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小止觀 覺知魔事 一、煩惱魔 二、陰入界魔 三、死魔 四、鬼

  覺知魔事

  提起禪定修行,一般人也許會想起「走火入魔」的事,這是修行人最害怕的、也是履見不鮮得事。不管是修任何法門,平常碰到障礙煩惱時,都會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梢修道用功的艱難,培養(yǎng)道德的不容易呀!修定的人,既然已有善根發(fā)相,難免就會碰到魔事。所以這一章,要介紹魔事的內(nèi)容。

  魔、梵音魔羅,我國譯為殺者,因為魔能殺害修行人的法身慧命、劫奪眾生功德之財。又名惡者,因為多情多欲,好生惡死,殺害一切出世間的善根?傊,它具有障礙、擾亂、破壞、障礙好事、斷人慧命的含意,皆稱之為魔。一般觀念中,欲界第六天的天主(即他化自在天波旬),是為魔王,其眷屬為魔民,能害人之善事。

  什么是魔事呢?魔事者,如佛以功德智能,度脫眾生入涅槃為事;魔所作的,正好與佛相反,魔常以破壞眾生善根,令眾生流轉(zhuǎn)生死為事。假使能安心辦道,功德就會增長,魔考也會較多。所以,在修行辦道的時候,要善識魔事。

  《小止觀》舉出魔有四種:

  三界內(nèi)的眾生都有貪瞋癡等煩惱,能惱害身心,名煩惱魔。五陰,六入,十八界魔;能生種種苦惱,即是陰入界魔。一期生死之間,一定會有病痛,四大增損的現(xiàn)相,即是死魔的來臨。內(nèi)心邪念外魔趁虛而入,名天子魔。鬼神魔有三種:精魔、堆剔鬼、魔惱。以下,各別說明其相與對治法。

  一、煩惱魔:此是內(nèi)心的魔。假若用功的時候,心生煩惱,令行人無法專心,以昏沉煩惱,來擾亂吾人心性,即貪瞋癡等諸煩惱魔。于《摩訶衍論》偈說:欲是汝初軍,憂愁為第二,饑渴為第三,觸愛第四,睡眠第五,怖畏第六,疑悔第七,瞋恚為第八,利養(yǎng)為第九,自高蔑人第十。如是等軍眾,淹沒出家人,我以禪定智能力,破汝此諸軍,得成佛道已,度脫一切人。

  二、陰入界魔:指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五陰又名五蘊。陰者,蓋覆為義;蘊者,積聚為義。色受想行識,積聚而成生死果報,此名色,能系縛眾生,奪眾生智能之命,故說陰魔。因有開合不同,開則成十八界,合則不出色心二法,這都是由于眾生執(zhí)迷色、或執(zhí)迷心識分別,而有不同。{59}2004.06.22

  三、死魔:死者,四大分散,喪身失命也。正想發(fā)心修行,才剛開始進(jìn)行,忽然遭受無常死喪,不能續(xù)延慧命,是名死魔。

  以上三者,煩惱魔、陰入界魔、死魔,皆是世間之常事,隨人自心所生,應(yīng)當(dāng)以正念除遣之。假使能了知煩惱的實相(空性),即是菩提,煩惱就沒有了。若能明白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也是因緣所生才有,是幻化的,因不執(zhí)不取,陰入界魔自破。面對困境,能視死如歸,則死魔就無機可乘。

  四、鬼神魔:鬼神魔有三種:

  (一)精魅:即魑魅魍魎之輩。本來是朽木頑石,因受日月精華年久即成精怪。亦叫時媚鬼。假使坐禪的人,在打坐時邪思邪念,多著時媚鬼。它會化作少男少女、老男老女、禽獸之像等種種不同相貌;有時來娛樂人、或作可愛形,或作恐怖狀,以擾亂行人修習(xí)禪定,F(xiàn)在分別鬼魅以十二時獸,來擾亂行人,應(yīng)該善加分別。這些鬼魅,若于寅時(半夜的三至五點),來惱亂行人的精魅,必是貍、豹、虎。若于卯時(早晨五至七點)來的,必是狐、免、貉(形似貍,銳頭尖鼻,有好睡)。若于辰時(早上七至九點)來的,必是龍、蛟、魚。

  若于巳時(早上九至十一點)來的,必是鱔、鯉、蛇等。若于午時(上午十一至十三點)來的,必是鹿、馬、等。若于未時(下午一至三點)來的,必是羊、鷹、雁等。若于申時(三至五點)來的,必是狄(形似犬,極有力)、猿、猴等。若于西時(黃昏的五至七點)來的,必是雉、雞、鳥等。若于戌時(晚上七至九點)來的,必是狗、狼、豺等。若于亥時(晚上九至十一點)來的,必是豬、貐(形似龍頭,馬尾虎爪)、豕等。子時(半夜十一至一點)來的,必是貓、鼠、蝙蝠等。丑時(半夜一至三點)來的,必是牛、蟹、鱉等。修行的人,假使看到此時來的怪物,就知道它是某一種獸精,說出這獸精的名字,給以訶責(zé),這種鬼魅現(xiàn)象,就會消失。

  從前有位禪定僧很勇猛用功,忽在定中,時露歡樂、喜笑顏開的容貌,一旁有位善知識問他,為什么在定中,時要發(fā)笑呢?他答:因為我在禪定中,常?匆娊鹈{子走來,同我游戲,所以我才會發(fā)笑或顯出歡喜。善知識就告訴他:這是魔王擾亂的境界,須知所見的形貌,都是虛幻不實,切切不可執(zhí)著。我給你一把剪刀,假使金毛獅子再來,你就用剪刀鉆刺它。這位禪僧依從善知識的言教,于定境中,果然金毛獅又來了,他就用剪刀向金毛獅鉆刺去,結(jié)果突然感覺自己的肉很痛。后來出定一看,原來剪刀鉆進(jìn)自己的大腿肉里。這是魔變成獸形來擾亂行人,幸遇善知識指示,始滅魔境。{60}2004.06.23

  (二)堆剔鬼:即最惡的夜剎鬼。因為有四只眼睛、兩個嘴巴,面像琵琶。行人坐禪時,也作種種形狀來惱亂行人;蛘呷缦x蝎緣人的頭部、臉部,很明顯的鉆刺不止;或者在人的身體翻覆上下不已,雖無痛苦,唯覺屑屑難耐;蜚@入人身,啾啾的作聲,喧鬧不已。有時忽然抱著人身,好像有東西在,但捉不得;颥F(xiàn)怨親種種的異相,惱亂行人。

  堆剔鬼的來由,是在拘那佛的末法時,有一比丘喜歡擾亂眾僧,后來被驅(qū)擯,這比丘發(fā)了惡愿,要做堆剔惡鬼,常惱坐禪的人,這是源祖的鬼魔。又因常臘(獵)取禽獸,又名偷臘(獵)鬼魔。也因破戒故,又名吉支。當(dāng)堆剔鬼來時,要閉目一心,呵斥這堆剔鬼:「我今知你魔的名字,你這個魔鬼是閻浮提中,食火、嗅香、偷獵、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怕你。」當(dāng)下魔就會消滅。因為魔鬼只怕人知道名字,如今非但被呵斥,又加痛罵的叫出名字,他就不敢擾亂了。

  南贍部州,是在須彌山的南方,即我們所住的地方。此洲之中心,有閻浮樹的樹林,故名為閻浮提。吉支為鬼名。假若是出家人,應(yīng)誦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在家人就應(yīng)誦三皈五戒等。因為各戒都有護法神,這種鬼最怕戒法,假若誦戒,諸鬼就會匍匐而去。

  (三)魔惱:這種魔,大部份會化作三種五塵境界相,來破壞修行人的善心。這三種五塵境界相是,1、作違情事:現(xiàn)可怖畏的五塵境,令人恐懼。2、作順情事,則現(xiàn)可愛的五塵,令人心生貪著。3、作非違非順事:則現(xiàn)一般的五塵,來擾亂行人。所以又名殺者,就是殺人慧命;也叫華箭或五箭。所謂華箭者,好象是一?花飛來,眼看是花,其實是一枝箭,傷人身命。此華箭,亦名五箭,從五根入,破人善法。在名色中,作種種境界,惑亂行人。

  這種種五塵的境界,也不外乎是由三毒所生。作順情境者,就是諸圣賢的形像,或作父母、兄弟、端正男女可愛的相狀,以及戲笑語言歌音奏舞一切等相,令人心著,這是由貪愛所生。作違情境界者,或作虎、狼、獅子、羅剎的形貌,以及縛打、鞭拷、斫剖、悲慟啼哭等相,來令行人恐怖,這是由瞋恚所生。若作非違順境者:就是熱火炙身投巖赴淵自餓拔發(fā)瘋癲糊涂一切等相,動亂人心,這是由愚癡所生。這些境界,都能使人喪失禪定,故名魔。{61}2004.06.24

  魔惱的種種行相非常多,或作種種好的、壞的音聲,或作種種香的、臭的氣,或作種種好的、壞的味道,或作種種好的、壞的境界來動觸人身,這都是魔事。

  《婆沙論》記載,佛在世時,有一次,佛陀要入城乞食,魔王想破壞佛的道法,便化作一個管車的人,手中拿著鞭子,身上穿著敝衣,頭發(fā)松亂的走到佛的前面問佛:你有看到我的車牛嗎?佛心中想:今日魔王有意來擾亂我,就警告魔王說:你是惡魔,那里有牛,而且要牛作什么用呢!魔王心中想:佛知道我是魔,又罵我是惡魔,我要和佛辯駁清楚,就向佛說:眼、耳等六根,是我出入的門戶,佛陀你是以什么作為出入的處所呢?佛陀說:我以無六根的處所,為我出入的門戶,這是你無法到達(dá)的地方。魔王自知無法勝佛,就遁形而去?芍^「無六根的處所」,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解脫的境界。佛都會遭到魔王的擾亂何況是我們薄地凡夫呢?!

  修習(xí)止觀坐禪的人,既然覺知魔事,就應(yīng)該除去它。《小止觀》提到卻魔的方法有兩種:一、修止卻之:凡事一切諸惡魔境界,悉知虛誑不實,不憂愁、不恐怖、也不執(zhí)取、也不舍離,也不妄計分別,止息我們的妄想心,使心寂然常照,那些惡魔境界,自能當(dāng)下消滅。二、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無法消除,即當(dāng)修觀。應(yīng)當(dāng)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覓心了不可得,為何煩惱?如是觀時,種種惡魔境界,當(dāng)下謝滅。假若再遲遲不去,但當(dāng)生起正念,勿懷恐生懼心。以不惜身軀性命要為法忘軀的精神,正念不動。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惟一平等法界。如是了知,則魔無所舍,佛界無所取,佛法自當(dāng)現(xiàn)前,魔境自然消滅。

  我們也應(yīng)該知道:一般人對于境界,皆有取舍欣厭的心,故為魔所惱,亦即魔不惱人、人自惱。行人若于心中對于好壞之境,不取不舍,不欣不厭,了達(dá)佛如即魔如的道理,即能從魔境中,觀實相理而了道,這是修行的重要方法。{62}2004.06.25

  假使行人,發(fā)現(xiàn)各種魔境界都不消滅,心中也不必憂心;各種魔界消滅,心中也不須生起歡喜心。為什么呢?未曾見有人坐禪,見魔王化作虎狼來吃人的;也未曾聽過,有人坐禪見魔化作男、女,來與坐禪人成為夫婦的。當(dāng)魔王幻化種種境界時,愚癡的人,不明了那是幻化不實的,所以心生驚怖,以及生起貪著,由于心亂,失定發(fā)狂。這都是自己招致的禍患,是修行的人自己沒有智慧,才受此禍患,非全是魔所能為。

  假若諸魔境惱亂修行的人,或者經(jīng)年累月的不能滅去;雖然用止觀也不得力,這時,應(yīng)以香花供養(yǎng)三寶,專心誦持大乘方等諸經(jīng)或治魔咒。所謂大乘方等諸經(jīng),如楞嚴(yán)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思益經(jīng)、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地藏經(jīng)、法華經(jīng);蛘b楞嚴(yán)咒、大悲咒準(zhǔn)提咒、七佛滅罪真言往生咒等咒,默默念誦。默念即不出聲念,但應(yīng)心念、口念、耳聞。假使出了禪定,也當(dāng)誦咒修持,以免魔境惱亂。魔是邪,誦經(jīng)、持咒、誦戒是正,邪不能勝正,如果誦經(jīng)、持咒、誦戒,久久魔自消滅。

  是故,初發(fā)心修習(xí)止觀坐禪的人,必須親近大善知識,若遇此魔事,才能有所警覺與提醒。修習(xí)止觀坐禪的人,于坐禪中,若欲遣邪歸正,當(dāng)觀諸法實相,善修止觀,無邪不破。如隋朝的智者大師,在天臺山的華頂峰,修習(xí)禪定時,一日忽然狂風(fēng)暴雨、飛沙走石,魔王變化怪狀,或現(xiàn)六親眷屬的相貌,或現(xiàn)師長父母的形狀,來智者大師座前,擾亂大師。大師知道是魔,提起正念,了達(dá)諸法,都是幻化不實的虛境,就深入實相,安心空寂。不久,魔就退了。大師也因此悟入圓融三諦的實相境。

  大乘起信論云:一切境界,皆以妄念而有差別;若無妄念,則無境界之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真如實相之理也。修習(xí)止觀坐禪的人,假若能遠(yuǎn)離分別憶想,體會空性不動、不分別的實相理體,則一切魔事自然消滅。正如圓覺經(jīng)所說:「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也。亦如金剛經(jīng)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楞嚴(yán)經(jīng)說:「不作善境界,不落群邪。」就是這個道理。{63}2004.06.28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