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法門品 第三講 上
入不二法門品
靜波法師講于新加坡
(第三講 上)
本文根據(jù)錄音整理錯漏之處 敬請指正
整理人 慧雪 校稿 悲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炒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意
我們昨天講到了關(guān)于第七位菩薩站起來發(fā)言,對于不二法門的感悟。他用一種妙臂在提攜眾生。他在提攜眾生的過程之中告訴我們說。菩薩觀一切法如幻如化,不但不住在有的觀念上。我們眾生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執(zhí)著現(xiàn)相界的存在,一種實實在在的有。而這種有的只取不舍帶給我們無盡的煩惱,于是就會有輪回。不住在有的觀念上這種輪回的觀念就打破了。同時他也不住空的觀念上。有人說,不住在有是錯誤的,住在空總是沒錯的。依然錯誤。昨天我們引用永嘉禪師《證道歌》的話說“斷滅空,撥因果,猶如避溺而投火。”就是怕淹死,但是又被火燒死了,依然是一種二邊,二邊就不是平等,所以要平等。因為幻化,因為都是假的,空也不是固定的,有也不是固定的。所以不會停留下來,所以我們要不住,不住就是你心里不執(zhí)著他。不是說你不面對,不面對你就沒有機(jī)會來鍛煉、來考驗、來突破。但是你面對的時候你要不停留下來。這樣的菩薩就會見到法性幻有。
妙臂菩薩給我們的感覺,他所要表達(dá)的感悟的這種境界就是見到諸法空相,是幻有假有,只是像耍戲法一樣,好像是真的,其實不是真的。這種幻有并不障礙法性真空,因為好像是有,其實沒有,而沒有就是法性,就是真空。所以我們看到宇宙的一切現(xiàn)象也是好像是有,但事實上沒有。為什么沒有,因為他是變化的,所以他不是實在的,有沒有呢,有,他是假的,假有呀。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同時法性真空也并不障礙緣起的幻相。雖然是沒有,但是這個沒有,這個空性完全是在緣起的幻相上就感悟,他們兩個之間是不矛盾的,如果你認(rèn)為他們是對立的,那你就斷滅,所以叫空不礙有,不障礙有。如是相不礙性,性不礙相。從相不礙性的角度去看,我們就看不到欲界、色界、無色界。因為是我們眾生的狹隘局限才會導(dǎo)致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其實沒有,為什么,三界如幻如化。所以《唯識》中講說“三界為心,萬法為識”!度摗分幸簿褪恰中觀》講,“三界唯空,萬法如畫”。三界都是空性,沒有主宰性,如幻如畫,如果有也是如幻如化。性不離相,空性跟現(xiàn)相兩者之間是不相離的。如此看來生和死的問題也不過是一個游戲,所以你不能在意他。你要打破生死的觀念,你就必須脫胎換骨,洗心革面,不要上當(dāng),不要受騙,都是假的。如果能夠突破的話你一下就自在了,所以你的自在就是解脫。
如此菩薩就能夠廣度眾生,游戲三界,倒駕慈航。高僧大德圓寂之后,我們祝愿他乘愿再來。為什么,他有能力,因為他知道都是三界如幻的,眾生也是沒有自性的,于是他愿意來。否則他來了走不了他還愿意來嗎。來去自由,大菩薩往往如此。觀世音菩薩,大家都知道他已經(jīng)成佛了,證法名如來。為什么還要倒駕慈航呢,慈悲呀,因為我們所以他又來了。但是他來了他是真來了嗎,沒有來,如來嗎。他去了,沒有去,叫如去嗎,沒有來沒有去,所以叫如來如去,才是真正的大自在。我們想來來不了,想去去不了,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痛苦難堪,輪回不已,所以我們要從觀念里走出來,應(yīng)該向這位妙臂菩薩去學(xué)習(xí)。
可見菩薩心與聲聞的心,凡夫以為是二。菩薩的這個心是無所得,聲聞的心是偏空,所以有所得和偏空兩者之間的觀念是對立的,凡夫以為二,實際卻是沒有菩薩心,沒有無聲聞心,無所得也無所得。那么所謂的空也是沒有自性的,如果你執(zhí)著空的話,空就成了有所得。空就成了有。所以龍樹菩薩在《中觀論》里說“大圣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說空就是平等了,是不二了,目的就是讓我們不執(zhí)著,一切都不要執(zhí)著。下面說若復(fù)見有空,如果你回過頭來你再去執(zhí)著空,諸佛所不化。不僅僅是一個佛教化不了你,所有的佛都拿你沒有辦法,教化不了你。重要的問題是用空來對之有,對之有所得。而你調(diào)過頭來執(zhí)著空,錯了,又成了一個新的障礙,所以你要去突破這樣的障礙。如是心者即是佛,這個心就是無所得,真正的一點點執(zhí)著也沒有了,也不住在生上也不住在死上,所以突破了,打破了那種生死的局限界限。這個就是證入不二法門,如果我們也能這樣,我們也能對照自己反醒自己改變自己,也會進(jìn)入不二法門,也會向妙臂菩薩去學(xué)習(xí)。學(xué)佛學(xué)菩薩應(yīng)該跟他學(xué)得一模一樣,如果你學(xué)得不是一模一樣,那就不是學(xué)佛不是學(xué)菩薩,所以說要反醒要改變,要真正的身口意三業(yè)去跟佛菩薩去相應(yīng)。
我說了這種相應(yīng)就像我們最初的發(fā)心,信心就像水一樣,你有水才能夠有佛菩薩的月亮太陽印到水里,完全的相應(yīng)默契,才是真正的證得證悟,不然的話你就是局外的,你僅僅在理論上沒有用的,僅僅是知識,就像我們以前說了,是守執(zhí)。目的是讓你看月亮,而你一直執(zhí)著這個執(zhí)土,守執(zhí),那你看不到月亮。所以你要向上看,用這個船用這個工具來完成我們最終的歸宿,這才顯得非常有意義有價值。一切的法會也無非都是一種方便。就像剛才有一個居士跟我講,孔雀他不像呀,他是表法的,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為什么是孔雀,孔雀能消化呀,孔雀你知道吃什么呀,吃毒草吃毒蟲,能夠面對貪嗔癡,能夠面對五欲的世界。他不為所動,你不行呀。烏鴉吃毒草就死掉了,只有孔雀吃毒草茁壯成長。所以你要學(xué)孔雀能消化。為什么能消化,一切法無常,沒有主宰性,你才真正能消化。如果說你看到那個法是實在的,你又能消化,那才怪了呢。你肯定是上當(dāng)受騙,你肯定是受傷了,這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話僅僅看一個熱鬧是沒有用的,真正的對照反醒改變,這是最重要的。
下面的經(jīng)文說“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dá)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jīng)文意思是第八位菩薩站起來發(fā)言,他要談他對不二法門的感悟。他的這種感悟?qū)ξ覀円廊皇且环N引導(dǎo),是一種啟迪。依據(jù)天臺宗智者大師的解釋,他認(rèn)為這個菩薩出世的時候,因為同弗沙星相應(yīng)。這個弗沙星相應(yīng)之后,所以菩薩的名字叫弗沙。什么叫弗沙,弗沙是二十八宿,天上有二十八宿,有星宿,二十八個星星,其中之一叫鬼星。這個鬼一聽到我們就覺得毛骨悚然,我們怎么可能學(xué)鬼呀。但是這個鬼星對我們的啟迪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站起來發(fā)言說,善和不善,凡夫以為是二,我們也認(rèn)為是二,說這個人是善人,那個人是不善的人,我們認(rèn)為他們之間是對立的,這種觀念要去突破。雖然我們也是恒順眾生說那個人是善人,那個人是惡人,但是我們的心里不執(zhí)著那個善和不善,這個恒順眾生但是不執(zhí)著,不執(zhí)著又能恒順,這個就是佛法。卻不知善不善完全是相對待而安立,是相對存在的。為什么他是善人呢,是因為他做了好事。為什么他是惡人呢,是因為他做了壞了。但是你要知道,這個做好事的人跟發(fā)心,守菩薩戒,或者是真正成為菩薩的人去比較那依然是局限和狹隘的,不能稱為善,因為真正的善是智善,要超越善和不善的,才是智善,才是最圓滿的善。這善是相對的,是局限的,所以完成這個突破,是非常重要的修行上的精進(jìn),那種努力不懈。純粹是個人主觀定位,是分別心。說這個好那個壞,這個善那個惡。實際上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標(biāo)準(zhǔn),這個標(biāo)準(zhǔn)是因人而異的,每一個人的角度不一樣,所以認(rèn)識就會有他自己的局限,只有突破了各個角度,這個局限才會得到一種改變,得到一種根本的徹底的打破,不可以截然把兩者之間分開,因為善是惡的善,惡是善的惡。二者之間相對待而存在的。如果你把他們分開,以為善是孤立的善,不善是孤立的不善,就錯了。不是孤立的,不是單獨的。
就客觀而言,你站在主觀上一廂情愿,你是這樣認(rèn)為的,但是站在一個宏觀的高度超越于善和不善的高度去看待善和不善,一切法隨其各自因緣而受果報。因為善和不善他不是我們自己定位就是這樣的,他各有因緣。你認(rèn)為那個人惡,你心里就分別,你心里就痛苦。但是那個人惡,你要知道惡者自己受報,他會因為他的惡他的種子成熟的時候,他會受報,你痛苦什么呢。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錯誤而傷害自己。我們覺得很不平衡,但是你要知道,那個人他將來會受報的,你不要煩惱了。他沒受報,你先受報,你是最傻的。所以你沒有智慧,你要去突破,你不要上當(dāng),也不要受騙,非常重要。我們很多人是看不透這個局限的,很煩惱很痛苦。所以各有因緣莫羨人,欲求大道應(yīng)無我。應(yīng)該沒有我的執(zhí)著我的局限我的狹隘,各有因緣莫羨人,不要去羨慕,也不要去煩人,也不要惱人。
《華嚴(yán)經(jīng)》說菩薩不惱害眾生,不要去煩別人,不要去恨別人,你恨別人不是菩薩,菩薩是悲憫,慈能予樂,悲能撥苦。我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我能幫別人從痛苦的局限里走出來,這個就是菩薩。對此,如果我們不升起善與不善的一個觀念,你不去執(zhí)著善不去執(zhí)著不善,也就是不執(zhí)著善不執(zhí)著惡,為什么,善不是固定的,惡也不是固定的。昨天可能還惡,今天你可能一念心,你改變了。今天你可能是善,明天遇到一個因緣,我隨境所轉(zhuǎn)了。那是不固定的,不固定就是沒有主宰性,沒有實在性,你憑什么要執(zhí)著他呢,就像我們說,闡提是斷了善根的眾生,可是按照《頓悟論》也就是道生法師的說話,闡提是可以成佛的呀,因為闡提本身也是沒有自性的,有一天他會有善根的發(fā)現(xiàn),闡提就不是闡提了,因為他不是定法。我們今天看一切事物都是以定法以執(zhí)著來看待的,錯。一切法都是沒有主宰性的,于是我們能夠突破這種善和不善的一個實在的觀念,如果我們能夠突破這種實在的觀念,我們就會感悟到?jīng)]有自性,是空相。于是就會通達(dá),通達(dá)就自在。因為你沒有掛礙,我就自在了,你會通達(dá)。他們兩種之間沒有區(qū)別,這種對立完全是一種統(tǒng)一。我們從對立之中能夠感悟到那種統(tǒng)一,我們不再著相了,我們不再留痕跡了。雖然我們也會恒順眾生,做一些宏法利生的事業(yè),但我們并沒有覺得我們了不起,我們幫助別人了我們并沒有覺得自己有主宰性。如果我們認(rèn)為有主宰性,有我,有我所,那你還是局限的,你還是在輪回之中?赡苤皇悄爿喕氐馁|(zhì)量要好一點,可能你升天了,可能你做人可能你很富貴,但是你終究還在輪回當(dāng)中,你要打破這個輪回,你必須不能執(zhí)著,只有你不執(zhí)著了,你才可能真正的徹底解脫。
如果能夠這樣,諸法都是真如,善和不善對我們來講都是一種因緣,都是一種機(jī)遇,都是一種鍛煉,都是一種考驗,如果你能突破他,你要感謝善感謝不善。像我們面對煩惱,就像煩惱比做垃圾比做糞便,好嗎,不好呀,但是善于收集,善于面對,善于轉(zhuǎn)化的人卻是好的。你把糞便收集起來,垃圾收集起來,垃圾收集起來可以利用,可以發(fā)電。糞便收集起來去發(fā)醇,然后把它放在花園、草坪里面,會使花園更美麗,會使草坪更茁壯,你說是好還是不好呢,沒有固定的呀,就看你善不善于去轉(zhuǎn)化,你善于轉(zhuǎn)化你就擁會有孔雀的胃。你善于消化,吃毒草而茁壯成長。否則你沒有這個胃,一下子就氣死了,一下子就生病了。所以你要善于改變他,只有善于改變,你就是完成了惡能轉(zhuǎn)悟即同如來。如來就是你不執(zhí)著,如幻如化了,你自在了,這個就是證入不二法門,所以我們也要向弗沙菩薩去學(xué)習(xí)。雖然他是鬼星,我們覺得他很麻煩,他是業(yè)障,但是我們覺得我們能夠突破他,善和不善的觀念還是我們的局限。如果我們跟這位菩薩去學(xué)的話,證入不二法門的話,這個觀念就成了助道的因緣。所以我們不要拒絕挫折,我們也不要拒絕煩惱。對我們來講就是考試,一旦你考試突破了,你就上了臺階了,如果你突不破就被隔在這一邊,隔在這一邊就是二元的。如果能夠透過這種現(xiàn)象,感悟到那種空性,突破了,完全平等,大自在。
下面的經(jīng)文是“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dá)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jīng)文意思是第九位菩薩站起來發(fā)言談自己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位菩薩他深入法性,法性是空性,這是不是法性呀,是法性呀,他是不是呀,他也是,前面的花也是,法的自性叫法性。毗盧舍那佛,就像我們來到了毗盧寺,毗盧是什么意思呢,毗盧性海。毗盧舍那佛證悟的境界也就是遍一切處,哪個法沒有那種自性呢,有呀,都是空,所以遍一切處,所以到處都有佛。只是你沒有感悟,所以你就覺得佛就應(yīng)該在這兒,佛在任何一處?招运诩捶鹬,法王座上無等無偏,在空性上都是平等的,就是要進(jìn)入不二法門。所以應(yīng)該說,我們共同來探討《維摩詰經(jīng)》因緣極為殊勝,就像我們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金剛的種子,真正的佛法,所以說大家要珍惜。在大眾之中說法無所畏懼,獅子菩薩說法當(dāng)然是無所畏懼。獅子本身就是萬獸之王,他真的是無所畏懼,如獅子吼一般,所以稱為獅子菩薩。文殊菩薩騎獅子,而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智慧無所畏懼,你有了你就會無所畏懼,你沒有智慧你會幻得幻失,不知道怎么做,你會恐懼,會掛礙,會煩惱。如果你真的跟這位獅子菩薩去學(xué),你這些沒有了。他站起來說,罪、福表面看起來是對立的二元,是兩個東西,我們要做好事,我們要拒絕不好的。不好的就是罪好的就是福。我們要修福報。這好像是對立的。如果我們能通達(dá)罪的本性,罪是什么,貪嗔癡,于是你會有殺盜淫,那么你這個殺盜淫就是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本身是罪,但是如果你通達(dá)那種殺盜淫、貪嗔癡有主宰性嗎,固定不變嗎,永恒嗎,沒有呀,一直是因緣呀。我為什么殺生呢,是因為我恨。如果你恨這個是一種執(zhí)著,強(qiáng)烈的執(zhí)著。如果你去改變他,你升起慈悲心,那你的嗔恚心就改變了。他是可以改變的,不是固定的。當(dāng)然我們應(yīng)該這樣說,改變是比較難的,一個人的生活習(xí)慣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是中國的一句話。不是不能移呀,是難移,很難。因為你生命的痕跡是帶著這種烙印的來的。所以你有那樣的性格,你有那樣的秉性,不是一家人不進(jìn)一家門,沒有錯,可是不完全一樣,可是不是固定不變,只是很難改變。所以只要你有智慧,只要你認(rèn)識到那種罪和福的本質(zhì),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罪沒有實在性,沒有實在性的東西他就是一種假,他是緣起的,他就是空,如此罪和福他們之間的本質(zhì)有區(qū)別嗎,沒有差異,都是性空平等。罪是緣起,福是緣起,都是緣起性空,性空和性空是兩個嗎,一個。我們已經(jīng)說了罪的法相是空性,福的法相是空性。如同用金子來造佛像,這個佛像很莊嚴(yán)很漂亮。也去造馬桶便盆,很臟的東西,用金子來造,大家看到都很臟。但是如果你看到他們的本質(zhì)你就沒有那種臟和凈的觀念,也就沒有了罪和福的這種局限。你看到是本質(zhì),你就不會分別,一下看到是金子,金子就是空性,他們是平等的,這個時候你就進(jìn)入不二法門呀。我是學(xué)中觀的,在探討龍樹菩薩做的《百論》的時候,第一品就是舍罪福品,罪也不是實在的,你也要舍掉,福也是不實在的,你也要舍掉。有人說了,法師如果我舍掉了那我怎么面對現(xiàn)實呀,但是面對而不執(zhí)著,有福沒關(guān)系,你生活的好一點沒關(guān)系,但是你不要執(zhí)著,你知道這是緣起,緣起就是性空,你要面對,面對來鍛煉自己不執(zhí)著。所以要舍,舍并不是放棄了,是放下了。是你的觀念、思想發(fā)生一種改變,放下,不再執(zhí)著了,而不是放棄了,放棄你就沒有機(jī)會鍛煉。所以你要鍛煉,你就必須面對,面對去改變。那么二者之間都是因緣的假相,所以我們?nèi)ビ^察他的本質(zhì)發(fā)現(xiàn),他們原來都是金子制作的,所以他們就平等。你看到平等的時候,你就沒有看到罪,也沒有看到福。因為得意忘形了,你看到本質(zhì),忘形就是不再執(zhí)著外在了,外在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如是即是以金剛空慧,我們今天在全世界各地佛法密宗特別盛行,密宗叫什么呀,是金剛乘呀。如果你要學(xué)會了入不二法門,那么你就進(jìn)入了金剛乘了,金剛乘就是要空,《金剛經(jīng)》本身就是講空的,這個空是面對有來鍛煉的,使自己不再執(zhí)著的。如來你不懂入不二法門,你可能學(xué)金剛乘學(xué)密宗就沒有什么受益,也不過是結(jié)個緣而已。當(dāng)然我不是否定他。就是你不了解你怎么能相應(yīng)呢,了解就是有緣,有緣才能夠受益。我一廂情愿的給你念經(jīng),你拒絕你煩惱,甚至你排斥,那是沒有用的。而你高興,我念經(jīng)你才受益,你愿意接受,這個相應(yīng),緣具足了嘛,應(yīng)該是這樣的。正是因為如此他決定了達(dá)此罪福二相,都是緣起性空,都是沒有主宰性的,于是你會感覺都是一種假,于是你就會有抵抗力,有免疫力,你就在污濁的環(huán)境里,在痛苦的挫折之中,你都有承受能力,因為你明白你有般若你有智慧,這個智慧來源于空性,他沒有主宰性,隨時隨刻的變化,使你明白萬物皆流。既然已經(jīng)流過去了,你能挽留住嗎,你還要糾纏嗎,那你是錯覺的,所以你自在了,于是你解脫了。別人罵你你也自在,別人贊嘆你你還是自在,因為你知道那都是緣起的假相,你就會不上當(dāng),不受騙。如此就沒有系縛,就是用繩子把你拴上,沒有了,因為我都沒有哪有繩子呢,連我都沒了。有人說我用繩子把你拴往,我也沒有了,繩子也沒有了,當(dāng)然就解脫了。沒有束縛當(dāng)然也就不需要解脫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了無牽掛。這就是進(jìn)入不二法門,所以進(jìn)入不二法門不是很難,重要的問題你要改變眾生性,眾生就是貧嗔癡,就是著相,就是眼花繚亂,就是無事生非。眼睛花了看到天上有兩個月亮,告訴別人天上有兩個月亮。別人看不到,別人正常,你還瞧不起別人。而別人又自卑說你看別人能看到兩個,我怎么就能看到一個。你眼睛正常呀,別人不正常,你為什么要看到兩個?匆妰蓚的人確實不正常。但是不正常的人變成了驕傲的資本。正常的人自卑。他覺得我怎么不能看見兩個呢。學(xué)來學(xué)去都不正常了,那我們看到什么呀,一定要正常。
下面經(jīng)文說“獅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jīng)文意思第十位菩薩站起來談他對不二法門的感悟。這種感悟?qū)ξ覀儊碇v應(yīng)該捫心自問,應(yīng)該引起我們注意,讓我們反醒、反思、對照、改變,跟他一樣,這才不白學(xué),不然你就看個熱鬧,那有什么用呢。這位菩薩得首楞嚴(yán)三昧,一切無畏。首楞嚴(yán)三昧就是大定,天上打雷下雨,那邊開槍放炮,無所畏懼,獅子、老虎、狼在你面前繞來繞去,無所畏懼。記得當(dāng)年虛云和尚在鐘南山洞里坐禪,老虎掛單來了。虛云和尚就坐在那里,老虎看見他,本來是老虎洞,他跑到老虎沿里掛單,老虎就研究他我的地方你怎么來了,如果你驚慌老虎就把你吃掉,他儒儒不動,其實怕的是誰?是老虎。按情理來講,沒有不怕老虎的,但是你不害怕老虎就害怕。所以老虎最后沒辦法,走了,把洞讓給虛云老和尚了。如果你害怕那你完了。當(dāng)然今天我們養(yǎng)的都是寵物狗,到鄉(xiāng)下去看那些狗非常兇狠,你害怕你在前面跑他就追你,你不害怕他他怕你,當(dāng)然我們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你要去訓(xùn)練和鍛煉,所以你要解決這些問題。越是害怕越解決不了問題,不害怕能突破的,就像生死一樣的,能突破。
羅什法師曾經(jīng)解釋過《維摩詰經(jīng)》,是我二零零零年講經(jīng)時候用的,在北京通教寺。我翻過羅什法師的注解,他以為獅子渡水,要截流直渡,曲則不渡。為什么,它勇敢呀,它不怕呀,所以它就直接渡過來,它不會繞彎不會它曲曲折折的,當(dāng)機(jī)立斷,無所畏懼,管他深淺,它不怕呀。我們怕呀,近一近退一退,繞一繞彎,獅子不怕,我們要學(xué)獅子,無所畏懼,坦蕩。所以曲則不渡,什么叫曲呀,他不繞彎,一點彎都不會繞的。此大士之根本智,就是這位獅子意菩薩他證得了根本智,什么叫根本智,看到了本性,原來他是沒有自性的,所以他不怕。我們著相了,所以你要怕,這個是老虎呀,那可是獅子。如果你看到本性了,沒有獅子沒有老虎你怕什么,突破了你自己。所有的敵人是誰,我們應(yīng)該捫心自問是我們自己,只有你戰(zhàn)勝了自己,你才無所畏懼。所以這位大士他證入根本智,深入法際,法際就是諸法的實際,就是本來面目。生死海中,直登彼岸。一下就突破了,沒有生沒有死,所以他突破生死。不像我們在生死圈里一會執(zhí)著好一會執(zhí)著壞,一會執(zhí)著生,一會執(zhí)著死,我們貪生怕死,幻得幻失,左右為難,不能左右逢緣,所以他不一樣的,在生死的大海之中一下就過了。無所畏懼,不怕生也不怕死,他知道生是沒有自性的,死也是沒有自性的。他能夠無所畏懼,所以稱為獅子意菩薩。他站起來說,世間的善惡煩惱等有漏與一切法無相的無漏,凡夫與二乘人以為有二法,如果證得諸法平等,則無有漏無漏,什么意思呢。他站起來說,我們作為人性的這樣缺陷,以為世間的善惡煩惱是有漏的,有為法是無常的。我們就認(rèn)為世間的這種善呀惡呀煩惱呀痛苦呀貧嗔癡呀,是有為法,是有漏的,他障礙了我們,他影響了我們解脫,影響了我們的智慧通達(dá),這是有漏的。相對而言的,與一切法無相的無漏,如果你去通達(dá)無為法,也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就是無漏。那么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樣的呢。有兩種觀點,凡夫以為是有煩惱有解脫,二乘人也以為有煩惱有涅槃,這是凡夫和二乘人認(rèn)為的。
我們也會認(rèn)為我要上西方極樂世界。你要上西方極樂世界,《維摩詰經(jīng)》里佛國品,將來我們再有因緣的時候繼續(xù)探討說“若菩薩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如果你要往生佛國凈土,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你應(yīng)該凈心,什么是凈心就要不執(zhí)著不掛礙,就是要通過不二法門來不執(zhí)著不掛礙,否則你要不執(zhí)著可能嗎,你已經(jīng)習(xí)慣了,無始劫來你已經(jīng)執(zhí)著慣了,你必須通過這種透視不二法門,透視他的本質(zhì),他們之間的平等,于是你會完成不執(zhí)著不掛礙,不煩惱不恐懼。那個時候你才發(fā)現(xiàn),隨其心凈則佛土凈,那個時候你沒有任何掛礙了,你的佛土就成就了。你要上西方是可以的,你要上東方也可以,隨緣往生,隨愿往生。如果證得諸法平等,面對這二法,說有漏無漏,有為無為,這二法,如果相對于此,面對于此,證得諸法平等,有為法和無為法之間的平等,于是則沒有漏也沒有無漏,有漏與無漏是我們的分別心,是我們給自定的。有漏是這樣的,無漏是那樣的,中間有界限嗎,沒有,是我們設(shè)定的。就像我們認(rèn)為一種觀念是不好的,比如說,你罵一個人說,你豬呀。大家就會覺得你毀辱了我,如果從我們的祖先那從開始就叫我們是豬,那今天不叫你豬的時候你也會覺得受傷了,所以這是假名。你不要從表相上去著相,你要看他的本質(zhì),這樣的話你就突破了。所以我們沒有抵抗力的原因就是分別,所以我們要求別人來尊重自己,我們很脆弱,你沒有抵抗力。其實菩薩非常大氣,能夠像孔雀一樣去消化各種煩惱,能夠吃毒草而茁壯成長,如果你也能夠面對現(xiàn)實,面對貪嗔癡,財色名食睡,能夠透視他的這種真相,能夠去消化,能夠無所畏懼,你也茁壯成長,所以你也能夠成就。這個世界就被打破了。因為我們要知道,你認(rèn)識的局限會導(dǎo)致你世界的局限。你越小心眼你的世界越煩惱,你的世界會越沉淪。越是大心越是升華。所以叫宰相肚里能行船,看大人和小人之間的區(qū)別是不一樣的。我們學(xué)過《八大人覺經(jīng)》,我覺得我們都應(yīng)該做大人,大人就是菩薩,心量是不一樣的,心量為什么不一樣,能夠不二,進(jìn)入不二法門。沒有有漏也沒有無漏即無有此想,沒有這樣的想法你就沒有這樣的掛礙。
- 上一篇:入不二法門品 第二講 上
- 下一篇:入不二法門品 第三講 下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