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云和尚法匯—書問
虛云和尚法匯—書問
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xué)呂寬賢編輯
上林主席書
復(fù)邵武雙泉寺沿山上人問楞嚴第六征心文非知不知義
復(fù)觀本首座
復(fù)蓮花山濟善上人
復(fù)藏經(jīng)會籌備諸公書
又代觀本法師復(fù)圓凈居士書
復(fù)岐山海清大師關(guān)中書
復(fù)鼎湖山巽海上座
復(fù)新架坡普陀寺轉(zhuǎn)道和尚
復(fù)韜公老法師
復(fù)陶冶公居士
答陶冶公居士十二問
復(fù)圓瑛法師
復(fù)云南圓通寺自性宏凈二和尚
復(fù)郭涵齋寬慧居士
復(fù)遠峰(在滇還俗)
揚州鄧契一居士問念佛
示王居士竹村寬禪說性
復(fù)大溈山寶生和尚
復(fù)慧融和尚
復(fù)昆明孫樂佛海居士
復(fù)陳殊賢居士
致鼓山盛慧復(fù)騰二長老書
復(fù)潮州開元寺書
復(fù)湖南佛教居士林書
復(fù)孫語默書
復(fù)屈居士問法書
致倓虛法師函
答顧德谷任肇聰二居士問
致馬來亞麻坡劉寬正居士函三則
復(fù)星洲卓義成居士
致南洋麻坡劉寬簪居士函二則
致越南宣圣法師函五則
上林主席書
衲遵召來渝。主持法會,F(xiàn)已依法啟經(jīng)。又蒙賜以多珍。除在佛前回向之外。并普結(jié)眾緣。本當趨府面謝。以修法期中。不便離壇。祗得在佛前祝愿消災(zāi)延壽。國運昌隆。以副盛意,F(xiàn)前未能民安國泰。固敵人之罪。而人心不古。同業(yè)所感。亦其原因也。主席遠見及此。發(fā)起修法息災(zāi)。超薦亡者。用心之誠。人天普照。衲無德?重撝赝F澊仍扑聣瘓鲈O(shè)施。幸能如法。僧眾修持。亦甚誠懇。開壇之時。聞已布告禁屠。開壇后閱諸報章。則禁屠未得切實執(zhí)行。嘗問負責(zé)之人。則云因有種種關(guān)系。事非單純。勢難禁盡。衲甚感不安。且主席倡起斯會。為護國息災(zāi)。衲之呈請施行五事。亦非為自己利益。想主席必能洞悉。若單拜四十九天大悲懺。仍不足以裨補于實際。非但有負主席之發(fā)心。人民之期望。衲亦不愿為徒托虛名之事也。此次主席代表。暨各長官。均蒞壇拈香。待二期畢。當赴華巖主持壇場。想亦必能如法也。主席發(fā)起大悲法會。此功德非但息災(zāi)。即改變?nèi)诵。止?a href="/remen/xingsh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行善。收效應(yīng)非鮮淺。但修法固仗僧伽之行持。而發(fā)起者之誠意。不能普及大眾。同時響應(yīng)?钟谑吕頍o益。故衲未到渝前及到渝后。函呈面陳。關(guān)于修法應(yīng)施行五事。均蒙主席應(yīng)允。準予實行。負責(zé)者亦已通告各省。祈禱茹素。望主席慈悲。為國為民。曲加體察。允如所請。國家人民均蒙福澤。事關(guān)重大。臨書不勝惶恐之至。(一月十日)
附呈懇請施行五事
(一)大赦(二)增廣賑濟難民(三)禁止屠宰牲畜茹素放生(四)減輕賦稅(五)保護寺院及免僧役
復(fù)邵武雙泉寺沿山上人問楞嚴第六征心文非知不知義
昨接大札。謂前有賜教。責(zé)未奉復(fù)。抱歉良深。因老朽去歲往渝數(shù)月。今春始返。還山后。即將南華常住職責(zé)交卸。移住云門。因與曹溪交通不便。所有函件。諸多延滯。又因老病侵尋。文字緣薄。早經(jīng)屢次申明。凡各處所來函件。辭謝不答。今仁者為法心切。咨詢楞嚴妙義。朽智識淺薄。徒負虛名。倘若置之?止际⒁。不得已聊循經(jīng)文。略敘鄙意。函問非知不知之義。以鄙見依經(jīng)順文。解釋甚多。其明顯處。如尊者謂眼色為緣。生于眼識。其意執(zhí)定此心有相有處。向來認執(zhí)此心。今上文既五處皆破。都無現(xiàn)量。疑此心決在根與塵之中間。故佛以兩種斥破。心不在根塵之中。設(shè)立二問審定。一佛言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復(fù)與根塵兼二。為復(fù)與根塵不兼二。上以二種問定。下正分破。一先破兼二。佛言阿難。汝以此心。一半兼根。一半兼塵之二者。而此物與體兩下雜亂。何以物是塵。本非有知。體是根。原本有知。即今此物與體。一是有知。一是無知。物是根。塵是體。根與塵。成其兩立。汝執(zhí)心在根塵之中。即中不成。兼二即不成。故云仍為中二。破此心不兼根不兼塵云。二佛言阿難。汝若執(zhí)此心不兼根不兼塵之二種。即成非知不知。何以汝此心體。既非根有知。又非根塵之無知。汝執(zhí)心在中間。即今中無體性。故云中何為相?傊宦浞剿<从姓系K。冥心合道。圣人以知為眾妙之門。否則知卻成閉塞。由人自妙用耳。此不過略述數(shù)言。還祈教正。
復(fù)觀本首座
來函知法體安好為慰。前囑忌口之語。非謂不食也?謳燀槺姸嗍扯鴤。至云血氣已衰。你我已是風(fēng)前殘燭。聽天由命。得過且過而已。而亦不得不保養(yǎng)。道人之保養(yǎng)。只在一切處無心。即真保養(yǎng)也。至在澳門功德林調(diào)養(yǎng)。本來辦道人何處不是家鄉(xiāng)。前因秀等誠心。故順伊等意。云此次來粵償債。除師負責(zé)任外;浿芯l素。實難其人。今寺中大事無人幫手。啞子向誰訴說。故屢請回山。共守寒寂。聊述衷曲。故不能不累師之煩矣。
附澳門功德林函
虛公老和尚蓮座。敬維垂愿入世。為法轉(zhuǎn)輪。慈蔭妙云。六千同覆。中天慧日。四海齊瞻。遙企名山。彌深景仰。謹陳者。澳門無量壽功德林。乃民國六夫觀本大師未出家前所創(chuàng)辦。上奉老母。歸命導(dǎo)師。作凈話之團圓。聚多生之眷屬。于是一念莊嚴。具成功德。同人有愿。為發(fā)信心。欲宏普度之場。實現(xiàn)凈居之土。延請上海靈山寺朝林老和尚。南來主持。俾弘大法。詎料本年十一月廿一日。朝公垂愿往生。圓寂澳島。誰為提挈。恐難維持。僉議堅留本師。主持林務(wù)。惟本師以假期屆滿。例應(yīng)回山。既再謙辭。未蒙允諾。用特上稟。敬訴下情。愿乞常寂之光。遍灌檀那之頂。準俟本師回山銷假。即派回澳主持。則林眾同遂云霓之瞻。同人亦拜龍?zhí)熘疂。不勝慶幸企禱之至。謹肅奉啟。敬頌法綏。澳門無量壽功德林董事鄭子健等和南 民國廿二年十二月
復(fù)蓮花山濟善上人
昨閱來書。慶慰無量。欣頌飽餐法喜。充滿禪悅。誠為難得。若論此事。天然本具。有何差別。無言可說。理雖如是。然積習(xí)有厚薄之分。故喻化城寶所。仰山重法。不嫌香嚴之遙。云門尊賢。不辭雪峰之遠。古范昭昭。百城煙水。究為何事。由其根本智易得。差別智難明。故爾免不得許多麻煩也。
附贛北鄱陽蓮花山寺來書
久慕 慈云。無緣禮見。思與時積。毋任神馳。晚出家一十四年。行年三十零一。宗教鉆尋。終是隔靴搔癢。殆有時節(jié)因緣。今冬漆桶始破。原來恁么一段光景。豁爾虛空撞破。視之了無纖塵。呼之卻也有聲。覓之無毫發(fā)相狀。廣則橫遍十方。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善哉斯言。 附呈乙偈。還乞 老人為我決擇。曰。這個物。太親切了。了無形狀。不得開口說。
復(fù)藏經(jīng)會籌備諸公書
頃由南華轉(zhuǎn)來 貴會通知。及圓凈居士致觀本法師函。奉讀之下。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者。藏經(jīng)自雍正重修之后。至今二百余年。未曾整理。今茲重修。實為盛事。懼者。藏經(jīng)為法門命脈。國家大典。非具金剛正眼。鐵面無私之決心。殊難圓成盛舉。考歷朝修藏。由送選大德高僧。及朝士大夫。深諳內(nèi)典者。動經(jīng)百數(shù)十人。費時甚久。用款甚鉅。重重選擇。對于去取。尚有許多不當之處;蛘咔槌鲆幻。未足為人天正眼。亦為之存?zhèn)。而高峰。楚石。都堂諸祖著述。反為遺棄未收。此修藏之難也。今 貴會各自發(fā)心。而國府袖手旁觀。未加贊許。茲事體大。尚望慎始。若為繼續(xù)搜羅近代大德事跡。不若如日本續(xù)藏之保存古跡。猶為易事。倘倡編新藏。則尚祈審議。
又代觀本法師復(fù)圓凈居士書
頃由南華轉(zhuǎn)來法臺致觀本法師函。及藏經(jīng)會通知單。謹悉一切。去歲之冬。戰(zhàn)爭平定。觀師來南華禮祖。旅途辛勞。感受風(fēng)霜。不幸于年底圓寂于菩提精舍。臨終瑞相莊嚴。荼毗后有舍利甚多。惟法門棟梁。又折一柱。殊深痛惜也。承示重修藏經(jīng)以云為首。殊感驚懼。云不學(xué)無才。濫廁僧倫。毫無建樹。加以風(fēng)燭殘年。僻居深山。惟修藏經(jīng)一事。關(guān)系法門命脈。亦為國家大典。非具金剛正眼。鐵面無私之決心。殊難完成盛舉。又憶曩昔有滬上諸名流。多系佛門弟子。倡修道藏。清濁不分。可勝痛惜。(下略)
復(fù)岐山海清大師關(guān)中書
來書質(zhì)疑。本擬早復(fù)。奈因老病。對各處函件。均稽答復(fù)。情不得已也。至問用功境界。略循來意。聊敘其端。處報眾生之類。皆由妄想夙業(yè)。及習(xí)氣厚薄。招感升沉。生出森羅境界。障閉無明。透露無期。被妄埋久矣。又復(fù)不信自心。本自具足圓滿普遍。絕諸障礙。不屬迷悟善惡好丑者。須知圓妙本體。亙古靈明。絕諸明言對待。了無一法可得。而眾生妄想顛倒。晝夜癡狂。今者初心進修。一門深入。楞嚴二十五圣。修持行門各別。皆證圓通。至于禪宗一法。捷出一切。故稱教外別傳。不落言詮功勛。只在當下識得自心。并無奇特巧妙。今之學(xué)者。每多偷心。博覽古今言教。馳騁不舍。蘊集胸中。認作實法。誤為家珍。障塞悟門不淺。汝今先誓立一個決志。把這臭皮囊覷破。實非我的。通身放下。了諸世境。如夢幻泡影。于四威儀中。心若冰霜。單提一念話頭。不管此世他生。悟與不悟。掃滅這些雜念。獨顧疑情現(xiàn)前。綿綿無間。寂照分明。無墮沉浮。及空頑無記。密密打成一片。勿貪玄妙空幽。聰慧神異。總有悟澈時期。如其胸中尚有絲毫凝滯。盡落今時。總為魔境。
復(fù)鼎湖山巽海上座
老益精進。為道殷勤。飽餐法味。至慰。云龍殘朽。視聽失聰。徒負虛名。炫惑聽眾。今為償債祖庭。事繁任重。昨承法諭。謙詢般若深義。如斯妙典。實欠精研。向以文字緣薄。疏忽遲復(fù)。諸乞諒之。師持金剛經(jīng)。皆因夙植多種善根。而得如是。然世人有如理如事者。深淺不同。若得理益。證實相般若。若得事益。證文字般若。如六祖聞應(yīng)無所住。在黃梅三鼓入室。所證者。即與諸佛齊等。實相般若也。如德山祖師。初講金剛經(jīng)開悟世人。自至龍?zhí)兑粓觥酢。斯即文字般若也。法達禪師持法華經(jīng)見六祖。祖不允許。首山在風(fēng)穴誦法華。受心即此。略舉古人獲益之概。至論楞嚴云。理雖頓悟。事乃漸除。尊者謂。希更審除微細惑。故古人以理去事。打掃現(xiàn)業(yè)流識。切須仔細究竟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師年高德重。深契般若。大有因緣。甚為難得。乞善保任。
復(fù)新架坡普陀寺轉(zhuǎn)道和尚
竊念祖庭零落。既任仔肩。當始終其事。今處此時局。顧念三位祖師。真身所在。既是一脈兒孫。責(zé)在藐躬。安忍拋棄。人生假體。本是空花。有何輕重。祗以隨緣運任。逆來順受。倘祖師遺蛻。劫運亦且難逃。則祗有相與存亡。同歸于盡而已。所不能去心者。顧此十方來眾。同為宗下兒孫。涉遠逃災(zāi)。前來依止。安忍拒絕。現(xiàn)計堂中食指三百余眾。烽火之厄。尚無已時。雖佛祖龍?zhí)。冥加庇護。不曾別遭險事。然首陽薇蕨。眼前將盡。亦惟有隨夷齊一路同作餓莩耳。我公熱腸。素所欽佩。來教稱此后若有相當因緣。雖毫厘亦當為力。愿仗公福,F(xiàn)身為流水長者。濟彼池魚。縱西江一勺。涸轍之鮒。亦同拜恩無盡也。
復(fù)韜公老法師
接讀大札。知盡心盡力。為法為人。既羨且慰。承囑為法藏寺書一聯(lián)。自愧無文。曷敢當此。過蒙愛及。聊且塞責(zé)。勉選二聯(lián)。另郵呈閱。祈酌舍取。上款亦然。如以為寫作皆不足取。望代另撰書文為幸。拙聯(lián)二首。其一。‘東西佛誠實言。南北佛誠實言。上下佛誠實言。為我護念見此佛。過去心不可得,F(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問君買餅點何心。\’其二。‘舉手低頭皆當作佛。出息入息轉(zhuǎn)如是經(jīng)。\’云自到曹溪。忽已數(shù)年。為工程所役。堂舍多未完成。但殘軀幸庇平安。聊堪告慰耳。
復(fù)陶冶公居士
承示 撝謙過當。雖君子善頌。然云何敢當。佛謂豪貴學(xué)道難。廣學(xué)博究尤難。居士于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之旨。既有入處,F(xiàn)又恰寓重慶。歇馬鄉(xiāng)。高臺丘。第二號。正好體會。果能狂心頓歇。選佛場中。稱第一法門。則透過禪關(guān)。在世間則高耀名宿。然后廣度有情。雖云落在第二。方之終去一丘。此乃居士之愿也。謂遇境恒為物轉(zhuǎn)。望點化垂詢。云實慚惶。敢借古德遺訓(xùn);ハ嘌形。宗鏡錄末后垂示有偈云;藛柣檬。谷響答泉聲。若問吾宗旨。泥牛水上行。趙州老人上堂云。金佛不度罏。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nèi)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盡是貼體衣服。亦名煩惱。實際地。甚么處著。一心不生。萬法無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重蒙垂詢。即是前義。謬為取法名寬冶。字佛罏。并付歸依牒一紙。望檢收。玉老昔時與云同參江天禪寺。丁丑示寂。聞之惕然。五陰虛幻。三界無安。愿與居士共勉之。
答陶冶公居士十二問
(一)問 經(jīng)云理可頓悟。若人信得自心之理?煞Q悟否。抑屬知解。不名為悟。答頓悟斷惑親見。名正見。由聞入信;髽I(yè)未脫。名為知解。
(二)問 所謂實悟者。果別有一番境界。剎那真性流露耶。答喻以二人。一人親到縉云山。一目了然。一人未到。依圖表說。疑惑不無。
(三)問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其界說如何。亦同三關(guān)否。答由習(xí)有厚薄。權(quán)有關(guān)辨之說。若本具自性。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四)問 祖云若人一念頓了自心。是名為心。作何解說。答果真明自心。如伶人登臺。一任悲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五)問 參話頭。看起看落。執(zhí)者為當。真參實學(xué)下手功夫如何。答若真用功人。法法皆圓。若初心人。返觀能參看者是誰。
(六)問 欲塞意根。除著看話頭。尚有其他方便否。答放下一著。
(七)問 吾人日常見色聞聲。是真性起用否。抑系識用事耶。答是則總是。非則皆非。
(八)問 欲在一念未生前著力。有何方便。答早生了也。
(九)問 宗云何離心意識參。意識當離。心性亦應(yīng)離乎。離之云者。殆即無住心之 謂歟。答是離離者。
(十)問 欲做反聞聞自性功夫。但耳不能如眼之可以閉而不見。有何方便。答心不逐境。境不礙人。返是何物。
(十一)問 獨頭意識從何而來。起時如何對治。答來亦是幻。對治什么。
(十二)問 若人信得及即心即佛。平日但做保任功夫。不令走作攀緣。不參話頭可乎 。答知即便休。參與不參。妄想恁么。
復(fù)圓瑛法師
頃奉來函。謂接待圓明講席事忙。真乘愿再來。赴應(yīng)濁運。砥柱中流。弘法自務(wù)。導(dǎo)化遐邇。不辭勞瘁。僧俗均賴。想諸佛祖于大寂定中。欣贊無量。云識淺德薄。鼓山數(shù)年。實出不得已也。今老病催逐。風(fēng)燭殘年。不過勉支一時。久待賢能。誰知鼓山交典未克。而粵中夙債忽催。豈非羅網(wǎng)自投。今到曹溪。雖是祖庭。早成蔓草荊棘。百無一就。既已來之則安之。莫非定業(yè)。因茲二邊都是祖庭。如其不顧。甚怖因果相加。自維力弱。實難全負。故于鼓山無能顧及。前曾屢函告辭。請舉高德。昨常住遣復(fù)寶二監(jiān)院來粵妥商。特修蕪函。派二師前來禮座。面呈一切。望 公不吝慈悲。分神祖剎。則常住幸甚。大眾幸甚。不必再議選舉。伏祈法駕早降。龍?zhí)焱小?/p>
復(fù)云南圓通寺自性宏凈二和尚
想汝等白業(yè)增進。行愿堅深。為慰。朽為孽緣所羈。夙債難卻。脫卻一籠。又投一網(wǎng)。莫非定業(yè),F(xiàn)今身體朽壞。百不能為。加之常住空虛。人財兩乏。遭茲時局。因苦萬般。夏間至港二月余。捐募不多;厣轿淳。身患重病。至今尚未復(fù)原。接汝來函。謂住持丹霞圓通寺。要續(xù)源流。聞之不禁悲喜交集。喜汝發(fā)心。是為難得。悲斯時世。實非容易。見古人時時以道德為念。度生為懷。損己利人。果因不昧。慎重行持。切勿錯過。誡之誡之。再宏凈等。前在南華。望為相助。共扶祖庭。不料以諸緣未順而去。物件在寺。無人送返。茲將汝之衣被等。與人結(jié)緣。其余書籍尚在。若觀看。可能郵寄。來函問源流。吾濟洞之法。均授汝師。應(yīng)向汝師處要。乃為合理。今問吾要。汝是吾孫。吾若付汝?秩陰熡袆e意。若不付。又負汝誠意。吾今不得已。將汝與自性。各書一張。應(yīng)低一字。乃為合格。善自珍重。自性有嗣佛耀。吾有濟洞二法。均授耀師。耀既已授汝。都是一樣。吾若另書與汝?忠珟煵粫。如耀師授汝之卷。不是吾之法派。汝今定要吾之源流。汝乃吾戒子。侍吾已辛苦多年。吾若不書?謩尤昴睢=癫坏靡褧。善自護持。朽因病嫌煩。概杜筆硯。及交通隔礙。故復(fù)函遲延。再汝將自悟修圓佛耀恍然等。吾書伊之表信偈及派名。錄抄一份來,F(xiàn)時滇中緇素情形近況。得便錄來。以慰遠念。
復(fù)郭涵齋寬慧居士
衲為南華建設(shè)計畫。常時發(fā)生種種困難。其間尤以塑佛像事。為難更甚。不得已赴香港作將伯之呼。甫于古歷本月初四返寺。案列手書二件。及寶公大札一件。均閱悉。承蒙寶公及諸檀那不棄。以大溈山家風(fēng)囑咐。殊不敢當。然藉此可以償回鄉(xiāng)之愿。亦是快事。惟南華功行。至圓滿之日尚遠。觀本監(jiān)院。今春放戒。另有其他因緣。衲并未將南華寺傳與。不過仿福建鼓山舊例。臨時開戒一期而已。遠道傳聞;蛴惺。況修造南華。值此進退維谷。萬分困難之際。此事既由衲擔(dān)任。似有全始全終之必要。便不能因困難而退。就此卸責(zé)。衲既不能離南華。自難分身于南岳。只得有負雅愛。及寶公盛情。疚歉之處。容后領(lǐng)責(zé)。講經(jīng)一節(jié)。亦姑俟諸將來也。此間荷六祖庇蔭。一切甚為安全。敵機雖常過境。并無舉動。南華又與市鎮(zhèn)遠隔。似無其他危險。如風(fēng)聲緊急。請至荒山暫避何如。
附錄郭涵齋寬慧居士來書(其一)
師尊座下。昨上一箋。諒蒙 垂察。湘省近來信佛者多?酂o領(lǐng)導(dǎo)。吾師為宗門山斗。后進楷模。故敢請屈駕回鄉(xiāng)。講經(jīng)開示。俾末法眾生。發(fā)生善根。增長慧命。亦息災(zāi)救劫之初愿也。瞻望杖錫。毋任迫切。
(其二)
師尊座下。久疏箋問。孺慕彌深。敬維杖履康強為祝。南華修造。計必日新。聞寺事正交觀本法師。傳付得人。道場光大。幸慰無量。廣州連被敵機轟炸。摧殘達于極點。聞曲江亦時虞不靖。不審南華可安居否。此間居士林同人。擬接法駕還湘暫避。去春曾聞吾師談及出家后。迄今未回鄉(xiāng)。如精神尚健。為桑梓弘法一行。亦是一段大因緣。在四眾中莫不馨香禱祝者也。大溈密印寺。粗具規(guī)模。一切尚須整理。寶生大師。備函奉請駐錫茲山。出于至誠。山中與外緣隔絕。洵為高年養(yǎng)靜之地。于工程經(jīng)費瑣屑之事。決不敢以此上累清修也。禪宗衰替。繼續(xù)乏人。孤負祖庭。令人增歉。務(wù)懇俯允賁臨。成就眾生之愿為荷。如已定局。請即電示;蚩旌嬷。以便由林中寺中公推二人加函前往歡迎也。
弟子 郭寬慧頂禮六月十一日
復(fù)遠峰(在滇還俗)
昨接來函。驚喜交集。何也。驚者驚嘆法門不幸。豈是水淺難潛鯤鯨乎。非也。若其然者。清祖豈肯棄其帝位而披緇。總之菩薩濟世。悲愿宏深。隨機示現(xiàn)。順逆皆方便。豈定相乎。是以明祖由釋而作國主。振興大教。誰能測之。朽憶侍者于鼓山。舍雙指而奉佛。何其精進。何其勇猛。豈有我哉。為眾所欽。尤屬難得。今茲和光。豈廣孝再臨。又法門不幸之大幸也。因之喜出望外。至于大作二章令和。朽生平文字緣薄。平仄不解。音調(diào)不諧。諒已洞悉。聊附夢語一章見笑。
雁音從空來。擬議意難開。昔是吾侍者。亦或?qū)⑾嗖。世事苦難測。善哉抑苦哉。化身無定相。何事起驚猜。
揚州鄧契一居士問念佛
答。世人若真為生死念佛。貴先放下萬緣。果能放下。情不戀世。于二六時中。將一句彌陀放在心里。念念不間。念來念去。心口如一。不念自念。念至一心不亂。休管生與不生。莫問佛接不接。直至臨終寸絲不掛。自然決定往生無疑矣。又問。參禪念佛同否。以偈答云。佛說一切法。莫非表顯心。安得禪凈門。妄自別淺深。一稱南無佛。心光自發(fā)宣。了此話頭源。當下達本宗。識茲佛來去。參禪證無生。動靜是如如。凈土即此間。又云。時人念佛愿生西。生貴信行愿力堅。懺悔現(xiàn)前猶放下。恒憶佛號在心田。四句百非一齊遣。直使妄念絕所緣。行人志能力行去。西方此土一齊圓。
示王居士竹村寬禪說性
處此身中者。謂之性。而不知生天地備萬物皆性也。是天地萬物者。此性之現(xiàn)量也。大其性。則盡虛空法界。居吾性內(nèi)。故曰!丈笥X中。如海一漚發(fā)。\’佛為一大事出現(xiàn)于世。不過教人明此道。復(fù)此性而已。
復(fù)大溈山寶生和尚
久耳令譽。時深仰慕。接奉華翰。以 貴山事見囑。尤使云惶愧無地。云為南華寺事。已成觸藩之勢。此次不得已躬詣香港作沿門乞。當此非常時期。所謂十叩柴扉九不開。雖有成效。預(yù)計尚遠。亦只得竭力做去。鞠躬盡瘁而已。大溈賴法座住持。已有得人之慶。行見宗風(fēng)再振。祖庭重光。無容云作續(xù)貂之舉。況云對南華萬無輕離之理。除已復(fù)郭居士外。特達座前。務(wù)祈慈悲。為密印全其始終。不避勞怨。不辭艱辛。經(jīng)云。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斯言云愿與 法座共勉之。
附錄溈山寶生和尚來函
久仰 慈范。愧未親近。每憶法座。無不神馳左右。遙想 法躬康泰。為慰。逕啟者。寧鄉(xiāng)大溈山密印寺。為我湘省最著名的大剎。為溈仰宗發(fā)祥之地。公所知也。民國初元。為匪所燒。琳宮梵宇。盡成灰燼。嗣省垣各宰官居士。舉弟住持寺事。蒙龍?zhí)?a href="/remen/hu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護法。各宰官居士維持。大殿。禪堂。齋堂。僧寮。山門。漸次告成。而寺中之規(guī)矩頹廢已久。后之學(xué)者。及住僧。莫知所宗。弟住衡岳時多。不能分身。密印茍不得人。禪燈難續(xù)。我公為禪宗大匠,F(xiàn)代衲子過南岳。無一不道及我公之禪風(fēng)。弟與各宰官居士言時。各皆發(fā)歡喜心。愿得公為該寺住持。俾祐祖法炬。暗而復(fù)明。我公乘大愿船。決不吝法。伏愿法駕早降祖庭。不但大溈幸甚。而我湘省之人民。獲大福利無窮矣。速賜佳音。
復(fù)慧融和尚
云日前為南華事。有香港之行。本月初四日始返曹溪。此行計一月有余。當此非常時期。亦無甚成效。回寺得閱大札。不勝詫異。 此事古歷二月間有貴省人證蓮明海二師。據(jù)云。俗系胞兄弟。來敝寺討單。進禪堂后。于入室時。道及擬請云至貴寺云云。云即嚴辭卻之。該二師于三月間溜單他去。云對此事早已妄卻。亦無派人前赴 貴寺偵察等事。至云差遣僧士一節(jié)。敝寺正感人才缺乏。自顧不暇。亦不敢冒昧派差。大和尚過信人言。致有此誤會。在貴寺無論何事。既有地方檀越。又有佛教會及政府機關(guān)團體。自能料理。云遠居廣東。相隔太遠。更自問何人。敢有此權(quán)力。遠及鄰省耶?傊踝x大和尚來書。具見謙謙有德。且懷重振祖風(fēng)之宏愿。尚希發(fā)勇猛心。努力做去。一面與當?shù)卦坠倬邮。同心協(xié)力。何患不能興利除弊。重建大慧之法幢;謴(fù)靈巖之令譽。為期必不甚遠也。云下風(fēng)逖聽。亦為之欣幸無已。惟祈大雄大力。不避勞怨。不辭艱難困苦。勉力行之。
附錄慧融大和尚來書
后學(xué)久仰圓音。高唱于南華。自愧障深。未克親炙于座右。斯乃善根鮮薄之所招感也。竊思了山靈巖寺。贛南唯一之禪席。創(chuàng)自南唐普舉禪師。于茲開山。由是高僧疊出。禪德踵至。大慧杲于此高建法幢。因此靈巖之名更加顯著。自前清兵燹后。至光緒初年。吾祖普會老人募建梵宇;謴(fù)舊規(guī)。今大殿外四圍。均有碑記。普老西歸后。以其剃度子孫住持斯席。均各飽私囊。經(jīng)二十余年之習(xí)慣。一時難以頓除。后學(xué)每思滿吾祖十方叢林之心愿。半年以來。終成畫餅。辱承 和尚遣忠亮大師來山。偵察一切。并云我?guī)熇先。慈允差遣有德僧士。飛錫降臨于靈巖。垂注法雨于嶺北。后學(xué)決意退讓。斷不附和子孫習(xí)慣之陋規(guī)。惟冀我公不べ法云。懇踐前言。急遣大德上座三五位光臨庾地。扶持大慧杲禪師。這根剎竿子。普令大地眾生。知有出身之路。如是方便功德。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其底源。后學(xué)不勝翹企之至。
復(fù)昆明孫樂佛海居士
昨由南華轉(zhuǎn)來大函。敬悉。與子別去二十余寒暑矣。音問難詳。念念于懷。朽老矣。目昏手顫。筆墨早棄。對諸函札。少有相酬。閱大作數(shù)張甚佳。雖然如是。但此事于文墨。雖非即離。究竟實際。非語言文字。所謂說十分。不如行證一分。昔夾山答法身之語。及至華亭。半點用不著。故古人一一從境緣叢里。經(jīng)數(shù)十年練磨。百折不撓。自信無疑。方能自由自在。尚有脫不去東瓜印子者。今人心澆薄。時勢失純。茍不深窮?炙迼5馈M优。珍重。
復(fù)陳殊賢居士
來書云。壇經(jīng)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無沖突一節(jié)。如今不說沖突與不沖突。試問自己疑他做甚么。若疑諸佛菩薩說法有沖突。豈能垂教萬古。實在自己不能體會經(jīng)義。若悟第一義。則無開口處。說個明心見性。已屬方便。豈有沖突之理。至此業(yè)已答復(fù)。若不會。且看世尊喚阿難托缽去。若依座主見解。不免依文解義。蓋當時六祖為韋刺史說世尊在舍衛(wèi)國城中說西方引化經(jīng)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數(shù)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等語。六祖言世尊在舍衛(wèi)城西方引化經(jīng)文?芍衙靼變羰糠ㄩT。斷無故違佛說。不過他隨緣說法。叫人了自性。識身中凈土。不可愿東愿西。向外馳求。應(yīng)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后再曰人有兩種。法無兩般。即法華經(jīng)所謂惟此一事實。余二即非真也。所以當時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宏化天下。至今五燈燦耀。豈徒然哉。你我自慚。不能領(lǐng)會玄旨。不是祖師有過。夫上天下雨。無私潤于枯林。佛愿雖廣。難度無緣。阿難為佛侍者。多聞第一。上有父為國王。已不富而自貴。兄為世尊。有吾不自修不能成佛之感。是知大地眾生。雖有佛性。要隨順修行。譬如金在礦里。須經(jīng)鍛煉。方得受用也。再考我佛在天竺說西方。華夏之人。便指天竺為西方。菩薩說法無法。令人背塵合覺。而眾生知見。多是背覺合塵。不能隨處解脫。喻如勸人不可心外覓佛。其人便執(zhí)心為佛。豈知法尚應(yīng)舍。何況非法。彌陀經(jīng)云。若人念佛七日一心不亂。彌陀便來接引。一心不亂者。即是離念也。能做到離念功夫。何處不是凈土。故壇經(jīng)云。悟人在處一般。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此之謂也。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后舍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覿彌陀。及夫見了彌陀。又不生歡喜之心。則無時不在凈土。若在凈土。又無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則是真實菩薩。到那時不管東西南北。無不自在矣。專復(fù)斷惑。
致鼓山盛慧復(fù)騰二長老書
外寇深侵。人心散亂。法門衰落。更不堪言。如棘刺心。悲何能已。但僧伽不可以時當末法。聽其浮沉。此常人之情。非佛子之本色也。南華此次傳戒。為時甚迫。而修圓和尚以滇省緇素挽留。行而復(fù)止。復(fù)仁亦已退院。一時乏人負責(zé)。生旦凈丘。一身任之。云門工程。因爾停頓。吁。塵勞人世。眨眼百年。所謂人事卒難遂。年光不可留。是非橫劫掠。使我不自由。涌泉寺為十方瞻仰之道場。幸勿再掛虛名。更增業(yè)障。望兩序上座。即大眾師。推請 盛慧老和尚負責(zé)住持。諸賢竭誠扶助。必使綱宗丕振;勖廊2唤^獅弦。大開正眼同抱程嬰杵臼之心。勿拘伯夷叔齊之節(jié)此云日夜薰香禱于佛前者也。易曰先天而天不違。后天而奉天時。惟望大擂鼓山之鼓。齊撞法海之鐘。共警酣眠。自求多福。死中求活。時乎。
復(fù)潮州開元寺書
厚擾常住。瞥眼閱八月矣。宗門骨肉。我懷何如。老拙生平怕負虛名。無補實際。去秋所以代擬八款。希圖安定常住。本人既未接受名義。豈有派代表住持之說耶。事理顯然。而時值末化。法幢傾圮。挽救無力。此又智和尚所目睹者也。開元古剎。望諸公掌握。協(xié)同一心而除憎愛;舅幰宰凊。公推住持。共同扶助。同入無諍三昧。為幸。
復(fù)湖南佛教居士林書
黃樂西居士。特來華翰。敬悉。辱承藻飾。慚愧莫名。經(jīng)當隨時肅復(fù)。諒邀洞鑒。去冬周永覺居士到云門山時。實以大覺寺偃祖道場。工程拮據(jù)?酂o替手。未能應(yīng)命。有負諸大賢希望。實為佛祖之罪人也。昨日朱長松居士不憚跋涉。又分敦促。殊不知云徒有虛名。無法可說。且首都福建江西香港再三邀約。派員坐俟。有如追逋。祗因目下南華待籌擺脫。非所謂三界塵勞如海闊。無今無古鬧聒聒乎。俟能分身。當圖敬恭桑梓。藉了因緣。然諸仁者這種愿力。顯見菩提大心。早已莊嚴佛土。默感龍?zhí)煲。又奚必待云之行耶?/p>
復(fù)孫語默書
語默大居士慧察。敬復(fù)者。手書及佳作。伏讀甚善。循是行去。自多法益。從性起修。如揚順帆。但當緘秘自持。步步踏著鼻孔。若見道人。無凈穢可舍。西方只在腳跟下也。古人云。威音王前。無師自悟者。悉屬魔外。蓋此蹊徑。四維上下。舉足皆非。見道方修者。但可與言此處無東爪印子?v印亦不能留痕跡。于大火聚中。俟有緣時。重為商討。假令盲目肯定。是則違背祖范。非則獲咎靡追。經(jīng)教住世。圣賢可量。消歸自己。莫作能想。閱語錄則須具擇法眼。盡信書不如無書。校其與佛祖未說法前之原天書無異方可。七十為法。珍重。珍重。
復(fù)屈居士問法書
(上略)......承詢成佛。究為三身齊現(xiàn)。具足一切神變功德。抑為自心透脫。便算究竟等義。謹以薄識。略敘大概。論到此事。不無權(quán)實修證深淺因果之殊。至如實際理地。本無名言說相。但一法性身。常居法性土。離四句。絕百非。有何開口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如世尊掩室。文殊揮劍。凈名杜口。丹霞火燒。趙州謂不喜聞。德山以喝。云門以棒。從上佛祖。無非顯茲妙義。不過宗門以直捷示人。截斷葛藤。故六祖答智通問。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祖已明示三身四智。神通妙用。不欠絲毫。至于權(quán)變方便說個佛字。皆是不得已也。宗門但論見性。不重禪定解脫。悟心之人。自解作活計。翻轉(zhuǎn)本體作功夫。終日使得十二時辰。是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善能調(diào)熟。不離當生。即證圣果。六祖曰。終身不退者。定入圣位。古云。頓悟初心。即究竟圓極。寂滅真如。宗鏡錄問。一心成佛之道。還假歷地位修證否。答此無住真心。實不可修。不可證。不可得。非取果。故不可證。非著法。故不可得。非作法。故不可修。若論地位。即在世諦行門。亦不失理。以無位中論其位次。不可決定有無之執(zhí)。經(jīng)明十地差別。如空中鳥跡。若圓融門。寂滅真如。有何次第。若行布門。對治習(xí)氣。升進非無。若得直下無心。量出法界之外。何用更歷階梯。若未頓合無心。一念有異者。直以佛知見治之。究竟成佛果。不可偏執(zhí)一見。成儱侗病也。昔皓月供奉問長沙岑曰。天下善知識。證三德涅槃也未。岑曰。大德問果上泹槃。因中涅槃。曰。果上涅槃。岑曰。天下善知識未證。功未齊于諸圣。曰。未證何名善知識。岑曰。明見佛性。亦名善知識。問。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涅槃。岑曰。摩訶般若照。解脫甚深法。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圓常。欲識功齊處。此名常寂光。又問。如何是因中涅槃。岑曰。大須知見地了徹。直與佛祖把手同行。但得因中涅槃。其多生熾然之結(jié)習(xí)。須次第盡。方得超出三界。楞嚴云。理則頓悟。乘悟并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惟宗下用功。水到渠成。超證十地等妙。有不期然而然也。阿難尊者云。不歷僧祇獲法身。永嘉云。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yè)。又云。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奈何行人。習(xí)有輕重。證有深淺不同。在諸大祖師證與佛齊。人法空。能所寂。煩惱菩提生死涅槃佛魔凡圣等。悉是假名。經(jīng)云。但以假名字。引道于世間。如伶人舞戲相似。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沾得一縷紗。凡所施設(shè)。一切事務(wù)。如壽祖云。修習(xí)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里魔軍。大作夢中佛事。余或未及者。須由功業(yè)勵行為本修因。若不降心。而取證者。無有是處。
致倓虛法師函
倓老法師暨合寺諸上座道鑒。茲由志蓮凈苑寄來尊處衣服等件。只領(lǐng)之下。無任感激。伏維 老法師暨諸上座同袍高誼。遠念荒山貧困;萦桢\衣。當如法分給大眾結(jié)緣。遮身御寒。茲代本寺大眾。遙向 老法師暨諸上座遠致謝忱。專此敬候
道安
虛云合十四月廿四日
答顧德谷任肇聰二居士問
問。方便求受五戒。與在戒堂中求受五戒。有何差別。
答。凡求戒者。照儀軌理應(yīng)登壇。眼觀法相耳聽羯磨。心生懺悔。易具功德。如以因緣 不能登壇者。可請大德比丘在佛前方便授受。亦須深生懺悔。至誠求授始得。
問。求五戒后之男女居士。能否用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名稱。
答。凡依大德比丘受歸依后。再受一戒二戒以至五戒的男居士就是優(yōu)婆塞。女的就是優(yōu)婆夷。
問。受方便五戒后。能否披戒衣。
答。既得大德比丘允許受持一戒以至五戒的人。均可披縵衣。五衣七衣等則不得披也。
問。優(yōu)婆塞與優(yōu)婆夷所披戒衣。系用五條抑用縵衣。
答。只可用縵衣。五條衣者。須出家受沙彌戒時才能用。近來諸方傳戒。日期短促。三 堂大戒。連著傳授。故五衣。七衣。十二條衣三者。亦一次傳之。但必須受過沙彌 戒和比丘戒后。才能披用。現(xiàn)在許多在家二眾弟子亦有披五條或七條衣。此實混濫 輕慢佛制。罪過不小。
問。如據(jù)蕅益大師戒衣辨訛云。佛為沙彌制二衣。一上衣。即無縫袈裟。亦名縵條。色 與比丘同。制與比丘異。但直縫之。不許刺葉。故律部云。求寂之徒?z條是服。 輒披五衣。至為罪濫。蓋沙彌雖已出家。尚未入僧寶數(shù)。是故五條猶不許服。況七 條等乎。為優(yōu)婆塞。則合蓄無縫三衣。形與沙彌同。入壇行道。方許披之。平日不 得披著。所以與沙彌別也。又蕅師戒衣辨訛第三條云。前人無知妄作。輒令優(yōu)婆塞 得披三衣。后人矯枉過正。并禁優(yōu)婆塞不得著縵衣。三訛也。據(jù)此。則男女居士受 五戒后。宜披縵衣。而現(xiàn)有披五衣者。似宜改正乎。
答。應(yīng)更正。你這種寶貴意見。是正確的。
致馬來亞麻坡劉寬正居士函三則(其一)
惠書及裝佛金功德。均收。謝甚。居士既徘徊于禪凈之門。則何妨合禪凈而雙修。于動散之時。則持名念佛。靜坐之際。則一心參究念佛是誰。如斯二者。豈不兩全其美。居士眼目有疾。則宜稱念觀世音菩薩圣號。以求 大士慈光照觸。翳障消除。
(其二)
遙來云箋。蒙惠修寺功德凈資。于二月十八日收訖。荷謝無任。居士處此擾擾塵寰。獨能道播麻地?芍^火中青蓮。誠為難得。 令堂以古稀之年。信向念佛。而居士曲盡子道。善能喻慰。尤難得也。夫眾生真心本體。般若光明。堂堂獨露。但以妄想習(xí)氣。(即粗浮。貪。嗔。癡。慢等。)時時發(fā)現(xiàn)。自障妙明。但將冷眼看破。放下便是。不必別求也。(能一心專念觀音圣號。凈念相續(xù)。便是放下第一法。)遇難忍處須忍得過。難行處要行得過。惟凈業(yè)可修便修。于幻緣得過且過。習(xí)氣銷盡。菩提圓成矣。
(其三)
連惠兩書收悉。驚聞融熙逝世。不勝傷悼。惟人生有死。亦乃世間常態(tài)。三界無安。當深生怖畏。直須痛念無常。信愿念佛。求生凈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伏惟珍重。
復(fù)星洲卓義成居士
承問關(guān)于靜坐之事。云亦是門外漢。今本同舟共濟精神。略伸管見如下。(一)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簡言其要。則在于系念一句佛號。(或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續(xù)。由心而出。從耳而入。莫令間斷。果能如斯。則更無余緣雜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彌勤彌專。轉(zhuǎn)持轉(zhuǎn)切。不分行住坐臥。豈覺動靜閑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養(yǎng)。居士才覺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動念而執(zhí)著之。宜其不能進步。(二)靜坐宜取乎自然。身體有病。宜適當調(diào)養(yǎng)。不必勉強支持。修行用功不拘于行住坐臥也。(三)悟道不一定皆從靜坐得來。古德在作務(wù)行動中悟道者。不可勝數(shù)。悟道僅為真正修道的開始。由修而證。則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若專為求得神通而修行。是魔見。為學(xué)佛人所不齒者。(四)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皆教眾生破除妄念。顯自本心。佛法無高下。根機有利鈍。其中以念佛法門比較最為方便穩(wěn)妥。居士受持佛說阿彌陀經(jīng)。熟覽印光法師文鈔。若能依而行之。則凈土現(xiàn)成。萬修萬去。(五)葷食造殺害生。大違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長貪嗔淫欲。身后業(yè)案如山。冤怨債報。寧有了日。靜坐修行的目的。要了生死。葷食則增加無邊生死。漏瓶盛油。虛勞精神。智者可以自審矣。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當熟覽諦受。(六)靜坐如法?墒顾拇髣蛘{(diào)。促進健康。(七)‘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莫不殊途同歸。惟當擇其契理契機者而修持之。(八)云居山目前尚無傳戒條件。云頹衰尤甚?植豢伺e行矣。(九)中國佛教在宗教政策保護下。提高了地位。純潔了組織。大有發(fā)展氣象。(十)請照歸依證所示。隨宜隨分。遵行修持之。綜觀所問情形。以居士程度。最好熟覽凈土十要。印光法師文鈔。龍舒凈土文等。當可獲得實際利益。常閱云棲法匯。可融會一切法門。再閱凈土十要。龍舒凈土文。使專門進步。萬無一失矣。
致南洋麻坡劉寬簪居士函二則(其一)
惠書及功德凈資。均收訖。謝甚。居士發(fā)無上心。求受三歸五戒。甚可嘉慰。然古云。受戒容易守戒難。愿居士自受戒后。幸勿毀犯。今奉上歸戒證一紙。上有學(xué)佛須知。愿居士遵而行之。自得解脫。
(其二)
冬月十四日惠函敬悉。山野衰病。久闕致候。忽蒙惠注。深為感慰。蓋因緣離合。浮生如幻。至希達觀曠懷。逆來順受。于一切不如意境界。作隨緣消舊業(yè)想。自致安然自在。人生娑婆?喽鄻飞。居士能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是已深得個中旨趣。望以此自慰。常時念佛。勉修凈業(yè)。久則親承法益。災(zāi)消福崇。所愿遂意矣。
致越南宣圣法師函五則(其一)
客歲臘月十一日來函已悉;菔┲x甚。欲于自利利他事求一簡單開示。夫今法門式微。舉目滔滔。盡在名利人我中過活。求一真操實履者。殆不可得。仁者猶能殷勤向道。不忘己分。甚可喜慰也。蓋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歡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罕思出離。若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偨蕴撏粚崱_^眼便是空花。獨一念持戒。禮懺。篤信三寶之心。生與同生。死與同死。而又專求己過。不責(zé)人非。步趨先圣先賢。不隨時流汨沒。庶幾信心日固。智慧日開。而生死可永脫耳。
(其二)
二月十七日來函閱悉。云幻軀衰邁。時浸疾病。遠勞重念。至為感慰。月來漸轉(zhuǎn)恢復(fù)。希勿介注。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況以一息余生。持此浮脆之軀。而為客中之客。欲求無病。又何可得。至祈諸仁各自努力。拌此一生。冀求出離。是為至要。
(其三)
二月廿七日來信收悉。陳炎松居士代匯凈資。已于去年冬收到。當時事冗未覆。歉甚。至希致謝意。陳寬德居士請釋遠注。云居山寺現(xiàn)住眾百十余人。自去秋蒙準加于國營云山農(nóng)場。為僧伽生產(chǎn)隊。(由前僧伽農(nóng)場脫胎而來。)經(jīng)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不妨礙勞動生產(chǎn)時間外。宗教儀式。個人修持。隨意照常。(過堂素齋生活照舊。)至希諸仁及時努力。精進行道。切勿空過歲月。
(其四)
來函收悉。云居建寺塑像。蒙諸善信暨仁者等大力惠助。現(xiàn)已大部竣工。云甚感慰謝,F(xiàn)在進行山區(qū)建設(shè)。展開生產(chǎn)躍進。僧眾忙碌。作務(wù)冗繁。故對佛像開光。傳戒。及小辰各項。均不舉行。幸希痛念無常。為道精進。
(其五)
來信收悉。山中農(nóng)禪生涯。自給豐足。茲復(fù)每畝增收糧谷一百六十斤。堪慰遠念。承仁者及諸善信盛意隆厚。感謝殊甚。惟老病不堪。旦暮幻景。殆將不久。至希日后勿為贅念。當各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精進凈業(yè)。勿空過光陰。勿負此人身。切切至要。
[編者案]師往來書問。其開示法要可傳者何止千函。云門浩劫。毀于一旦。多方搜集。僅此戔戔。百余歲光陰。千秋文字。有不勝其感喟者矣。
- 上一篇:虛云和尚法匯—法語
- 下一篇:虛云和尚法匯—規(guī)約
- 不發(fā),多種,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
- 虛云老和尚是大菩薩嗎?
- 宗門一法,勝過一切
- 專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禪和
- 因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
- 行解相應(yīng),說到就要行到
- 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 學(xué)佛不論修什么法門,總以持戒為本
- 無論是已悟未悟還是解悟證悟,都要修學(xué)并真實行持
-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
- 因果不昧,曾種惡因必感惡果
- 三界輪回以淫為本 六道往返以愛為基
- 修道若不下一番苦心,僅徒然口說是無補于實際的
- 道向己求莫從他覓 努力種福田種好因
- 傳戒不如法、僧人沒擔(dān)當是佛法衰敗之因
- 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羅蜜
- 靜坐一須臾勝造七寶塔
- 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鄉(xiāng)
- 人的一生,如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