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xí)的經(jīng)典。..[詳情]
趣品《圓覺經(jīng)》之十
趣品《圓覺經(jīng)》之十
(第三章普眼菩薩所問章)
于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當世尊圓滿解答了普賢菩薩的問題以后,這時呢,圓覺法會上的第三位大菩薩,普眼菩薩,以他的大慈悲心,觀察到了在座菩薩們的根器,尤其是咱末法時代眾生們的根器,還需要更加具體的修行指導(dǎo),所以呀,他就準備替咱向世尊問法。
哎,關(guān)于這位普眼菩薩,到底是誰,并無定論。有人說呢,他就是《華嚴經(jīng)》上面那位名叫普眼的十地菩薩,哎,就是找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普賢菩薩的那位大菩薩。因為呢,以十地菩薩的證量,是無法衡量普賢菩薩之無邊功德的呀!
也有人說呢,普眼,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之別名,翻譯不同而已呀。
還有人說呢,哎,韋陀菩薩也叫做普眼菩薩,那是在遙遠劫以前,韋陀菩薩最初成道的時候,是在寶華琉璃佛法會上面,當時確實名叫普眼菩薩。不過,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法會上,韋陀菩薩通常叫做真童身菩薩,因為呀,韋陀菩薩雖然示現(xiàn)天大將軍身,護持如來正法,可是呢?他卻不染天欲,再美麗的天女呢,他也不沾染,以童子身,專心護持佛法和修行人。
另外呀,同名普眼的大菩薩們,那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為啥呢?嗨,相對于咱的文字組合來說,菩薩們就太多太多啦!那遠遠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的呀!
——所以呢,既然《圓覺經(jīng)》里面,沒有加以說明,咱哪,也就不要去追究菩薩們的來歷了,這一位大菩薩呢?咱就叫他普眼菩薩,無論他到底是誰。
哎,既然叫做普眼菩薩,那就應(yīng)當具備普眼三昧,啥意思呢?就是說呀,盡虛空,遍法界,都好像是菩薩的眼睛一樣,他可以輕松地遍觀整個法界,以及當中的一切事物,乃至于一切眾生的心念呀!
咱中國古時候呢,也有這樣一位類似的牛人,他呀,是一位禪師,哎,唐代的雪峰義存禪師,他曾經(jīng)對自己的弟子們說:
“盡大地是沙門一只眼,汝等諸人,向什么處屙!”
——意思就是說呀:這整個大地,都是本沙門,也就是你們師父的一只眼睛,嘿嘿,那么,你們大家,到底在什么地方拉屎呢?難道拉在我的眼睛上嘛!
——這一來,把弟子們都弄得面面相覷,啞口無言啦。
沒多久,北方的趙州禪師,從一位行腳僧那里聽說了這件事兒,這位行腳僧呢,當時就在場。于是,趙州禪師馬上告訴行腳僧:
“你回去時,替我捎把鐵鍬給他!”
——這啥意思呢?就是說呀,俺趙州可不買你雪峰的賬,你呀,忽悠別人可以,俺呢,隨便找塊地兒,挖個坑,就屙屎!
閑話少說,咱繼續(xù)來看這位普眼大菩薩,以他的普眼三昧呢,把咱大家的根器和心念,都觀察得明明白白,知道咱大家還需要更為具體的修行方法。所以,就準備替咱向如來請法。
于是,普眼菩薩在大眾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先來到中央,五體投地,禮拜佛陀。然后起身,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行三圈,又回到了剛才禮拜佛陀的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陀說道:
大悲世尊!愿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
在第一章,文殊菩薩請問如來的因地法行,世尊用“知是空花,即無輪轉(zhuǎn)”等等,來回答,直顯最圓頓的大圓覺智慧。其修行,則是不假次第,頓斷無明。
第二章呢,普賢菩薩請問,以幻修幻的修行次第,是為了大家開方便,世尊則用重重遠離的離幻法門來回答,最終呢?漸修而頓悟,雖運用次第,卻終究又超越了次第。
——這前兩章的妙法,的確不是普通人可以輕易起修的,嚴格說來,所開顯的,都是菩薩境界呀!
所以,到了第三章,普眼菩薩大慈大悲,要替咱們大家,替咱這些凡夫來請法,以便呢,給咱一個修行思路,幫助咱們開悟自性,開悟妙圓覺心呀!
因此,普眼菩薩恭敬地向佛陀請問: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但愿您哪,為參加這次法會的諸位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詳細講說修行菩薩道的次第,啥次第呢?第一步,對于圓覺法門,對于如幻三昧,等等,眾生應(yīng)當怎樣進行具體的思維觀察?第二步,在這樣觀察的基礎(chǔ)上,眾生應(yīng)當怎樣調(diào)整并安住自己的心呢?總而言之,對于尚未開悟的蕓蕓眾生,您將會教給他們哪些方便法門,讓他們最終都能夠開悟妙圓覺心呢?”
哎,這第三章呢,是大家最感興趣的,因為呀,普眼菩薩專門為咱請問了,從具體思維觀察,一直到開悟自性的修行方法。嘿嘿,開悟?誰不想啊!
所以呢,對于本章的內(nèi)容,您可要留心呀!仔細學(xué)習(xí),仔細觀察,仔細體會,仔細實踐,您哪,承蒙佛陀和菩薩的大慈悲,開悟有望啦!
緊接著,普眼菩薩繼續(xù)說道:
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于圓覺不能悟入。愿興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
在向佛陀發(fā)問以后,普眼菩薩呢,又進行了一些補充,特意說明了方便法門的重要性。哎,如果沒有方便法門的話,作為凡夫,作為初發(fā)心的凡夫菩薩,咱哪,對于這樣深奧的圓覺妙法,以及如幻三昧等等,往往就會摸不著邊際,不知道,究竟該從哪里下手實修呀!
有鑒于此,普眼菩薩特意說道:
“世尊啊!如果那些尚未開悟的眾生,沒有正確的方便法門指導(dǎo),就不會有端正的思維修行,那么,當他們聽到您講說,如此深奧的如幻三昧的時候呢,他們心里就會迷惑不解,因此啊,對于妙圓覺心,就沒有辦法悟入!
“所以呢,懇請您運用大慈悲心,為了我們大家,也為了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善巧開示方便法門呀!”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fù)始。
普眼菩薩這樣請法以后,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以表示極大的誠懇與恭敬。并且呢,像這樣的請法儀式,竟然重復(fù)了三遍,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由于普眼菩薩虔誠請法,法緣已經(jīng)具備,這時啊,世尊就準備予以解答,為咱大家講解開悟覺性的妙法呀。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于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當時,看到菩薩如此虔誠地請法,世尊啊,就對普眼菩薩說道: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們能夠替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眾生,向如來請問如幻三昧的具體修行次第,還有如何進行思維觀察并安住心性,乃至于請如來善巧開示,種種開悟覺性的方便法門,等等!
“現(xiàn)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為大家解說!
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時啊,承蒙世尊慈悲說法的允諾,普眼菩薩心生歡喜,和在座的大眾菩薩們一起,默不作聲,靜靜地聆聽世尊的教誨。
世尊輕舒圓音,說道:
善男子!彼新學(xué)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凈圓覺心,應(yīng)當正念遠離諸幻。
世尊呢,首先從總體上來回答普眼菩薩的問題,告訴咱用功修行的先決條件,那就是要隨時擁有離幻的正念才行。
世尊這樣說道:
“各位善男子!對于那些初學(xué)佛法,剛剛發(fā)起菩提心的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們來說,如果他們想要求證如來的清凈圓覺之心的話,應(yīng)當怎樣入手呢?他們應(yīng)當呀,隨時端正自己的心念,讓自己的心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這一小段經(jīng)文非常重要,它是咱所有人修行的起點,F(xiàn)在呀,有很多人都想開悟,無論是學(xué)佛的,還是半學(xué)佛的。
——啥叫做“半學(xué)佛的”?
——嘿嘿,就是那些三心二意,有一搭,沒一搭的學(xué)佛人呀!
哎,想要開悟,本來呀,是好事兒。為啥呢?您沒聽人說過嘛!不想做元帥的士兵,他不是好士兵呀。那不想成佛的和尚呢?肯定不是好和尚啦!哎,居士呢,也是如此呀!
要想成佛,第一步,他先得開悟才行呀!然后再悟后起修行,修行而證圣果,于是才能發(fā)起廣大妙用,普度一切眾生,最后一步呢,自然就圓滿佛果啦!哎,這是成佛的四部曲,俺給它總結(jié)四個字:悟、修、證、圓。第一開悟,第二修行,第三證果,第四圓滿成佛。
就算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地藏比丘,也就是地藏菩薩,哎,他發(fā)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也說得很明白呀,他不是不成佛,而是呢?先幫助咱大家成佛,然后,他再成佛。真是無盡的大悲心呀!
但是,眾生度得盡嗎?會有眾生都度完啦,只剩下了佛陀的那一天嗎?
——絕不會有的。佛經(jīng)里面說得清楚:眾生界無盡,不增不減呀!
——那咋辦呢?這地藏菩薩還能成佛嗎?
——嘿嘿,沒問題。在《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第二品的末尾,世尊這樣贊嘆地藏菩薩:
“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fā)弘誓愿,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世尊說的很清楚,一方面隨喜地藏菩薩的功德,另一方面呢,也做了授記,告訴地藏菩薩,你廣度眾生的偉大事業(yè),即將圓滿結(jié)束了,你很快就會親證無上菩提,也就是成佛呀。
哎,問題來了,您說,等到了地藏菩薩成佛的時候,還會有眾生嗎?
——嗨,這不廢話嘛!就算是在凈土當中成佛,三惡道固然是不會有,也還有數(shù)不清的弟子們呀!那都是眾生啊!
——哎,這不自相矛盾了嗎?您自己說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呀!咋還沒度完,您就偷偷成佛了呢?
——嘿嘿,您有所不知啊!眾生眼觀佛,無非是眾生;佛眼觀眾生,無非是佛呀!您看人家都是眾生,可在佛眼里,那都是佛呀!
哎,普觀一切眾生,無非是佛,究竟平等,平等平等,如幻不實,那才是佛陀的圓滿覺悟之境呀!
所以呀,咱大家都應(yīng)當發(fā)愿成佛,也必須如此,才能叫做“新學(xué)菩薩”,就是剛剛發(fā)心學(xué)佛的菩薩呀!菩薩菩薩,只有發(fā)了菩薩心,才叫做菩薩呀!啥叫菩薩心呢?就是自利利他,同成佛道之心啊!
如今呢,有很多人大言不慚,連絲毫成佛的心也沒發(fā)過,成天發(fā)的呢?都是些貪圖名利之心,竟然還說自己是學(xué)佛的人!您哪,騙鬼去吧!連鬼都騙不了哇!為啥呢?人家大鬼小鬼都有神通呀,您心里頭想啥,人家一清二楚哇,咋騙人家呢!
——嘿嘿,最后,忽悠一下自己罷啦!您哪,撈點兒名,撈點兒利,死了直奔大地獄,哎,就留著自欺欺人吧!
好,這一段經(jīng)文告訴我們,首先,您要發(fā)成佛的菩提心,那才算是“新學(xué)菩薩”。其次呢?就算您不是學(xué)佛人,是普通人,所謂的“末世眾生”,您想要求證如來的凈圓覺心,OK!那也沒問題。
——為啥呢?因為呀,當您“想要求證如來的凈圓覺心”,這個時候啊,其實,您就已經(jīng)發(fā)起了真正的菩提心。
——“想要求證如來的凈圓覺心”,就是想成佛,想覺悟,也就是想開悟自性,想開悟凈圓覺心呀!
——這個想要覺悟的美好愿望,不是菩提心,又是啥呢!菩提,就是覺悟呀!
好,咱繼續(xù)。當您有了想要覺悟的這個美好愿望,無論您是誰,無論您學(xué)佛的資歷如何,都無關(guān)緊要。您哪,已經(jīng)具備了開悟的先決條件——您有了一個正確的修行目標!它,也將會是您開悟覺性,乃至于最終成佛的源動力。恭喜您!
問題是,您能否確認:自己真地有這個美好愿望嗎?您真地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覺悟嗎?
——您確認?OK!那就沒啥好說的啦。
接下來,僅僅有修行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咱還得具備開悟的基本心境。哎,這就好比種地一樣,一塊良田,是豐收的基礎(chǔ)哇!
——咱得把咱的心,變成一塊兒開悟的良田。
咋變呢?如佛所說:“應(yīng)當正念,遠離諸幻”,就是說啊,必須要讓咱的心,樹立起一個正念,啥正念呢?在《圓覺經(jīng)》前兩章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上,咱呢,已經(jīng)知道了,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如幻的空花相,哎,咱知道并相信了這個道理,這不算困難啊!于是呢?咱就得落實它呀!
哎,落實它的方法,就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遠離一切虛妄幻化境界”:遠離名和利,遠離欲望追求,遠離偉大事業(yè),遠離斤斤計較,遠離面子,遠離感情糾纏,遠離吃喝玩樂,遠離名詞概念的分別執(zhí)著,遠離胡思亂想,遠離一切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種種現(xiàn)象,這,就是正念。
——同時呢,這也就是大乘出離心,非?少F。
必須要告訴大家的是,能擁有這個正念,擁有大乘出離心,切實擁有這樣的觀察,那真是了不起的修行啊!時常擁有如此正念的人,他的心,就已經(jīng)變成了一塊開悟的良田。豐收,指日可待呀。
好,下面請聽世尊關(guān)于實修的進一步開示: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當咱擁有了大乘出離心,發(fā)愿要“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哎,這就是修行人的正念和善愿。咱哪,就開始行為上的實修吧。
世尊告訴咱們:
“想要求證如來凈圓覺心的人,在擁有遠離幻化之正念的基礎(chǔ)上,首先哪,要依止于如來常常開示的奢摩他法門,也就是要實踐止息妄念的修行!
“同時呢,還有三件準備工作,必須要做好:第一、持戒,就是要把自己所受的戒律守持好;第二、安排好自己的弟子們,處理好各種事務(wù),以便呢?在實修的時候,不會為了一些雜事而分心;第三、要準備一間比較安靜的房間,在里面遠離雜事,專心靜坐,修習(xí)奢摩他,平靜內(nèi)心的妄想分別!
這是實修的入手和準備工作,還有幾樣必備的東西,世尊沒說,啥呢?嘿嘿,就是要有的吃,有的穿,有的喝,有的用,有的拉,有的睡呀!
——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必不可少呀。
說實在的,單就前面這些準備工作,如今的世道啊,就很少有人能夠具備。為啥呢?
您看,有錢的人呢?沒時間。哎,其實不是沒時間,是舍不得浪費了升官發(fā)財?shù)拇蠛脮r光,來進行這無聊的修行游戲呀!
普通人呢?更沒時間啦。哎,為了養(yǎng)家糊口,這邊要付房貸,那邊要付孩子的學(xué)費,等等,要不斷地奔波忙碌才行呀!哪有這閑心,來靜坐修行呢!
窮人呢?可能有時間,沒事兒干呀!但是,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哪有條件修行靜坐呢!
——那出家人,總該有時間,有條件了吧?
嘿嘿,也未見得呀!為啥呢?您看,名僧大德忙著弘法和人間大事兒,沒空啊!執(zhí)事僧們,忙著管理寺院和接待信眾,也沒空啊!普通清眾們呢?哎,寺院常住都會給他們安排事兒干,也不太會有空,弄不好,還得受氣啊。
佛學(xué)院里呢?混到了法師這地步,那還行,相對自由,不過,您得講課呀!年輕學(xué)僧們呢?哎,輕松,他就省吃儉用,把微薄的生活費攢起來,一年以后,嘿嘿,買個廉價的筆記本,弄個無線上網(wǎng),爽啊!這玩游戲,網(wǎng)聊,比那狗屁禪修有意思多啦!
禪堂里還行,哎,每天五支香、七支香的,專門靜坐。不過呢?除了個別禪師大德之外,大部分啊,奢摩他認識他,他不認識奢摩他。啥意思呢?他不看佛經(jīng),他就修自己的行,想咋修就咋修,蒙著頭就往前闖啊!
哎,要說最了不起的,是住山,艱苦修行,并且又能夠適當學(xué)習(xí)佛經(jīng)的那些苦行僧,或者住茅棚的那些師父們,他們哪,只要不故弄玄虛,都不簡單呀!
哎,以上是修行的先決條件,第一、持戒;第二、把事務(wù)都安排好;第三、在一間安靜的房間里面,專心靜坐,平息妄想。當然,不要忘啦,發(fā)起大乘出離心,遠離一切虛妄幻化境界呀!
然后,正式的思維觀察,也叫做思維修,就可以開始啦: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fā)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于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暖氣歸火;動轉(zhuǎn)歸風(fēng)。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
哎,世尊說法,看似隨口道來,不假思維,實際呢?非常嚴謹呀!您看,普眼菩薩請問“菩薩修行漸次”,以及“云何思維”,等等,世尊在這里就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哎,也就是思維觀察的具體修行方法。
同時呢,世尊還照應(yīng)了第一章里面的內(nèi)容,其中說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等等。究竟咋妄認出來的呢?當時沒說,現(xiàn)在呀,世尊順便給予了解答。
于是,在持戒、無事,而專心靜修的基礎(chǔ)上,世尊這樣開示咱們思維觀察的修行方法:
“在妄想平靜下來以后,大家應(yīng)當堅持進行這樣的思維觀察:我如今的這個身體呀,是由地、水、火、風(fēng),這四大組合而成的!
“所謂的頭發(fā)、汗毛、手腳和牙齒,皮膚、肌肉、筋和骨頭,骨髓、大腦和污垢等等色法,都屬于地大,以堅固、凝結(jié)為特性!
“唾液、鼻涕、膿和血液,津液、口水和口沫,痰、眼淚、精液和精氣,大便、小便等等,都屬于水大,以浸潤、濕滑為特性!
“全身上下的暖熱之氣,則屬于火大,以熱能為特性。全身上下的運行周轉(zhuǎn),則屬于風(fēng)大,以運行、動能為特性呀!
“這樣一觀察,身體就被化解成了地、水、火、風(fēng),四大特性各有歸屬,就在此時此刻,自己這個虛妄的色身,到底在哪里呢?”
“于是啊,就知道了,自己這個色身,終究是沒有啥固有體性的,它只是把地、水、火、風(fēng)四大組合在一起,把人家四大當做是自己的相貌罷了,其實,和幻化沒啥區(qū)別呀!”
需要注意的是,地、水、火、風(fēng)四大,是對于物質(zhì)屬性的四類描述,并不是四種固定的物質(zhì)呀!依據(jù)《楞嚴經(jīng)》所說,四大是遍布于整個法界的,無處不在的。因為,所謂的‘大\’,就是遍布的意思。換句話說呢,就是每一樣?xùn)|西里面,都同時具有四大屬性,只是比例多少不同而已呀。
另外,液體和氣體,同屬于水大,以浸潤為特性。不應(yīng)當把氣體劃歸為風(fēng)大,除非呢?是運動的氣體,其運動屬于風(fēng)大,而氣體本身,仍屬于水大。對于那些半凝固的東西,它既可以屬于地大,也可以劃歸水大,這并不矛盾,也不重要啊!
這段經(jīng)文,世尊一面解答普眼菩薩關(guān)于思維修的問題,同時也開解了第一章當中,關(guān)于“妄認四大為自身相”的問題。下面,世尊繼續(xù)說道: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于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這一段,世尊則進一步開解“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的問題,也引導(dǎo)咱們,繼續(xù)進行如幻三昧的思維修,進行思維觀察:
“正因為以地、水、火、風(fēng),這四大為緣,它們虛妄地組合在了一起,才有了虛妄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
“虛假色身之內(nèi)的六根,與外在的四大境界,也就是色、聲、香、味、觸五塵,內(nèi)外發(fā)生作用,就有了一種虛妄的,攀緣和識別的能力——妄想緣氣,在其中積聚了起來。這種虛妄攀緣的結(jié)果呢?就會在內(nèi)心留下影子,這就是法塵,同時,它也包含前五塵的影子在內(nèi),所以合稱六塵緣影。妄想緣氣和六塵緣影之間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它,就被錯認為是自己的心。”
那么,接下來,這個六塵緣影之心是否長久呢?是否真實呢?世尊繼續(xù)為咱講解: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于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世尊教咱們繼續(xù)進行思維觀察:
“各位善男子!這個六塵緣影之心,它是虛妄心。因為呀,一旦沒有了六塵境界,它也就不存在了!
“如同前文所觀察的那樣,地、水、火、風(fēng)四大,其屬性各自分解:堅凝之性歸于地大;浸潤之性歸于水大;暖熱之性歸于火大;動轉(zhuǎn)之性歸于風(fēng)大。那么,除了這四種特性之外,也就沒有另外的六塵境界,可以存在了。于是呀,其中積聚的妄想緣氣和六塵緣影,也就隨著四大的分解而消滅啦。在四大分解以后,終究沒有一個獨立的六塵緣影之心,可以被找到啊!”
在這里,世尊幫助咱們進行觀察,咱的這個虛妄心,也就是六塵緣影之心,也就是思維分別之心,它是對應(yīng)于六塵境界而有的,哎,心和境界相互依存呀!
——有人說啦,不對吧?我的心是獨立于外界的呀!它自己沒事兒就會胡思亂想啊!
——嘿嘿,您心里頭胡思亂想的那些東東哇,不管是啥道理,還是啥景象,等等,都叫做法塵呀!法塵里面的內(nèi)容呢?就是前五塵的影子組成的呀!離了這些,您的思維心,還有啥用啊?它不就空了嘛!它也找不到了呀!
好,咱再來看看,六塵境界是由啥組成的呢?對,四大呀!那么,四大特性各有歸屬,這就叫做分解,不是說刻意要把它分開,而是呢?進行一下分類,觀察一下各自的來源,就清楚了:堅凝之性歸于地大;浸潤之性歸于水大;暖熱之性歸于火大;動轉(zhuǎn)之性歸于風(fēng)大。
——除此之外呢?啥六塵都找不到了。
——六塵尚且如幻不實,它所對應(yīng)的,那個相互依存的六塵緣影之心,也就是那個思維心,隨著四大的分解,也根本就找不到了。
所以說,經(jīng)過這樣一系列的觀察,清楚了,咱的色身,咱的妄想心,原來都是如幻不實的呀!既然如此,咱又何必執(zhí)著于它,何必把它當真呢!
哎,這樣的觀察,也就幫著咱,消滅了對于身心的執(zhí)著,于是呀,身心幻相,隨念而亡啊!當然呢,不是說它死了,而是說呀,它,不再障礙咱內(nèi)心的自在啦!它,回歸它本來的如幻了。不再被咱呢?錯認為是實有的啦。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xiàn)。
在大體破除了對于身心的執(zhí)著以后,咱就明了了,身心的如幻不實。哎,這時,不再需要思維觀察,要當下明了才行啊!于是呢?清凈智慧就顯現(xiàn)了。
咱哪,繼續(xù)聆聽世尊的開示:
“各位善男子!像這樣進行思維觀察的眾生們,當如幻色身寂滅以后,他們?nèi)缁玫乃季S心也就隨之寂滅了。當如幻思維心寂滅以后,所對應(yīng)的如幻六塵也就隨之寂滅了。當如幻六塵寂滅以后,一切生滅的幻相也就隨之寂滅了。當生滅的幻相寂滅以后,那個不屬于幻化的,也不屬于生滅的,本來之性,它向來如此,沒啥好寂滅的了。”
“這就好比啊,鏡子臟了,只要用抹布一遍遍地擦磨,當污垢除盡了以后呢,鏡子本來的光明就重現(xiàn)了。”
——哎,就這樣簡單,您哪,初步開悟了。
——如果您真地肯進行如此觀察的話,反復(fù)聞思修之,堅持不懈,一念離相,“垢盡明現(xiàn)”是早晚的事呀!
在這一段經(jīng)文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滅”,并不是一定要把它消滅,而是指的“寂滅”。啥叫寂滅?本來不生,叫做“寂”,有而非有,叫做“滅”。當咱們遠離了對于一切事物的執(zhí)著之時,不再錯認為它是實有的,那么,一切事物,本來寂滅;一切事物,當下寂滅。
是的,這不好理解,不僅不好理解,也難以講說呀!《法華經(jīng)》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嘿嘿,不過呢?如果心已離相的話,說也無妨啊!所以,經(jīng)文里接著又說:“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世尊如此,沙門如此,一切佛弟子們,皆當如此啊!為啥呢?常隨佛學(xué)嘛!
好,在這一連串兒寂滅當中,就是咱通過思維觀察,把混亂的思緒收攝起來,先變成清晰有序的正思維,再逐漸遠離幻化,最終,一念離相,開悟清凈覺性的過程。
——哎,要在佛經(jīng)的引導(dǎo)下才行啊!要依照經(jīng)文老實學(xué)修才行啊!最上品的佛弟子,不一定是最聰明的,而一定是最踏實的。不要自己沒事兒,總要胡亂搞些花樣,胡亂搞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總要顯示一下,自己很了不起,出類拔萃呀!嘿嘿,那您就永遠在幻化當中呆著,慢慢享受您那粗重的我執(zhí)和我相吧。
所謂的“非幻不滅”,就是指本性不滅,當然,您也可以叫它清凈覺性,圓覺妙心,真如,佛性,等等。
——它在哪里呢?
——您看,當您遠離了對于幻身的執(zhí)著,那么,虛妄的六根,就寂滅了。當您遠離了對于幻心的執(zhí)著,那么,虛妄的六識,就寂滅了。當您遠離了對于境界的執(zhí)著,虛妄的六塵,就寂滅了。
這時,在六根、六塵和六識,都寂滅的時候,您呢?該干嘛呢?您死了嗎?哦,還活著,還明白著呢!
——哎,真到了這時候啊,您的心里就沒啥好想的了,沒啥好分別的了,沒啥好牽掛的了。內(nèi)心極為平靜,沒有了波瀾起伏。最終,甚至沒有了念頭的起滅,哎,這就叫做“幻滅亦滅”,連如幻的生滅念頭,也寂滅了。
——然而,就在此時此刻,在念頭寂滅的那個地方,有一個東西,它不曾滅,也不需要再去寂滅。它,就是咱的覺知性,已經(jīng)全然離開境界沾染的覺知性,它,朗然獨覺,明明白白呀!
——當它赤裸裸地跳出來的時候,您呢?嚇了一跳!但是,您卻非常清楚,就是它!因為呀,在此之前,它一直伴隨著您的妄想心,只不過,一直被您忽視了而已呀。
雖然說,就在生活里面,覺知性無處不在,但是,由于分別、牽掛與執(zhí)著,無形的它,幾乎沒有顯露的機會。人們對于它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思維推理的階段。可是,一旦,當咱的心離開境界沾染以后,它就赤裸裸地出現(xiàn)了。雖然沒有任何形相,但是,當您觀察到它的時候,您清楚地知道,毫無疑問地確信,就是它!它就是您,您就是它。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它更為真切的東西了。
——除此以外,都是虛妄。
——有人問,為啥會有如此的確信呢?
——嘿嘿,難道您來到了大街上,無意中,和您一起生活了多年的親爹,出現(xiàn)在了您的對面,您會不認得嗎?您會不確信嘛!
——所以說,這件事兒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呀。覺知性也罷,佛性也罷,清凈覺性也罷,本來心性也罷,妙圓覺心也罷,等等,它們都是一回事兒。
——認識它的方法,就是“幻滅滅故,非幻不滅”,也就是說呢,如幻的生滅念頭平息之際,非幻的清凈覺性,它,當即朗然獨存了。
——在這個修行經(jīng)驗,真切地發(fā)生的時候,那一剎那,您的心境是異常明朗的,您比誰都清楚,它,沒有生滅;它,超越無明;它,是一切的源頭。
——此時此刻,您,真地開悟了。而且,它,給您帶來了一系列修行的收獲,哎,碩果累累呀:
第一、從此以后,您真正開始有了降伏煩惱的能力,煩惱也會迅速減少;
第二、從此以后,您不太會被境界迷惑了,是的,您還有一些攀緣和分別習(xí)氣,但是,它們越來越?jīng)]有力量啦;
第三、從此以后,一切佛經(jīng)、祖論當中的法義,您都可以輕易地通達,是的,字和詞還是需要查閱的,知識,還是需要學(xué)習(xí)的;
第四、從此以后,您知道以后該如何修行了,因為,您的智慧眼已經(jīng)打開。
第五、從此以后,您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會自然增長,不再需要刻意地觀察,您的心境會越來越寬廣;
第六、從此以后,您不會再畏懼死亡,您,已經(jīng)看穿了生死的假相。
哎,如果具有這些功德,至少是大體具有,那才叫做開悟覺性呀!即便如此,通常,您也還只是一個凡夫,嘿嘿,一個開悟的凡夫菩薩啊!
最初的開悟覺性,可能還不夠廣大,也還不夠透徹,那么,經(jīng)過如下的進一步觀察,悟境會得以拓展。世尊繼續(xù)說道: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凈。
“各位善男子呀!這時,你們應(yīng)當知道,一切身心境界,都是幻化的塵垢而已。當你們徹底遠離了,對于身心境界的攀緣和執(zhí)著以后,一切境界相就隨之消融了。于是,十方虛空,乃至于十方世界,完全顯現(xiàn)為清凈覺相。”
哎,剛才咱說了,雖然您已經(jīng)開悟覺性,但是,還是有不少攀緣和執(zhí)著習(xí)氣的。在這里呢,世尊引導(dǎo)咱們,繼續(xù)進行思維觀察,繼續(xù)消融幻覺塵垢。
文字雖然很短,修行的時間可能需要很久。哎,經(jīng)過了開悟后的反復(fù)觀察實修,您呢,徹底放下了攀緣和執(zhí)著習(xí)氣,于是,如幻三昧初步成就,清凈覺相得以顯發(fā)。您哪,開始了轉(zhuǎn)凡成圣之路。隨喜您!
- 上一篇:趣品《圓覺經(jīng)》之十一
- 下一篇:趣品《圓覺經(jīng)》之九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九)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八)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十)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六)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五)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四)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三)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二)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一)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二)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一)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七)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九)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八)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六)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五)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四)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三)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七)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