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xí)的經(jīng)典。..[詳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普賢章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第八次修學(xué)
師父:菩薩當(dāng)中,文殊為始,普賢為終,圓覺經(jīng)也是如此,文殊開始,第二個講普賢。
普賢章
「于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
師父:因為這個圓覺經(jīng)是大乘法,對菩薩說,所以他不說聲聞。末法時期眾生也是 修大乘的人。
「聞此圓覺清凈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 云何以幻還修于幻!
前面這段文我們不管它,名相!嘎劥藞A覺清凈境界。云何修行!惯@以上 我們不談,大家看一看。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fù)說修行如幻。若諸眾 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 脫。愿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xí)。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這個普賢問的。我們看看它下文有修學(xué)的必要沒有?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fù)始!
這也不修學(xué)。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 世眾生。修習(xí)菩薩如幻三昧!
講出來了!這個如幻不可修習(xí),普賢重于行,他問修行。大家時常聽如幻三 昧,如幻三昧就是這一章了。
「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dāng)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 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下面是佛解說了,是這個如幻三昧的重點了,今天我們需要修學(xué)。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 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我們先修學(xué)這一段,好不好。窟@是佛答的。圓覺經(jīng)很深,大家知道。圓覺 要是講起來,圓覺就是一乘教,不過他為了度眾生的方便,不從一乘教說。 大圓滿覺,應(yīng)跡西干,就是這個東西了。
大家看一看啊!「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下 面譬喻,「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這是一個小段了,我 們先修學(xué)這一小段,好不好?
大家想一想,「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提醒大家,不 要落入文字相!釜q如空花」是譬喻!笍目斩小,空就是譬喻那個圓覺 妙心。「幻花雖滅空性不壞」,我們先把這兩句修學(xué)修學(xué)。注意到!從二諦 著眼,不著文字相。死于文下,永不得法,誰講這一段,可以發(fā)表。
策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一切法如果不執(zhí)著,畢竟空 中生一切法。
師父:對的。一切法由畢竟空生,我們都叫什么名字?畢竟空能生一切法,是什么 道理?誰講?
當(dāng)初諸天人,色界天、欲界天聽須菩提說法,須菩提說般若,就說這個道理 。天人說:「須菩提尊者,羅剎說話很難懂,我們都還能聽懂。尊者你說的 話,我們怎么都聽不懂呢?」須菩提說:「你當(dāng)然聽不懂,我沒說你沒聽, 你懂什么呢?」就是這個法了。誰還說?誰還發(fā)表?看你的見地在什么地方 ?若有一點見地邊緣就不錯了。
種種幻化是什么東西?我不障大家,如果我告訴大家,我障大家,障大家 悟性,你永遠(yuǎn)不懂。提醒大家,大家可以從自己的悟性用功,不落文字相。 你知道種種幻化是什么,你當(dāng)然知道「圓覺妙心」是什么東西了。講吧!
聞師:我練習(xí)講看看。這里講「一切眾生。種種幻化!贡娚梢詮V義來講,眾因 緣所生的叫眾生,一切眾因緣所生的種種幻化;没覀兛梢耘e一個角度來 講,譬如說前面所講的四大、六塵緣影身心世界,或者山河大地,甚至用一 句話來講就是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乃至器世間。這些種種的幻化皆是生于 如來的圓覺妙心,它是因緣而生的法,眾因緣而生的法叫做幻化,因為它無 自性的關(guān)系。
下面接著講,皆依如來的圓覺妙心,如來是不來而來,來而無來。如來圓覺 妙心就是妙湛總持,總持一切法,它有個名字叫畢竟空。若約三性來談── 圓成實性,如果約二諦來談就是真諦、真如。陰界入這都出于妙真如性,圓 覺妙真如性,皆是無自性。它講眾生種種幻化,皆和空花一樣,「從空而有 」,從畢竟空生,因為緣起無自性的緣故。
下面接著講「幻花雖滅」,既然知道因緣所生是幻化的花,它雖滅,事實上 幻花不是滅。為什么不是滅?因為它無性,無性本來就無生,無性不能講滅 ,不能講不滅。如果用這句來講,下面應(yīng)該有對句,下面講「空性不壞」。 幻花雖滅,我們眾生能體會到這些如幻法,這樣知幻即離,假如離的話,幻 滅而空性不壞。這個幻法雖滅,可是一切因緣所生法它是不動的,妙湛總持 不動,因為緣起法橫遍豎窮的,所以它講一切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修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慧策師早上講徹悟禪師有講 到,他畫一個圓圈,然后寫一個心在中間,旁邊寫十法界。就是一切眾生種 種幻化,九法界、十法界也是種種幻化。
「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一切皆是唯心所造,因為華嚴(yán)經(jīng)有一首偈,我們做 晚課的時候唱──「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以說,這種種眾生的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一切都是唯心所造。「 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就好比是虛空的花,從空而生的。
「幻花雖滅空性不壞」,雖然有九法界,好比我們是人法界,執(zhí)著人是我們 ,而五陰身滅的時候,法身本來不滅。所以說,幻花雖滅空性不壞。所以九 道眾生雖然有生有滅,可是它的法身本來就不壞的。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眾生幻心還依幻滅,就像 阿彌陀佛知道我們眾生會取著,起種種妄想顛倒,所以叫我們念阿彌陀佛, 以阿彌陀佛對治我們的妄想。妄想降伏的時候,覺心不動,就如楞嚴(yán)經(jīng)「妙 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yán)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挂 為諸幻盡滅的時候,你的法身本來是湛然不動的。
師父:既然你們講過了,我提醒你們,不障礙你們。這個虛空沒有十法界是不是? 菩薩以菩薩因緣在虛空中現(xiàn)菩薩法界,菩薩法界如幻如化,緣覺、聲聞以他 們的因緣在虛空中生聲聞、緣覺法界,天、人、阿修羅也是一樣,以他們的 因緣在虛空中生天、人、阿修羅法界,地獄、餓鬼、畜生在虛空中生地獄、 餓鬼、畜生法界。菩薩、聲聞、緣覺法界都滅,虛空不滅吧?天、人、阿修 羅、地獄、餓鬼、畜生法界皆滅,虛空不滅吧?大家深深體會!從文字相超 脫出來,講吧!
悅師:諸位法師都講得很好,我來隨喜一段。師父從開始講到這一段,可以說都不 離二諦,我們把它分析一下就很清楚了!干颇凶。一切眾生。種種幻化。 」這是緣起邊的!附陨鐏韴A覺妙心」,這是性空邊!釜q如空花」這是 緣起邊,「從空而有」,這是性空邊!富没m滅」,又是緣起邊。「空性 不壞」,又是性空邊!副娚眯。還依幻滅。諸幻盡滅。」這是緣起邊。 「覺心不動」,這是性空邊。
所以六祖說,出沒不離兩端,都是有無并舉,就是緣起性空,都是二諦融通 ,最主要是我們要了解「覺心不動」這個重點。因為會這個法很不容易,我 記得有一段文很有趣,就是有一個臥輪禪師他做了一首偈:「我!臥輪有 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够勰芫秃退v:「我慧能 !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shù)起,菩提作么長!惯@是他會到不動的 性,他知道一切都是幻化,不是實在的,所以就比他深了。最主要是我們要 了解覺心不動的圓覺妙心。
師父:嗯!見地你們看出有深淺來了吧?剛才他所念的故事,六祖慧能的見地比他 的高得多了。他這勾畫出來了,意思到底在什么地方?不在文字相。
洵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贡娚鶊(zhí)著的, 眾生所知見的都是遍計執(zhí)。不知種種都是緣起,幻化的,性空的,就像那個 空花。這個空花就像前面所說的,是遍計所執(zhí)的,這個空花本來就是沒有的 ,不是實在的。我們知道世間一切,乃至五陰身心都是幻化,這個幻化是空 的。但是這個空不是斷滅,是從畢竟空無性隨緣而能成就萬法的。
眾生就是這種執(zhí)著,但是這種幻化,如果有一天不執(zhí)著,那么眾生的圓覺妙 心就顯現(xiàn)出來了。所以說,佛菩薩的圓覺妙心本來就不是可以修證的,本來 就不是可以修的。可是種種幻化是虛妄的,是眾生的執(zhí)著。
但是這種幻化當(dāng)下就是圓覺妙心,可是他不了解,佛菩薩知道這種幻化如幻 花一樣;没缌耍招圆粔,一切法都?xì)w畢竟空!畢竟空是不生不滅的 ,但是這畢竟空又可以從空出假。這種幻化是出于幻心,皆是唯心所現(xiàn)的。 眾生的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贡娚绻粓(zhí)著幻化, 知道一切法是虛幻的,一切法本空的話,那么所有的幻都滅了;没瘻绲脑 ,他的幻心就滅了,那么幻心也就是覺心。
但是在執(zhí)著的時候,他的圓覺妙心還是妙湛總持不動的,可是這種幻,眾生 迷的時候就是幻,眾生不迷的時候就是覺,所以這個幻就是依覺來說的,覺 是依幻來說的,所以這種覺也是如幻的。你如果說還有這種覺性幻心的話, 那還是如幻如化的,因為它都是無性的,說覺、說無覺就是這個意思。
師父:大家會這個法的時候,當(dāng)仁不讓,要深入。在你們聽起來,每個人都講的那 一套,講什么你也不知道。我一聽就知道誰的見地高,誰的見地低,我就聽 出來了。我講一句話,真如隨緣生幻化,幻化無性怎么樣?(答:是真如。 )誰講?
彰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這個幻化不是實在的,沒有實在的體性叫幻化! 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圓覺前面都解釋得很清楚,我大略再解釋一下。圓覺 是說,這個法無自性,無自性故能橫遍豎窮,這樣才能叫圓覺。一切的境界 ,像師父剛才所說的,真如無性能成萬法,萬法當(dāng)中緣起萬法,隨緣成萬法 的。萬法當(dāng)中沒有落入遍計執(zhí),不受苦的時候叫做如。
「猶如空花」,就像虛空一樣沒有自性,無自性故,「從空而有」,這句話 就是講性空無自性就是妙有!富糜须m滅空性不壞」,我舉譬喻來說,水與 波是最好的譬喻,水成波浪的時候,水性不壞,它還是水性。波浪滅時,它 的水性還是不壞的,空性不壞。因為一切眾生種種的幻化,就是緣起。
師父:誰要想知道什么是空花,過來我告訴他,我「啪!」打他的嘴巴,打他打得 眼睛冒金星,有沒有金星?看到空中是不是冒金星?那就是空花。不是 說空中落的花。】罩新涞幕ㄔ趺磿䴖]有?叫人打一個嘴巴打得眼睛冒金星 ,那金星一個一個的不就是空花嗎?誰還講?
聞師:師父!我剛才有點斷章取義,因為前后文沒有看清楚。前面說「大悲世尊。 愿為此會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凈境界。云何修 行!顾@樣問,佛就回答說,我們一切法界眾生修行,應(yīng)該體會圓覺妙心 。這妙心剛才很多師兄有講到,就是法身,又有個名字叫不生不滅,或者叫 無性,或者是圓成實性,或者是真如。
如果約真如來講,有一句話「真如隨緣能成萬法」,所以他講「一切眾生。 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挂簿褪钱吘箍账⒌囊磺蟹,這一切法 就是講到眾生,眾生可以講九道眾生。我們眾生就像空花一樣,從空而有, 從圓成實而起的,猶如空花。你這樣體會的話,才能修行如幻三昧,因為這 些的空花都是依他而有的。我們既然曉得依他,就可以離開遍計所執(zhí),就能 體會圓覺清凈妙心,妙湛總持不動。這個妙湛總持不動,我們給它一個名字 叫世尊,就是為世所尊;它又叫法身佛,因為無性能隨緣的緣故。
我們眾生雖在生死里面,雖經(jīng)幻化,六道常返,還是沒有失去不動之性。猶 如空花從空而有,這樣我們就能離開遍計所執(zhí),就能修如幻三昧,在緣起法 里面可以入清凈圓覺。所以下面講「幻花雖滅空性不壞」,這兩句話不要分 開來講比較好。這個法不是歸斷滅的,因為此法本身在依他里面,你離開遍 計所執(zhí)的話,就會入空性不壞,覺性不動。所以「妙湛總持不動尊,……不 歷僧祇獲法身。」你這樣體會的話,才是真正修如幻三昧。
師父:大家深深入啊!切實入這個法。我問大家,修念佛法門,極樂世界是不是如 幻的?你們?nèi)氚。嵲谡f,我們念佛法門修的是如幻三昧。還有不懂的嗎? 往生是不是如幻的?無生是如來圓覺妙心了吧?往生即無生,無生即往生, 還有很多呢,古德說的很多。大家千萬不要徇文字相,從諦理入,那一下子 就抓到了。你從文字相解,那你鉆紙棺材。誰還講?
觀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没m滅 空性不壞!挂磺斜娚N種幻化,眾生的幻化從緣起來講!附陨鐏韴A覺 妙心」,圓覺妙心這是講無性,都是無性的緣故。
下面這個譬喻,幫助我們了解!釜q如空花從空而有」,空花是虛妄的,從 空而有,假如我們執(zhí)著的話,就認(rèn)為它是實有!富没m滅空性不壞」,剛 才是講到空花的生,現(xiàn)在講到空花的滅,這個生是從空而生,這個滅也是從 空而滅,其實空花沒有生滅,這個空也是空性不壞,不生不滅。我們眾生有 生滅,其實法身是不生不滅。
前面講到的,「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谷鐏砭褪欠,所以這 邊就是講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可是我們眾生如果落入遍計執(zhí),就落入心佛 眾生差別。菩薩修佛道,他可以慢慢體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可以徹底證 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地方是佛在教菩薩,所以是菩薩在修行。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贡娚N種虛妄幻心,遍計執(zhí)的心還依幻滅,要修 行還是要靠如幻的法門來滅我們的妄心!钢T幻盡滅。覺心不動!蛊鋵嵵T 幻盡滅,我們可以體會覺心不動,如果徹證的話,就會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就「依幻說覺。亦名為幻!顾晕覀兗偃缫恢甭淙雸(zhí)著的話,還說我們 覺悟,那么這個也是假的。
師父:你們現(xiàn)在雖然見地不同,都沒有大差錯,我最后把它解一解,我們查注疏。 這個幻化都是如來圓覺妙心,大家都說過了,就是性空,對不對?緣起就是 性空。你再會這個法,緣起就是性空,性空是不是緣起?這個法有八種說法 ,緣起就是性空,是不是離緣起?性空就是緣起,是不是離性空?既然離 開性空緣起,當(dāng)然也離亦性空亦緣起,是不是?離開亦性空就是非性空,離 開亦緣起就是非緣起,是不是?這個法也離非性空非緣起。離開緣起就是性 空,對不對?所以說性空一切性空;離開性空就是緣起,說緣起一切緣起。 既然說性空一切性空,說緣起一切緣起,說亦性空亦緣起,一切皆亦性空亦 緣起。既然一切亦性空,就是非緣起;一切亦緣起,就是非性空;說一切非 性空非緣起,也對!一邊顯正義,一邊遣凡情。
這個法說了半天是什么?它有很多名字,像真如、中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實相、法界、不可說、不可得、勝義諦、第一義,都是它。中論說這個 法的時候怎么說?一切實非實,一切亦實亦非實,一切非實非非實。還有發(fā) 表的沒有?沒發(fā)表的,我們查資料。
覺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就是講緣生!附陨鐏韴A覺妙心」,我們知道如 來圓覺妙心是不生不滅的,所以有一句話說「緣生即是無生」。「猶如空花 從空而有」,空花是緣生,既然是緣生,所以我們知道是無生!富没m滅 」,幻花雖滅也是因緣滅,所以空性不壞,這一句是說不滅,所以生即不生 ,滅即不滅。既然生即無生,所以我們知道生不可得;既然不生即是緣生, 所以不生也不可得。這樣不可得也不可得,同時生是因為不生而生,所以才 說它生;不生是因生而說不生,所以說不生。
師父:你們都有見地了。以佛智慧會這個法他怎么會?空就是無量,無量是不是幻 化。繜o量就是空,于空說無量,于無量說空。佛以實智,于無量說空;佛 以權(quán)智,于空說無量。好!現(xiàn)在我們看看歷來注疏家他們的見解,他們見地 到什么程度。
「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惯@和上面意思是一樣。下次修學(xué)從「 依幻說覺」開始修學(xué)。寫吧!(寫注疏在黑板)
久了的時候,你們見地就慢慢拉開距離了。有見地,講功勛,要假修行。從 文字上用功,著文字相,那不是學(xué)佛。入這個法從諦理入,入了以后,你天 天感覺輕松,不入呢?你天天感覺受壓力。入諦理以后,不可以執(zhí)著,不入 諦理是理外凡夫。諦理要是執(zhí)著的話,是理內(nèi)大乘──大執(zhí),雖然入大乘理 ,他執(zhí)著所以成病。出沒兩端,那一邊都不執(zhí)著。不入此法的,你聽他們說 ,味同嚼蠟!不知道說的什么。
會入諦理叫出家,要不然叫名字出家。不過佛很慈悲,傳出一個法門來── 凈土法門。你也可以得解脫,只有凈土念佛這個法門,要不然修其它的,你 不能出家嘛!不受幻化所拘束,出小乘家,同時不受空性所拘束,出大乘家 ,二邊不受拘束,那真的通達(dá)義理了。所以你不入諦理,也不老實念佛,那 你是名字出家。
「眾生種種幻化」,你如果能從里面解脫出來,那叫有為解脫。有為解脫是 小乘,如果你能從圓覺妙心空性也解脫出來,叫無為解脫。如果你從眾生幻 化圓覺妙心雙雙皆解脫,叫究竟解脫,也叫成佛。
你念佛仗佛力接引到西方去,也可不落生死了。要不然,你又不念佛不求生 西方,不生西方,又不得解脫,在生死之中,很危險!所以奉勸大家還是 老實念佛。
孔子講過「都曰我知」,誰都說「我知道」,我知道道理,我有學(xué)問,把他 丟到井里去,他自己都不知道,就是這個道理了。很多人都說,我出家,我 修念佛,我學(xué)佛法,其實掉在火坑里,他不知道。
這個圓覺經(jīng),我講過再三了,注意他們的見地,功勛我們不知道。見地就是 見道位,功勛就是修道位,我們不知道他們修道位到什么程度。小乘的見道 位在初果,功勛(修道位)在二果以上,二果、三果,到四果叫無學(xué)位。大 乘行實相中道,見道位在初地,功勛在二地以上,一直到佛叫無學(xué)位。
(卍續(xù)十六?圓覺經(jīng)要解卷上?二二○下?七)「經(jīng)云。知法常無性。佛種 從緣起!箍催@一句就知道了,不離二諦嘛!法是幻化,是不是?緣起嘛! 無性是真諦!钢ǔo性。佛種從緣起!灌!這兩句看過以后,下面不 要看了,已經(jīng)講出他的一針見血了,對不對?和你了解的印證,你了解的和 人家的怎么樣?了解到這個程度了沒有?「故知九界實(施)造」,施是假 施設(shè),假的。「佛界權(quán)施」,連佛的法界都是權(quán)施,為什么權(quán)施?大家知道 ,如空花,如幻化,四諦法是不是如幻化?十二因緣是不是如幻化?六度是 不是如幻化?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是不是幻化?也是權(quán)施。「 皆圓覺性之所發(fā)現(xiàn)」,愈講愈肯定了。
「……應(yīng)知。病眼見空華時!,眼睛有毛病。你要是邪眼看人,怎么看人 都是歪歪的。「其華全體是空。……」,所以打一巴掌,眼睛冒金星,虛空 沒有金星。「而虛空之體本無增減。……」,眼睛冒金星的時候,空中不增 也不減。
「以幻修幻」,以幻修幻叫如幻三昧!……既知幻從覺生。從真起妄。即 識返迷歸悟。全性起修。」欸!這個人講得干脆。是誰?(答:寂正大師 。)講得很干脆!
你們各人了解了,你悟到什么程度,全憑個人的悟性用功,不靠文字,不著 文字相。也不靠注疏,什么參考資料,一概撥開,禪宗講,不準(zhǔn)你看經(jīng),就 是這個樣,全憑你的悟性。假使你先看注疏,糟糕了,障住你的悟性,千年 萬劫不得突破。所以修學(xué)以前不準(zhǔn)看注疏,修學(xué)后可準(zhǔn)許你看注疏。
(卍續(xù)一五?圓覺經(jīng)類解卷一末?八一五下?一七)「種種幻化即五蘊十二 處十八界。皆是有漏之法。……」,對的!這個講得對,這世間法講起來,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三科如幻如化。你們不知道,有很多追求五陰、十二 入、十八界的,完全著幻化相。出世間法講,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如幻化 ,佛的究竟果位、十智、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也是幻化!覆氖街T佛 廣大虛明妙心之上生起」,對的!虛明妙心就是無心,就是圓成實,就是真 如,真如隨緣成萬法,萬法無性歸真如。
「此是妄從真起」,妄從真起,對的!是迷于真,認(rèn)為依他起是實有的,落 入什么?落入遍計執(zhí)了。所以妄從真起,不是真外有妄,妄外有真,是妄從 真起!复酥斜闶瞧鹦湃(xì)六粗也。……」,起信論說三細(xì)六粗,我們不管 它,因為我們不參考起信論三細(xì)六粗,從三細(xì)生六粗,大家回去看起信論就 知道了。
「一翳在眼。千華亂空!寡塾胁×,就是打了一巴掌,眼睛花了,冒金星 了,看空中有花,其實沒有花。「一妄在心。河沙生滅!顾砸切钠鹜 的時候,生滅法。一切法本不生滅,一切法無性,它怎么生滅?一切法空, 怎么生滅?一切法無相,怎么生滅?一切法無作,怎么生滅?對不對?一切 法平等,怎么生滅?一切法不可得,怎么生滅?一切法無所有,怎么生滅? 是不是?你再講回來,一切法橫遍豎窮,它往那兒去生滅?
「眼翳若除?杖A即滅!寡劬Σ×,對的!「而此廣大虛空之性本無損壞 」,這個人講得很對啊!「所謂翳瘥華亡眾生即佛」,對的!眾生本是佛, 我不是講過了嗎?你未成佛時本是佛,已成佛后還是佛?梢姺鸱ㄕ媸俏⒚ ,多尊多貴啊!「故起信論云」,這個人處處根據(jù)起信論!敢磺芯辰缥ㄒ 妄念而有差別」,對!因妄念而差別!溉綦x妄別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華嚴(yán)云。了達(dá)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fù)然!谷 如空花嘛!依心而有嘛!十二因緣,不只是十二因緣,我們知道四諦、十二 因緣皆是如空花!干澜杂尚乃臁P娜魷鐣r生死盡!
「幻心即妄幻也。……」虛妄沒有,幻滅的,它根本沒有滅嘛!「謂眾生既 起妄執(zhí)四大六塵緣影之幻心」,幻滅以后即知幻,「知幻」就是依他起,知 道依他起了,法是緣起,依他起如幻如化嘛!大家知道三性里頭,依他起、 圓成實、遍計執(zhí),依他起是虛妄的,圓成實是實在的。其實那個實在沒有實 在不實在,圓成實是空性嘛!遍計執(zhí)就落入凡夫邊了,他不知道虛妄,執(zhí)著 實在,執(zhí)依他起實在有就落入遍計執(zhí)。知道依他起法是虛妄的,就是圓成實 ,知道虛妄無性就是圓成實!副娚绕鹜龍(zhí)四大六塵緣影之幻心」,所以 四大為身,六塵緣影為心,其實我們的心都是六塵緣影!你的心是不是能 知道?大家的心是不是能知道?你凡所知道的不出六塵,不是知道色,就 是知道聲香味觸法,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你沒有知道。所以就知道,你那個 知道一切法的心,都是六塵緣影,不是真性。真性是什么?真性無性,無性 隨緣知萬法,所以佛證到了,無性叫無分別智,得無分別智就能分別一切法 。
「如何除去。須是依倚彼知覺者;弥侵亩鴾缛ヒ。……」知道依他起不 是實在的,就除妄了!父毻门c智幻都拂。?到諸幻盡處。方始見本來 圓覺妙心。」這兩個人講的都對,這是那位大德?(答:行霆大師。)他們 兩個人,我們不知道功勛到什么地方?見地正確。這個大家知道見地方面有 不正的,你要注意到,離開二諦而說是不正,那是亂說。有見地以后要起修 行,看功勛。禪宗不是講見地、功勛嗎?就是這個東西。如果沒有見地,那 能起功勛?我們會入大乘法,我們不敢講這里面會入到什么程度,因為會入 大乘法,起見地的時候是在初地菩薩,不是這么低了。有功勛是二地以上的 菩薩,我們不敢說他們到什么程度了,更不敢說我們有沒有見地,多少了解 一點就是,我們距這個程度差得太遠(yuǎn)了。小乘開見地是在初果,有功勛在二 果以上。今天到此地!
大家最低限度都有一點證入,你就是證不到初果,希望至少證到五停心觀。 大家說了半天話,沒白說,抓癢都抓到癢處了,這個地方癢,你最低限度抓 這兒靠近了。再不會和以前一樣,明明這個膀子癢,抓大腿。你入了以后有 很多好處,很多不思議。你不知不覺,不知道蒙誰加被,有這個感覺。不要 說你們,我能否往生,那全憑阿彌陀佛接引。如果不能往生的話,下場戲你 是唱火焰山,是唱無底洞,那不一定,你自己唱去,所以一定不可兒戲。
■第九次修學(xué)
師父:慧經(jīng)問我,看憨山大師夢游記怎么看?我告訴你,我昨天和慧經(jīng)講,看一切 經(jīng),不管誰的注疏,或者佛的經(jīng),要以無所住心看,以不取相心看。那這個 怎么能辦到呢?就是以二諦去會它,你們看憨山大師的注疏要以二諦去會, 它有對的有不對的,你都知道。憨山大師是很有修行的人,用二諦去會,是 真是假都知道。
所謂諦理是什么東西呢?就是緣起法深入,緣起法深入是從世諦入第一義諦 。不過要知道,要老實念佛,因為這個和你了生死沒有關(guān)系,僅僅是幫助你 了生死。什么原因呢?我們被業(yè)拖住,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智慧可以消 業(yè),狂慧是增長業(yè),不了生死。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到解的程度,僅僅遠(yuǎn)遠(yuǎn)看到 法的邊緣,就算到了解的程度,不了生死,大開圓解不了生死。
你想,初果須陀洹在小乘法已經(jīng)開解了,還要經(jīng)過七番生死呢!你們?nèi)肜硪?后,我早就和你們說過,十幾年以前我就說過,學(xué)佛要先入名相,再出名相 ,出名相才入理,入理一定要出理,那才得受用。你們都當(dāng)兒戲來聽,甚而 言之,笑我是亂講,這真是和老子所說的,下士聞道大笑。
慢慢地你會得到一個境界,從二諦會一切法,你就會感覺,你看經(jīng)、看參考 資料,反而障住不能說。如果你不看其它資料,發(fā)揮自己悟性,反而說到無 量無邊。我很高興,有人已經(jīng)大略沾到這個邊緣,這個僅僅是你遠(yuǎn)遠(yuǎn)望著那 個法的邊緣就是了。你們不相信,你們看資料,講不了三言五語,沒有了。 它不是性上出嘛!這個法在祖師禪講起來,不準(zhǔn)你看,全憑你自己的性,見 性為上招。我們是教門下,因為什么原因呢?我們都不是上根利智的人,我 們都是下根人、漸根人,所以必須要藉經(jīng)教,不妨礙看經(jīng)教。不過你事先不 可看經(jīng)教,事先看經(jīng)教反而障住你,三言五語以后沒得講了,其實你會的還 不是對的。
祖師禪接近頓根人,圓頓大乘嘛!祖師禪在頓教境界,我們都是漸教,聲聞 、緣覺、菩薩慢慢地修,所以一定要從三乘入。在漸根人,你可以看注疏, 看其它資料,什么原因呢?如膏助火。大家知道這個膏是油,好象那個油加 在燈里火會著──如膏助火。經(jīng)論就是這個作用,你如果入了諦理以后,你 過去所看的經(jīng)論都可放下。所以你所看的經(jīng)論,所看的資料是什么?叫所知 ,這個所知要是取其名相,取相的話,叫所知障。如果無所住,不取于相叫 智母。我昨天聽到有人餐到這個法味,我很高興!要好好的保養(yǎng)圣胎。
大家不相信看一看,佛、菩薩與一切祖師皆從一個鼻孔眼喘氣。大家會不到 的,不要緊,念佛法門求阿彌陀佛接引。參禪雖然是頓根人、上根利智人, 他就算破了最后牢關(guān),不得首楞嚴(yán)定,不了生死。所以念佛法門至誠懇切心 念佛,蒙佛接引就可以了生死了。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fù)如是。是故 。幻滅名為不動。」
師父:「依幻說覺。亦名為幻!惯@是接著上面來的,大家先看上文,和上文貫通 ,它是一氣來的!干颇凶。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大家修學(xué)過了。「猶如空花從空而有;没m滅空性不壞。」大家修學(xué)過了 ,我可以講,空性就是無性,就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不可住,無有相,不 可得,怎么可壞呢?佛說這個圓成實性,說出三個三昧來:就是空三昧、無 相三昧、無愿三昧!副娚眯。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刮覀 上次修學(xué)過。
先看這一句「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故裁丛?千 萬不可從文字相會,你得不到。如果大家多少懂一點二諦理,你用二諦會。 「說無覺者。亦復(fù)如是!篂槭裁凑f無覺也是這個樣?「是故幻滅」,幻滅 是什么東西?用二諦理去會,不可以取著文字相!该麨椴粍印梗F(xiàn)在看這 段文,各人發(fā)表見地。
我和大家講,我感覺到需要和大家講的東西太多,可是限于我的能力,限于 我的精神,希望大家自己自立,早早成熟。不錯!我也要發(fā)個心,慢慢地我 也要和大家講菩薩戒。慢慢地,我也要專精念佛、著作了。
大家看這段經(jīng)文,發(fā)揮一定要根據(jù)理,入理!出名相入理。
霖師:這段文「依幻說覺」就是說境不自有,要依心而有,心也不孤起,要依境而 起,境和心是互為緣起的。這個覺也是一樣,是依幻而說覺,那覺是緣起無 性,才能造一切如幻的法。它造一切如幻的法的,這個覺就是緣起,所以它 也是虛妄的。因為它是無性的關(guān)系,所以不可得。覺因為無性,可以隨緣造 一切法,所以不可說它無覺,如果說無覺,是虛妄遍計執(zhí)。
師父:他講的,大家有意見也可以講,或者你自己會到,有你見地也可以講。
聞師:我來練習(xí)講!敢阑谜f覺。亦名為幻!骨懊婺嵌谓(jīng)文講「善男子。一切眾 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谷鐏韴A覺妙心及一切種種幻相,是依圓 成實性建立的。為什么「依幻說覺」?我們從這個緣起的法里面,體會它無 性,空性不壞。這空性不壞,就隨緣成一切法!附陨鐏韴A覺妙心」,這 個「圓」是眾因緣所生的法,法法稱性而起,稱無自性而起的,無欠無缺, 所以叫做圓。那么這個「覺」呢?覺是不動,是畢竟空,無自性。「圓覺妙 心」,有一句話叫「明心見性」,這個心和性其實是同一個法,可是它分兩 個名詞講。心就是性,性就是無自性,圓覺妙心就是不動,一切種種的幻化 、緣起的法,都是生于如來圓覺妙心,皆是畢竟空中無自性所建立的。
所以依幻我們才能體會到,它本然無自性的道理,依幻來說覺、不動的道理 !敢嗝麨榛谩,為什么「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挂驗槲 們把覺認(rèn)為是生滅法,是取相,這不對,沒有會到它緣生無性的道理。你如 果認(rèn)為有覺,「猶未離幻」,還是遍計所執(zhí)?墒侨绻阏f無覺,也是沒有 會到它的法性,所以「亦復(fù)如是」。
下面講「是故;脺缑麨椴粍印!故聦嵣夏阋w會到一切法的無自性,才能 會到覺的涵義。因為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歸畢竟空,這要從緣起 法會歸于無自性,就能體會到「幻滅名為不動」。
師父:我問大家,一切名相,楞伽所說一切名相,是不是皆如幻化?如果你從名相 上說「我知道了」,這是不是「依幻說覺」?講吧!
聞師:師父說,認(rèn)為有覺和無覺,事實上都是取心緣相、言語相、文字相,這樣才 會落入遍計所執(zhí)。
師父:講吧!
修師:「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fù)如是。是故 。幻滅名為不動。」因為一切法本來無生,無性所以無生。一切言說都是佛 的方便,所以依幻說覺,這都是佛開方便,所以也是幻化的。因為一切方便 都是因緣起,都是幻化,它是無性的,所以「依幻說覺。亦名為幻!咕褪 說佛開方便法不是實在的,因為一切法本來就是無性啊!不是實在的,無生 ,不可言說,因為第一義諦不可言說,假藉言說的都是如幻如化的,所以「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谷粽f有覺也是沒有離開因緣生,這個覺我們當(dāng)佛 來講,說有佛還是因緣起,因為佛是不可得的,所以說有佛還是不離因緣生 、幻化的!刚f無覺者。亦復(fù)如是。」假如說沒有佛,也是一樣的,因為這 樣講起來等于是對立法,有覺無覺都是落入遍計執(zhí),就變成執(zhí)有執(zhí)空,這都 不是實在法,不是第一義諦。
「是故;脺缑麨椴粍!挂驗橐磺蟹偃缁脺绲脑挘粍泳褪菬o生,一切 法本來無生,離開虛妄法就是無生,不能說有幻、有覺,因為一切演說都是 虛妄、假施設(shè)。
師父:你們慢慢地,講究竟不究竟都沾到邊了;坌薨延X說成佛,有覺無覺說成佛 ,這是他的見地。大家想一想,一切法可不可以說有?一切法可不可以說無 ?說有的時候,是不是如幻的?說無,是不是如幻?進(jìn)一步再想一想,什么 是有?什么是無呢?
空師:「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辜偃缭诿灾姓f覺,那覺還是迷!溉粽f有覺。猶 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fù)如是!拐f有覺、無覺都是遍計執(zhí),有覺是定性有 ,無覺是斷滅空。真正的佛道是畢竟空,畢竟空離邊不住中,才叫畢竟空, 所以有覺、無覺都還在幻化之中!甘枪驶脺缑麨椴粍印,這里的幻滅就是 前面所說的「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也就是說一切緣生的法如幻,法緣生 的話,法性沒有生;緣滅的話,法性沒有滅。所以幻起幻滅,法性本身無起 無動,名為不動。這里的不動就是「妄本空真本具」。
師父:不錯!圣空也有他的見地。我提醒大家,這個有是不是色?是不是受想行 識。坑袥]有色?沒有色,沒有受想行識是不是空?有沒有空?因為 什么沒有色?心經(jīng)講過;因為什么沒有空,心經(jīng)也講過。這么說起來,是諸 法怎么樣?它動不動。看蠹以侔l(fā)表意見。
你們就害在過去無量劫來被一切相拘束了,不能通達(dá)。誰有意見可以講!大 家都認(rèn)為他們都講過了,不是的,見地這個東西千差萬別,深淺千差萬別。
什么是無?你可會到很多法嘛!三性也可以會到,三性實在說是二諦。悟性 不可助長,它自然發(fā)揮,不可助長它,助長它反而障它。你只要不障它,它 自然現(xiàn),所以禪宗祖師不準(zhǔn)你看經(jīng)。誰有意見可以講!
聞師:「依幻說覺」,幻我們知道是因緣所生法,依幻說覺,就是依幻說這個圓成 實,或者講性空,這樣也是幻,為什么?因為我們眾生不能體會法性的緣故 。法本身就是無所得,而我們卻在這里面生了種種的取著,這有法依我們眾 生來講是五陰、十二入、十八界,這是染法。依幻說覺,這個覺心也就是圓 成實性,圓成實性就是無性,或者用一個名詞代替,就是法身,法身無性可 以常隨緣。因為眾生不覺,隨著染緣開出六道,六道就是國土世間、五陰世 間、眾生世間。隨著凈緣,會到法性,慢慢地可以生出四種圣人境界:聲聞 、緣覺、菩薩、佛,這種種法都是緣起法,都是圓成實性的法。我們知道, 依幻說覺,你有這種種體會的話,你不會有任何的執(zhí)著。
法法本來是十法界,都是從畢竟空所建立的,如果有差別就是染和凈,迷和 覺的差別。覺和迷是對立而有,因迷而說覺,覺對迷而立的,因為我們落在 有所得法里面,所以才會有如師兄所講的種種言教,說覺說不覺,事實上都 是要離開我們眾生的凡情執(zhí)著,契入真性的緣故。所以他說,若說有覺無覺 的話,事實上你都沒有離開幻化。因為真正的幻滅,究竟的虛妄法就是事, 緣起法就是事,在六度有所謂「事究竟」,事本身就是究竟的,可是因為我 們眾生凡夫遍計所執(zhí)心、迷心還沒有究竟遣盡,佛開種種方便,讓我們離遍 計所執(zhí)性。在金剛經(jīng)里講到,法尚應(yīng)舍,何況非法?法本身是不可得,佛說 法是應(yīng)眾生病來與藥,我們不能落入有所得里。真正的幻滅是會入法性,究 竟圓滿叫不動,叫圓成實性。
安師:我就用師父說的來講,依色說空也名為幻,因為若說有空,猶未離幻,因為 空即是有。所以說,「說無覺者。亦復(fù)如是!故枪驶脺珉x開空有兩邊見, 是名不動,那就是中道義,不執(zhí)著兩邊見。
師父:也不錯,也觸到他一點靈機(jī)。這個幻,大家想一想,幻是不是遍計執(zhí)?「依 幻說覺」,要是說覺的話,有兩種覺:有覺、無覺。這兩種覺都不對吧?
策師:師父!我說看看,我用三乘來講!敢阑谜f覺」,菩薩還認(rèn)為有眾生可度, 所以說還沒有會到畢竟空。唯有佛才究竟,所以還是在幻!溉粽f有覺。猶 未離幻!苟似,要求涅槃,這還是在幻化中。「說無覺者」,就是凡 夫住著一切法實在有,還是在生死中!甘枪。幻滅名為不動!挂磺蟹ū 是因緣,因緣的法它是不生不滅的,幻滅名為不動就是說本來一切法都不生 不滅不垢不凈,就是不動。
師父:你這是按三乘法說,不是此經(jīng)的意義。你說,說有覺是凡夫眾生,是吧?那 我問你,凡夫有沒有?
策師:說有覺是二乘。
師父:有二乘沒有?
策師:沒有。
師父:無覺是佛,有佛沒有?所以你這是說三乘義,不合乎經(jīng)義,非今經(jīng)所說。
觀師:為什么「依幻說覺。亦名為幻」呢?我們常聽說,迷時分明有六道,覺后空 空無大千。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依這個迷,依這個幻來說我們的覺,其實也 是幻的。為什么呢?因為「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fù)如是。」 在幻里面說覺,就說他有覺,也沒有離幻;假如說無覺,也是沒有離幻。應(yīng) 該怎樣才對呢?「是故;脺缑麨椴粍!顾詴揭磺蟹o性,遣有遣無 ,一切法無所得,假如是以無所得心來修學(xué)的話,這幻滅就名為不動。
師父:我提醒大家,大家要突破啊!我一上來就和大家講,無住、不取于相、不可 得,此法有很多差異名,無生、無所有、畢竟空。我們看一看,假如用無住 的話,「依幻說覺」是不是住了?說有覺是不是住了?說無覺是不是住了? 假使說一切不住,是不是那個不動?你再想一想,我說過不取于相,你從無 相去會,不取相去會。不取相,金剛經(jīng)不是說得很清楚嗎?如如不動嘛!從 無生上會,從無所有會,不可得會,畢竟空會,無分別會,那你不就入了嗎 ?這段文就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悅師:剛才我聽惠安師說離有離無,契入中道。以下我要講的這段話不是我自己要 講的,而是昨天師父在懷安堂對法慧開示:「你看,離有邊離無邊住于中道 ,那還是住。你不住于有,不住于無,不住中道那個不住也不住!這才是 真正中道!刮覀冎酪磺蟹ū緛硎钱吘箍占,畢竟空寂以義理來配是一諦 ,講二諦、三諦、四諦是方便,讓你會這個法。本來一切法是畢竟空、無所 有,一切法歸于畢竟空寂。所以離有離無,住于中道,那還是不夠究竟。住 于中道也不可住,這才能萬法繁興。
師父:你講吧!
經(jīng)師:剛才聽師父開示,要入于金剛經(jīng),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不取于有,也不 取于無,圓覺經(jīng)是講離有覺、離無覺。怎么來離呢?用一句話來講,因為離 有的話,說有一切有,說無一切無,說亦有亦無,一切亦有亦無,說非有非 無,一切非有非無。因為這個法本來就是如如不動的,來而無來,去而無去 ,不來也不去。隨緣而來,隨緣而去,那才是如來不動的本義。
師父:慢慢都接近了。我告訴大家,有三乘和一乘,惠安所講的是三乘,慧策講的 也是三乘,慧悅所講的是一乘。什么是三乘?什么是一乘呢?三乘人講緣來 則聚,也說緣來則有,緣去或者緣散則無,這是三乘法說。大家平時都這么 說吧!因緣來了則有,因緣散了則無,這是三乘法。一乘法說什么?緣來非 有,緣去非無。這是不同之處。所以慧悅掌握到無住,契入中道。契入中道 的時候無有中道可契入。誰還有意見發(fā)揮?
庶師:師父!我從無住來講。佛是覺者,這個覺是真如本性之覺,如果以幻化幻想 之覺來說覺,還是幻化。「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fù)如是! 這是以有所住心所覺的覺,如果住于有覺,是把虛妄法認(rèn)為真實的;如果住 于無覺,落入斷滅空,這樣就是生死流轉(zhuǎn),所以有覺無覺都是生死法!甘 故幻滅」,這里的幻滅,依我的體會是寂而照,照而寂的空性。所以如果你 能體會到不生不滅的真覺,那才是真正的本性,所以他講不動。
師父:慧甫講!
甫師:其實大家講的都很好,我是把它會成兩點,因為圓覺經(jīng)是要破我們的執(zhí)著心 。這里講到覺,就是講本來是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師父常講,未成佛時 本是佛,已成佛后還是佛,又講到無佛無眾生,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 就是講這個道理。這里的重點主要在覺,覺是真覺,沒有分別覺與不覺,不 分別眾生與佛。因為事實上一切眾生本來就是覺,為了讓眾生會入才說覺與 不覺。也就是說,覺是講到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沒有緣起,也沒有性空, 一切法本來寂滅,就是慧悅師剛才講的畢竟空。如果會入畢竟空,你說覺也 對,說不覺也對。如果沒有會入畢竟空,說覺也錯,說不覺也錯。
師父:慧甫講過以后,我再提醒大家。好比這虛空,你說有十方虛空沒有?你說虛 空有十方虛空沒有?不可說有吧!你說這個虛空沒有十方虛空,是不是無呢 ?你慢慢體會就入這個法了。你說有十方虛空、無十方虛空,這個幻都滅了 以后,虛空動不動。看蠹乙切薜竭@個地步,不得了。
你看,劫末時大火燒,虛空燒不燒得到?它不動。大水淹,虛空被淹到了沒 有?這個東西很妙!大風(fēng)吹,吹壞三禪天,虛空吹壞了沒有?如果你證到這 個地步,一切煩惱不動,八風(fēng)吹不動,哎呀!那不得了。你說,虛空有十方 虛空不對,沒有十方虛空也不對,什么原因呢?如果說有,是住著。沒有十 方虛空,就虛空整個沒有了,那破了緣起法就破了性空法。沒有十方虛空那 有虛空呢?大家仔細(xì)會一會!
彰師:我現(xiàn)在想到無住,無住就是借著言語相來說,我們所有言語相都有住,只有 一句阿彌陀佛無住。那怎么說呢?如果我們吃飽時說:「你吃飽了?」這可 以用。如果別人從浴室出來,我們說:「你吃飽了?」這樣就不能用。你如 果用一句阿彌陀佛,無住就是暢通,就是無礙。再藉用言語來說,阿彌陀佛 就是無住。
師父:大家說,阿彌陀佛有住沒有?
彰師:我說無住。
師父:要是無住,你怎么能念阿彌陀佛?
彰師:阿彌陀佛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無自性,無自性能隨緣,所以能念。
師父:你既然說,你念阿彌陀佛,你住于有阿彌陀佛,我不念阿彌陀佛,我住于無 阿彌陀佛,那還是不離無。
彰師:阿彌陀佛念而無礙,無礙而不礙念。
師父:你解釋你的,我們不抬杠。可是阿彌陀佛有住沒?我問大家。無住!可是 無住有一個大方便,要是會入反聞聞自性,自然無住。我和大家講過很多了 ,聽得清楚,聽清阿彌陀佛四字,如果住于「阿」,聽不清「彌」了,如果 還能聽清那個「彌」,沒住「阿」。住于「彌」,聽不清那個「陀」了,聽 清那個「陀」,沒住于「彌」,反聞聞自性才會入無住。
剛才誰講的,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好象慧經(jīng)吧!就是這個意思,那才 無住呢!大家時常聽說有是空之有,如果有不是空之有,有是定性有,違反 佛性?帐怯兄,如果空不是有之空,是斷滅空,違背佛性。這個話說起 來,離四句絕百非。反過來說,即四句。即四句是怎么的?說空一切空,說 假一切假。你想一想,說一就是一切,說一切就是一,說無相就是一切相, 說一切相就是無相,F(xiàn)在看注疏,時間不早了。大家查出注疏,寫在黑板上 。
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說中一切中,什么意思?就是實相無相,無相一 切相,就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就是這個道理了,這是正義。離四句,遣 凡情;即四句,顯正義。
「向上一著,無有商量處。」所以你講什么話,不抬杠,沒有商量處嘛!「 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沒有把鼻」、「麻三斤」,都是它。其實到這個地 步,無話可說。爹娘沒生以前的本來面目。所以從古以來千千萬萬人看,不 知道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是怎么樣?大家會到了沒有?有會到的舉手我看。所 以不入二諦,你怎么知道呢?百尺竿,你還有所依是吧?更進(jìn)一步怎么樣了 ?(大眾默然!)都是依賴名相。 悟性,障住它就糟糕了,怎么不障它呢?凈土宗老祖師不是講過了嗎?放下 !放下!放下!
古德講話,你不會其意,因為你不入理嘛!放下以后還有住沒有?放下以 后還有取相沒有?放下以后還有生沒有?放下以后還有性沒有?放下以后還 有所得沒有?本來這個道理,大家都不了解,認(rèn)為放下放下,我家里的事都 不管了,其實不是那個意思。
經(jīng)上贊佛,如來權(quán)智不思議,遍滿十方無所依。你會透的話,那太妙了。遍 滿十方無所依,這是如來的權(quán)智。大家一定會不到這個意思,無所依,可是 遍滿十方,誰會到了?所以你們死于文下,被名相障住了,不入這個法。遍 滿十方是不是色受想行識?無所依是不是空啊?這不是明明告訴你,色即空 ,空即色嗎?其實都是講這個道理,是不是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那個境界?就 是它嘛!「向上一著無有商量處」,還是它!這叫做大德本來面目。
六祖大善根,大菩薩再來,聽五祖誦金剛經(jīng)他就知道了,原來自性本自清凈 ,原來自性本自平等,自性本自具足,是不是這個道理呢?你們被遍計執(zhí)障 了無量劫,不會它,沒有辦法。所以我們無量劫來被業(yè)障、煩惱障障住,趕 緊念佛求佛接引,要不然怎么了生死呢?(答:沒有了生死。)
師父:沒有了生死?你還是依幻說覺。(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要解卷上?二二一上 ?一○)「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者。對幻說覺。猶屬順迷相待之義!惯@話 講的,大家仔細(xì)看,你仔細(xì)留神就知道,這個人見地有高有低,那個人見地 一定也有高也有低,兩個人比較起來還有高有低。你們現(xiàn)在看人家的注疏, 看一切經(jīng)論都是一樣的,只要有人說的就對,那迷糊到家。這話講的是對的 ,「對幻說覺。猶屬順迷相待之義!惯@話對的,不過他的見地有深有淺, 大家自己就會出來了。印證!以人家的見地印證你的見地,我們末法時期很 可憐,沒有善知識。以前是找善知識印證,我們沒有啊,只得以古德的注疏 ,或佛經(jīng)印證。
「既涉言思」,對!言思是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覺成不覺」,還是 迷惑。這個覺以后,離諸相了,離一切即一切法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經(jīng) 上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所以還是不覺!笇W(xué)者應(yīng)知。創(chuàng)心入道。對境立觀之 日須分幻覺。用觀照境之時真妄泯合!褂^照,真起觀照,大家都不知道, 都認(rèn)為觀照是起觀起照,其實錯了。有很多人教人修佛道的,要觀照觀照! 不是那么觀照。什么是觀照呢?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叫 觀照,那才是離心緣相、言語相、文字相呢!「用觀照境之時真妄泯合」, 真妄泯合就是沒有真也沒有妄,無分別嘛!畢竟空中沒有那些分別,畢竟空 叫什么?叫勝義諦,也叫第一義諦。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者。未離見思也!挂钦f有覺,沒離言語相、文字相 、心緣相,叫未離見思。這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構(gòu)成一種惑,構(gòu)成什么 惑呢?見思惑。言語相、文字相構(gòu)成見惑,心緣相構(gòu)成思惑!刚f無覺者亦 復(fù)如是者。未離塵沙也!拐f無覺,沒離塵沙惑。說無覺,其實大家想一想 ,無覺要是按頓教法門講,圓教法門講,無覺是不是還是言語相、文字相、 心緣相?不必落塵沙,還是見思之內(nèi)嘛!
「是故幻滅者。二邊心滅。即斷無明。中道得立。三觀皆中。名為不動也。 」這有點天臺思想。這個話我教你們?nèi)肜硪院,可見出他的高低了?/p>
「是故幻滅者。二邊心滅。即斷無明。」對不對?對!「中道得立」,對 不對?對!「三觀皆中。名為不動也!顾囊姷卦诖。
不相信我們看一看,無明有沒有?要是有,叫真實,不叫無明了,是不是? 無明既然沒有,可斷不可斷?斷妄取真皆是妄,對不對?中道有沒有?中道 是離邊不住中,叫中道,是不是?天臺智者大師講,離邊不住中叫中道。「 三觀皆中」,三觀就是空假中皆中,對不對?皆中是空也中,假也中,是不 是?既然是空也中,假也中,是假也空,中也空,對不對?既然這么說的話 ,空也假,中也假,這樣才構(gòu)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嘛!那怎么可以說一切 皆中呢?所以就看出脈絡(luò)來了。一切皆中,所以離中,離中可以破無明。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直解卷上?九四下?八)「以幻修幻。以釋成不入斷滅 之意也!挂曰眯藁媒腥缁萌,不落斷滅。一切法門皆是如幻三昧,如果 離開幻的話,沒有一切法門,所以我們念佛法門就是如幻三昧啊!
「謂以覺覺幻。覺亦是幻!惯@是什么原因呢?向上一步,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 步,怎么樣了?沒有東西嘛!所以說,覺也是幻嘛!你有個覺,那不是幻嗎 ?「故云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幻滅而覺存者。此亦是幻。」這不離有法 ,不離執(zhí)著,對不對?「故云若說有覺猶未離幻」,這很清楚了!溉舾 一見。說幻滅而覺亦無者。亦復(fù)是幻!鼓悴豢赡苷f滅虛空!「何也。以 未達(dá)究竟實際故也!咕烤箤嶋H是什么?真如叫實際,也叫本際,也叫真際 。這個法不可說有,也不可說無,它是真如隨緣成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 是這個道理!
「直須有無俱遣。照體獨立。」能觀照之體獨立,「故云幻滅名為不動」。 照體就是覺照、覺體,覺體就是那個無分別、不可得、無所住、不取相! 以種種幻化皆生圓覺妙心故」,為什么種種幻化皆生圓覺妙心呢?誰知道? 十方虛空皆生于虛空,是不是?十法界皆生于一真法界,這個道理懂了吧? 「諸幻滅盡。覺心不動也。」他的見地高,不相信大家看就看出來了,最低 限度我們找不出毛病來,找不出漏洞來。今天修學(xué)到此地!
如果一切法無的話,今天加菜不要吃了,哈!它無,根據(jù)緣起就是有嘛!
■第十次修學(xué)
師父:修學(xué)圓覺經(jīng)啊!修學(xué)的時候,心中不要亂想資料,只要你那個覺性、悟性無 有障礙,它自然照耀一切。你假使用到的話,那個資料會自動上來。你只叫 你那個悟性照耀一切,可以觸類旁通,就是禪宗所說的悟。老祖師有的人是 過來人,他已經(jīng)覺悟到了,他說一句話,只是后來人不見性,不覺悟,自己 不知道。大家時常看老祖師的語錄,有一句話叫「靈光獨耀」,那叫靈光獨 耀,他是過來人,他知道。大家迷迷糊糊的不知道那個境界,埋沒自己的悟 性。
「靈光獨耀」有幾個人聽說過的?靈光獨耀就是一點障礙都沒有,他會觸類 旁通。所以這是過來人所說的話,至于沒有經(jīng)過的人,根本就是作大夢不知 道。所謂「靈光獨耀」就是使你的悟性沒有一點障礙,F(xiàn)在看經(jīng)文: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zhí)持遠(yuǎn) 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fù)遠(yuǎn)離。遠(yuǎn)離為幻。亦復(fù)遠(yuǎn)離離遠(yuǎn)離幻亦復(fù)遠(yuǎn)離得無 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鉆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fù)如 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師父:今天看這段文。已經(jīng)和大家講得很清楚了,不見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見性 ?親證二諦。禪宗說無諦,其實無諦就是二諦、一諦、三諦。所以我再三告 訴大家,要用二諦理去會,就是叫你用你的悟性用功。要不然的話,你看這 段文是愈看愈胡涂。
因為佛是過來人,才說這段話,所以我們就說嘛!過來人是現(xiàn)量界的話,佛 所說的這個話是現(xiàn)量界的話,我們以非量界根本會不到的?催@段文可能很 復(fù)雜,用諦理,用悟性去會。 「遠(yuǎn)離一切幻化」是什么?「得無所離」是什么?用你的悟性,不求文字相 。你如果著文字相,你隨著他的筆桿轉(zhuǎn)!看經(jīng)、看文不隨著他的筆桿轉(zhuǎn), 聽經(jīng)、聽法不隨著他的舌頭轉(zhuǎn)。誰講這段文?
彰師:「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惯@段文「 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就是勸眾生不要在緣起法中落遍計執(zhí),遍計執(zhí)就是 幻化虛妄的境界!赣蓤詧(zhí)持遠(yuǎn)離心故」,這段就是講法無所著,這樣就是 「心如幻者」。
「亦復(fù)遠(yuǎn)離。遠(yuǎn)離為幻。」因為法無生,無生就不會再有遠(yuǎn)離,遠(yuǎn)離也是幻 化!敢鄰(fù)遠(yuǎn)離離遠(yuǎn)離幻亦復(fù)遠(yuǎn)離」,就是說法如果不動,就是在緣起法無 自性,在圓成實法當(dāng)中,得無所著。這樣的話,「即除諸幻!
師父:誰還要講?
經(jīng)師:其實遠(yuǎn)離本身就是依他起法,依他起法是虛妄不實的,所以沒有所謂的遠(yuǎn)離 ,也沒有所謂的不遠(yuǎn)離。依他無性者,會歸圓成實,所以下文說「得無所離 。即除諸幻!
師父:「諸幻滅盡」,誰還講這段話?
修師:「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惯@段就講 到九道眾生,包括菩薩,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幻化虛妄境界,可以 說是凡夫的六道生死,二乘修四諦也是幻化境界,菩薩六度萬行也是幻化虛 妄境界,都要遠(yuǎn)離。因為在佛的果德上講,四諦乃至菩薩修六度萬行都是幻 化不實的。 「由堅執(zhí)持遠(yuǎn)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fù)遠(yuǎn)離!挂驗槎酥懒輪回不 是實在的,他就堅執(zhí)不造作,知道苦就不造集,堅執(zhí)持遠(yuǎn)離心,所以二乘心 是如幻的。二乘不敢入生死,就是執(zhí)著偏空、證涅槃,這是如幻的,要遠(yuǎn)離 的。菩薩知道二乘偏空,所以出涅槃,入生死度眾生,這心也是幻化的,所 以他說「心如幻者。亦復(fù)遠(yuǎn)離。遠(yuǎn)離為幻!挂驗槟氵h(yuǎn)離二乘心,這個心還 是如幻的,還是要遠(yuǎn)離。
「遠(yuǎn)離為幻。亦復(fù)遠(yuǎn)離」,到菩薩境界,不住著空,不住著有,連中也不住 。所以說「遠(yuǎn)離為幻。亦復(fù)遠(yuǎn)離離遠(yuǎn)離幻亦復(fù)遠(yuǎn)離。」到佛的地步,他也不 住空,也不住有,也不住中,亦不住幻。到佛果德,他就「即除諸幻」。
「譬如鉆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fù)如是。諸幻雖盡。 不入斷滅!惯@個我們舉個淺顯的例子,好比你念佛,剛開始念的時候,有 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到很高的境界,因為我們現(xiàn)在是凡夫,沒有證到那個 境界,只是談?wù)劧选>褪悄畹綗o能念的心,也無所念的佛,到一心不亂的 時候,就「火出木盡灰飛煙滅」。因為到佛的境界,他就離能所。我們凡夫 ,還有菩薩都不能離能、所,因為他還有無明沒有盡,留愛潤生,所以還有 能所。到佛的境界,才能真正的離能所。眾生幻心還是要依因緣法來修,所 以「諸幻雖盡。不入斷滅!蛊鋵嵍说拇蔚、菩薩的六度萬行在佛的境界 都是虛妄不實的,等到他親證佛果,證入一真法界,就不入斷滅。
師父:大家既然把文念到這個地方,我們就修學(xué)到這個地方。諸法緣起,你想一想 ,是不是如幻?不著于如幻法又怎么樣?如果不著于如幻法,還有分別嗎? 誰還要講這段文?
策師:這段文,佛教一切發(fā)菩提心的眾生都要遠(yuǎn)離一切執(zhí)著,因為一切境界都是緣 起,依他起法不可得,緣起法如幻,所以佛教眾生要遠(yuǎn)離一切虛妄的境界。 因為怕眾生落入遍計執(zhí),所以叫眾生要遠(yuǎn)離。
「由堅執(zhí)持遠(yuǎn)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fù)遠(yuǎn)離!共荒芷谛钥,性空這種心 也要遠(yuǎn)離,「遠(yuǎn)離為幻」,我們可以說是緣起,緣起也是要遠(yuǎn)離!高h(yuǎn)離為 幻。亦復(fù)遠(yuǎn)離!咕褪遣荒苡幸稽c點執(zhí)著,一點點執(zhí)著就是有所得,有所得 會落入生死!傅脽o所離。即除諸幻!鼓阒谰壠馃o性,性空也無性,當(dāng) 下就是除幻,就是得無所離。
師父:大家看一看,這段文的意思,這個道理有沒有發(fā)菩提心?我告訴大家,這個 法里頭沒有發(fā)菩提心,沒有成佛。因為什么原因呢?緣起大家都知道如幻了 ,如幻是什么東西?分別是不是能所?大家逐漸都講到這個地方了,分別就 是能所嘛!慧修講過,沒有能所。發(fā)菩提心是不是能所心?成佛是不是能所 心?在這個法當(dāng)中沒有這個東西。
悅師:這段文就是在答前面問的「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xí)!归_始的這段 文是講如何來漸次修習(xí)。可是佛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以下最后那個結(jié) 論「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才是他的本意。其實 知幻就是離了,離幻當(dāng)下就是覺,講不下去了,我的思路一下子斷掉了。
師父:誰還要講?你心一定要清凈。如果稍一點起心動念,就不入了。你起心動念 ,完全是你自己障它,像慧悅說的一下子斷掉了,你自己障它,他一定起心 動念嘛!誰還要講?雁過長空,影落寒潭。
聞師:大家都講了,我也來練習(xí)講這段文!干颇凶。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挂 就是我們這些還沒有究竟圓滿,會歸清凈圓覺境界的眾生,都是有所得心。 當(dāng)然他有所得心有輕有重,都不外一個取相心。也就是在一真法界當(dāng)中,清 凈圓覺,圓覺是講到無性法,在這圓滿的法里起種種的遍計所執(zhí)。
這里講有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講「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境界是不可 得的,境界不可得就是無相法,一切法都是無相的,這樣無相法,心是不可 得的。以無住心去契合,這樣就遠(yuǎn)離一切虛妄境界,就是能體會諸法無相的 道理,那你心就無所住。
「由堅執(zhí)持遠(yuǎn)離心故」,這個心也是如幻的,因為在緣起法里,一法如幻, 一切法都是如幻的。從這樣講的話,心如幻,境界如幻,遠(yuǎn)離也是如幻。也 就是我們眾生把一切的有所得心,統(tǒng)統(tǒng)遣盡以后,這個妙湛總持圓覺性自然 顯現(xiàn)出來。也就是眾生當(dāng)下會到有所得心是如幻的,這叫遠(yuǎn)離一切諸幻境界 。
「譬如鉆火」,這是譬喻,這譬喻很好體會!竷赡鞠嘁颉梗娚兴眯 故,所以才起種種對治方法,這種是互相緣成的,你只要「兩木相因火出木 盡」,以這個藥治這個病!富绎w煙滅。以幻修幻。亦復(fù)如是。諸幻雖盡。 不入斷滅!惯@個法不是可以把它除滅的,因為法不可得,我們眾生只要把 有所得心蕩盡就可以了,不入斷滅。
師父:既然你們講出來,以無所得、無住,我講一講。這法你會入有很多方便,無 住、不取于相、無所得、無所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性隨緣、隨緣無 性,都可入。
你們講了無所得、無住,法究竟有所得沒有?有所得不就入了遍計執(zhí)了嗎? 有所住,不是落入遍計執(zhí)了嗎?取相,不就落遍計執(zhí)了嗎?隨緣而不能不變 ,不變不能隨緣,那不就入了遍計執(zhí)了嗎?如果有言語道、心行處,那都是 遍計執(zhí),這些都離。不過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頓教用。無性隨緣,隨 緣無性是圓教用。實在講起來,還是不離二諦。實在講起來,四諦就是二諦 ,二諦就是三諦,三諦就是一諦,一諦就是無諦。
大家盡量清凈自心,心中無物,物中無心,你自然入了。我相信現(xiàn)在大家的 心里頭,有人一盆漿糊,愈搞愈胡涂。還有人心里多少明白一點點,可是不 知道講什么。還有人,明白一點點以后,心稍微一動的話,又忘了。就是你 們沒得清凈心,所以佛因為這個原因才叫大家自凈其意。
不相信大家看一看!笐(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幻化虛妄境界是不是 有所得?虛妄境界是不是言語道不斷,心行處不滅?堅執(zhí)持心,心如幻,堅 執(zhí)持心,是不是言語道不斷,心行處不滅?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取相?遠(yuǎn) 離,有遠(yuǎn)離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心有所?是不是取相?是不是言語道不 斷,心行處不滅?「離遠(yuǎn)離幻」是不是有所得?心有所?心取于相?言語 道不斷?心行處不滅?是不是這個道理?如果這些都沒有了怎么辦?頓教法 門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什么境界?
彰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說而無說,說而無礙說。不然的話眾生都沒 有辦法得度。
師父:你的境界只到這地步。法爾如是,向上一著,無商量處。
彰師:請師父開示。
師父:我開示,障礙你們,你們自己發(fā)揮。
策師:我用念佛來講,我們?yōu)槭裁匆罘穑烤褪且h(yuǎn)離一切幻化,遠(yuǎn)離一切妄想。
「由堅執(zhí)持遠(yuǎn)離心故」,遠(yuǎn)離妄想的心,堅持一句佛號,這種心也是如幻的 ,也是要遠(yuǎn)離!高h(yuǎn)離為幻」,就是有一個妄想要遠(yuǎn)離的心,也是要遠(yuǎn)離。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怪灰逊鹛柲畹们迩宄,就是離幻。
師父:大家想一想,以念佛法門講,一心不亂。如果不亂,六根不動,是不是一心 ?一心動不動?如果一亂的話,就是六道是不是?不亂呢?一心。一心,還 有心沒有心?那叫佛。清凈自心,叫它自然而然,它就入了。
你現(xiàn)在要是擾亂它,妄起念頭,妄找資料,去動它,它不會入的。清凈心自 然入,修禪的叫悟。其實沒有悟,因為什么?沒有能悟,沒有所悟嘛!它不 過一剎那靈光獨耀就是了。誰還講?盡量發(fā)揮!
觀師:試講一下。剛才聽到無所得,正好想到自己的毛病,因為修行上這個無所得 最讓我覺得很受用。其實剛才師父已經(jīng)講出來了,「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 世眾生。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挂磺蟹ǘ际蔷壠穑际侨缁玫,我 們應(yīng)該要遠(yuǎn)離。
「由堅執(zhí)持遠(yuǎn)離心故」,我們會起執(zhí)持堅固遠(yuǎn)離的心,只是這種心又是如幻 的。所以這種遠(yuǎn)離的心,我們也應(yīng)該遠(yuǎn)離才對,不過這樣還不夠究竟。下面 「遠(yuǎn)離為幻。亦復(fù)遠(yuǎn)離。」其實這種遠(yuǎn)離它是如幻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再遠(yuǎn) 離。這樣還不究竟,「離遠(yuǎn)離幻亦復(fù)遠(yuǎn)離」,離遠(yuǎn)離幻這個還是要遠(yuǎn)離,所 以最后結(jié)論「得無所離。即除諸幻!怪v這么多的遠(yuǎn)離都是要破我們的見, 沒有破法。我們的我見堅固,所以教我們修行的那些方法,假使我們再進(jìn)步 一點,再進(jìn)步一點,祖師或者師父都會教我們更進(jìn)一步。譬如說,如果我們 沒有發(fā)心持戒,師父會教我們堅持凈戒。像我們不發(fā)心念佛,師父說你要念 佛,當(dāng)我們念佛的時候,師父會說你在念佛的時候,你什么地方應(yīng)該還要怎 么樣的遠(yuǎn)離。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刮覀円阅罘饋砜矗覀兡罘鹉畹侥畹们宄,聽得 清楚,這樣才是得無所離。我們不必起一個什么心念,來除我們的妄想,所 以才會講放下!放下!放下!到一切無所得的時候,那就是除諸幻。
下面是譬喻!竷赡鞠嘁颉,用木來鉆就會出火,可是火再出,木會燒盡, 所以最后灰飛煙滅,最后火煙也滅,其實火性不滅。「以幻修幻。亦復(fù)如是 !顾晕覀円匀缁梅▉硇奕缁,都是這個樣的。「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前面提的遠(yuǎn)離,不是要我們落入斷滅,意思是緣起要遠(yuǎn)離,其實我們知 道緣起是性空的緣起。性空也要遠(yuǎn)離,因為性空也是緣起的性空。所以假如 我們發(fā)心做什么事情,其實那都是無性,隨緣就好了。我們要藉佛教我們的 方便──念佛,因為念佛最究竟,因為佛是清凈的,所以我們做什么事都要 用念佛來做,就可以圓滿,這樣就可以無所得。
師父:大家想一想,你們既然很多人提出無所得,一切幻化境界是不是有所得?是 不是有所得?既然有所得,是不是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堅執(zhí)持遠(yuǎn)離這個心是不是有所 得?有所得是不是應(yīng)該遠(yuǎn)離?遠(yuǎn)離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也應(yīng)該遠(yuǎn)離?離遠(yuǎn) 離是不是也是有所得?是不是應(yīng)該遠(yuǎn)離?「得無所離處」,到了無所得、無 分別,「即除諸幻」了,對不對? 你不相信的話,我們再改變一個方式把有所得換成取相,一切幻化境界是不 是取相?應(yīng)不應(yīng)該遠(yuǎn)離?堅執(zhí)持心是不是取相?應(yīng)不應(yīng)該遠(yuǎn)離?遠(yuǎn)離是不是 取相?應(yīng)不應(yīng)該遠(yuǎn)離?離遠(yuǎn)離是不是取相?應(yīng)不應(yīng)該遠(yuǎn)離?把一切離都離盡 的話,不取于相,怎么樣?覺性不動!我提醒大家,你用很多方面都可以 入,凡是二諦理,一諦、無諦、三諦都可入。唯獨你取著文字相,不入了。 它怎么了?它就是離那個文字相嘛!
我再舉個實際例子給大家看。虛空是不是無所得?虛空無所得吧!虛空之中 有萬物,萬物是不是有所得?萬物也如虛空,無所得。誰知道什么萬物也無 所得如虛空?誰知道這個道理的?緣起幻化嘛!萬物皆緣起幻化,不是和虛 空一樣嗎?既然萬物緣起幻化,有沒有?如果分別萬物,離萬物以外另取 空,是不是幻化?還是有所得,皆要遠(yuǎn)離。虛空本性怎么樣?它不動啊!誰 還要發(fā)揮?
甫師:這段文告訴我們,「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蛊鋵嵄緛砭蜔o所離,一切法如 幻,我們執(zhí)著一切如幻法為實有,所以前面才講到一些遠(yuǎn)離。這句話和后面 那句話「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很相應(yīng)。如果我們修行的人能體會一切法 如幻,就是大家所發(fā)揮的不可得,深深契入的話,就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這樣當(dāng)然遠(yuǎn)離諸幻。前面講到,無明心的話,就會執(zhí)著一切法實有,執(zhí)著 有空花,其實空花沒有,是一切眾生虛妄心所起,執(zhí)著一切法實有。這里要 告訴我們,其實一切法無所離,一切法本來清凈,能這樣的話,當(dāng)下離諸幻 ……
師父:你們迷在「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刮覇栆粏柲銈,知道依他起虛妄的,是 不是就是圓成實?知道依他起虛妄,就是圓成實,不知道虛妄的,遍計執(zhí)。 我再誘導(dǎo)你們,我們現(xiàn)在把思路開廣一點,不要只執(zhí)著在無所得。
一切法是不是畢竟空?畢竟空有分別沒有?凡是一切分別皆是如幻,對不對 ?好!你現(xiàn)在看了,幻化虛妄境界是不是有分別?有分別如幻應(yīng)該遠(yuǎn)離,對 不對?堅執(zhí)持心是不是有分別,有分別如幻,應(yīng)該遠(yuǎn)離,對不對?既然遠(yuǎn)離 是不是有分別?有分別是不是如幻?如幻是不是應(yīng)該遠(yuǎn)離?離遠(yuǎn)離是不是還 有分別?既然有分別如幻,應(yīng)該遠(yuǎn)離,這不是修如幻三昧嗎?亦復(fù)遠(yuǎn)離! 得無所離」,無所離不是無分別嗎?無分別不是圓成實嗎?
拿譬喻講起來,「兩木相因」是不是有分別?「火出木盡灰飛煙滅」,如畢 竟空嘛!那火是形容智慧之火。所以說,在此地教你智慧,不用識心,就是 依智不依識。
覺師:「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挂磺蟹ū 是緣起性空,因為緣起是虛妄,所以是性空。這樣的話,才能遠(yuǎn)離虛妄境界 !赣蓤詧(zhí)持遠(yuǎn)離心故。心如幻者!怪谰壠鸺葱钥眨墒且膊豢蓤(zhí)性空 ,因為性空并不是定有個性空,因為它是緣起的性空。所以「亦復(fù)遠(yuǎn)離」。
「遠(yuǎn)離為幻。亦復(fù)遠(yuǎn)離!挂膊豢蓤(zhí)著有遠(yuǎn)離的心,遠(yuǎn)離性空的心,這也要 遠(yuǎn)離!鸽x遠(yuǎn)離幻亦復(fù)遠(yuǎn)離」,因為性空即是緣起,所以性空不可得,緣起 即性空,緣起也不可得。所以性空要遠(yuǎn)離,離性空也要遠(yuǎn)離,緣起也要遠(yuǎn)離 !傅脽o所離」,因為性空不可得,緣起也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這樣 才能「即除諸幻」。
師父:誰還講?
聞師:從前面一段看起,因為前面有一段文講眾生如果不修行,常在如幻的境界, 到底要如何讓我們的妄想心解脫。以前有看過一本書(書名我忘記了),它 說眾生要忘記境界容易,要使我們妄想心去除是很困難的。眾生常計幻化的 境界是因為取相,取相才生妄想,以妄想才想說我現(xiàn)在這么多煩惱,到底應(yīng) 該怎么來解脫?事實上這是我們眾生的毛病。
下面講「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里講「遠(yuǎn) 離」應(yīng)該體會到一切法是緣起的,緣起是依他而有,它是圓成實性,不落遍 計執(zhí)性。知道一切法無相就不取相,不取相的緣故心清凈,心清凈則無所住 ,心清凈則對一切法不會有執(zhí)著。無住義就是所謂解脫義,解脫義假如用一 句話講就是無所著,無所著再加上等正覺,就是佛的境界。清凈就是圓滿的 覺,這種清凈圓滿的覺不是有所得心可以契入,也不是我們眾生取相心可以 契入,也不是說我想要修行可以契入的,我們眾生要以法修行。所以最前面 講「如來本起因地法行」,你要是體會這個法的話,就可以契入佛的因地法 行,佛因地的法行必須無所得行,因為一切法本不可得。
云何解脫?假如這樣講的話,解脫的意思是對迷來談的,迷的時候才有解脫 。你會到法的話,無解脫無不解脫,因為法本如是。所以后面講「得無所離 。即除諸幻!箤⒛愕囊磺型胄匿N歸圓成實性的時候,妄想無自性,因為 妄想就是虛妄,虛妄不是我們眾生可以鏟除的。
師父:你們的見地有很多差別。譬如談到解脫,如果不知道依他起是虛妄的,執(zhí)著 為實有,是不是遍計執(zhí)?遍計執(zhí)是不是束縛?如果知道依他起沒有自性 ,是不是就是圓成實啊?那個假名解脫。其實知道依他起是圓成實,知道圓 成實是依他起,叫見性!那么這里頭執(zhí)著依他起為實在有,落入遍計執(zhí)叫 束縛。依他起到底有沒有實在的有?沒有實在的有,你落入遍計執(zhí)的時候, 有束縛了沒有?無自性不會束縛你。既然沒有束縛,有解脫沒有?有縛才有 解,沒有縛那有解?本來寂滅,那有更寂滅?本來涅槃,那有更涅槃呢?所 以說,根據(jù)這個道理,六祖說不論解脫,只論見性,你見性不見性?要是有 解脫的一念,還是如幻如化。見性以后,覺心不動。
這很重要的!現(xiàn)在學(xué)佛參禪的人也很多,是否到這個境界,我們不知道。
拿大家最實用的講,你的五蘊身心是不是如幻如化?是不是有分別?應(yīng)該遠(yuǎn) 離吧?因五蘊身心生的煩惱是不是如幻如化,依他起的?應(yīng)該遠(yuǎn)離吧?因為 煩惱生的生死,是不是如幻如化?應(yīng)該遠(yuǎn)離吧?為什么大家不遠(yuǎn)離呢?遠(yuǎn)離 還是方便嘛!你身心如幻如化有遠(yuǎn)離沒遠(yuǎn)離?從第一義會了。你煩惱如幻如 化,有遠(yuǎn)離沒遠(yuǎn)離?生死如幻如化有遠(yuǎn)離沒遠(yuǎn)離?覺性不動!何必遠(yuǎn)求呢 ?當(dāng)下即是。
修師:這里是講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一切幻化境界是佛開方便的境界,到無所 離的時候就證入實相了。
師父:這個在法華經(jīng)講實相,在華嚴(yán)經(jīng)講法界,維摩詰經(jīng)講不二法門。如果按照圓 教境界說,這個境界圓融無礙,就是一實諦,一實諦就是實相諦。頓教說這 個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果有一點的著相就不是。禪宗說,這境界 里面有一點點葛藤都不是了。誰還悟到這個境界的?
生師:覺心不動本來是佛的境界,因為這個境界很深,我只是體會到一點。覺心不 動,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當(dāng)下就是。那我們在日常生活怎么體驗?我認(rèn)為 在日常生活中,你不管做什么,只要對眾生有益,你都可以做,你不可分別 這是誰的事,只是隨緣盡份去做。你也不分別我做這個事將得什么果報,就 是一心一意去做。所以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講起來好象是菩薩的境界,其 實我們凡夫也可以做得到的。我們就時常這么做,覺得什么事情我都應(yīng)該做 ,每天就這樣隨緣地做,你要修覺心不動,動不了覺心嘛!你要修如幻,心 不動就是如幻嘛!
師父:惠生從事相方面講,講得是有道理。這個境界很高,譬如他講這是佛的境界 ,不是我們的境界,這個境界是無佛無眾生,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這 是圓教境界。他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還是二邊業(yè),菩薩境界。這個境界 高得多了,這個境界高到什么程度?就是圓覺。他從事相講是這個道理,心 不生煩惱,就體會到這個境界了。如果我們說是佛的境界,還是有分別,不 是我們的境界,還是有分別。如果說隨緣不變,還是有分別;不變隨緣,還 是有分別。離一切幻,是它了。
永嘉大師會到這個境界,我們不知道老和尚證到?jīng)]證到?我們不知道。就是 「覺后空空無大千」,空空無大千有可得沒可得?有相可取沒有?有分別沒 有?有所住沒有?就是那個境界。
現(xiàn)在沒意見,查注疏吧!說不得,寫不得,想不得。你沒成佛時本是佛,已 成佛后還是佛。大智慧者到此地,能起大慈大悲。真要是會入這個地步,你 才能猛然覺悟過去錯用心!無量劫來錯用心一直到現(xiàn)在!〗裉煳覀冃迣W(xué)到此地,我把下面一句講完,下一次修學(xué)偈頌了。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 。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師父:下次我們從「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归_始,F(xiàn)在看資料,看注疏是印證 你,不是叫你著于幻化相,現(xiàn)在印證自己,不為自己作障。你們事先看注疏 ,都為自己作障。其實作障,我問你們,有障沒有障?慧聞講有障沒障?
聞師:取文字相就會障礙自己,你不取文字相就不會障礙自己。
師父:沒有障!自己擾亂叫自打閑岔!那個障是不是如幻如化的,如幻如化的 ,沒有。∧惝(dāng)成有才障你。誰還找到資料?寫吧!
我們寫注疏是印證,你們慢慢到了一個地步,他一開始印證你,久了以后, 你也可以印證他。這就是沒有拄杖子、沒有拐,給你拄杖子、給你拐好走路 。有了拄杖子,奪你拄杖子。
這個境界,雁過長空,影落寒潭。雁在空中飛,空中有雁的腳跡沒有?不動 是不是?雁幻滅盡的話,覺心不動!你在水邊照出影子,水里有你的影子 沒有?你走了以后,水還是清清凈凈的。是不是這個境界啊?你體會體會! 文字相解釋,是不是頭上安頭?本來教你除虛妄的,你虛妄加虛妄。
一定發(fā)揮你自己的悟性,他們在黑板寫的,剛開始他們印證你。慢慢地,你 也可以印證他。你想一想,若得此法,夫復(fù)何求?千萬不可掉以輕慢心,這 個法很深。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要解卷上?二二一下?三)「離幻有四。一離諸幻之境 。境為所離。智為能離。」還有能所,他下面講一定還有離,有能所不究竟 啊!「二離離幻之心」,第二個離離幻之心,離幻之心還是有分別,還是有 所得,還是有所住,還是取相!赣蓤詧(zhí)有能離之智。此智亦幻。故曰心如 幻者亦復(fù)遠(yuǎn)離!苟加蟹謩e,都有所得,都有所住!溉搽x幻之離」,有 離幻還是分別,還是有所得。所以,三遣除離幻之離!鸽x前能離。此離亦 幻!闺x幻之心是能離,所以離前面那個離幻之心,也是如幻。「故云遠(yuǎn)離 為幻亦復(fù)遠(yuǎn)離。四遣離離之離」,有離離之離,還是分別心,還是有所得心 ,還是取相心、有所住心,還是不空心。
「離前第三。此心亦幻。故曰離遠(yuǎn)離幻亦復(fù)遠(yuǎn)離。……」離遠(yuǎn)離也是幻化, 修如幻三昧!噶须m次第」,雖然有次第,其實它沒有方便,沒有次第的。 「修在一心」,一心具足!杆^一念不生前后際斷」,一念不生,前際斷 ,后際也斷,沒有分別,所以不取著,沒有所得。前際斷,不滅;后際斷, 不生,是不是?不生不滅!傅脽o所離即除諸幻者」,到了無所離處了,你 本來是虛空,虛空不動。〖偈褂腥苏f要逃避虛空,這個人是不是傻瓜?
「結(jié)示得體除幻」,得體,他這個寫得很清楚了,體證體性,覺性不動! 你得其不動的覺性,就除去諸幻了!笇W(xué)者果能向幻覺未兆之前」,幻覺未 兆之前,父母沒生你以前本來面目。「如來未說示處。體之照之。覺性本然 。」父母沒生你以前本來面目,佛出世也是那個樣,不出世還是那個樣。不 是佛出世才有,佛不出世無,不是那個道理的。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佛說 也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佛不說還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有佛無佛,性 相常住。
「得無所離。則何德不顯。」!這個人講得很好!负位貌怀病,這個 人是誰啊?(答:寂正大師。)這個人解釋得很好,你們大家印證自己,你 體會到這個地步?jīng)]有?可以印證你,你想的對不對?久了就知道,古德和佛 、老祖師、菩薩,一個鼻孔眼喘氣,F(xiàn)在下課!
■第十一次修學(xué)
師父:有一個人,不記得他叫什么名字,作了一部牧牛圖頌,眾生心就好比牛一樣 ,牧牛,一步一步地降伏它,很難。降伏圓滿以后,就叫佛,F(xiàn)在我真感覺 ,真是難!明明實實在在的道理,大家偏偏不相信,怪不得佛那時候說, 我說法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你們應(yīng)該相信。 我想在佛世的時候,一定也有很多人不相信。所以眾生好比水犢牛,很難降 伏。唉!不但難降伏,還能傷人!希望大家千萬不要養(yǎng)這頭水犢牛,養(yǎng)你 的道心,F(xiàn)在末法時期的眾生,就像水犢牛一樣,它不但是頭水犢牛,還能 傷人,造很多罪業(yè)。
當(dāng)初后羿射箭第一,有窮氏后羿射箭最好了,有一個逢蒙跟他學(xué)射箭,后羿 盡心地教他,把射箭之術(shù)完全教給他了。逢蒙盡得其道,學(xué)得和后羿一樣。 以后逢蒙就想:「天下唯羿為愈己!刮ㄓ泻篝鄤龠^我,于是殺后羿,這就 是水犢牛的作用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是重頌,我們看一看這頌中有特別的沒有?如果沒特別的,我們就修學(xué)下 面一段文,要是有特別的,我們也來修學(xué)修學(xué)。
「普賢汝當(dāng)知 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怎么知道皆從諸如來啊?這和前面長行一樣,幻不起幻,由真迷惑才起幻, 所以「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復(fù)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應(yīng)遠(yuǎn)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這段偈頌沒有修學(xué)的,長行都講過了,F(xiàn)在看下面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