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法華經(jīng)講演錄 (信解品第四)
法華經(jīng)講演錄 (信解品第四)
太虛大師講述
民國十年秋在北京
信解品第四
中根、指須菩提、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目犍連等。領(lǐng)悟者、以如來既說三車,仍歸一乘,中根等眾聞之領(lǐng)受信悟也。以是之故,譬喻品后有信解品。
上根舍利弗聞佛說法,亦曾信受了解,而未立有信解品者,以舍利弗陳悟之經(jīng)文頗短故。此次須菩提等領(lǐng)解,文辭特長,故專立信解一品。佛前以譬喻為說,而中根須菩提等即能因譬喻而了解,故現(xiàn)更說窮子之譬喻以陳其悟。小乘果證,如窮子甫得一地,堪謀生活,暫足衣食而已。此品實可名為窮子喻品,如法華論以七譬喻說此諸品,其義亦通。特以窮子喻實因信受了解之后始能說之,故此品以信受了解之心為本,不名為窮子喻品而名為信解品。又、譬喻品為對治求勝妙境界果報之增上慢,故說火宅喻。今為對治執(zhí)聲聞乘與如來乘無別之增上慢,故當(dāng)為說此品之窮子喻也。
信以信從為義,解須如實了解,必先信從方能了解,若不了解即非真信。故知增上慢之千五百比丘聞法即退,為不信不解;人天會眾,對佛恭敬贊嘆,似極尊信,仍為不能了解;又須菩提等于說方便品時,亦信而未解;又人天眾中之大心凡夫,聞法雖多領(lǐng)解而或不能深信:凡此種種,均不能稱為信解。必能先信佛法,由信法故起正思惟,由是了解;信受此一乘之法,即了解此一乘之法,斯為亦信亦解,信解并彰,此則本品須菩提等之信解也。
戊二 中根領(lǐng)悟
己一 敘四人之喜敬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fā)希有心,歡喜踴躍。
此明歡喜。爾時、指佛說火宅喻已畢之時;勖、比丘從佛出家,乞食以資生命,乞法以資慧命。須菩提等已證生空之慧,且久在般若法會中演說空理,已得法性常住大乘慧命之少分,即可由空以成就一切不空之功德,故四人者均稱慧命。慧命、亦譯具壽,不僅色身之壽,兼有智慧之壽也。未曾有法,即佛說二乘法悉是趨入大乘之方便,此說為未曾有也。須菩提等聞授記不奇,聞為小乘人授記則奇;聞授菩薩成佛記或授聲聞人阿羅漢記不奇,聞授聲聞人佛記則奇。由是知二乘即是一乘,故身心并悅。
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
此明敬仰,具足身口意三業(yè)恭敬。從座起,喻不滯著于小乘涅槃之地。整衣、喻將以大乘為莊嚴(yán)。右肩、右膝,喻降伏小乘也。
己二 申四人之領(lǐng)述
庚一 長行
辛一 法領(lǐng)
壬一 彰昔不悕
“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fù)進(jìn)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下四人陳述其領(lǐng)受信解之義也。
彰昔不悕中,先略釋。既為憎之上首,年復(fù)長老,又已證阿羅漢果,自謂與佛同得涅槃,復(fù)自信不能更作何事。以此種種,故更無進(jìn)求妙覺之心。蓋此四人證阿羅漢果頗早,在佛成道后之?dāng)?shù)年,當(dāng)時佛印可已證涅槃,而彼等不察,遂即以此為究竟也。
“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于菩薩法,游戲神通,凈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于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此彰昔不悕中之廣釋也?、即空觀,觀一切法為苦、空、無常、無我、不凈等。無相、即涅槃,即滅、盡、妙、離,無相可得。無作、即無愿,言所作已辦,觀諸有為一切無愿。菩薩法、即三十七菩提分法。游戲神通,即八相成道之法,為初地以上菩薩所共有之神通。凈佛國土,如維摩詰經(jīng)所說,即以凈眾生之心者為能凈佛國土。蓋土為依報,即眾生之共業(yè)所成,而眾生之業(yè),實依眾生之心而住。若眾生之心凈,則眾生之共業(yè)凈,共業(yè)凈則其依報之國土亦因之而凈矣。然凈眾生之心,必依佛法,故所凈之國土即為佛國土也。成就眾生,即佛以法化度眾生,如未種善根者令種,已種善根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度脫也。須菩提等于佛說大乘之法,久已熟聞,而在座之時反生疲懈,但滯著于其所證生空之法,而于一切大乘事業(yè)概不好樂。何以故?以觀此菩薩法種種悉皆空故,以自證涅槃與佛無異別無堪作故,以朽邁故,以佛所說大乘法為教化菩薩與己無與故,此所以不起悕求也。
壬二 顯今獲得
“我等今于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于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忽聞此三乘唯是一乘之希有法,所獲實堪深幸,如不求而得無量珍寶也。
辛二 喻領(lǐng)
壬一 總談法喻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
此下說譬喻以生領(lǐng)解也。
壬二 正陳喻辭
癸一 喻昔不悕
子一 最初發(fā)心喻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
此下喻昔不悕,復(fù)分為六,此最初發(fā)心喻也。有人、喻發(fā)大乘心,幼稚、喻發(fā)大心不久。
子二 退流生死喻
“舍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
父、喻佛,舍父、喻違佛乘之教義。逃逝久住他國,喻退轉(zhuǎn)以流浪于生死之三界,而不安住于大乘心之本國也。十、喻天道,二十、喻人道,五十、喻五趣也。
子三 中還見佛喻
“年既長大,加復(fù)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游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shù),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時貧窮子游諸聚落,經(jīng)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年長大、喻原有之大乘心發(fā)動。窮困求衣食,喻為生死煩惱所逼迫,知求解脫。漸漸游行,喻熏習(xí)既久。遇者、不期而有之謂。遇向本國,喻忽又回向佛道也。其父求子中止一城,喻佛本教子以大乘,故于大乘中求之;求之不得,乃示現(xiàn)應(yīng)化于三界也。其家財富無量等,喻佛功德教化之盛。金、銀等財寶,喻法財也。倉庫,喻有為、無為功德之藏。僮仆、喻八萬四千功德。臣佐、喻佛之方便法以佐正智。象馬、喻神通教化。車乘、喻三乘。牛羊、喻萬行莊嚴(yán)。出入息利遍于他國,喻成就自利、利他功德,遍于九法界之國也。商賈、喻宣揚(yáng)佛法之三乘圣眾。窮子游行經(jīng)歷遂至父城,喻熏習(xí)既久,重復(fù)值佛應(yīng)身于三界也。
子四 不肯修大喻
“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殷勤每憶其子。復(fù)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fù)憂慮。
此明父恒念子也。父曾教子發(fā)大心,今已退轉(zhuǎn),故曰離別。未向人說者,未向菩薩說也。老朽多財物等,喻佛自身功德成熟。子息者,佛以一切眾生具出世大乘心者為子息,今已發(fā)大乘心者既已退轉(zhuǎn),故如無子息,以小乘人不能擔(dān)荷佛法也。
“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zhuǎn)遇到父舍,住立門側(cè),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幾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yán)其身,吏民、僮仆、手執(zhí)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旛,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nèi)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yán)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qiáng)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此明子見驚走也。傭賃、傭工取賃,喻樂小法。門側(cè)、喻大乘教門之側(cè)。遙見其父者,喻佛之大化身與他受用身,為十地之菩薩所可見,而聲聞眾不能見之,故曰遙見。佛以一切法空為床,以萬行為足,婆羅門、剎利、居士,喻大乘、獨覺、聲聞三乘之圣眾。吏民、僮仆等,如前已釋。散眾名華,喻施教化。羅列寶物、出內(nèi)取與,亦喻自利、利他之功德。見父力勢怖悔走去者,喻此退失大乘心之人,現(xiàn)在苦中雖求法食,而因已自忘其原有之大乘心,遂反怯怖大乘,以為與己不類,非我所堪,轉(zhuǎn)不如小法之與己方便也。
“時富長者于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愿。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zhí)之逾急,強(qiáng)牽將還,于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zhí),此必定死,轉(zhuǎn)更惶怖,悶絕躄地。
此明父令急捉及子遂憂惶也。見子便識,喻佛唯一乘而以大乘為心,故見曾發(fā)大心者,即能識為佛子。傍人、喻佛之大乘教義。以佛自證于大乘之理,故理即大乘之主,而教即為大乘之傍人也。我不相犯,喻我本不求大乘,即須菩提前所謂不生一念好樂之心是也;滩缾灲^躄地,喻大乘教義強(qiáng)為教化,不但不能使之信受以引起其原有之大乘心,乃并其原有之善根亦遭傷斷,而將永淪于生死海矣。
子五 化以二乘喻
“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qiáng)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fù)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
此明啟發(fā)權(quán)心。豪貴、喻大乘。不語他人云是我子者,喻佛本知其曾發(fā)大心,今因時機(jī)未熟,教之不利,爰隨順其意,聽用小法修行,是即方便權(quán)說,而佛初不預(yù)言其曾發(fā)大心、原為佛子也。往至貧里求食,即用小法修行之謂。
“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shè)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
此明隨順誘引。二人、喻二乘之教義。理通一乘,此未明言,故云密遣。憔悴無威德,喻小乘功德缺乏莊嚴(yán)之相。除糞、喻修斷見、思等惑。二乘教義本通大乘,二乘所作亦趨一乘,而教法之力亦能助斷煩惱,故曰我等二人亦共汝作。先取價后除糞者,喻先得聞思之慧,后起修慧也。
“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凈,即脫瓔珞細(xì)軟上服嚴(yán)飾之具,更著粗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zhí)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復(fù)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fù)余去,當(dāng)加汝價。諸有所須盆器、米、面、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fù)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
此明引入二乘。羸瘦污穢等,喻雖修三慧,仍不免煩惱不凈之相。脫莊嚴(yán)之具、著粗弊之衣、執(zhí)除糞之器、近與子言等,喻佛審觀眾生根器,隨順誘引之相。常作加價,喻令恒常修習(xí),惑業(yè)可斷,則果位自增。盆器、米鹽等,喻三昧功德之法。老弊使人,喻四神足解脫所修之法,言此諸功德皆可獲得也。無有欺怠等,喻已能折伏三業(yè)之惡,復(fù)已堪為佛子也。
“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過是已后,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此明便登果位。名為兒者、喻預(yù)圣流,已斷初果見惑也。再二十年常令除糞,喻已斷思惑,證二果、三果也。心相體信,喻識達(dá)生空,得證解脫,成四果阿羅漢也。入出無難,喻自他俱利。仍止本處,喻雖已證涅槃,而心仍著小未能向大也。
子六 示大不悕喻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yīng)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dāng)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lǐng)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有疾、喻佛念根性已熟之四人尚未度脫,懼其不得度而示現(xiàn)憂疾也。已證羅漢者,已不疑于大乘法,且知小乘所證之空性與大乘功德之第一義空,本自無二無別,故此云我有金銀珍寶等汝悉知之也。體此意,喻當(dāng)體此領(lǐng)受各功德之意。今我與汝便為不異者,喻小乘、大乘終唯一乘。蓋小乘專取生空之門,大乘則等取生空、法空之門,然小乘所證之真如法性,則與大乘所證之第一義空及所免之分段生死,初無所異,此不異之義也。故所有自利利他之功德,當(dāng)勿漏失。領(lǐng)知、即領(lǐng)取一切佛功德,且知為佛宣說此功德以教化菩薩,然自不希求,仍止于小乘之地。猶窮子雖已被長者認(rèn)為己子,而仍心甘下劣,常自安止于傭工之本處也。
癸二 喻今獲得
子一 父付
“復(fù)經(jīng)少時,父知子意漸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dāng)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竮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于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nèi)是子所知’。
少時、喻說大法之因緣已熟。子意通泰等,喻小乘人之意,漸通入于大乘,而心已泰然向大也。臨欲終時,就法華會言之,喻應(yīng)說之大法已說,應(yīng)度之眾生已度,應(yīng)化將畢也。以下各句,喻佛復(fù)于菩薩大眾中說:彼本佛子,我于昔曾教以菩薩法,彼忽退轉(zhuǎn)失大乘心,墮于生死,流浪五趣。我久教化,今復(fù)成就,一切大乘法財自利利他功德,彼悉有之,與佛無異也。
子二 子獲
“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喻本不知好樂大乘,而不料大乘之法即由小乘權(quán)法獲之。今一開示,立知真為佛子,從佛口生也。
辛三 合領(lǐng)
壬一 合昔不悕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
合領(lǐng),謂回合前喻以生領(lǐng)解也。
此下為合昔不悕。此三小段,合最初發(fā)心、退流生死、及不肯修大。三苦、指苦苦、壞苦、行苦,如前已釋。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于中勤加精進(jìn),得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于佛法中勤精進(jìn)故,所得弘多。
此合化以二乘。思惟、即思心所,善惡之行皆其所起。此指正思惟,故由是修習(xí),以斷身、邊、邪、見、戒、五見等法之戲論,遂斷見、思等惑,取證阿羅漢,然只證小乘涅槃,僅免分段生死,故云一日之價。糞、仍喻煩惱,諸戲論法皆是煩惱也。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于小法,便見縱舍,不為分別汝等當(dāng)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于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于此無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此合示大不悕。文有數(shù)義:一、世尊知我著于貪欲,以小法為樂,即不分別說明我等亦有大乘之分。二、佛說方便權(quán)教,即是密說如來智慧,因我著于已得涅槃之價,遂不志求大乘。三、以佛說如來智慧專為菩薩,自遂無有志愿。其實佛為隨順我等之種姓權(quán)說小乘,而我等固真為佛子也。
壬二 合今獲得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無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于此經(jīng)中唯說一乘,而昔于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yīng)得者皆已得之”。
此亦有三義:一、我昔疑佛不教我以大乘為吝,今知佛早為我密說,原無所吝。若我等早知樂大,佛更早為顯說矣。二、佛雖于菩薩前毀訾聲聞,如維摩詰經(jīng)所言小乘為焦芽敗種,為貧所樂法,如蓮不出于高原之類,然佛實以大乘隱為教化。觀佛于此經(jīng)唯說一乘,其意可知。三、言我等昔不知求,今已實獲,真為佛子。
庚二 偈頌
辛一 頌法說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佛說聲聞當(dāng)?shù)米鞣?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此頌、共八十六頌半,約分為二:初七十三頌半,頌法領(lǐng)、喻領(lǐng)、合領(lǐng);后十三頌,屬本品經(jīng)文第三條、陳四人之荷恩。摩訶迦葉,在四人中年最長老,故以領(lǐng)首。
辛二 頌喻說
壬一 頌昔不悕喻
癸一 頌發(fā)心退失喻
“譬如童子幼稚無識,舍父逃逝,遠(yuǎn)到他土,周流諸國五十余年。
此初半頌頌最初發(fā)心喻,次一頌頌退流生死喻。解均見上。
癸二 頌中還見佛喻
“其父憂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娛。其家巨富,多諸金、銀、硨磲、碼瑙、真珠、琉璃,象、馬、牛、羊、輦輿、車乘、田業(yè)、僮仆、人民眾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人無處不有。千萬億眾圍繞恭敬,常為王者之所愛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諸緣故往來者眾,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一城、即大乘之化城。五欲、即凈法界等五法之樂。田業(yè)、喻智斷二德。人民、喻佛為九法界之法王,九法界眾生皆其人民。利息遍于他國,喻佛化遍行于凡圣同居土。商賈、喻傳布佛化之三乘圣眾,亦喻應(yīng)現(xiàn)人天六道之三類化身。為王者愛念,喻為佛法性身、受用身之所護(hù)念。群臣、豪族,喻法身諸菩薩眾。豪富有勢,喻佛萬德莊嚴(yán)以自住于大乘也。
癸三 頌不肯修大喻
“而年朽邁,益憂念子,夙夜惟念死時將至,癡子舍我五十余年,庫藏諸物當(dāng)如之何!
此二頌、頌父恒念子。
“爾時、窮子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蛴兴,或無所得,饑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jīng)歷,到父住城,傭賃展轉(zhuǎn),遂至父舍。
此三頌、頌遇到父舍也。求索衣食,喻求離苦之人天善法。饑餓羸瘦,喻無大法食以充養(yǎng)此大乘種子。瘡癬、喻惡見及不持堅戒之過失。漸次經(jīng)歷,喻求人天則有向上心,求解脫則有出世心,漸次求法,遂趨向于中道之大乘也。
“爾時、長者于其門內(nèi),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wèi);蛴杏嬎憬疸y寶物,出內(nèi)財產(chǎn),注記券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yán),謂是國土、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強(qiáng)驅(qū)使作。思惟是已,馳走而去,惜問貧里,欲往傭作。
此六頌、頌所見父相及見已驚走也。佛自住于大乘,故以大乘為宅。門、喻大乘之教。未信解大教者,均在大乘之教門外;佛因教通理,因行證果,故在門內(nèi)。國王喻佛,國王等喻法身菩薩。余解見前。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將來\’!窮子驚喚,迷悶礔地,是人執(zhí)我,必當(dāng)見殺,何用衣食?使我至此!
此三頌、頌父捉子驚也。默而識之者,喻佛以妙智觀察,于眾生界中識知此為已發(fā)大心之人也。見殺,喻本未希求,逼修大行,與死不殊。何用衣食,言但求小法,何為至此被大乘見逼也。
癸四 頌化以二乘喻
“長者知子愚癡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即以方便,更遣余人──眇目、矬陋、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dāng)相雇,除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凈諸房舍。
此四頌、頌父命子依也。佛以方便導(dǎo)以小乘,令除煩惱糞,凈五蘊(yùn)舍。發(fā)小心者,遂聞之歡喜矣。遣余人,喻不說大而說小。眇目、喻小乘只證生空,異于大乘圓證二空。又?jǐn)嘁、思惑?即是斷貪欲,貪欲既斷,慈悲乃顯,則此心即大慈大悲之凈舍;若貪欲不斷,則此舍即不凈矣。
“長者于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于是長者著弊垢衣,執(zhí)除糞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既益汝價,并涂足油,飲食充足,薦席厚暖。如是苦言:‘汝當(dāng)勤作\’!又以軟語:‘若如我子\’。長者有智,漸令入出,經(jīng)二十年,執(zhí)作家事。
此五頌半、頌勸登果位也。涂足油、謂涂以防足風(fēng)濕之油,為印度土人之常需,此喻修戒。飲食充足、喻修慧。薦席厚暖,喻修定。若如我子,喻許為相似佛子以誘之。入出、喻自行、教人。經(jīng)二十年執(zhí)作家事,喻居二乘之位,知說大乘之法也。
癸五 頌示大不悕喻
“示其金、銀、真珠、玻璃,諸物出入,皆使令知。猶處門外,止宿草庵,自念貧事,我無此物。
猶處門外以下,喻雖知大乘教門之義,而自卑謂無我分,故仍止于大乘之門外也。
壬二 頌今獲得喻
“父知子心漸已曠大,欲與財物,即聚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于此大眾,說:‘是我子,舍我他行,經(jīng)五十歲;自見子來,已二十年。昔于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來至此。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子念昔貧,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獲珍寶,并及舍宅、一切財物,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辛三 頌合說
壬一 頌合昔不悕
“佛亦如是,知我樂小,未曾說言汝等作佛,而說我等得諸無漏,成就小乘,聲聞弟子。
此二頌、頌佛初不說我堪作佛故不悕。
“佛敕我等說最上道,修習(xí)此者當(dāng)?shù)贸煞。我?a href="/"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教,為大菩薩,以諸因緣、種種譬喻、若干言辭,說無上道。諸佛子等,從我聞法,日夜思惟、精勤修習(xí)。是時諸佛即授其記、汝于來世當(dāng)?shù)米鞣。一切諸佛秘藏之法,但為菩薩演其實事,而不為我說斯真要。如彼窮子、得近其父,雖知諸物,心不希取。我等雖說佛法寶藏,自無志愿,亦復(fù)如是。
此八頌、頌佛說大乘,專教菩薩,非正敕我故不悕。
“我等內(nèi)滅,自謂為足,唯了此事,更無余事。我等若聞凈佛國土,教化眾生,都無欣樂。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思惟,不生喜樂。我等長夜,于佛智慧無貪無著,無復(fù)志愿,而自于法謂是究竟。我等長夜修習(xí)空法,得脫三界苦惱之患,住最后身有余涅槃。佛所教化,得道不虛,則為已得報佛之恩。我等雖為諸佛子等說菩薩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求無愿樂。導(dǎo)師見舍,觀我心故,初不勸進(jìn)說有實利。
此十頌半,頌自得涅槃,謂已滿足故不悕。內(nèi)滅、已滅見、思惑,已滅分段生死也。一切諸法皆悉空寂,謂我已證空,菩薩亦空,即金剛經(jīng)所謂實無有法名為菩薩也。無漏、無為,即無相觀。已報佛恩,謂我等如實修行成道,自度度他,即為已報佛恩。下復(fù)結(jié)言:佛觀我心不樂大乘,故于我等舍而不勸。此總釋其不悕之旨也。
壬二 頌合今獲得
“如富長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一切財物。佛亦如是,現(xiàn)希有事,知樂小者,以方便力調(diào)伏其心,乃教大智。
此三頌法喻對明,初教方便,后說真實。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窮子得無量寶。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無漏法得清凈眼。我等長夜持佛凈戒,始于今日得其果報;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無漏無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我等今者真阿羅漢,于諸世間──天、人、魔、梵,普于其中應(yīng)受供養(yǎng)。
此七頌、明我今獲得也。無漏法、指無上功德。清凈眼、指無上智慧。言今者真知得道得果,真是聲聞,真阿羅漢,而決定自當(dāng)作佛矣。
己三 陳四人之荷恩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憐愍教化,利益我等,無量億劫誰能報者!手足供給,頭頂禮敬,一切供養(yǎng)皆不能報。若以頂戴兩肩荷負(fù),于恒沙劫盡心恭敬;又以美膳、無量寶衣,及諸臥具、種種湯藥;牛頭旃檀及諸珍寶以起塔廟,寶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養(yǎng),于恒沙劫亦不能報。
此六頌半、總明佛恩難報。
“諸佛希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大神通力,無漏無為諸法之王,能為下劣忍于斯事,取相凡夫,隨宜為說。諸佛于法得最自在,知諸眾生種種欲樂、及其志力,隨所堪任,以無量喻而為說法。隨諸眾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種種籌量分別知已,于一乘道隨宜說三”。
此六頌半、別明佛恩難報。諸佛于法得最自在,即下文知諸眾生欲樂、隨順?biāo)薷、方便喻說等事。佛具無量無邊功德智慧,乃不居凈土示現(xiàn)穢方,隨逐凡夫,因機(jī)化度。此恩最為難報,故真能如法修行者,斯真能報佛恩也已!
- 佛教訪問團(tuán)日記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四)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二)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一)
- 妙法蓮華經(jīng)綸貫
- 妙法蓮華經(jīng)玄義節(jié)要
- 法華經(jīng)要義
- 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囑累品第十三)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成佛品第十二)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發(fā)菩提心品第十一)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功德莊嚴(yán)品第九)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波羅密多品第八)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離世間品第六)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阿蘭若品第五)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無垢性品第四)
- 絕妙說法 法華經(jīng)講要 二、方便品──唯一佛乘,方便說三
- 法華經(jīng)講演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