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凈土法門與修持者根器
118、哪些人是凈土法門所攝之機?
須知無量法門,皆須自力斷惑證真,方出生死。求其攝生普遍,利濟無方,上中下三根同修,初中后始本不二,不斷煩惑,不歷異生,即得了生脫死,超凡入圣者,唯凈土法門為然也。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下根如五逆十惡之輩,皆為凈土法門所攝之機。以其至簡至易,至頓頓圓,故能如大地之普載萬象,大海之普納眾流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52頁 吳淞佛教居士林發(fā)隱序)
119、為什么說念佛一法,唯務(wù)高深和談玄說妙者不能得實益?
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唯務(wù)高深,談玄說妙,則如數(shù)他人寶,自無半錢分,畢竟自己受用不著。以業(yè)盡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談?wù)f,有何利益。須知見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業(yè)盡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則仗佛慈力,利益宏深。
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xiàn),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念數(shù)聲,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發(fā)懇切心,故得成辦。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比而生疑也。此為下根。若論上根,以初發(fā)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須念佛回向往生,以圓滿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唯務(wù)高深,談玄說妙,則如數(shù)他人寶,自無半錢分,畢竟自己受用不著。以業(yè)盡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談?wù)f,有何利益。
須知見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業(yè)盡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則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涼國師說,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門,最合末法時機。善導(dǎo)和尚說,若論學(xué)解,一切法門,都應(yīng)當學(xué)。若論修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最為契理契機,今人俱宜修持。(《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690頁 凈業(yè)社開示法語)
120、為什么說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凈土法門,最為第一?
凈土法門。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號,臨欲命終,隨佛往生,亦登不退,故最為第一。如來之恩,廣大周至。雖天地父母,莫能喻其萬一也。
凈土法門,乃如來普度眾生之特別法門也。如來愍念眾生,示成正覺。俯順群機,循循善誘。大根則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斷惑證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則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趨吉避兇,為入道方便。雖則大小不同,權(quán)實各異。皆須斷盡見思二惑,方可出離分段生死。倘惑業(yè)未盡,道果未成?v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經(jīng)生死,進少退多。以道不勝習(xí),業(yè)能縛心。譬如坯器未燒,經(jīng)雨則化。雖有前功,了無所益。以是之故,特開一信愿念佛,求生凈土法門。
俾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此則以已信愿,感佛慈悲。感應(yīng)道交,必蒙攝受。迨至臨欲命終,即得隨佛往生也。既往生已,則已斷惑者,速證無生。具業(yè)縛者,亦登不退。從茲親炙彌陀,參隨海眾。熏陶化育,染如來之妙香。障盡智圓,復(fù)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如來之恩,廣大周至。雖天地父母,莫能喻其萬一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57頁 西方公據(jù)重刻序)
121、為什么不能以“念念在凈土方可往生”教中下根人?
念念在凈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
念念在凈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執(zhí)定此義,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執(zhí)定此義,以教中下根人,則阻人勝進不淺。何以故?以彼必以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33頁 復(fù)濮大凡居士書)
122、為什么說當今之世決不另于敦倫盡分及注重凈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
時節(jié)因緣,實為根本。違悖時節(jié)因緣,亦如冬葛夏裘,饑飲渴食,非唯無益,而又害之。故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xiàn),決不另于敦倫盡分,及注重凈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
然須恪守本分,切勿學(xué)好高務(wù)勝一派。譬如穿衣吃飯,須按各人身量食量,夏葛冬裘,渴飲饑食,則可以養(yǎng)身心。施之失宜,均可以傷身心。非飲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視其人之善用與否耳。無論如何資格,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又須注重凈土法門,以仗佛力,比仗自力,其難易奚啻天地懸隔。近有一種專逞口解脫者,指念佛者為腐敗待死,祈勿被此種邪說所惑。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xiàn),決不另于敦倫盡分,及注重凈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xiàn)于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xùn)導(dǎo)。時節(jié)因緣,實為根本。違悖時節(jié)因緣,亦如冬葛夏裘,饑飲渴食,非唯無益,而又害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37頁 復(fù)云南王德周居士書二)
123、為什么說業(yè)力之凡夫,現(xiàn)生欲了生死沒有第二個法門?
凡夫無力斷惑,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方有了生死分。若論業(yè)盡情空,現(xiàn)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yè)力之凡夫,現(xiàn)生即了生脫死,離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yè)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yè)盡情空,現(xiàn)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55頁 復(fù)許熙唐居士書)
124、現(xiàn)在人的對癥藥和適合的修法是什么?
對癥藥,唯因果為第一。宜修法,唯凈土為第一。何以故?以自力了生死之難也。使真知之,殺了亦不肯棄置凈土法門而不力修也。
現(xiàn)在人的對癥藥,唯因果為第一。宜修法,唯凈土為第一。若夫研究起信,雖亦具因果凈土。而凡夫知見,不能普領(lǐng)全義,又不能按論起修,則只一解義了之矣。無論何等根性,因果凈土,為必不可不先講究也。至于教相,亦須擇人而施。以學(xué)生各有所學(xué)之事,佛學(xué)乃兼帶耳。天機若淺,則專務(wù)教相,或?qū)敉翏佋谀X后,致成有因無果之結(jié)果。是不可不相機而設(shè)法也。今之崇相宗者,其弊亦復(fù)如是。彼提倡者,實不為了生死,只為通理性,能講說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難。斷不肯唯此是務(wù),置凈土于不問,或有誹薄之者。此其人皆屬好高務(wù)勝,而不知其所以高勝也。使真知之,殺了亦不肯棄置凈土法門而不力修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409頁 復(fù)周群錚居士書七)
125、大通家和普通人應(yīng)如何修凈土?
普通人,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否則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則不得益,或反得病。
若大通家,則禪凈雙修,而必以凈土為主。若普通人,則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經(jīng)奧論,但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廢居家業(yè),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議。良以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較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婦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義理是卜度者,則不得益,或反得病。及未得謂得,流入狂派者有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75頁 復(fù)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126、什么人在凈土法門能得實益?
唯上上根人與愚夫愚婦,能得實益。凈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定不欺人。
凈土法門,唯上上根人,與愚夫愚婦,能得實益。而通宗通教之聰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而以仗已道力為志事,甘讓愚夫愚婦早預(yù)圣流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43頁 致銘光居士書)
汝雖于凈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務(wù)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命。須知了生死,愚夫愚婦則易。以其心無異見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婦工夫,則亦易。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yè)往生。凈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定不欺人。否則求升反墜,乃自誤耳,非佛咎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400頁 復(fù)周群錚居士書二)
127、末法時期,什么人不妨圓修萬行?
智力充足者。但必須回向往生。
末法學(xué)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圓修萬行,回向往生。否則固當專修凈業(yè),以期仗佛慈力,橫超三界,直登九蓮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22頁 無量壽經(jīng)頌序)
128、為什么說念佛一法于在家善信,最為合機?
善人修凈業(yè)正因,基址鞏固,故念佛能得真實利益。又在家人身在世網(wǎng),事務(wù)多端。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早晚于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fā)愿。
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yù)入其中。語其淺,則婦孺均能修持。語其深,則圣哲莫能了解。而且于在家善信,最為合機。以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如來稱為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故凡念佛之人,必須于家庭倫常中,各盡其分。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者是也。又須懲忿窒欲,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修善去惡,尤須在起心動念處,認真省察,篤實擴充而克除之。戰(zhàn)兢惕厲,毋或怠忽,是為善人。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實利益。如基址鞏固,萬丈高樓,自可隨意建造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975頁 涵江三江口仙慶寺凈業(yè)社緣起)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網(wǎng),事務(wù)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jīng)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早晚于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fā)愿。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但于潔凈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凈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所謂念茲在茲,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2頁 復(fù)鄧伯誠居士書二)
129、為什么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凈土法門為主?
凈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今人無論上中下根,皆須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為事。否則所學(xué)之佛法,皆為現(xiàn)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難之難矣。
現(xiàn)今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凈土法門為主。蓋凈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凈土,為凡夫依之現(xiàn)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縱將一切法門通究得十分通徹,誰能現(xiàn)生將煩惱斷得凈盡無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則所學(xué)之佛法,皆為現(xiàn)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難之難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15頁 復(fù)福州佛學(xué)社書)
今人無論上中下根,皆須以力敦倫常,主敬存誠,深信因果,廣行眾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為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76頁 復(fù)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130、根器較高的人怎樣修凈土?
根器較高人也應(yīng)以信愿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
居士當以研究大乘經(jīng)論開圓頓解為先導(dǎo),信愿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至于居心行事,或恐過起于不知,福消于不覺。當詳閱《安士全書》及《法苑珠林》。自然法法頭頭,有所取則,心心念念,無或逾越矣。倘尤恐鑒察不及,當取孚佑帝君功過格著實行去,則超凡入圣,斷惑證真,于震旦國中,當推君為第一矣。功過格乃明云谷禪師傳袁了凡者,切不可謂其落索而藐視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9頁 復(fù)鄧新安居士書)
其修持次序,當以開本知風(fēng)為先導(dǎo),信愿念佛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14頁 日誦經(jīng)咒選錄序)
131、為什么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身已得法已聞該怎么做?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jīng)名字,尚不能聞。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者乎。今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jīng),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回思從無始來,未聞佛說。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回。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此恩此德,唯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暉,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經(jīng)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jīng)名字,尚不能聞。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者乎。然如來所說,實依眾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無一法可得。但以眾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實相之中,幻生妄想執(zhí)著。由茲起貪嗔癡,造殺盜淫。迷智慧以成煩惱,即常住而為生滅。經(jīng)塵點劫,莫之能反。今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jīng),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賤人,原是長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處。實報寂光,乃為本有家鄉(xiāng);厮紡臒o始來,未聞佛說。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回。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
此恩此德,過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萬倍。縱粉身碎骨,曷能報答。唯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暉,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然今之緇素,翻閱佛經(jīng),毫無誠敬。種種褻慢,難以枚舉。而習(xí)行既久,彼此相安。其褻慢之跡,不忍備言。視如來之法言,同破壞之故紙。且勿謂不知旨趣者,了無所益。即深知實義者,亦只是口頭三昧,面門輝光。如饑說食,如貧數(shù)寶。雖有研究之功,絕無實證之益。況褻慢之罪,奚啻彌天。而受苦之期,豈止窮劫。雖是善因,反招惡果?v為將來得度之因,難免多劫備受其苦。用是心懷慘傷,敢陳芻蕘。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無損。(《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681頁 竭誠方獲實益論)
132、印祖為什么力勸文人學(xué)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不可虛度此生?
人生無常。一息不來,即屬后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亦無用處。若不及早修持凈業(yè),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故應(yīng)丟掉文人習(xí)氣,發(fā)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方有實益。
接手書,知前次之書,尚不討厭。此次除過譽不慧外,皆屬實情。一息不來,即屬后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亦無用處。若不及早修持凈業(yè),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枉將宿生所種善根,盡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凈土法門,貴乎實行。今既知之,當隨分隨力行之,方有實益。
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圣號,以期近則消業(yè)障而增;,遠則出三界以登九蓮,則仍是文人習(xí)氣。有此習(xí)氣,欲真實了生死證無生之利益,實萬難萬難。果能發(fā)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則將來之母儀閨范,師范女流,與預(yù)會蓮池,親承佛記,皆可必得矣。愿將身體力行之不遑,不敢故作戲論,以開罪三寶,常念勿忘,則幸甚。此后不須來信,光約于月半后往滬。(《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83頁 復(fù)張曙蕉居士書三)
- 上一篇:卷二 凈土法門與教義教理
- 下一篇:卷四 凈土法門與修行利益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yīng)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yīng)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yīng)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