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

《圓覺經》,佛教大乘經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詳情]

趣品《圓覺經》之十二

  趣品《圓覺經》 之十二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當咱實證了清凈法身,成為登地大菩薩之時,嘿嘿,咱就可以叫做真正的覺悟者啦!咱覺悟了個啥呢?請聽世尊的進一步解說:

  “各位善男子!成就了妙覺性的緣故,這樣的大菩薩就會知道,他不會被任何法所束縛,也就是不會被任何事物所束縛,所以,他就根本不再需要從事物當中尋求解脫了。于是呢,菩薩不會再厭惡生死輪回,也不會再貪愛涅槃解脫。對于那些持戒清凈的人,菩薩呢,不會格外尊敬;而對于那些破戒的人,菩薩呢?也不會產生憎恨。乃至于,菩薩對于老修行,不會特別重視;對于初學者呢?也不會有絲毫的輕視呀!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呀,菩薩對于一切,都已經覺悟了的緣故啊!

  “舉個列子,對于覺悟的菩薩來說,當他看到眼前景象的同時,他就覺悟到,是自己的妙覺性,透過眼睛,用眼光知曉了眼前境界。而且,所謂的眼光,其實就是覺性之光,境界呢?就是覺性的境界。于是,一切本來圓滿,心境一如啊!他呢,也就自然做到了無憎無愛。就是說,對于惡劣境界,不會憎恨;對于美好境界,也不會貪愛。”

  “為什么呢?因為呀,能知的眼光就是覺性之光,而所知的境界與物體呢?也就是覺性的顯現(xiàn)呀!這兩者本來無二無別,本來就是圓融一體,哪里會有什么憎愛呢!”

  ——哎,如此覺悟之境,真是不可思議,這才叫做如實解脫呀!

  這呢,也就叫做“圓照清凈覺相”,哎,這如幻三昧修了半天,又修回去了,又回到了前文的第一章,頓悟頓覺的上乘妙法。因為,這修行,無論怎么修,等到最終獲得成就的時候,都是頓悟的呀!頓悟了以后,隨時都是“圓照清凈覺相”,時時處處“永斷無明”,速成佛道呀!

  依據憨山大師所說,世尊之所以用眼根來打比方,是有其深意的。因為,所謂的眼光,也就是第八識現(xiàn)量覺性之光,覺性之光是遍及六根的。但是,相比較其它五根來說呢,眼根的眼光最明顯,最容易被咱們觀察到,所以,世尊用眼光作為覺性圓照的代表,以便接引初機。

  ——各位兄弟姐妹,倘若您獲得了如此了不起的成就,您是否會以此為自豪呢?嘿嘿,那咱就來看看,初地菩薩,是如何看待自己之成就的吧!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于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于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像這樣了不起的大菩薩,獲得了法身成就以后,如實觀照,嘿嘿,實無所得呀!為啥呢?請聽世尊的精彩解說:

  “各位善男子!這樣的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修習此圓覺妙心獲得了成就以后啊,其實呢?對于這個圓覺妙心,沒啥好修行的,也根本就沒有任何成就可言。因為呀,這個圓覺妙心,本來就平等地普照萬物,本來就寂滅無相,本來就是不二妙境呀!”

  “在這個圓覺妙心當中啊,有百千萬億無央數,沒有辦法描述的那么多條恒河,里面的沙子之總數,那樣多的諸佛國土世界,就好像虛空花一樣,漫天飛舞,幻化而生起,幻化而消滅呀!”

  “你們所成就的這個圓覺妙心,和其中的無量佛土之間,是啥關系呢?它們之間,既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這叫做‘不即不離\’;圓覺妙心呢,既不會被這無量的佛國境界所束縛,也不需要從其中尋求任何解脫,這叫做‘無縛無脫\’!

  “于是啊,你們就會知道,一切眾生本來就已經成佛,只是他們不自知而已。所謂的生死輪回和涅槃彼岸呢?就如同昨夜的夢境一般,雖然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可是,你已經完全不會再被它迷惑了,它們完全是幻化的呀!”

  哎,在您實證了圓覺妙心以后,您也就完全通達了第二章當中,世尊對于普賢菩薩和咱的開示: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

  乃至于呢?無量的佛國世界,也都在圓覺妙心當中,幻生幻滅呀!所謂的佛國,大家不要覺得很遙遠,咱這娑婆世界,就是釋迦如來的佛國啊!

  一切佛法呀,都在這兒啦!您呢?本來就具足圓覺妙心,哎,它就是您的心靈之源啊!所以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關于這段經文,有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在末法時代,咱們大家業(yè)力和煩惱這么重,有可能成就圓覺妙心,也就是成就法身嗎?

  ——嘿嘿,您仔細看看,世尊是咋說的呢:“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明白了吧?不光是菩薩,咱大家,也就是末法時代的眾生,不僅能夠開悟覺性,還有可能證得如幻三昧,乃至于呢?也有可能成就圓覺妙心的呀!

  哎,《圓覺經》與咱們末法時代的眾生,有極大因緣,您看,世尊處處開示,總是要強調,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如何如何,該如何修行,而獲得成就,等等。其中,大有密意呀。

  第二、有人啊,學到這兒,他高興了,為啥呢?嗨,這根本不用修了呀!佛說的呀:“修習此心得成就者,于此無修,亦無成就”。您看,這不清楚了嗎!你們這些死和尚盡提倡些什么發(fā)心,什么布施,什么持戒,什么禪修,什么止觀,什么念佛,等等,敢情,都是在忽悠人哪!

  ——嘿嘿,咋說您呢,您吃錯藥了吧!

  ——要說這話呀,那也行,在您“修習此心得成就”以后,也就是親證妙圓覺心遍滿法界的時候,隨您咋說都行。那就意味著呢,您的心眼遍滿法界,大千世界,無所不見,哎,玉皇大帝和阿修羅王打仗,您也看得一清二楚哇;您的心耳遍滿法界,人聲鳥語,無所不聞,哎,有人不慎落水了,他一喊救命,您呢,馬上就會去聞聲救苦;乃至于,您的心手遍滿法界,哎,隨便一伸手,就把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給拔回來了,比那孫猴子厲害多啦!然后呢?擺弄幾下,新鮮完了,再給人家原樣放回去。為啥呢?“修習此心得成就者”乃是圣者呀!絲毫也不會違背因果呀!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嘛!

  ——您要是修行到了這地步,您咋說,都不會錯,俺都沒意見哪!要是還沒修到這兒,就敢胡言亂語,嘿嘿,俺也沒意見,不過呢?閻王老子他有意見呀,回頭呢?他老人家,會客客氣氣地,把您老請到那拔舌地獄里面,哎,請您慢慢兒地受用啊!

  為啥呢?嘿嘿,您這屬于謗法,故意混淆法義,斷人善根哪!所以,就會感應到斷舌之報呀!哎,如是心為因,如是說為業(yè),如是受為果報嘛。什么天堂地獄,等等,那都是您的妙圓覺心幻化的,您的妄想心造出來的呀!哎,自作自受嘛!活該呀!恭喜您!學會自己收拾自己啦!

  第三、有人早就有疑問了,這《圓覺經》上,修習圓覺妙心成就以后,是不是就“見性成佛”了呢?那咱一般說的“開悟”是啥意思呢?“大開圓解”又是啥呢?

  ——哎,您哪,不愧是有心人呀!

  ——沒錯,《圓覺經》上,“修習此心得成就者”,就是真正的“見性成佛”,因為,所謂的“此心”,就是圓覺妙心,也就是清凈法身呀!所以,此心成就,就是法身成就,也就是初地菩薩的證量。依據諸多大乘經典,初地菩薩叫做“大乘見道位”,真實見佛性,得證法身,入佛法界,可以叫做佛陀啦。所以,是正宗的見性成佛。

  以是因緣,六祖惠能大師如實見性成佛的緣故,人稱“何期嶺南有佛出世”,而且,大師囑托后事的時候,將自己所說的法,命名為《法寶壇經》,此乃漢地佛教所獨有。作為見性成佛的祖師,六祖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顯現(xiàn),比如刀砍無礙,身出虹光,預知諸事等等,這都是實證圓覺妙心遍滿法界時的相應功用,也就是馬鳴菩薩所說的“不思議業(yè)用”。大乘經典當中,所說初地菩薩的不思議境界,遠遠超越大家的想象,其無量神通妙用,是咱們想都想不到的呀!

  以《楞嚴經》為例,在第八卷當中,世尊說了這樣一段話:“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諸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

  ——世尊告訴阿難尊者,說這位了不起的善男子呢,他已經圓滿具足了各種神通,修成了佛陀的事業(yè)。他的心呢,無比地純潔與精真,已經遠離了一切留礙和禍患。他呢,將要廣度眾生,而且能夠消滅度眾生之相,把他的無為心,回向于無上正覺的成佛之路。

  ——您猜猜看,這是說的哪個位次的菩薩呢?

  ——嗨,壓根兒還沒到初地呀!世尊說了:“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這是三賢位當中,十回向里面的第一回向位的菩薩呀!后面還有九個回向位呢,再加上暖、頂、忍、世第一這四個加行位,距離初地菩薩,依據《楞嚴經》,還有十三個位次呢!

  可是,就這位初回向位的賢位菩薩,就已經能夠“救護一切眾生”,并且“離眾生相”呀!您看著眼熟吧?是啊,《金剛經》就是這么說的呀!不僅如此,他竟然還“滿足神通”,那就是說,五眼六通都具足呀!竟然呢?還沒到圣位。

  為啥呢?既然還沒成就圓覺妙心,尚未親證覺性遍滿法界,咱會有這么大的神通呢?

  ——因為呀,此菩薩早已開悟覺性,并且呢?已經深入證得了如幻三昧啊!哎,三昧,能夠發(fā)起神通。深入如幻三昧,能夠發(fā)起廣大神通。

  ——那三昧是從哪兒來的呢?

  在開悟覺性之后,安住所悟覺性,自然離幻,逐漸得入如幻三昧。因此呀,不開悟覺性,就不可能證得出世間三昧,比如,本經的如幻三昧,等等。

  哎,關于四禪八定,也可以叫做三昧,不過,那屬于世間三昧,是世間和出世間共通的法門啊!

  ——所以,開悟覺性,是發(fā)起實修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哪,不能算作實修,應該叫做懺悔修行,也叫做積聚福慧資糧,等等。

  實際上,只要您積聚了足夠的;圪Y糧,那么,開悟覺性,乃至于得三昧,以及證圣果,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啊!所以說,修行人哪,只需要勤奮修學,而不需要顧慮前程,因為,您,已經走在了光明大道之上。

  關于福慧資糧,也叫做;垭p修,哎,善行與持戒可以增長“!辟Y糧,習經聞思修,可以增長“慧”資糧。最簡潔而有力的福慧雙修呢?那就數真誠地發(fā)起出離心和菩薩心了,出離心和菩薩心當中,同時具足;蹆煞N資糧。

  ——如何開悟覺性?您回頭仔細看,前文已經說得很詳細了。需要補充的是,如果;圪Y糧不充足的話,是沒有辦法開悟覺性的。修行,沒有捷徑,只有公平。

  ——關于“大開圓解”,有人說它是解悟,不是證悟,不能算作真正的開悟。

  這呢,要看您咋說了。如果按照蕅益大師的情況來說,他是在徑山坐禪,參禪開悟的,應該叫做開悟吧?恐怕也不會是一般的解悟,人家的功德在那兒放著呢。

  但是,蕅益大師對自己的評價,認為呢,正是天臺宗名字位的大開圓解。大師說啦:“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哪!

  其實,真正的大開圓解,必定是要開悟覺性的,否則的話,怎么可能通達一切甚深的經教妙義呢!難道靠思維分別嗎?那是絕然做不到的呀!也來不及呀!

  哎,關于這一點,達摩祖師說法,《血脈論》云:“若不見性,講經決無憑”,如果不見自心覺性的話,講經說法就沒有了憑據,也就沒有了底氣,全是在照貓畫虎了,盡搬別人的,說食數寶啊!

  關于開悟和見性,必須要說的是,其層次程度差別很大,依據咱這部《圓覺經》,至少就有四個層次之多,這個呢,咱到了第六章,清凈慧菩薩所問章當中,再依據經文,詳細說明呀。

  第四、關于這段經文,還要注意,“生死涅槃,猶如昨夢”是啥情景呢?

  ——嘿嘿,就是說呀,所謂的生死輪回和涅槃彼岸,等等,也就是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所有的一切,都是無明妄想之夢啊!都毫無真實可言啊!

  但是呢?就如同昨晚的夢境一樣,咱單說那些清楚的夢,迷糊的不算。因為,人間萬物,咱看得清清楚楚哇!

  ——哎,您呢,可以把昨晚的夢境回想得清清楚楚,就在此時此刻,您還會被那些夢境所迷惑嗎?不會啦!因為,您已經知道,它是夢啊!就不會再當真啦!要是還會的話,嗨,那就成了“白日夢”啦!就快神經病了呀。

  ——所以,如果有人能夠修行到夢中知夢的地步,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哎,那就叫做“夢醒一如”哇。再進一步呢?不光是夢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也看它如夢境一般,絲毫也不會當做真實,那么,如幻三昧就成功啦!哎,您哪,前途無量啊!

  ——雖然“猶如昨夢”,還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昨晚的夢境,它也不是完全沒有的,曾經,它看起來真真切切呀!所以,它不是“沒有”。

  同時,它也不是“有”,哎,一場夢境,幻相而已,有而非有啊!不真實呀!

  如此全面地觀察,既不是“有”,也不是“沒有”,完全如幻不實,在佛教里面呢,就把它叫做“空”,或者是“空性”。

  好,各位兄弟姐妹,了解了這些以后,咱繼續(xù)來看,在“生死涅槃,猶如昨夢”的基礎上,證得圓覺妙心的初地大菩薩,還有哪些智慧功德呢?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于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世尊繼續(xù)給咱開示地上菩薩的不思議境界:

  “各位善男子!生死輪回和涅槃彼岸,都猶如昨晚的一場夢境的緣故,實證了如此妙法的大菩薩們,就會知道啊,所謂的生死輪回,與涅槃彼岸,它們之間呢?根本就沒有你起我滅,你來我去的關系呀!”

  “這些菩薩們,所實證的境界呢,其中啊,根本就沒有得到什么,也不曾失去什么;根本就沒有取證什么,也不曾舍棄什么呀!”

  “這些菩薩們,能證果的廣大智慧心呢,其中啊,根本就沒有任何造作,也不需要停止心念;根本就不會無聊放任,也不需要空守寂滅呀!”

  “這些大菩薩們,雖然已經成就了圓覺妙心,得證了清凈法身,但是啊,在這其中,既沒有能證的菩薩心,也沒有所證的法身;終究沒有可證的境界,也沒有證果的人啊!”

  “這些大菩薩們,對于法性已經徹底通達了,深知一切事物的法性,都是究竟平等的,都是不可破壞的呀!”

  好,咱來看一下其中的要點和難點:

  首先,所謂的“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說的是啊,生死輪回和涅槃彼岸之間的關系,啥關系呢?沒關系!為啥呢?都是虛幻的呀!

  那就是說,有人以為:生死輪回發(fā)起了,則涅槃彼岸就消滅了,這樣的關系是不存在的,也不成立的。這叫做“無起無滅”。

  或者呢,有人以為,當咱們來到了涅槃彼岸以后,哎,就離開了生死輪回,無邊煩惱呀,嘿嘿,它終于遠去啦!這也是不成立的,這樣的關系也不存在呀!這叫做“無來無去”。

  ——究竟為啥呢?因為呀,生死輪回和涅槃彼岸都不是實有的,它們都是圓覺妙心的幻化,乃至于,當即就是圓覺妙心呀!怎么可能會有你起我滅,你來我去呢!其實,它們本來就如如不動啊!只是,被咱們錯認了而已呀!

  具體說來呢,在凡夫地,咱把妙圓覺心錯認為了生死輪回之幻相,于是,便陷入了種種妄想煩惱當中,不能自拔;在聲聞、緣覺二乘圣者,則把妙圓覺心,錯認為了涅槃彼岸,于是呢,便停留在清凈涅槃當中,不能夠發(fā)起妙用廣度眾生,也就無法完全回歸本來,而圓滿佛果呀。

  哎,得證法身的初地大菩薩們,完全明達了諸法如幻,實證了生死涅槃一如,一如無二如,不會再有這些虛妄見解啦!

  ——也正因為如此,本經,這部不可思議的《圓覺經》,其所詮釋的智慧和心量,遠遠超越二乘圣者之境界。咱哪,大有福分呀!承蒙世尊和十二圓覺菩薩的大慈大悲,咱們大家,得以直接趣入無上佛乘,可謂是,不行小道,頓超佛地呀!

  其次,所謂的“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是說呀,成就了圓覺妙心的大菩薩們,他們所實證的境界呢,其中啊,根本就沒有得到什么圓覺妙心,也不曾失去什么分別妄想;根本就沒有取證什么清凈涅槃,也不曾舍棄什么無明煩惱呀!”

  ——哎,這就怪了,那這些大菩薩們,究竟證了個啥果呢?

  嘿嘿,證了個“空花果”,如經文所說:“畢竟無證,亦無證者”啊!《心經》上也說得明白:“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嘛!哎,照見五蘊皆空之后,自然度一切苦厄,而終究無所得,那才方便地把他叫做菩薩呀!

  ——這究竟為啥呢?

  嘿嘿,不為啥呀,一覺睡醒,本來如此呀!哎,放下了一切幻化執(zhí)著,就回歸了本來的妙圓覺心,方便叫做呢,哎,證了個法身妙果唄。其實呢?啥東西也沒得到啊,就是恢復了本來狀況而已呀!哎,通過智慧修行,恢復了這個本來狀況,就方便地叫做:“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呀。

  從字面上看起來呢,這《心經》前后文自相矛盾了,哎,前面菩薩是無所得,后面呢,又得了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之佛果。其實呢?這正是語言表述的不得已,以及善巧方便之處。如果不這樣說的話,世尊覺悟的妙法,該怎樣傳揚呢!咱這娑婆世界呀,如世尊所授記,主要依靠音聲文字,來大做夢中佛事啊。

  還有,所謂的“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是說啊,成就圓覺妙心的大菩薩們,在他們能修證的智慧心境當中,遠離了四種禪病,即所謂的作、止、任、滅。

  ——作,就是造作,刻意地要讓自己的心,變得如何如何;止,就是故意停止心念,啥都不想;任,就是啥都無所謂,放任自流,沉湎于庸俗的自在當中,暫時看起來挺瀟灑,終究是好景不長啊;滅,就是空守寂滅無為,大約對應于二乘人的境界。

  如后文,普覺菩薩所問章當中所說,能夠遠離這四種禪病的修行人,就是真正的善知識。哎,咱后面再細說。

  最后,所謂的“一切法性,平等不壞”,就是說啊,這些成就圓覺妙心的大菩薩們,已經徹底通達了,所謂的一切法性,其實,就是圓覺妙心呀!它們平等一如。

  哎,您看,圓覺妙心本來無相,于是呢,就隨緣顯現(xiàn)為“虛空性”;圓覺妙心本來明了,于是呢,就隨緣顯現(xiàn)為“知覺性”;圓覺妙心本來堅固,于是呢,就隨緣顯現(xiàn)為“地大之性”;圓覺妙心本來流暢,于是呢,就隨緣顯現(xiàn)為“水大之性”;圓覺妙心本具溫暖,于是呢,就隨緣顯現(xiàn)為“火大之性”;圓覺妙心本來運轉自如,于是呢,就隨緣顯現(xiàn)為“風大之性”,等等。所謂的一切法,以及一切法性,本來就是圓覺妙心啊!

  ——有人問了,哎,別的都還好說,難道,這圓覺妙心,它還有溫度不成?

  ——嘿嘿,別說圓覺妙心了,就是您的這個人心,第六意識的妄想心,它也有溫度和溫暖呀!哎,人心總是熱的嘛!不是說那個心臟哎,是說,您的心靈,有能力,有能量,可以給世界帶來溫暖呀!

  所以呀,成就圓覺妙心的大菩薩們,如此通達心性與法性的緣故,深知一切事物的法性,就是圓覺妙心,就是清凈法身,就是本來心性,因此,都是究竟平等的,都是如如不動的,都是不可破壞的呀!哎,這就叫做“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好,各位兄弟姐妹,就這樣,世尊把如幻三昧的所有修行漸次,方便觀察的具體方法,都給咱一一說明啦,也就把普眼菩薩的問題,解答清楚了。最后,世尊總結道: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針對普眼菩薩的問題,所謂的:“大悲世尊!愿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

  世尊呢,進行了總結性的回答:

  “各位善男子!這些菩薩們呀,應當如實遵照如來的教導,依照前文所說,像這樣去修行,像這樣去漸次觀察;像這樣去思維,像這樣去安住于法并加以運用;像這樣去行方便,像這樣去開悟覺性。要發(fā)起廣大心,求證如此妙法,而不要陷入到迷惑苦悶當中去啊!”

  所謂的“如是”,這個詞在佛經里面很常見,意思呢,也非常豐富,哎,往深處說些,所謂的“如”啊,就是指不變異,不違背,如實遵照如來的教導而修行;所謂的“是”呢?也就是隨緣,應當尊重客觀因素,善于擇法而行。因為呀,世尊所說的妙法太豐富啦,咱呢?總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呀!咱必須得有自知之明,要學會擇法——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呀!然后呢,一門深入,堅持到底。

  往淺處說些呢,所謂的“如是”,在白話文當中,大約就是“這樣”、“像這樣”或者“如此”的意思。哎,佛法呢,是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咱哪,既要充分尊重佛經原文的本意,也可以適當發(fā)揮,加以運用和實踐,而不必過分拘泥于文字本身啊。

  本章的內容,咱也來小結一下,依照世尊所說,一一對應,這如幻三昧的修行漸次,就很清晰了:

  第一、對應于“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其方法呢?大約就是:

  從“欲求如來凈圓覺心”到“應當正念遠離諸幻”,然后在靜修當中,仔細觀察四大色身如幻,六塵緣影之心如幻,諸幻滅盡之后,“非幻不滅”,“垢盡明現(xiàn)”,此時,初步開悟覺性。

  然后,繼續(xù)遠離“身心幻垢”,消融習氣,直到“垢盡對除”,則“證得諸幻滅影像故”,得入“如幻三昧”。

  最后,在“如幻三昧”當中不斷深入,實證“妙覺性遍滿故”,成就圓覺妙心,而終究無所成就,“一切法性,平等不壞”,得證本來法身。

  第二、對應于“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其情形呢?大約就是:

  就在上述修行漸次當中,依照正思維而行,依止所開悟的覺性而住。

  第三、對應于“如是方便,如是開悟”,其情形呢?大約就是:

  上述的修行漸次,就是方便,開悟呢?本章當中有三個層次:1、在“垢盡明現(xiàn)”之時,初步開悟覺性;2、在“證得諸幻滅影像”之際,開悟如幻三昧;3、在“妙覺性遍滿”之際,開悟圓覺妙心,如實見法身。雖然分三個層次,所開悟的內容,本無差別,只是程度深淺不同而已。

  好,到這里,世尊已經圓滿解答了,普眼菩薩關于如幻三昧修行漸次等相關問題。最后,咱聽世尊的小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啊,依照慣例,為了再次申明法義,世尊用偈語對于本章的內容,進行了重述,世尊說道:

  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凈。不動遍法界,

  無作止任滅,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

  三世悉平等,畢竟無來去。

  初發(fā)心菩薩,及末世眾生,

  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在第三章的末尾,世尊對長行當中的內容進行了重頌,這樣說道:

  “普眼菩薩啊,你要知道,對于一切眾生來說,它們的色身和思維心,都是如幻不實的!

  “它們的色身相貌呢,分別屬于地、水、火、風,這四大屬性;它們的第六意識心呢?則歸屬于六塵境界,以及其中的幻影。于是,當四大屬性,各各有所歸屬以后,那個由四大組合起來的色身,到底在哪里呢?乃至于,那個由六塵緣影編制成的意識心,到底在哪里呢?”

  “像這樣逐漸地觀察修行,那么,當自己的智慧心,離開了對于身心境界的執(zhí)著以后,一切事物,自然而然也就清凈了!

  “于是,圓覺妙心如如不動,而遍滿法界,其中,遠離了作、止、任、滅四種禪病;同時,也根本就沒有能夠證悟的人!

  “在這個無比廣大的圓覺妙心當中,一切數不清的佛國世界,都如同虛空花一樣,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三世遷流當中,幻起幻滅,平等幻化,終究,也沒有真實的生滅和來去啊!

  “一切剛剛發(fā)心修行的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如果想要尋求入佛正路的話,就應當像這樣去觀察修行!

  到了這里,關于如幻三昧的修行漸次,以及方便法門,乃至于開悟覺性,成就圓覺妙心等等,內容最為豐富的普眼菩薩所問章,就圓滿了。下面,將由金剛藏菩薩,替咱向如來請問甚深的秘密法門,咱哪,繼續(xù)洗耳恭聽。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