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法要》伍、決修學疑難【2】

  《靈巖法要》

  伍、決修學疑難

  一、法門辨異

 、嫒A嚴與凈土

  此法緣起實在華嚴

  華藏世界海,凈土無量無邊。而必以求生西方,為圓滿佛果之行?芍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華嚴》。但以凡夫二乘,不預此會,莫由稟承。故于方等會上,普為一切凡夫二乘及諸菩薩,宣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令其悉知彌陀因行果德、凈土殊勝莊嚴、行人修因證果。俾一切具縛凡夫,與斷見思惑之二乘,及破無明惑之法身大士,同于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以漸進修,直至圓滿菩提而后已。(三編下·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流通序(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堯歷仲春望日))

  華嚴所稟卻在此經

  《行愿品》義理宏闊,文字微妙。誦之令人「人、我、眾生」之執(zhí)著,化為烏有;往生凈土之善根,日見增長。理宜自行化他,但不可以未持此經,即修凈土,亦屬偏僻薄福耳。蓮池、蕅益等,亦皆極力贊揚。《彌陀要解》中有云:「如來一代時教,唯《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末后普賢以十大愿王,導歸極樂,勸進善財,及華藏海眾。噫!《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詞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顾詿o隱謂《華嚴》即廣本《彌陀》,《彌陀》即略本《華嚴》。觀二大師之言,則知:看經不具圓頓眼,其孤負佛恩處多矣。(增廣上·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注】《華嚴》一經,王于三藏,義理宏深,文字微妙,雖備明一生成佛之因,但不契凡夫二乘之機,終難普被三根。凈土一法,仰仗佛力,深淺隨宜,三根普被,圓滿本師度生之懷。故印光大師云:「《彌陀》一經,普被三根。實《華嚴》歸宗之要義,亦末法最勝之慈航」也。明乎此,方能明了蕅益大師《要解》所云:「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末后歸宗在于凈土

  大哉華嚴經,為諸經之王。

  法門與功德,二俱不可量。

  如來成正覺,直說所證法。

  預此法會者,唯法身菩薩。

  二乘雖在座,不見亦不聞。

  何況諸凡夫,而得預聞熏。

  佛以大慈悲,攝淺于最深。

  末后歸宗處,令覲彌陀尊。

  唯此奇特法,凡圣俱遵行。

  圓攝于等覺,及六道群萌。

  末世人根鈍,斷惑甚為難。

  信愿念佛者,決定登九蓮。

  (增廣下·募刻華嚴經普回向頌)

  《普賢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導歸極樂,普勸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進行,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而為《華嚴》一經之歸宿。是知此一卷經,大開凈土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圣凡齊攝,末世行人,皆當依止。(續(xù)編下·重修峨眉山志序民二十三年)

  《華嚴》一經,乃如來初成正覺,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性直談一乘妙法。末后善財遍參知識,于證齊諸佛之后,普賢菩薩為說十大愿王,普令善財及與華藏海眾,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而《觀經》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稱念佛名,未滿十聲,即見化佛授手,接引往生!洞蠹洝吩:「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故侵罘鹨环,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專仗佛力,故其利益殊勝,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謂「余門學道,似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風帆揚于順水」,可謂最善形容者矣。(增廣上·與徐福賢女士書)

  導歸凈土方暢佛懷

  華嚴頓演圓宗,獨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

  行愿導歸極樂,全收九界,方堪大暢成道利物之本懷。(續(xù)編下·楹聯(lián)/釋迦)

  《華嚴》妙典,理事圓融。理由事顯,事由理成。理事各臻其極,圓證毗盧法身。以故如來初成正覺,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如來自證法門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來自證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圓融、不生不滅、非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減,在圣不增。佛以究竟證故,常享常樂我凈之法樂。眾生以徹底迷故,恒受生死輪回之妄苦。譬如大圓寶鏡,經劫蒙塵,雖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發(fā)現而得受用。故借諸菩薩互相酬倡,為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各法門。又復以十大愿王,導歸極樂以期圓滿佛果。此如來以自證之因果,普示一切眾生,令其各各親證之一大軌范也!度A嚴》獨被大機,二乘凡夫,莫由稟受。故于方等會上,特說凈土三經,俾彼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也!

  凈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雖具足惑業(yè)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v已證等覺之高位菩薩,猶須回向往生,方可圓滿佛果。是知凈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舍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然此法門,兩土世尊之所建立。釋迦在娑婆,詳示凈土,遣其歸去。彌陀在極樂,待彼臨終,接其歸來。蓋欲眾生,即于現生出生死苦,證真常樂。其哀憐保護之心,窮劫難宣。

  有謂既為釋迦弟子,當念釋迦牟尼佛,求生此土之華藏世界。不知釋迦之教念阿彌陀佛者,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超凡入圣也。此土之華藏世界,唯破無明證法身之大士能見。凡夫則只見穢土,不見實報莊嚴,何可濫擬?況西方亦在華藏世界之內。而華嚴會上,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皆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汝何人斯,敢與彼抗?溯自大教東來,遠公首開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暢佛之本懷,唯此法為最。(續(xù)編下·靈巖山篤修凈土道場啟建大殿記(民二十四年))

  往生方能徹證理體

  無量光壽之理體,固一切人之所同具。無量光壽之實證,須待往生西方,面見彌陀,蒙佛授記,圓滿菩提以后,方能徹得。此《華嚴》歸宗,以十大愿王,導歸極樂之深旨也。(增廣下·佛光月報序)

  【注】無量光壽之理體雖同,而實證迥別,以致諸佛早已成佛,我等仍自輪回。故當仰仗彌陀愿力,往生西方,徹證心性也!兑狻吩:「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人多執(zhí)于心性理體,不知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體,故蕅益大師言:「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思此,豈可言念佛乃心外求法耶!雖眾生心性本具無量光壽,然不藉彌陀誓愿,名號功德,眾生何能徹證之?久劫以來,輪回不止,可不更當深思也!故大師又言:「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執(zhí)自性彌陀者,宜深思于此!自可欣愿往生,萬牛莫挽。但得往生,則徹證心性理體矣。

  固無高下卻有親疏

  《彌陀經》,為凈土法門之根本法門!缎性钙贰,雖廣大深妙,究非凈土法門之根本法源。故宜二經同念,斷不可只念《行愿》,不念《彌陀》。只念《彌陀》,不念《行愿》則可。只念《行愿》,不念《彌陀》則不可!稄浲咏洝窞槌赫n誦,或多念亦可。斷不可絕不念《彌陀經》,而專念《行愿品》,以成忘本之修持也。二經固無高下,而對于凈土行人,卻有親疏。是不得與諸大乘經作一例論也。十大愿王所說之益,系舉其勝者,將謂《彌陀經》所得之益,不能如是乎?若作此說,在勸導一邊,亦可作據。在體道明宗一邊,未免隨語生解。(三編上·復胡宅梵居士書二)

  尊重之也藐視之耶

  凈土法門,理極高深,事甚簡易。由茲天姿聰敏,知見超特者,每每視作愚夫愚婦之事,而不肯修持。豈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究竟法門乎?彼以愚夫愚婦能修,遂并法門而藐視之。何不觀《華嚴》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者,尚須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乎?藐視凈土法門而不屑修,其于《華嚴》將復視作何等?又于《華嚴》末后歸宗一著,為復尊重之也?為復藐視之耶?此無他,蓋未詳審通途、特別法門之所以,及自力、佛力大小難易而致然也。使詳審之,能不附于華藏海眾之班,一致進行,同求往生乎?(續(xù)編下·嘉言錄題詞并序(民十六年))

 、缣炫_與凈土

  法華幽遠無人能到

  《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吾人有志趣入,且請志誠懇切,專持阿彌陀佛圣號。若能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自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F生即可頓出五濁,高登九品,以至證無生忍,成菩提道。此語雖極平常,實為諸佛秘要。若是通家視之,必定為之一笑。(三編下·念佛隨筆)

  法華三昧,非汝之所能修,縱汝能修亦恐不能即生解脫。若肯信光言,請將臺教暫時置之高閣,專心研究凈土。觀汝心性,久而久之,恐有著魔發(fā)狂之事,不可不防。(三編上·復道傳大師書一)

  心雖宏博其害無盡

  劉演宗述《法華》六十五種不思議力,可謂深入《法華》深固幽遠之藏。而一一與凈土對舉而論其勝劣,實為不達如來權實法門。唯能利于南岳天臺以上之根性,下此皆被彼斷其往生西方之善根矣。此書斷斷不可流通。若流通,雖能令人尊信《法華》,而令彼一切不通權實教理者,從茲藐視凈土而不修也。夫寂光凈土,當處即是。能圓證者,唯佛一人。等覺菩薩,尚是分證,況其他哉?今以登地登住所見所證,為博地凡夫擔任,其可乎哉?《華嚴》于證齊諸佛之后,尚令往生。今為具足惑業(yè)者,令舍彌陀凈土,而修本師娑婆凈土。其心誠為宏博,而其害有不能盡言者。(三編上·復丁福保居士書七(民七 十月廿六))

  以六即佛對治二病

  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洵為利生唯一無上法門。唯現在之人,或者自高自大,謂既云眾生即佛,則我即是佛,何必再念佛乎?或者以我既為苦惱凡夫,何能了生脫死?唯求來生不失人身耳。此兩種人,皆不明因果所致,故今日仍講因果。須知眾生即佛者,以其具有佛性之真因也,設不修念佛妙行,佛性無由顯現,何能得了生死成佛道之實果乎?譬如寶鏡蒙塵,光明不現,實未失之也。若肯用力揩磨,自可照天照地矣。若言我是苦惱凡夫,不能生西方了生脫死,以至成佛者,乃業(yè)深障重,自甘墮落也。且今世之人,有下棋噪麻雀而累死者,不知有多少。若能以此勞苦,修行念佛,何愁不往生西方,上證佛果乎?蓋佛本是眾生修持得證佛果之人耳。隋天臺智者大師,著《觀無量壽佛經疏》,立六即佛義,以對治「自甘墮落」及「妄自尊大」之病。

  六即佛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觀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也!噶姑麟A級淺深,「即」明當體就是。譬如初生孩子,與其父母形體無異,而力用則大相懸殊。不得謂初生孩子非人,亦不得以成人之事令孩子擔當也。若能知「六」而!讣础,則不生退屈。知「即」而!噶,則不生上慢。從茲努力修持,則由凡夫而圓證佛果,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矣。(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性體不二,故「六」而常「即」。事修各別,故「即」而!噶埂V噶苟!讣础,故不生退屈,上慕諸圣。知「即」而!噶,故不生上慢,下重己靈。末世眾生,定慧力弱,不仗佛力,其何能淑?(三編下·新昌石城寺重建智者大師衣缽塔記)

 、杳茏谂c凈土

  三密難思貴在得人

  密宗以三密加持,能令凡夫現生證圣,其功德力用,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故云不思議力用。雖然,此就密宗之本旨說,然須是其人方可。其人謂誰?如金剛智、善無畏等。茍非其人,道不虛行。今之學密宗者,皆得其皮毛,全無金剛戒力,菩提道心。不去持咒以斷惑證真,多效現字現象,以問吉兇禍福、前因后果,則與靈鬼作用相同。是之謂敗壞密宗,吾恐避罪不暇,說甚即凡成圣也。

  吾人但以凈土法門為一座大須彌山,全身靠倒,庶幾不被一切知識所奪,而現生可以了脫矣。否則隨風倒浪,了無已時。(三編下·復丁福保居士書十)

  傳者學者多失其宗

  密宗法門,不可思議,而今之傳者學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密之功,消除煩惑,則為正義。而傳之者,以神通吸動人。學之者,無一不以得神通為事。則是尚未能扶壁而行,而欲騰空遠游,何可得乎?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無什米糧,尚有可原。今之學密宗者,多開葷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謂為吃了就度脫了,則成魔說矣。喇嘛做大佛事,尚須吃素?芍匠3匀,固非正義。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為成佛。一班無知之人,便認做成;圓滿之佛。則是以松栽為棟梁,其材可以為棟梁,非現在即可為棟梁也。十七年有某某在上海提倡密宗,一百日成佛。上海有信心者,咸依之學。十八年夏,有艷其名,欲借此求利,請至北平,四十八日成佛,比在上海快一半。至十九年,北平、天津、上海皆不能容,回家還俗,可嘆之至。

  了生死法,凈土法門,最為穩(wěn)當。無論何等根性,若具真信切愿,至誠懇切持念佛號,求生西方者,臨終必蒙佛力加被,往生西方。此, 之法門,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一切法門,皆須以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癡之煩惱,煩惱斷盡,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昔頗有此種人,而今則恐全世界也無一二人可得也。是以愈向后,愈宜專修凈業(yè)也。(三編上·復石金華居士書)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今之人多是越分打妄想,想得神通而學密宗。(真修密宗者,在例外)。如傅某之魔死北平,某諸弟子有欲發(fā)大財者,反致虧一二百萬。有欲得權利者,反致數十人關閉牢獄。有欲即成佛者,反致著魔發(fā)狂。某奉某喇嘛為師,其師有神通,能知過去未來。彼必問及獨立之事,則當日獨立,當日送命。某喇嘛及某之神通,致許多極崇奉之弟子倒霉?芍獛熍c弟子,皆是不安本分。無神通,何可充有神通?學佛法,何可作瞎搗亂,謀發(fā)大財、得大權乎?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汝且守分,一任人皆成佛。汝縱無大得,幸有此許多佛,必不能不相度也。(三編下·復溫光熹居士書四)

  不如凈土千穩(wěn)萬當

  王弘愿居士,雖則崇信密宗,頗有效驗。然始則錯認消息,將有未得謂得之失。繼由多閱教典,方知錯認。次則現雖工夫得力,而虛火上炎,無法自治。光以此二事,斷其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凈土法門之千穩(wěn)萬當。(增廣上·與徐蔚如居士書五)

  祈專志凈宗,勿被密宗現身成佛之語所動,F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實。若認做事實,則西藏東洋之佛,不勝其多。且勿說平民,即班禪之心行作為,佛氣尚無,況說成佛乎?以彼于民不聊生之時,猶然不惜百姓脂膏,任其鋪排耗費,而錢到己手,便當命寶貴,毫無慈悲喜舍之念故。顯蔭自命得密宗正傳,謂佛法東流中國,唯弘法大師教理圓妙。歷斥中國各宗祖師,皆不及弘法大師之正傳。而死時竟成一業(yè)識茫茫,無本可據之人。其已現身成佛矣,何又結果如是也?祈洞察是幸。(增廣上·復黃智海居士書)

  不學密法又有何憾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學密法,又有何憾?(三編下·復周群錚居士書)

  守我本分讓彼成佛

  學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現身成佛。問之,彼皆謂無此念,實則無一無此念。以其倡導之人,先以神通吸動人,何能令學之者無此念乎?……我等但守凈土修持,讓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則何幸如之。(三編下·復慧海居士書四)

  彼七日即可往生,即可成佛,則遍世間人均可成佛。我們業(yè)力凡夫,當有無量無邊之佛度脫,何幸如之!且守我們本分,讓彼成佛度我們,豈不更為穩(wěn)妥!彼等若有危險,我此法門,絕無危險。若聞彼說得好聽,不禁心熱起來。成之則為幸,敗則便成魔眷,實令人寒心。(三編下·復溫光熹居士書十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