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彌陀凈土、兜率凈土修持難易比較
常照法師
前言
大德,當您未探討「二處凈土往生因緣比較」前,請先看「佛說佛名經(jīng)」,以便認識「西方極樂」和「娑婆世界」的時間對比。還能認識其他佛國的時間,這樣您更能了解娑婆人類百歲壽命,等于他方國土的剎那。
《佛說佛名經(jīng)》云:「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世尊!如是諸佛如來,所有壽命長短等不?』
佛告諸比丘:『汝等諦聽,當為汝說。比丘!我此娑婆世界賢劫,釋迦牟尼佛國土,于安樂世界為一日一夜。若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一劫,于袈裟幢世界為一日一夜。若袈裟幢世界碎金剛佛國土一劫,于不退輪吼世界善快光明波頭摩敷身如來國土為一日一夜』!
娑婆世界自生至滅為一劫,名為賢劫。一劫分為四中劫,即成、住、壞、空。每中劫有二十小劫。一小劫由一增一減的所成數(shù)目如左(人壽最高八萬四千歲):
84,000×100×2=16,800,000年(一小劫)
16,800,000×80小劫=1,344,000,000年(娑婆世界生存時間)
如果以廿四小時計,娑婆世界一小劫(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等于「西方極樂世界」十八分而已。
60分×24=1440分
1440分÷80=18分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概念,出自「凈土」思想,「凈土」思想是佛陀滅度后(大約公元二、三世紀),印度有幾位圣者首先發(fā)揚。當初世親菩薩造「往生凈土論」,龍樹菩薩主張,十方佛國皆有凈土,只要隨眾生因緣根基,認真修證即得往生。
東漢明帝以后,佛經(jīng)陸續(xù)傳入中國,而凈土思想隨之傳入,凈土思想發(fā)展后,民間信仰也漸漸變化,東晉時代,道安法師,引導(dǎo)一些弟子專修「彌勒凈土」。道安法師的弟子慧遠,則極力弘揚「彌陀凈土」。因為遠公極力弘揚的關(guān)系,所以自遠公以后,西方凈土信仰,比兜率凈土信仰盛行世間。
到了初唐,《凈土十疑論》、《往生安樂集》、《凈土論》問世以后,「兜率凈土」思想更加沒落,為什么?這三論之作者因為偏愛「西方凈土」,在有意無意中,將兜率凈土的殊勝處,貶去它的真實價值。
「兜率凈土」思想另一沒落原因,就是歷史上一些政客,利用神道出機,或著造偽經(jīng),以彌勒下生,天下太平為號召,愚惑群眾來滿足個人政治欲望。唐朝武后是其中一位,由唐至宋,尚有多起,民初以來民間信仰,暗中也有一大變化,因此造成一些人對于「彌勒信仰」產(chǎn)生錯覺,也導(dǎo)致一些大師不敢弘揚。這也是沒落原因之一。
當前臺灣的凈土信仰,「西方凈土」有大部份的人極力弘揚,所以信徒日增。「一貫道」傳道法義內(nèi)容,雖然有「彌勒」色彩,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尤其是「彌勒下生」因緣,又把眾生誤導(dǎo),這方面又使眾生錯覺和懷疑「彌勒凈土」的真實性。有些佛教徒,認為「彌勒」是一貫道的信仰對象,佛教徒不可信仰。也有些不明經(jīng)義的佛教徒訛傳,不是將兜率內(nèi)外院混淆不清,就是大膽假設(shè),現(xiàn)在信仰「彌勒法門」不是時候。這種人當然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高見。這攪亂視聽的音聲,如不引經(jīng)明確更正,殊勝的「彌勒凈土」,永遠不能弘揚于世。這種妄見的人,會誤導(dǎo)眾生錯失往生「兜率凈土」的機會。
今根據(jù)凈土有關(guān)的教典,抽出幾段經(jīng)文,供同修參研,以便依經(jīng)精進至實際,以免訛修訛傳,誤己誤人。
凈土之共同點
「西方極樂」世界是凈土,「兜率內(nèi)院」也是凈土。「西方」是娑婆世界外,十萬億佛土中,其中一世界。「兜率」是本土中,欲界第四天之「兜率內(nèi)院」,眾生能往生這二處世界,個個皆得「不退轉(zhuǎn)于無上道」(遲速有分別),不是一般淺見的人說:「往生兜率將來還要來人間受生死輪回。往生西方可直修至補處,不必再受人間生死輪回!
《無量壽經(jīng)》卷下:「愿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又說:「聞此經(jīng)者,于無上道,終不退轉(zhuǎn),是故應(yīng)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這是說明得往生彌陀凈土者,絕對不退轉(zhuǎn),可是聞此經(jīng)后,愿意往生者,即得往生?當然要看個人是否「專心信受,持誦本經(jīng),講誦本經(jīng),講說佛法一切善行!故雷鹩终f:「愿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jīng)戒!
得往生的條件包括不「犯五逆罪」,不「誹謗正法」。如果一位進修「西方凈土」的弟子,因偏愛自修的宗派,可是不理解別宗法義,也不明白別處凈土殊勝,隨意出口批斷者,必負「誹謗正法」之罪,因為別宗宗義,也是出自世尊金口,請諸位大德出言謹慎。
從上面三段經(jīng)義看,得往生「西方凈土」者,由信仰、意愿、守戒、懺悔,逐步進修,所得往生效力。絕對不是淺薄的相信,就能往生,切勿訛傳,使聞法者在進修中懈怠。諸位應(yīng)該明白,要立地成佛者,不能不放下屠刀,然后好好禮佛,懺除已往業(yè)障,不然的話,往生前眾業(yè)現(xiàn)前纏身,看你怎么跑得了。
那么皈依彌勒菩薩,求生「兜率凈土」,是否再退墮,受六道生死輪回?
《上生經(jīng)》云:「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于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歸依處。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于無上道得不退轉(zhuǎn)。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褂终f:「令其堅固,不退轉(zhuǎn)于無上道!埂复巳隧汈Ъ吹猛,即于無上道,得不退轉(zhuǎn)!
經(jīng)中所說,歸依彌勒,作彌勒弟子,將來往生「兜率凈土」后,不只「得不退轉(zhuǎn)」,還能得到「授記作佛」。佛陀的開示保證,弟子們應(yīng)該可以放心,如果還不相信者,請看「彌勒上生經(jīng)」。
往生「西方凈土」和「兜率凈土」還有一共同點,根據(jù)「西方凈土」諸經(jīng)說,修西方極樂得往生者,有阿彌陀佛、千化佛、諸大菩薩授手迎接,往生「彌勒凈土」亦有千佛授手迎接。
《法華經(jīng)普賢菩薩勸發(fā)品》:「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
今吾人居住之世界稱為「閻浮提」或「娑婆」,世界自生至滅稱為「賢劫」,「賢劫」中有千佛出世,「賢劫千佛」第四尊「釋迦牟尼佛」,第五尊「彌勒佛」。今「彌勒佛」在「兜率內(nèi)院」為「補處菩薩」,所以「兜率內(nèi)院」稱「彌勒凈土」。法華經(jīng)所說,生「兜率天」,即是往生「彌勒凈土」。
《上生經(jīng)》說:「值遇賢劫一切佛,遇星宿劫諸佛世尊!篃o論「十方一切佛」或「賢劫千佛」,佛佛平等。求生「兜率凈土」有賢劫千佛授手迎接,彌勒尊佛放光迎接,還有兜率內(nèi)院諸天子雨曼陀羅華迎接,這是何等殊勝。
吾人是賢劫眾生,累劫以來已結(jié)無量冤親因緣,這些冤親未解脫前,必受五濁惡世六道生死痛苦,所以他們應(yīng)該急速得到濟度。大家同心協(xié)力,使本土速速凈化,是順理成章的努力意念,所以求生「兜率」,再下「閻浮提」度盡冤親,修行才有真實意義。
凈土之不共同點
「凈土」是清凈環(huán)境,無五濁垢穢的國土。圣者所居的地方叫「凈土」。經(jīng)中稱為「佛國」或「佛土」、「凈剎」。
凈土在經(jīng)中分為三類:
自受用土:又名「寂光土」,或名「不共土」。是佛尊本身之業(yè)感報土。佛陀;究竟圓滿,所感得的清凈土。仁王經(jīng)說:「三賢十圣居果報,唯佛一人登凈土」。
他受用土:是佛陀為十圣菩薩所創(chuàng)設(shè)。十圣菩薩有十地不同程度,地地必要提升,以至于「等覺」。所以佛陀必幫他們創(chuàng)造凈土,以作教授「十波羅蜜」之用,使地上菩薩得分證真如,以便達到究竟圓滿。
攝眾生土:又名「應(yīng)化土」。是攝持眾生作教育度化之凈土。如西方「彌陀凈土」,東方「琉璃凈土」,東方「阿?佛土」,兜率內(nèi)院「彌勒凈土」等。攝眾生土分為三類菩薩不共土,是佛與菩薩共(類似他受用土)。一、三乘共土,是佛、菩薩和二乘。二、圣凡共土,有凡夫也有圣人,包括佛、菩薩、二乘、天、人等。
彌陀凈土為大乘不共土
西方凈土,有人認為西方凈土皆是菩薩,內(nèi)中之聲聞乘以因位說的。
《阿彌陀經(jīng)》說:「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諸菩薩眾亦復(fù)如是。極樂國土的眾生,皆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菩薩之名,不退轉(zhuǎn)成佛進路之義)。」
經(jīng)中又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往生論》世親菩薩說:「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世親菩薩認為「西方凈土」是大乘不共土,所以內(nèi)中無二乘、女人及根身不完整的眾生。在《往生論》中他又說:「眾生如不修五念門得圓滿者,是不能隨意往生其土!(五念門修持下段再說)
也有人認為「西方凈土」是圣凡共土。因為得往生者,有三品九生之位,有二乘也有凡夫,應(yīng)該屬于攝化之圣凡共土。
可從「觀無量壽經(jīng)」深入探討,除了上品上生位,須臾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其他品位,必經(jīng)蓮池蓮花,一番改造,清凈似蓮花才得出來。改造時間如左:
上品中生位,「往生者生彼國七寶池中︰︰經(jīng)宿則開!
上品下生位,「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西方一日一夜,娑婆世界一劫)
中品中生位,「在寶池中,經(jīng)于七日,蓮花開敷,經(jīng)半小劫成阿羅漢!(七日等于娑婆世界七劫)
中品下生位,「經(jīng)七日已,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下品上生位,「生寶池中,經(jīng)七七日蓮花乃敷,當花敷時,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住其人前︰︰經(jīng)十小劫具百法明門!(七七日娑婆世界已經(jīng)過四十九劫)
下品中生位,「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nèi),經(jīng)過六劫,蓮花乃敷︰︰聞法后發(fā)無上道心!
下品下生位,「往生極樂世界,于蓮花中滿十二劫,蓮花方開︰︰聞法歡喜,發(fā)菩提心!
《無量壽經(jīng)》卷下云:「西方極樂的邊地,有胎生疑城,念佛不專而往生疑城者,五百歲不得見佛,不聞經(jīng)法,不見菩薩、聲聞圣眾。」(這五百年不是人間五百年)
從前面幾段經(jīng)文得到了解,小根基的人不是隨意得往生,就是能往生者,必受蓮池蓮花或疑城胎生,一段長期間業(yè)識改造,至某一部份業(yè)識清凈似蓮,才夠格入凈土世界!肝鞣絻敉痢故谴蟪瞬还餐,這是不用懷疑的,發(fā)愿往生者必依經(jīng)加強功行,切勿懈怠以免自誤。
兜率凈土為圣凡共土
彌勒凈土:有兜率「天上凈土」和娑婆的「人間凈土」。兜率內(nèi)院是娑婆世界補處菩薩所依止的地點,過去佛、現(xiàn)在佛、未來佛都一樣,是一種固定公式。今彌勒菩薩為兜率內(nèi)院天主,正為諸天眾及無量圣眾說法,周邊也有他方來的諸大菩薩,五百億天子,以及人間往生的佛陀四眾弟子,所以說「彌勒凈土」是圣凡共土。因為求生「兜率凈土」將來往生者,即刻于蓮花上花開見佛。
《上生經(jīng)》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zhuǎn)于無上道心!骨笊笍浝諆敉痢拐,往生容易,解脫急速,因為還得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赴龍華三會,聽彌勒佛說法而證「法眼」,「授記」未來作佛。
《上生經(jīng)》說:「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下生經(jīng)》說:「彌勒佛,住世六萬歲,憐憫眾生,令得法眼!(法眼就是菩薩位)
生彌陀凈土修因
明彌陀本愿發(fā)心修行
根據(jù)《大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的說明,無量劫前,閻浮提在「世自在王如來」的時代,有一位國王聽佛說法后,即棄王位出家,法號謂「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
出家后的「法藏比丘」,在佛前發(fā)無上菩提心,希望將來作佛時功德勝過十方一切佛!阜ú乇惹稹故堋甘雷栽谕跞鐏怼构膭詈,再發(fā)「四十八條大愿」,這些心愿是包括如何莊嚴凈土,如何度化眾生。
他發(fā)愿后,即勇猛精進,修習(xí)諸行無量功德,以便莊嚴未來所要成就的「極樂國土」。在因位的「法藏比丘」,歷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自利利他。
在自利方面:
他不生起貪欲念,瞋恚念,愚癡無明念。
他不貪著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修持中忍受無量無邊苦難。
他常常憶念過去佛,所修的善根行。心常寂靜,遠離虛妄,堅守誠實正行。
他對佛法僧寶絕對相信,并尊重三寶,恭敬三寶。
他非常注意身口意三業(yè),不譏笑他人過失,舉止行動不失威儀,心常清凈無貪無染。他依真諦法門,來種植眾德之本。
在利他方面:
他不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六波羅蜜利樂眾生。
他遠離粗語,以溫和面貌,關(guān)愛的語言,饒益眾生,令一切眾生,得到真實功德成就。
這種自利利他的行持,做為眾生榜樣,使無量無數(shù)眾生發(fā)菩提心,也得到身心自在。
對于過去諸佛所尊重、恭敬、供養(yǎng)的工作,未曾間斷,如是經(jīng)過無量百千萬劫,親近一切佛,并種植眾德,以此成就最初所發(fā)大愿,莊嚴「極樂國土」完成最上圓滿。真是「無量比丘僧,唯一廣大心!箯浲佑写笤感、大努力、大犧牲,才有十萬億佛土中的「西方極樂」最大莊嚴成就。大德們!前車可鑒,咱們應(yīng)該效法,發(fā)大愿心,步其后塵,勿存「共享其成」之心。
信愿行之真實認識與修持
佛法中修持任何一法門,離不開「信愿行」三大資糧。
「信」是信心、信仰、信念、信受等。
「愿」是愿意、愿力、發(fā)愿(心)等。
「行」是行持、修行、修學(xué)等。
《華嚴經(jīng)》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能得到深解與精修者以信入手。凈土法門雖是簡易「得不退轉(zhuǎn)」,如不具足信心,是不能圓滿達到。
「信」不是淺薄信仰,也不是若有若無的信心(不是偶而朝朝山,或初一、十五日、六齋日吃素,更不是覺得有時間念念佛、誦誦經(jīng)而已。)
《無量壽佛經(jīng)》說:「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fā)愿心!谷慕,才是往生「極樂凈土」之根本信心。
「信心」之建立,首先建立正確人生觀││先想想看人自出世到死亡,是為了什么而活的?在幾十寒暑中所求的是什么?又有得到什么?一生中時時為老病死惶恐,也有突發(fā)的事故,無情的天災(zāi),兵荒馬亂,烽火連天的人禍,這又為什么?這些切身的問題,欲求答案,只有從佛陀所說的法義中去了解。
人是活在因果業(yè)報中,生由業(yè)力來,死是業(yè)力的一段結(jié)束,一生禍福吉兇皆是滿業(yè),由不得你。
眾生在三界六道轉(zhuǎn)變生死,這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人心無常,法界無我,諸法緣生緣滅,切勿迷執(zhí)這小我而造業(yè)。如果太重視這短暫人生,恐怕輪回不止,苦無出期。但眾生只要能覺悟,就可以解脫六道生死輪回,得到永遠無盡期的極樂。
諸位!想想看,人生(器世間)到底有什么值得追求和貪戀?就是世間上所愛的一切,有求即得,終其究竟又有幾項真實。
「信」是信佛陀的法語(經(jīng)藏),看破人生,趨向佛道,皈依三寶。信「十惡業(yè)」是輪回生死的主因。信「四諦法」是解脫之門。信「六波羅蜜」是步上「無上正等正覺」之道。信「凈土法門」是最簡易得「不退轉(zhuǎn)」之法。信「彌陀四十八大愿力」攝持于我。信是學(xué)佛之根本信念,如果不能建立佛法信念,或信念不堅固,茫茫苦海,求出無期。
佛陀法語有十足信仰,人生觀即正確,如果是疑信?那就另當別論。信仰后要再進一層踏上「發(fā)愿」,才得信心十足。
「愿」對于佛法既然生起信心,必要發(fā)愿,「愿」是為了所求滿足,如果不發(fā)愿恐生退悔之心,因為凡夫多被劣性蒙蔽,容易懈怠,所以必加以誓愿,執(zhí)持一生行動。
法苑珠林說:「凡夫力弱,惡習(xí)固多,以住閻浮,其心怯弱,初學(xué)是法,恐畏退散,常發(fā)大愿,扶持此行,乃至終身,無有障惱,隨種善根!
《十住論》說:「有人以指,舉大千世界,在空卻住,不足為難。若發(fā)誓言,我當作佛,是人希有,何以故,世人心劣,無大志故!狗卜虍斎绾伟l(fā)愿?
決心脫離娑婆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超脫三界,并以佛法進修,斷盡煩惱,遇有魔難、挫折絕不退志。
決心守十善戒,修四諦法、六波羅蜜行,求生彌陀凈土,早證菩提,遇有魔難、挫折絕不退志。
決心學(xué)無量法門,效法彌陀大志,駕慈航于苦海,度無量眾生,得生凈土,同證菩提,遇有魔難、挫折絕不退志。此愿與十方佛,菩薩同一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如不發(fā)愿,恐難維持最初心志,古人所謂「一暴十寒」,一生所求,未能全志,難成大事,謹記。
「行」是修行,既然發(fā)愿,應(yīng)該修行。行有行走的意思,既然欣慕西方發(fā)愿往生,應(yīng)該速速起行。
起行前,先了解入凈土之基本條件,如果條件不符合,往生者會被停在邊地的「胎生疑城」,等五百年后審查通過,才被引進。所以必先了解「三品九生」之往生資格,而后返觀自己是否「量力進修」?如果入法多年,至今心常罣礙名利,只顧世法,心口不一,貌合心離,到時世緣業(yè)盡,想往生者難上加難。誠如印順導(dǎo)師說:「有人早作沙門、居士,聽過佛法,也能談些佛理,也能分別善惡,可是依然為非作歹。以為只要臨命終十念或一念『阿彌陀佛』即能往生,這是大錯特錯;蛘咭詾,日常生活無論作好作歹無關(guān)緊要,只要臨命終十念,即能往生。何況自己時常念佛。這種人雖在佛法中,不修功德、不守戒、不持齋,對人對法同樣顛倒,胡作妄為,不但不能勉人為善,反而誤人為惡,實非吾佛弟子!褂行┤俗哉J為佛弟子,手掛念珠,偶而念念佛,一生中雖無大患,但也乏善可陳,人生以此為滿足,其實也是可悲的人生。所以說佛弟子必量力修學(xué),并負起如來家業(yè)。如果當前心力、身力,能挑七十重擔,而不量力負起,只顧守易棄難,無丈夫氣慨,這種人必須生慚愧心,痛改前非,不然往生「西方極樂」是難上難。
年紀老邁老人家,體力衰微,不比年青體壯,知道念佛好,也該好好念佛、禮佛,最好在幾年用功,真能達到一心不亂(老人家沒世事憂慮正好用功),才能符合往生西方凈土條件,到時才會「含笑西歸」。用功十足,也要明白去處,念佛功德盡皆回向「西方凈土」。尤其是教授者,要有明確指導(dǎo)。
有關(guān)「行」的認知,下段資料,請詳細了解。
根據(jù)《阿彌陀經(jīng)》說:西方凈土的成員,是「菩薩」和「阿羅漢」,眾生皆「阿鞞跋致」。所以佛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棺钇鸫a持佛圣號「一日或七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才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至于「觀無量壽佛經(jīng)」所說,往生「西方極樂」條件,「當修三福:一者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此三種業(yè),乃是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這些基本之修持工作,行者勿當「馬耳東風(fēng)」,勿認為有空「念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不錯,經(jīng)中常說「念佛」得「往生西方」,可是要徹底明白經(jīng)意,以免自誤誤人。
所謂「念佛」,是「想念」和「觀想」,絕對不是「口念」而心不「念想」。「觀無量壽佛經(jīng)」內(nèi)容,前十三觀皆是觀想。從觀想日、水、地,西方國土諸境,大菩薩觀音、勢至。觀想「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又有八萬四千好形,每一好又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是「念」、不是「念」,經(jīng)中所說「憶想」,如果真能「心切用功」是謂「念佛三昧」,修者即得「見佛立前」。
《佛說般舟三昧經(jīng)》說:「念阿彌陀佛專念故得見之,即問,持何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報言:欲來生者,當念我名,莫有休息則得來生。佛言:專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巨億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菩薩中說法不壞色!
經(jīng)中又說:「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后見之,譬如人夢中所見!
至于《觀經(jīng)》所說:「一生造作惡業(yè),應(yīng)墮惡道,有人教你『應(yīng)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勾恕阜Q」即是「稱念」,所以說「令聲不絕」才是「念佛」。
或者一般人會想,一生中不作惡業(yè),當然不墮惡道,平時多少也有念佛,參加共修,難道臨命終「十念佛號」,不能往生「西方」嗎?我想是吧!既然今生早有佛緣,歸依三寶,而不好好進修,加強功德圓滿,以增未來解脫因緣,這種懈怠茍安心態(tài),該修不修,該作不作,該度不度,辜負佛恩,已非佛子該有表態(tài),到時世緣業(yè)盡恐無佛力接引,好好想想看。雖然今生無甚大惡,可是累世冤債無量,到時業(yè)障現(xiàn)前,莫說十聲,就是一「阿」字不一定念得出聲。還是生前盡心盡力修持。
經(jīng)中所說「十念」有多種解說,很多大德認為,一呼吸中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總共十次呼吸為「十念」。十念中持續(xù)不斷不起妄想雜念。往生要有這種能耐,也該在平時加強自我訓(xùn)練,訓(xùn)練中斷盡妄想雜念,以利將來臨命終時十念完成「一心不亂」,才能得佛接引。
「十念」在《大阿彌陀經(jīng)》所說,為「十晝夜」,經(jīng)中說:「一心常念阿彌陀佛,欲生其剎,十晝夜不斷絕者,命終必得往生,縱不能十晝夜,當絕慮去憂,勿與家事,勿近婦人,端正身心,斷除愛欲,齋戒清凈,志心憶念彼佛,持誦名號,欲生其剎,只一晝夜不斷絕者,命終亦得往生!
觀經(jīng)所說,下品下生眾生,是一生中五逆十惡之人,在臨命終時,得懺悔因緣而往生,這種情形萬人中難取一人。五逆十惡之人,多數(shù)遭橫禍惡死,有人死亡前業(yè)障蔽身控心,莫說十念,一念也難,諸位同修趁早懺悔,以免將來未能如愿。
嘉義能仁禪寺,慧深法師在電臺播音中說:「四十年來,臺灣二千萬人口,有四百萬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事實只有四百人往生極樂國土。」這個只有萬分之一成就的數(shù)目,真令人擔憂,眾生實在愧對彌陀、觀音。
「西方凈土」品位,無論是觀經(jīng)所說「三品九生」,或大阿彌陀經(jīng)所說「三輩」往生,都無關(guān)緊要,重要是因位中的眾生,是否認清自己,認知往生條件和個人修為,不然這空洞妄想,于事無補。
有一事實,求往生者必有正確認知,切勿把「往生西方」看得太簡單,「事難即極盡努力而成就易,事易即懈怠心生而成就難!骨杏。
求往生者無論出家或在家修士,必要具足三心,要有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等作為正行,其他還要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平時多多讀誦大乘經(jīng)典,或念佛或禮佛,或八關(guān)齋戒等,皆是實質(zhì)修持、懺悔,而后一切功德回向發(fā)愿往生彼國,量力而盡其心,到時必往生無疑。
至誠心:就是在個人身口意的修持中,必要內(nèi)外相應(yīng),身心合一,不得內(nèi)存名聞利養(yǎng)之心,外現(xiàn)賢善精進假相,要真真實實求生凈土。在三業(yè)中身業(yè)禮拜「阿彌陀佛」,佛前真心懺悔?跇I(yè)者要常常讀贊,贊「阿彌陀佛」的偉大。意業(yè)者。全心念想諦觀「阿彌陀佛」三十二相金身。
深心者:深信之心,深信自己是一位煩惱具足凡夫。無始以來輪回五趣,不得解脫。今適得人身,又聞佛法,知彌陀四十八宏愿攝受眾生,若順其愿心修持,必受攝持而往生,如是等深信不疑。
回向發(fā)愿心:就是平生修持一切功德,不論是人天善德、布施、持戒、十善業(yè)、觀想、念佛、贊禮、讀誦、禮佛、共修,及一切善行,悉皆回向,愿生彼佛國土,口中回向,心作觀想彌陀。能具此三心,量力盡心,將來必往生彌陀國土。
觀無量壽佛經(jīng)所說的往生條件,除了上述三心具備,必生其國,其他尚有修持條件,同樣可往生,包括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jīng)典,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深信因果、不謗大乘、發(fā)無上道心、受持五戒、八關(guān)齋戒、不造五逆、孝養(yǎng)父母、行世仁慈、有過懺悔,知慚愧心不重造惡業(yè),常常稱名念佛,稱「南無阿彌陀佛」名。如能至心稱名者,無量無邊罪業(yè)種子,得受「佛光普照」自能干枯消滅,不生起現(xiàn)行。修行心真心誠,萬德自能圓融,到時千佛授手接引。諸位!莫認為困難,諸大菩薩和諸大德能,為什我們不能,所謂:「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yīng)自卑生退屈!
念佛與稱名
求生凈土的修持法門,除了上述信愿行三資糧,及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三心具備。還有念佛的定力、定境。所謂「念佛定境」就是「念佛三昧」。
念佛法門,從凈土相關(guān)的經(jīng)典來看,除了《菩薩念佛三昧經(jīng)》、《般舟三昧經(jīng)》、《楞嚴經(jīng)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外,就是《觀無量壽佛經(jīng)》最為提倡。
「觀經(jīng)」的開始,就是王舍城太子「阿阇世」,忤逆不孝,將父王母后拘禁,時王后禮佛,求佛救度,愿離五濁惡世,求生極樂國土。佛陀示現(xiàn)十方凈土給王后「韋提!惯x擇,韋提希選上了「西方阿彌陀佛世界」。王后說:「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思惟』就是『念』,『正受』就是『定』)。
世尊向韋提希說:「汝當系念,諦觀彼國凈業(yè)成者!(『系念』就是把念頭縛在一處!褐B觀』就是仔細觀察。)
而后佛陀又向韋提希說:「汝及眾生,應(yīng)當專心,系念一處,想于西方!
觀經(jīng)第九觀,佛陀又說:「但當憶念,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佛,以見一切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觀經(jīng)末段,佛陀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分陀利華就是白色蓮花)
從觀經(jīng)的內(nèi)容可了解,念佛求生極樂,占很大份量,因此,有很多眾生,以「念佛」為修學(xué)課程。
但是「念佛」是「稱名」,或是「思惟」,或是「系念」,或是「憶念」。
「稱名」就是「念佛」。但是,「念佛」是要達到「定心境界」為目的,如,《阿彌陀經(jīng)》說:「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才符合「念佛三昧」。切不可做做樣,給人知道我有念佛,我是一位佛弟子。如果在修持中,每日不能以固定時,持續(xù)不斷「系念」,心想「西方」,或「憶念」阿彌陀佛三十二相,不但不能得到念佛三昧見十方佛,當世往生時,心也容易「顛倒錯亂」,這樣終不能達成往生西方凈土的愿望。絕對不可想,平時有念佛,即有往生「極樂世界」的機會,這是錯誤想法。因為很多死亡前「心亂顛倒」,所以不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前面說過,慧深法師在電臺說:臺灣有二千萬人口,四十年來有四百萬人念阿彌陀佛,但是只有四百人得往生西方世界。想想看,這種只有萬分之一的成就。他所說的這個數(shù)目,不管是不是正確的,但這之中隱含者另一意義,就是大多數(shù)念佛的人,不明白往生西方極樂的基本條件和修持,也不明白「念佛」的全部含意,所以不能在念佛中有一心不亂的境界,當然也有很多修學(xué)不全心精進。所以根據(jù)經(jīng)典來看,雖然念佛的人很多,但實際能往生西方者卻少之又少。
「念」可讀為「念」,「念誦」就是口中發(fā)出音聲,所謂「稱名」就是「念佛」。
「念」是「憶念」,「憶念」就是「回憶」和「想念」以前的意思。
「念」又是「思惟」的意思,「思惟」是屬于「禪觀」的「靜慮」性質(zhì)。
「念」又是「觀念」,「觀」讀「貫」,是「深思」的意思。「觀念」是人的思想,就是「思想觀念」。
由字義上了解,「稱名念佛」只是「念佛」中的一部份修持而已!改罘鹑痢挂_成者,「念佛」意義必要完全清楚,也要全部修持,才得到「念佛三昧」的境界。就是沒有「念佛三昧」的境界,到了臨命終,也不至于「心亂顛倒」。
「念佛」是觀經(jīng)里,上品上生位「六念」修持之一,包括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六念精進具足,才得現(xiàn)出「念佛三昧」的定境,如果定境不生,亦不至于不得往生「西方極樂」。
所謂「六念」,如果學(xué)佛者,無佛法知見,或少有知見,也難明白「六念」法義,因此,學(xué)佛的人一定要精進多聞,充實佛法內(nèi)容,不然的話,根據(jù)什么修行學(xué)佛。事實「有正知見,才有真修行。」
念佛:念自性是佛,觀經(jīng)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顾^「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辜热粺o差別,因何我作流浪兒?在六道常浮沉,受生死苦煎熬。以此「思惟」好好參悟「自性法身」,誠如蓮池大師說:「念佛是誰」。這個「誰」又是「誰」。
念「佛恩佛德」,無始劫以來,恒沙諸佛,佛佛同心,視眾生平等同體,他們犧牲身命一切,欲把眾生度盡,這種恩澤,萬劫殺身難報于萬一。常常「憶持」佛恩佛德。
念「佛因佛力」,觀知佛在因位的修持,及舍身命的勇氣,如,釋迦牟尼佛,在菩薩因位時,為了度眾生,舍身無量,舍眼睛、舍手足、舍王位、舍醫(yī)藥亦無量,生生世世不斷行六波羅蜜。阿彌陀佛為了完成四十八大愿,莊嚴凈土,以便攝持眾生,救度眾生,竟然精修五大劫。觀知諸佛因位的精行苦修,而后反觀自己,今世雖然學(xué)佛,到底付有多少心力?是否盡心盡力?步上難修能修,難忍能忍之行。還要「念佛」有三明、四智、五眼、六通、無量光明,大慈大悲,我欲與佛同等覺,我亦能救度無量眾生。
念法:憶持不忘如來所說之大法,三藏十二部經(jīng)教,做為救度眾生,得證盤妙法。我今生有緣得聞如來正教,一定要「不斷上求佛道」,以達覺證。而后再施于眾生,愿大地眾生人人同登覺路,同證菩提。
念僧:憶持不忘古今大德圣賢僧,他們是佛陀弟子。為了維護正法,使正教常久不衰,他們有大丈夫志,又具足戒定慧,可為當世人間典范,又為后世眾生法則。我憶念賢圣僧的偉大,我效法他們的行持。
念戒:憶念不忘戒律功能,戒能除一切不善法,能生一切善功德。因此,我必依戒精進修持,以免重造惡因,尤其是往生凈土,以戒為先,不持戒律,藏識多惡業(yè)種子,到時難免三惡道苦,所以我必念戒,多造善因,以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其是在家修士,必要建立菩薩戒,戒律法義要真實了解,不可有名無實。
念施:憶持不忘布施之德!肛潯篂槿局,布施能除慳貪,慳貪不除容易墮落餓鬼道,所以說布施不可忘失,六波羅蜜布施為首,因為布施能攝取一切眾生,以便將來度化!改钍故悄钅畈煌际
念天:天有三界不同層次,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天人之果,皆是光明之心,得功德而往生,所以說「天者光明」!改钐臁故欠词∽约盒牡,是否光明,作事是否磊落,無欺詐、不自私,有菩薩大人之風(fēng),不然以什么功德得生凈土。
「念」是憶念,憶念已往的不是,速速懺悔。憶念已往慳貪,速速量力行施。憶念已往無知懈怠,速速精進上求佛道。憶念已往有意無意所造諸惡業(yè),反過來即好好修持十善行,能如是依如來圣教,念念不忘而精進,到時藏識中性種清凈,自性「彌陀」顯露,不只入「念佛三昧」定境,「般舟三昧」也成就,「西方極樂」上品上生位也完成。
往生凈土之相關(guān)法門
《往生論》之五念門
《往生凈土論》原名《無量壽經(jīng)優(yōu)婆提舍愿生偈》,是世親菩薩作,偈中說明西方國土是「彌陀報土」,凈土中無二乘、根缺、女人,娑婆凡夫必須具足「五念門」因緣,才得往生西方凈土見阿彌陀佛。
偈中說:「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成就者,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何等五念門?一者禮拜門,二者贊嘆門,三者作愿門,四者觀察門,五者回向門。」
「云何禮拜?身業(yè)禮拜阿彌陀如來,應(yīng)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修凈土者,家里應(yīng)該設(shè)有「阿彌陀佛」圣像,早晚獻香虔誠禮拜(五體投地),最好念圣號一○八聲,拜一○八拜,禮拜時心勿急躁。平時在外,見有「彌陀」圣像,或其他佛、菩薩圣像,心起敬意即禮,合十、問訊、頂禮都可以,這種禮佛作持,念念不忘,是為身業(yè)禮敬。禮拜時口中不斷持念圣名,心中憶念佛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佛光照射于我身,這樣是謂「身口意」三業(yè)禮佛。
「云何贊嘆?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yīng)故!
念佛、禮佛后,勿忘贊佛偈,禮阿彌陀佛者,當然贊阿彌陀佛。
贊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zhuǎn)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shù)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愿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全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作愿」請看前段信愿行。至于「奢摩他」是「止」和「定」的意思,又謂「寂靜」,當念佛、禮佛、贊佛時,不是口頭稱念,隨意拜拜而已,注意,心莫「妄想紛飛」,念佛時想佛,禮拜時也想佛,也要觀佛,也要發(fā)愿將來往生其國。修者首先難免有雜念,能至心禮佛,天天不斷禮佛,久而久之,自然止息妄想雜念。
「云何觀察?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毗婆舍那譯為觀)。彼觀察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觀察彼佛國土功德莊嚴。二者觀察阿彌陀佛功德莊嚴。三者觀察彼佛菩薩功德莊嚴!(內(nèi)容廣泛,修者欲求凈土上品者,請好好探討本論,并精心依經(jīng)行持。)
「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愿,回向為首,成就大悲心故!
修凈土行眾生,該有與彌陀同等大慈悲心,眾生與我同體,不可舍棄每一苦惱眾生,但愿一切眾生同生極樂。所以必將所修功德,盡皆回向。誠如「本凈土論」后段所說:「依智慧門,不求自樂。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依方便門,憐憫一切眾生心!
本凈土論,世親菩薩說:極樂凈土無二乘、根缺(六根對六塵境時,不生起六識,識心起即有染相)、女人,須要五念門具足,方得往生,故凈土行者,必深解凈土諸經(jīng),精行修諸功德,并將功德盡皆回向。
《華嚴經(jīng)》之普賢十大行愿
行愿品說:「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愿王(普賢十大行愿),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唯此愿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dǎo)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
「或復(fù)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讀誦,乃至?xí)鴮懸凰木滟?速能滅除五無間罪,身心等病,種種苦惱!
這三段內(nèi)容所說明,十大行愿功德力量,能持能守者,小即除去「五無間罪」,大能往生極樂世界,即見「阿彌陀佛」蒙佛授記,不必如「般舟三昧」或「念佛三昧」那么難行的功力。但是十大行愿,不是發(fā)愿而已,需要實際了解,實質(zhì)修持。十大行愿內(nèi)容如左:
禮敬諸佛:禮佛是修行學(xué)佛的基本禮儀,除了感報佛陀恩澤于我眾生,也表示學(xué)佛勤奮精進。常常禮佛,自能收攝輕心慢心,清凈身口意三業(yè),并與諸佛、菩薩,增上無量因緣。禮佛時心有敬意,心無雜思,心口清凈,不念他事。
稱贊如來:佛陀功德偉大,我們不得不贊嘆,經(jīng)中贊說:「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法華經(jīng)贊說:「剎塵心念可數(shù)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fēng)可系,無能說盡佛功德!
當你見到佛像時,即時合掌起敬心?谀钯澐鹳,贊嘆諸佛功德,贊嘆者亦得無量功德,并得諸佛菩薩祝福。
廣修供養(yǎng):學(xué)佛的至高圓滿是;劬咦,才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福慧未具足以前,必須供養(yǎng)三寶,供養(yǎng)父母、師長,供養(yǎng)眾生。供養(yǎng)三寶是耕耘敬田,供養(yǎng)父母、師長是耕耘恩田,供養(yǎng)眾生是耕耘悲田。此三田不耕不植,佛法無從立足。所以說:供養(yǎng)為一切善德基礎(chǔ)。
懺除業(yè)障:任何一眾生,從無始劫來,因迷于事理,造無量業(yè)。業(yè)力既造,即成為未來之業(yè)障,包括病障、苦障、道障。今生欲學(xué)佛修行,業(yè)障成為學(xué)佛「障礙」。業(yè)障輕者,有各種不如意坎坷,造成修學(xué)一蹶不振。業(yè)障重者,有傷身失命的危險,所以必要時時禮佛、懺悔,罪業(yè)才得清凈(注意勿造新業(yè)),修行才無障礙。
隨喜功德:他人作諸善行、功德,我即隨時、隨地歡喜,把他人所做功德,當做自己做的,尤其是盡心盡力幫助完成。在歡喜中贊嘆鼓勵。普賢菩薩本愿中說:「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xué)無學(xué),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請轉(zhuǎn)*輪:就是請佛說法,因為佛陀,覺悟生死涅槃之法,有正知見。在正知見圣者的教育下,才能使眾生同得解脫,因此,請佛為眾生轉(zhuǎn)*輪,是佛弟子該有的心意。
請佛住世:佛陀住世,降生人間,才得為當世眾生說法。法義典籍,做為未來眾生修學(xué)法則,所以佛陀住世是非常重要。佛弟子要時常作愿,愿我佛慈悲,正法重光于世,普照大地眾生,使眾生重見光明,才免墮落三途,受無量苦。
常隨佛學(xué):佛陀是一位究竟圓滿圣者,眾生隨佛陀學(xué)習(xí),就是學(xué)佛。學(xué)佛目的是為了解脫,必要認清解脫法義,才有成就佛道的正知見。如果盲目修持,終其究竟,苦死無成。常隨佛學(xué)者,要多聞佛法,研究佛學(xué),有正知見后,必要如法努力精進,甚至廣度有情,才得究竟圓滿。
恒順眾生:學(xué)佛是要發(fā)愿利他,才能符合佛心大志,才是學(xué)佛者偉大精神的表現(xiàn)!负沩槺娚咕褪琼槕(yīng)時代眾生因緣而教育。時代多變,民情不盡相同,所以要隨順時代眾生因緣,適應(yīng)民情,以不同方法,教導(dǎo)不同根基眾生,隨佛學(xué)佛。上述「九大行愿」不是說說而已,要實際明了,如法實修。
普皆回向:這是最后一愿,第十愿統(tǒng)攝前「九大行愿」。從「禮敬諸佛」至「恒順眾生」的一切善行功德,回向與法界眾生,愿眾生們得此功德同生極樂國土。修菩薩行者,都會為眾生設(shè)想,為眾生受苦也心甘情愿。菩薩心,以眾生解脫為前提,做后,一切功德再回向,才是無上菩提的究竟成就。
所以普賢菩薩說:學(xué)菩薩行者,能行「十大行愿」,自有資格往生西方極樂,即見阿彌陀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佛弟子該如法精進。
《維摩詰經(jīng)香積佛品》云:
彼菩薩曰:『菩薩成就幾法,于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凈土!
維摩結(jié)言:『菩薩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凈土。何等為八?』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是「慈無量心」,菩薩行持,度眾生工作是義務(wù),只有不斷犧牲,不起權(quán)利、望報之念思。
『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是「悲無量心」,把所有眾生當做自己,代眾生受無量苦也心甘情愿。
『所作功德,盡以施之』:每日為眾生之工作功德,再施舍,愿眾生得此功德,速證菩提。有舍心即有歡喜心,所以說,功德愿意再施與眾生,是「喜無量心」。
『等心眾生,兼下無礙』:行菩薩道,不分冤親,不分彼此,是以平等心對待眾生。又能謙虛卑下,是沒有高傲驕慢心,是「舍無量心」。
『于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jīng)聞之不疑』:對于當前行菩薩道者,無論出家或在家居士,都要如佛一般看待,恭恭敬敬。各人佛經(jīng)研究有限,就是未聽過、未聞過的經(jīng)典,今日聽到也要深信不疑。如果不能信心接受,也要深入研究,不可隨意出口誹謗。
『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二乘雖然只顧「獨善其身」,修四諦、十二因緣,但這程度是深行,也是佛陀開示之法門。尤其是修菩薩行者,也要有二乘基礎(chǔ),不然功行難免不足,所以說:行者不背聲聞法。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調(diào)伏其心』:修行、出家不是為名利、供養(yǎng),是為了解脫,雖有眾生向修行者(出家)供養(yǎng)。要看被供養(yǎng)的德行和福報。切莫看他人被供養(yǎng)多,被護持大,即生起異念、妄想、嫉妒諸心蒙蔽自性,這是非常錯誤。要好好調(diào)伏、懺悔,以便清凈自心。
『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惟以一心求諸功德』:既然為了解脫而修行,最好天天省察自己,該修修否?該行行否?該忍忍否?這正是修行用功處,那有工夫去評人長短,說人是非,古人說:「靜坐當思己過,閑談莫說人非!怪斢。修行者只要一心求諸功德,即所謂「盡形壽」,不然歸依即成形式,不但不能往生極樂,恐怕還會墮落,注意再注意。這八法功德,是往生凈土條件,能精行者必往生極樂世界無疑。
諸位!世事成功決非偶然,必要平時努力。求生極樂同樣道理,那有臨命終「十念」即成。如果一生中,平平凡凡過了,虛度光陰,無顯著修持,到時業(yè)力勝過空愿,自然招感來世「六道果報」。這樣誰誤你?其實自誤,并非我佛、菩薩不慈悲。如果你已「歸依三寶」,必要受持「五戒」,受持五戒是歸向三寶的實行,歸依而不受持五戒,等于假「優(yōu)婆塞」、假「優(yōu)婆夷」。所以說:歸依后,必要多聞,明法義后,量力盡心修持,今年比前年深行,來年比今年更圓滿。歸依后發(fā)心度己,三年后必要發(fā)心度眾生。一生中「盡形壽」不失正念,也不失正行。
從前,大名長者問佛:「我平時念佛時,『不起妄想』,『不失正念』。如果,我在十字路口,萬一被象馬撞倒而死亡,是否因此而墮落?」佛陀回答說:「不會墮落,因為你平時念佛,已經(jīng)養(yǎng)成向佛的善習(xí)和條件,如果出事而死亡,還是會往生,你『念佛』業(yè)力非常強大,好比一棵大樹已經(jīng)傾向西方,一旦砍倒,自然傾向西方。」
往生西方極樂修因,到此告一段落,奉勸諸位大德,依法實修,往生才有希望,如果認為念佛即得往生,也要「老實念佛」和「老實守戒」。下面與你研究往生「兜率凈土」修因。
往生兜率凈土修因
三世諸佛度眾生因緣,皆以初發(fā)心之愿力定案。如釋迦牟尼佛在因位時,發(fā)心于五濁惡世度眾生后成佛。阿彌陀佛因位時,發(fā)心創(chuàng)建極樂國土接引眾生。當來下生彌勒佛初發(fā)心時,以功德莊嚴人間成凈土,然后度得生凈土之眾生證法眼后才成佛。
諸如來在因位發(fā)心后必要精修,才能圓滿正依二報。初修「六波羅蜜」及「四無量心」,以至「十波羅蜜」精行完成,無始劫來,佛佛同行此道。
然而當來下生彌勒佛之度生過程,分為二段二處世界,一者兜率內(nèi)院接引眾生。二者人間凈土,龍華三會,為眾生證法眼。這二個世界的接引方式,在上生經(jīng)和下生經(jīng),佛陀有明確指示,看過上、下生經(jīng)的佛弟子,應(yīng)該不會懷疑。
經(jīng)中說,在娑婆世界成佛圣者,必在兜率天一段時間,做補處菩薩,然后下生人間,彌勒菩薩當然也不例外。自從「釋迦佛」二千五百年前,離開兜率天來人間成佛后,兜率凈土主人,就是「彌勒菩薩」。
殊勝的「兜率凈土」和「西方凈土」,有同等功能作用,都是為了攝受眾生,教育眾生成正等覺。所不同是兜率是五乘共土,西方是大乘不共土。西方凈土?xí)r間無量,兜率凈土?xí)r間短,因為接引有緣眾生完成后,彌勒菩薩即帶所有的眷屬弟子,來娑婆人間,開三次龍華大會,為這些弟子說法證道,以便圓滿初發(fā)心的大愿。那么眾生以何種因緣得往生?三品修因而往生,不厭生死而愿往生。
修三品行往生
上品者修六事法
精勤修習(xí)一切功德:包括種植三田,敬田、恩田、悲田。供養(yǎng)三寶為敬田。供養(yǎng)父母、師長為恩田。供養(yǎng)眾生為悲田。并修六波羅蜜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
威儀不缺:嚴守戒律自然威儀堂堂。在家修士從三皈依、五戒、十善戒,以至菩薩戒。出家者當然要具足出家戒。
掃塔涂地:建設(shè)道場、莊嚴道場,以便接引眾生,同登兜率,同赴龍華三會。
香花供養(yǎng):導(dǎo)眾生種諸善因,以香、花、素果供養(yǎng)三寶,增上諸佛因緣。
行眾三昧,深入正受:「三昧」譯中文為「正定」「正受」「不受」,是內(nèi)心安祥自在,不起煩惱的意思。這種境界可從聞、思、修入手,自然入于「正受」。「不受」者,不受六塵色聲等干擾自心。
讀誦經(jīng)典:早晚常讀大乘經(jīng),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彌勒上生兜率天經(jīng),持彌勒禮贊,也要為眾生演說諸經(jīng),行法施度。
以上六事法,能至心精行學(xué)習(xí)者最好,如未能達到圓滿或斷盡煩惱,在世時如得六通圣者,未來往生兜率凈土即上品上生。如果修持多分者上品中生,少分者得上品下生。
中品者稱名念佛,受八關(guān)齋戒
《上生經(jīng)》說:「應(yīng)當系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瓜的钣卸N修持。一者憶念彌勒菩薩三十二相。二者不斷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還要常受八關(guān)齋戒,最好受持七次。受持中內(nèi)心清凈,不生起雜念,功德圓滿,并發(fā)愿回向兜率凈土。中品行能精修者,得中品上生。多分者中品中生,少分者中品下生位。
下品者造惡業(yè)誠心懺悔
《上生經(jīng)》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yè),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yè)速得清凈。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
能遵照三品法義修持而往生者,即蓮花化生在兜率內(nèi)院,即時見佛聞法,得證不退轉(zhuǎn)于無上道。(兜率與西方大不相同,往生「西方極樂」者,上品中生位經(jīng)一宿見佛,上品下生位七日見佛,下品下生位經(jīng)十二劫花開。請再參考前段凈土不同點。)
尚有其他往生修持的方法,上生經(jīng)說:持五戒、八關(guān)齋戒、具足戒、十善戒者回向可往生,聞彌勒菩薩名,歡喜恭敬禮拜者亦得往生,以香、花、衣服、繒蓋、幢幡供養(yǎng)佛者可往生;蛞蝗罩疗呷,持佛禁戒者得往生。思念十善,行十善道者,亦得往生,上述功行修持者,必要將功德回向,愿生兜率,朝謁彌勒菩薩,將來皆受接引而往生,即時花開見佛。
不厭生死而愿往生
上生經(jīng)說:「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拱l(fā)菩提心之在世圣者,不畏懼生死,往返天人之間,以大悲心救度眾生。世圣大人與彌勒菩薩同一心懷,他們敬愛這位發(fā)無上心的大菩薩,所以發(fā)心往生兜率,作為彌勒菩薩弟子,聽經(jīng)聞法,清凈藏識,以備未來救度無量無邊眾生。
古今大德,求生兜率內(nèi)院彌勒菩薩前者,有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戒賢大師。我國有道安法師、玄奘大師、窺基大師。近代有太虛、虛云、慈航三位大師。
民國四十三年三月十二日,虛云老和尚靈體,親自往返兜率內(nèi)院,返后說:「兜率內(nèi)院,莊嚴瑰麗,非世間有,我見彌勒菩薩在座上,宣說『唯心識定』,在聽講圣眾中,有十多人我認識,其中有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臺融鏡法師,岐山恒志公,百嚴宮寶悟和尚,寶華山圣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我皆合掌致敬。」他們都是行菩薩道世圣,所以不厭生死求生兜率內(nèi)院。
赴龍華三會人間凈土修因
《上生經(jīng)》說:「佛滅度后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系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受八戒齋,修諸凈業(yè),發(fā)弘誓愿︰︰必定無疑,當?shù)蒙诙德侍焐?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于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于諸佛世尊前,受菩提記!
《上生經(jīng)》又說:「若有禮敬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設(shè)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fā)無上心!
經(jīng)中所說,今生修六事法,受八關(guān)齋戒,修一切凈業(yè)戒行者,不但上生兜率凈土,遇彌勒菩薩。將來人間成凈土后,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赴「龍華三會」的第一會。未來也能遇到「賢劫」千佛和「星宿劫」千佛。在佛前受記作佛。
不相信兜率凈土,不相信龍華三會,可是聽到彌勒圣號,看到彌勒菩薩圣像,心生歡喜,恭敬禮拜者,也會除去百億劫在生死輪回中所造罪業(yè)。這種人今生別世后,就是沒往生兜率凈土,將來龍華樹下,也會遇到彌勒佛,受佛教育發(fā)無上道心。
下生經(jīng),彌勒佛看見赴龍華初會的人眾到齊后,向大眾宣示說:「今諸人等,不以生天樂故,亦復(fù)不為今世樂故,但為涅槃常樂因緣。是諸人等,皆于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佛遣來付我,是故今者皆至我所,我今攝受之。是諸人等,或以讀誦,分別決定修多羅,毗尼,阿毗曇藏,修諸功德來至我所。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來至我所;蛞葬ιw華香,供養(yǎng)于佛,修此功德,來至我所;蛞圆际┏铸S,修習(xí)慈心,行此功德,來至我所;驗榭鄲辣娚,令其得樂,修此功德,來至我所;蛞猿纸淙倘,修清凈慈,以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施僧,常食齋講設(shè)會,供養(yǎng)飯食,修此功德,來至我所;蛞猿纸涠嗦,修行禪定,無漏智慧,以此功德,來至我所;蛴衅鹚B(yǎng)舍利,以此功德,來至我所。善哉釋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百千萬億眾生,令至我所。」
經(jīng)文中所說,將來赴龍華三會的有緣眾生,都是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佛弟子,被佛陀法義引導(dǎo)修持,然后發(fā)愿回向結(jié)彌勒因緣。龍華會中大眾,個個都是循如來正教發(fā)心,有讀誦大乘經(jīng)典功德回向。有智慧觀諸法相因緣,修持功德回向。有精守戒律,功德回向。有布施、持戒、修習(xí)大慈悲心功德回向。有幢幡、繒蓋、花香供養(yǎng)諸佛功德回向。有行菩薩道,救度苦惱眾生功德回向。有開無遮大會,為眾生說法,設(shè)齋供養(yǎng)聽眾功德回向。有修忍辱行,清凈慈悲行功德回向。有多聞、修三學(xué)戒定慧功德回向。有禮拜、懺悔、持咒功德回向。有造佛塔、供養(yǎng)三寶舍利功德回向。
從上生經(jīng)、下生經(jīng)所表示,及凈土三經(jīng)所表示,往生「兜率凈土」比「西方凈土」容易很多。凈土相關(guān)經(jīng)典都是佛說,凈土圣人愿心不盡相同。修者必要認知自己能力、程度而后發(fā)心,才不至于錯失因緣。如修者以西方凈土為目標,最好先以兜率凈土、龍華三會為跳板,然后往生西方凈土必登上品位,也比較急速。因為三處凈土?xí)r間不同的關(guān)系。
兜率凈土是速證菩提之凈土
前段說過,吾人居住世界,經(jīng)中稱謂「娑婆世界」,或稱「南瞻部洲」。世界自生至滅為一劫,名為「賢劫」,一劫分為四中劫,即成、住、壞、空。每一中劫有二十小劫。今地球壽齡已到「住劫」第九劫末。再經(jīng)六千五百年第九劫結(jié)束,第十劫開始,經(jīng)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十萬為一億),人壽五萬六千歲,彌勒菩薩下生人間,開龍華三會。這時就是賢劫第五佛下生人間時期。賢劫共有千尊菩薩,度眾生后成佛。這千佛皆在「住劫」出現(xiàn),最后一佛是「樓至佛」。樓至佛功德圓滿后,地球壽齡即接近「壞劫」,生物漸漸減少,到了「空劫」化世界成微塵。
今起至「住劫」第二十劫,只剩余十一劫,十一劫的時間,也等于娑婆世界總壽命八分之一。
《佛說佛名經(jīng)》佛陀說:「我此娑婆世界賢劫,釋迦牟尼佛國土,于安樂世界為一日一夜。若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一劫︰︰。」今將娑婆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時間對比,人類眾生歷經(jīng)十一劫,大約是極樂世界一日中之八分之一。所以說:娑婆世界學(xué)佛眾生欲證菩提,至未來圓滿菩薩道成佛,最好先求生兜率凈土,到第十劫人壽五萬六千歲時,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在人間有六萬年,跟隨在彌勒佛身邊受教,證菩薩法眼智。然后,發(fā)大愿心隨賢劫千佛修學(xué),至最后一佛樓至佛在娑婆世界度眾生,再發(fā)心往生西方凈土,參謁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
在娑婆世界賢劫中,真實發(fā)菩提心,實行菩薩道,正符合西方凈土上品上生條件,這豈不是一條很通順「成佛之道」,又快又正確。
如果眾生真修西方凈土,除了上品上生即刻見佛,上品中生位也要一宿(一宿等于人間二個中劫),上品下生也要七日見佛(七日等于人間七劫)。其他品位時間更是無量無邊,所以求往生西方極樂的眾生,必要正見西方,認知自己,一生中有幾分努力,將來往生是否有希望。因此可確定說:兜率凈土是速證菩提之凈土,兜率凈土是往生十方凈土的跳板。
再說兜率凈土,是吾人所居住的娑婆世界相關(guān)之凈土。西方凈土是他方凈土。彌勒菩薩天上凈土,及人間凈土,是直接度吾相關(guān)之冤親。我們先往生兜率凈土,再赴龍華三會,然后根隨賢劫千佛,在娑婆世界度我所有累劫親屬。不然,就是你有辦法往生他方凈土,不顧累世親屬在生死中的痛苦,修行意義難免有很大缺失。
結(jié)論
三世諸佛說法度眾生,自然機理雙契。如果法義背正理者,眾生依法進修也無能解脫,法義不契眾生機者,眾生無因緣可下手,所以諸經(jīng)必要契理契機,才是如來正教法義。
今為末法之期,法弱魔強,新興教派如雨后春筍。眾生緣薄多懈怠,凡事不求甚解。故當前宗教信仰者眾,入正法真修行者少。掛空名自認為修行者眾,入佛法真學(xué)「佛」者少。為什么?修學(xué)眾生多數(shù)不明「學(xué)佛」(成佛)正途。
懈怠是眾生的蒙蔽,速成是眾生共一不正常心理。因此,有人看此弱點,妄說「一步登天」之法,來誘惑懈怠又求速成之修道眾,其實宇宙間大自然律法,所有事物成長演化,具不變定律過程。如種子由播種后發(fā)芽,必經(jīng)施肥、工力,才有自然的成長(進化),然后開花、結(jié)果、慢慢成熟。成(學(xué))佛之道,當然亦不得違背自然律法,由觀經(jīng)多聞而明理,但必要確定真實目標,不可霧里看花。
明理是明白眾生六道生死輪回主因。也該明白生死解脫之道,然后實實在在精進。明理必由佛陀所說的佛法去認知,不然容易會錯修行之道,而步上不歸路,即苦死無成,或誤認小善義為大乘經(jīng)教,也是很危險的自我耽誤。
至于佛說凈土諸經(jīng),最適應(yīng)大眾因緣,上自大乘菩薩道根基,下可引導(dǎo)初入佛門之佛子。只要順其經(jīng)義精進,將來必得往生凈土,至不退轉(zhuǎn)地。然而凈土世界,有大乘不共凈土,及五乘共土。眾生修凈土法門,必先認知入凈土之因緣功德,再反觀自己修持能力,是否符合往生條件,然后加強進修。
兜率凈土是五乘共土,不必有「一心不亂」的境界,即可往生進入,修者從見佛懺悔,恭敬禮拜,八關(guān)齋戒,十善五戒,六事法行持,大小根基修持功德,只要發(fā)愿回向往生,將來必受接引。如果佛子求速,入此凈土至將來成就菩提最速。如果佛子求正確者,此凈土法義,是釋迦牟尼佛所交待,要四眾弟子歸依彌勒菩薩,所以有雙重保證,必定正確。但是必要如法修持,如法回向。切勿我見認定,胡亂修持,恐入迷途,也不可高估自己,好高鶩遠,打空妄想,這都是不實際的作為。但求我佛慈悲,加被眾生,冷靜深思,真修實行,同生兜率凈土,以赴龍華三會,證法眼智。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 上一篇:修行始于口
- 下一篇: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jīng)講釋
- 仁德上人:為什么念佛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 宏圓法師:要想往生就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 凈界法師: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夢參法師:學(xué)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極樂世界嗎?
- 凈界法師:如何才能往生?對娑婆世界的愛取調(diào)伏到很低
- 凈界法師:往生的心態(tài)比念佛數(shù)目更重要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凈界法師:所有一絲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yīng)該有往生計劃
- 妙江法師:親歷了母親的往生
- 道亮法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 行策大師:想要念佛求生凈土不妨熾然起忻厭心
- 宏海法師:為什么四眾弟子修學(xué)凈土不能夠真實相應(yīng)?
- 智者大師:求生凈土為什么要念西方阿彌陀佛?
- 大安法師: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印光大師:怎樣念佛才能往生?
- 正如法師:人人在“常寂光凈土”的國土上都是佛
- 大安法師:凈土一法難信就在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
- 覺醒法師:凈土來自眾生對真美善的追求與統(tǒng)一
- 大安法師:省庵大師對凈土的情懷是如何表達的?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