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阿彌陀經(jīng)講記 八

  阿彌陀經(jīng)講記(八)

  我們這有個女老師,她才出生八十天她父親就死,母親把她帶著,她父親死了兩年才轉(zhuǎn)世。五歲時一天忽然說起大人話:你們找某處某家找來,我要給她說話。找去就說家里還有那些事沒有交代完,一樣一樣說,說了想起前世還哭,他這一家人聽了也哭,哭了又怎么辦?這個事不好解決。他的太太把他氣毒了,說他:你不想把我們孤兒寡母丟下就走了,你今天找我說這些話有啥益處,你還是一個五歲的娃娃,未必回到家里來給我當家長,來幫助我什么?她就正色訓了他,就把女兒帶走了,從此那個五歲的娃娃不提這個事了,提也無益,這個轉(zhuǎn)世的娃娃還在工作。那時把他們找去說得活靈活現(xiàn)。你說這個事是不是假的?老師給我說的,她也沒有認那個娃娃。真人真事,她沒有給別人講。所以三世因果,有好多實在的事,現(xiàn)前實在的事,過去實在的事,經(jīng)書記載的很多很多。我們首先要把三世因果信下去了,我們才會念無常。若不信,死了就完了,有啥意思?有的人就多掙些錢為兒子買房子,有的人想只活幾十年,專為世人做好事,這是世間頭等好人,不是好多。真正好的共產(chǎn)黨員他就不信有后世也認真做好事,那可以。多數(shù)不行,想這幾十年要值得,所謂值得就是吃好穿好耍好,這不行,成了世上的禍源,于世人沒有用處。所以三世因果我們從道理上,釋迦佛與大弟子神通親眼所見,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先提出來,認識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因緣所生佛法叫有為法。這個東西有它的主因有它的助緣才產(chǎn)生的,這些東西都是要消滅的。人也是有為法,人也是要死的,免不掉。人要死,趁我還沒死我要多做好事,好事中的好事就是要懂得佛法,在佛法中找到一條修行的路。世間社會上認為的好事,我們佛弟子都應(yīng)該力所能及做,所以佛弟子就應(yīng)該做社會上頭號好人,才不愧于當佛弟子,佛弟子心因果,你不行,咋個做好人?要行善,要力所能及的做好事,爭取做頭號好人。從前我們父親與他的同學都是民主人士組織一個好人團體,里頭有部分人就是民主人士做好人,說話好、行好事、存好心,不信佛法也該如此。有些人有多生累劫的自私的習氣就是要當壞人。當壞人就是從自私的習氣。佛法說無我,根根沒有那個我,你自私自利一天到晚為那個我打算。批評人說的:你我執(zhí)當頭,看什么問題都替我打算自私自利。佛法說你那個我是個假東西,一天把你哄著為它服務(wù),當了傻瓜。世間上聰明人就為我服務(wù),我不吃虧。佛說你那個我根本是個錯誤的你為它服務(wù),就是個大傻瓜。佛法是出世間法,看問題就跟世間不同了。

  第一念無常,修行要修無常,第一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是一個粗的無常,但這很要緊的。細無常就是佛說三法印的諸行無常,修行的人要隨時修無常觀。隨時隨地觀察世間周圍環(huán)境物質(zhì)的精神的,都要把那個無?吹。我們光看到樹長,冬天落葉,春天開花,我們沒有看到漠不關(guān)心,八指頭陀看到桃花落就開悟了,大哭一場,因為他觸到那個境忽然親切體會,叫萬物的無常,于是他非常沉痛的感覺無常之可怕,無?刂屏宋覀冋麄宇宙,人生。拿人說,人命無常,拿世界說,世界有成住壞空。我們在這個環(huán)境中,我們是愚癡,多生累劫習慣了,無常就無常。但有智慧的人,他遇到那個境一下子就深刻體會無常,痛念無常。修行第一步痛念無常,覺得無常跟我自己有切身的關(guān)系,不是隔壁的事,修行的道心才發(fā)得走,所以念佛的人要把“死字常將掛上眉”,把死字掛在自己的眉毛尖上。不要想我還年輕。年輕一樣要老,光陰飛逝,我們年輕當然比老的沒有那么緊迫,但是也說不定,我們還是要緊迫。我們現(xiàn)在要緊要修,要培福培慧,要靠我們現(xiàn)前分寸的光陰,隨時隨地修無常觀,要有這個緊迫感,我們沒有時間去打閑岔,沒有時間去到處游山玩水,沒有時間去嘻哈打笑,把無常觀修起了我們修行才上得到路。而念佛法門首先提出粗淺的無常,就是死無常,所以念佛法門特別說要修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念佛法門的成效主要修到臨命終時,所以修念佛法門隨時要想到死字。若認為臨命十念都能往生,到臨終時我把十念拿出來,著什么急!不是那么回事,曉得哪天死?今晚死要有這個感覺,要有緊迫感,才推動我們對佛法學習,修習都要快要忙,不要悠悠忽忽,我們念佛隨時想到死。從粗無常,然后進一步體會佛說的微細的無常,剎那剎那的無常,一切事物的生住異滅,包括我們的人生在內(nèi),都是剎那無常。我們根本沒有體會到剎那的無常,這是細的無常,看到人沒有死,過了一分鐘就短了一分,過了以剎那壽命短了以剎那,下一剎那根本不是前以剎那的你了,所以念佛第一修無常觀。無常觀就是三法印的第一個。

  二一個念佛法門的好修無我,無我我們更修不起,總覺得有個我,把這個我放不下。念佛的人,念佛念念就把我放下了。所以斷我執(zhí)談何容易,真正老實念佛用功念佛就能念到忘我,心頭裝的佛,沒有裝有我。我們凡夫就是把俱生我執(zhí)無論何時何地總是我字當頭,把我放在前頭。天天不斷念佛,心里想的只有佛就把我放下去了。念佛法門看似簡單,它把什么法門都包進去了,什么修行都包進去了,所以叫圓。怎么叫頓?我們現(xiàn)在水平很低,要想成佛,談何容易!自己都想我是凡夫,哪有那么容易?容易,說念佛法門就有那么容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時心想阿彌陀佛,把凡夫自己就忘掉了心頭只有佛,就能成佛。這是不是唯心主義?什么叫唯心主義?你不要把心跟物看得太粗淺,我們把心跟物分成兩截來說,是粗淺的心與物,說這是物質(zhì)這是精神,這是低級的看法,高級的看法是,心與物合為一個。現(xiàn)在科學講物質(zhì)的世界歸根到底是一些功能,佛法講唯心,講唯識,阿賴耶識歸根到底是講的功能,不管心也好物也好基本是功能,這就超乎我們尋常,把心跟物看成兩個東西就把宇宙人生問題解決不到。把心跟物看為一個東西,這個問題就解決了。物就是粗淺的現(xiàn)象,心就是高級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念佛。二個,能斷我們的人我執(zhí),也能斷我們的法我執(zhí),念佛才能無我,用念佛法門來無我。念佛法門把我跟佛合為一體,我在念佛,以后我也要成佛,念到心頭只有佛,實際上佛也就是我。所以我們要懂無我,要從法相道理來講這個無我。第一講人無我,五蘊無我,一切有情都是五蘊假和,再說唯物一點,是四大假合,人就是一堆物質(zhì)。你這個身子是四大的身,你看到的我的身體,我的人身。身體是四大假合。佛基本談的還是唯物的,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四大假合就是物質(zhì)的,四大就是色法。第一執(zhí)著有我就從這個地方起我執(zhí),把四大假合之身當成我,更進一步是把五蘊假和之身,色受想行識當成我。念佛這個我就放下去了,我的心就跟佛合成一個,我的心里心心念念只是念佛,就把凡夫的我忘了。我們看真正用功是在老實念佛的人,一般煩惱要輕些,因為他心里裝的是佛,沒有裝我了,我就拿給佛代替了,這個是斷我執(zhí)很直接簡單的辦法,好辦法。

  真正用什么方法斷我執(zhí)?很不容易,要多久的修行。所以這個叫頓,學禪宗是頓教,如果你是上根利智一下就開悟了,就解決問題了,是個頓。念佛也是一個頓,就念一句佛,就用這個方法就可以把你的塵勞妄想掃干凈,可以把凡夫的思想變成佛,這個也就是三法印的諸法無我。諸法無我放在那,怎么用?在那個地方發(fā)揮作用?結(jié)果還是擺在所修的法門上。不管你哪宗哪派講了諸法無我,最后還是要擺在你修行上,要用起來,念佛這個辦法把它用起來。所以念佛法門,這個法門就是頓教圓教。二天我稍微講五時八教。念佛伽陀以開頭就講“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該八教”。五時八教,念佛不說好多教,就是你能信愿行,能老實念佛什么都包進去了。不管什么佛法的辦法都包含在里頭了,直截了當,直下承當,擔當?shù)闷?我能夠成佛,給你說你要成佛,我覺得我怎樣成佛,念佛法門說,你認真念佛就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之后不再受生死輪回,跟那些阿羅漢大菩薩,所以第一要信得急,就是直下承當,相信念佛能成佛,相信我念佛能出三界,這個就是上根利智。有問什么是上根利智?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你信了這個法門以后再不動搖,不三心二意,不胡思亂想,不對佛的話有懷疑。若懷疑,這就叫鈍,再不懷疑,就是上根利智,是利根,是頓悟,念佛法門就把諸法無我的法印包進去了。

  第三,涅槃寂靜,念佛法門不說涅槃寂靜,念佛法門說西方凈土,西方凈土是變相的涅槃寂靜。大涅槃不是小乘的涅槃。說我們脫離了生死輪回,這個人就灰身滅智,物質(zhì)精神什么作用都消滅完了,不再受生死,身子化成灰,智慧也不起作用,不發(fā)心眾生,不受生死,不起作用,佛呵斥叫焦芽敗種。極樂世界去了雖然沒有成佛,必要成佛,等于不退菩薩,不再受生死,等于入了大般涅槃。涅槃寂靜,佛說這個事時說,生死是苦,涅槃是樂涅槃的四個方面常樂我凈。說念佛法門時說娑婆最苦西方極樂,西方就是大般涅槃。我們學佛的人第一個我們趨向的目的是什么,我們的理想是什么?大乘小乘同一個理想就是涅槃,沒有涅槃那個境界就不寂靜,就動,有動就是無常,就是苦。到了涅槃,沒有生死輪回,沒有一切的無,F(xiàn)象,所以叫常。我們世間法就是無常。涅槃的四個優(yōu)點叫涅槃四德。我要想做什么,我就是主宰。凡夫能做什么主?我們老法師說的“你有什么了不起,生老病死跟著你在”!你做不了主,生老病死把你跟著在。你要脫離了娑婆世界,脫離了三界,才做得了主,才有你真正的我,真正的自由。得了涅槃地位才真正有我,才自在了。說西方極樂,是說到了極樂世界等于我們自在,從此不受生死輪回自由了。西方極樂世界實際就體會了涅槃有我。涅槃才能有我,涅槃才能有自由。

  凈:我們的環(huán)境想不得,想到實在是臟得受不得。我們一天肚子裝的什么?我們吃的糧食,營養(yǎng)品,但吃下去,里面裝的是什么?我們大家都曉得。佛說你們就是走路的廁所,那里裝的跟廁所里一樣,凈什么嘛!我們衣服可以說干凈,身外可以說干凈點,里頭是沒有辦法了,哪個肚子都有一包臟東西。全身也不干凈,排泄的東西不干凈,汗水出來不洗不擦臭得很。到了極樂世界蓮花化身環(huán)境才真正凈。涅槃四德就代表極樂世界的四種功德,跟我們生死輪回是正反面。我們學法相講了我們世間是不凈,我們都起不起那個概念,沒有時時想,只朝凈那個方面想,不凈就洗,洗也洗不凈,里頭臟東西要排泄出來。為什么汗水臭?里頭就是臭。所以蓮花化身才真正干凈,所以念佛法門就把三法印理論全給我們包完了。所以我們不要看念佛法門這么簡單,我們學佛法從教理來學,從法相學。千經(jīng)萬論,千言萬語,釋迦佛為了給我們說世間不凈。但說了我們又忘了,如果隨時念佛,就要對比娑婆最苦,西方極樂。對比,第一個身子不凈就是娑婆最苦。佛法叫身子是苦器。娑婆世界受的身子,有了身子無量的苦就從這出來的。有了身子就有苦,身子是苦器。極樂世界蓮花化身沒有苦了,所以這個法門之殊勝。我們就簡單配合我們學的教理說一說,我們才曉得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一番苦心,為我們說出西方極樂來跟娑婆最苦對比。這是給我們想了最好學最好懂的法門,你要信他老人家給你傳的好消息。

  現(xiàn)在做生意講信息,買什么賺錢,買哪樣要長,什么要跌。生死之中靠釋迦佛給我們傳信息,說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生意最做得,本錢不大,要求不高,利息大得很,隨便你怎么修行。談何容易你現(xiàn)身修個不退菩薩,修個菩薩都不易,何況還是個不退菩薩。你在西方去了就是不退菩薩,從此不受生死,給你保了險,真正成佛。所以這個法門之殊勝,釋迦佛不哄人,相信釋迦佛不哄人就是佛弟子。

  昨天簡單把這個問題說一說。前頭說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個莊嚴都是阿彌陀佛功德成就的。前面講了無情的東西,現(xiàn)在講極樂世界有情的東西!皬(fù)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我們欣賞了花,還要欣賞鳥。鳥叫得好聽,只舉幾種!半s色”就是各種各類,不止一種,鳥的羽毛非常好看,人工做不出來。極樂世界的鳥是各種顏色的鳥。鳥“奇妙”: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趣怎么會有鳥?這個奇妙!鞍Q”可以看極樂世界的鳥,“孔雀”:尾毛長,它高興時把尾毛蓬開,就像一把扇子,色很好看!胞W鵡”會說話,這幾種鳥我們都看過!吧崂边@個名字太寬,舍利就是鳥名。舍利弗,弗:是梵語,譯為子。他媽的眼好看得很,如鳥的眼,就叫她舍利,舍利的兒子所以叫舍利子。舍利如黃鶯,美人說話燕語鶯聲。舍利這種鳥似乎像我們中國的黃鶯,眼很好看,有漆黑的眉毛,聲好聽。如果是黃鶯,我們中國也有。“迦陵頻伽”我們中國沒有,叫妙音鳥,它的聲音好聽得很,天人歌神的聲也沒有它的聲好聽,除了佛的聲勝過它,它還沒有出殼就比任何聲好聽。妙音就是說法。“共命之鳥”一身二頭,二頭是兩條命,心里思想各是各,但它感得的報共得一個鳥的身,雪山才有。極樂世界殊勝的鳥多得很,只說幾樣,在我們娑婆世界很貴重的鳥。

  十六觀經(jīng)說,極樂世界的如意珠涌出種種微妙光明出百寶色鳥,顏色好看得很,極樂世界的鳥光明變化,是佛的神力所變,極樂世界沒有惡趣哪有飛禽?飛禽是畜生。不是真正的畜生,是阿彌陀佛化現(xiàn)的“是諸眾鳥,晝夜六時”是:上面說的各種的鳥晝夜六時都在叫,我們娑婆世界人睡鳥也睡,極樂世界的人根本不睡覺,所以鳥也不睡覺唱歌!俺龊脱乓簟崩哮f叫不好聽,這些鳥出和雅音,聲音應(yīng)調(diào)和,不和就噪音,和:調(diào)和,雅:高級的,不是低級趣味的音,F(xiàn)在那些低級趣味的音弄得叮叮咚咚,我們不想聽。“其因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鳥發(fā)出的聲音在說法。演:那個道理不發(fā)揮人家就不懂,演就是把那個道理發(fā)揮出來,演,如流水一樣讓它流出去。暢:通暢,使聽者的思想通暢,聽了就懂,暢,沒有阻塞,這些聲演說佛的微妙法一聽就懂了。說的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這是關(guān)鍵問題,這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個法相,三十七個修行的方法,歸為七類,只說了四類,前面還有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這沒有說。三十七道品就把佛法修行概括完了。道:是修行的方法,是道諦,品:種類,科目,詳細說總的就是一個道諦,依這個道修行就能出生死成佛,小乘依這個修能出生死證涅槃,大乘加上了菩提心就這樣能成佛。道就是我們修行正正的道路。這幾個字在彌陀經(jīng)提出來,是說念佛并不是要你把其它的修行丟掉,不過念佛是個綱,是個鑰匙,里頭把其它法門給包含了。修行具體說就叫三十七道品,南洋國家學佛法就是三十七道品,什么都學完了,把三十七道品學會了就算圓滿了。所以南傳的藏經(jīng)比我們中國的藏經(jīng)少得多,主要談三十七道品。而三十七道品總的就是戒定慧。三十七道品有個階梯,一開始三四十二就把戒定慧包完了。但在這個文沒有說,三十七道品都是戒定慧,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都可以歸納戒定慧三學。學佛戒定慧三學把佛法概括完了。戒定慧三學不能只抓一門,三門都要抓,如香爐三足,只有兩足支不行,要倒,只有一支更不行,真正學佛戒定慧三學沒有哪樣能偏廢。當然三學有擇重,偏重學的,其余的兩樣都學過了。如果是初學的戒定慧三學一樣少不了。四念處,慧學,四正勤是戒學,四神足是定學,三四十二就是戒定慧。

  這個戒定慧是哪個學的?這牽涉修行五個階段叫五道,不管走哪一道修行中間都是要經(jīng)過這個階段的。再說頓,如直升機上天,中間那些空間都是要經(jīng)過,不能說拋掉不要。頓是快,不能說中間有不要的。三學就是鼎之三足,念佛就是戒定慧,念佛伽陀說這個法門就叫圓,什么都包了,叫頓,一齊裝進去。法門僅管這樣圓頓,但是還是要依三十七道品修行。你是凡夫靠佛的力量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三十七道品都不要就成佛,未免太簡單了。到了極樂世界水鳥還說三十七道品,彌陀經(jīng)文很短,這里不能詳講。這里提一提讓我們知道念佛法門不離開三十七道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用三十七道品,如果就不用了,要那些水鳥為什么還在說三十七道品?到了那里還要用。不過到了那個地方壽長,一生就了辦出生死四念處是慧學、四正勤是戒學、四神足是定,正文沒有提,蕅益大師補出來了,我們眾生對前三個四非常需要,不能把它拋掉。積集資糧,資:如錢,糧路上吃的東西,從前我在五臺山看見北方人很節(jié)省,就做干糧。到外不找飯館,有的地方買不到飯,上路要有資要有糧,資糧就是培福培慧,你已發(fā)心,如果沒有發(fā)心沒有目的地就沒有資糧。資糧道,以菩薩說發(fā)了菩提心行菩薩道,有個目的地才說得上資糧,錢存了有個有個用處,修行的人這個資糧是拿來成佛的,不是享福。資糧這個譬喻非常好,發(fā)了菩提心不退固定的目的地,然后培福培慧都算在那筆賬上,才算集的資糧,叫資糧道的菩薩。三個四在五道里是資糧道,比較淺。在極樂世界沒有提,直提五根五力。照說應(yīng)提。蕅益大師提出來,是有道理的。只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是對西方凈土。對我們娑婆世界的前三個四要緊。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是資糧位的菩薩,是真正的菩薩,是加行位的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補處菩薩,就這一生就要成佛,盡此一生便補佛位,跟彌勒菩薩一樣,不再受生死,最后看哪個地方機緣成熟需要佛教化,這個菩薩去補佛位。那個地方缺佛,他就去補佛處。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候補的佛,哪里缺佛,你的功德圓滿就到那去示現(xiàn)成佛。

  在我們現(xiàn)在修行前三個四更要緊,四念處是慧學,照三學次第先講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里先講認識,修行確實也是認識要得緊,認識錯誤就根本錯誤。我們看問題就認識,四念處就是慧學就是認識。四念處開頭講觀,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就是你的看法,看什么要有所觀的境。第一個觀我們的身,身就是最要緊,從生到死,一天到晚把我跟著的,先觀自己。要產(chǎn)生智慧要觀察,觀察各種的境,這個境最初的就是這個身子,就把自己的身子認識清楚。你把自己的身都沒有認識清楚還說其它。佛法修定就是要觀身!三皈依觀》頭一個就是修不凈觀。佛法講修定要觀,要有所觀的境,心才定得下來。定就是心專注一境,我們普通人都有定。專心看書、寫字、繡花,專心在所做的事上,這也叫定,你在專注一境,不想其余的,就是定。有了定把思想集中了,還要有認識。思想集中了叫止叫定。在集中思想的基礎(chǔ)上再來認識所對的境,這個就叫觀,就叫慧。定,不一定坐起來修才有定,你用心時就有定。佛要我們修定,我們專注一境考慮問題,觀就是在考慮問題,觀身,觀后得個什么結(jié)果?是要求你有個正確的認識,佛法修觀要有所觀的緣,對所觀的境有正確的認識,才叫觀。觀就是要把它看清楚,看清楚才有正確的認識。假使把自己的身子看清楚,就看它臟得很不干凈。不但不干凈還壞得很,觀身子像什么?眾生背著這個身子,如像背了一個僵尸,你把它甩不脫,一天問你要吃的穿的住的,都是它驅(qū)使你,這是個壞東西,同時也是個臟東西。所以佛法,頭一個修定就修不凈觀。佛教弟子修定有兩個大的法門:一個是數(shù)息觀,現(xiàn)在醫(yī)學上人心不靜叫病人數(shù),這是修定的基本方法;一個是不凈觀,叫兩大甘露門,你入得了這個門就得了不死的甘露。數(shù)息觀的方法也多得很,醫(yī)學上用的最粗淺的,佛法里的從最初修定用心,五停心觀,到最后修到生圓次第,也是不同的數(shù)息觀!度皈依觀》把生圓次第的框框裝進來的是數(shù)息觀,到生圓次第都有數(shù)息觀,不過方式方法不同。

  不凈觀,不凈與凈相對,沒有不凈想不起凈,沒有不凈觀,涅槃也不想,涅槃就是凈。佛教弟子最初兩大法門,數(shù)息觀、不凈觀。不凈觀在世間禪也要用,修定得色界禪定的人生到色界;修無色界定生無色界,都是從不凈觀。什么叫不凈觀?觀上界是凈,凈:殊勝得很;下界粗,粗:低級。修了禪定的人他一層層定功上去,生的世界不同,上界境界不同,看到天上境界再看欲界低級了,就像現(xiàn)在的人到了外國回頭看自己住的山喀喀農(nóng)村,過的什么日子!凈:我們那個地方低級,修禪定的人也要先看這個境界低級,上頭還有更高的境界,那個高級。這樣步步修上去,修世間禪定就這么修。這個修法不是了生死的,世間外道都要修,他就是看現(xiàn)在環(huán)境低級,要修定生天高級。

  凈土法門主要對比凈土是凈,穢土是穢,然后才想往生凈土,討厭穢土,這是推動他將來往生的力量,修定的人厭下界,也要有凈不凈的對比,所以佛教人修禪定最簡單的是修數(shù)息觀。把鼻中的氣數(shù)數(shù),觀自己呼吸,治亂心。不凈觀是對治你的貪心?傆X得自己的身子了不起,要緊得很,好好看看自己的身子,看清楚了,對它絲毫了沒有什么了不起。佛世時弟子修這兩大甘露門,隨入一道就如得甘露不死。四念處第一觀身不凈。第二觀受是苦,我們眾生除了貪著自己的身體之外,第二就貪享受。實際上我們都有一點講享受,不過沒有那么講究。生活過于講究衣食住行都要高級,人家就要說了,你這個人講享受。

  受就是我們講享受上的受,我們眾生就是在講享受上注意。從前的人說有錢有閑,才研究衣食住,吃好穿好住好,出門車要好。衣食住行就是受,我們凡夫除了愛身體,為了這個身體講享受,有高級的還講精神的享受,主要是講物質(zhì)享受,所以佛才歸總說受是苦,因為我們凡夫不懂苦受是苦、樂受也是苦。凡夫是有苦受就甩掉求樂,佛法說苦受是苦苦,樂受是壞苦,這會是樂,樂境消失,壞了就是苦,它不壞它都是苦。站久了就是苦,想坐;坐久了也是苦受,這叫壞苦,樂變了覺得它討厭就是苦。佛法里說沒有真正的樂,樂是壞苦,原來是樂,損失了就沒有樂。吃好的習慣了沒有就苦。自然災(zāi)害沒有吃的,窮人要好點,有錢人平時吃好的習慣了,到自然災(zāi)害比哪個都惱火,買不出來。壞苦,好的沒有了壞了就苦,剛解放有錢人特別苦。天上也苦,天人要死時特別苦,天上享受慣了要死時有天眼,看到將要投生的地方?jīng)]有天上的好日子特別苦,所以佛說樂也苦。不苦不樂是行苦,無常,時間在過去,這就是一個苦雖然你沒感覺到苦,但時間過去生命在消失,佛法看所有的受都是苦,凡夫一般只曉得苦是苦,還有的人連苦苦也不曉得,那個事是苦,苦謂樂倒。有些愛去鬧熱的地方才好過,把苦當成樂。我們怕鬧熱,看電影是樂,把苦當樂,眾生就是這樣,佛就說苦是苦、樂是苦、舍也是苦。無常就是苦,是逼迫事。我們要反省想想生命光陰,哪個把它擋得住,一秒鐘一剎那在跑,哪個擋得住?大英雄,科學什么也擋不住。人就是逐漸逐漸朝向死亡走,任何人都受,這個才是壓迫我們的東西,所以佛法說死就是王。死王說形象的是閻王是個譬喻死的權(quán)威最大,對任何人都威脅,不是死時才威脅,現(xiàn)在就在威脅你。一分一秒在過去,不停朝死亡走,死王厲害得很我們不好好修行都要作他的移民,所以這個東西最厲害,無常故苦,沒有辦法自然規(guī)律還是苦,感覺不敏銳的人就不覺得。釋迦佛要革死王的命,不受其掌握?嘀B主要是無常故苦,這個才厲害,隨時這個東西都存在,我們不覺得,麻木不仁,遲鈍,凡夫?qū)o常這個問題非常麻木非常非常沒感覺,只曉得幾點鐘開會怕誤點,開會還可以請假,死王來時請不了假。所以對于無常要敏感,對死的無常跟細的無常我們隨時應(yīng)敏感,不要無常常倒。我們應(yīng)觀無常、觀不凈、觀苦,心是無常,心沒有體積,是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是物質(zhì)的沒有體積,物質(zhì)才有體積,可見消長。思想、精神不占空間,光占時間,有時間性的東西,就是無常。我們不能覺得心是我想怎么,的什么想法。我們的我執(zhí)就在這個地方起,我能想。西洋有個哲學家叫笛卡爾,承認有我,說:我思,故我存。因為我會想所以我存在。我們一般凡夫就在這里起執(zhí)著,我想怎么就怎么。佛學叫心學,佛法實實在在,是高級的心理學,又叫內(nèi)學,不是研究外在的東西,是研究自己內(nèi)心世界,反省。反省就是改造思想,首先認識心無常,然后把這個心不要認為是我。我們凡夫起執(zhí)著,粗的認為身體是我,二個認為思想是我。我怎么想就是對的,說,不是,如果有我,心應(yīng)該是常。我,含有常的意思,如果無常就不是我。剎那變,前頭的我就不是后頭的那個我,所以觀心無常。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一個一個的層層觀。開頭簡單,后更進一步,觀法無我。這個我叫法我執(zhí),法我執(zhí)不是在自己身上起我的執(zhí),是在真實東西上沒有看清,看到那個東西的假相。那東西是無常的看為常;不是整體的看為一個,這個就叫法我執(zhí)。人我執(zhí)是在自己身上,自己看自己是常的,一成不變。法我執(zhí)把我除開,在其它東西上產(chǎn)生錯誤的看法,是佛法最后要斷除的這個,這是佛法最高用功的地方。佛法之可貴,佛法不是迷信就在這,全世界的人都迷信都要法我執(zhí),只有佛才說法我執(zhí)要不得。破法我執(zhí),觀想的方法就用辨證的破除。馬列主義說這個地球上從有了佛法出世就有了辯證法。佛以前的思想家不懂辯證法,外道不懂辯證法,就整死要找世界的起源。眾生佛法中最后一層用功,我們說開悟一般就在這個上說。你通達法無我沒有,真正現(xiàn)證法無我,一切執(zhí)著就沒有了!金剛經(jīng)》就叫“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有所住就是有法我,法上沒有翻過,總有一點丟不過,就叫法我執(zhí)。法執(zhí)丟完了就是“無所住”!八 本褪悄闫鹦膭幽畹牧⒆泓c,無所住就是把法執(zhí)斷盡。大般若六百卷就是說一個問題,任何一個法上要通法自性空,就是法空,斷法我執(zhí),這是最后的難關(guān),念佛就把法我執(zhí)斷了。我們不出主意,釋迦佛給我們出主意。念佛不但斷人我執(zhí)還斷法我執(zhí)。我們的法我執(zhí)是各人有各人的主意,打算,各人有各人的糊涂思想。只有佛的主意才對,你聽佛的就應(yīng)把你的我執(zhí)放下法執(zhí)放下,才得大解脫,四念處就講這四個部分。我們看問題想問題應(yīng)該怎樣看,怎樣想,在就是改造我們的思想,就是我們無明我執(zhí),思想不對頭,佛法就拿這個來改造我們的思想。真正學了佛法的人(不是說我)就不會我執(zhí)當頭,我要說我,我就是頭號的我執(zhí)當頭,哪個談何容易把俱生我執(zhí)斷完了,這個要經(jīng)過多劫修行,念佛法門好,就是一下子把你提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受訓。在這個學校不容易學好,我們這個地方的條件不好,佛法里有個好佛學院,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最好的佛學院,那個畢業(yè)就是佛,報到上學就是不退菩薩,不退學不開除你,哪天哪個世界缺佛你就去當佛,這是最好的辦法,我們現(xiàn)在是將就的佛學院,廟子都是佛學院,總學了跟在家人不同的東西。你們在廟上學了東西,才不同世人猴跳舞跳。

  前三個四就是資糧位的菩薩修的,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修資糧位,水鳥都不說這個,這個課該在娑婆世界學,就修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這段很扼要,是我們修行的次第,階級,我們現(xiàn)在還是停止在學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這個階段,到了極樂世界不太重視,還有更重要的要學,所以后頭只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極樂世界各種鳥類說法,說的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這段就是我們要好生學習的,我們不要順嘴念過就完了。我們要知道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面前還得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我們在娑婆世界更離不開,這叫三十七道品。道就是路就是我們要修的道,不能把這個忽略了,念佛也離不開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