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與凈土(一)

  唯識凈土(一)

  ◎印海法師◎

  ─ 取材自四月二十九日在學(xué)會的演講

  非常難得地,「大方廣學(xué)會」很榮幸地能邀請到「法印寺」的住持長老 ─ 印海法師蒞臨本會,作了一場精辟的演講。印海法師僧臘很高,過去曾經(jīng)在汐止,親近過很有名、肉身不壞的慈航老法師。后來慈航老法師過去了,又親近了年高德邵、以佛學(xué)論著最多而著稱的印順老法師,并擔(dān)任住持于福嚴(yán)精舍與慧日講堂,同時任教于諸多佛學(xué)院與主持一些大專的佛學(xué)活動。印海法師在 1975 年,首次到美國東岸的紐約弘法,一年之后回去臺灣,旋即又再度來美,因與西岸的眾生有緣,就駐留在洛杉磯,創(chuàng)建了「法印寺」。二十年來,「法印寺」在印海法師的領(lǐng)導(dǎo)下,日愈興旺,而且法師稟承了中國古時候「十方叢林」的風(fēng)范,山門大開,對美國佛學(xué)的推廣有極大的貢獻(xiàn),影響深遠(yuǎn)。印海法師不但操持諸多法務(wù),還花了很多時間在著述方面,用文字般若來度眾生。法師在佛學(xué)譯著上相當(dāng)?shù)刎S富,所以我們相信法師的開示會讓我們非常地歡喜。在此,我們再一次地表達(dá)對法師誠敬的謝意,因為像我們這么一個年輕的學(xué)會,請法師來給我們說法,他馬上就答應(yīng)了,這是法師的慈悲,也是他對我們后學(xué)的照顧和提攜,所以我們在這里再謝謝他。 ─會長的話

  前言

  這次承蒙「大方廣學(xué)會」的熱心邀請,要我來這里向大家報告我學(xué)佛的心得,非常高興。尤其難得的是,各位從遠(yuǎn)地來參加這次聽講,使我有這么一個機(jī)會跟各位見面,同時能夠把我所知道的,向各位做一個簡單的報告,真是非常地榮幸。我在這兒先要謝謝「大方廣學(xué)會」的安排以及各位的光臨。

  緣起

  這次講的題目是「唯識與凈土」。這個題目我三年前在「法光寺」也講過一次,這次再重復(fù)地向各位做一個介紹。我先說說我自己學(xué)唯識的因緣。我雖然從小、十三歲就出家了,但在我們江蘇省如皋縣,因為在鄉(xiāng)下,大家都是以種田為生的,根本就不知道佛法。鄉(xiāng)村內(nèi)小和尚、沙彌生活,都是做工、做佛事、趕經(jīng)懺,沒有機(jī)會好好學(xué)佛法。民國三十六年,我離開家鄉(xiāng),到南京寶華山受戒,差不多過了兩個月,在三十六年的春天,就下山到常州的天寧佛學(xué)院讀書。天寧寺大家都知道,是江蘇有名的大叢林,我進(jìn)去以后所讀的佛學(xué)課程,大部份是與唯識有關(guān)的,譬如五蘊(yùn)論、百法明門、八識規(guī)矩頌等等,都是闡述唯識根本教義的課程。后來民國三十八年大陸失守,隨政府來臺灣以后,就親近慈航老菩薩。慈航老法師求生彌勒菩薩的兜率天內(nèi)院凈土,一生宏揚(yáng)唯識,所以給我們所講的,也大部份與唯識有關(guān),譬如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成唯識論楞伽經(jīng)等等,均是一些與唯識有關(guān)的重要經(jīng)論,這是我最初親近慈航老法師學(xué)唯識的機(jī)緣。后來慈航老法師圓寂了,我又跟隨印順導(dǎo)師,大約有二十五年之久,他老人家跟我們講的,也差不多都是跟唯識有關(guān)的一些經(jīng)典。因為有這樣一個機(jī)緣,所以我從開始學(xué)佛,都是從唯識下手。

  那么,為什么我現(xiàn)在講凈土呢?這也有一個因緣。那個時候,我們在汐止的彌勒內(nèi)院讀書時,有一位老法師,名叫律航法師,過去是閻錫山手下的一員大將,承擔(dān)中央與閻錫山之間的使者。他老人家在北平的時候與夏蓮居老師在一起,夏老師也就是黃念祖居士的老師,我們現(xiàn)在看的無量壽經(jīng)就是他編輯、匯集的。這位律航法師雖然出家的時間很遲,但是他修行凈土的時間很久,所以我跟他在一起,經(jīng)常受他的熏陶,就自然地也以求生凈土做為我個人修行的法門,而且矢志宏揚(yáng)凈土。所以在這里要向各位報告的講題「唯識與凈土」,其實正說明了我學(xué)佛的機(jī)緣 │ 學(xué)的方面是從「唯識」,行的方面是從「凈土」。這是我選這個題目的因緣。

  剛才發(fā)給各位的這個講義,現(xiàn)在可以打開來看看,因為我們時間只有兩個小時,這里有很多的名相,很多的道理要向各位介紹,所以我們就不再耽誤時間了。

  凈土法法皆是唯識

  唯識是個「難行道」,所謂「難行道」就是說,要真正地去學(xué)唯識,則要去修唯識觀,廣集無量的;資糧,要了解成佛需經(jīng)過初地到十地,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但今天為什么有很多學(xué)凈土的人對唯識要去了解呢?因為它的思想體系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是一個很容易使我們接受的方法論。有一些學(xué)科學(xué)的人,學(xué)了「唯識」很多的名相與名詞,卻忽略了它是在說明我們整個宇宙人生的一個傾向,同時很遺憾地,無法把握從里面去探討宇宙人生的根本意義。當(dāng)然我們現(xiàn)在學(xué)佛,是為了生死解脫,目的雖然是如此,但是怎樣地去了解這個人生,又怎樣從這個人生去慢慢修行,慢慢追求,而達(dá)到最高的所謂圓滿清凈的人生呢?那當(dāng)然還是要從唯識去探討、去下手。

  講唯識也好,講唯心也好,在佛法里面大致差不多。不過,講唯心思想,重視在對真心而講;而講唯識,是從妄心上來講的,也可以說一個從果到因,一個從因到果。這怎么講呢?我們看法華經(jīng)、華嚴(yán)經(jīng)涅槃經(jīng)等等大乘經(jīng)典,都是從佛果的境界,講他的最高、最究竟的涅槃果位,描繪了一個最高的理想令我們向往,然后從果到因,一步一步地,從佛的境界慢慢地講到凡夫的境界?墒俏ㄗR不同,它是從染污的人生,從我們這個現(xiàn)實苦難的人生,去了解為什么有人生的痛苦與現(xiàn)象,為什么有這樣一個世界?這個人生是這么樣一個人生?這一種從凡夫的境界,從染污的凡夫因位,一步一步地講,讓我們能夠舍去染污的人生,而去追求最高的究竟佛果境界,這就是唯識由妄心講到真心的方法。所以我們修學(xué)佛法,不是說修行就夠了,而是要在「解」方面,去了解佛法對人生的看法及對宇宙的說明。假如這個地方搞不清楚的話,要想解脫生死是癡心妄想的。如此一講就很清楚了,「真心派」講的是從果到因,而唯識宗是從因到果。這一來一回所講的雖然不同,而到最后的目的都是叫我們轉(zhuǎn)染業(yè)為凈業(yè),就是轉(zhuǎn)凡夫成圣人,轉(zhuǎn)煩惱菩提,轉(zhuǎn)八識成四智。所以雖然是不同的、迂回的路,可是最后的目的都是希望我們成就最高的境界,達(dá)到佛的果位。所以首先要認(rèn)清楚,唯識宗重要的思想,是從凡夫染污的人生開始講的,而到底唯識是講什么,我等一會兒會講到,這當(dāng)然牽涉到很多、很深的理論。

  凈土宗講的雖然是一個「易行道」的行門,但事實上凈土宗里面有很多的道理,并不是念一句佛,就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假如說你就是一句佛,其它什么都不知道,那這個念佛,當(dāng)然也可以往生,但是屬于不品的往生。為什么呢?印順導(dǎo)師有一句話,他說讀經(jīng)要懂得經(jīng)義,念佛要知道佛的本愿功德,譬如說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愿,他每一個愿都是要方便渡化眾生,假如說你對阿彌陀佛大愿的意義不去「解」的話,那你是不可以往生的。所以真正地講凈土宗,不錯,好象與唯識宗是兩個東西,不相干的,一個是講修行,一個是講道理。事實上,這兩個不同的方法均是「解」、「行」并進(jìn)。也就是說,唯識宗也不完全是講道理,它還要求修唯識觀的,也就是說,它還是「修觀」的,但是那個「修觀」太深了,我們這次沒有時間講,在這兒只是把唯識宗里面很多的說明,來配合往生凈土的原理。凈土宗雖說我們念佛就可以往生,但是念佛為什么可以見到阿彌陀佛?它不是只是不知所以然地修行,必定有一個道理啊!這個道理,在凈土宗來說,是靠阿彌陀佛的愿力,靠我們自己「信心、愿力、修行」三種資糧,但是就唯識來講呢,這三個資糧里面有更深的道理。了解唯識以后,你再去修凈土的話,保證你不會退心。有很多人念佛,念到最后他不念了,為什么?因為他不明白念佛為什么可以往生,念佛為什么可以了生死。所以我們這次選這個題目,也就是用這個較深的意義來向各位說明「念佛」的深意。

  唯識明凈

  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凈土宗是真心派的,而唯識宗是屬于妄心的,但是真心和妄心怎么可以放在一起呢?這關(guān)鍵是:你要了解妄心是假的,你才能修真的。譬如說,凈土宗有一句話,要厭離娑婆世界,要欣求極樂世界。所謂厭離,就是討厭這個宇宙人生的苦難,而希望能超脫、能突破,這當(dāng)然要向往一個比這個娑婆世界更理想、更清凈、更莊嚴(yán)、更美妙的一個國土。所以各位如果能了解這個人生、宇宙的虛妄,而向往一個清凈的佛國境界,那就可以直接相應(yīng)到講義上所說的「唯識明凈」。其實這很簡單,不要以為凈土、唯識是兩碼子事,如果你能夠運(yùn)用唯識的理論來看凈土的話,你對凈土法門絕對不會不信。凈土到了宋朝以后,偏重于唯心凈土,但也沒有離開「信」,尤其我們看「十六觀經(jīng)」里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yōu)槭裁茨軌驈姆卜虻木辰?達(dá)到成佛的這個最高目的呢?是因為我們有「心」的關(guān)系,可是我們的這個「心」卻是妄心 │ 虛妄的分別心,所以必須要用智慧去消除它。所謂的智慧,也就是我們對佛法了解以后,而不斷地舍妄而歸真,把染污的一部份慢慢地消除,把清凈的部份、真心,顯發(fā)出來,這叫轉(zhuǎn)煩惱而成就菩提智慧。

  那么,凈土宗怎么講唯識呢?唯識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課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凡夫當(dāng)然有一些煩惱,在佛法上來說,這些煩惱以「心識」為主!感淖R」是一種感情的、不成熟的內(nèi)心反應(yīng),像我們凡夫的認(rèn)識,感情、愛情很多,當(dāng)中的內(nèi)心雖然也是一個識心,可是包括了一個清凈的心在里面。就凡夫的立場來講,這個內(nèi)心卻都只是唯識所現(xiàn),因為這個世界上不外乎二元論,「精神與物質(zhì)」,物質(zhì)最根本還是依心而有的,并不是講「主觀唯識」,事實上世界上一切的文化,一切的存在,都是我們凡夫的心所顯現(xiàn)的,或我們感情的心所創(chuàng)造的。我們這個能顯現(xiàn)、能創(chuàng)造的凡夫的心,叫識心;我們以心為主,以心為所依,而有這個宇宙人生,倘若沒有心的話,這個宇宙人生就無從現(xiàn)起。所以這么一說,凈土的法門,雖然說是個識的境界,卻也是從妄識放下以后,真心所顯現(xiàn)的一個清凈莊嚴(yán)世界。唯識上說,「唯識所現(xiàn)」,也是講這個原理。

  心凈、土凈、全顯凈土

  剛剛我們講世界是「心」所顯現(xiàn)的,所以我們現(xiàn)在了解極樂世界的清凈莊嚴(yán),也是阿彌陀佛的心所顯現(xiàn)的,是阿彌陀佛過去多生累劫發(fā)愿,而創(chuàng)造的這么一個清凈的國土。怎么創(chuàng)造呢?用他的心去造善業(yè),而且發(fā)愿以后要創(chuàng)造一個「凈土全顯」的世界。也可以說,他是參訪了所有的佛國以后,而得到一個最高的結(jié)論,就是發(fā)愿把所有國土最好的精華提出來,而創(chuàng)造這個極樂世界,可見它終究還是心所造的。唯識其實也是要說明如何地凈化身心,因為身心凈化以后,國土與眾生才能凈化;換句話說,凈土是圣人所居住的,而圣人創(chuàng)造凈土,是因為有他清凈之心自然地顯現(xiàn)出來。

  這么說,好象不太容易了解。舉個例來說,釋迦牟尼佛當(dāng)年在靈山會上說法,因為他的心境是清凈的,所以靈山是佛菩薩的清凈地?墒俏覀兘裉烊ビ《瓤,菩提迦耶也好,給孤獨(dú)園也好,鹿野苑也好,都是一片荒山,都是高高低低的泥土墩子而已?墒窃诜鹫f法的時候,他因為心里清凈,所以他看那個世界,是一個很清凈的國土,因此他囑付菩薩都在那里聚合。為什么國土是清凈的呢?因為他們心里都沒有煩惱。好比說,我們一個家庭里面,雖然是不太富貴,可是因為我們心里面清凈,生活就很安定,家庭也很幸福愉快。從一個有錢的家庭來看,很不可思議,一個很平庸的人家,物質(zhì)缺乏,可是卻心安理得,生活非常舒服,為什么?只因為我們心里沒有煩惱。這一個有錢人家,雖然住在一個很豪華的房子里面,但心里有很多煩惱,雖然地方很好,可是今天過了,明天要付 payments ,心里老是不踏實、不安定。不安定,就有煩惱;有煩惱,凈土就不會現(xiàn)起。佛法說的國土,清凈或污染,是看每一個人的心里上,到底有沒有清凈。也就是說,你心清凈,國土就自然清凈;你心清凈,煩惱自然就沒有,眾生就清凈了。所以極樂世界與唯識的關(guān)系是相當(dāng)密切的,因為識凈,則心凈;心凈,則凈土全顯。

  以上所述,讓我們了解到,我們研究唯識并不是光研究而已,而是要去了解如何地凈化自識與自心。假如你研究歸研究,可是煩惱特別多,那當(dāng)然學(xué)了以后,還是沒有什么用處的,因為真正學(xué)佛的目的是去「行」、去「證悟」、去明了如何降伏煩惱,如何斷煩惱,這是我們學(xué)佛的最高目的。這一段前言我就很簡單地說明到此。

  五法與念佛

  下面就進(jìn)入「唯識」的理論,接著講「五法與念佛」!肝宸ā咕褪恰该⑾、妄想、正智、如如」,這是唯識學(xué)里面很重要的一個觀念。這個觀念是從楞伽經(jīng)來的,楞伽經(jīng)的道理很多,事實上也是從妄心講到真心,與唯識與凈土的道理是一樣的。楞伽經(jīng)里面有兩句話最重要,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這兩句話就代表了唯識的根本要義。你能夠?qū)⑦@兩句話搞清楚的話,那么你對唯識的了解,已經(jīng)超過一大半了。為什么講「五法」呢?而「五法」為什么與凈土有關(guān)系呢?當(dāng)然我這里先要從一些名相講起,希望各位先不要厭煩。為什么佛學(xué)都講這些名相呢?太啰唆了,但是事實上,你如果看不懂這些名相的話,看佛經(jīng)也不會懂;這些名相你搞不清楚的話,聽佛法也聽不懂。

  名相

  「名相」雖然常常合在一起講,其實「名、相」是兩個東西,用來說明宇宙的一切存在、千差萬變與形形色色;小至于一草一木,大至于須彌山,都沒有離開名、相!该⑾唷惯@兩個東西,「名」是名字,「相」是相貌,以花為例,花只是名字,但是這個「紅」花,或那個「白」花,則是形容花的相貌與花的顏色。一有了這個名和它的相,它就帶著個意義,同時也隱藏了它的內(nèi)涵。那么,為什么名相這么重要呢?因為我們的名相都在觀念里面,也就是說,我們活在觀念里面,有我就有你,有你就有他,這只是名相而已;有好就有壞,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惡,有是就有非,這些都是在說明名相都在觀念里面。本來這些名相存在也沒多大關(guān)系,可是我們凡夫卻利用名相去學(xué)東西,而且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名相,愈弄愈糊涂,所以我們凡夫的煩惱,也就在著名、著相中,愈纏愈脫身不得。

  名相是很令人困擾的,再舉個例子。譬如說我叫印海,一說印海來了,你腦海里馬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和尚,有近視眼,還會講幾句佛法,就是說從名上面去想象,一切代表的意義都在里面了。這個名和相,事實上是假的,為什么是假的?因為這個師父取了個名字叫「印!,假如這個師父顛倒過來叫「海印」,那又不同了,這個「印海」名詞就不存在了。所以「印!故谴硪粋 sample ,一個東西而已?墒俏覀兎卜蚨急幻嗨_,假如有人說,印海這個人很了不起,唉啊!我一聽很高興,為什么?因為有人贊揚(yáng),我就心花怒放。但是若有人說,印海這個人沒什么了不得,跟我差不多,甚至比我還差,這下子我聽了就不高興了。你看,自始至終,我都被這個名所擾,假如不講印海的話,倒還無所謂,可是一講到印海,立刻就著相了。更有甚者,在這個地方只有一個印海,事實上,全世界不只一個印海,在臺灣、在大陸,有好幾個印海,不過都是老印海,我是小印海,因為法師常常喜歡取印海這個名字。雖然如此,講到印海就好象是講我一樣,印海倒成了我專用的名字。講到好,我就高興,不好,就討厭,這就是被名相給拉住了。為什么呢?凡夫執(zhí)著嘛!

  事實上,好也好,不好也好,如果你真正是好,名字與事實相對了,倒也名符其實;但是假如你是壞的,卻被人說成好的,你不要去承當(dāng)。為什么?因為這是別人戴高帽子的,他是捧你而已,事實你是不好的。換句話說,這個好壞要看事實,不要被名字所欺騙。所以我們一個人在家庭也好,在社會也好,都是為人家而活,人家說你好,你就高興,人家說你不好,你就不高興,你整天為人家而活,自己做不了主,被名相所欺騙了。最近我們講到一個笑話,就是說我們在世界上都是騙子,你騙人家,人家也騙你,到最后自己騙自己。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這個人生也就是這樣的,不管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都是這樣的,彼此都在騙,哪個被騙到,哪個就傻了。但是呢,你也騙人家嘛,到最后呢,自己騙自己,為什么呢?被名相、假名、假相給作弄、欺騙、誘惑了。

  因為眾生太著相,太容易被名相所騙,所以阿彌陀佛慈悲,就以方便法門,用名號度眾生。不論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或你觀一下阿彌陀佛的相好,就是叫你不要執(zhí)持世間的假名、假相,認(rèn)為是真的,而能夠離開煩惱。這么容易嗎?的確是的,因為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愿,你若能一心執(zhí)持「阿彌陀佛」萬德的洪名,觀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此就逐漸沒有煩惱,不會再為外境所轉(zhuǎn)了。這就是阿彌陀佛到我們這個世界來,用持名的方式,來度我們這個世界的娑婆眾生。

  釋迦牟尼佛不同于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講了好多道理,以教義度眾生;蛟S有很多老太太、老先生,覺得這些教義太深了,再怎么研讀也無法了解,倒不如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比較實用,事實也是如此,他們也得到受用,因為阿彌陀佛有力量嘛。大部份的眾生都喜歡既簡單又有效的修行法門,但是要注意,事實上,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后,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得教你一套「名、相、妄想、正智、如如」,還是要講「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什么呢?因為不經(jīng)過這個過程,你不能開悟,還有更妙的,不但阿彌陀佛在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而且鳥在叫、花在開、風(fēng)在吹,都是在講這許多法來幫助你開悟。當(dāng)然到了那里比較容易,不像我們現(xiàn)在為了生活忙,事情太多了。所以阿彌陀佛用名相度眾生,這是阿彌陀佛與其它諸佛不同的方便,這叫「異方便」,特殊的方便。這種方便,是因為阿彌陀佛了解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如此,必須用這個方法才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妄想

  名相雖然虛妄,但為什么有分別呢?這是因為我們有妄想;ú粫v自己是白的或是紅的,是我們以凡夫的妄想心去分別它,知悉紅的絕不是白的,白的絕不是紅的,事實上花本身并不知道是紅的,還是白的,它不會講話,是我們凡夫的妄想去分別與執(zhí)著,把花的面貌分得清清楚楚。因為有妄想,就在名相上面去分別,所以阿彌陀佛就要眾生執(zhí)持名號,叫你不要分別它。這是叫你轉(zhuǎn)移目標(biāo),轉(zhuǎn)一個方向,不要被名相所欺騙,因為由于妄想分別,我們就造業(yè)受苦而產(chǎn)生煩惱?吹胶玫木辰,聽到好的名字,就很高興,假如這個名相是個冤家,一提到這個名字,就討厭得不能聽,但是假如一聽到是親人的話,立刻想要去看看他,被這個假名假相給拉走了,所以我們做不了主。因為我們不自覺地妄想分別,所以佛法叫我們修行,教我們降伏其心,使得這個妄心不被外面的假名假相所欺騙,這也就是禪宗里講的離念、無念,就是要離開妄念,要把它放下。你不能放下,你就被外面的境界所拉而起煩惱,這樣就永遠(yuǎn)無法得到自在。

  阿彌陀佛號若一直念下去之后,有一天就能念到制心一處,到那時候,就會知道如何不再被名相所欺騙,所以念阿彌陀佛號是唯識凈土特殊的一個方法。這個目的是要制服妄想,因為名相是外在境界,忘想是分別心,有妄想才會去分別名相。假如你把名相看成是緣起,是空,是假象的話,那么好的我也不貪著,壞的我也不討厭,一切都能自己做主,妄想自然不會生起。當(dāng)然這不是普通境界,這要有相當(dāng)功夫的。所以佛法上說,你要是真正用功的人,并不是說讀好多經(jīng),看好多書就夠了,不是的,要能夠于行、住、坐、臥各種境界現(xiàn)起時,都不被它拉走,那才能降伏其心。我們現(xiàn)在是在一個凡夫的心識境界,可是我們用功之后,就能夠開智慧,也就是開啟五法中的第三個法 ─ 「正智」。

  正智

  「正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清凈的智慧。清凈的智慧有什么作用呢?它能了解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虛妄的。有了正智,就不會被外面境界所拉走,而且在境界方面,都能自己看得透,看得清?赐笍亓,就是圣人。他一方面心里沒有煩惱,二方面不被外面六塵境界所拉、所俘虜,這就是圣人的智慧,叫「正智」。那么正智的對象是什么呢?就是「如如」。

  如如

  「如如」不太好懂,是「如實智緣如實理」的意思。有了圣人的智慧以后,對一切法都能了解它真正的涵意,不被它所蒙敝,就像燈光一樣,光明萬丈,看得很清楚,所以就沒有煩惱,能夠以智慧去處理一切。所以成佛以后,得到正智,「身、口、意」隨智慧而行?墒俏覀儾皇,我們身也好,口也好,意也好,都是隨煩惱而行,因為有煩惱,當(dāng)然就起惑造業(yè),有造業(yè)就受苦。圣人開悟以后,他以智慧為體,不再以情識為根本,他能了解宇宙的真相,所以他在觀照真理的時候,是用最高的智慧,去體悟這個「如如不動」的真理是不生不滅,本無來去,不垢不凈。這個真實不虛的境界,本來就是如此的如如法性。所以開悟的目的就是不被物所轉(zhuǎn),亦即是說,心能轉(zhuǎn)物就如同如來。物是什么?就是名相。在這個地方用功的時候,就要隨時照顧自己的念頭,那當(dāng)然一步一步地就能走向如如真理實相的境界上去。

  念佛與「五法」

  以上的「五法」中,用妄想去分別名相是凡夫境界,但是我們這些念佛的凡夫,當(dāng)念阿彌陀佛名號,或觀阿彌陀佛相好的時候,雖然仍舊用妄心去念、去觀,但卻能把平常妄想紛飛的心逐漸降伏下來,這個我們后面還要講到的。當(dāng)然若能不用妄識,而用清凈心去念佛的名號是最好,你的心自然就清凈,智慧立刻就顯現(xiàn),但大部份的凡夫仍是以這個分別名相的妄識去念佛。我打個比方說,有一缸臟水,泥土沙石混雜,看不到底,也不能用;經(jīng)過明礬 (就是一種沉淀劑) 泡一下子,臟東西就沉下去,水就澄清了,水因此就看得很清楚,也可以用了。這比方是什么意思呢?我們的心就如同這一缸臟水一樣,無始生死以來,許多虛妄習(xí)氣把我們的心搞得很亂,今天你要能夠使這個心沉靜下來,就得靠念佛的清凈正念,正念提起的時候,就好象水滲入了明礬,水就澄清了,事實上,水的實質(zhì)與本體都沒有變,水臟不過因為泥土沙石混雜于清水而已。念佛對我們的心的作用也是這樣子,我們這個有情凡夫心,從無始以來都是這個心,可是因為煩惱的牽扯與覆蓋,煩惱在里面滾來滾去,把我們的心變成妄心。這個揮之不去、如影隨形的煩惱心,現(xiàn)在借著念佛的名號,來幫助我們的心清凈,而生起智慧心,智慧心一生起,當(dāng)然你所見的名和相,都是如如。所以念佛的作用,其實就是將「名、相、妄想」轉(zhuǎn)至「正智、如如」的修行法門。

  三自性與念佛

  再下來比較深入一點(diǎn),說「三自性與念佛」。講唯識的人都會強(qiáng)調(diào)「三自性」這三種東西,把世間、出世間的事事物物都?xì)w屬于三大類 │ 「妄想、緣起與成」三自性。我們先來了解這三個自性,然后再談三自性與念佛的關(guān)系。

  「妄想」自性

  第一大類就是妄想自性,從唯識上說,也就是遍計所執(zhí)性,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對外界不了解,自己起了一種執(zhí)著所引起的妄想。要知道妄想自性,先要問為什么會有這種妄想或執(zhí)著之心。

  沒有智慧的人妄想特別多,這個妄想不是一生一世的,是多生累劫、與生俱來的。有一個比喻說,夜里匆忙回家,沒有燈光,看到屋內(nèi)一條蛇,唉呀!不得了,一條蛇,嚇了一大跳,但是家里不應(yīng)該有蛇啊,把燈光一打開,一照,被它欺騙了,是根繩,不是蛇。你看看,本來是根繩,以為是條蛇,被它嚇了一大跳,嚇得渾身發(fā)汗,是不是被它欺騙了?這個騙自己的,就是執(zhí)著、妄想分別心。有了執(zhí)著,看東西就沒辦法看清楚,容易被它欺騙,像這條蛇,先執(zhí)著它為蛇,被它嚇了一大跳,但是看清楚以后,才知道這不過是一條繩子。這種執(zhí)著、妄想分別心,就是遍計所執(zhí)性的具體顯現(xiàn)。

  「緣起」自性

  了解了妄想自性,再進(jìn)一步以繩為例,來看看這條繩究竟是什么。不論這條繩是麻做的,或是纖維做的,或是棉紗做的,它都是因緣而起。這個「繩」本身原不是繩,為什么呢?它是藉由人工、麻或紗,而結(jié)合成的一條繩,但是再深入去看,它也不是一條真的繩,它只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一個產(chǎn)物,但有繩的作用與繩的相貌。若一層層地推究下去的話,繩是麻做的,但是麻也不一定只拿來做繩的,麻也可以做魚網(wǎng),或做布袋,因為因緣不同,而變成不同的東西。所以事實上呢,繩也是假相,是一個因緣所生的東西,所以說這個繩有一個「依他起自性」。這么一來,一個蛇的執(zhí)著,原來是一根繩,但繩又是麻做的,只是因為因緣和合暫時存在的一個相,這就說明了宇宙間因遍計執(zhí)而起的事物,均是靠因緣和合而有的,換句話說,這種依它而起的假和合,是依種種因緣而生起的。

  佛法的道理雖然很多,最直接地,就是從「緣起」去了解,知悉一切法的生起,無非種種條件、種種因緣的聚合,這一點(diǎn)在佛法,即是緣起論,或緣生論,這與其它外道不同。其它外道不論耶穌也好,天主也好,都說一切是上帝、天主所造,而佛法不是這么說,它說一切是因緣所生。講「因緣所生」比較合乎真理,這個道理是佛所發(fā)現(xiàn)的,而不是佛所創(chuàng)造的。西洋宗教說,真理是上帝的,上帝是代表真理的,可是佛沒有告訴我們,他代表真理,他只告訴我們,他發(fā)現(xiàn)了真理,是 discover 不是 create 。想想看,若真是真理,怎么能被創(chuàng)造呢?怎么能有人或神代表真理呢?所以佛沒有講創(chuàng)造真理,只講他了解真理。好比說,我們都知道牛頓發(fā)現(xiàn)地心引力,但是地心引力老早就有了,只不過我們一直不知道而已。等到牛頓看到蘋果向下掉,不向上跑,因此觸發(fā)靈感,發(fā)現(xiàn)了地心引力,從此以后,我們都知道了有這么一個地心引力,但是我們也知道,這個地心引力不是牛頓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雖然在被發(fā)現(xiàn)之前,我們都不知道,但并不表示這個東西就不存在,而需要被創(chuàng)造。這個就是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之不同。

  「因緣所生」的說法,可以說代表了真理,但是這個道理很深,所謂「緣起甚深」,一般人不太容易接受的。簡單地說,宇宙間一切現(xiàn)象,是因緣所生,可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它,而執(zhí)以為現(xiàn)象是實在的東西。譬如說,茶杯本來是由瓷土與沙,藉人工壓在模型里制成的,然后才有這個茶杯的存在,這不是因緣所生的嗎?「因緣所生」制造出這樣一個「存在」后,過了一個時期,茶杯被打破了,因緣就沒有了,這個茶杯的形態(tài)也就沒有了,也就是說這個東西雖然是有的,但只是假有、暫時有,無法長存。這說明了「存在」并不是永遠(yuǎn)不變的東西,這就是「無常、苦、無我、空」的道理。

  講到「緣起」,必須要講「依他所起」。宇宙間的千差萬變,就是這么個真理。不管過去也好,現(xiàn)在也好,未來也好,不管佛出不出世也好,這個真理是永遠(yuǎn)不會變的,因為法性常住,本來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你如果能夠真正了解這「緣起性空」的道理,你就開悟了,所以不要把開悟看得很高,以為開悟有多難,其實你若了解了世間法都是假的,就相似開悟了。怎么講呢?假是假有,只是暫時有,可是我們凡夫從來不認(rèn)為一切法是假的,認(rèn)為是實在的,但是世間法沒有一樣?xùn)|西是實在的,為什么呢?依他所起嘛。想想看,不依靠人家,你從哪里來?你自己一個人能生得出來嗎?你自己一個人活得下去嗎?不行的,沒有一個人可以獨(dú)立存在,每一個人都是彼此相輔相成,我們要了解世間法就是這樣的。了解世間法是這樣的以后,你就不會執(zhí)著,起虛妄分別,起遍計所執(zhí)心。遍計所執(zhí)是什么呢?就是在名與相上面,以名計相,以相計名,這么一來就執(zhí)著了。

  「依他起」界于凡夫與圣者之間,同時互通二者,因為「依他起」是我們宇宙現(xiàn)有的現(xiàn)象。你看天地之間,黃花青竹無非禪機(jī),看黃花也好,看前面的竹子也好,處處叫你開悟;你看蘇東坡兩句話,「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看見流水,如同聽見清凈的法音;看到高山,如同親見如來的法身。這就是藉外面的環(huán)境,能夠啟悟自己的靈感,以助于開悟?梢娡饷娴臇|西雖然是假的,但是有它的真理存在,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若你能從黃花、竹子、流水、高山去體悟,那么真理就在眼前,為什么呢?這叫理事不二啊,我們被事象所蒙蔽,不能見真理,只因沒有智慧,妄想分別,所以是凡夫;若開悟了,成了圣者,那就成就「成」自性了。

  「成」自性

  第三個自性是「成」,也就是「圓成」,或叫「圓成實性」。什么叫「圓成」呢?你若能夠了解妄想的緣起上,原本沒有虛妄分別,那么放下執(zhí)著就是圓成。「緣起性空」,既是因緣所成的東西,它就是空。為什么空呢?因為沒有自性,世間相是假現(xiàn)象,宇宙相是和合假。譬如說,「今天」從哪而來?因為還有「明天」,有「昨天」,才有「今天」。想想看,若沒有「明天」,「今天」怎么叫「今天」?相對而有的嘛。宇宙之間,沒有一個法是獨(dú)立存在的,世間一切法既然是因緣和合,對待而有的,本來就是圓滿成就的,只是我們不了解而已。經(jīng)過智慧分析以后,就能了解這「緣起性空」還有一個不變的真理普遍性,叫「圓成實性」 │ 圓滿成就、真實不虛的。這代表什么呢?這代表圣人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是以智慧去觀察、了解「依他起」的真理,其實就是圓成實性;我們凡夫境界,因為煩惱、沒有智慧的關(guān)系,所以在「依他起」方面,起種種的執(zhí)著,就是偏見所執(zhí),就是虛妄分別。如此可見「依他起」通于凡夫,也通于圣者。

  念佛與三自性

  念佛與三自性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仍然得了解一切法是因緣所生。譬如說用口念佛,用眼目視佛像,用手燒一支香、供一朵花,這些都是「依他起」。這種種「依他起」的念佛法門,向前能降服你的忘想,向后能開啟你的智慧;妄念若能持續(xù)不生,凈念即能相繼,于是智慧便能生起,真理就現(xiàn)在眼前。這個就是「三自性」與念佛的直接關(guān)系,這里面因為「遍計所執(zhí)」限于有情凡夫,而「圓成實」限于圣人,所以「依他起」就格外地重要,因為如前所說的,「依他起」是通于凡夫與圣人的。

  佛法中「依他起」是因緣所生,就是因種種條件而有的。那么這生死輪回從哪而來?當(dāng)然我們說是無明造業(yè),但是無明從哪而來的?一直追究下去,就發(fā)覺無明就是因為沒有智慧,若能夠把無明的根找到以后,就容易開悟了。這就是「擒賊擒王」的道理,王抓到以后,小羅嘍就不會造反了,念佛制心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佛法講生死輪回也好,成佛做主也好,與「依他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guān)系。藉唯識宗破妄顯真的偈子為例來解釋,「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生死輪回就是從過去無始以來,一個一個的業(yè)層層束縛而造成的。業(yè)是什么?就是一個因,一個條件,就是佛法講的一個種子。我們凡夫的起惑造業(yè)而至生死輪回,就是染污的「依他起」,換句話說,順著十二因緣流轉(zhuǎn),就是生死輪回;逆著十二因緣走的話,就能成佛做主。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一切法的「無始時來界」,這個界就是因,就是這「依他起」所依的一個條件。像平常有句話說,小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像好人,跟壞人像流氓。為什么呢?因為環(huán)境所造成的。我們凡夫的心理就是自己做不了主,被環(huán)境所困擾,學(xué)佛以后就能隨清凈業(yè),不隨染污業(yè),亦即不隨染污的因緣,而隨清凈的因緣去修行,離開生死而趨向于解脫道,這個就是「依他起」的作用。

  這里不太容易理解,其實一切法不管世間法也好,佛法也好,都是靠業(yè)而來的,業(yè)有很多形態(tài)與變化,因為有「無始時來界」,這是一切法所依,所以有六道輪回與涅槃證得。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說穿了就是「依他起」,就是因緣所生法,也就是清凈的緣起就成佛,染污的緣起就是凡夫,很好懂的。念佛修行就是設(shè)法把染污消除,把清凈顯發(fā)出來,若凈念相續(xù),那就能成佛做主。這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依他起」通于染污,也通于清凈,我們念佛就是藉好的「依他起」,向佛的凈界去走。

  賴耶識與凈土

  下面接著講賴耶識與凈土。阿賴耶識是唯識學(xué)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一點(diǎn)明白以后,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學(xué)佛法要覺悟,覺悟什么?就是要覺察、覺悟宇宙人生!覆臁咕褪怯^察,但只觀察沒有用,還要覺悟!肝颉故鞘裁茨?就是真正面對它,了解它,不是只是知道而已,而是自己看到了,這就是「悟」的境界。「察」僅是觀察,觀察不能叫「悟」,只是了解而已,光是了解不能看到,不能現(xiàn)在眼前;覺悟了,成佛了,不但能覺察,而且也覺悟了。那么,為什么念佛可以去凈土?這還得根據(jù)阿賴耶識來說明。

  阿賴耶識為「主體」意義

  阿賴耶識是什么呢?其實就是我們的神經(jīng)中樞或精神主體,是生死輪回的主體,也是我們成佛作主的主體,當(dāng)然生死輪回是妄心作用,成佛作主卻是真心顯現(xiàn)。不管是妄心也好,真心也好,都與阿賴耶識有關(guān),當(dāng)然與念佛有關(guān)的地方,講的是妄心、凡夫心。這就是下面非常重要的一段文所要交待的,「眾生迷如來藏,成第八識,執(zhí)持一切有漏染種,建立九界生死依、正二報」,提綱契領(lǐng)地說明了我們凡夫?qū)θ鐏聿氐拿曰蟆T趺疵曰竽?就是把妄心認(rèn)為是真心。

  如來藏就是真心,如來就是佛,雖然凡夫也有如來藏,但被煩惱纏縛了,好比金礦里面有金子,但也有沙土,不是純金;又好比月亮被烏云覆蓋了,不能顯現(xiàn)它的光明,但只是蓋覆、藏覆了而已,并沒有減少。所以你看禪宗的「六祖檀經(jīng)」,慧能一開悟以后,他就說「何其自性本來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無去來,何其自性能生萬物」,這幾個「何其::、何其::」是什么意思?就是「到現(xiàn)在才知道真心是什么」,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干f物」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的意思,它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我們凡夫迷如來藏,就好比太陽或月亮在虛空里面,被云霧所覆蓋住了,不能顯現(xiàn)原有的光芒,F(xiàn)在我們學(xué)佛了以后,才知道每一個人有清凈如來的智慧,但是迷它以后呢,就成了凡夫,也就是說,無明覆蓋了清凈如來的智慧,就成了第八識。那么,這個第八識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的阿賴耶識。

  這個第八識或阿賴耶識很不容易了解,因為它藏在很里面。如果你說這就是靈魂嘛,就是我嘛,這下糟糕了,你變成又起「我執(zhí)」了,本來沒有我,現(xiàn)在變成有我,這是頭上安頭了。在這個地方不講靈魂,當(dāng)然在其它地方,儒教、道教、或其它西方宗教里面,認(rèn)為這個第八識就是「靈」。但是他們說的「靈」是什么?他們說「靈」是由上帝來的,上帝抓一把泥土,呵一口氣,變成一個「靈」。你們信不信?佛法里不是這樣講,這個「靈」是不錯,人為萬物之靈,但是人的「靈」是什么?就是我們的「心」。心在什么地方?在心臟嗎?不是的,這只是肉團(tuán)心。佛法講的「靈」是第八識,亦即是阿賴耶識,它有很多特殊作用,我們下面會一一分析,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潛在意識的一個精神主體,而這個主體本身,就唯識的說法是不會滅的。

  阿賴耶識執(zhí)持根身不壞

  阿賴耶識能夠執(zhí)持根身不壞。根就是我們的六根,身是身體,或我們的身體叫根身也可以。根身只代表我們的身體,包括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保持一個人活活潑潑的,能講話,能思維。阿賴耶識執(zhí)持根身不壞,就是說當(dāng)一個人剛死的時候,他并沒有壞,他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聽,鼻子不能嗅,舌頭不能嘗,身體沒有感覺,到最后甚至沒有一點(diǎn)體溫,前五根已經(jīng)沒有了,可是第六意識還沒有走,他還沒有斷氣。假定說前五識、第六、第七識、到最后第八識也走了,這時候這個人可說烏乎哀哉死透了。為什么呢?因為神經(jīng)中樞已經(jīng)離開他的身體了,阿賴耶識再也不能執(zhí)持這根身就是我,那就是真正地死亡了。

  「八識規(guī)矩頌」有一句話「去后先來做主公」,說的就是一個人死了,眼睛、耳朵、鼻子、舌頭一個個地失去作用,但第八識永遠(yuǎn)是最后一個走的,「去后」,最后走;來呢,先來投胎,「來先」嘛。有情凡夫要「做主公」很困難,就像夫妻結(jié)婚了,生孩子,但有些人好些年了,都沒有生孩子,為什么呢?等父母親因緣來,自己作不得主。投胎也是靠緣,不能隨便找個父母,因為沒有這個條件嘛。簡單一點(diǎn)地說,人死了以后成了「中陰身」,飄飄蕩蕩,好不難過,看到有緣的父母在交合的時候,業(yè)力就起作用了。假如他與母親有緣,就喜歡母親,討厭父親,這個小孩就投胎成男孩;假如他與父親有緣,就歡喜父親,討厭母親,于是投胎成了個女孩。為什么?異性相吸,同性相斥,業(yè)力就這樣把他拉住了。在這個投胎的時候,首先來的就是阿賴耶識,「去后來先」,是業(yè)力牽引他來這個世界上投胎,不管是男胎或女胎,他自己并做不得主。凡夫、圣人投胎雖然都是如此,但是圣人境界沒有染污在里面,他能「做主公」依正念而來,只是藉父母的緣而已,他應(yīng)他自己的因,并沒有邪念,這是圣人和凡夫的不同。死亡后再投胎就好比換房子一樣,房子壞了,就離開,再換一個新的嘛,但是這個不這么容易,我們換換看,不容易換啊,因為我們凡夫都有男女感情的念,無法「做主公」。

  凡夫死亡與投胎,這么一個精神主體永遠(yuǎn)不斷。這個主體,一到胎里面,在母親的十月懷胎過程中,它就能執(zhí)持根身不壞,細(xì)胞由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有身根而后有六根,有六根以后就呱呱落地了,成為一個人。出生以前,他也是一個人,不過沒出來而已,出來以后,他從生到老這幾十年當(dāng)中,前六識有時候睡覺不生起,不看、不聽、也不想了,但第七識和第八識卻潺潺相續(xù)不斷,一個「思量」,一個「集起」,這個東西佛法講有「恒!,的確是有的,這個境界比教深一點(diǎn)。為什么能「恒!鼓?因為阿賴耶識有一個「藏識」,「藏」是什么呢?就是「含藏」,本來就有,不需要造作出來,也就是「能藏、所藏、執(zhí)藏」的意思,它能夠一直保持根身不變,從生到死。

  阿賴耶識執(zhí)持種子

  阿賴耶識能執(zhí)持種子。什么叫種子?不是花種子、麥種子,這只是假借外物來比喻人也有種子。什么種子?譬如每天來聽經(jīng),即是種個種子,那么種在那兒呢?種在八識田中。當(dāng)然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嘗到的東西都是種子,換句話說,每一天所吸收的許多知識、能力、經(jīng)驗,第八藏識都能把它保持住,不漏失掉,雖然第六意識在睡覺時,什么都不知道了,但依靠著阿賴耶識,第二天他還能記得前一天的事,而且不但是前一、兩天,不管多少年前的事情,他都能記得,甚至于過去生中的事情,他也不會忘記。為什么呢?因為有第八識保持種子不失。這像什么呢?就像我們接受外界的熏習(xí)以后,它有一個影響,而這個影響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 energy,就是能量。不要看原子能很小,但爆炸的力量很大,熏習(xí)也是一樣。為什么呢?因為熏習(xí)下來很多的知識、精力、能力,能夠保持在一生當(dāng)中使用不斷。

  種子雖然有很多,各各不同,但是可以歸納為兩種:一個是名言,一個是業(yè)種。什么是名言呢?譬如說,我們熏習(xí)了很多語言,你看,一個人又懂英文,又懂日文,又懂西班牙話,怎么那么聰明啊?這就是所熏習(xí)的名言,也就是語言、文字,從生下來,幾乎天天學(xué),學(xué)得太多了,所以你的腦筋有很多的東西,不會忘記。譬如你們來聽講經(jīng)說法,為什么不會忘記呢?因為你每天聽,每天熏習(xí),把佛法的知識、概念,在你的腦海里熏習(xí),便永遠(yuǎn)不會忘記。假如一個外國人從來不聽佛法,什么叫佛,佛在哪里,什么叫阿賴耶識,從來不知道,他就是沒有熏習(xí)這個知識,所以他的阿賴耶識里沒這個東西,永遠(yuǎn)空白,直至機(jī)緣成熟,才有可能下種。再講淺一點(diǎn)說,我們一個人知識豐富,是多聞、熏習(xí),累積而成的,不是一天一夜就有的。如果你從小到老,一生都能這樣熏習(xí)的話,就不會忘記,而且可以把這生的東西影響到來生,這也是阿賴耶識、藏識的關(guān)系。它因為能藏、含藏一切的種子,這個種子的影響,就是「能」,就是名言種子。

  另一個業(yè)種,簡單一點(diǎn)說,就是造什么業(yè),就得什么樣地果報。你這次罵人一句話,損害人家,下了種子,造成別人不好的反應(yīng),這就造了一個惡業(yè);稱贊別人一句好話,使人歡喜,使人有希望,這就種了一個善業(yè)。業(yè)有三種,分善業(yè)、惡業(yè)、無記業(yè),為什么我們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雖然時間過去了,空間過去了,怎么還有報呢?因為業(yè)種不亡。好比種子放在倉庫里面,沒有放在田里面發(fā)芽、開花,但這個種子是永遠(yuǎn)不會壞的,它有它的功能性 function 在里面。這個功能性是什么呢?就是它能夠保持業(yè)力相續(xù)不斷,也因為如此,才能講因果,講業(yè)報。并不是另外有個閻王老爺,看你今天做好事,記一記,明天做壞事,記一記,最后死了,閻王老爺算個總賬,賞善罰惡。這是我們中國儒家、道家的思想,并不是佛教的思想。印度經(jīng)典上沒提過一個閻王老爺,可見閻王老爺是我們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儒家因為沒有到這種境界,所以不懂阿賴耶識的道理,就是現(xiàn)在最高的、最先進(jìn)的科學(xué)、心理學(xué)等等,也沒有辦法證明阿賴耶識的存在。這是釋迦牟尼在甚深禪定中,啟悟到的一個真理,因為人的存在與人生,是完全依第八識來的,不但使根身不壞,而且還保持一個種子熏習(xí)的作用。

  阿賴耶識執(zhí)持「變現(xiàn)器界」

  阿賴耶識能「變現(xiàn)器界」。為什么講這個道理?因為這個世界不是人家造給你,是自己造的,為什么呢?這個世界這么大,整個地球這么多人口,好象是先有天地,后有人類,可是不是的,應(yīng)該是先有人類,后有天地。環(huán)境是跟著人而轉(zhuǎn),不是人跟著環(huán)境轉(zhuǎn)。我們中國人講要升官、發(fā)財,要看風(fēng)水,在佛法來說,則看你心有沒有正,才能「人杰地靈」。也就是說,人做得好,地就靈,人做得不好,給你好地方,最后也倒楣;你若沒有福報,弄些名目,或巧取豪奪,就算弄到了風(fēng)水寶地,也沒有用,再好的福地,你也住不安穩(wěn),馬上就得搬家。譬如說某人有福報,買了一百萬元的房子,但是你去買買看,就算你有一百萬的房子,結(jié)果頭痛了,今天繳保險,明天繳 payments 什么的,飯都吃不下,沒有福報嘛。

  再打一個比方說,這是過去慈航老法師講的故事,因為這個道理很深,所以必須用講故事的方式。他說有人養(yǎng)了一只豬,他說:「豬大嫂、豬大嫂,你在豬圈里面這么臟,這么邋遢」,于是就替豬大嫂洗了個澡,換了個好的被單,好的床,好的蚊帳,灑了香水,都弄舒服了。但是這個豬不到一個小時,又大便、小便,混身又弄得臭哄哄地,他并不是不要干凈,而是沒有福報享受啊!一個畜牲怎能和人的福報平等?再說「骯臟」在他的業(yè)報里,不見得就是骯臟。你看報紙上有一則外國人和豬接吻的報導(dǎo),這個人不用看一定臟得不得了,怎么和豬接吻?豬和人是這么地不同,豬是畜牲,沒有人福報大,這東西很臟,很粗糙。這個故事說明了眾生八識田中的共業(yè)所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完全不同。

  人雖然也苦,但至少比畜牲好得多了,環(huán)境好,享受也好。為什么呢?因為佛法講業(yè)報,業(yè)報從哪里來的?從種子來的,所以又叫業(yè)種。你種了好的因,就得到好的果報;你只能住二十萬的房子,就不要想住三十萬的房子,為什么?福報不夠住不得的。每個人不但今生造業(yè),過去生中所造的業(yè),也會影響現(xiàn)在,現(xiàn)在會影響未來,它是一個連環(huán)性,不是一個很多的點(diǎn)。阿賴耶識會把你過去的福報,帶到現(xiàn)在,把你現(xiàn)在所做的善惡因,帶到未來去。好比一個有錢人的兒女,他生來就是福報大,因為父母有錢;假如在過去的帝王之家,貴為太子,百官大臣雖然偌大年紀(jì),看到了還是要磕頭,因為生為太子,福報大。當(dāng)然福報是無形地、看不見地,皇帝才是踏踏實實地,但是做皇帝當(dāng)然是享福報。不說古代,說點(diǎn)現(xiàn)在的。常?吹今R路上,鮮亮華麗的車子跑來跑去,不禁會問,為什么他們開的是五萬塊錢的汽車,我一部壞汽車「踢踏、踢踏」地還開不走,因為沒有福報嘛。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有一年在紐約,冬天很冷,看到那些 homeless 孤苦伶仃,雖然政府給他們錢,也給他們避寒的房子,但他們住不下去,非要在外面流浪,弄一個紙箱子當(dāng)被單,到垃圾堆里撿東西吃。他們只能過那種日子才覺得舒服,叫他們住好的房子,保持整潔,不要酗酒,他們反而過不下去。為什么?沒有福報享受嘛,當(dāng)然這信不信由你們啦。

  既然福報是修來的,但是怎么從前世會帶到今生來的?這是因為阿賴耶識里面含藏著種子,有「變現(xiàn)器界」的作用;同時因為每個人心里面含藏著許多不同染污、清凈的種子,它所顯現(xiàn)的環(huán)境因此也有大有小,所感的環(huán)境也就有好有壞。譬如投胎當(dāng)人,為什么有人會在美國,有人會在中國?首先「變現(xiàn)器界」顯現(xiàn)大小不同的環(huán)境,大環(huán)境就是像美國、中國,再次一點(diǎn), orange county 或蘇州,是個不大不小的環(huán)境,這是大環(huán)境的顯現(xiàn)。小環(huán)境也是這樣,像家庭,每人所應(yīng)現(xiàn)的家庭小環(huán)境都不同,或更小一點(diǎn),每個人面貌都不同,這是因為每個人心里面造的業(yè)不同,所以家庭、相貌也不同。如果過去生沒有種過福報,自然生在很差的環(huán)境;若種了善因,今生就生在好的環(huán)境中享受,若沒有這個善因,對不起,一超過應(yīng)有的享受,就開始頭痛。這也就是說,每個人的造化、境遇千差萬變,是因為每個人造的業(yè)不同,善業(yè)、惡業(yè)一起攪和,這個能把業(yè)由過去帶到現(xiàn)在的,就是阿賴耶識「變現(xiàn)器界」的執(zhí)持作用。

  講了那么多例子,如果你還是不能理解,那么看看今天這個世界上,為什么億萬人口中,有的人很享受,有的人卻是一輩子受苦受難?像現(xiàn)在,我們在美國,過得很舒適,但你到非洲,或大陸很多窮鄉(xiāng)僻壤去看看,雖然是我們的同胞,我們的父老兄妹,但是他們過的日子卻很苦。我們很僥幸,逃難逃到臺灣,臺灣享福還不夠,還跑到美國來享福。雖然如此,美國也不是人人可以享受,壓力很大,福報不同,遭遇也不同,若沒有福報,就算千辛萬苦地跑來美國,也是茍延殘喘,打工渡日。是不是?這福報那兒來的?當(dāng)然是自己修來的。為什么帶到這生來?就是阿賴耶識「變現(xiàn)器界」,也就是阿賴耶識由業(yè)的變化,顯現(xiàn)了環(huán)境,這依業(yè)之報,即成了日后依靠的環(huán)境。

  為什么講這個呢?因為極樂世界的清凈國土,是阿彌陀佛從無量劫以來,所修的清凈業(yè)種在極樂世界里開花結(jié)果,所形成的一個清凈、莊嚴(yán)世界。所以今天我們念佛的人,可以有福報地在這娑婆世界念佛,很誠敬地觀照到佛的因緣所聚集的清凈佛種與清凈善法,這些種子待這一生過去,到了下一生,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在那個世界,與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相聚一處,享受一個清凈的微妙、莊嚴(yán)國土,這個叫「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不懂這個道理的話,我們修行、做好事,有什么用呢?死了就完了嘛。從這些地方去了解佛法,才知道佛法是整體性的,不是片斷性的,也就是因為有這么一個阿賴耶識。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