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45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45)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后除八邪,乃過八千。

  所有學佛的人老實面對自己,把這兩件事情做好,你就能夠證悟到阿羅漢。無論你現(xiàn)在修什么法門,你要做到〔除十惡〕就要「行十善」,業(yè)就是一種行為造作,剛開始從十善下手,不要一開始就從「八正道」。大家要注意這兩個概念,它們可不可以同時呢?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十善業(yè)是人天的福報,八正道可以讓你解脫。八正道的意思,就是你透過這八項,如果做得到,你就可以邁向解脫之道,要注意,叫解脫道,不是菩薩道。我們今天談到解脫道,你書已經(jīng)看很多了,但是你做不到。做不到怎么辦?心量可以先達到,替別人著想的心量可以先達到,但是要達到菩薩,要按照次第修行,就像《地藏十輪經(jīng)》里有一個譬喻,說一個人連池塘里面的河水都沒有喝完,怎么有辦法喝大海?這個就是基礎(chǔ)。

  你們一般在修好像十善業(yè)歸十善業(yè),八正道歸八正道,事實上這兩個要結(jié)合,不可以分開,它是從八正道的理念,但是從十善業(yè)道下手的修行方法。我們現(xiàn)在從八正道來談十善業(yè)!正見」,我們早上談「梁武帝心邪,不識真理!咕褪撬麤]有正見。你學佛一剛開始第一個門檻就是正見,你不可以跳過這個門檻。為什么我跟你說「不要急于修行」?你注意看,「聞思修」,所以你不要急于修行,這個東西不懂,你的修行是騙人的,根本修不來,越修越有問題,越修越奇怪,干脆去上班!有些人問我:「師父,我可不可以去道場?」我說:「不用,去上班!购煤蒙习嘧鰝好國民,知道嗎?不要來道場搗蛋。假設(shè)今天你能夠聽到一個正見,你只要真正懂,它會輸入你的八識田中,生生世世,這個正見會跟著你、不會消失,只要有因緣,這個種子就會現(xiàn)行。正見怎么來的?「聞」。我們今天信不信佛?不信,因為你沒有正見,說你信佛是騙人的。如果你真的信佛的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鼓阍缇妥龅搅恕km然你在誦《地藏王菩薩本愿經(jīng)》,因果你還是照犯;雖然壞事多少做點,但是經(jīng)還是要誦。有些人學佛是無可奈何,我看苦就苦在這里,明知道不對還是要做。為什么要做?因為習氣嘛!為什么會有習氣?因為業(yè)障深重嘛!為什么業(yè)障深重?因為是凡夫嘛!為什么是凡夫?大家還不都是這樣?好啦,就共同入火坑,大家都一樣,就不要學啦!你今天思考到最后,是要為你找出一條出路,而不是為你找出一條絕路。要為生命找出口,不要為生命找借口,從這個角度你才愿意去突破。

  一、正見

  透過「聞思修」的「聞」,你才能具備正見。什么叫聞?聞是一種智慧,所以叫聞慧。首先你要多讀經(jīng)典,我為什么不說多讀大乘經(jīng)典?因為在我心目中并沒有大跟小,就像有人認為《阿含經(jīng)》是小乘經(jīng)典,只要是佛說的經(jīng)典你都可以讀,不要分大小。我都已經(jīng)跟你說過了,大還是從小來,所以你要老實。你自己在研讀經(jīng)典時,你會不會讀?還是像你在讀一般的書一樣,你讀瓊瑤小說《窗外》在寫什么,《我有一片云》在寫什么。你就要去研究一下你在讀經(jīng)典有沒有歸于自性,這有點抽象,我講個更簡單一點的,你在讀經(jīng)典時有沒有清清楚楚看到你的心?我這樣講你比較好體悟。比如說你看《金剛經(jīng)》時,你有沒有看到你內(nèi)心所有的執(zhí)著?你怎么去降伏你的心?你在看《地藏經(jīng)》的時候,你要看到你「往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瞋癡。」你要看到這種種…。如果你讀任何一本經(jīng)典,能夠回歸你的內(nèi)在,沒有關(guān)系,你可以看,我鼓勵你看,解門可以廣,行門要深,解廣行深。但一般人是解少,然后希望行深。只要你條件夠,我希望你解廣行深。你會說:「師父,我沒有時間!惯@句話是借口,你真的不要講這句話,沒有時間讀經(jīng)典,卻有時間跟人家吵架、打電話、抱怨,卻有時間跟人家講是非,或一個人在那邊胡思亂想,或連續(xù)劇一部一部看…。我覺得每個人都很有時間,所以大部分的時候都在起煩惱,把起煩惱的時間撥一點出來讀經(jīng)典啦!

  讀經(jīng)典有兩種方式,一是讀原文,一是讀注解,都可以,你自己選擇用什么模式去學習,就好好去學習,但最好要有一本佛學字典。第二,你要常聞佛法,如果真的忙到?jīng)]有時間,請打開電視頻道,那么多法師任君選擇。第三,你要接近善知識,善知識不一定是出家人,只要比你強的,他修行不見得比你好,有的在家人佛學知識很強,但他不見得會修行。你要請教理論也可以,請教修行的方式也可以,有的人并沒有辦法解行都很厲害,所以你去請教對方比你強的那個部分。這三項你都要具備,這樣才是正見。在戒律當中有一條,就是在你能力范圍可以到得了的地方,那里有善知識在講經(jīng)典,你沒有去聽你就犯戒,所以不是三選一,你本來就要三項都做,它不沖突、不抵觸,這三項同時做,你才能夠具備正見。很多剛開始學佛的人就是自己在家里面讀經(jīng)典,尤其是知識份子;信徒都是跑道場,參加法會,這樣都不圓滿。你如果自己一直看一直看,你究竟能懂多少?如果你解讀錯誤了呢?就是要跟人家探討,或聽聽別人的看法。等到真正具備了正見,才能夠說:「我是正信佛弟子!鼓愦蜷_《華嚴經(jīng)》,它有八十卷。什么叫「信」?前面十幾卷只談這個字,就是要讓你信而已。要「信」那么困難嗎?就是這么困難。

  二、正思維

  假設(shè)你符合第一個條件,你愿意看佛經(jīng),你也愿意來聽法,你也愿意去請教別人,但很可惜的是你卻不愿思考。不愿意思考有什么問題呢?你都是嚼別人的甘蔗渣,都是鸚鵡學人家說話。你現(xiàn)在看的的書也不是你的,你現(xiàn)在聽人家講的也不是你的體悟,你現(xiàn)在問別人也是別人的東西。你有什么體悟?沒有呢!所以你要思維,就像你在讀《壇經(jīng)》,六祖叫我們「不取不舍」,你憑什么做得到?六祖叫我們「不要執(zhí)著」,你憑什么不執(zhí)著?六祖叫我們要「觀自性」,你要怎么觀?你只要一思考起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完全不知道!肝业降滓趺崔k?」你要正思維!「正思維想不想?」「想!褂行┤藢W佛前會胡思亂想,學完佛不敢想,因為他以為,想就是意識,就是腦袋,所以干脆不想,就呆呆的,也不是這樣。可以想,要深入法義一直去思維,思維到找到答案為止。不要東跳西跳,那叫胡思亂想。不要把正思維跟胡思亂想混在一起。

  怎樣思維法義?比如我上課叫各位把某句話劃起來,并不代表其他的話你不必思維。你按照個人的體悟去研讀,然后慢慢地思維,懂了就讓他過去,不懂就思維。散步的時候也可以思維,靜坐的時候也可以思維,上班的時候要上班工作,除非你的工作是可以思維的,或你已經(jīng)做完,等待下班。

  所以學佛一剛開始就是要學智慧,八正道是把智慧擺在前面,六波羅蜜是把智慧擺在后面,六波羅蜜的智慧為什么擺在后面?因為菩薩已經(jīng)有這個基礎(chǔ),所以它后面的那個慧的層次更高的,就是要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前面的這個慧就是一個關(guān),把這個關(guān)口打開,從那邊進來。按照身口意分,這兩個屬于「意」,修行的重點就是要談身口意。你真正思維了,你才能夠了解。我們講「解門」就是講這個,「解」就是:「我已經(jīng)懂了!

  三、正語

  我們現(xiàn)在正式來談修行,要談修行之前,古人跟你講一句很簡單的話:「謹言慎行」,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見得要接受,讀過諸子百家的人知道,這四個字很受用,你立身處世的原則不能夠離開這四個字。我們現(xiàn)在從八正道的角度就是來談謹言慎行的問題,我們從「正語」來講,你說八正道早知道了。真的嗎?不相信我們考試一下,什么是不正確的話?佛經(jīng)里把它們概括成四類:「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共粣嚎,你解釋為不要亂罵人,只有這個意思嗎?為什么我們跟別人聊天,并沒有罵他,但是他說:「你傷到我的自尊心了!棺屇阌X得莫名其妙,或許你真的傷到他了。比如說,先生很晚回家,太太用懷疑的口吻問他:「你為什么這么晚回家,跟誰在一起呢?」請問,這句話是屬于惡口呢?或是妄語呢?都不是,但是講話傷到人就是不好的話,這就是核心。就像五戒當中有個不飲酒的戒,那抽煙算不算犯戒?只要傷害到別人或你自己就叫犯戒。

  「不妄語」,就是你要講真話,意思就是要如實,所以經(jīng)典一開始才講「如是我聞」,如是就是如實,你不如實,怎么會有機會見到真理呢?我們有沒有常常打妄語?你沒有看到,為什么要這樣講?或別人講什么,你就順著他的話來講,你要知道很多糾紛就是這樣發(fā)生的,很可怕。在佛教界里最大的妄語就是沒有開悟說開悟,如果有人跟你說他開悟,或他的書本里寫他開悟,或暗示他開悟,那都是妄語。比較巧的人都暗示他開悟,這是最大的妄語!竷缮唷咕褪翘魮茈x間。你為什么要挑撥離間呢?這內(nèi)在的東西是很復(fù)雜的,有時候你沒有察覺到你挑撥離間,你加油添醋就是挑撥離間。你要去掃除潛意識里所有不善的概念,要把它找出來,這個東西不掃除,你會繼續(xù)講,永遠會這樣!笎嚎凇共皇侵挥兄噶R人而已,一切傷害別人的話都算惡口,諷刺別人,嘲笑別人,造成別人的傷害都叫惡口。家里面為什么不和睦?因為彼此傷害,彼此傷害都是用嘴巴!妇_語」,不是只有指巧言令色,也包括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亂開玩笑,在那邊嘻嘻哈哈。

  修行第一個要先修嘴巴,我們先不談見性這么高深的東西。我們常常會講:「不要造口業(yè)!」批評別人就是造口業(yè),講是非一定是講不在場的人,這是世間人的通病,要不得。還有一種人喜歡找人聊天,一坐下來就聊好幾個小時,他是來浪費你的生命的無常鬼。你也不要沒事打電話找人聊天,難道你可以耽誤別人的時間嗎?對眾生沒有意義的話不要講,要講對別人有幫助的話,例如安慰別人、鼓勵別人、關(guān)心別人的話,圣人的話,個人體悟的話,能夠給人啟示的話。你沒有思考過真的不會講,但你思考了之后也不見得會講,因為你沒有去練習,所以怎樣把話講好并不簡單!刚Z」就是正當?shù)脑、恰恰好的?這要建立在智慧上。有的人你可以講這樣的話,有些人不可以。別人聽不懂的話,你為什么要講給他聽?那是沒有意義的。你可以講圣人的話,但不是背經(jīng)文給他聽,圣人講的話很好,你可以闡述給別人聽。你知道整體的概念之后,你今后要去注意你這張嘴巴,我們每天都在講話,你只要善用其心去察覺,要怎么講,自己去體會。

  四、正業(yè)

  「正業(yè)」就是正當?shù)男袨?只要是不正當?shù)男袨榫蜁䝼Φ阶约汉蛣e人,這叫愚癡,有智慧的人的行為必然正當。「禍福無門,唯人自招!狗鹬挥袑⒆顕乐氐男袨楦阒v,叫做殺盜淫,難道不正當?shù)男袨榫椭挥羞@三項嗎?隨便吐痰算不算不正當?shù)男袨?亂丟紙屑、上課打瞌睡呢?晚上不睡覺,唱歌唱那么大聲,也是不正當?shù)男袨?或你的穿著不適當也是。如果一條條講,根本就講不完。

  「不殺生」的意思就是要你生慈悲心,不殺生只是消極的說法,積極來講叫保護生命,一切眾生的生命你都應(yīng)該保護,如果你能這樣的話,你真的不忍心去傷害別人,不忍心久了就成了悲心。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常常氣人家,這樣對不對?說實在,你傷害你自己也傷害別人。你說:「我不氣,我不氣,我只是抱怨。」抱怨感覺上力道沒有那么強,氣你會跟人吵架,抱怨不太會吵架,但抱怨一輩子,真的是慢性折磨,所以生氣以后要掛急診,抱怨的時候就要看中醫(yī),慢性病。

  「不偷盜」一般人都認為很簡單,你們下課會不會跟同學去偷汽車?我們不會這么離譜,你就覺得你不會偷盜。偷盜是什么意思?潛意識就是占人家便宜,我們的潛意識有想要占人家便宜的心態(tài),這包括了自私和計較。更積極的是布施,我們從不占有到愿意付出,愿意去幫助別人,這樣更有意義。

  「不邪淫」,我們每個人都是因為種邪淫的因,所以才會生在這個欲界。表面上你的行為沒有邪淫,但你的潛意識是邪淫的。在修行當中假設(shè)沒有從根本下手,是很困難的,所以古人才說「食色性也」。你要潔身自愛,但修行不可以壓抑,因為一壓抑,你會很痛苦。你要去思維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一般人為什么會這個樣子?因為一般人只看到眼前的享樂,不知道快樂之后會帶來很多的痛苦,無論是夫妻還是情侶都一樣。有人問我:「要不要或是斷不斷?」你不要這樣問我,你自己到什么程度,你自然就會那樣做,跟你吃素一樣,由你自己決定。我很少跟我們的學生講吃素的概念,但過一段時間他們自然就會吃素。你學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會有某些的體悟,達到什么境界,那是很自然的。但你想快一點達到那個境界,你要去思維,它真的是快樂的嗎?世間人所追求的樂事實上是痛苦,但他不能夠明白。你要思維到看出這個事情的真相:「它事實上是在危害我的,危害我的身心靈,讓我的內(nèi)在更加痛苦!刮镔|(zhì)的享樂不如精神的享樂,但是精神的享樂層次還不高,它還是五蘊。超越精神的享樂,是離開物質(zhì)跟精神的狀態(tài),我們講清凈,不是一種精神,佛性是照見五蘊皆空。在你沒有辦法達到那個境界以前,你首先要確認到「那個是傷害我的」。譬如你在爬山,有一條毒蛇掉下來,你馬上就會退后,你能訓練到這個程度,就代表你的觀念已經(jīng)很清楚了。我們現(xiàn)在不是這樣,我們看不清楚,所以要去追求,就像我們要去追求一條毒蛇,一直到去看到它是毒蛇。這是初步,你要從初步開始學,因為在你沒有能力觀空之前,你要先看到它的危害。當你有那個境界時,就「正邪俱不用,清凈自無余!刮覀冞沒有到那個境界之前,請你要去觀,觀它到底會帶給你什么。你觀下去之后,智慧會漸漸生起,之后你就知道你該怎么做啦。比如,你的孩子很喜歡打電腦和熬夜。他什么時候才會不熬夜?才會適度的打電腦呢?他若是自己沒有去明白,或去觀察這個道理,他不容易覺醒。佛法的智慧就是要讓你自己去覺醒,但是不可以勉強,不可以壓抑,也不可以禁止,這樣才會快樂愉悅。

  五、正命

  「正命」,很多人都把它解釋成正當?shù)穆殬I(yè),這樣比較狹隘。你可以把它解釋成過正當?shù)?a href="/remen/shengh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活、做正當?shù)氖。舉個例子,比如說你邊走路邊吐痰,事實上這件事情并沒有明顯的危害,大不了被開罰單,但如果你販賣人口或販賣毒品就很嚴重。所以我們要做個區(qū)格,一種是行為,是你個人的生活習慣,一種就是屬于你個人的道德問題,最廣義的解釋就是正當?shù)纳睢<热灰數(shù)纳?一樣的道理,你不要熬夜,作息要正常,不要吃太飽,有太多的瑣碎,這些全包括。

  今天最難的在哪里?「正見、正思維」屬于慧,「正語、正業(yè)、正命」這三個屬于戒。學佛法第一步就是要持戒,持戒最簡單的是言行,言行是從你的觀念展現(xiàn)出來的,照理講應(yīng)該從觀念下手,禪宗就是從心下手,當你沒有能力時,你要從現(xiàn)象下手。禪宗直接了當從心性下手,我們沒有這種程度的人,要從言行下手,修行先把言行修好。表面上「慧」跟「戒」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事實上身口意三個根本沒有辦法分開。心的東西是很細膩的,言行是很粗糙的,這個部份你趕快去修正。

  六、正念

  我們可以起心動念都有正知、正念嗎?不容易!為什么?只要你有貪瞋癡,你的念頭必然不正,就是佛法里講的妄念,你一天到晚會起妄念。你要從哪邊去下手?就是要從貪瞋癡下手,這事實上是很困難的,所以只能夠往前面推:「我以前對人家不禮貌,因為我內(nèi)心傲慢,這當然是不對。我現(xiàn)在愿意對別人恭敬,我的內(nèi)在還是傲慢,但有比前面更進步!顾阅氵是從這邊修,漸修就是這樣修,因為你沒有辦法一下子就降伏你的內(nèi)在。如果你學頓教法門,一下子就可以轉(zhuǎn)過來。

  七、正定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沽嬷v的是自性的定,但是,沒有這個程度就是沒有辦法。你要去思考如何將念頭保持在正定?這跟六祖大師講的定不一樣,這個定是你修出來的定,所以它叫做解脫的阿羅漢。也就是說,他是比一般人成就,但他并沒有辦法真正從他自性當中產(chǎn)生定,而是透過修行,透過勤修戒定慧,慢慢這樣修,然后讓自己得定,定力越夠,正念就越強。一般人要修定很困難,照理講要修四禪八定,你在家很忙,很多出家人也很忙,所以都修不起來。那怎么修?最單純的方式,要么就修數(shù)息,要么就先念佛,透過念佛修定!笌煾,到底是怎么數(shù),怎么修?」你們不是聽很多了嗎?我跟你講:「你真的愿意放下了,你就會修。否則你怎么試都沒有效!刮腋阒v的都是很真實的話,知道佛法的利益妙不可言就會修。念佛很簡單,一句句恭敬地念,要念多久?我不跟你講隨時隨地,每天找個時間從自己的內(nèi)心恭恭敬敬地來念,念完再看經(jīng)典。為什么?透過這樣來凈化自己內(nèi)心。對佛號不恭敬,對經(jīng)典也不會恭敬。我講的念佛只有一個概念,是你自己學會尊重你自己,你透過佛號來尊重你內(nèi)在的這一尊佛,你自己來感化你自己,來感動你自己,你知道你在做什么,我講的念佛就是這樣。透過這樣的方式,如果你要數(shù)息,就是一呼一吸數(shù)「一」,然后數(shù)到「十」。忘記了就從「一」開始數(shù),就是這個樣子。剛開始數(shù)下去,會喘氣,呼吸反而不自然,那是因為剛開始你執(zhí)著,呼吸本來是自然的。當然,你念佛也可以用數(shù)的,比如你念「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這樣也可以。為什么?因為如果你念佛沒有透過數(shù)數(shù),你不清楚你散亂,透過數(shù)數(shù)你就可以知道。每個人自己去選擇,透過這個方式來修正。

  八、正精進

  前面七項都要精進,而精進是涵蓋戒定慧的,平常要念念保持覺醒,念念照顧好這顆心,那便是正精進。

  你應(yīng)該要把你的觀念整理一下,思維一下,然后注意你自己日常的言行。我反而不太鼓勵你去修定,因為你沒有前面的基礎(chǔ),修定一般都不得力。如果你這個基礎(chǔ)做得好,后面這個動作很容易做到。為什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挂粯拥牡览,若身口意不符合八正道,你想要念佛得定,請不要妄想,你會一心不亂,或往生極樂。如果沒有透過這樣分析,你會講:「奇怪!為什么要先除十惡,再后除八邪呢?」有的人并不注重〔除十惡〕、〔八邪〕,只有給你一個觀念:念佛。凈空老法師很推崇《十善業(yè)道經(jīng)》,這個概念很重要,你沒有這個基礎(chǔ)沒有辦法。你要「自凈其意」,把這個做好之后,后面的修行就容易,如果能夠這樣,你就是解脫的阿羅漢。阿羅漢因為知道這世間不是真實的,他的厭離心很強,才有能力這樣修。但他只知道這個概念,卻沒有想過如何凈化這個世間,它雖然不是真實的,但對迷的眾生卻是真實的,事實上他們是受苦的。阿羅漢為什么能夠?qū)P牡厝バ?就是他厭離心很強,這個心在推動他,他厭離這個三界,想要出三界。阿羅漢偏向出世,就是他想出離,獨善其身。你會講:「阿羅漢這種觀念對嗎?」但你做得到嗎?他雖然不夠圓滿,還是比你優(yōu)秀。你沒有辦法「獨善其身」,你怎么教別人獨立自主?阿羅漢也需要人度,所以《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愿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觀世音菩薩、諸佛菩薩化成阿羅漢再來度這個阿羅漢,再來跟他開導,度完他的心就回小向大,心量再打開,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菩薩的重點在菩提心,聲聞的重點在厭離心。我們的重點在什么心?就是五欲六塵的心,我們的心全部都是欲望,煩惱跟欲望是息息相關(guān)的。一直想擁有什么,就是這個概念讓你一直往下沉,比如一個掉入水里的人,他一直往下沉,就是三惡道,如果浮起來就是人天,但浮起來還要爬上岸啊,萬一鯊魚來了腿被咬掉了呢?爬上岸叫度彼岸。我們今天先學習浮起來,就是要從這邊下手。你不要小看「獨善其身」,這是最實在、最基本的,尤其經(jīng)典讀越多的人越小看它,這是自欺欺人。

  戒律守得很好的兩個祖師,一個是藕益大師,一個是弘一大師。藕益大師不敢自稱比丘,他甚至自稱優(yōu)婆塞,就像在家人守五戒。弘一大師慚愧說在家人的五戒他都沒有辦法守,五戒就是十善業(yè)。這代表說這是最基本的功夫,我們應(yīng)該從這里下手;厝ブ,注意兩件事,注意你的講話,看別人的表情,這樣就知道你講錯什么話,錯誤的話以后不要再講了。很多人很討厭別人懷疑他,以后懷疑的話不要再講了,尤其很多先生不喜歡太太懷疑他,你講懷疑的話不能夠度他,反而會被他度走,不然就把他逼走,這是沒有意義的。我過去在做諮商輔導,我聽你講話有問題,我就知道你的家庭敗在你的講話。有的人可以罵,有的人可以打,經(jīng)不起的人我不敢罵也不敢打,大家要去思考這個概念,要注意你的講話。

  再來,注意你的行為和作息。談來談去,這些都是從你的內(nèi)心所展現(xiàn)的,如果你的內(nèi)心越趨于善,趨于清凈,你就不容易出差錯,如果你的內(nèi)心亂,你就很容易出差錯。所以,心亂的時候不要決定任何事情,有情緒的時候不要隨便講話,你一有情緒講話就會講錯,或是跟別人意見不合,你有情緒就先止息。你能夠這樣做,三個月,修行會有明顯的進步,如果你不這樣做,三年你還是一樣。修行不是下輩子的事,是你要把握這一輩子。修行不是理論,它很實際,修行不是知識,要落實在生活當中。你學佛法,拋棄此生,尋求來生這個觀念是不對的,你現(xiàn)在要好好地去把握。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他的弟子印順導師加以發(fā)揮,提倡人間佛教,我既不是談人生佛教,也不是談人間佛教,我談的就是生活佛教。你要好好生活,將佛法和你的修行落實在生活,因為你每天都在生活。如果你只把佛法用在你往生的那一剎那,你平時都在做什么?你要現(xiàn)在就活在極樂世界,往生之后你又去極樂世界。

  有人問:「心凈即佛土凈,那要不要往生極樂世界?」我說:「如果你現(xiàn)在有這個境界,你就好好地生活。有一天你要往生,你要去哪里,那去又何妨?」這些概念完全不沖突,你不要產(chǎn)生矛盾。師父教你修行的法門,原則上是看你的根器,他因材施教,并不代表他自己這樣修,這樣的概念一般人不容易察覺。說實在的,今天關(guān)起門來,我什么東西都可以跟你講,你要知道真正的法是完全沒有定法,真正一個好的老師一定不可以教你們同一種東西,因為你們程度不一樣。就像病人的病不一樣,醫(yī)生一定不會開同一種藥。但是你現(xiàn)在看到的都是醫(yī)生開同一種藥,為什么?因為醫(yī)生和病人的程度差不多,這樣比較單純啊!如果他要開各種藥給不同的病人吃,他自己還是需要下很多的功夫。

  我們今天這一品講到念佛的問題,你不注意,就以為六祖反對人家念佛,或六祖覺得念佛是有問題的,你這樣看是不對的。你有機會看虛云老和尚的自傳,他曾經(jīng)說他不反對別人念佛,但是他反對你叫別人不要參禪,意思就是說,你修你的法門,但是如果你是為人師表,假設(shè)你的學生層次不一樣,你單教他們一種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不然你就要跟他們說:「我只會教這個部分,其他的部分我不會教,你們應(yīng)該去其他地方學!共皇钦f你學佛就要跑道場,而是說師父教你什么,并不代表他學的跟教你的一樣。你也不要猜測我修什么,各人吃飯各人飽,你自己的病你治好比較重要,我的病我自己知道。

  〔除十惡〕,身口意不清凈,你必然造惡。無論你修什么法門,就是凈化你的身口意,你沒有好好地修,你必然造十惡。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念佛,你不修身口意,怎么往生極樂世界?!你活著當人就不及格了,根本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你如果只會念佛,卻沒有觀察自己的身口意,那你就真的誤會凈土了,因為它有談到一個概念:罪大惡極的人,臨終前能夠遇到善知識開導他,他最后能夠生起正念,十念即可往生,但這樣的機率很低。舉個例子,你今天能夠來上課,就代表你的身心狀態(tài)很不錯,你現(xiàn)在都沒有辦法念十句佛號而心不散亂,依你現(xiàn)在的身心狀態(tài)你都做不到,何況一個面臨死亡的人?!他又造過很多的罪業(yè)!往生者在要往生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很多無形的,也就是冤親債主現(xiàn)前,身心狀況又很差。所以,第一要有善知識出現(xiàn)為他開導,第二他能克服身心的狀況,第三他要能提起正念,這樣的機率是很低的。所以,你不要依賴「十念往生」,依賴是不對的。你應(yīng)該要學現(xiàn)在就能夠「守十戒」、「修十善」,好好地念佛,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以「聞思修證」來分類的話,前面所談的「正見」屬「聞」,「正思維」屬「思」,「正語」、「正業(yè)」、「正命」、「正念」、「正定」屬「修」,能夠做到這七個正道就是「正精進」,屬于「證」,合起來就是「行八正道」。如果你能夠「行八正道」,就是〔后除八邪〕,你就能夠開悟,成為一個解脫的阿羅漢。

  開悟不妨礙你念佛,迷的人和悟的人都要往生,你只是開悟不是成佛。我們上《涅槃經(jīng)》,有一段很重要的話,說開悟的人不見佛性,菩薩稍見佛性,成佛才見佛性,就是說開悟后你才真正修行。你開悟后,我還是奉勸你要繼續(xù)修行,你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繼續(xù)修行,假設(shè)往生極樂世界你不會成佛,那釋迦牟尼佛打妄語。你現(xiàn)在念佛行十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而且品位一定不會是下品,你只要能夠這樣做,必然是中三品。你如果能夠行八正道,那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上三品。你說:「我不念佛可不可以?」「可以,那你就要開悟!沟,開悟之后你還是要往生,意思就是說你也不要跟自己唱反調(diào):「我才不去呢,我開悟之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沽娲髱焾A寂也沒有跟弟子說要去哪里,他到底去還是不去沒有人知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