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佛教 附:河北武強彌陀院佛學(xué)考試

  附:河北武強彌陀院佛學(xué)考試

  前言

  此二度考試的答案是周玉鵬、李曉雪、清意三位居士以前所作,謹供參考。相信他們現(xiàn)在再答,會更加圓滿。因為他們的修行是在不斷進步的。但為了反映當時他們的見地和修行,故如實的呈現(xiàn)在這里。望諸君指教是幸。

  河北武強彌陀院第一度佛學(xué)考試

  答題人:周玉鵬居士

  說明:此問卷不是為了為難大家,而是讓大家給自己一個答案,從而幫助大家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測試,到底自己有何不足之處,有哪些方面還不明白,需要趕緊弄懂。

  給自己一個鑒定,到底自己學(xué)的如何?需要哪方面的改進與學(xué)習(xí)?

  只有明白了佛教,我們才能更好的修行,而不至于誤入歧途,只有走上正路,才能真正受益,從而脫離苦海到達彼岸。

  希望大家能夠尊重這次考試,認真對待這張試卷,因為這是對自己的一次測試和鑒定,尊重它就是尊重自己。

  注:若不會寫字者,可以自己口述,由別人代筆。每一位居士都不要忘記簽上自己的名字和地址。

  一、什么是三寶?為何稱三寶?

  答:佛、法、僧是三寶。之所以稱寶,因有以下諸多義:難值難遇、妙用無盡、功德無量、無與倫比。

  二、佛是神嗎?為什么?

  答:佛不是神。神是六道眾生,仍在輪回之中。而佛是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三、法是什么?

  答:法是一切事和物,包括有形無形、有相無相之所有。

  四、僧也是人,為什么要禮拜恭敬他?

  答:僧,是佛的代表者,法的傳播者,為三寶之一,卻又三寶具足一身,所以要禮敬。

  五、佛、法、僧代表什么意思?

  答:覺、正、凈。

  六、什么是佛教?

  答: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可使我們出三界六道,證涅磐、得解脫。

  七、燒香拜佛就是佛教嗎?為什么?

  答:不一定。附佛外道也燒香拜佛。

  八、什么叫皈依?為什么要皈依?

  答: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因為皈依三寶后,可依靠三寶的啟發(fā)與指引,走向究竟涅槃,得真正大解脫。

  九、學(xué)佛是學(xué)什么?

  答:學(xué)佛是學(xué)智慧、學(xué)覺悟,凈化心靈,用智慧透視宇宙人生。滅貪、嗔、癡,修戒、定、慧。

  十、做善事就是佛教嗎?

  答:做善事不一定是佛教。雖然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關(guān)鍵是“自凈其意”,五戒十善是對治貪、嗔、癡、慢,自凈其意是指做善事須三輪體空。離相布施方達覺悟之目的。

  十一、學(xué)佛人如何面對是非、得失、禍福、無常?

  答:初者以達摩祖師的四行觀對之:

  (一)報冤行:逢苦不憂。(二)隨緣行: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fēng)不動。(三)無所求行:有身皆苦、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四)稱法行: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彼無此。

  十二、學(xué)佛有何現(xiàn)實意義?

  答:學(xué)佛者,概言可穩(wěn)定社會、凈化人心;細言之:可使人定力增強,履險為夷;膽力增長,視難為易;智慧常觀,處世泰然。無論學(xué)習(xí)、工作,服務(wù)大眾、造福社會皆得大用。

  十三、到寺院應(yīng)注意的基本禮節(jié)是什么?

  答:恭敬三寶,注意威儀,多念佛少說話。

  十四、如何供佛?

  答:相上以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等等供佛;性上以清凈平等莊嚴覺心供佛。性相一如圓滿供佛:即以無所住心行一切善法供佛。

  十五、學(xué)佛是消極的嗎?為什么?

  答:學(xué)佛所謂消極的方面:不爭名奪利,不爭強好勝,榮辱得失,平常心對之;學(xué)佛的積極方面:上求佛道,自強精進;慈悲度眾、不停不息。

  十六、正信與迷信的區(qū)別?

  答:正信:深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深信自性本自清凈、不生不滅、具足萬法。

  迷信:不識自性,執(zhí)心外有法,認心外另有主宰。

  十七、正道與邪教的區(qū)別?

  答:邪教有以下特點:

  1、個人崇拜,教主至上,主宰萬物。

  2、搞大災(zāi)大難、世界末日、宇宙毀滅聳人聽聞之說。

  3、斂財謀利。

  4、有政治圖謀。

  正道者,具正信、正念(見十六題),依覺、正、凈正確修行。

  十八、什么是四大皆空?

  答:地水火風(fēng),四大假合,苦空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十九、什么是六根清凈?

  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能生的意思。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塵,污染的意思。

  六根不被六塵所轉(zhuǎn),也就是不被六塵所污染,即是清凈。

  二十、什么叫解脫?何為修行?

  答:了生死、出輪回、證涅槃、得自在叫解脫。修行即是修正身、口、意三方面錯誤的行為。

  二十一、叫出家人“和尚”對嗎?為什么?

  答:“和尚”是出家眾推選出來的德、才、望兼?zhèn)?指導(dǎo)大眾修行的指導(dǎo)師,亦稱“方丈”。

  二十二、“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留”這句話對嗎?為什么?

  答:為利益眾生,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見機施教,酒肉或可食。但須食之未食、飲而未飲,心無所著;若以此為借口,貪味好飲卻巧言遮辯則為大錯。

  二十三、“消業(yè)往生還是帶業(yè)往生?”這句話問的對不對?

  答:往生與否,在于信、愿之有無;品位之高低,在于念佛功夫之深淺。欲往生西方,須舍棄世間之一切,無論善業(yè)惡業(yè),務(wù)須一絲不掛。假設(shè)如能帶業(yè)往生,往生后必隨業(yè)而流轉(zhuǎn),若往生后不隨業(yè)而流轉(zhuǎn),又何稱帶業(yè)呢?愚以為“帶業(yè)往生”此詞創(chuàng)造之初本有不妥。(因不知出處,恐有謗佛謗僧之嫌,故在此祈拜三寶恕罪。)

  二十四、在家能為別人開光嗎?為什么?

  答:開光具兩種意義:(一)有如宣布開業(yè)。向世人宣布道場或佛像的公開啟用,借此時機向大眾講解本道場的修建因緣經(jīng)過,所供佛菩薩的功德及修行法門,這種儀式,我認為出家在家人均可為之。(二)如果是加持之類的開光,是在家人所不能做也不應(yīng)該做的。但總的來說,有出家?guī)煷硎潜容^如理如法的。

  二十五、在家人參加佛事能接受別人供養(yǎng)禮拜嗎?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在家人不是三寶,不能令人種福田,所以既不能受人禮拜,也不能接受供養(yǎng)。

  二十六、是不是在家人通宗通教,學(xué)佛功夫很高就不用禮拜、恭敬出家人了?為什么?

  答:出家人是僧,他代表的是整個僧團,象征的是三寶,替佛住世弘法、教化大眾,故稱師父。師,是指老師;父,父親之意。在家人稱為弟子,也就是徒弟、子女的意思。無論子女多么高明,也不可不禮拜父親,就是這個道理。

  二十七、佛教不是講平等嗎,為什么我們要禮拜佛,而佛卻不禮拜我們?

  答:佛教的平等者指一切眾生皆有平等佛性,只因貪、嗔、癡、慢、疑、不正見所障而不能顯露。禮拜,是去除不正見、我慢之意,是去除貪、嗔、癡、疑,清凈自心的一種方法。是表示我們對求得無上智慧的虔誠,對本師、世尊的恭敬。佛拜我們,意義是什么呢?

  二十八、在家人能搭袈裟嗎?為什么?

  答:不能。袈裟是無上福田衣。在家人仍在五欲六塵之中,不是六根清凈的僧人,無法令眾生種福田,故不能搭袈裟。

  二十九、是不是很高明的大德居士就能夠讓出家人禮拜供養(yǎng)他呢?為什么?

  答:(請見二十六題答案)

  三十、當你的敵人處在危難當中,你是不是應(yīng)該慈善的解救他呢?為什么?

  答:應(yīng)該。學(xué)佛之人,應(yīng)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心如太虛”,無上包容。一切眾生皆與我同體,怎么能有敵人呢?

  三十一、正道與外道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答:正道者,時時返觀自心,念念消歸自性,息心達本。

  外道者,取相馳求,隨境流轉(zhuǎn),不從心地上下功夫。

  三十二、“萬千法門不離方寸”是什么意思?

  答:無論哪個修行方法,都歸趣清凈自心,徹證寂照本體,沒有什么差別。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又可謂“殊途同歸”、“萬法歸一”。

  三十三、佛教講慈悲,為何做佛事還收錢呢?

  答:做佛事,是用我們的清凈心。“法不孤起,必仗緣生。”一切業(yè)障皆從貪、嗔、癡三毒而生,布施、供養(yǎng),是去除三毒、清凈我們的心靈,也是我們種善根、修福報的一個方式。

  三十四、“金剛怒目,菩薩低眉”是什么意思?

  答:“金剛怒目”:威嚴勇猛,意即摧伏煩惱魔障,徹照凡情妄相,照破無明。

  “菩薩低 眉”:慈悲喜舍之意。

  三十五、一個人不務(wù)正業(yè),向我們要錢,我們不給他,是不是不慈悲?為什么?

  答:因事而論。如遇危難,豈可不幫?布施之時,曉之以理,善加引導(dǎo)即可。但如果賴錢索物以度日,施之反助長其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惡習(xí),不給他,并非不慈悲。

  三十六、寺院結(jié)緣的東西,不用錢是不是就可以隨便拿、隨便要、隨便給呢?為什么?

  答:有需要是可以。但不可以起貪念而占有,如此則有負于人,也是煩惱。而且要隨份隨力盡量盡力的隨喜布施,以便法物更久更廣的流通,利益無邊的眾生,共趣無上的佛道。如此則功德無量矣!

  三十七、怎么在當下做到覺、正、凈?

  答:“當下”即是前念己過、后念未起,不思善惡之時,其實“當下”即是覺、正、凈。“把握當下”、“不離當下”。

  三十八、“做好事佛就會獎賞你,給你好處,做壞事佛就會懲罰你”你認為這句話說得對嗎?為什么?

  答:業(yè)因果報、絲毫不爽、自作自受。佛不會獎賞你,更不會罰你。雖然佛力不可思議,但凡夫的業(yè)力也是不可思議,豈可不慎?

  三十九、有人說,他家里供的是最大的佛,所有世界上的佛菩薩都要聽這尊佛的話,你認為

  答:不對。佛為覺性,菩薩也是覺悟的程度,沒有大小、彼此的對立。

  四十、有人說:“只要你信佛念佛,不論你現(xiàn)在、未來做多大的壞事、造多大的惡業(yè),佛都會最終接你往生西方”這句話對嗎?為什么?

  答:不對。念佛,是當下之心覺悟的意思。如果現(xiàn)在、未來仍做壞事,怎么能稱信佛、念佛呢?

  河北武強彌陀院第二度佛教考試

  答題人:清意居士

  說明:這些問題都是修道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論在何時何地,都必須有正確的觀照力,才能更好的修行。所以希望大家正確的對待,詳細耐心的解答。假如自己不能寫字的話,可以口述而由別人代筆。

  一、你學(xué)佛是為了終究解決人生煩惱痛苦的問題呢?還是為了擁有更多的平安和健康?為什么?

  答:人學(xué)佛是為了終究解決人生煩惱痛苦問題。 因為人如果不明了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會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面對生死無常而經(jīng)常處在煩惱痛苦之中。即使是擁有一生的平安和健康,自己的心靈還是時時處在焦躁不安矛盾痛苦之中,哪有幸?裳?這樣的人生有什么意義呢!

  二、人到底是為什么活著?如何才活的有價值有意義?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活著?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方式活著?

  答:人來到這個世界是隨業(yè)受報。我們學(xué)佛既然明了這一真相,就會坦然面對一切,積極歡喜的接受順緣、逆緣。順緣是我的福報,逆緣是我欠人家的,受了報也就還了債。所有的一切都在隨時間的遷移變換著,幻化著。所以學(xué)佛人看破這一切,不為外境牽繞,心靈才會是安寧、幸福的。

  三、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應(yīng)該怎么樣解決生死的問題?

  答:人感應(yīng)前世的業(yè)力而生到這個世界受報,生活在這個世界受報的同時又不斷的在造業(yè)種因,報盡后,神識又因這世的業(yè)力感應(yīng)再投胎受果報,所以死是生的開始,而生后又一步一步邁向死亡。就這樣因果循環(huán),生生死死無有出期。人是因無始劫來的無明造業(yè)受報,六道輪回輾轉(zhuǎn)相繼,所以解決生死必須以佛菩薩為老師,信愿受持佛法,明達宇宙人生真相,脫離煩惱、業(yè)力、輪回的循環(huán),了生脫死。

  四、人有生老病死,應(yīng)該如何面對生的艱難,老的悲哀,病的現(xiàn)實,死的恐懼?

  答:人一生都會經(jīng)歷生老病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我們學(xué)佛后明白了,人的肉體只不過是個軀殼,但是每個人的神識是隨業(yè)受報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著業(yè)報,同時又造著業(yè)因,無始劫來這樣輾轉(zhuǎn)輪回于六道。我們應(yīng)該坦然的接受這一切,感恩所遇的一切。因為通過這些我們更能了悟到生命的無常與痛苦,生厭離心,不再執(zhí)著于人世間的名聞利養(yǎng),受持佛法,真正得大解脫。

  五、四大比較和諧,就相對健康;四大比較不和諧,人就相對不健康。既然和諧不和諧,那就是因緣問題,就是自然規(guī)律問題。那為什么人卻對生病這種事非?鄲?

  答:因為人生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更何況病重的還要面臨死亡的恐懼。

  六、這個世界是缺陷的,這個世界是無常的,這個世界不會讓你每天碰到喜歡的人,也不會讓你每天碰到喜歡的事。應(yīng)該怎樣面對這些人怎樣面對這些事?怎樣面對這個世界?

  答:無論順緣逆緣,都以安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因為我們沒有必要執(zhí)著于這個變化無常世界及事務(wù),隨之產(chǎn)生種種的喜怒哀樂、煩惱痛苦,讓這些無常的境相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學(xué)佛人應(yīng)時時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yè)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dǎo)了你應(yīng)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zé)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七、不如意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應(yīng)該如何解決呢?你通常是如何解決的?你認為這種方式最好嗎?或者還有更好的方式呢?

  答:來了就來了,坦然歡喜的面對逆境,隨緣受報。感激逆境是給我修學(xué)路上的又一次磨練與開示,又讓我消除一分業(yè)障,自己離凈土又近一步。

  八、有些事讓你高興,有些事讓你不高興;有的人讓你喜歡,有些人讓你討厭。如何更好的面對這些人與事呢?或者你就準備一生就在高興、不高興、喜歡、討厭中度過呢?還是想跳出這種矛盾,煩惱的怪圈呢?假如你想跳出那又如何跳出呢?是不是只有來生才能解決呢?為什么?

  答:一切事相皆是因緣變現(xiàn),看破,放下,喜怒哀樂皆不住于心,此生得解脫矣。

  九、學(xué)佛應(yīng)該是出世解脫自己呢?還是入世自利利他呢?兩者是矛盾的嗎?還是可以圓融不二的呢?如何處理這兩者的關(guān)系呢?你平時的學(xué)佛的方式是哪一種呢?你認為你的方式最好嗎?為什么?

  答:學(xué)佛人無論出世、入世,都應(yīng)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事事不住,時時都解脫。

  十、碰到別人拒絕你,你會覺得很沒面子嗎?你覺得面子很重要嗎?為什么?

  答:不會。“面子”應(yīng)該說就是名利中的“名”,人們往往能夠放下利,卻不能夠放下名。其實當別人拒絕你,甚至指責(zé)你、唾罵你的時候,事情并不因為自己煩惱痛苦而改變所有人對你的看法,也不會因為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就會改變事情本來的樣子。所以,我們又何苦滋生這種虛榮心而失去自己內(nèi)心本來的清凈安寧呢。

  十一、你做了許多好事,很多人卻在攻擊你,毀謗你,打擊你,誤解你,甚至扯你的后腿。你是否挺難受?你是否動搖過?你是否能夠堅持下去呢?假如是堅持的話,你憑什么信念堅持下去呢?

  答:不會難受,也不會動搖。因為眾生都是因為私欲、貪欲墜入苦海。人們不明因果,不講道理,愚癡昏昧,顛倒黑白。而現(xiàn)在自己已學(xué)佛,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懂得了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應(yīng)該怎樣做,自己做事清清楚楚,又怎會在乎糊涂人的看法說法呢。

  十二、聽說清凈心比較解脫,雜染心比較痛苦。請教什么是清凈心?什么是雜染心?你平時是哪種心呢?

  答:清凈心就是沒有好壞、是非、分別,對“名”,人們往往能夠放下利,卻不能夠放下名。其實當別人拒絕你,甚至指責(zé)你、唾罵你的時候,事情并不因為自己煩惱痛苦而改變所有人對你的看法,也不會因為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就會改變事情本來的樣子。所以,我們又何苦滋生這種虛榮心而失去自己內(nèi)心本來的清凈安寧呢。

  十三、你有條件買魚、鳥等放生,同樣的條件可以資助失學(xué)兒童,布施孤兒寡女,貧苦老人。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呢?為什么?

  答:多資助失學(xué)兒童,布施孤兒寡女,貧苦老人。因為買魚、鳥等放生,只能給魚鳥暫時生存的權(quán)利,給他們種下將來成佛的種子,自己得到一點福報。而我們當下生活的社會,畢竟人是主體,失學(xué)兒童、孤兒寡女、貧苦老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物質(zhì)精神上的雙重幫助,讓他們的生活充滿希望。我們的行為也可以影響吸引更多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我們幫助失學(xué)兒童重新?lián)碛惺芙逃臋?quán)利,讓他們長大后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們救助那些貧苦孤寡老人,讓他們享有晚年的安樂,如果善根具足,他們有緣得聞佛法,信愿受持,豈非善哉。救助失學(xué)兒童、貧苦老人,我們所收益的不僅僅是自己種下一點福報,更重要的是,在救助的過程中,這些貧苦的老人、孩子會啟發(fā)了我們的慈悲心,讓我們自己的心量放大,懂得了怎樣去愛別人,關(guān)心別人,消除自私自我的心;還有,看到他們貧困艱難的生活,讓我們懂得了珍惜福報,少欲知足,安然的過好每一天;再有,從這些孤苦無依的人的生活中,讓我們真切的看到、體會到了這個世界的苦空與無常,讓自己更加堅定學(xué)佛,了生脫死。

  十四、你認為學(xué)佛應(yīng)該是多聽佛法開智慧呢?還是一句佛號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呢?還是兩者兼?zhèn)淠?為什么?

  答:應(yīng)該兩者兼?zhèn)。因為多聽佛法明白事理?才會觀照世間的無常,不去執(zhí)著一切外緣,漸漸熄除貪嗔癡三毒,這樣持誦佛號時心里是清清凈凈的,與佛是相應(yīng)的。如未明佛理,只管一心持誦佛號,嘴里念佛,心里卻打妄想,貪欲心、嗔癡心、煩惱心很重,這樣心口不一,雖時時口誦佛號,卻只能種一些福報,佛離己甚遠。

  十五、當一個在家人好像修的挺好、挺有能力,也懂得很多,但是他(她)處處彰顯自己,貶低僧寶的作用或者排斥僧寶的作用,或者忽略僧寶甚至攻擊僧寶。你認為這樣的人如理如法嗎?你認為可以跟他(她)學(xué)習(xí)嗎?你還會跟他(她)親近嗎?為什么?

  答:這樣的人不如理如法。在家居士是佛弟子,所謂皈依三寶就是佛、法、僧。出家僧是天人師,是弘揚佛法、荷擔如來家業(yè)的人,一切眾生都應(yīng)恭敬。在家居士處處顯示自己,排斥、貶低僧寶,他即使懂再多的知識,也是人行邪見,并非善知識。又怎能與這樣的人親近呢!

  十六、你是否有意無意的攻擊過僧寶或毀謗過某位出家人或整個出家團體呢?這樣有什么果報呢?假如有,那應(yīng)該怎么辦呢?

  答:出家人是如來偉大家業(yè)的繼承者,是天人師,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因此決定了他們具有廣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貴,世間一切眾生皆應(yīng)恭敬。如果攻擊僧寶、毀謗出家人或整個出家團體,當于萬萬劫中沉淪于三惡道而難有出期。如果由于往昔無知而曾惱害、毀謗過僧人,現(xiàn)在應(yīng)當生大恐怖,克誠披露,求哀懺悔,發(fā)愿盡未來際永不復(fù)造。

  十八、你是否阻止過別人去聽經(jīng)聞法,親近

  三寶?你認為這樣有什么果報嗎?你認為阻礙別人學(xué)佛聽法有果報嗎?為什么?

  答:自己沒有阻止過別人去聽經(jīng)聞法,親近三寶。如果阻礙別人學(xué)佛,等于斷人慧命,當墮三惡道報。

  十九、“每位高僧大德都有度眾生的共同與不共同的殊勝方便,我們應(yīng)該以隨喜贊嘆的心來護持正法的弘揚,以便利益更多眾生同入解脫彼岸”。這句話對嗎?為什么?

  答:對。修學(xué)佛法的法門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好比是藥,不同的藥對治不同眾生的病。每位高僧大德有自己修行證悟的法門,有與自己緣深緣淺的眾生,所以每位師父都有自己度眾生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是正知正見,契合佛理佛意,讓更多眾生消除煩惱,棄除我執(zhí),達到真正解脫,我們都應(yīng)該隨喜贊嘆護持正法的弘揚。

  二十、什么叫如理如法?什么叫不如理如法?有什么衡量標準呢?

  答:如理如法就是對佛法有正知正見,行為、舉止、言談符合佛陀講的三藏十二部經(jīng)的教理教義。

  二十一、有的人說死后就要經(jīng)過奈何橋,要喝孟婆湯,要度他(她)就要聚魂,你認為這是佛教中如理如法的說法嗎?還是民間迷信呢?這樣說有什么后患呢?假如有,那怎么說怎么做才對呢?

  答:我認為這不是佛教中如理如法的說法,只是一種民間迷信。這樣說容易讓初學(xué)佛人對佛法失去正信。人死后神識是隨業(yè)受報的,什么樣的業(yè)力就感應(yīng)什么樣的境相。要超度他就要為其誦經(jīng)、念佛、供養(yǎng)佛菩薩、放生等廣積功德回向給他,借此功德投生善道。

  二十二、佛法有如理如法的方便,而不能有隨隨便便的流入世俗的方式,因為那樣無疑在讓自己墮落,甚至誤導(dǎo)別人增重輪回的業(yè)力是嗎?為什么?怎么樣才算善巧方便?怎么樣算流俗隨便呢?

  答:善巧方便是是智慧的方便。前提是深入經(jīng)藏,契合佛法,運用智慧心因勢利導(dǎo),讓眾生不起煩惱,歡喜地接受佛教。反之,如果只為讓眾生歡喜,而違背佛法的教理教義,違背戒律,這樣無異于斷人慧命,增重輪回業(yè)力。

  二十三、你認為到寺院應(yīng)該是來獲得呢?還是來付出呢?假如是獲得,那要獲得什么才是最好的呢?假如是付出,應(yīng)該怎么樣去付出才算最好呢?還是二者都可以同時存在呢?假如是,怎么樣圓融獲得跟付出呢?

  答:既有獲得又有付出,二者是同時存在的。寺院是弘揚正法的道場,更是我們修學(xué)佛法最好的修學(xué)場所,在這里通過師父的教導(dǎo)、指點,通過居士們一起共同熏修,能夠盡快棄除煩惱,摒除貪欲,心靈得到清凈安寧自在。而寺院又是修學(xué)佛法的人共同的家,家里的家務(wù)我們就要盡可能搶著承擔,大家每天吃喝拉撒睡在一起,就需要每個人的謙讓與付出,比如打掃衛(wèi)生、做飯、洗碗等等。所以來到寺院,我們付出的可能是體力、物質(zhì),而得到的卻是智慧,是無上的解脫之道。

  二十四、怎么樣才能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呢?

  答: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對一切物相皆不執(zhí)著,而自然顯露出來的湛寂靈明的妙明真心。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把世間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夢如演戲,不受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什么事都是來就來,去就去,過而不留,不受污染,處理一切事物皆用清凈心,慈悲心,智慧心。

  二十五、學(xué)佛人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個社會人生呢?

  答: 即不盲目樂觀也不消極悲觀,而是如實的觀照這個社會,時時處處以平常心來看待社會人生。

  二十六、當師父在開示一個初學(xué)佛的人或不太懂的人的進修,你在一邊會不屑一顧,或者自以為是的插言插語,或者不耐煩的扭頭就走嗎?因為你覺得這些你都懂得了,(可你是真的明了了嗎?),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假如不對、應(yīng)該怎么做才算如理如法呢?

  答:這樣做不對。師父在開示別人的時候,即使自己早就明白了,也應(yīng)該在旁邊恭恭敬敬的認真聽,不能隨便插言插語。師父的開示可以給我們再一次的警醒和印證。

  二十七、你認為佛教跟其他宗教或者其他世間學(xué)問有什么不同之處嗎?或者有什么共同之處呢?應(yīng)該怎么處理佛教跟其他宗教或者其他世間學(xué)問的關(guān)系才比較如理如法,才比較妥當呢?

  答:佛教應(yīng)該說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他所揭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修行佛道是了生脫死的必經(jīng)之路。世間學(xué)問與佛法不一樣,世間學(xué)問只能增長世間才智,幫你增加世間財色名利等種種物欲享樂。這并不是真正的智慧,無法讓你斷除脫離我執(zhí)煩惱,得到解脫。

  佛教與其他宗教也不同,佛法講一切事物因果相續(xù),因緣和合,變化無常,無始無終,佛教講每一個眾生本來都具足佛性,因迷惑而造業(yè)受報。佛教否認有一個萬能的創(chuàng)造并主宰一切的神或上帝,相信自己才是主宰自己的主人。學(xué)佛的最終目標是跳出六道,得真正解脫;而其他宗教的最終目標只是入天堂,這只是在佛教所揭示的六道中的天界,并未脫離六道輪回。所以佛教比任何的宗教都要究竟圓滿。

  其他宗教雖然沒有究竟解脫,但他對于止惡揚善、凈化人心、提升道德修養(yǎng)上和佛教是一致的,所以信仰任何宗教總比沒有信仰好。

  二十八、學(xué)佛者不依靠不參加外道邪門是嗎?什么算外道邪門呢?你能舉出二十種以上的外道邪門的方式嗎?都有什么?

  答:學(xué)佛者皈依佛法僧三寶,當然不參加外道邪門。比如占卜、扶乩、算卦、相面、一貫道、看香、跳大神、看風(fēng)水、接福音、*輪功、中功等各種氣功,還有佛教以外的各種宗教等。

  二十九、佛陀說修道者有4種保證不走入偏差、迷惑、顛倒、錯路的正法。即:“1、依法不依人。2、依了義不依不了義。3、依義不依語。4、依智不依識。這是什么意思呢?每一條應(yīng)該怎么樣做到,從而保證自他不落入迷惑顛倒、偏差錯路呢?

  答:(1)依法不依人

  是說應(yīng)當以教法為依,不可以人為依,應(yīng)重說法者的知見,而不重其身份。若有人說法契合正法,不管他是什么身份,都可信受奉行。反之,若有人說法不符合正法,不管他是何身份,也不可依其行學(xué)。

  (2)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是說應(yīng)當依止一切法空之中道實相行學(xué),不可執(zhí)著兩邊,認法實有。了義是無法可說、無法可執(zhí)、無法可學(xué)、無法可修、也無法可證。即,無念、無相、無住,不為什么,也沒有什么,只是照樣地吃飯、穿衣、過生活,自利利他。

  (3)依義不依語

  是說應(yīng)當依佛教真實義趣,不可執(zhí)著語言、文字的表相。

  (4)依智不依識

  是說應(yīng)當依佛真智慧行學(xué),不可執(zhí)著人世的情識。

  三十、佛陀說衡量別人說法是否正確?是否能解脫?是否與真理相應(yīng)?有三法印、實相印的衡量標準,從而保證不墮入別的邪說之中,而造成自他慧命斷盡的惡果。如此難得的印證(三法印、實相印)都是什么呢?如何做到呢?

  答:真理的條件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來如此,永恒如此。 三法印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諸行無常:一切事物運動變化,不是恒常不變的。 諸法無我:一切事物一切法皆因緣而有,無我可得。涅槃寂靜:佛教以無生無滅的涅槃境界為真解脫。 三法印作為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區(qū)分佛教與外道的方法。依釋尊所說,有人說法符合三法印,則與釋尊在世說法無異。若有人說法不符三法印,則是外道無疑。 實相印:實相就是離一切虛妄之相的真實相狀,也叫作真如、圓覺,自性……等等。當我們依法實踐,妄心逐步息下后,真實之相便得現(xiàn),“一實相印”是“三法印”的綜合和深化。

  三十一、佛陀曾經(jīng)告誡羯臘摩人以及所有的弟子說,假如你不要落入被誤導(dǎo)從而造成傷害的結(jié)果。那么第一、你不要因為某種傳說而輕信。第二、不要因為是傳統(tǒng)的就輕信。第三、不要因為謠言而輕信。第四、不要因為是以經(jīng)典的名義記載的就輕信。第五、不要因為符合邏輯而輕信。第六、不要因為某學(xué)說推論出來好像很對而輕信。第七、不要因為符合你的習(xí)慣或某種判斷而輕信。第八種、不要因為符合預(yù)設(shè)成見(即個人預(yù)先的看法或預(yù)先設(shè)定的觀念或理論)而輕信。第九、不要因為說話人的外表而輕信。第十、不要因為是宗教家的身份或師長的身份,或親近者的身份而輕信。只有如此才不會落入知見的煩惱痛苦或由此而帶來失望甚至絕望。佛陀說這十個原則是堅實的防線,能夠防止自己被誤導(dǎo),也能夠讓自己更正確的去抉擇真理從而走向解脫覺悟。請問這十個原則都是什么意思?在現(xiàn)實之中如何做到呢?每一條都請你具體的說明白,然后舉出相應(yīng)的例子來。

  答:1、你不要因為某種傳說而輕信:是說不要因為某件事,長久以來經(jīng)常被提起,就接受或相信。比如民間人都說觀世音菩薩是女身,其實菩薩早已不在六道,怎么還有男女之分呢。 2、不要因為是傳統(tǒng)的就輕信:不要因為某些事情已形成傳統(tǒng)就相信,人們常會模仿他人,并把這個習(xí)俗傳承下去。比如傳統(tǒng)流傳下來人臨終時要趕快穿衣服,否則死后人再穿,衣服就帶不走,會到陰間挨凍。 人臨終四大分離,非常痛苦,如果家人再七手八腳的折騰他,他會起嗔恨心墮惡道的。所以傳統(tǒng)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 3、不要因為謠言而輕信:不要僅因為消息已經(jīng)傳遍整個村落,甚至全世界,就加以相信或接受。比如曾經(jīng)流傳的99年人類大劫難,許多人都相信那是真的,很常一段時間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99年過去了,卻都沒有發(fā)生什么。 4、不要因為是以經(jīng)典的名義記載的就輕信:不要因某事在經(jīng)典上有記載,就接受或相信。很多外道邪門以經(jīng)典的名義記載內(nèi)容,讓不懂佛法的人誤認為這就是佛經(jīng)。比如《龍華經(jīng)》《太陰經(jīng)》等。 5、不要因為符合邏輯而輕信:不要因為某事正好符合邏輯推論而相信。比如說附佛外道*輪功,它里面也必然有一套好像很符合邏輯的理論,否則怎么會讓成千上萬的人癡迷于此。人們盲目的去追隨,結(jié)果卻落入魔道。 6、不要因為某學(xué)說推論出來好像很對而輕信:不要僅因某件事基于某一學(xué)說觀點而言是正確的就相信。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推論出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那么猴子又是由什么進化來的呢,如此推論豈非無窮無盡也沒有結(jié)果嗎! 7、不要因為符合你的習(xí)慣或某種判斷而輕信:不要以為某事正好符合自己的常識判斷,就相信或接受。 8、不要因為符合預(yù)設(shè)成見(即個人預(yù)先的看法或預(yù)先設(shè)定的觀念或理論)而輕信:比如我們遇到問題往往是很主觀的,攀緣心重,沒有智慧,不知不覺間就會依自己的好惡對人或事做出判斷,如果這時恰好有人這樣告訴自己,自己就會相信這一定是真的了。 9、不要因為說話人的外表而輕信:不要因為說者外表看起來可信即予相信,外表和一個人實際的內(nèi)在知識不一定等同,我們常可發(fā)現(xiàn)外表可信的人,說著不正確或愚蠢的事。俗話說,不可以貌取人就是這個意思。 10、不要因為是宗教家的身份或師長的身份,或親近者的身份而輕信:就是說不要因為這一位是出家眾或是我們的老師就予輕信。人不應(yīng)該成為任何人知識上的奴隸,甚至包括佛陀本身。比如,我們國家的領(lǐng)袖毛澤東主席,人們是那樣狂熱的崇拜他,敬他如天神,他的每一句話都會讓群眾半夜起來去宣傳“毛主席語錄”。偉人已經(jīng)走了近30年了,然而歷史證明,偉人的許多做法也是錯誤的。

  三十二、眾生之所以輪回六道,或者修行不得力、有偏差、甚至走火入魔只因不明白兩種根本,即一、以攀緣心以為自性,二、不知常住妙明真心。這是什么意思呢?如何在現(xiàn)實中落實呢?

  答:就是把向外馳求的識心當做自己的真心,不知道自己的妙明真心是不生不滅,湛然清凈,包含虛空萬物的。所謂山河大地,森羅萬象,一切萬物,都從一念心所生。一切都是包括在一念心里,不是心被這些萬物所包括。如能認識本來真心,則這一切萬法萬物,根本都是幻有。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所有的執(zhí)著無不是六根生成的六識引發(fā),這些變換無常的東西是念念生,念念滅的。所以,所有的是非、榮辱、名利、得失無不是識心作怪,認賊做子。

  三十三、當你把最寶貴的一切都奉獻給這個世界,卻被踢掉牙齒、踹上幾腳、然后吐上幾口唾沫,甚至被惡意污辱和毀謗,你還會無怨無悔把最寶貴的一切都奉獻給這個世界嗎?為什么?

  答:會的。因為最寶貴的是一顆清凈心,平等心,無礙心,如果執(zhí)著別人對自己惡意污辱和毀謗,那我們的清凈心、平等心、無礙心失掉了,我們還有什么稱之為寶貴的呢!

  三十四、面對許多人被誤導(dǎo)的時候,你會不會站出來堅持真理,如果那樣你有可能意味著被毀謗攻擊打倒甚至殺害生命,但也有可能你會被當英雄、圣賢,而得到萬眾的崇仰。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得過且過呢?那將意味著你有可能比較安全或者你會被當做好人甚至被人家夸獎一番。但也有可能你會被當作機會主義者、逃避現(xiàn)實者、消極悲觀者。你認為哪種方式比較好呢?為什么?

  答:我可能會站出來堅持真理。(師父:這個問題我不敢回答)

  三十五、你平時是怎樣用佛法處理好家庭關(guān)系,社會關(guān)系的?有什么值得大家學(xué)習(xí)的經(jīng)驗?zāi)?請你詳細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好嗎?

  答:說真的,自從真正學(xué)佛后,我才懂得了應(yīng)該怎樣做人,有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標。而且通過自己的改變,來影響著周圍的一切,漸漸的家庭關(guān)系變得越來越和諧,工作環(huán)境也越來越順暢,自己也越來越豁達開朗。師父,有太多太多的感悟了,以后我再慢慢說好嗎?

  三十六、你覺得人生最高明的生活方式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你平時是這種方式嗎?應(yīng)該怎么樣去實現(xiàn)這種目標呢?現(xiàn)實中應(yīng)該如何去落實呢?這是一種理想呢,還是可以在現(xiàn)實人生中最后達到的呢?為什么?你有信心,有毅力,能堅持到底嗎?

  答:離苦得樂、解脫自在的生活是人生的最高歸趣?雌粕罒o常,在工作生活中實踐佛法,積極歡喜的對待每一天。自利利他,讓自己的心底充滿了感恩、清凈與光明。如實的觀照周圍的一切,順境逆境皆不執(zhí)著,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恐懼的生活。這不是理想,我愿時時刻刻在現(xiàn)實人生中實踐這些,我有信心做到這些。

  三十七、心里不自在,不安樂,不滿足的人會經(jīng)常唉聲嘆氣或者怨天尤人,甚至牢騷滿腹。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心理狀態(tài)呢?應(yīng)該怎么樣去同情他(她)、安慰他(她)、引導(dǎo)他(她)、感化他(她)、理解他(她)、最終度化他(她)呢?

  答:這樣的人消極悲觀、看什么都不順眼,怨氣十足,每天心靈都生活在地獄中。這樣的人沒有明了人生的真相,面對諸多的不如意不懂得這是自己業(yè)力所至,作繭自縛,還要怨天尤人。我們應(yīng)當在其困難的時候盡心幫助他,用自己所學(xué)佛法伺機引導(dǎo)他,讓其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發(fā)心修學(xué)佛法,求證佛道,得大解脫。

  三十八、許多人對社會人生的問題不是盲目樂觀就是消極悲觀,這有什么過患嗎?佛教講如實觀照才能和諧社會,圓滿人生,這是什么意思呢?

  答:社會人生問題也是自己及眾生的業(yè)力所至,盲目樂觀或消極悲觀都是錯誤的觀念。盲目樂觀會讓自己不能夠客觀的解決問題,而使問題更遭;消極悲觀會讓自己看不到光明,一蹶不振,永遠的沉淪頹廢。我們只有如實觀照才能夠真正認清自己的缺點與問題,并發(fā)心修正錯誤的觀念言行,改過向善,自覺覺他,這個社會才會越來越美好。所以佛教講如實觀照才能和諧社會,圓滿人生。

  三十九、有些人是在心情好的時候才來學(xué)佛,心情不好就忘了學(xué)佛,甚至埋怨佛;有的人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才來求佛念佛,心情好的時候就忘了佛。這兩種心態(tài)正確嗎?假如不正確,那么應(yīng)該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佛教呢?

  答:不對。佛不是一切事物的主宰,他不會因為你求他拜他就會賜予你想要的一切,所以你的心情好壞是自己不明真相,妄執(zhí)為真造成的。佛陀無量劫前曾經(jīng)也是六道中的凡夫,他是通過自己不斷的修證才脫離苦海,轉(zhuǎn)凡成圣的,可以說佛就是覺悟了的人。佛法是佛陀欲讓眾生也脫離苦海,告訴眾生怎樣修證覺悟成佛的方法。所以我們應(yīng)把佛教看成對自己的教育,把佛菩薩看做是老師,按照他們說的話去做,以他們?yōu)榘駱?改正自己錯誤的言行觀念,不斷覺悟,直至成佛。

  四十、從古至今人類都是處在煩惱痛苦之間;從中國以至世界各地每一個眾生都有不同的無明業(yè)力;從我們的身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都有煩惱、迷茫、困惑、不安。為什么會造成眾生的煩惱痛苦呢?不論古今中外、身心內(nèi)外都會有這些缺陷和困擾呢?應(yīng)該如何解決?應(yīng)該如何面對?請你詳細的說出來。

  答:眾生煩惱痛苦的原因不外乎源于自私貪婪的欲求。眾生因不明宇宙人生真相,所以妄執(zhí)為真,把這個肉身看成是“我”,以“我”為中心。為滿足“我”這個肉身,不斷的產(chǎn)生渴求、私欲、貪婪、欺騙、驕傲,以及其他不健全的思想,引發(fā)各種各樣的行為。當無法滿足需求和欲望,便會帶給他煩惱和憂慮,當不擇手段的得到滿足后,又有新的欲望出現(xiàn),無止無休。

  四十一、佛陀說一個佛教團體必須具有六和敬精神才是如理如法的團體,不具備六和敬精神是不如理如法的。你已經(jīng)做到了嗎?什么叫六和敬精神呢?應(yīng)該如何去做到呢?做到有什么好處呢?破壞六和敬精神有什么壞處呢?有什么后果呢?

  答:六和敬:第一“見和同解”:就是大家都舍棄掉自己的妄想執(zhí)著,每個人都有一個清凈平等慈悲的心境;第二“戒和同修”:就是大眾在一起生活都遵守戒律,遵守公約;第三“身和同住”:就是在一起工作居住,日常工作共同負擔;第四“口和無諍”:就是言詞和雅,沒有爭執(zhí);第五“意和同悅”:就是每一個人心里都很歡喜,如同佛法所講的法喜充滿;第六“利和同均”:大眾都過平等的生活,衣、食、住、行都能做到均平,均等。

  四十二、在佛教里制造是非矛盾,傳播是非矛盾有什么后果嗎?有什么影響嗎?有什么果報嗎?

  答: 在佛教里制造傳播是非矛盾,破壞佛教內(nèi)部團結(jié),會讓佛教凈土變的污濁不堪,無法弘揚正法,等于斷人慧命。這樣做,當墮地獄。

  四十三、當你老是忽略別人的優(yōu)點和進步,只是滿腦子都是別人的缺點和錯誤,那證明你是一個自我中心非常強烈的人,是一個絕對自私自利的人,是一個痛苦煩惱的人。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你會經(jīng)常去包容別人、感化別人嗎?會堅持到底嗎?為什么?

  答;不想成為這樣的人。通過修學(xué)佛法,我懂得了應(yīng)該去包容感化別人,特別是傷害了自己的人。但是因無始劫來的業(yè)力習(xí)氣影響,自己經(jīng)常做不好。但是,隨著自己修學(xué)的深入,我會做到寬容并感恩一切眾生的。

  四十四、“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道他人非。”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做?

  答:就是說靜坐下來的時候,我們要多找自己的過錯;在與人閑談的時候不要說他人的是非。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只看見自己的過失,而不見他人的過失。我們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過失,并發(fā)心改過,這樣自己的缺點會一天天的減少。而在與人交談的時候不談?wù)撍耸欠?這樣不會制造矛盾,而且自己會沒有嗔心、我執(zhí),這樣才契合佛法。

  四十五、對于經(jīng)常被師父批評教育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為什么?經(jīng)常不被批評教育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為什么?

  答:經(jīng)常被師父批評教育是好事。因為有師父指出自己的缺點,自己發(fā)心改過,進步會很快的。如果經(jīng)常不被批評教育是好是壞,應(yīng)分兩方面說:如果這個人修行非常好,如理如法的精進,沒有什么可讓人批評指責(zé)的當然是件好事;如果一個人非常虛榮,最怕讓別人指出自己的過失,這樣就不是好事了。

  頂禮師父! 慚愧弟子清意答題請師父批評指正!

  河北武強彌陀院第二度佛教考試

  答題人:李曉雪

  說明:這些問題都是修道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論在何時何地,都必須有正確的觀照力,才能更好的修行。所以希望大家正確的對待,詳細耐心的解答。假如自己不能寫字的話,可以口述而由別人代筆。

  一、你學(xué)佛是為了終究解決人生煩惱痛苦的問題呢?還是為了擁有更多的平安和健康?為什么?

  答:我學(xué)佛是為了終究解決人生煩惱痛苦的問題。一切都是無常的,對于平安和健康雖希望更多擁有,然后以合乎法理的方法去追求,但得到得不到都不會過于執(zhí)著,因為平安、健康不會永恒,那不是學(xué)佛的最終目的。

  二、人到底是為什么活著?如何才活的有價值有意義?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活著?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方式活著?

  答:活著是為了借助身體這個工具修行成佛,自度度他。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為社會人類做出貢獻,活得就有意義。微笑著面對人生。心地善良,努力創(chuàng)造好的機緣,自己活好,做個榜樣,也幫助別人活好。

  三、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應(yīng)該怎么樣解決生死的問題?

  答:人生從前世造業(yè)之業(yè)力牽引而來。死由今世造業(yè)之業(yè)力牽引而去。依十二因緣還滅門,要解決生死問題,需從破無明處下手,破除我執(zhí)、法執(zhí)。依緣起法,明一切都是緣起,無有實體,而破我執(zhí)、法執(zhí),即可對一切事相明明了知,而內(nèi)心如如不動,自不會受業(yè)力牽引而不能自主身心及生死。

  四、人有生老病死,應(yīng)該如何面對生的艱難,老的悲哀,病的現(xiàn)實,死的恐懼?

  答:人生無常,生老病死是必然的事,那就接受它,坦然面對吧。

  五、四大比較和諧,就相對健康;四大比較不和諧,人就相對不健康。既然和諧不和諧,那就是因緣問題,就是自然規(guī)律問題。那為什么人卻對生病這種事非?鄲?

  答:人執(zhí)著有“我”的存在,希望自己永遠健康、而生病了就不合我意,會使心里苦惱,病苦折磨,身體也會痛苦。認為身體是我,所以更苦惱。

  六、這個世界是缺陷的,這個世界是無常的,這個世界不會讓你每天碰到喜歡的人,也不會讓你每天碰到喜歡的事。應(yīng)該怎樣面對這些人?怎樣面對這些事?怎樣面對這個世界?

  答:碰到喜歡的人、事物,要惜福、培福。碰到不喜歡的人要了卻惡緣,不生惱怨,知道他們都曾是我有恩之父母,尋找機緣度化他們學(xué)佛。主動廣結(jié)善緣。

  七、不如意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應(yīng)該如何解決呢?你通常是如何解決的?你認為這種方式最好嗎?或者還有更好的方式呢?

  答:對不如意事自己能解決的就解決,不能解決的就讓它去吧。我通常這樣解決。這種方式不是最好。但慨嘆自己沒有更高的智慧去用最好的方式。

  八、有些事讓你高興,有些事讓你不高興;有的人讓你喜歡,有些人讓你討厭。如何更好的面對這些人與事呢?或者你就準備一生就在高興、不高興、喜歡、討厭中度過呢?還是想跳出這種矛盾,煩惱的怪圈呢?假如你想跳出那又如何跳出呢?是不是只有來生才能解決呢?為什么?

  答:接受它們,善緣、惡緣都是自己曾結(jié)下的緣,坦然面對。很想跳出這種矛盾、煩惱的怪圈。對于善緣,惜緣培福;對于惡緣,化作成就自己的增上緣,從而了卻逆緣。檢查反省自己的缺點,好好改正,完善自己的人格。把握當下,才能掌握未來的命運

  九、學(xué)佛應(yīng)該是出世解脫自己呢?還是入世自利利他呢?兩者是矛盾的嗎?還是可以圓融不二的呢?如何處理這兩者的關(guān)系呢?你平時的學(xué)佛的方式是哪一種呢?你認為你的方式最好嗎?為什么?

  答:出世解脫自己與入世自利利他并不矛盾。我認為應(yīng)該以出世的心來做入世自利利他的事。我平時總不能把二者結(jié)合運用。有時只重解脫煩惱,有時心態(tài)偏重于利他培福。這不是正確的方法,我會努力以二者圓融結(jié)合的心態(tài)來待人處事。

  十、碰到別人拒絕你,你會覺得很沒面子嗎?你覺得面子很重要嗎?為什么?

  答:碰到別人的拒絕,自己感到?jīng)]面子。無始以來的業(yè)力讓自己感到面子是挺重要的。我知道這是我執(zhí)太重的表現(xiàn),是障礙解脫的,我也正在學(xué)佛的過程中,慢慢地放下這種面子觀。

  十一、你做了許多好事,很多人卻在攻擊你,毀謗你,打擊你,誤解你,甚至扯你的后腿。你是否挺難受?你是否動搖過?你是否能夠堅持下去呢?假如是堅持的話,你憑什么信念堅持下去呢?

  答:自己做了好事,而別人卻攻擊、毀謗、誤解,心里感嘆,這世上愚癡的人太多,包括自己,同時為佛菩薩的慈悲不舍眾生而感動,這些眾生都是我們無始劫來的父母,在心里傷心感嘆之后,仍然堅持去做好事。我相信因果,而且相信日子久了,別人會明白怎么做是正確的,怎么做是錯誤的。

  十二、聽說清凈心比較解脫,雜染心比較痛苦。請教什么是清凈心?什么是雜染心?你平時是哪種心呢?

  答:清凈心就是了知一切都是無常的,緣起性空,無有實體,因而能做一切事而心中能放下一切事,無分別、執(zhí)著、妄想的心態(tài)。雜染心正是與之相反的心態(tài),看不破無常,有強烈的我執(zhí)、法執(zhí),而對得失或喜或悲,不斷向追尋某種事物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并有爭取得不到的嗔恨心、愚癡、我慢等心。我平時雜染心多。

  十三、你有條件買魚、鳥等放生,同樣的條件可以資助失學(xué)兒童,布施孤兒寡女,貧苦老人。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呢?為什么?

  答:我會選擇買魚、鳥等放生。因為這些魚、鳥的生命馬上受到威脅,而失學(xué)兒童孤寡老人生命沒有暫時的危險,只是生活困窘。我覺得應(yīng)該關(guān)心最需要關(guān)心的,最著急需關(guān)心的,我們的生命才更有價值。

  十四、你認為學(xué)佛應(yīng)該是多聽佛法開智慧呢?還是一句佛號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呢?還是兩者可以圓融兼?zhèn)淠?為什么?

  答:學(xué)佛應(yīng)該是多聽佛法開智慧與念佛號兩者兼?zhèn)。聽佛法是慧力的開發(fā),念佛號是練定力、定慧等持,定生慧,慧生定,才能更快、更穩(wěn)地向修行的最高目標邁進。

  十五、當一個在家人好像修的挺好、挺有能力,也懂得很多,但是他(她)處處彰顯自己,貶低僧寶的作用或者排斥僧寶的作用,或者忽略僧寶甚至攻擊僧寶。你認為這樣的人如理如法嗎?你認為可以跟他(她)學(xué)習(xí)嗎?你還會跟他(她)親近嗎?為什么?

  答:僧寶使佛法住世,身心清凈,讓人生清凈心、覺悟心,使人生走向解脫。所以我們應(yīng)該恭敬僧寶。而這位好象修行挺好的居士輕視僧寶,我慢心強烈,修行就大打折扣了。我會敬而遠之。

  十六、你是否有意無意的攻擊過僧寶或毀謗過某位出家人或整個出家團體呢?這樣有什么果報呢?假如有,那應(yīng)該怎么辦呢?

  答:我將出家人進行過比較,認為這位師父修行好,那位師父修行不太高,可能無意中會輕視修行不高的師父,不知什么果報,趕快懺悔。

  十七、面對如理如法的出家人或者不如理如法的出家人,你是怎么做的?你認為你的方式是否最好呢?還是還有比這更好的?為什么?面對如理如法的居士或不如理如法的居士你是怎么做的?

  答:面對如理如法的出家人、居士,我時常親近,作善知識看待,對不如理如法的出家人或居士則敬而遠之。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十八、你是否阻止過別人去聽經(jīng)聞法,親近三寶?你認為這樣有什么果報嗎?你認為阻礙別人學(xué)佛聽法有果報嗎?為什么?

  答:我沒有直接阻止過別人去聽經(jīng)聞法,親近三寶。但是由于自己修行不好,自己的言行或許讓別人不滿意,而讓他們認為佛教不好,從而間接阻礙了他們?nèi)ニ略郝牻?jīng)聞法,慚愧的很。這肯定有不好的果報,不知具體果報如何。

  十九、“每位高僧大德都有度眾生的共同與不共同的殊勝方便,我們應(yīng)該以隨喜贊嘆的心來護持正法的弘揚,以便利益更多眾生同入解脫彼岸”。這句話對嗎?為什么?

  答:這句話對。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為度不同眾生,對癥下藥,病才會好,所以只要是令眾生解脫生死,斷煩惱的法門,不管誰說,我們都應(yīng)隨喜贊嘆,護持正法。

  二十、什么叫如理如法?什么叫不如理如法?有什么衡量標準呢?

  答:合于無常、苦、空這些真理的是如理如法,不合乎的就不如理如法。以三法印衡量: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為三法印。還有實相印的印證。

  二十一、有的人說死后就要經(jīng)過奈何橋,要喝孟婆湯,要度他(她)就要聚魂,你認為這是佛教中如理如法的說法嗎?還是民間迷信呢?這樣說有什么后患呢?假如有,那怎么說怎么做才對呢?

  答:這種聚魂的說法不是佛教中如理如法的說法,這是民間迷信。這樣說會使別人不明真理,誤入邪路,而且根本度脫不了亡者,甚至給亡者更加罪業(yè)。應(yīng)讓亡者親屬為亡者作布施,供養(yǎng)佛、法、僧,誦經(jīng)超度亡者。

  二十二、佛法有如理如法的方便,而不能有隨隨便便的流入世俗的方式,因為那樣無疑在讓自己墮落,甚至誤導(dǎo)別人增重輪回的業(yè)力是嗎?為什么?怎么樣才算善巧方便?怎么樣算流俗隨便呢?

  答:要善巧方便而不能隨便流俗,這是對的。善巧方便自己心清醒,眾生得度;隨便流俗,自己心易迷惑、顛倒,并誤導(dǎo)眾生、增加罪業(yè)。

  二十三、你認為到寺院應(yīng)該是來獲得呢?還是來付出呢?假如是獲得,那要獲得什么才是最好的呢?假如是付出,應(yīng)該怎么樣去付出才算最好呢?還是二者都可以同時存在呢?假如是,怎么樣圓融獲得跟付出呢?

  答:到寺院既來獲得也來付出。獲得解脫煩惱的智慧最好。以無所得的心付出最好。二者可以同時存在。心清凈,沒有獲得和付出的分別,付出時就是在獲得和付出。

  二十四、怎么樣才能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呢?

  答:以無得無失的清凈心做一切事,即為無住生心。

  二十五、學(xué)佛人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個社會人生呢?

  答:學(xué)佛人應(yīng)該以清凈心、感恩心、奉獻心來看待社會人生。

  二十六、當師父在開示一個初學(xué)佛的人或不太懂的人的時候,你在一邊會不屑一顧,或者自以為是的插言插語,或者不耐煩的扭頭就走嗎?因為你覺得這些你都懂,你自己就挺懂,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假如不對、應(yīng)該怎么做才算如理如法呢?

  答:這樣做不對。這是對僧寶不尊敬,再說自己明白也不一定能做到,所以不屑一顧是不對的。應(yīng)在一旁恭敬站立聽師父開示。

  二十七、你認為佛教跟其他宗教或者其他世間學(xué)問有什么不同之處嗎?或者有什么共同之處呢?應(yīng)該怎么處理佛教跟其他宗教或者其他世間學(xué)問的關(guān)系才比較如理如法,才比較妥當呢?

  答:其他宗教和世間學(xué)問大多叫人向外追求,來尋找幸福。即便有些引導(dǎo)人們求出離的,也不究竟圓滿。而佛教讓人從心內(nèi)求法,要改變命運須從改變內(nèi)心做起,可以究意圓滿地了脫生死、斷除煩惱、痛苦,這是其他宗教和世間學(xué)問達不到的。所有宗教及圣人流傳下來的世間學(xué)問都是講讓人要有愛心、奉獻愛心,這是共同之處。對一切叫人向善的學(xué)問都要恭敬,但我們不以其他宗教學(xué)問為依止,只依止佛陀的教育。

  二十八、學(xué)佛者不依靠不參加外道邪門是嗎?什么算外道邪門呢?你能舉出二十種以上的外道邪門的方式嗎?都有什么?

  答:學(xué)佛者要不依靠不參加外道邪門。一切心外求法的都屬于外。譬如以下外道邪門:傳福音、狐仙、蛇仙等看病、觀香、聚魂、以佛菩薩的面貌出現(xiàn)而其實是妖魔顯示神通的,看宅子,算卦、批八字、跳大神,殺生拜神。

  二十九、佛陀說修道者有4種保證不走入偏差、迷惑、顛倒、錯路的正法。即:1、依法不依人。2、依了義不依不了義。3、依義不依語。4、依智不依識。這是什么意思呢?每一條應(yīng)該怎么樣做到,從而保證自他不落入迷惑顛倒、偏差錯路呢?

  答:“依法不依人”是指只依真理修行,不要因?qū)θ说南矏憾∩崴v的法。“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即依無常、緣起性空的了義而不依其他義!耙懒x不依語”為依據(jù)正確的真實的含義、法理,而不據(jù)其方便語!耙乐遣灰雷R”為依據(jù)智慧,而不依據(jù)情識。每一條都按照所說的去做。

  三十、佛陀說衡量別人說法是否正確?是否能解脫?是否與真理相應(yīng)?有三法印、實相印的衡量標準,從而保證不墮入別的邪說之中,而造成自他慧命斷盡的惡果。如此難得的印證(三法印、實相印)都是什么呢?如何做到呢?

  答: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了知無常、無我、空、而內(nèi)心放下一切,當下即清凈心,涅槃寂靜。實相印為緣起性空、無相無不相的真如本性。生滅無住即不生不滅。

  三十一、佛陀曾經(jīng)告誡羯臘摩人以及所有的

  弟子說,假如你不要落入被誤導(dǎo)從而造成傷害的結(jié)果。那么第一、你不要因為某種傳說而輕信。第二、不要因為是傳統(tǒng)的就輕信。第三、不要因為謠言而輕信。第四、不要因為是以經(jīng)典的名義記載的就輕信。第五、不要因為符合邏輯而輕信。第六、不要因為某學(xué)說推論出來好像很對而輕信。第七,不要因為符合你的習(xí)慣或某種判斷而輕信。第八種、不要因為符合預(yù)設(shè)成見(即個人預(yù)先的看法或預(yù)先設(shè)定的觀念或理論)而輕信。第九、不要因為說話人的外表而輕信。第十,不要因為是宗教家的身份或師長的身份,或親近者的身份而輕信。只有如此才不會落入知見的煩惱痛苦或由此而帶來失望甚至絕望。佛陀說這十個原則是堅實的防線,能夠防止自己被誤導(dǎo),也能夠讓自己更正確的去抉擇真理從而走向解脫覺悟。請問這十個原則都是什么意思?在現(xiàn)實之中如何做到呢?每一條都請你具體的說明白,然后舉出相應(yīng)的例子來。

  答:第一、不要因為是傳說就輕易相信。譬如傳說嫦娥帶著一只兔子到月亮里去了,這是不對的。

  第二、社會在進步,傳統(tǒng)的許多說法、思想觀念已落后,基于當時的社會進展程度,有些說法是錯誤的。

  第三、謠言惑眾,造謠者往往為了某種目的,所以不可輕信,謠言說某年地球爆炸,結(jié)果那年地球還好好的運轉(zhuǎn)。

  第四、經(jīng)典不符佛說的教育不可輕信。譬如外教的經(jīng)中記載,一切由神主宰,上帝造了男人和女人就不對。

  第五、符合邏輯的不一定就對,不可輕信。

  第六、學(xué)說推論不一定完全正確。好多年一直以為地球是方的學(xué)說控制人類,后來有位科學(xué)家敢于懷疑、探索發(fā)現(xiàn)地球竟是圓的。

  第七、符合自己習(xí)慣或判斷的不一定對。

  第八、符合預(yù)先看法的一定對不可輕信。

  第九、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有的是,不可輕信他們的話。譬如有人裝作大學(xué)教授被小偷偷走了錢,而向行人要電話費、住宿費。

  第十、依法不依人,不要因為是尊敬的人就輕信他們的話是對的。佛陀還教導(dǎo)弟子說不要因為是他講的就輕信。

  三十二、眾生之所以輪回六道,或者修行不得力、有偏差、甚至走火入魔只因不明白兩種根本,即:一、以攀緣心以為自性,二、不知常住妙明真心。這是什么意思呢?如何在現(xiàn)實中落實呢?

  答:就是說以向外攀緣的心以為是自心,而不知自己真心乃是清楚明了一切而如如不動的。停止向外的苦苦追尋,隨緣度眾生,以清凈、慈悲心、平等心對一切人、事、物。

  三十三、當你把最寶貴的一切都奉獻給這個世界,卻被踢掉牙齒、踹上幾腳、然后吐上幾口唾沫,甚至被惡意污辱和毀謗,你還會無怨無悔把最寶貴的一切都奉獻給這個世界嗎?為什么?

  答:愿意奉獻,奉獻才有快樂。惡緣消罪業(yè),逆境成就自己。

  三十四、面對許多人被誤導(dǎo)的時候,你會不會站出來堅持真理呢?如果那樣你有可能意味著被毀謗攻擊打倒甚至被殺害生命,但你也有可能會被當英雄、圣賢,而得到萬眾的崇仰;蛘哌x擇明哲保身、得過且過呢?那將意味著你有可能比較安全或者你會被當做好人甚至被人家夸獎一番。但也有可能你會被當作機會主義者、逃避現(xiàn)實者、消極悲觀者。你認為那種方式比較好呢?為什么?

  答:面對許多人被誤導(dǎo)的時候,應(yīng)站出來堅持真理,而不是明哲保身、得過且過。我們在這個世間為了修行成佛、自度度他,別人誤導(dǎo)正是度化的機會,為真理而犧牲死的其所。

  三十五、你平時是怎樣用佛法處理好家庭關(guān)系,社會關(guān)系的?有什么值得大家學(xué)習(xí)的經(jīng)驗?zāi)?請你詳細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好嗎?

  答:在家庭盡好自己的職責(zé),尊老愛幼,多體諒解、包容家人。社會上同別人友好相處,包容諒解,人無完人,與每個人多結(jié)善緣。上次去看了兩位老人,無兒無女,我去了他們特別高興,也有人認為不應(yīng)與這樣的人多接觸、會吃虧,我曾經(jīng)有同樣的想法,想來慚愧,這次去了,看到他們熱切的盼望,我知道了要到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關(guān)心最需要關(guān)心的生命,包括孤兒、貧困人家、以及生命受到威脅的動物。這樣做我們會很快樂,只自私的為自己著想反而會痛苦。

  三十六、你覺得人生最高明的生活方式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你平時是這種方式嗎?應(yīng)該怎么樣去實現(xiàn)這種目標呢?現(xiàn)實中應(yīng)該如何去落實呢?這是一種理想呢,還是可以在現(xiàn)實人生中最后達到的呢?為什么?你有信心,有毅力,能堅持到底嗎?

  答:我覺得最高明的生活方式應(yīng)該是象佛菩薩那樣,心中法喜充滿,身心清凈,隨緣度化眾生。我平時做不了這樣好,在現(xiàn)實中,應(yīng)該時刻觀照,以智慧破除貪、嗔、癡的煩惱,勤修定力、誦經(jīng)念佛,毫不懈怠,堅定信心,堅持下去,一定可以達到修行圓滿的。

  三十七、心里不自在,不安樂,不滿足的人會經(jīng)常唉聲嘆氣或者怨天尤人,甚至牢騷滿腹。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心理狀態(tài)呢?應(yīng)該怎么樣去同情他(她)、安慰他(她)、引導(dǎo)他(她)、感化他(她)、理解他(她)、最終度化他(她)呢?

  答:我執(zhí)強烈,欲望無窮,現(xiàn)實得不到滿足,總會怨聲嘆氣,告訴他放下自我,為他人著想,同時自己也做好榜樣,同情他(她)、安慰他(她)、引導(dǎo)他(她)、感化他(她)、理解他(她),最終是可以度化他(她)的。

  三十八、許多人對社會人生的問題不是盲目樂觀就是消極悲觀,這有什么過患嗎?佛教講如實觀照才能和諧社會,圓滿人生,這是什么意思呢?

  答:盲目樂觀和消極悲觀都是情緒化的反應(yīng),對事物的得失或喜或悲,對一切的真實相看不破,終究給自己帶來煩惱痛苦,并且處理不好社會人生的問題。如實觀照講看破諸法實相,萬法乃緣起性空,無有實體,所以不患得患失,以清凈心隨緣度時光,就會和諧社會、圓滿人生。

  三十九、有些人是在心情好的時候才來學(xué)佛,心情不好就忘了學(xué)佛,甚至埋怨佛;有的人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才來求佛念佛,心情好的時候就忘了佛。這兩種心態(tài)正確嗎?假如不正確,那么應(yīng)該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佛教呢?

  答:這兩種心態(tài)都不正確。學(xué)佛是為了解脫自己,是何時何地都需要的,不是為了尋找一種寄托,寄托是無常的,會給人痛苦,而解脫自己是永遠不能放棄的。

  四十、從古至今人類都是處在煩惱痛苦之間;從中國以至世界各地每一個眾生都有不同的無明業(yè)力;從我們的身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都有煩惱、迷茫、困惑、不安。為什么會造成眾生的煩惱痛苦呢?不論古今中外、身心內(nèi)外都會有這些缺陷和困擾呢?應(yīng)該如何解決?應(yīng)該如何面對?請你詳細的說出來。

  答;眾生的煩惱痛苦從根本上來說來自于無明,即我執(zhí)和法執(zhí)。我執(zhí)強烈,以為一切有實。由六根接觸六塵、而產(chǎn)生愛恨取舍,加上生老病死的折磨,當然會有煩惱痛苦。要想解決這些煩惱痛苦,要從自我的警醒開始,了知無常、無我,緣起性空,一切無有實體,從而以清凈心面對一切,以慈悲、感恩心對得一切眾生,心中的煩惱,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

  四十一、佛陀說一個佛教團體必須具有六和敬精神才是如理如法的團體,不具備六和敬精神是不如理如法的。你已經(jīng)做到了嗎?什么叫六和敬精神呢?應(yīng)該如何去做到呢?做到有什么好處呢?破壞六和敬精神有什么壞處呢?有什么后果呢?

  答:這句話是說靜坐時常反省自己的過錯、缺點,閑談時不要談?wù)搫e人的是非。常反省自己才能促成自己修行的進步。不談?wù)搫e人是非免得造口業(yè)。三業(yè)清凈,才可以得清凈涅槃心。

  六和敬精神我做得不圓滿,六和敬精神為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應(yīng)共拜佛修行,互不侵犯,互相幫助,互相隨喜,同贊三寶,共同持戒,有同圣智之見解、衣食利益均等,友好相處。做到六和敬,則人人團結(jié)。佛教正法可以更好地弘揚,給社會帶來和平、昌盛,人人法喜充滿。破壞六和敬精神有如獅子身上蟲還吃獅子肉,自己毀壞了佛教的聲譽,阻礙正法弘揚,自己也絕對修行不好,果報是下地獄。

  四十二、在佛教里制造是非矛盾,傳播是非矛盾有什么后果嗎?有什么影響嗎?有什么果報嗎?

  答:在佛教里制造是非矛盾,傳播是非矛盾會毀掉自己的名聲,破壞佛教的團結(jié),障礙他人的修行,果報是下地獄。

  四十三、當你老是忽略別人的優(yōu)點和進步,只是滿腦子都是別人的缺點和錯誤,那證明你是一個自我中心非常強烈的人,是一個絕對自私自利的人,是一個痛苦煩惱的人。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你會經(jīng)常去包容別人、感化別人嗎?會堅持到底嗎?為什么?

  答:我不想成為煩惱痛苦的人,我會經(jīng)常去包容別人、感化別人,堅持到底。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不能包容別人、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內(nèi)心,愚癡又痛苦。包容別人、感化別人,正是自度度他,走向解脫之路。

  四十四、“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