的人,就容易去思議,可能思量考慮了很多,反而跑遠(yuǎn)了,可思議的不是“信心”,信心是不可思議的。你“信”什么呢?就是“信”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信”乘佛的愿力就一定可以得到往生,這件事情你去讀再多書,再高境界的人,他也不知道。
常見問題二:在法師或某個人身上找“信心”(離了名號找信心)
如果有人知道信心,如我在這里跟大家一起學(xué)習(xí),這也是從佛那里聽來的,不是自己親證境界,是信佛說的話,傳達(dá)佛說的話,所以你不要跑到其他地方去找“信心”的證明。哪個法師怎么說,哪個人怎么說,被別人言語動搖,你應(yīng)該知道信心跟你的知識、文化、道德、福報都沒有多大關(guān)系,就跟佛有關(guān)系,跟十方佛、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有關(guān)系。你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信佛說的話,信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這是主要的緣分,你不要到其它地方去尋找安慰。
其實整部經(jīng)就是稱揚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就是佛在念佛,南無就是皈命,皈命也就是“信”,“信”中就有佛的本愿,依佛真實“行”的“愿”。雖然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不能用語言來表達(dá),但是要表達(dá)也還是要通過語言。
7、“信心”是佛力在保證,不可思議
念佛就在釋迦牟尼佛和十方諸佛的護念之中,護的意思就是保護,好象母親保護孩子,念就是憶念。一切諸佛所護念,護念的是什么人呢?就是念佛的人,信心成就的人,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發(fā)愿立誓十方諸佛來護念這個名號。你念名號,就進入到佛的護念之中,這就是佛力,這種力量是自然產(chǎn)生,因為佛愿已經(jīng)成就了這種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你不需要祈禱,就是你不需要求,佛愿已經(jīng)是一個成果了,好象電源很充足,不斷在發(fā)光,用不著你再去發(fā)電。念佛人進入到佛愿中,十方佛都在阿彌陀佛的愿力中,用這個愿力攝取你,發(fā)起你往生的愿望,所以我們念佛是佛力發(fā)起你的愿望,佛力保證你愿望的實現(xiàn),獲得信心成就,一切都是佛力自然發(fā)生作用。
凈土法門在佛那邊是愿的力量,以“愿”來立“行”,用名號來攝取我們,把我們放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中。然后成就無量光、無量壽的力量,十方佛全部都是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中來護念你,讓你平平安安得直接去凈土,不再去其他的地方!靶判摹笔欠鹆Φ谋WC,不是你自己任何力量保證,往生凈土這件事情就是佛本愿的力量。名號通往十方佛,你祈禱還不如念佛,念佛就有二十五位菩薩和恒河沙一樣的諸佛在護念著你,你念佛,佛菩薩和善神都在護念你,這個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不可思議。
常見問題一:不發(fā)愿的原因
如果我們接觸到佛法,也信佛,但是卻不愿意往生凈土,而修學(xué)其它法門,覺得跟阿彌陀佛的緣分差了一點,跟其他菩薩或佛更有緣。如果是這樣,你在看了這段經(jīng)文之后,你就應(yīng)該知道,你對阿彌陀佛的“信任”就攝盡了十方佛(這里只有六方,但在玄奘大師另一譯本中是十方佛),佛與佛之間是相通的!队^經(jīng)》中說,你往生極樂世界后見到阿彌陀佛,也就見到了十方佛。你“信”了阿彌陀佛,就得到十方佛的證誠護念,十方佛用他們的佛格發(fā)起我們的信心,這些佛都在說“你們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十方佛都這樣說,你還不信,那就是你對哪個佛的說法都不信。
8、凡夫的局限就在于思議
“信心”不容易成就,就在它的不可思議性,它的超越性,所以信心是由佛的愿力來完成的。凡夫的局限就在于思議,你有思,就是你不能夠突破思議。你怎么樣才能進入不可思議的境界中呢?就是要相信不可思議能得解脫。本來我們也有不可思議的一面,就是我們的罪業(yè)不可思議,我們無始以來生來死去的罪業(yè)不可思議,我們對這一點也不能夠進入。
9、通過念佛得到兩種深信,獲得信心
佛的本愿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我們通過念佛獲得二種深信(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xiàn)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zhuǎn),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愿,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你就進入到佛的本愿海中,你就不是娑婆世界輪回的眾生,你就已經(jīng)跟十方諸佛都搭上了關(guān)系,十方諸佛都給你證明。
我們讀誦經(jīng)文,不能一點觸動沒有,這些佛的名字都是非常尊貴的,這些佛出廣長舌相,放光來照射我們這些眾生,用它成佛的資格給我們作證,用它的威神力來保護我們。你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中有非常強大的力量,所以不可思議。名號就是本尊,名號就是佛族(佛是一個家族),你念佛就進入到佛的家族里面。如果你念來念去一點愿望都沒有,說明佛辛苦勸信卻沒有效果。你要跟佛情感交流,這些佛一直在本愿中招喚我們,你聽到了千萬不要辜負(fù)佛的招喚,不要錯過了這么好的緣分。
附:
1、解釋“廣長舌相”
廣長舌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又叫做廣長人相,也稱長舌相。佛的舌是“廣長柔軟”,舌頭是赤銅色,伸出來能夠蓋住整個臉,一直到頭發(fā)。廣長舌相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佛語是真實語,二是辯才無礙,是其它的人不能超越的。所以同樣的話怎么說很重要,要善于表達(dá),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所以說佛既要說真話,還要說的好聽,兩者都具備。佛是究竟的真話,并且有無礙的辨才,所以佛經(jīng)的流布大家看了都很歡喜的,世間“好語佛說盡”。《大智度論》中說,如果人的舌頭能蓋到鼻子,就是說他言無虛妄,如果到頭發(fā),就不打妄語。
2、為什么舌相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經(jīng)里面講“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為什么舌相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又觀佛三昧海經(jīng)卷三記載佛之廣長舌相詳解,謂此相系由十波羅蜜、十善報所感得,其舌根下及舌之兩邊有二寶珠,流注甘露,滴潤舌根。諸天、世人、十地菩薩皆無此舌相,亦無此味。又諸佛舌上有五畫,猶如寶印之紋,此味入于印紋中則流注上下,入琉璃筒。諸佛笑時,動其舌根,以此味力之故,舌出五光,五色分明,繞佛七匝,還從頂入。佛出舌時,如蓮花葉,上至發(fā)際,遍覆佛面。舌下亦有眾雜色脈,此味流入脈中,以其味力之故,變成眾光,有十四色,一一光上照無量世界。
依據(jù)2011年5月28日在佑民寺《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整理
- 一經(jīng)通經(jīng)經(jīng)通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之臨終往生
- 為何《阿彌陀經(jīng)》疑者甚多?
- 修行凈土的人應(yīng)同念《普賢行愿品》和《彌陀經(jīng)》
- 彌陀經(jīng)的宗趣
- 受持彌陀經(jīng),能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義記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三十二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三十一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三十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二十九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二十八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二十七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九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八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七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六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五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