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xí)的經(jīng)典。..[詳情]

趣品《圓覺經(jīng)》之三

  趣品《圓覺經(jīng)》之三

  (經(jīng)序)

  如是我聞。

  這個“如是我聞”呀,不是佛說的,而是在佛陀涅槃以后,第一次結(jié)集佛經(jīng)的時候,阿難尊者,坐在法座上面,開口,第一句就說這個。

  為啥呢?因為呀,這位阿難尊者長得太英俊了,是一位當(dāng)時著名的大帥哥,往法座上面一坐,那真是光彩照人呀!他不光帥,長的還特像佛陀,咋個像法呢?據(jù)佛經(jīng)記載,佛陀具有32種好相,哦,就是32種有別于常人的,而且分外莊嚴(yán)的相貌特征啊。

  阿難尊者呢,他竟然具有其中的30種,那不就太像佛陀了嘛!所以呀,當(dāng)阿難尊者坐在法座之上,如果開口就直接說法的話,人家還以為,您阿難尊者成佛了呢。因為,您所說的法,和佛陀完全一樣呀!

  所以呢,這阿難尊者,每登法座,說法之前,先聲明,下面我所說的法呀,不是俺自己的,而是俺從世尊那里親耳聽來的,這些,都是佛陀以前所說的妙法呀!

  ——“如是我聞”呢,就是這個意思。

  同時呢,這四個字也不是阿難尊者自己發(fā)明的,而是在佛陀即將涅槃的時候,由大阿羅漢阿那律尊者,提醒阿難尊者,特別向佛陀問了四個最重要的問題,專業(yè)術(shù)語叫做“四事問佛”,請佛陀解答,這是其中之一。

  ——哪四個問題呢?佛陀是怎樣回答的呢?

  學(xué)佛的人基本都知道,因為太重要了。那就是:

  一、佛涅槃后,將來結(jié)集佛經(jīng)的時候,經(jīng)文的最前面,應(yīng)當(dāng)用哪句話,才能夠區(qū)別于外道經(jīng)典,并且讓大家相信是佛說的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就是:如是我聞。

  ——如果依照《大般涅槃經(jīng),遺教品》呢,佛陀的回答還要多一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jīng)!

  因為當(dāng)時的印度外道們呢,他們祖師留下的經(jīng)典,都用一些“阿”之類的咒音開頭,比較玄乎。于是,佛經(jīng)用“如是我聞”這樣平實的語句開頭,就顯得既莊重,又真實了。

  ——啥叫“外道”呢?心外求法,名為外道。這個詞本來呢,是中性詞,并不帶有歧視性,因為,它只是表明了,大家所修行的方法和教義,內(nèi)容是不一樣的而已。佛法,究其根本,處處不離心性,處處反境界而歸心,所以也叫做“心法”,也叫做“內(nèi)明”。

  ——哎,咱佛法是內(nèi)省、內(nèi)觀、內(nèi)明、內(nèi)覺之法,正和其它那些印度修行人大不同啊!所以呢,相對于咱的內(nèi)覺,就把它們叫做“外道”啦。

  在咱們泱泱中華大國,儒家有一個流派,那就是宋明之際的陸、王“心學(xué)”,南宋的陸象山先生倡導(dǎo)“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甚至主張治學(xué)應(yīng)當(dāng)“不立文字”。乃至其后的集大成者,明代全能大儒,王陽明先生,標(biāo)立“圣人之學(xué),心學(xué)也”,一同被尊為“心學(xué)”宗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從佛教當(dāng)中多有借鑒哪!

  被佛陀統(tǒng)稱為“外道”的那些印度修行人呢,雖然也很了不起,也有禪定,也有學(xué)問,也有咒語,也有法術(shù),等等。但是,他們最終并不能夠完全回歸心的源頭,不能夠從心性當(dāng)中獲得徹底的覺悟,仍然對于某些事物極為執(zhí)著,與佛法有著根本的差別。因此,佛陀才依據(jù)他們的教義,把他們叫做“外道”啊。

  二、佛在世時,弟子們以佛為師,那么,佛陀涅槃以后,弟子們應(yīng)當(dāng)以誰為師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是:以戒為師。

  這個戒,梵文叫做“波羅提木叉”,佛陀在《佛遺教經(jīng)》當(dāng)中,說得特別明白:

  “汝等比丘,于我滅后,當(dāng)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dāng)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那么,出家比丘,也包括比丘尼,等等,咱以戒為師,應(yīng)當(dāng)不要干些啥事兒呢?哪些事情,是佛陀不允許我們?nèi)プ龅哪?

  這些內(nèi)容,本來屬于戒律范疇,不允許在家人學(xué)習(xí)的,也不應(yīng)當(dāng)公然講說,因為這是內(nèi)部文件,不宜公開呀!

  大唐盛世的時候,咱們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李世民先生,他就很清楚佛教的這個規(guī)矩,雖然是皇帝,他也不敢去破壞。為啥呢?那顯得自己多無知呀!連佛教常識都不知道,哪有資格做天朝的皇帝呢!太丟臉啦!

  ——于是,他很煩惱。為啥呢?因為,按照歷朝歷代以來的慣例,和尚出家了,就不再交稅了。而且,只要他不違犯國法,您任何官員,都沒有資格管他,就算他整天吃喝玩樂,不修行——這不犯法呀!您竟然拿他沒辦法!

  ——這咋行呢!將來這地痞、流氓都混到了和尚隊伍里面,嗨嗨,您還管不了他,這,這不亂套了嗎!

  哎,天無絕人之路,咱太宗皇帝手下那是人才輩出哇!有人就稟報啦,說陛下呀,佛教的戒律咱的確是不能學(xué)的,偷偷看都不行,那叫“盜法”呀!

  但是呢,釋迦牟尼佛他未卜先知啊,他早就知道有這一天,所以呀,他特意給陛下您準(zhǔn)備了一部佛經(jīng),嘿嘿,佛經(jīng)咱是可以看的呀!里面呢,把和尚、尼姑們,不應(yīng)該做的事情,都講出來了,特意請您用這部經(jīng)來管理他們的呀!

  ——嗬嗬,有這等好事!哎呀,阿彌陀佛,佛祖慈悲呀!趕快把這部佛經(jīng),去給朕請來!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就看到了這部《佛遺教經(jīng)》,仔細品讀之后,龍顏大悅呀!命令御書房抄寫數(shù)千冊,責(zé)令各州縣官員,人手一冊,仔細學(xué)習(xí),并以此來約束轄區(qū)內(nèi)的僧人,如有違反者,送僧官(咳,就大略相當(dāng)于咱現(xiàn)在的佛教協(xié)會吧。不同之處呢,僧官都由高僧任職,享受國家待遇的)查辦。情節(jié)嚴(yán)重者,先革其僧籍,恢復(fù)俗人身份,再依照國法懲處。

  所以呀,這部《佛遺教經(jīng)》,既是佛陀給弟子們的遺囑,同時呢,也是用它來讓大家監(jiān)督出家人修行的呀!

  關(guān)于出家人不該做些什么,怎樣才叫做以戒為師,《佛遺教經(jīng)》當(dāng)中,基本上都說清楚了。歸結(jié)起來,與當(dāng)今社會現(xiàn)狀有關(guān)聯(lián)的,大約有下面幾點,咱用白話文把意思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出家人持戒,不可以做生意,不可以買房子、買地,不可以養(yǎng)殖或者放牧,也不可以種植農(nóng)產(chǎn)品,總之,應(yīng)當(dāng)遠離一切財產(chǎn)和財寶,就像避開火坑一樣;

  (二)也不可以開荒種地,不可以開藥看病,不可以算命、看風(fēng)水,而且,生活要簡樸,少吃少用。那靠啥生活呢?依靠信眾的布施供養(yǎng)為生,佛陀把這叫做“清凈自活”;

  (三)出家人不可以參與國事,不可以做外交使者,不可以學(xué)習(xí)鬼咒畫符,不可以煉丹藥求長生不老,不可以喜好結(jié)交權(quán)貴富人;乃至于對于某些人特別親近,或者對于某些人特別輕視,都是不可以的;

  (四)那么,出家人應(yīng)當(dāng)做啥呢?應(yīng)當(dāng)隨時端正自己的心念,尋求解脫。不可以故意掩藏自己的缺點,而用自己修行得到的神奇本領(lǐng)去炫耀,迷惑信眾們。對于信眾們供養(yǎng)的飲食、衣服、臥具和藥品,不能貪婪,基本夠用就行,也不應(yīng)當(dāng)大量地儲存起來。

  ——佛陀說了,這幾點就是出家人持戒的基本要求啊!

  其實呢,還有最重要的五條,佛陀沒講,因為講了無數(shù)遍啦,不必再重復(fù),那就是五戒呀!但是要把其中的“不邪淫”,改為“不淫欲”才合適。

  當(dāng)我把這些內(nèi)容,都清清楚楚地,按照文言文的意思,用白話文寫出來以后,肯定有不少人都在罵我,這個超然小子,真該死啊!你存心想斷了俺的生計不成!

  ——各位大爺,您多包涵哪!不是俺存心要寫的,只是,這不寫出來,俺對不起釋迦老子的栽培呀!

  三、佛在世時,弟子們依止佛陀而安住修行,那么,佛陀涅槃以后,弟子們應(yīng)當(dāng)依止誰而安住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是:依四念處而住。

  本來呢,有些弟子,問這個問題,是想請世尊指定一個接班人,那不就好辦了嗎?以后,聽他的就可以啦!

  ——當(dāng)時,有沒有夠資格的接班人呢?

  ——太多啦!一抓一大把,菩薩、羅漢,證果圣僧,不知道有多少啊!您說五百羅漢?嗨,那只是冰山的一角呀!

  然而,佛陀并沒有讓大家,以后,依止某個人來安住修行,反而,卻把弟子們,統(tǒng)統(tǒng)交付給了一個法門——四念處。

  ——為啥呢?因為這個人哪,他都有缺點,都有毛病,除了佛陀以外,沒人敢說自己,沒有習(xí)氣毛病的,是圓滿的。所以呢,人哪,是靠不住地。哎,其實不是靠不住,而是呢,都經(jīng)不起別人挑刺兒,這一挑,您哪,就不完美啦!

  ——而法就不同了,它看不見呀!沒膚色,沒個頭,不吃飯,不屙屎,不撒尿,不會說話,不會放屁,不是男,不是女,不在東,不在西,各位,請您挑挑它的毛病吧!

  ——哦?您不挑啦?對頭,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呀!

  啥叫“法門”呢?很簡單,就是一種修行方法,它可以把大家引入佛陀的境界,像一扇門一樣,一旦打開了,就可以大搖大擺,登堂入室啦!

  是個人就知道,這佛法呢,有八萬四千法門,多得數(shù)不清呀!那么,哪個法門,最有代表性,最適合所有的佛弟子們,安住修行呢?

  ——哎,就是這個“四念處”。

  ——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所有的大德高僧們,對此啊,都沒有異議。因為呢,這是佛陀所授記的,圣言量啊!

  ——好,咱一塊兒來看看,啥叫“四念處”呢?咋修行呢?

  所謂的“四念處”呀,就是四種端正心念的觀察方法。第一呢,叫做“身念處”,觀察的方法呢?就是“觀身不凈”;第二呢,叫做“受念處”,觀察的方法呢?就是“觀受是苦”;第三呢,叫做“心念處”,觀察的方法呢?就是“觀心無常”;第四呢,叫做“法念處”,觀察的方法呢?就是“觀法無我”。

  這第一身念處,咋觀呢?為啥身體是不凈的呢?

  “身念處”,顧名思義,就是要觀察咱自己的這個身體,看看哪,它是否清凈。咋觀察呢?您哪,先研究一下自己的身體,是從哪兒來的。哎,這一研究就清楚了,咱不是孫悟空啊,不是石頭縫里面蹦出來的,而是從母親的身體里面,經(jīng)過十月懷胎以后呢,分娩出來的。

  那您出來的時候,是啥景象呢?是隔著娘的肚皮,用騰挪大法,一下子閃出來的嗎?哦,一般人還沒這功夫。是啊,順產(chǎn)的話,咱們都是母親,拼盡了全身的力氣,楞從產(chǎn)道里面給擠出來啦。不容易呀!娘不容易,咱也不容易呀!

  再看您出來前后,陪伴您的,先是紅色的血水,又腥又臭;然后胎衣破了,羊水流了出來;再然后,母親開始疼痛,收縮,經(jīng)過了好幾個鐘頭的努力,順利的話,您的腦袋,終于擠出來了——唉,大半個。

  紅彤彤的,為啥呢?這生存壓力太大啦!磨損也挺嚴(yán)重的呀!從里到外,里面是溫暖的羊水,外面是涼嗖嗖的風(fēng),您不由得感慨:唉,來了這么多回,這地球啊,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啦!

  后面咱就不細說了,總之,咱出來的這個環(huán)境,人人都一樣,實在是算不上清凈呀!哎,專業(yè)名詞,這叫做“來處不凈”。

  虛云老和尚,還有過去的大德們,把這里叫做“血窟窿”,不算文雅,但是呢,還挺貼切地。一旦有弟子修行偷懶,虛云老和尚就會罵他:我看你是血窟窿還沒鉆夠!

  ——那么,這血窟窿,咱是咋鉆進去的呢?

  ——那您得往前面,再觀察一下了。

  往前到啥時候呢?那要追溯到投胎的時候,就清楚了。

  細節(jié)呢,咱不必多說,不合適呀!概括一下呢,《楞嚴(yán)經(jīng)》上面說的明白,當(dāng)時,咱的父母呢,那是“欲氣粗濁,腥臊交媾,膿血雜亂”啊!

  佛經(jīng)里面的文字,含義非常深廣,非常精微。咱就說其中“腥臊”這兩個字,相當(dāng)準(zhǔn)確呀!指的是啥呢?是說父精母卵,以及它的氣味。男子呢,是腥臭;女性呢,是臊臭;總之呢,就是臭味相投呀!

  咱自己呢?也是一樣,人家臭味相投,和咱有啥關(guān)系呀!本來沒有?墒,咱有點兒不安分,多生多世的欲望心起來了,于是,咱就加入了進去,唉,嗖地一下子——咱的中陰身,投胎去了。

  于是呢,“腥臊”的父精母卵,加上咱的中陰身,就成為了咱們的身體種子。毫無疑問,它也算不上清凈,專業(yè)名詞,這叫做“種子不凈”。

  在“種子不凈”和“來處不凈”的基礎(chǔ)上,咱再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食物不凈”,都是地里的糞、尿、泥土等等長出來的呀!“組成不凈”,人人都會流汗,皮膚等等最終都會轉(zhuǎn)變成為污垢啊!“排泄不凈”,大小便,確實不凈呀!“究竟不凈”,唉——找了半天,沒找到清凈的地方呀!

  這樣一觀察,結(jié)果很清楚,咱的身體不清凈。無論是美女,還是帥哥,身體都不清凈,于是乎,還有啥好貪愛的呢!這個淫欲心呀,欲望之火啊,也就隨著咱的觀察,慢慢息滅了。

  這第二“受念處”咋觀呢?為啥感受最終都是苦呢?

  “受念處”,顧名思義,就是要仔細地觀察一下,咱們的感受,到底是樂還是苦。

  ——有人會說了,感受嘛,當(dāng)然是有樂有苦啦!

  您說的很對,不過呢,還不全面,也不深入。咱看看佛陀是咋說的吧。

  先說這個“受”,啥叫“受”呢?是的,就是感受。誰感受誰呢?五根感受五塵。那第六意根對于法塵的感受,咋不算在里面呢?因為,它屬于后面的“心念處”,咱后面再討論。

  好,這個“受”,就是咱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感受境界當(dāng)中的色、聲、香、味、觸。

  哎,咱的眼睛,一旦面對著色相,就會感受到它的形狀、明暗、色彩、大小,等等,不一而足哇。如果面對著的是美景呢?心里就會感到愉悅,這就是“樂受”;如果面對著的是慘象呢?心里就會感到悲傷,這就是“苦受”。如果面對著的是平常景象呢?心里就沒有明顯的苦樂感受,比較平淡,這就是“不苦不樂受”。

  這三種呢,就是佛陀對于“受”的簡要分類。然后,通過進一步地深入觀察,佛陀幫助我們認識到,這三種“受”,最終都是苦,最終都沒啥樂趣可言呀。

  各位兄弟姐妹,當(dāng)您面對著災(zāi)難等等悲慘景象,心里產(chǎn)生了有些悲傷的“苦受”的時候,您是否會覺得苦呢?哦,只要不是心理變態(tài),正常人都是的。是啊,專業(yè)名詞,這叫做“苦苦”,逆境之苦,本來就苦啊!

  當(dāng)您面對著美麗風(fēng)景,心里產(chǎn)生了愉悅的“樂受”的時候,當(dāng)然啦,此時,您是不苦的。不過,很快,您是否會在心里感慨:“唉,好花不常開,美景不長在呀!這美麗的風(fēng)景,太少見啦!不在俺的窗戶外面呀!”——此時,您的心里,實際上已經(jīng)丟失了剛才的“樂受”,它被破壞了,轉(zhuǎn)變成為一種遺憾,甚至是傷感了,于是,就不再是“樂受”,而是“苦受”啦!專業(yè)名詞,這叫做“壞苦”。

  ——人們哪,所有的歡樂,都將會一去不復(fù)返呀,都是無常的呀,可大家,為啥偏要追求這無常而短暫的,沒啥意義的“樂受”呢!

  當(dāng)您面對著平常景象,心里沒有明顯的苦樂感受,比較平淡,處于“不苦不樂受”的時候,實際上,咱們的人生當(dāng)中,大多數(shù)情況都是如此啊。此時呢,表面上,您是不苦的。

  但是,仔細觀察一下呢,您就會發(fā)現(xiàn),心里的感受,雖然似乎不苦也不樂,卻還是非常豐富的。哎,咱面對的,一會兒是人,一會兒是物;一會兒是紅,一會兒是白;一會兒簡簡單單,一會兒繽紛萬象。咱這眼睛里面呢,難得消停呀!心里的感受呢?千變?nèi)f化,有點兒亂啊!以后會咋樣呢?心里沒底呀!有意思嗎?沒啥意思,無聊啊!

  ——這種情況時時都會發(fā)生,此時,您心里其實就是一種相對輕微的苦受,一種無奈,一種漂泊之感,一種沒有辦法停下來的遷流變化,專業(yè)名詞,叫做“行苦”。

  以上呢,是眼根對于色塵的感受,其它,耳根對于聲塵,鼻根對于香塵,舌根對于味塵,身根對于觸塵,觀察的方法和結(jié)果也都是一樣的,無非是“苦苦”、“壞苦”和“行苦”啊!咱就不再重復(fù)啦。

  這第三“心念處”咋觀呢?為啥說心念是無常的呢?

  “心念處”,顧名思義,就是咱來觀察一下自己心中的念頭,看看它是否長久,是否能夠持之以恒呀!

  啥叫做“心念”呢?哎,它就是咱自己的第六意識,對于法塵境界,進行的思維分別。“法塵境界”是啥呢?差不多,就是一切外在事物吧,當(dāng)然,也包括這些事物,留在咱心里的那些素材——行話叫做“六塵緣影”。

  各位兄弟姐妹,當(dāng)咱的第六意識,也就是咱的思維心,面對著種種法塵境界的時候,您會發(fā)現(xiàn),它會迅速地進行分別思考,會得出種種數(shù)不清的“結(jié)論”——就是咱的看法呀!

  但是呢,咱真有一成不變的看法嗎?

  您回想一下,小時候,咱看故事片,閱讀童話書,把人呢,直接分成了“好人”和“壞人”。如今呢?您看看自己,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說自己是好人的,到了沒人的地方,多半兒會心里沒底,難免發(fā)虛呀!說自己是壞人的,嗨,也真壞不到哪兒去呀!

  ——這人哪,遠遠比好和壞,要復(fù)雜千百萬倍呀!

  所以說,咱這心里的念頭,以及心念思考所得出的結(jié)論和看法,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長久呀!甚至,每天,每個小時,每分鐘,每秒鐘,都在不斷變化當(dāng)中啊!

  ——哎,這就叫做“觀心無!。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因此呢,咱就不應(yīng)當(dāng)過分堅持自己的看法,因為,它會變。也不應(yīng)當(dāng)過于相信自己對于事物的認識,因為,它往往并不全面呀!

  ——這樣的觀察,可以破除咱們對于心念的執(zhí)著,實際上,也就破除了對于“自我”的執(zhí)著,行話呢,叫做“我執(zhí)”。因為,人們哪,往往會把第六意識的這個思想心,當(dāng)做是“自我”呀。而實際上呢?它并不完全可信。

  對此,佛陀在《四十二章經(jīng)》里面說的很清楚:“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那咋辦呢?咱還沒有得阿羅漢果,那咱應(yīng)該相信誰呢?

  ——作為學(xué)佛人來說,咱應(yīng)該相信佛陀,相信佛經(jīng),相信真正的善知識。這樣呢,咱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人生的方向,在漫漫長夜里,有了曙光呀。

  這第四“法念處”咋觀呢?為啥說一切法最終都沒有主宰之“我”呢?

  “法念處”顧名思義,就是咱來觀察一下,一切法,也就是萬事萬物,到底由誰來主宰?有沒有個不變的主宰者——“我”呢?有沒有固定的屬性——“我”呢?

  啥叫“我”?其一是指主宰者;其二是指固有的屬性呀!

  好,各位兄弟姐妹,咱仔細來觀察一下,萬事萬物,背后的那個“主宰者”在哪里?萬事萬物,到底有沒有“固有的屬性”呢?

  ——有人說了,有啊!這天地萬物,都由萬能的“上帝”做主啊!

  ——好,既然您這么說,咱來觀察一下。首先請問:這位“萬能的上帝”,它是不是愛護一切世人,愛護一切生靈呢?

  ——當(dāng)然是啦!上帝愛世人啊!

  ——啊,假的,假的!為啥呢?因為既然上帝是萬能的,同時它又愛世人,那人世間就不應(yīng)該有災(zāi)難了呀!要知道,這災(zāi)難也是萬能的上帝創(chuàng)造的呀!這說明,它有點兒壞呀!它不愛世人呀!它是假的呀!

  ——MAY GOD! 愿上帝寬恕你這個惡人吧!要知道,上帝創(chuàng)造災(zāi)難,就是懲罰你們這些惡人的呀!

  ——嘿嘿,還是假的!為啥呢?如果說上帝創(chuàng)造災(zāi)難,是為了懲罰惡人,那就說明,所有的那些,在災(zāi)難當(dāng)中死去的人,都是惡人啦!于是,唐山大地震當(dāng)中死去的幾十萬人,都是惡人;汶川大地震當(dāng)中死去的八、九萬人,都是惡人;印尼海嘯當(dāng)中,被海浪卷走的二十多萬人,都是惡人。等等,等等。這樣看來,在上帝眼里,都是惡人呀!這位上帝的心眼兒,也太小了吧!

  ——MAY GOD! MAY GOD! 您寬恕這個魔鬼吧!

  ——嘿嘿,俺還有最后一個問題,請問,人的生死,是否由上帝做主呢?

  ——當(dāng)然啦!一切都由萬能的上帝做主呀!

  ——嘿嘿,假的,假的!完全假的呀!為啥呢?既然上帝是萬能的,它就可以主宰人的生和死,如果它真愛世人的話,那為啥不讓世人都長生不老呢?為啥,它要把世人一個個都弄死呢?這不完全是假的嗎!

  ——很清楚,所謂萬能的造物主,根本就不存在呀!否則的話,萬物由它創(chuàng)造,它由誰來創(chuàng)造呢?它不由別人創(chuàng)造,那憑啥,它就可以創(chuàng)造別人呢?荒謬呀!

  ——有人說了,啊,佛陀開示過,萬法唯心造,大概,這個“心”就是主宰者吧?

  ——您說的是哪個“心”呢?

  ——如果說的是思維心,哎呦,那太棒啦!心想事成啊!俺擁護您做老大!俺需要啥,只要這么一想,它就來了,真好呀!咱這兒可以比得上極樂世界啦!只不過,嘿嘿,這本事,恐怕連您也沒把握吧!

  ——如果您說的是清凈心,真如本性,圓滿覺性,等等。嘿嘿,據(jù)俺所知,那里面恐怕沒啥造作吧!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太會去創(chuàng)造出啥東西呀!一創(chuàng)造就有生滅了呀!況且,它一造作,就是染污,就不清凈了呀!還叫啥清凈心呢!

  ——在這倆心之外,您找不到別的心了。所以呀,萬法唯心,是說萬法唯心所感、唯心所現(xiàn)呀!而一切的感應(yīng)和顯現(xiàn)呢,也都離不開因緣,并不是說有個心,可以主宰世界呀!

  ——那么,萬事萬物,有沒有自己的固有屬性呢?

  ——不可能有呀!因為一切都在變化當(dāng)中,都是無常啊!

  ——有人忽然明白了,一拍腦門,哎,對了,無常和空性,就是萬事萬物的固有屬性呀!佛法,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呀!

  ——放屁!純粹放狗屁!為啥呢?這“無!币枪逃袑傩缘脑,那為啥佛陀在《大般涅槃經(jīng)》里面,說佛性具有“常、樂、我、凈”四德呢?難道佛陀會打妄語嗎!

  ——如果“空性”是事物固有屬性的話,那么,您用拳頭,狠狠地捶水泥墻一下子,看看它空不空呢!是不是可以像六祖大師那樣,刀可以穿過脖子,刀和脖子都沒事兒。您的拳頭可以穿過墻壁,手和墻壁都沒事兒呢?

  ——如果說,佛法當(dāng)中真有什么永恒真理的話,那就簡單了,佛陀只要把這個永恒真理教給大家,咱一下子就成佛了,還用得著在這兒輪回嗎?

  ——要知道,這個“空”和“空性”,一旦到了咱凡夫的分別心里面,它就不空了呀!它就變成“有”了呀!要知道,這個佛法,和其中的種種妙理,也不是實有的呀!

  ——所以說,一切法,也就是萬事萬物,都沒有背后的主宰者,也都沒有什么固有屬性呀!

  ——哎,這就叫做“觀法無我”,本來就如此啊。這樣的觀察,可以破除咱們對于事物實有的執(zhí)著,專業(yè)名詞,叫做“法執(zhí)”。

  然后呢?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得大自在呀!

  關(guān)于依“四念處”而住,咱就先品味到這兒。下面,是阿難尊者問佛四事的最后一事。

  四、佛在世時,惡性破戒比丘,由佛陀來調(diào)服,那么,佛陀涅槃以后,由誰來調(diào)服惡性比丘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是:默摒之。

  ——啥叫“比丘”,啥叫“惡性比丘”呢?

  ——“比丘”就是指已經(jīng)受了全部出家戒律的僧人,女眾則稱之為“比丘尼”。這個比丘呢,意思是“乞士”,這個詞很有意思,哎,大不同于“乞丐”呀!因為呢,“士”的意思很豐富,既可以指知識分子,又可以是未婚男子的通稱,還可以是對某些人的美稱,總之,是指一個有身份地位的人。比如,當(dāng)我們在說“各界人士”的時候,往往指的是人群當(dāng)中的精英分子呀!

  因此呢,比丘雖然依靠乞食為生,哎,就是要飯呀!但是呢,卻完全不同于乞丐,而是一位有尊嚴(yán)的乞討者——因為,我們并不是由于好吃懶做,或者是國破家亡才乞討的,而是呢?遵照佛陀的教導(dǎo),遵行無為之法,為了自己和大家的解脫而乞討的呀!

  ——有人就說了:你、你這個和尚真能忽悠,還、還尊嚴(yán)呢,討、討、討飯能有啥尊嚴(yán)呀!

  ——哎,您別激動,這就是您哪,少見多怪咯!

  各位兄弟姐妹,您到過印度嗎?見過印度民眾所尊崇的“圣人”們嗎?

  ——嘿嘿,那些,都是些討飯的修行人呀。

  ——只不過呢,唉,國情不同啦,這比丘到了咱天朝大國,挨家挨戶去討飯,老百姓們哪,都直翻白眼兒呀!沒轍,大德高僧們,看看這條路行不通,就只好走佛陀允許的另一條路了,哎,那就是在寺廟里修行,等待信眾們的供養(yǎng)。其實呢?和乞食一個道理呀!都是無為解脫之道啊!

  ——那么,啥叫“惡性比丘”呢?

  ——就是指那些,雖然受了全部出家戒律,但是,卻毫無廉恥,故意不遵守的人。尤其是指對于根本戒律,比如,男女之間的淫欲行為,也包括同性戀行為。只要故意違反,行為發(fā)生,立即就失去了戒體,失去了僧格。還包括那些大量貪污寺院財產(chǎn)的人,無論你是方丈,還是當(dāng)家,等等,故意偷盜大量的常住錢財物品,就違犯了根本戒律,失去戒體,轉(zhuǎn)變成為惡性比丘。

  ——各位學(xué)佛者,請遠離這些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有人說,嗨,這事兒啊,哪能讓別人知道呢!神不知,鬼不覺呀!

  ——哎,惡性比丘就是這樣想的。明知故犯,藏污納垢,裝作很清凈的樣子,為啥呢?繼續(xù)混飯吃呀!

  ——這些人,佛陀把他們叫做“獅子身上蟲”,從根本上破壞佛法的,就是這些無恥的人呀!

  ——又有人說了,食色性也,這事兒,人他需要啊!你們這佛教也太不人道了吧!

  ——恰恰相反,佛教非常人道,因為,佛陀不曾強求任何人受戒,或者出家,等等。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礎(chǔ)上的。而且,您出家以后,遇到了心愛的人,想還俗成家,沒問題呀!哎,只要履行一個很簡單的小儀式,舍去戒律,您就可以絲毫也不破壞戒律,清清白白地,回家過日子去了。

  ——這樣的人是很令人尊敬的,因為,他做啥像啥,光明磊落呀!

  ——最可惡的是那些“獅子身上蟲”,明明不遵守戒律,還要在佛教里面混,無知而可憐呀!他們不知道,抬頭三尺有神明,別人不清楚他們的底細,金剛護法神們一清二楚哇!回頭,您就等著上刀山火海,下油鍋吧!嘿嘿,到時候,哥們兒,叫聲小點兒啊,別影響了俺睡覺呀!

  實際上,當(dāng)時,佛陀也叮囑了阿難尊者,如何代替佛來教化某幾位知名的惡性比丘,由于他們還算有些善根,佛陀授記呀,將來,他們還是會獲得解脫的。

  但是,對于再往以后的,更多的惡性比丘來說,教化將會變得異常困難,徒勞無功呀!因此,佛陀才告訴阿難尊者,對于無法教化的惡性比丘,應(yīng)當(dāng)采取兩種措施:

  一是沉默應(yīng)對,不和他們爭吵;二是果斷地將他們“擯”出僧團。

  這個“擯”是戒律當(dāng)中的專用詞,也叫做“擯除”,指的是在僧團當(dāng)中,如果有人故意違犯根本戒律,這個犯戒的過失太大了,按照律文,不允許再進行懺悔,直接失去戒體——也就是比丘的資格,同時,僧團應(yīng)當(dāng)開會,大家共同把他驅(qū)逐出去——就是開除僧籍了。

  在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的,是佛陀的慈悲與嚴(yán)格。為啥呢?因為,沉默應(yīng)對惡性比丘,不和他們爭吵,就是一種慈悲啊!同時呢?也不和他們共住,舍棄他們,讓他們自謀出路,就是戒律的嚴(yán)格呀!

  然而,到了如今的末法時代,持戒的比丘們,固然應(yīng)當(dāng)沉默應(yīng)對惡性比丘,因為這是佛陀的教導(dǎo)啊!但同時呢?雙方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極大變化,無論數(shù)量,還是地位,都與往昔截然不同啦!

  比如說,假如超然小子到了一座寺院,住了沒多久呢,發(fā)現(xiàn)啊,里面多數(shù)是惡性比丘,而且呢,寺院里的住持也是惡性比丘,執(zhí)事們呢?基本都是惡性比丘。

  ——那咱該咋辦呢?對,第一是沉默。第二呢?咱把他們都遷單?嗨,估計呀,那俺就該尸骨無存啦!人間蒸發(fā)的可能性比較大呀!

  ——所以呢,識時務(wù)者為俊杰,咱哪,就不“擯”人家啦,還是“擯”咱自己個吧!

  ——拜拜,您哪!

  以上是關(guān)于“如是我聞”的一些內(nèi)容,緊接著,阿難尊者繼續(xù)講述,親耳從佛陀那里所聽聞的妙法,咱們呢,兄弟姐妹們,一塊兒接著品味,其中的趣味和宗旨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