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佛學問答類編(析疑第二之四)

  佛學問答類編(析疑第二之四)

  問:古人講凈土往生,有四句偈,語似矛盾,查書亦不見其解,即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去則決定去,生則實不生。’究竟含義何在,請為詳示?(翟生)

  答:此四句古德早有解釋,不過言簡意賅,文義俱奧,非初學所能領受而已。茲為淺釋如下:‘生則決定生’句;生者,指一念神識,蓮花化生,決定生者,證化生至真,而非虛妄。‘去則實不去。’句;去者,指離此往彼之一念神識,實不去者,言識乃性之隨緣,識去而性不去,因性量同虛空,盡包沙剎,無去無來,故曰不去。‘去則決定去’句;去者,指一念神識,離此往彼,決定去者,證往彼確實,而非欺誑。‘生則實不生’句;生者,指蓮花化生之之一念神識,實不生者,謂性非識能轉變,識生而性不生,因性體無色相,強名真如,不生不滅,故曰不生。此四句一三兩句皆言識,二四兩句皆言性也。’

  問: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內‘東方去此過十歹克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凈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一歹克伽沙等佛土有多遠,有多少公里,又東方是在那里,地球圓圓到底東方在那里,(我知道日光出來的所在為東方,但從本國看去是東方在美國,又在美國方面看是在歐洲方面,再看去在印度,再看又在中國)到底哪一邊在那里為標準?(要南濱)

  答:四方上下,在事本無,便于認識,假定名詞。然此六方,即是假名,雖無一定之處,卻有假定之方。故地有地之假東西,如地球自轉,傾日之向曰東,不論日中美三國,日皆從東先見也。天有天之假東西,如此太陽系之太空,則以太陽為中心,既定一中心,便有四方上下,然太空無際,太陽系之世界,自以此一太陽六面,曰六方也。而此太陽系中,星球無數(shù),都自繞日而轉,各有軌道,軌道與球轉有定,方向亦自有定,標準如是又何疑焉。

  問:修行者命終時須經八小時后始可移動(因此時神識尚未離去)不然受到痛苦恐墮入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不能生西,照此推來非善終者即有痛苦,有痛苦即不能生西,人生難保善終,那么平時勤修苦練,豈非白費心血徒勞無功?(廖清華)

  答:非善終者,名曰橫死,此是一種惡因緣,能以障道。所以行者,應重;雙修,慧雖為證道之本,?蔀槿フ现,俱不可偏也。然教相通達,心性了悟之大修行人,則能無苦無樂,縱遇惡緣,亦不起煩惱,即不礙其成證也。

  問:佛說西方極樂世界無女身唯西方三圣之像觀音與勢至菩薩為何以女身示現(xiàn)祈開示!(夏鎮(zhèn)華)

  答:菩薩造像之法,有出家在家之別,圓頂袈裟者,出家之像,如彌勒地藏二圣是也。帶發(fā)披瓔珞者,乃在家之像,如華嚴文殊普賢二圣是也。西方觀音勢至二圣,亦在家之像,并非女身。然此皆造像之方便,實則男為女之反無女矣,何必言男,為利眾生,化身而已。

  問:外教邪道有用一種符咒要迷失人類精氣神,但是佛教要用何種咒語來應付外教符咒?(心融)

  答:若按密宗,法門甚多,各有各之專用。若以顯說,心若在定,定則生光,邪何能侵,但起覺照,便是金剛慧劍,無邪不摧。倘不能攝心在定,則揀平素持熟一咒,誦之即可,或則一句萬德洪名,亦可消之。

  問:大德一再強調修大乘法門須發(fā)大心,上求下化,足征大德行菩薩道;唯‘度眾’須有大智慧及具備相當條件,非一般凡夫當生所能如愿。大德在宣講彌陀經時曾啟示:發(fā)‘生西’一愿,即包括四宏誓愿;如是僅發(fā)生西一愿,生西后乘愿再來,自已包括度眾矣。但或謂如不度眾利生,絕對不能往生西土,因此為之彷徨,且恐影響初學者之信心。(孟孝光)

  答:大乘者,以自他兩利為義,背之者,何得謂大乘?修者必以菩提心為因,教義如是耳。度眾必大智慧,此不過收效宏廣,如無智而有愿,收效雖微,而愿則大矣。常行其愿,本智即開,事在肯為不肯為,悲心在發(fā)與不發(fā)也。凈土生西,旨在斷變易生死,一生補處,不行二利,何以破塵沙無明,如不發(fā)乘再來之愿,古德云,二乘不能生,如雖依例念愿,而心卻無之,是欺佛而又自欺也。再者,‘或謂不度眾利生不能往生’,自是忠言,有何彷徨?遇機勸人念佛,即是度眾,修持存心為他再來,即是利生,此二有何難哉。

  問:我人將死,即昏迷不醒,既昏迷,則平日雖‘持名’功深,亦不能‘正念’,豈不枉費生平修持?(吳茂松)

  答:功夫深者,預知時至,臨終如入禪定。神識昏迷,不能正念,自是平素功夫不深。然深者比較總少,所以有助念團組織,可以補救,此凈土法門之特殊也。

  問:‘婆羅門’為印度民族之一,地藏經云:于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夫二十小劫為一個中劫,又成住壞空,四個中劫,才為一個大劫,阿僧祇劫,譯為無量劫,何以地球壞了無量次以前,就有婆羅門族耶?(賴棟梁)

  答:婆羅門雖為印族之一,然系修梵行之教,久遠劫前既有佛陀,自有佛教以外之教。世界在成末壞初之間,動物依住,文化宗教自亦應有,并非奇事。

  問:諸供養(yǎng)中,供佛為最,佛在祇園,有一次舍利弗以一缽飯供佛,佛看身旁有狗,即將缽飯轉施與狗吃,同時佛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利多呢?舍利弗言,布施狗得福利多,佛即加以印可,此是何說耶?(賴棟梁)

  答:外為福田,佛為福田之最,內為心田,慈悲平等為心田之最。再為求福而布施者,其心私所獲福德微,為悲憫而布施者,其心公所獲福德最。舍利弗供佛,是向福田求福,佛布施狗,是從心田起悲,兩者相較,起悲自勝求福。

  問:自古高僧或居士,常以三昧火焚身,未知三昧之火,如何吐出?(賴棟梁)

  答:此事甚少,并非是常,既云三昧之火,自是正定有成而得。嘗見經中云諸羅漢,水定火定,或飛騰虛空,出水出火,皆是通力,由定而來,居士如定有成,水火自然如意。

  問:四十二章經言,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夫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人,最高亦不能超過于佛,何以飯千億三世諸佛,還不如飯他一人耶?(賴棟梁)

  答:教義有藏通別圓,其功藏不及圓,三世諸佛,此處是言藏教,無修無證,是言圓教。再有一義,要居士體參,無念無住無修無證,是個什么?

  問:聽人說周邦道董事之太太骨灰拾取三百多粒舍利是事實否?那樣多舍利一定生西乎?(朱幼)

  答:此事確實,共得三百八十余粒,撿時有臺中人在場親見,貯瓶收藏現(xiàn)存可證。有此舍利,固已難得,而現(xiàn)佛見光,尚多瑞相。區(qū)區(qū)雖是凡夫,不能知其歸趣,然考諸經論,證乎先德之言,視其所現(xiàn),其往生蓮域尚有何疑。

  問:聽說病時還有障礙是不是?(朱幼)

  答:多劫造業(yè),業(yè)種久藏識田,舍報爭起現(xiàn)行,人各不免。但能舍報剎那,正念分明,佛強障弱,不障往生。便覺臨終助念,實為不可輕忽之事也已。

  問:云何功夫那樣好,不得延年益壽?(朱幼)

  答:四大不實,五濁皆苦,此臭皮囊,有何可戀,再著壽相,益增障礙矣。修凈學人,功夫好壞,以往生與否為準,不在俗壽長短也。

  問:佛教所說眾生是一切有生命存在及神鬼皆是。金剛經曰: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相、非無相之類,若歷史上曰六十萬年前北京猿人,南洋爪哇猿人等人數(shù)很少代代相傳,人口增多未知那靈魂如何產生?祈望賜教。(何澤城)

  答:靈魂乃法性迷后,幻成之妄識,識則胎卵濕化,妄現(xiàn)假形。法性無時間無空間,細參前答可知,前答若悟,今可以大海為喻,濕喻法性,妄識喻水,胎卵濕化,喻所起之濤瀾。請問太平洋起風,濤瀾萬狀,推岸排空,十日不息水從何來?印度大西等洋,亦復如是,各增濤瀾,水皆各從何來?

  問: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曰:其土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皆是四寶,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是如此合成,池中蓮華大如車輪亦有各色毫光,照如此者,那時科學未發(fā)達,許多寶器要從何處運來建筑,如且太虛空若離地球一萬公尺高也無空氣可呼吸,如且太寒冷異常何可居住,若照佛陀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萬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是樂,若照科學天文曰:太虛空所有星球也是從無量無邊的微塵所結成,不論是太陽行星地球亦有滅絕的一日也是不能常住,千祈指教疑問。(何澤城)

  答:此問三段,一疑極樂之寶,科學時未發(fā)達,寶從何處運來,先請以科學而對,中國之萬里長城,阿房三百里樓臺,九河導海,九省運河,皆為世界最著鉅工,今尚無有其匹,時無科學,從何運料建筑?再此世界,亦有眾寶,藍田多玉,長江流金,島有珊瑚,浦還珠璣,古無科學,俱從何來,今有科學,增加多少?若信佛法,當知神通,佛放光而現(xiàn)佛國,按足而變金地,倘死執(zhí)科學,則佛經多成妄語。二疑高空寒冷,不能居住,是又不知科學矣,渾混太空,實無高下四方,言有系方便,依此球而言也,近日則暖,遠日則寒,非空氣自有寒暖,例地之赤道兩極可知也,且太空之中太陽非一,乃多數(shù)天文家之新現(xiàn),離此太陽遠時則寒,距他太陽近則熱矣。三寂滅為樂,是言轉識成智,諸苦盡滅,生死已了也,法性常住,云乎不樂?相皆虛妄,萬物幻變,理無常住,有何可疑。更有進者,請俯察之,科學百年有更易,佛法沙劫仍如也,研者不妨對照之,不宜信存軒輊也。

  問:岑學呂老居士于癸巳即一九五三年十月在港寫過一篇病異記,記述死而復蘇情狀,茲錄其所謂‘夢中境界’一段,請賜登閱,此頗類袁中道之‘紀夢’,有人認是一種病中幻覺,亦有認為確是真實境界,敬乞指示。(鐘鈞梁)

  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此幻境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此幻覺也,若說是幻,則心境無一不幻?占词巧,知空即妙有,全妄即真,知諸有本空,若說是真,則一切無一不真。岑居士所現(xiàn)之相,說幻者,知理昧于事,說真者,知事疏于理,然理從事來,事因理真,理事合一者實也,理事分張者權也,必明乎此,則幻真之爭息矣。再岑居士所幻,‘五光晃耀,寶樹金樓’,常人幻夢,昏沉顛倒,惡相恐怖,統(tǒng)以幻論,而常人亦能變自所幻,而幻岑之所幻也否?

  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胎卵濕化的眾生,皆有佛性是不是,可是小毛蟲蚊蠅螞蟻等亦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否?(賴寬珠)

  答:既言一切眾生,盡包四生六道,不論得身大小,皆是秉性而生。身相雖有大小,性則含盡虛空,性稱為佛,在乎能覺,覺在聞修,修滿即是成佛。惟蚊蠅畜類,為八難之一,縱具成佛之性,而乏聞法之緣,其當身成佛之事,甚不易耳。

  問:陽明臨終有云:‘此心光明’,宋儒中亦有預知時至,談笑坐逝者,按宋明儒對于佛法,陰取陽拒,若在佛教言,豈非謗佛謗法?然其臨終所現(xiàn)瑞相,又與高僧大德無異,此應如何解釋?(鐘鈞梁)

  答:陰取者,心誠求也,陽拒者,言為飾也,誠求者真實,偽飾者虛假。然真實心,自故得益,虛假言,不免誤他。修慧不修福,修福不修慧,得報各如其分,身后事肉眼不知耳。

  問:根據(jù)‘一切唯心造’之理,則地獄似在每個行惡眾生之心里,業(yè)報成熟,則由自性現(xiàn)出地獄來,又在地藏經似有云:‘佛告地藏菩薩若有行惡眾生將墜地獄到門前時如記得一佛名一菩薩名或一偈一句即應現(xiàn)身將地獄粉碎使是眾生至涅槃樂…’(上段經文詞句記憶不甚清楚若有錯誤請恕罪)請開示地獄是在行惡眾生心里呢?抑或有固定地獄存在。(鮮純賢)

  答:心量不可誤會為心臟,心臟僅方寸之間耳,經所言之心,寬廣無垠,不獨太陽系,包括心中,大銀河系,亦不在外。明乎此,不可認為心在身內,地獄不問在遠在近,總不出乎心中。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森羅萬象,俱是心成,心善現(xiàn)善境,惡現(xiàn)惡境,心凈現(xiàn)凈土,穢現(xiàn)穢土,自造自受,事理不爽。如自坐火中,自焚其身,自投海中,自溺其體也。

  問:按十法界的次序,阿修羅在人法界之后,但阿修羅有神通,能與帝釋戰(zhàn)斗,普通人死了欲升天還不可能,似乎人還不如阿修羅之修持好,為何人列在阿修羅之前?(鮮純賢)

  答:阿修羅者,天人畜鬼皆有,天道者,依報若天,余者各隨其類,何能勝人。茲以天道修羅而論,正報丑惡,時起嗔恚,丑惡有招不敬之果,嗔恚乃種墮落之因,與天戰(zhàn)斗,正是當生痛苦,兵兇戰(zhàn)危,有何可羨。

  問:梁實秋先生曾云:‘由于他們(在家與出家的修行人)的參禪修教,福慧雙修,我不懷疑他們有此生此世證無生法忍的可能,但是離開此生此世之后,是否即能往生凈土,我很懷疑。這凈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寫過的天堂一樣,未必存在。如果它是存在,只是在我們的心里’。這段話,受業(yè)贊同‘凈土存在心里’,因‘萬法心造。’凈土真存在西方極樂世界否?此境存乃是假相,而非實體?有人云西方極樂世界真有,此乃佛說,佛說豈可騙人?此說是信仰者之言,不信者當然勿多言。然何以見得真有?若真有,即‘存在心里’。受業(yè)謬論多矣。懇請開示。(蔡榮華)

  答:梁先生懷疑凈土存在,如存在即是在心。學者研究,在不得其要之時,不妨懷疑。其言在心,足見正在確定中,而未得結果。而吾弟云‘萬法心造’,即是為‘存在’作承認。此語乃古今賢哲共說,不能更易。但又提出‘假相’‘實體’等問題,是于‘實相’之理,尚未徹知,而與凈土之理,亦有隔閡,故不敢有肯定之辭。茲為釋之:‘實相’之旨,為‘無相無不相’,即心經所云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義,而凈土之存在與否可依經解決矣。西方凈土有四相,曰‘同居’‘方便’‘實報’‘寂光’,后一為‘實體’,前三為‘妙相’,四實為一,蓋修證所現(xiàn),深淺不同耳。再者‘存在心里’一語,說亦不錯,惟心在何處,心是何物其量之大小,恐梁先生與弟,尚皆不知,假能先讀‘楞嚴經’一遍,‘存在心里’一語,方不致誤解也。

  問:壇經疑問品云‘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愿往生’‘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愿東愿西悟人之在處一般’以上所說與凈宗信愿行之發(fā)愿往生似有相違,雖云禪凈不同,唯但行十善:只獲天道福報,而發(fā)愿往生卻可超出輪回,發(fā)愿生西,豈會是愚迷之事,諸義未詳,祈釋疑慮。(李蓮階)

  答:佛之經文,原有了義與不了義之分,祖師語錄,更多真實與方便之言,必如是者,皆為時機根器,種種不同,故說法忽東忽西耳。譬病有千種,藥亦有千方,虛則補,實則瀉,熱則清,寒則溫,藥無良莠,契病為佳,應補者,不妨權斥瀉藥,應清者,不妨權斥溫劑。如達摩祖師曰:‘學吾者入地獄,謗吾者升天堂’。試問若謗祖師,便升天堂乎?明乎此,則壇經數(shù)語,為人為時之語也,所謂讀經求圓解,其在斯乎。

  問:儒云致中和則天地萬物育,佛教以一念無明,生起山河大地,同為世界之緣起,然儒以中和為修養(yǎng)之極軌,佛教則以無明為煩惱之根本,兩說如何才能圓融無礙?(鐘鈞梁)

  答:佛家之無明,生起山河大地,是說真性不守,幻現(xiàn)妄相。儒家之中和,位育天地萬物,是說情識節(jié)制,涵容萬物。佛家此說,如自健康說到發(fā)病,儒家此說,如醫(yī)診病說到調養(yǎng)。此二說事不同,時不同,不必強牽使合。大凡圣人言,有實有權,因時因機,一人一生之言,尚不能盡使圓融,如佛家‘狗子有佛性’‘狗子無佛性’儒家‘聞斯行之’‘如之何斯行之’等,況學異時異者,而必期其處處融合,勢所難能,欲融儒佛,取其大者而已矣。

  問:經所記‘萬法歸一心’如何,一方面又說‘離法(物)無心’請解疑。(周怡君)

  答:萬法唯心之意,是萬法皆心所現(xiàn),如是則法即是心,心即是法,心與法二而一也。離法無心之意,是能悟法皆空,則心亦不可得也。

  問:佛教各宗修觀各有千秋,實是復雜,雖然各宗目標一致,但獨禪宗的修法和當時佛陀悟道解脫法(打坐,禪宗法)相同,推察之,禪宗修法是不是直系統(tǒng),最理想的?但我們臺灣凈土宗占大多數(shù)是表示最適合的修法否?請解疑以使未屬何宗之信徒清楚,并介紹其修法。(周怡君)

  答: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而為禪凈密律教,皆是直系統(tǒng),最理想者。為佛所立,便是直系,離佛而說,便是魔道。理想者,則無標準,甲理想未必合乙理想,丙丁與壬癸等理想,亦復如是。佛說多門,為普眾機,契機者便是良藥,不能預言適合也。臺端如欲學佛,必求知識開示,否則先看入門淺書,小有認識,自會選擇修何法門。

  問:覺行圓滿,僅指一期之機熟眾生度盡而言,此只就事跡立解也。請看世尊入滅時,不尚有許多異國眾生,未聞佛法乎?若合本跡而言,佛實未曾住涅槃,因眾生永不會盡。(蔡榮華)

  答:眾生生滅滅生,綿綿不盡,然分時期,各個差別,故過現(xiàn)未來,萬物亦不一致,并非生則同生,滅則同滅。如木結果,互不相同,有一年四季之果,有當年數(shù)年之果,就某期所作果胎,更有大小優(yōu)劣之不齊。天則運用春、夏、秋、冬,風日雨露,大公無私,平等普施。四季及當年之果,固得成熟,數(shù)年之果,亦賴化育,自春徂冬,天之一期化功圓矣,惟天運不息,周而復始。佛時成就者,喻四季及當年之果,佛時未成者,喻數(shù)年之果,未聞佛法者,喻木之初萌,佛入涅槃,喻天之冬,佛不住涅槃,喻天運化不息,細味比喻,可解此疑。

  問:經論所載,地平不動,日繞須彌山腰而行,四洲晝夜相反。依此理論,中美兩國同在南瞻部洲,晝夜相同,而事實則相反,如何貫徹?(韓叔和)

  答:甲、貫徹說:佛說為契眾機,有真實言,有隨順語,隨順語者,隨各類眾生習知之語也。一者‘地不動,日繞山’,等似說地平。二者楞嚴又有‘觀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則形圓。且無盡世界,各有十方,每一世界,既有上下,則并非一平到底,不問為圓為方,是皆有六面。其背日則夜,向日則晝,中與美雖同一洲,而有向背,自然晝夜不同。前說與今難通,后說則相通也。乙、不貫徹義:‘一切唯心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觀上諸語,則一切色相,皆是眾生業(yè)識所現(xiàn),原不真實,同一事也,甲乙丙丁,所見各異,如天人龍鬼見水不同是。同一理也,所解亦異,如父母老矣,中國子女以敬養(yǎng)為孝。丙、隨順語舉例:佛分五乘說法,與凡夫說有,與二乘說空,與大乘說非有非空,色空不二,科學家知地自轉為一晝一夜,并非日升于東而沒于西,但彼于晨,亦說東方出日,于暮,亦說太陽西落。若每句說實,而不隨順,開口即起諍論,不能用其誘掖矣。

  問:佛與眾生一體,是指甚么一體?一體作何分解?(蔡榮華)

  答:體者本也,本者心也;蛴X而佛,或迷而眾,皆是此心,覺迷雖異,心不變也。即心不因迷時而垢減,不因覺時而凈增,此所謂一體也。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義即如是。

  問:我們佛教一向說有個‘無始’的名詞,但雖有無始之名,而未知以何物立無始之相。(冬琴)

  答:頭上這片虛空,請貴居士說個開始,現(xiàn)在拍的皮球,請再指個起頭處?觀此二者,皆是無始之相。

  問:基督教主張?zhí)斓厥巧系蹌?chuàng)造的預言,而佛教是說無始以來即有,由此要如何解釋佛教對天地的開始說明呢?而無始二字如何解釋?(冬琴)

  答:天地創(chuàng)造,基督教如何說,為互恭敬起見,避而不談。但佛教并未說,我頭上之天腳下之地,是無始而有,但說一切有相,成住壞空,循環(huán)無已。言無始者,乃指真如本性。

  問:假若是有了天地之后,是什么東西先立有的?(冬琴)

  答:事非一概,理有萬端,有先發(fā)后發(fā)者,亦有同時發(fā)者,若必皆劃成先后,事理皆非其實,佛學名為法執(zhí)。中國哲學,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請思一與二當然有先后,所謂二者,乃是兩個一,請問哪一個先有,哪一個后有?再以物喻,人有兩眼手腳,試問結胎以后,左眼先有,抑或右眼先有?手足各有十指,再問先有哪一個指?

  問:有人問,人在此世間念佛,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就生一朵蓮華,確有實事否?我答他確實佛說的是不錯?墒撬遗e現(xiàn)在有所感覺的事證,不知如何解答?(童瑞珠)

  答:無法向其證明,此非現(xiàn)量,乃屬圣教量,非凡夫所可解也。書載銅山東崩,洛鐘西應,哭竹生筍,思魚涌泉無非感應道交所起現(xiàn)相。如以古書記載不實,出于臆造,而太陽發(fā)現(xiàn)黑子,地球之電波即生變化,新發(fā)明之心理測驗機,能斷人語之真假,亦無非一感一應耳。讀書多,見事廣,自不以駝為馬腫背矣。

  問:我在經上時?匆痪‘無始以來’,我們每個事情都有開始,為什么無始呢?(林耀堂)

  答:每事開始,乃系有為法某一部分,及某一段落之現(xiàn)相,非橫遍豎窮,時間空間之開始。佛經上所說之無始,多指無為真性,是又不同于有為之某事,欲求部分及段落之開始,亦不可得也。

  問:腦筋、意、心、這三樣東西不易分開,凡念佛人在二六時中,無思善、無思惡,(即儒家之思無邪)如一張白紙毫無污染,這樣是腦筋不想事或意念清凈,抑是心不動的作用呢?(周星元)

  答:佛言心意,乃無形之精靈虛體,腦筋乃物質之器機,兩不相同,無法攝合,若言‘不易分開’,則大不然。如機器與電力,分明二事,不有電力,機器何動?‘思無邪。’乃贊嘆三百篇之詩旨,非言心也。禪功之‘不思善,不思惡’二句,乃指靜慮無念,此二都屬風馬牛,牽扯不上。再者貴居士學佛,入手宜看佛書,否則毫厘之差,千里之謬。

  問:友人某君問生死輪回,事涉渺茫,有何可證?(王志賢)

  答:未能親見親聞之事甚多,不只輪回一端也,一人之知識有限,自力不能及,便謂無有,何啻夏蟲不信有雪,盲人不信有星。有所不知,或從學理探求之,或從經史征信之,或依圣人之言不疑之。學理言‘能力不滅’,神識即能力也,不滅必有寄托,舍此必依彼,此證一也。經史如易曰,‘游魂為變’;傳曰,‘鬼猶求食’;史則彭生為豕,如意為犬等,不勝枚舉,此證二也。圣言如孔子言‘天’言‘鬼神’,更累累皆是。此證三也。世書尚如此,佛經更明白顯記。若抹殺一切,必求親見所聞,試問某友二十年前,當系一小娃娃身相,但我未見難信,請他將小娃娃身相,拿出作證;蚴悄秤岩乖袎,亦請離開上列三條拿出現(xiàn)證來!

  問:頃讀貴刊第一五○期載有飼鳥之佛學問答一則,答為不能飼養(yǎng)等情,學人亦欲作此工業(yè),致此又不敢遽爾實行,茲有鄙見一些如下,若謂困于籠中,失卻自由,但生斯去斯,似亦無傷大雅,如系由天空網(wǎng)捕而來此,也就不同論矣,至于放生園與放生池(何以不放諸海闊天空之處呢?)是否亦系同等有罪,如此解釋是否有當?(鄭莫翠瓊)

  答:放生園池所養(yǎng)之畜,多系待人之宰烹者,以救生之心,贖而活之,與為謀利而囚之,性質何能同等,且放生園池,以近處無水,或水量淺,魚類不便放入,恐為再捉,實為不得已之暫設,非為故意囚之,雞鴨豬羊等,皆系家畜,試想放往何處?只有圈而待其天年。鳥能高飛遠逃,故放生園中,未見籠鳥。凡事求諸理,理求諸心,真相自明,非可以口頭爭辯也。

  問:佛教中的‘因果報應’,‘業(yè)力牽引’‘三世’之說,敝人認為對于我們這些世俗人來說,實害大于益;為何前世做惡,已在地獄受過苦,何必今世再受貧苦、刀兵劫,冤仇、失戀等‘注定’之報,如此適足以使一些人努力行善而仍不能改變厄運,因而生退悔之心,且淆亂造一分善因,得一分善果的準則,致使一般人認為善人不一定皆好報,徒亂是非觀念,我們亦?梢姷綄嵗,如以往‘南京大屠殺’、‘揚州十日’被殺之人難道皆為惡人(其中很多為兒童),又我們也?吹侥橙怂匦猩屏,忽遭橫禍等,令人費解?(蔡祖天)

  答:此一下問,意有四層請分答之。(1)先生更自承認為俗人,當然有許多誤會,‘因果報應’‘業(yè)力牽引’‘三世’等說,乃宇宙萬有,因緣聚散一定之現(xiàn)象,非任何人所造,更不是佛教所造,不過他人說之不詳,佛教觀察清楚而已。若人認有害有益,從客氣說見仁見智,各自不同,真實語說,皆是迷惑錯亂,認識不清,顛倒其語耳,與佛無干。(2)先生所言今受之報、‘失戀’一條,指夫妻失戀耶?抑‘邪淫’失戀耶?語意未明,除外不論。請言其余,茲反問四時,春暖夏熱秋涼冬寒,人所共知。農歷四五六謂之夏,十、十一、十二,謂之冬,至秋七月,應該天涼,為何尚熱?至春正月應該天暖為何奇寒?晝間下午二時最熱,為何不在上午?夜間子后二時最涼,為何不在子前?先生如不能解,另設一問,法律執(zhí)行徒刑數(shù)年,改悔假釋為何尚被褫奪公權數(shù)年?豈不令改悔者生恨,明乎此,則知乎彼。(3)中國風俗,孝為善首若孝子做盜,法律能因其孝,面不判以竊盜罪乎?善歸善報,惡歸惡報,各歸各事,斯方謂之不淆亂,有準則。(4)此即須統(tǒng)觀‘三世’之行,‘業(yè)力牽引’之力,行有真?zhèn)?力有強弱,情極復雜,毫厘不爽,若與先生言,十日難盡。今以世間圣人之言解之,書有‘積善’‘積惡’‘余慶’‘余殃’,諸訓,祈細玩‘積’‘余’二字,再參四時寒熱之理,或可悟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