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凈土法門與至誠行持

第三章 諸惡莫作,眾善助行

  377、什么是助行?為什么說修一切行門及種種善根皆為凈土助行?而不知此義者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

  所有修持功德,皆悉回向往生。則一切行門,皆為凈土助行。

  發(fā)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是大乘勝行。否則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凈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須發(fā)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00頁 與徐福賢女士書)

  378、如何處理正行與助行的關系?

  念佛之人,各隨己分。專念佛號亦好,兼誦經咒并廣修萬行亦好。但不可了無統(tǒng)緒,必須以念佛為主、為正行,余皆為賓、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利益甚大。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薩婆若海矣。若不生信發(fā)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為來生福報而已。……念佛之人,各隨己分。專念佛號亦好,兼誦經咒并廣修萬行亦好。但不可了無統(tǒng)緒,必須以念佛為主、為正行,余皆為賓、為助行,則善矣。否則如一屋散錢,皆不上串,不得受用。又如入海無指南針,無所適從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70頁 復沉授人居士書)

  修行人外功內功皆當修。汝一向多方幫助各善舉,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內功。外功為助行,內功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來日無多,固宜偏重內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舉所轉,終至仍在娑婆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80頁 復方圣照居士書五)

  379、為什么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佛法大意?

  此惡字,通身口意。三德未圓,即是其惡。又九法界皆為惡,佛法界為善。所以此兩句,便是佛法大意。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是總戒律,能修到,則一切戒律,皆修到矣。如此等人,再來念佛,未有不生西方者。

  欲生西方,須做好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二句,在字面上看來,固若容易。然究其實際,蘧伯玉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卒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若賢若圣,皆不能承當此二句者。昔白居易為杭州太守,謁鳥窠禪師。問曰:“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惡字,通身口意。無明四十一品,等覺大士,尚有一分無明未破,三德未圓,即是其惡。

  又九法界皆為惡,佛法界為善。所以此兩句,便是佛法大意。白居易曰:“此二句三歲小兒亦能道。”師答曰:“八十老翁行不得。”此是總戒律,能修到,則一切戒律,皆修到矣。如此等人,再來念佛,未有不生西方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21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現在殺劫尚盛,前途危險。當勸眷屬,及與鄉(xiāng)人,各各吃素念佛,以求往生西方。否則后世做人,不知又如何苦惱也。凡皈依者,令彼各各實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事,以為世間善人。吃素護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了生死。以此自行,復以化他,普令同人,同沾法澤。否則后來之苦,與眼前有過之無不及也。嗚呼哀哉。ā缎戮幦居」夥◣熚拟n》卷二十三第163頁 復施宗導居士函)

  380、印祖為什么勸念佛人注重敦倫盡分?欲得佛法真實利益必須要敦倫盡分嗎?

  修凈業(yè)人欲依佛法了生死,必須敦行世間倫常,以為賢人善人。否則縱學佛法,亦難得真實利益。以根本既缺,便難完全得佛法之真利益也。

  須知佛法,原與儒教無異。凡佛弟子必須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依佛法了生死,必須敦行世間倫常,以為賢人善人。否則縱學佛法,亦難得真實利益。以根本既缺,便難完全得佛法之真利益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46頁 復陳謂恩居士書)

  光初出家至一居士家,其家俱念佛,其婆媳二人兒女三四個各供一佛。供佛之棹,系一長棹,媳燒香供水撣灰,只在己佛前,婆之佛棹灰也不撣,光見之心痛。以為此種人,未聞善知識教訓,致以身謗法。此光注重于敦倫盡分之來由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11頁 復屈文六居士書二)

  381、什么是“敦倫”?

  孝親敬長,善教兒女,即為敦倫。尤其善教兒女,實為敦倫之大者。以兒女既皆賢善,則兄弟、姊妹、妯娌、兒孫,皆相觀而善。從茲賢賢相繼,則賢人多而壞人少,壞人亦可化為賢人善人。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之基,皆于教兒女中含之。

  所言敦倫,恐汝不會其意,今為略釋。世人多多不知敦倫之義,包括得廣,但以能孝親敬長,遂謂敦倫。是亦甚是,然是小焉者。善教兒女,俾彼悉皆為賢人為淑媛,實為敦倫之大者。以兒女既皆賢善,則兄弟、姊妹、妯娌、兒孫,皆相觀而善。從茲賢賢相繼,則賢人多而壞人少,壞人亦可化為賢人善人。

  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之基,皆于教兒女中含之。能孝親敬長及外面一切都善,而不能善教兒女,此人亦未可直名為能敦倫之君子。如能孝親敬長與一切通皆如法,又能善教兒女,其人即居家無所作為,其培植國家社會也大矣。今世亂已極,究其本原,皆為父母者不善教兒女之過。使人各善教兒女,何得有此種惡劇?以極力扮演而促行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27頁 復神曉園居士書)

  382、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算是敦倫盡分嗎?

  果能如是,又能以此自行,復以化他。則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諸凡順遂。家縱貧不至有禍,亦不至凍餓?芍^真佛弟子矣。

  又修凈業(yè)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真信愿持佛名號,決定求生極樂世界。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果能如是,則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諸凡順遂。家縱貧不至有禍,亦不至凍餓。以真實修持,必蒙三寶加被,不令過為困苦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07頁 復羅省吾居士書二)

  佛法雖為出世間法,實在世間法中做出。凡蓮友必須勸其力敦倫常,恪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果如是,則可謂真佛弟子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88頁 復周伯遒居士書二)

  學佛之人,務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以此自行,復以化他,則生為圣賢之徒,沒入如來封疆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96頁 復隆智居士書)

  383、吾人學佛為何要從倫常上講究、起心動念處體察?欲了生死一定要注意倫常嗎?

  克盡倫常之道,即為世間賢人善人。賢善之人念佛,易于感佛,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帶業(yè)往生也。故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倫常也。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圣,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倘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根本欠缺,與佛不相應,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帶業(yè)往生也。是故必須要孝親敬長,兄弟姊妹,夫婦主仆,一一各須盡自己之職分。能于各宗,盡其職分,即為世間賢人善人。賢善之人念佛,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倫常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80頁 復金益平居士書一)

  吾人學佛,若不認真從倫常居心動念處講究,則自己工夫亦難得益。他人見聞,或生閑議。是以須要從倫常上講究,從起心動念處體察,則本立而道生。世人見聞,不知不覺相隨而學,譬如風行草偃,水到渠成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16頁 復朱石僧居士書一)

  384、學佛人為什么要首先打好做人的基礎?基礎含義是什么?

  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筑地基。學佛者亦復如是。故克盡人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方可趣向。否則雖終日奉佛,佛豈佑之哉?

  至于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事,一不實踐,雖終日奉佛,佛豈佑之哉?良以佛教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盡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筑地基,開通水道,則萬丈高樓,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壞。若或地基不堅,必至未成而壞。語云,選忠臣孝子之門,學佛者亦復如是。昔白居易問鳥窠禪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29頁 與丁福保居士書)

  又念佛固貴專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營謀,妄希富樂,實所不應。至于分內所當為者,亦須勉力為之。非必屏棄一切,方為修行也。若屏棄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養(yǎng)則可,否則便與孝道相背。雖曰修行,實違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5頁 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385、念佛人盡誼盡分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落實到行為上?

  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然士農工商,各務其業(yè),以為養(yǎng)身養(yǎng)家之本。隨分隨力執(zhí)持佛號,決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種種善事,或出資,或出言,為之贊助。否則發(fā)隨喜心,亦屬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即教我之師,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殺(當吃長素,或吃花素。即未斷葷,切勿親殺),修十善業(yè)(即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诓徽f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欲、嗔恚、愚癡之念)。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恪盡己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xiāng)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fā)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2頁 一涵遍復)

  然人生世間,不可無所作為。但自盡誼盡分,決不于誼分之外,有所覬覦。士農工商,各務其業(yè),以為養(yǎng)身養(yǎng)家之本。隨分隨力執(zhí)持佛號,決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種種善事,或出資,或出言,為之贊助。否則發(fā)隨喜心,亦屬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順水揚帆,更加櫓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32頁 復寧波某居士書)

  386、為什么說不盡己分,妄說大話,皆自欺欺人之邪惡敗類?

  修行之人不盡己分,不但不易感佛,而且易招譏毀。在家人如是,出家人亦然。

  凡對在家人說法,必須先要令彼各盡其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仆忠。能如是則為世間善人。再加以戒殺放生吃素念佛,方可不愧為佛弟子。每見修行之人多于倫理有愧,不但不易感佛,而且易招譏毀。在家人如是,出家人亦然。凡一切人,不盡己分,妄說大話,皆自欺欺人之邪惡敗類,尚不得名之為好人,況可以冀其了生死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26頁 答超一師書)

  387、什么是凈業(yè)三福?修凈業(yè)三福對往生有何重要意義?

  凈業(yè)正因有三:一、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此四種屬世善(人天福)。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二乘福)。三、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大乘福)。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凈土,皆得往生。

  世間事事,皆須以身為本。修此凈業(yè)之人,乃為國家社會之寶,令彼見者聞者相觀而善。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所以,歷觀古來大忠大孝,深仁厚德者,多皆由學佛得力而來。

  又須令念佛者,各各盡己之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仆忠。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此自行,復以此化他。則無知之人,不敢妄生譏毀。倘不能盡己之分,縱有修持,亦難與佛相應。而且招彼無知者,妄謂佛法無益于倫常世道也。歷觀古來大忠大孝,深仁厚德者,多皆由學佛得力而來。是以《觀經》三種凈業(yè)正因,第一即是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師長即有德之人),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能孝能弟能慈,能令身三(身三業(yè)殺盜淫),口四(口四業(yè)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三(意三業(yè)貪嗔癡),通皆是善。如是之人,乃為國家社會之寶,令彼見者聞者相觀而善。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世間事事,皆須以身為本。(《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15頁 復朱石僧居士書一)

  然修此念佛法門欲生西方,須于身口意三業(yè)之間,修善斷惡,方可與佛合德,命終自然感佛來迎,故曰凈業(yè)。業(yè)凈則心凈,心凈則感通自易。十六觀經,以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等,為凈業(yè)正因。何以故,乃造屋固基之法也;舨还,屋雖造高,不免傾頹。(《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20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余按《觀無量壽佛經》,凈業(yè)正因有三:一、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此四種屬世善。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三、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前二大小隨人,此則唯屬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凈土,皆得往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62頁 陳圣性貞女貞孝凈業(yè)記)

  388、與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相反的后果是什么?

  念佛之人,須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過愆。知過必改見義必為,方與佛合。若與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相反,斷難獲永離眾苦常受諸樂之果矣。修凈業(yè)者,尚鑒之哉。

  既有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之因,決感仗佛慈力往生凈土之果。彼世之不盡己分,以敦孝慈,妄欲冀附于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之例,雖佛力法力不可思議,由自己心地不正,與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相反,斷難獲永離眾苦常受諸樂之果矣。修凈業(yè)者,尚鑒之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七第1332頁 馬母姚夫人往生事實發(fā)隱)

  又念佛之人,須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過愆。知過必改見義必為,方與佛合。如是之人,決定往生。若不如是,則與佛相反,決難感通。(《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97頁 與陳錫周居士書)

  389、念佛人如何盡孝?

  念佛人盡孝莫過于以凈土法門利益勸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父母若能信受奉行,臨命終時,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脫死,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間之孝,孰能與此等者?

  又須以凈土法門利益勸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臨命終時,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脫死,高預海會,親炙彌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間之孝,孰能與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則化功歸己,而親與自己之蓮品,更當高增位次矣!对姟吩疲“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欲孝其親者,宜深思而力行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6頁 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出世間之孝,其跡亦同世間服勞奉養(yǎng),以迄立身揚名。而其本則以如來大法,令親熏修。親在,則委曲勸諭,冀其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吃素則不造殺業(yè),兼滅宿殃。念佛則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果能深信切愿,求生西方,必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托質九蓮也。從茲超凡入圣,了生脫死,永離娑婆之眾苦,常享極樂之諸樂。

  親沒,則代親篤修凈業(yè),至誠為親回向。心果真切,親自蒙益。若未往生,可即往生,若已往生,高增蓮品。既能如是發(fā)心,則與四宏誓愿相應,菩提覺道相契,豈獨親得蒙益,而己之功德善根,蓮臺品第,當更高超殊勝矣。而況以身說法,普令同倫發(fā)起孝思乎?此其孝方為究竟實義。非若世間只期有益于色身及現世,竟遺棄其心性與未來而不論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68頁 循陔小筑發(fā)隱記)

  390、為什么說以肉食奉養(yǎng)父母不但不為孝,而實為扳親墮落?

  勸父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之為究竟有益之孝。世間習俗為親謀者,屬皮毛上事,尚有加親之罪。如以肉食奉養(yǎng)為孝,實為扳親墮落。

  汝書與四十元,俱收到。汝之為母之誠,可謂至誠無加。然當以此誠,勸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之為究竟有益之孝。世間習俗為親謀者,屬皮毛上事,尚有加親之罪(如以肉食奉養(yǎng)為孝),扳親墮落(如臨終預為揩身換衣。閑談安慰及哭泣,并喪祭用酒肉、及待客等)。此種整理,在俗人不知,固不足責。若佛弟子,猶狃于習俗,則是借此以博孝親之名,實則破壞親之出苦之路,成就親之墮落之方。其為孝也,與羅剎女之愛,無有少異(羅剎女攫人將食之,曰我愛汝,故食汝。世間此種孝子,則萬有九千九百多。或有一二不如此者同,亦未可知)。今為汝寄《飭終津梁》并《喪祭須知》。另寄書三包,以答汝五元之敬。閱之,自不至以孝累親墮落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47頁 復李德明居士書一)

  391、怎樣念佛方為真正修凈土人?

  必須念念克治自己習氣,心心憶念彌陀洪名。凡有與佛不合之念頭起,則自責曰,汝念佛求生西方之人,何可起此念乎?正念一起,邪念自消。如此信愿持名,決定往生,方為真正修凈土人。

  又近世之人,多務虛名,不修實行?陔m念佛,心與佛違。譬如藥忌并服,何能愈病。必須念念克治自己習氣,心心憶念彌陀洪名。凡有與佛不合之念頭起,則自責曰,汝念佛求生西方之人,何可起此念乎?正念一起,邪念自消,決不許其稍住頃刻,必使心中凈無瑕穢,如凈琉璃,內含寶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愿持名,決定往生,方為真正修凈土人。(《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731頁 杭州彌陀寺啟建蓮社緣起疏)

  392、為什么說習氣少一分,即是學佛得一分益處?

  今之學佛人,真者亦多,偽者亦頗不少:口口談空,步步行有。如優(yōu)人作戲,苦樂悲歡,做得頗像,究其實,了無真情,皆假裝耳。此種人何能令人景仰?

  吾人學佛,當常努力。凡一切時須對治自己習氣。對治習氣,即是克己格物之功夫。習氣少一分,即是學佛得一分益處。習氣少,即是復禮致知之端倪。

  接手書,知宿有善根,故于弱冠之年,即能崇信大法,不勝欣慰。現今社會,陷溺已極,若再不依佛說因果報應生死事理,并改惡修善,敦倫守分,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等法門以行,將見人道泯滅,大地黑暗,不見天日矣。汝既得聞佛法,發(fā)心皈依三寶,當常努力,凡一切時須對治自己習氣(對治習氣,即是克己格物之功夫),習氣少一分,即是學佛得一分益處(習氣少,即是復禮致知之端倪)。世有學佛之人,了不對治習氣(口口談空,步步行有。如優(yōu)人作戲,苦樂悲歡,做得頗像,究其實,了無真情,皆假裝耳),此正所謂以佛法作門面行為,仍舊何能令人景仰。譬如插酒幌子賣毒藥,初則人猶謂是,久則誰受彼瞞,適足自辱自壞而已。今之學佛人,真者亦多,偽者亦頗不少,彼以佛菩薩之言論,作迷惑世人劫奪財產等招牌。(《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83頁 復周大賚書)

  393、念佛與戒律是什么關系?

  若人不知因果,及瞞因昧果,皆為違律。念佛之人,舉心動念,常與佛合,則律教禪凈一道齊行矣。

  律不獨指粗跡而已,若不主敬存誠,即為犯律。而因果又為律中綱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瞞因昧果,皆為違律。念佛之人,舉心動念,常與佛合,則律教禪凈一道齊行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77頁 復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394、持戒念佛的必要性和利益是什么?

  欲生凈土,當凈其心。欲凈其心,非持佛凈戒不可。念佛人如能嚴持佛戒以清凈身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故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

  夫宏闡凈土,何以首列梵網?良以欲生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欲凈其心,非持佛凈戒不可。果能持戒,則貪嗔癡心,不發(fā)現行,戒定慧道,徹底圓彰。恒沙功德,無量妙義,不求自得,具現心中。所謂戒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過。況又加以真信切愿,執(zhí)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現生固已心佛不二,臨終不生凈土,將何生乎?縱令根機陋劣,未能如是,而以嚴持佛戒之清凈身心,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即便帶業(yè)往生,固已永脫輪回,高超三界,常時親炙彌陀,自可速證法身,況已業(yè)盡情空者哉。其有自詡高明,藐視戒律,及與凈土,謂自性清凈,有何善惡持犯自他凈穢,但任天真,即如如佛。從茲口口談空,步步行有。聽其言,則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則卑入九地之下。生為法門之敗種,死作泥犁之主人。較彼帶業(yè)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況上焉者乎?其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02頁 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注節(jié)要跋)

  395、為什么說念佛求來生福報即是破戒違法?

  念佛法門,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門。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來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違法。

  至于念佛,能按時念亦好。否則,鎮(zhèn)日隨便,不分行、住、坐、臥,(臥當默念,不宜出聲。)總以念佛為事。然須生信、發(fā)愿,求生西方,萬不可求來生福報。若求來生福報,即是破戒違法。以念佛法門,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門。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來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違法。若今生尚有修持,來生定有世?上怼R幌砀,必定要造惡業(yè),(今之世道,亂至如此,多半是前生修癡福者,所釀成耳。)既造惡業(yè),則后來之苦報,不忍言說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07頁 復傳德師書)

  396、為什么沒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五戒前之殺盜淫妄四條,乃性戒,無論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過。但未受戒者犯之,則按事論罪過。受戒者犯之,則于事上論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層罪過。

  受戒也要持戒,不受戒也要持戒。非未受戒,便可不持戒也。以殺生、偷盜、邪淫、大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名為性戒,其體性當戒故。飲酒一戒,名遮戒(遮,止也),唯受戒者,不可飲。未受戒者,飲之無罪。(《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54頁 復施元亮居士書三)

  397、在家念佛人為什么要以五戒為根本?

  戒為佛法基址。在家念佛人如能以持五戒為根本,以深信愿,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佛法法門無量,無一不以戒為基址、凈土為歸宿者。汝二人既欲皈依三寶,當須認真持佛凈戒。在家人以五戒為根本。但五戒前之殺盜淫妄四條,乃性戒,無論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則按事論罪過。受戒者犯之,則于事上論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層罪過。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許人喝。未受戒者喝,無罪過。若喝而妄為,則在所為之事上論罪。故雖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則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發(fā)心皈依三寶,固當五戒全持。佛大慈悲,雖有一二三四隨人意受之例,然此系有勢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寬。言事不能持者,如屠兒不能持殺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49頁 復王(雨、雪)夕居士書)

  398、犯娼妓也是犯邪淫戒嗎?

  勿道良家婦女不可犯,即娼妓亦不可犯。以在彼雖有良賤不同,在我總一邪惡心行故也。世之愚人,不知正法,多屬邪見。

  人生世間,險難甚多,淫欲邪見,是其大宗。汝家道頗豐,上無父兄,若不極力勉勵,難免不墜淫欲之萬丈深坑。一墜其中,則便不能出,非埋身于溫柔鄉(xiāng),令家業(yè)破壞,子孫滅絕,先德喪盡,己靈埋沒而不止也。當觀女色,如毒蛇,如羅剎,雖己妻室,尚宜節(jié)欲保身,以求克繼先德,永昌厥后。至于邪淫,勿道良家婦女不可犯,即娼妓亦不可犯。以在彼雖有良賤不同,在我總一邪惡心行故也。世之愚人,不知正法,多屬邪見。彼反以彼為正法,謂正法名邪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35頁 復蔡吉堂君書)

  399、吃煙是否犯戒?有此毛病能否往生?

  五戒不言吸煙者,以佛世尚未行也,此系明末時始興起。僧既不修行,則是地獄種子。故下流行為,無不備具。汝既知彼為敗類,何又問無此戒乎?香煙之害,甚于洋煙。吾國之窮,此居大半。光已深悉其毒,每勸人勿吸。其中有嗎啡海綠印等毒質,若少年婦女吸之,則便斷絕生產。

  至于往生,固不在戒與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發(fā)切愿一心念佛,無一不往生者。

  古云,處世當如將軍對敵,作人當如處子守身。將軍一失敵,三軍俱傾覆。處子一失身,萬事皆瓦裂。宜如何戰(zhàn)兢惕厲,以全吾父母之遺骸,以保我本具之佛性也。五戒不言吸煙者,以佛世尚未行也,此系明末時始興起。僧既不修行,則是地獄種子。故下流行為,無不備具。況大家同吃,彼更有何忌諱乎?汝既知彼為敗類,何又問無此戒乎?彼豈一切行為,皆不違戒,唯此違戒乎?香煙之害,甚于洋煙。吾國之窮,此居大半。光已深悉其毒,每勸人勿吸。其中有嗎啡海綠。ň幷咦ⅲ汉B逡颍┑榷举|,若少年婦女吸之,則便斷絕生產。此系一皈依弟子名趙月修字恒光,親見外國女教員戒女學生者。祈廣為人說,則與保全人家嗣續(xù)同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64頁 復楊振仁居士書)

  洋煙一事,其害甚深!段拟n》后附有戒煙神方,靈極,許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體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雙倍日期緩戒,則可斷此禍根矣。至于往生,固不在戒與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發(fā)切愿一心念佛,無一不往生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59頁 復李吉人居士書)

  煙俱勿吸,以傷衛(wèi)生,口氣常臭,熏天熏人。

  鴉片香煙,其毒極烈,花錢買害,癡人可憐。(《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48頁 德育啟蒙)

  編者注:

  佛制五戒,未見吸煙之戒,其實為不飲酒戒中所攝。不飲酒戒即有不享用一切奢侈品之義!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于好于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饑渴。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yǎng),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佛家吃飯尚珍視如服藥,為治自己之餓病,豈肯有額外之浪費?況且藥為治病,誰敢濫服藥物?多食不僅傷身,而且“壞其善心”,為害不淺。吸煙不能療饑,犯多食之罪;而煙毒之害遠過于多食,定為佛制所不允。

  吸煙只是追求一種味覺之刺激,增長貪心,亦為佛所喝止!读燃洝贩鹧裕“夫厚于味者,即仁道。蝗实辣≌,豺狼心興矣。”貪圖味覺之享受,則失仁慈之心,失仁慈之心,而豺狼之心便會興起,則腐化墮落,不可救藥矣。

  念佛持咒之人,若有煙癖,最為護法神所惡,不為呵護。

  400、戒煙有何妙方?

  好甘草(半斤) 川貝母(四兩) 杜仲(四兩)

  用六斤水,將三味藥共煮。及至水熬去一半,去渣。用上好紅糖一斤,放藥水內再熬。少時收膏。

  初三日,每一兩膏,放煙一錢。二三日,一兩膏,放煙八分。三三日六分。四三日四分。五三日二分。以后一兩膏,放煙一分。再吃十日八日。吃到一月后,無用加煙,永斷根本矣。

  又戒煙之人,須具百折不回死不改變之心,方能得其藥之實效。若心中了無定戒之念,勿道世間藥味不能得益,即神仙親與仙丹,亦不得益矣。戒煙之士,祈各勵志服之,則幸甚。

  又烏煙之害,不能盡言。去歲與陳錫周談及,彼遂言伊昔曾吃煙,其癮甚大。后得一方,隨即斷根。因不勝欽佩。今年又來山,因令將其方抄出,以餉同人。然光僻居海島,不與人交,雖有其方,亦難利人。前者有友人由哈爾濱來,言彼處大開煙禁,了無畏忌。然亦有欲戒無由者,每發(fā)憂思。因將此方寄去,祈彼輾轉傳播,俾有志戒煙者,同得利益。今思閣下有心世道,兼以行醫(yī),其交游甚廣,信向甚多。倘有此病,欲永斷根本而不得其方者,或可以此見贈也。故附寄之。

  仙傳戒煙絕妙神方(即素稱國手之名醫(yī),亦不可妄加一味藥,倘加一味藥,便不靈驗矣,至禱至禱。)

  好甘草(半斤) 川貝母(四兩) 杜仲(四兩)

  用六斤水,將三味藥共煮。及至水熬去一半,去渣。用上好紅糖一斤,放藥水內再熬。少時收膏。

  初三日,每一兩膏,放煙一錢。二三日,一兩膏,放煙八分。三三日六分。四三日四分。五三日二分。以后一兩膏,放煙一分。再吃十日八日。吃到一月后,無用加煙,永斷根本矣。

  若服膏期內,有別外毛病發(fā)作,可將煙多加一分。服一二日即止,仍照原方服膏,再勿多加。此方止病,比吃煙更勝一籌?v日吃幾兩煙之大癮,依此方戒,無不斷根,且無別病。屢試屢驗,真神方也。

  陳錫周先生日吃三四兩煙。后得此方,即熬一料服之,藥盡癮斷。不但無別毛病,而且身體強健,精神充足。從茲遍告相識,無不藥盡癮斷。因與談及煙之禍害,彼遂說自己戒煙來由,隨祈抄出,以醫(yī)同受此病者。又戒煙之人,須具百折不回死不改變之心,方能得其藥之實效。若心中了無定戒之念,勿道世間藥味不能得益,即神仙親與仙丹,亦不得益矣。戒煙之士,祈各勵志服之,則幸甚。(《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90頁 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七)

  近聞一戒煙妙方。用方:一尺紅洋布剪作廿四條。每吃煙前,先以煙簽子,插布一頭。下放一碗,燒此布條,灰落碗中,用開水沖服,然后吃煙。不待此布條吃完(祈試之),其癮即斷。果靈,則當大為傳布以救煙禍。大麻瘋,為古今中外不能治好之病,現已有治好之方法矣,《初機先導》后附之,祈詳閱。又戒煙方后,治瘧疾方靈極。治無不愈有一二三年者,亦可一治即好。亦祈普為一切人說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49頁 復李德明居士書二)

  401、念佛行人為什么要力戒殺業(yè)?為什么說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

  諸惡業(yè)中,唯殺最重。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故念佛行人,當以戒殺吃素,以此功德,作往生助行。

  惡業(yè)之中,唯殺最多,唯殺最慘。欲得世道太平,人民安樂,必須大家戒殺護生,吃素念佛,方為根本解決之論。(《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72頁復沉授人居士書)

  諸惡業(yè)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yè)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非細故也。其有自愛其身,兼愛普天人民,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278頁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yè)說)

  飲食于人,關系甚大,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故曰食為民天。然天地既為人生種種谷、種種菜、種種果,養(yǎng)人之物,亦良多矣。而以口腹之故,取水陸空行諸物,殺而食之,以圖一時之悅口,絕不計及彼等與吾,同稟靈明之性,同賦血肉之軀,同知疼痛苦樂,同知貪生怕死,但以力弗能敵,被我殺而食之,能不懷怨結恨,以圖報于未來世乎?試一思之,能不惴惴。忍以一時悅口之故,于未來世,受彼殺戮乎哉?愿云禪師云:“千百年來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詳味斯言,可以悟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274頁味精能挽劫運說)

  402、念佛之人如何吃素?為什么切戒在家殺生?

  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切戒家中殺生也。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不吉祥也。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為六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為十齋。遇月小,即盡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殺生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6頁一函遍復)

  403、熟讀《南潯放生池疏》及《文鈔》中諸戒殺文字就能戒殺吃素嗎?

  魏梅蓀十年八月間見光,謂不能吃素,光令熟讀《南潯放生疏》,至十月則長齋矣。次年,南京開法云放生道場,實梅蓀主持之力居多。

  有人若一二次讀則不可,須讀了又讀,讀了又讀方可;虍斢蓽\至深,由粗至細,漸次行之,即可做到戒殺吃素。

  民國十年,往揚州,繞道到南京,望王幼農。彼留住一日,因會一未晤面之友劉圓照。圓照請其友魏蓀梅來,系翰林,又系富家,故其嗜好獨重。彼云我也信佛法,也肯念佛,師《文鈔》也看過,就是不能吃素。光云,富貴難學道,然欲吃素,我也有法子。彼云有甚么法子。光云,請將光《南潯放生疏》熟讀,決定就能吃素矣。若一二次讀則不可,須讀了又讀,讀了又讀方可。此十年八月十二日話。至十月彼六十生辰,恐殺生,躲到金山過生日,回來即長齋矣。次年即發(fā)心開放生道場。彼不能吃素者一知其所以然,便即直下頓除嗜好。汝友若能熟讀此疏及光《文鈔》中諸戒殺文字,當亦有所不忍。不但不敢買活的殺,亦將并死者亦不忍下咽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40頁復念佛居士書二)

  世人不肯發(fā)心戒殺,每以力不能戒之事作難,此系阻人勝進之邪見。吾人依佛教行,當由淺至深,由粗至細,若最初即以充義至盡之事自擬,便為自賊。又閣下見地甚高,唯于吃素一事,今始清凈,而夫人傭婦,皆不能隨喜,則其平日開導之事,殆未之行,否則斷不能相感格也。魏梅蓀十年八月間見光,謂不能吃素,光令熟讀《南潯放生疏》,至十月則長齋矣。次年,南京開法云放生道場,實梅蓀主持之力居多。鄧璞君一家并傭人皆吃素,日三時通到佛堂念佛,煙酒不入其門。方慧淵女士,由其兄寄光《文鈔》,遂發(fā)心念佛,家中小孩仆婢均吃素。其夫初不甚信,今亦日吃兩餐素,夜飯稍用點葷,然家中絕不殺生。彼略通文字之婦,尚有如此化導之力。閣下若志在利益眷屬,常與談說食肉之禍,當可漸漸順從,決不至長相背戾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45頁復許止凈書)

  404、吃素之人可以吃雞蛋嗎?

  明理之人,決不以食為是。好食者,巧為辯論,實則自彰其愚。

  雞卵之食否,聚訟已久。然明理之人,決不以食為是。好食者,巧為辯論,實則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謂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無雄之卵,不會生雛可食。若如所說,則活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此種邪見,聰明人多會起,不知皆是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憐憫也。晉支道林博學善辯,與其師論雞卵之可食否。彼以善辯,其師不能屈。其師沒后,現形于前,手持雞卵,擲地雛出。道林慚謝,師與卵雛俱滅。此晉時所決斷者。(佛法初入中國,大小分弘。大乘一切肉均不食,小乘則食三凈肉,五凈肉。三凈者,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己殺。加自死,鳥殘。鳥殘者,鳥獸所食之余也,為五凈也。至梁武帝時,悉依大乘,永廢小乘。道林乃高僧,乃依小乘為論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34頁復真凈居士書)

  405、吃素之人可以喝牛奶嗎?為什么說食肉即是用錢買禍?

  牛乳取之于牛,雖不傷生害命,然亦有損于牛,故宜不食。食亦不涉犯戒之咎。

  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何苦用錢買禍(以食肉欠殺債,故云買禍。)而求補益耶。吃葷之人,若肯吃素,定規(guī)會少病強健。以肉食有礙衛(wèi)生,素食有益衛(wèi)生故也。

  凡學佛人,當依佛言教,何得自立章程?牛乳取之于牛,雖不傷生害命,然亦有損于牛,故宜不食。食亦不涉犯戒之咎。

  芥辣椒姜,是辛非葷。何得云俱各辛臭,有似蔥韭乎?豈非無事生事,亂說道理乎?芥辣椒姜,是辛非葷,椒、姜、芥,素食人均宜服。辣椒固宜少食,以食多則于人無益故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520頁復卓智立居士書七)

  凡屬有知覺者,皆不宜食。雖無知覺,然有生機,如各種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無礙,然亦系取彼脂膏,補我身體,亦宜勿食。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何苦用錢買禍(以食肉欠殺債,故云買禍。)而求補益耶。吃葷之人,若肯吃素,定規(guī)會少病強健。以肉食有礙衛(wèi)生,素食有益衛(wèi)生故也。蝦醬最毒,萬不可吃。以做時,系于海邊掘一大坑,于五六月間,撈諸蝦子,及諸小魚,倒于坑中。烈日曬之,全坑發(fā)滾,臭聞數里。凡蠅、蟻、蛇等,好是味者,皆自投入悉死之。待其發(fā)透,用磨磨過,裝簍發(fā)賣。吃葷之人,當做寶貨,可憐可憐。此系一僧,見其做法,為光說之。汝既吃素,縱不能令全家吃素,當令少吃。不可買活物到家中殺,家中日日殺生,便成殺場,大不吉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八第150頁復鮑衡士居士書)

  406、不能常吃素有何方便方法?動物油及肉湯能食嗎?

  眾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則令其常素。否則,令持十齋、六齋,食肉邊菜耳。此乃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實義也。吃素,原為憫彼痛苦,養(yǎng)我仁慈,油(指動物油)與肉,有何分別?肉湯亦當不食。

  所言吃素,原為憫彼痛苦,養(yǎng)我仁慈,油與肉,有何分別?肉湯亦當不食。眾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則令其常素。否則,令持十齋、六齋,食肉邊菜耳。此乃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實義也。汝既以病苦之故,愍念眾生之苦,當吃凈素,勿以口腹,為心性累。(《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八第149頁復鮑衡士居士書)

  407、印祖為什么提倡食素人宜多吃面食?吃素人如何保養(yǎng)?

  若欲靠食物滋養(yǎng),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面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

  保養(yǎng)之法,第一是寡欲,若不知好歹,任意嫖蕩,則死期將至,仙丹亦不靈矣!

  先后天衰弱,當以善于保養(yǎng)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yǎng),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面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

  又大磨麻油亦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總之,皆不如麥之力大,如不能吃,則兼帶著吃,久則自知,亦自好吃矣。吃雞卵之偈,乃妄人偽造,不可依從。

  保養(yǎng)之法,第一是寡欲,若不知好歹,任意嫖蕩,則死期將至,仙丹亦不靈矣。ā缎戮幦居」夥◣熚拟n》卷十七第885頁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408、修凈業(yè)人為什么要以念佛為主,念經為助行?

  《金剛經》,發(fā)明凈土之處甚少,每日虔誦一遍已夠。汝于專精念佛外,可將《凈土五經》,川流不息讀之!秲敉廖褰洝,其功德亦不亞于《金剛經》。

  汝喜念《金剛經》,當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為凈土助行。然《凈土五經》,其功德亦不亞于《金剛經》。所寄之經書,宜詳閱光所作之序,則其大義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讀之,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76頁復唐瑞巖居士書一)

  《金剛經》,發(fā)明凈土之處甚少,每日虔誦一遍已夠。汝于專精念佛外,可將《凈土五經》,川流不息讀之。(文鈔箐華錄)

  409、禮誦正課外,可否翻閱經論?

  修持須活潑潑。雖死心念佛,稍帶翻閱經論,亦非不可。但不可倒置。

  修持非釘樁搖櫓之行,須活潑潑地。雖死心念佛,稍帶翻閱經論,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帶,則成無所依倚之修持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35頁答念佛居士問)

  410、研經與閱經以誰為主?諸佛諸祖為什么主張以念佛為主,以承佛慈力,制伏業(yè)力?

  未能業(yè)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日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如撥云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日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以故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以承佛慈力,制伏業(yè)力。

  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注疏,當另立一時,唯事研究。當研究時,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亦不可全無恭敬,不過比閱時稍舒泰些。未能業(yè)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日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如撥云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日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若能如上所說閱經,當必業(yè)消智朗,三種情見,當歸于無何有之鄉(xiāng)矣。若不如是閱經,非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或恐由宿業(yè)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興,如火熾然。

  而猶以為大乘行人,一切無礙。遂援六祖“心平何勞持戒”之語,而諸戒俱以破而不破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難得真法也。所以諸佛諸祖,主張凈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業(yè)力不能發(fā)現耳。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槃、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而閱之之法,斷斷不可不依吾說,而茍且從事,致令不思議利益,由肆無忌憚,并分別妄情而失之。豈不哀哉。ā缎戮幦居」夥◣熚拟n》卷一第178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411、正確閱經的方法和原則是什么?

  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注疏。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凈三業(yè),端身正坐,如對圣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yè)障,增長福慧。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令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

  至于閱經,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見解過人,罔不徒勞心力,虛喪歲月。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凈三業(yè)。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誦,或止默閱;虬莘鸷蠖俗夙,然后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圣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yè)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么義,此一段是甚么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yè)障消滅,;墼龀绾酰咳糁Ь,猶能少種善根,倘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將見褻慢之罪,岳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此一輩人也。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于旁,攝心諦聽。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注,不敢外緣一切聲色。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唯聲是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等。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贊嘆,謂其活潑圓融,深合大乘不執(zhí)著之妙道。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

  嗟其魔眷橫興,無可如何耳!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只么還寫,隨即伸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念佛,同一專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嶠信禪師,寧波府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實為人所難能。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禪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此老語錄,已入清藏。譚埽庵以名進士,皈依座下,為制道行碑,有一萬余言。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fā)現。(《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75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412、看經有哪三種目的和三種方法?

  開知見:易明了而契機。作功課:須專一而至誠。種善根:則三藏同而無分彼此。

  又看經有為種善根,有為開知見,有為作功課之不同。為種善根,則三藏同,無分彼此。為開知見,則取其易于明了而復契機者。為作功課,則專心受持一種二種,至誠懇切,驀直看去,解也不分別,不解也不分別,看之久久,即當業(yè)消智朗,障盡福崇。(《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53頁復周智茂居士書七)

  413、念佛與閱經讀論是什么關系?

  念佛之人閱經讀論,必先識得凈土法門之所以。否則會正助倒置,只可種未來得度之益,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于諸上善人也。

  念佛之人,先要識得凈土法門之所以,然后遍閱經論,皆足以為發(fā)明凈土之義,與切修凈土之行。若不知凈土之所以然,則一經研窮經教,便以經教之義理為高深,以凈土之義理為淺近,而正助倒置,或將凈土置之腦后。則只可種未來得度之益,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于諸上善人也。念佛不昏即散,是以泛泛悠悠之心了事之現象。若能如墮水火、遇盜賊,以急求救援之心念,自無此種毛病。宜分做幾期,某時研究,某時持誦。研究不得逾限,否則研究覺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過度,因茲受傷。所謂翻嫌易簡卻求難,弄巧成拙深可憐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58頁復某居士書)

  414、如何拜經?有何功德?

  拜經需至誠恭敬。能觀則觀,否則竭誠致敬,驀直拜去,亦自功德無量。還可以供經佛前,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所立拜經規(guī)矩,理固無礙。若依事相論之,若籠統(tǒng)通拜,當念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法華會上佛菩薩。拜下想禮經偈云:“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想全經放光,及經中所說佛菩薩,各各放光,照觸自身,及法界有情。若逐字禮拜,當念一心頂禮大乘妙法蓮華經某字法寶,拜某字則念某字。從如是我聞,至經盡,皆如此念。然觀想一法,大非易事。若理路不清,及心識紛亂,或致起諸魔事。但以至誠恭敬為主,能觀則觀,否則竭誠致敬,驀直拜去,亦自功德無量。若汝所立章程,對經禮拜,拜下想偈,及拜起念佛觀佛,固不若供經佛前,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68頁復高邵麟居士書二)

  415、怎樣勸親屬念佛?勸時為什么不可強制令行?

  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故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當勸之。一則可悅親心;二則一人念,未生信心之人,便覺無有興趣,由多人念,則便覺有興。勸時不可強制令行,按牛頭吃草,萬萬做不得。

  自己改惡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親故并有緣之人,亦當以此教之。其反對之人,當作憐憫想,不可強制令行,按牛頭吃草,萬萬做不得。若曰我一心念佛,諸事不理,不唯與世法有礙,亦不與佛法相合。素位而行,方為得之。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故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當勸之。倘不能于家庭委曲方便,令吾親屬,同得不思議即生了脫之益,便為舍本逐末,利疏而不計利親。其可乎哉?勸人念佛之功,凈土書中說者甚多,恐費筆墨,故不詳書。(《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88頁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汝且莫心高,欲作大通家居士。但一心念佛,并在家于夜間,勸令母與眷屬同念。汝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何不念吾親已老,敢不多方勸誘,令其同我念佛,并諸眷屬皆令念佛。一則可悅親心;二則一人念,未生信心之人,便覺無有興趣,由多人念,則便覺有興。暇時將《凈業(yè)指南》,及光《文鈔》之合于初機者,詳細為令母及各眷說之。倘能生信心以生西方,則其孝為何如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92頁復蔡契誠居士書四)

  汝既知凈土法門,尚宜與一切人說其利益,令彼修持,況生我之父母乎?為父母回向,固為至理。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若父母天性與佛相反,當至誠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業(yè)。久而久之,自會生信修持。誠之所至,金石為開,況父子天性相關,而有不能轉移之理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62頁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416、為什么說教人念佛功德無量?

  聰明不能敵業(yè),富貴豈免輪回。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無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

  古語云:聰明不能敵業(yè),富貴豈免輪回。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通州王鐵珊,前清曾作廣西藩臺。其地土匪甚多,彼設計剿滅,所殺無算。前年得病,合眼即見在黑屋中,其鬼甚眾,皆來逼惱,隨即驚醒。如是三晝夜,一合眼即見此象。人已困極,奄奄一息。其夫人勸令念佛,隨念數十聲即睡著,因睡一大覺,而精神漸健,病遂痊愈,即長齋念佛。使此時無人以念佛告之,恐萬不能至今日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無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使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76頁復包右武居士書二)

  編者注:

  《龍舒凈土文》云:能勸一人修凈土,以此善緣,消釋罪惡可也,增崇福壽可也,莊嚴往生功德亦可也,追薦亡者亦可也。然必至誠發(fā)心,無不獲其功果。況勸一人以上,至五人十人乎。又況使其受勸者,轉以相勸,遞相繼續(xù)而不已乎。如是則西方之說,可遍天下,苦海眾生,可盡生凈土矣。勸人善道,名為法施。此凈土法門,為法施之大者。遂超出輪回,非其他法施之比。故其福報不可窮盡。故大慈菩薩勸修西方偈云:“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勸至十余人,福德已無量。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又能過萬數,即是阿彌陀。”觀此則知西方之說者,豈可不廣大其心,而使人人共知此道,以積無量福報乎?

  417、什么人方便于教人念佛?

  吾常謂世間有二種人,最易勸人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見好相,令極力修持,保全好相。見壞相,令極力修持,則相當變好。二是行醫(yī)者。汝行醫(yī)肯發(fā)心利人,實為便利。人當病苦臨身,一聞有得安樂法,無不生信心者。大危險癥,令彼念佛,并念觀音,必可有效。即命盡當死,亦有效。

  汝行醫(yī)肯發(fā)心利人,實為便利。人當病苦臨身,一聞有得安樂法,無不生信心者。大危險癥,令彼念佛,并念觀音,必可有效。即命盡當死,亦有效。乃轉危為安,始命終也。吾常謂世間有二種人,最易勸人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見好相,令極力修持,保全好相。見壞相,令極力修持,則相當變好。醫(yī)生尚須人請,方好說。看相者,無論何人,一見面,都好說。惜看相者無真本事,只知求利,弄到一生,總是無所成就?刹话г眨。ā缎戮幦居」夥◣熚拟n》卷十七第977頁復唐瑞巖居士書二)

  418、凡夫隨機利生行菩薩道需要怎樣條件?

  凡夫隨機利生行菩薩道,須悉知凈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后可隨分隨力行之。

  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凈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巨集凈土之根據。如是則雖是凡夫,可以隨機利生,行菩薩道,

  419、如何正確處理利人與利己的關系?

  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

  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跡上做,當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仆,皆以此為導,將謂非自利乎。一燈只一燈,一燈傳百千萬億燈,于此一燈,了無所損。孰得孰失,何去何從,豈待問人方了知乎?

  學佛必須專以自了為事,然亦須隨分隨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徹底放下,徹底提起。中下之人,以無一切作為,遂成懶惰懈怠,則自利也不認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楊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須二法相輔而行,但專主于自利一邊。二林之語,亦不可誤會,誤會則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專主自利,非并隨分隨力教人修習凈土法門全廢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門,有六度萬行故。自未度脫,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跡上做。

  其于對治自心之煩惱習氣,置之不講,則由有外行,內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為德,則所損多矣。譬如吃飯,須有菜蔬佐助;亦如身體,必用衣冠莊嚴。何于長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門深入,而盡廢余門也?一門深入盡廢余門,唯打七時方可。平時若非菩薩再來,斷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則生厭故也。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實際。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則普天之下,了無一物矣。況吾儕心如猿猴,不以種種法對治,而欲彼安于一處,不妄賓士者,甚難甚難。人當自諒其力,不可偏執(zhí)一法,亦不可漫無統(tǒng)緒。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仆,皆以此為導,將謂非自利乎。一燈只一燈,一燈傳百千萬億燈,于此一燈,了無所損。孰得孰失,何去何從,豈待問人方了知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400頁復周群錚居士書三)

  420、禮佛如何用心?

  至誠懇切,口稱佛號,身禮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誠則可矣。

  禮佛儀式,極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誠懇切,口稱佛號,身禮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誠則可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50頁復張云雷居士書二)

  421、念佛人以世間法為己任有何重要意義?

  佛法不離世間法,念佛人以世間法為己任,則基址堅正。又果具真信切愿,當必往生上品。

  須知佛法,原不離世間法。凡諸社友,必須各各恪盡己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仆忠等。又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不餐葷酒,閑邪存誠,克己復禮,自利利他,以為己任。如是則基址堅正,堪受法潤,果具真信切愿,當必往生上品。

  422、何為自利利人與己立立人?做功德以何種方式為好?

  世出世間,無一事不以身為本者。若能以身率物,宏揚佛化,即為自利利人與己立立人也。

  做功德當以開人智識為最。

  即以身率物,宏揚佛化,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為志事。于虛名浮利,略不縈心,于倫理清規(guī),決不違犯,俾凡見者聞者,悉生景仰之心。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世出世間,無一事不以身為本者。本若不立,縱有作為,悉是場面上事。既非真修,必招外侮,反令邪見人據此以謗佛法,自他二利既失,生死大事何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22頁南通金沙區(qū)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汝以教員兼弘佛法,宜隨分隨力,何可強求各界人士之信仰。以身率物,是為根本,若于其中或有侵蝕,人便不生信心矣。外學縱高,真行無有,汝欲兼通,亦徒然耳。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此自利利人己立立人之鐵章程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73頁復林贊華居士書十)

  汝母發(fā)愿寄款交光隨意作功德,及助印蕪鈔。依光鄙見,做功德當以開人智識為最。擬以此款任印《觀音頌》,普遍施送于遠近,俾一切人同知觀音大士,為法界眾生之恃怙,隨類現身,尋聲救苦,兼以輔弼彌陀,接引眾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0頁復周孟昆弟書)

  423、為什么說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

  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若只口說而不力行,或于倫常,或于朋伍,居心作事有不合宜,則便難感格矣。世出世皆以身為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此言,乃千古不易之圣訓。

  一超直入如來地,當念圓彰寂照心。

  彌陀誓愿宏深,因茲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凈土法門廣大,故得千經俱聞萬論均宣,此二聯(lián)與歸宗二字及序悉有相應處。所言念佛之課,光不能立,此須汝自己按各人及大家之身分而立。如欲取法,凈土諸書,印光《文鈔》,皆可參考。凡欲利人,須從自己真實修持為主。若只口說而不力行,或于倫常,或于朋伍,居心作事有不合宜,則便難感格矣。世出世皆以身為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此言,乃千古不易之圣訓。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此拯邦之根本法輪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42頁復王拯邦君書)

  424、最危險之時世為什么要以念佛為主?做功德要改念《地藏經》嗎?

  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為事,不必改念《地藏經》。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蘇州楊鑒庭因于城門向東洋兵鞠躬,心念觀音圣號,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蓋前生怨家,今以破頭皮了之。)及至頭,則成平的。頭皮已破,血流許多,而頂骨一毫莫傷。若非刀轉為平,則頭已成兩塊矣。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彼矜奇競異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難,注重在顯己之智識高超耳。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數有無量無邊,皆受普賢菩薩教,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此其人為何如人,此其事為何如事,況我輩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固宜婉勸慧甲,仍照舊規(guī)為事,易行而利益多多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36頁復陳慧恭居士書)

  425、何為居士?怎樣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居士?

  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居士發(fā)金剛堅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盡倫學儒,盡性學佛。追蹤過去先覺,不肯稍涉退屈。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是名副其實的之居士。

  金沙居士林,已經成立,當于居士之名實事業(yè),一肩擔荷。則世返唐虞,人希圣賢,當不久可親見矣。所言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實者即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行世善,以立其基。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普愿自他,同了生死。能如是者,方可不負居士之名。若是入林林友,各發(fā)金剛堅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盡倫學儒,盡性學佛。追蹤過去先覺,不肯稍涉退屈。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則居士之名實事業(yè),可以光輝即世,垂裕后昆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22頁南通金沙區(qū)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426、欲為佛弟子,怎樣行持才可不愧佛心之名?

  為佛弟子,必須依教奉行。于家庭必須盡孝、盡悌,對朋友必須勸善規(guī)過,居心必以誠敬為主,作事必以慎重當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惡,必須洗滌凈盡,非謂行之于事,方為惡也。凡屬主敬存誠,希圣希賢之念頭,即是善,必須擴充令其由中達外,圓滿無餒。世之大惡莫過于殺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斷葷,否則心生憐憫勿貪多食。世間大善莫過于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種種方便勸父母兄弟,妻子眷屬,鄉(xiāng)黨鄰里,親戚朋友及一切有緣者,同念佛求生西方。汝宜量力而行,庶可不愧佛心之名矣。

  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轉來汝書,知年當志學,便慕佛道,不勝欣慰。即令商務館任心白君寄汝《文鈔》一包,以便自看,余送有善根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以迷而不知,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起貪嗔癡,造殺盜淫,以茲沉淪于三途六道,永不能出。如來愍之,令修戒定慧以斷妄起之貪嗔癡。貪嗔癡盡,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圣矣。此自力法門,欲于現生了脫者,萬不得一。以故令生信發(fā)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果能信愿真切,即可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較彼仗自力者,其艱易天地懸隔也。汝既欲皈依佛法,為佛弟子,必須依教奉行,方可名實相副。于家庭必須盡孝、盡悌,對朋友必須勸善規(guī)過,居心必以誠敬為主,作事必以慎重當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惡,必須洗滌凈盡。非謂行之于事,方為惡也。凡屬主敬存誠,希圣希賢之念頭,即是善。必須擴充令其由中達外,圓滿無餒。世之大惡莫過于殺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斷葷,否則心生憐憫勿貪多食。世間大善莫過于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種種方便勸父母兄弟,妻子眷屬,鄉(xiāng)黨鄰里,親戚朋友及一切有緣者,同念佛求生西方。汝宜量力而行,庶可不愧佛心之名矣。尋常皈依必起法名,即以汝名為法名。汝其顧名思義,勉力而為則可不負此一番誠心矣。詳看《文鈔》,修持之法,悉可了知。不必常常來信,致令彼此煩心。(《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39頁復佛心居士書)

  427、做善事對念佛有沒有妨礙?

  若能令伴助主,則無妨礙之可云。

  念佛人宜修一切善行,然須分出主伴正助。倘主伴倒置,則其利甚少。若能令伴助主,如一人垂拱,百辟布政,何妨礙之可云。(《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5頁答俞大錫居士問)

  428、如何處理持咒與念佛的關系?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具縛凡夫,通身業(yè)力,匪仗如來宏誓愿力,決難即生定出輪回,此意不可不知。

  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與彌陀宏誓大愿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不思議,隨修何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禪無凈土,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yè)力,匪仗如來宏誓愿力,決難即生定出輪回,方知凈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37頁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29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