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學概要 五
佛法修學概要(五)
凈界法師主講
前面是說辨明心愿為立行之標準。大意是說,我們平常修習很多的善業(yè),或者布施、持戒、或者放生。這樣的善業(yè),我們內心當中會有一個疑惑,這樣的善業(yè),到底它能夠讓未來我們得到什么樣的果報呢?從佛法的觀念來說,如是因,如是果。你因地的發(fā)心,你做這個善事,你的動機是要得到人天可樂的果報,你這個善業(yè),使令你來生在人天里面得
果報。如果你做這件善事的動機是出離心,這樣的善業(yè)就使令你趨向涅槃。如果你今天做這個善業(yè)的動機,是希求無上菩提,廣度眾生,這樣的善業(yè)就使令你直接的趨向于佛道。所以說我們的因地發(fā)心會決定我們善業(yè)的方向。舉一個例子,今天種一個木瓜的種子,它的本質是一個木瓜的種子,你怎么栽培它的果報就是木瓜。這個意思是說,你的因地發(fā)心如此,它的果報就是這樣子。因此我們在修行之前,好好的確認我們的因地發(fā)心,就變得非常的重要。這一科就告訴我們,我們如何的在行菩薩道之前,好好的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使令我們內心當中的菩提心,很真誠的發(fā)動出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一念心把它發(fā)動出來。這一科是講到發(fā)心的方法。
發(fā)菩提心,基本上是兩個次第,第一個先發(fā)出離心。第二個再發(fā)菩提心。就是我們剛開始要真為生死,要思維三界的苦,生起一種要出離三界,成就圣道的心,然后進一步再發(fā)起大悲的菩提心。菩提心應該是這兩個次第。怎么發(fā)出離心呢?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三個方法。
第一個、思生死過患。二、思死歿無常。三、思暇滿難得。
「思」就是思惟,我們內心對于所緣的境界,能夠加以分別、加以觀察,叫做思惟。心于所緣,分別觀察。思惟在我們內心活動的時候,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唯識學】上說,我們的思想有兩種,一種的思想非常的堅定,一種的思想是不堅定。換句話說,我們的思想有時候是正確,或者是不正確。有時候的思想是不堅定的。就是有時候我是這樣子想,遇到另外一個環(huán)境因緣,我的思想又改變,就是思想不堅定。不堅定的思想,雖然偶而會造善造惡,但是對我們整個生命的大方向影響不大,對我們生命體,未來果報的深沉,有決定影響力的就是你內心當中,那種堅定的思想。這個就要注意了。不管是善念惡念,你非常的堅定。這個念頭現(xiàn)起的時候,很難轉變的。這樣的念頭對我們的生命就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個堅定的念頭是那里來的呢?就是你要經(jīng)過思惟。就是說你經(jīng)常這樣想,不管是想的顛倒的,或者想的正確的,想久了以后,你的思想就會堅定下來,這個思想就會去影響到你未來的行為。所以我們今天想要確定一個佛法的正確的知見,也要靠一個思惟,這個思惟是如理的思惟,不是一種虛妄的思惟。這三個當中都加一個「思」,就是以
下的內容,你都要很認真的去思惟,才能夠生起理解。
第一個、「思惟生死的過患」。我們在三界當中的生死有三種過患?嘤小缚嗫、壞苦、行苦。」
釋「生死過患」。我們剛剛出家的,或準備出家的,基本上是在我們的身心世界有一點苦惱的境界出現(xiàn),然后我們覺悟到苦,開始尋求佛法的出離。但是我們在佛法中待久一點,慢慢、慢慢的懺悔業(yè)障,積集資糧。善業(yè)的力量增長,罪業(yè)的力量減少以后,我們對生死的苦就沒什么感覺。沒什么感覺以后,這修行就不得力,沒什么力量。你剛出家的時候,內心的苦在逼迫你,身心的苦在逼迫你,使令你有一種精進的動力。如果我們今天對生死的過患只看到眼前,沒有看到來生,你現(xiàn)在的安樂,就會障礙我們的境界,使令我們修行不得力。蕅益大師講,我們修行為什么悠悠泛泛,修行不是昏沉就是掉舉,不是掉舉就是昏沉,提不起勁,不能痛念生死的過患,不能夠痛念輪回的過患,就在這個地方。
分成兩科,「第一個、總說苦諦。第二個、別示苦諦!瓜瓤傉f,佛陀出成道以后,在鹿野苑三轉四諦*輪。三轉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示相轉。第二個、勸修轉。第三個、作證轉。」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狗鹜映删头鸬酪院,他對五比丘講的第一個是苦諦。把苦的相貌說出來,說此是苦,「此」指的是一切三界果報,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苦。什么是「苦」?就是逼迫性。我們在三界得果報,不管你是在欲界,乃至于在色界、無色界高深的禪定當中,你的身心都是煩躁惱動,都是不能寂靜。就是你的身心感到有一種逼迫,若身若心,就是有一種逼迫的感受。這個逼迫的感受就是苦。
「第二個、勸修-此是苦,汝應知。」我們對于這個感受應該抱存什么態(tài)度呢?佛陀告訴我們,這樣的感受你應該要去體會它,把這樣苦的感受去體會出來。我們應該要如實的了知,對苦的感受不要忽略,因為這苦的感受是你未來修行的動力,說你在修行的時候,你為什么你愿意放棄世間的榮華富貴?你為什么愿意在大清晨,天沒有亮的時候,那么寒冷的環(huán)境之下,三點半起床拜佛,這就是你要對身心的苦有所感受,你想要解脫這個苦。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對這樣一種身心的逼迫性,你要很冷靜的去體會它,要去知道它的存在。
「第三個、作證-此是苦,我已知!惯@種身心的苦,佛陀說,我已經(jīng)是如實了知,表示說佛陀所說這個苦的感受是真實存在的,不是虛妄捏造的。佛陀已經(jīng)親證,他已經(jīng)真實的去覺悟到苦的感受。當然,一般凡夫身心粗重,我們也不在乎什么是苦,反正一天過一天。我們對于身心苦的感受不能夠理解,也就修學沒有力量。所以佛陀證明,我對于這個事情是如實了知。
這是三轉,先指出苦的相狀,第二個勸我們去修行,第三個以自己做證明。這是一個總說,再看別示。
別示苦諦有三種,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逼迫的感受出現(xiàn),本身就是苦,所以叫苦苦,兩個苦合起來?嗟谋举|就是苦。三界的苦很多的,我們作一個人,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求不得苦,各式各樣的,車禍、災難各式各樣的苦。但是我們這個地方要介紹就是最嚴重的苦,就是三惡道。我們在三界當中,六道當中有三個果報是非常嚴重的苦,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我們要介紹這三個果報。
先看地獄的苦,假設我們萬一到了地獄以后,地獄是什么境界呢?地獄的身心世界是什么境界呢?「劍樹刀山,鑊湯油鍋」之苦。在經(jīng)論上講到地獄的苦,主要有三類。第一個是跟火燒有關的,熱,火燒的苦。第二個是寒冷的苦,寒冰地獄的苦。第三個是刀割,刀劍割傷身體的苦。這是三類,或者是一種,或者具足兩種,或者三種都具足。就是我們平常在人間造的罪業(yè)不同,得果報也各式各樣。這當中舉出兩個作代表,就是劍樹刀山。
劍樹刀山,刀割之苦,就是說有一種地獄,太陽特別熱,地獄的罪人在太陽照射之下,打著赤腳非常的炎熱,看到大樹就歡喜跑到大樹下去乘涼。風一吹,把大樹的樹葉吹下來,樹葉就變成刀子一樣,就插到地獄罪人的身上。插著就痛,流血就死掉。死掉以后不是沒事情,春風吹又生,又醒過來,醒過來以后,他還記得劍樹的厲害,就跑出去,跑出去
以后,外面的熱又太厲害了,他又忘掉前面的苦,又跑到樹林里面,又被劍樹殺死,如是的輾轉,萬死萬生。這個就是劍樹。
另外一種就是刀山。刀山上地上有很多很多的刀埋在地下,地獄的罪人在山下,很多的狼、野狗追他,狗沖過來,他沒辦法只好往高山跑,往高山跑的時候,他就被刀子全身都割傷,死過去了。死過去以后,春風吹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就是生命體要去嘗受刀割痛苦的果報,直到他把罪業(yè)給受完為止,這就是劍樹刀山。
鑊湯油鍋。就是把油或者是熱水燒了一整鍋,燒到沸騰。當然沒有一個人會愿意自動跳下去,獄卒拿叉子往罪人身上一叉,就丟到油鍋里去了,把這個人炸到剩下一堆白骨,剩下一堆白骨,就撈起來放到地上,春風吹又生,肉又長出來。長出肉以后,又拿刀子又叉,又丟進去。如是的輾轉,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他的生命體就是在受果報,沒有什么快樂,唯一的快樂就是那一陣的涼風吹過來,唯一的快樂,其他的都是在受這種極大的痛苦。
【廣論】云:「此間日以三百矛,極猛貫刺所生苦,此于地獄輕微苦,非喻非能及少分!
我們怎么去體驗,假設我們有一天到地獄,是一個什么樣境界呢?我們一個人是不是可以體驗呢?宗大師講出一個體驗的辦法,說我們人世間以三百枝尖銳的矛,同時以極猛的力量來貫穿身體。我們平常用一支針來插身體的痛苦,就非常厲害。但是他不是,他是用三百枝矛,而且用一種很強烈的力量,把身體都貫穿了。這樣身心的痛苦,跟地獄最輕微的痛苦比起來,還不能及于地獄的少分。就是這個苦是少分中的少分,很難做比喻的。
在永明大師的【宗鏡錄】說,有一個得到四禪的天人,他有神通。他入定以后,他觀察他過去生,曾經(jīng)在地獄受的苦。他看到他前身在地獄受的苦,嚇的毛細孔出血,非常可怕。我們一般嚇的毛細孔出冷汗,就不得了,他嚇得毛細孔出血。能夠使一個有禪定的人嚇得毛細孔出血,這個勢力很強大。就是說我們在輪回當中,有這個危機,有六分之一機會。當我們臨終的時候,萬一起了惡念,去觸動地獄的業(yè)力,到了地獄就是這種境界,劍樹刀山,鑊湯油鍋。這是我們對于未來的生命要警覺的地方,就是在輪回當中有地獄的苦存在。
「餓鬼之苦-饑渴寒熱,刀杖驅逼之苦!
餓鬼道的苦,主要是飲食跟衣服的缺乏。三界的果報體都要有飲食,飲食缺乏以后,就饑餓、就口渴。身體缺乏衣服的御寒,就有寒冷跟炎熱的苦。另外還有一種刀杖驅逼,就是說餓鬼道饑渴以后,就要追求飲食。他拿到飲食以后,會被大力鬼王給搶走,拿刀杖打他,把好不容易那到的飲食給搶走,就是說有一種求不得苦的意思。
【廣論】云:「或有口細如針孔,腹等山量為饑逼,下劣捐棄不凈物,尚不具足尋求力。」這是第一種,有一種鬼,他的外表口細如針孔,喉嚨很細,多細?就像針孔一樣。像針孔,吃什么東西吃不下去,所以我們放蒙山要先開咽喉,就是把針孔的咽喉打開。但是他的肚子非常的大,就像山一樣,腹等山量為饑逼,整天為饑餓所逼。他饑餓所逼,他為什么不找東西吃呢?下劣捐棄不凈物,尚不具足尋求力。因為他過去慳貪的業(yè)力太強,雖然他如此的饑餓,但是這個人世間所不要的不凈物,膿血屎尿,他連見都見不到。有的經(jīng)論上說,餓鬼道連名字都聽不到,連飲食,膿血屎尿,這個名字都聽不到,整天就是餓得發(fā)瘋一樣。他也不知道去找什么東西吃,因為他從來就沒有聽過吃的東西,連吃的東西的名字都沒有聽過。尚不具足尋求力。他根本就沒有具足尋求的能力,他的生命體就是饑餓、饑餓、饑餓,就是這種境界。
「有存皮骨裸形體,如枯枝葉多羅樹!褂幸环N鬼,他身體裸形,沒有衣服穿,當然冬天就寒冷,特別的寒冷。他的形狀就像枯萎的枝葉多羅樹。多羅樹是一種細細長長的樹,身體非常的細長,就像一種皮包骨一樣,這是長時間的饑渴所變的樣子。
「有于夜分口熾然,受用口中燒燃物!惯@種鬼是最厲害,焰口鬼。焰口鬼他在晚上的時候特別的餓,嘴巴就像火燒一樣?跓肴,斷食過的人就有種經(jīng)驗,我們沒有吃飯會感到饑餓,但是你喉嚨不會痛,連喝水的時候。但是你連水都不喝的話,只要超過三十六小時,你喉嚨就長的像球一樣的腫起來。那個球整天就發(fā)熱,所以斷食可以很多天,七天都沒關系,但是你斷水就要注意了,你斷水不能超過三十六個小時。我這樣講是我自己有這樣的經(jīng)驗,你斷三十六小時以后,這個喉嚨就像火在燒一樣,就像焰口鬼一樣?诳实母杏X是比饑餓的感覺更厲害。密教,他修施食,他的前方便,他要你先斷食。后來發(fā)覺有道理,我們整天吃的飽飽的,我們很難體會焰口鬼,一個人沒有飲食吃,內心是個怎么樣
的感受,你很難體會。你要真正斷食超過三天以后,到七天以后,你發(fā)覺時間過的很慢,睡也不對,坐也不對,站也不對,走也不對,搞了半天,一看才經(jīng)過五分鐘而已,就是這個感受苦的太厲害。你有這樣的感受以后,你出來你放蒙山,你會很認真。你感到對方實在是太需要了,太迫切需要了。焰口鬼到了晚上的時候,嘴巴缺水太厲害,口熾然?跓肴坏臅r候,他就去找,找到一些或者是膿血,或者是大小便溺,總是好,還有水氣,但是業(yè)力,到了嘴巴的時候,變成火燒的更厲害。所以說受用口中燒然物。這個東西本來是不會燒的,丟到喉嚨以后,因為業(yè)力的因緣,就燒起來。沒有吃還沒有事,越吃越痛。焰口鬼是最可怕的,最苦惱的。
「有下種類諸不凈,膿糞血等亦無得!褂幸环N鬼,這種不凈物,什么不凈物呢?膿糞血等也得不到。這個地方的得不到,跟前面的不具足尋求力不同。前面的不具足尋求力,說他是連看都沒看過,聽也沒聽過。這個是說,他雖然得到,被人家搶走,被大力鬼王搶走。我們人的眾生,長時間沒有飲食吃,他就死掉了。餓鬼道業(yè)力的支持,長時間沒有飲食吃,他不會死掉。但是那饑渴的感受,那么痛苦的感受,每一天、每一天的增長。就是說,雖然他不會死掉,但是他對飲食的需求,那種渴望,一天一天增長,輾轉增勝。壞就壞在這個地方,他也不會死,但是那個苦受越來越厲害。我們在餓鬼道得果報就是會有這個問題,就是長時間的缺乏飲食,缺乏衣服,身心的苦,整天就受到饑渴的感受。這是我們在六道當中,有一種餓鬼果報的苦。
第三個是畜生的苦!感笊-系縛打殺,互相吞噉之苦!
畜生有兩種,一種是被我們人類所畜養(yǎng)的。如果是畜養(yǎng)的,就是有時候被關起來不自在,或者是打,或者是殺死,煮來吃的。有一種是野生的。野生的雖然牠自由自在,但是生命沒有保障,互相吞噉。畜生的世界是沒有法律的,我們講弱肉強食。你看麻雀跑到地上來叼小蟲吃,他自己也是不安定。牠叼幾口,隨時東看西看,看是不是旁邊有沒有更大老鷹,或者是蛇要咬牠。就是他生命體沒有保障,沒有法律來保障牠的生命;ハ嗤虈n之苦,野生動物的情況。
【廣論】云:「旁生趣中遭殺害,系縛打殺等種種苦,離諸寂滅凈善者,互相吞噉極暴惡!
旁生趣就是畜生道,畜生道的生命是經(jīng)常受到傷害的,牠隨時會有問題。什么問題呢?或者是被系起來,或者被綁起來。綁起來有時候被打,或殺死了。誰去殺牠呢?離諸寂滅凈善者。這些他也不想趨向于涅槃,也不想造作善業(yè),離開了寂滅,離開了凈善的人。他就是興起一不高興,他過去又是打又是殺,畜生道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這是指的被畜養(yǎng)的畜生。野生動物,互相吞噉極暴惡,等于是弱肉強食。我上次看到報紙說一個殺人犯,這個殺人犯他后來出來自首,記者問他,沒有警察抓你,為什么出來自首呢?他說,逃亡的生活,使令我內心非?植啦话,隨時晚上經(jīng)常會驚醒,生命沒有保障,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被抓到,內心不安。長時間下去,我倒不如出來自首,就算死也死的安定一點。畜生道牠的果報體,在整個畜生的循環(huán)當中,畜生跟畜生是不講道理的,也沒什么法律的保障,看誰的勢力大,就把對方給吃掉。所以得到畜生道的果報,他就是經(jīng)常不安,隨時保持不安躁動的感覺。我今天飛出去,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飛回來,不知道。就是互相吞噉極暴惡,這個情況非常的暴惡。
我們應該要去思惟,在輪回當中,有地獄、有餓鬼、有畜生,這種痛苦的果報存在。三惡道的苦跟我們是有很密切的關系,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到三惡道去,當然不是上帝的安排,是由我們內心有罪業(yè)。你說,我有什么罪業(yè)呢?我今生學佛,遵守五戒十善,乃至于出家,怎么會有罪業(yè)呢?事情是這樣的,我們的生命體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們過去有無量無邊的生命。佛法說:「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yè)。」我們無量劫當中,起了很多的惡念,造了很多的罪業(yè),都被我們的阿賴耶識保存下來,都沒有得果報。雖然我們今天是造善業(yè),但是,我們過去可也造了很多很多的罪業(yè)在阿賴耶識當中。宗喀巴大師說:「宇宙地獄業(yè),銀河安穩(wěn)住!拐f雖然我們今天造了善業(yè),但是我們內心當中的深處,累積很多很多的罪業(yè),這個罪業(yè)就像定時炸彈,還沒有觸動而已,那一個時候要觸動不知道。臨命終的時候,要是觸動這個罪業(yè),一剎那間就到三惡道去得果報。
經(jīng)論上說,有兩個兄弟出家,作哥哥的歡喜修學圣道,就從初果、二果、三果,就整個阿羅漢果。弟弟歡喜跟信徒結緣,作一些人天的善法,布施,作這些善事,當然就把時間耽誤了。哥哥是阿羅漢就勸弟弟說,你不要一天到晚到處往外跑,好好的修學佛法。他弟弟就是說,我也是作善事啊!就是不聽。有一天他弟弟得了一場病,死掉了。阿羅漢就緊張,他哥哥就緊張,一入定觀察,我弟弟到那里去了呢?還好,到一個大富長者家做兒子去了。沒有到三惡道去,他內心總是放心下來。這大富長者的兒子慢慢長大以后,這大富長者請了一個褓母。這一天褓母要抱他從樓梯下來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這嬰兒掉到地上去給摔死了,腦袋就摔破了。嬰兒死的時候起了瞋恨心,觸動了罪業(yè)就到地獄去了。他哥哥一看,我弟弟到地獄去了。這是【阿含經(jīng)】的故事。我們今生出家,可能下輩子會得到一個可樂果報,但是以后就靠不住了。只要我們沒有離開三界之前,隨時有可能到三惡道去,三惡道跟我們的因緣是很密切的。到三惡道去以后,要出來就很困難,那時間很長很長,動則幾劫。像祇耶多尊者,他有一天到城里面扥缽,遇到一個餓鬼。餓鬼說,尊者,我的兒子跑到城里面去找一點飲食,等了很久都沒有出來。我想進去,看門的護法神不讓我進去。尊者說:好,我看到你兒子就請他出來跟你見面。尊者問他說:你做鬼作多久了?鬼說:我做鬼以來,我看這個城被蓋起來,后來破壞了,破壞以后,再蓋起來,又破壞,如是七次。我們水泥的房子可以擋一兩百年,他看這個房子七次,他還作鬼。你看這個時間多久,他還在做鬼。這是一個苦惱,到三惡道去以后,惡性循環(huán),要出離就很難。所以我們從三惡道的苦,不但是苦,而且時間長,就是說我們應該要趕快離開三界,避免到三惡道去。
「壞苦-無常變壞之苦。」
前面是講到六道里面苦惱的境界,地獄、惡鬼、畜生。以下是說,在三界當中,我們也有一些安樂的境界。譬如說,我們有一些善業(yè),作一個人,有恩愛的眷屬,積集的財富,高貴的地位,還是諸天的快樂。這些快樂,為什么佛陀說三界都是苦呢?因為這個快樂會破壞,無常敗壞之苦。我們看看歷史,讀讀歷史,看歷代的皇帝,中國的皇帝是集富貴權勢于一身的。你看秦朝末年,秦始皇死掉了,秦二世,是一個胡涂蛋。他也不治理國政,秦始皇獨裁,他治理國家還是有條有理的。他兒子是胡里胡涂的,什么事都不知道的。這個時候,群雄就逐鹿中原,各路的英雄好漢就起來。其中有兩個,一個是西楚霸王項羽,另一個是漢高祖劉邦,楚漢相爭;旧峡催@兩個人,項羽這個人,不管是才華、不管是他的能力武功,都強過劉邦。不過項羽這個人剛愎自用,不能夠容納人才,所以所有的人才都跑到劉邦的地方去了。劉邦跟項羽最后一個關鍵,在烏江那一戰(zhàn),前面的戰(zhàn)爭,劉邦都是打敗戰(zhàn)的。劉邦后來不敢跟項羽打,看到項羽就跑。但最后一個關鍵就是在烏江之戰(zhàn),劉邦用韓信作大將軍,韓信很會帶兵,他用戰(zhàn)術就給項羽打敗。打敗以后,項羽的軍隊就沖出重圍,七重重圍沖出去,韓信就追,追到烏江的時候,項羽這個人是很講義氣的,所以很多人幫他忙。就有人船開過來,要載項羽過江東,說到:你趕快上來,我載你到對岸去。項羽說:我無顏見江東父老,這一仗打下來,死傷太多,帶了幾十萬軍隊出來,剩下二十八個。想當初項羽攻入關中的時候,那時候劉邦跪在地下,很多的大將軍跪在地下,他一個一個封。他是封你作什么,你作什么,你作什么,儼然是一個皇帝的樣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想到當初他那么威風,現(xiàn)在被打敗,他受不了,自殺。自殺以后,當然漢高祖就成功,作皇帝了。你看漢高祖作皇帝以后,也是很威風。你看他楚漢相爭成功以后,帶著軍隊回到故鄉(xiāng),作大風歌!复箫L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刮蚁翊箫L一樣,大風一吹云飛揚,我現(xiàn)在有呼風喚雨的能力。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我的威德統(tǒng)理了整個中國,歸故鄉(xiāng)。你看漢高祖劉邦,他跟項羽打了七年的戰(zhàn)爭,這七年當中受盡了苦頭。他作皇帝作沒幾年,匈奴就開始擾亂,打得他,他也好幾次出征,我看他作皇帝也做的不安穩(wěn),他在位七年就死掉。所以我們看歷史,英雄豪杰,成成敗敗,一下子。就是說,表面上你成功了,我看沒多久他又失敗了,又垮下來。世間的榮華富貴是不能長久的,就是這個無常敗壞之苦。
無常敗壞為什么是苦呢?因為我們凡夫對于富貴的境界會產生愛著的心,你得到以后,你的心情,你今天有它,明天就一定要有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你的富貴失掉以后,你的內心當中是不能接受的,苦的感受馬上出現(xiàn)。就像生龜脫殼,烏龜跟殼不能分開,你一定要分開,那就痛苦。所以說,雖然在三界當中也有一些安樂的境界,但是因為這個安樂的境界是可破壞的,隨時會敗壞的,所以這當中佛陀說它也是苦。
就像一條船,它已經(jīng)失去了控制,船上很多人在唱歌、喝酒、吃肉,很快樂。但是這條船隨時會撞到暗礁,隨時的。雖然現(xiàn)在撞不到,但是這當中已經(jīng)隱藏一個危機了,從這個危機當中,安立它是苦。因為無常,所以就是苦。
「行苦-生滅遷流之苦!
我們身心世界,剎那剎那的變化,這變化本身是不寂靜,就是苦。不過這個苦比較微細。這一科是思惟生死的過患。
總結「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法華經(jīng)】的意思是說,我們在三界里面得一個果報,你就不能夠安樂。為什么不能安樂呢?就像火宅一樣。你身心世界就像住在一個火燒的房子,有一種逼迫熱惱的感受。有各式各樣的痛苦在你的身心會出現(xiàn),老病死,車禍,災難,乃至于三惡道的苦。想起來實在是甚可怖畏。非常的使令人感到恐怖,感到畏懼。三界你一天不出去,一天就是怖畏。這是我們應該要很冷靜的去思惟,在三界里面輪回,就有這樣的一個危機存在,有這樣痛苦的感受存在。
「第二個思惟死歿無常-身世無常,幻緣虛假!
身世指的是我們一個人正報的身心;镁壷傅氖沁@些人事成敗得失的因緣。不管是身世、人事成敗得失都是幻緣,都是虛假的。這個意思就是說,透過我們前面思惟生死的過患,我們會生起一個要出離輪回的心,要追求出世間的涅槃,只有涅槃才是安樂處,三界火宅找不到一個安樂的地方,找不到。只有思惟生死過患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在我們現(xiàn)世當中,有一些安樂的境界存在,會有一些成敗得失的因原來干擾我們,障礙我們出離的心。這怎么辦呢?要思惟死歿無常,就是死亡隨時會到來!印光大師文鈔】說,有一個居士寫信給印祖說:印祖,我念佛老是打妄想,妄想老是停不下來,怎么辦呢?印祖說:你不能把妄想停下來,你要把「死」字貼在額頭上。也就是說,我是一個將死之人,我馬上要死掉,死掉以后就要到三惡道去了,還有什么事情值得我牽腸掛肚的呢?就是思惟死亡隨時會到來,死亡到來的時候,基本上我們認為,我們的眷屬,我們的財產,我們的地位,萬般帶不去,只有業(yè)隨身。只有我們心中的佛號,心中的善業(yè),才是我們的依靠。就是想到一個人遲早要死,然后把這個死亡隨時提醒自己,我總有一天會死亡。古德做一個偈頌:「逆境來時莫動瞋,西方佛子等疏親;我今暫作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刮覀內耸篱g怎么放得下呢?應該怎么觀想才能夠放得下人世間成敗得失?我今暫作娑婆客,沒有一個人在娑婆世界住多久,你成功了又怎么樣?失敗了又怎么樣?不過幾十年的光陰而已嘛!我們今天是一個客人,一個過客對于環(huán)境不要太在乎,暫時的因緣。我們的家在那里呢?不久蓮池會上人。我們在娑婆世界是一個過客,你這樣的心情,就容易把世間的因緣放下,這些家庭眷屬,這些富貴,這些美好的名聲,都能夠放得下。就是說這些都是暫時的因緣,一旦死亡到來的時候,這些都沒有多大意義,唯有我們心中的佛號跟善念能夠幫助我們。這就是思惟死亡隨時會到來。
「第三個思惟暇滿難得。」暇滿的人生要具足兩個條件,第一個要具足人身。第二個要有佛法的住世。事實上從輪回的因緣來看,我們無量劫當中要得到人身,得到寶貴的人身是很難得的。佛陀是贊嘆人身,雖然天的果報比我們來的快樂,但是人的果報有三種殊勝。第一個、憶念勝。天不能憶持佛法,他聽到佛法就忘掉,他沒有記憶力。人的果報體,他內心的世界,他能夠把佛法的道理記起來?嘀B,他能夠記下來?招、無常,他能夠把這個真理記在心中,憶念殊勝。第二個勇猛殊勝。諸天的環(huán)境太過安樂,他道心精進的力量提不起來,雖然他也知道修行的重要,但是安樂的境界,使令他提不起用功的力量。我們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苦的感覺,或者是生病,或者是有什么障礙、挫折,能夠啟發(fā)我們精進的心,啟發(fā)我們一種要出離三界,尋求圣道的心。就是勇猛、精進、殊勝。第三個出家梵行勝。菩薩戒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受,一只螞蟻、一條狗都能夠受菩薩戒,只要有佛性都能夠受戒,不過你要懂法師語。但是出家只有人能夠出家,六道當中只有人能夠出家,只有人能夠出家修習梵行,修行戒定慧。所以說人身有三種殊勝,第一個憶念殊勝。
第二個勇猛殊勝。第三個出家梵行殊勝。但是得到人身的因緣不多的,「得人身如爪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沟玫饺松硪院,你又要遇到佛法的住世也不容易,要有佛陀的出世說法。佛滅度以后,有祖師的弘傳,有祖師的翻譯,才能夠流傳到三千年以后的現(xiàn)在。所以說佛乘難遇!甘Т瞬磺蠖让,千生萬劫何期。」我們今天得到人生,又遇到佛法的住世,
假設我們今生空過了以后,以后就不知道要到那一生,那一劫才能夠解脫。思惟暇滿難得的意思是說,我們前面思惟生死的過患,知道輪回當中有三惡道的果報存在,使令我們驚怖。思惟死歿無常,知道現(xiàn)世的安樂都是暫時的,都是沒有必要去追求的。但是有些人也想,我知道三惡道是苦,我也知道人世間的安樂是無常的,我也知道三界遲早要出去的,但是不急啊!為什么今生一定要出去,我來生再出去也可以,或者再再來生再出去。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呀,我們相信佛法的人,一定相信有來生,還有無量無量的生命等著我們。這當中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你今生就出去。第二個你不急著出去,你繼續(xù)輪回。今生就出去,那當然最好。假設我們選擇繼續(xù)輪回有什么不好呢?這個事情是這樣啊,我們繼續(xù)輪回,雖然暫時沒有什么壓力,但是你在輪回當中吃到的苦,你遲早還是要下定決心,走你現(xiàn)在的路。不過修行是很苦,我今生要出去,要下很大的決心,要做很多很多難行的事情。但是你選擇輪回,你以后吃盡了苦頭,你要修行,你還是要走你現(xiàn)在要走的路。換句話說,這一條路沒有一個人幫你走,這個是我們必須清楚的。就是說這一條路你遲早要走,你晚走、早走,遲早要走,而拖延的結果對我們并沒有好處。因為現(xiàn)在是一個減劫,一代不如一代,佛法善知識的住世,修學環(huán)境,你下一生來,修學環(huán)境比今生差,再下一生更差。法的勢力是一生一生的薄弱,魔的勢力是一生一生強,末法時代就是這樣子。所以這一條路遲早要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既然三界一定要出離,我們應該要把握今生。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我們不應該去拖延,應該把握現(xiàn)在。我們思惟前面的生死過患,思惟死亡隨時到來以后,還要思惟這個人身是多么的難得啊!我無量劫當中,好不容易積集一點善業(yè),今生得到人的果報,總算熬出頭。得到人的果報,又有因緣出家,遇到政治安定,沒有戰(zhàn)爭,又遇到佛法住世,這么多的因緣具足,我今生很有希望能夠出離三界,應該要好好的把握,不要再期待來生,就是你要把握你當下的因緣。思惟暇滿難得,這種機會不是以后都能夠具足的。我們經(jīng)過這種思惟,要下定決心出離三界的果報,叫出離心。
問:?
答:口就是喉嚨,就是喉嚨很細,不是嘴巴。所以有時候看經(jīng)典不能夠依文解義,要看它的意思。
問:?
答:鬼道的世界,有的鬼是善良的鬼,有的鬼他不講理的。他也不是一定需要,他就搶。所以有的信徒就問,燒金紙。古德也有解釋,燒冥紙,他不一定得到利益。因為你燒冥紙給他,他要是沒有力量,保護不住被人家搶走。所以古德勸他說,你要燒金紙給鬼神道世界,你倒不如持往生咒。因為你持往生咒,這個功德就直接送給他。你燒金紙給他,他有鬼來搶的,不一定得的到的。所以祖師大德的意思說,你要燒金紙,你倒不如持往生咒。后來就是祖師大德慈悲方便,有些人要不燒金紙,他就很難過,好吧!那就一邊燒,一邊持往生咒。問題是說,你燒給他,你要看看他保持的住,保持不住。一個人身上拿一百萬,你要注意,隨時有殺身之禍。是不是,金錢不露白。你今天燒冥紙給他,燒船給他,燒各式各樣的房子給他,你要看他守的住守不住。因為鬼神的世界,那是各式各樣的鬼都有,有講道理的鬼,有不講道理的鬼。基本上佛法的意思,你用誦經(jīng),用功德加持給他,最實際,這東西誰都搶不走。佛法是這個意思,從因地上栽培。事相上他要燒的話,我們不要阻擋。但是我們勸他說,你燒一張就念一個往生咒,方便。這樣子方便。要守的住,
他的勢力要強,因為鬼有大力鬼。鬼有三種,多財鬼,三山國王統(tǒng)領很多兵將,這種鬼也是福報很大的,不能隨便得罪的。一個是少財鬼,一般的鬼,有時候多多少少能夠吃到一點東西。最可憐就是餓鬼,餓鬼當中最可憐的就是焰口鬼,他不但餓,口中還燒,過去慳貪太強,什么東西都不給別人的。鬼有三種,多財鬼,少財鬼,餓鬼。我們一般放蒙山主要的對象就是餓鬼,餓鬼的身高也是不高,大概一百多公分。所以我們施食臺不能太高,不能超過三尺,太高的話他吃不到。我們不管作什么,放蒙山也好,持大悲咒也好,雖然法力不可思議,但是心力不可思議,最重要。仁慈的心,持咒。咒是不能自己持的,是那一念心。就是法力不可思議,沒錯。但是心力更不可思議,你用什么心情去持它,心力不可思議,大悲心。
第二菩提心。前面的出離心主要是曰自利。我們觀察在三界中的輪回,會遇到很多的痛苦,今生得到人身,有出離的因緣應該把握,完全是站在個人的身心的考慮。菩提心的范圍就廣,我今天不能只考慮我自己,我在輪回當中,但是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在輪回當中。我不但要自己出離,我自己也有一份責任,來幫助這些在輪回中的眾生,也使令他們一起出離。由前面的出離心,開展出一種對眾生的大悲心,這叫菩提心。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這當中有兩項,總相跟別相?傁嗍钦f我們發(fā)菩提心,每一個人有共同的相貌。別相就是它的差別相貌。
總相,「眾生無邊誓愿度」。
依止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在流轉當中,我必須有一份責任去度脫,我對于眾生有度脫的因緣。這是「依苦諦」, 思惟流轉的苦。我在三界當中流轉,一切眾生也在三界當中流轉,以此類推,我有一份責任幫助他們,使令他們解脫,依止眾生的苦,發(fā)起要度脫的心。
「煩惱無盡誓愿斷」。前面的眾生是一個果報,這個果報是怎么來的呢?是由煩惱,是由「集諦」招感進來。我們對于煩惱的態(tài)度是斷,前面對于眾生是度。我們對于煩惱的態(tài)度是無量無邊的煩惱要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依道諦而發(fā)。」對于佛陀所宣說種種的法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種六度的法門應該好好的修學,依止道諦。修學法門干什么呢?
「佛道無上誓愿成」,對于萬德莊嚴的佛道,我們的態(tài)度一定要誓愿成就。雖然它是如此的漫長遙遠,但是我們有一種希望要成就,「依止滅諦」,依止涅槃而發(fā)的菩提心。
這四弘誓愿,它的關鍵在第一個。你就是因為能夠看到眾生無邊的苦想要度脫,所以才會發(fā)起以下的三個。我要眾生無邊誓愿度,我怎么辦呢?我要斷除煩惱。我不斷煩惱,講難聽一點我自己都出不去了,怎么度化眾生呢?所以我為了要度化眾生的緣故,我要斷除煩惱。其次法門無量誓愿學,眾生有無量無邊的根基,所以我必須廣學無量的法門,才能夠度化他。佛道無上誓愿成,度化眾生唯一的方法就是趕快成佛。佛陀具足無量的波羅密,無量的方便。所以說眾生無邊誓愿度是一個總相,由于眾生無邊誓愿度,才啟發(fā)我們要斷除煩惱,修學法門,成就佛道。四弘誓愿是以第一個為主。
別相。每一個人對于菩提心發(fā)起的因緣不同,省庵大師講出十個因緣。「第一個、念佛重恩故」。我們今生遇到佛法,我們會有一個感慨。無量劫當中,生死流轉,一念的無明,我們現(xiàn)在能夠聽聞佛法,明白生命的真相。我為什么能夠明白呢?佛陀的宣說,佛陀的出世說法。佛陀對我們眾生的恩太重。念佛重恩故。一般人是不容易體會的,你一定要對佛法有一點勝解,在佛法當中得到一點利益了,這個時候你才能夠真實的生感恩的心。經(jīng)論上說,一個初果的圣人,證得我空的智慧以后,他跟真理相應以后,他內心當中的感覺,他有四不壞心。他對佛的感恩的心到什么境界呢?他現(xiàn)在身上只有一碗飯,他要是不吃下去,他就要死掉了?吹椒鹜蝇F(xiàn)前,他能夠把這碗飯布施給佛陀,寧可自己死掉。因為他內心當中能夠得到真理,是經(jīng)過佛陀的引導,沒有佛陀出世說法,我們一個凡夫眾生,都不看經(jīng)典,兩個眼睛一閉,雙腿一盤,我們能夠知道什么事呢?我們什么事都不知道。佛法的真理不是我們打妄想能夠想出來的,一種清凈的傳承,歷代祖師的傳承。當然追溯到最珍貴的傳承就是佛陀的出世,宣揚真理,所以說念佛重恩故。
「第二個、念父母恩故」。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父母親減少他們的飲食來栽培我們,使令我們能夠長大成人,為了要報答父母的因緣,我應該要發(fā)菩提心,趕快成就圣道,把功德回向父母。
「第三個、念師長恩故」。我今生能夠出家,是師長能夠攝受、剃度。師長是法身父母,使令我們今生能夠出家。我們今生沒有師長,還在世間的塵勞打滾,誰能夠出家呢?念師長的恩故,而發(fā)菩提心。
「第四個、念施主恩故」。我們現(xiàn)在能夠息諸緣務,專心辦道,不必把時間耗費在工作上面,由于信施的護持。假設我們不發(fā)菩提心,信施難消,辜負信施的護持,所以我們感念施主的恩故,應該要發(fā)菩提心,趕快成就無上菩提,作眾生的福田。
「第五個、念眾生恩故」。這是一個總相,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的母親,我們?yōu)榱艘s快度化他們。假設我們晚一天成佛,我們就會使令眾生多一天受苦。我們唯有趕快成就圣道,為利有情,愿成佛。我救拔有情唯一的方法就是趕快成就佛道,來利益有情。為了念眾生的恩故發(fā)菩提心。
「第六、念生死苦故-怖苦心。發(fā)菩提心!骨懊嬲f的,在輪回當中,有三惡道的苦。這當中,我們想要避免到三惡道去,唯一的辦法就是趕快離開三界,發(fā)菩提心。
「第七、尊重己靈故-自重心。發(fā)菩提心!刮覀冏x大乘經(jīng)典,知道我們這一念打妄想的心跟佛的心是沒有差別的!感姆鸨娚裏o差別」。依止我們這一念真如本性的心,發(fā)菩提心。尊重己靈,是要一個甚深的智慧,它不是從事相,不是從事相的苦諦觀察。他是從內心的清凈心,觀察到我跟佛陀是同一個清凈的本性,同體的大悲發(fā)動出來的。這種發(fā)菩提心比較圓滿,但是要用很深的智慧才發(fā)動出來的。
「第八、懺悔業(yè)障故-懺悔心。發(fā)菩提心!刮覀冞^去作了很多罪業(yè),我們想要盡速的去懺悔業(yè)障,唯一的方法就是發(fā)菩提心,最快的方法。發(fā)菩提心滅除罪業(yè)。
「第九、求生凈土故-往生心。發(fā)菩提心。」凈土是一個大乘善根界,在三輩往生當中,都要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所以我們想要求生凈土,必須要發(fā)菩提心。
「第十、念正法得久住故-護法心。發(fā)菩提心!狗鸱ㄊ鞘篱g的光明,一切眾生會造罪業(yè),他為什么會造罪業(yè)呢?就是他不明白道理,愚癡。愚癡是罪業(yè)的根源。什么東西能夠消滅愚癡呢?就是佛法。唯有佛法的弘傳,才能滅除眾生的愚癡,使令他能夠生起正見,使令他能夠生起正確的行為。所以念正法得久住故,而生起護法的菩提心。前面主要是依
人,不忍眾生苦。這個地方是不愿圣教衰,依法而發(fā)菩提心。
這一科的菩提心有兩段,一個是宣流出離心,再引生菩提心。這兩科都是要思惟,思惟不是隨便的思惟,是你要遵從祖師大德所告訴你的方法,他告訴你怎么思惟,你就怎么思惟。
「一切法因緣生」,不管善法、惡法都要有因緣才能夠生起,我們這一念心,亦復如是。我們內心的思想也是要有因緣,所以我們一天到晚思惟五欲是快樂的,我們過去就認為財色名食睡能夠讓我安樂的。我們經(jīng)常這樣思惟以后,我們內心當中對五欲就是好樂。雖然我們自己勉強自己不去做,但是內心的深處,是歡喜五欲的境界。我們現(xiàn)在要改變顛倒的思想,你要靠思惟。所以我們修行,不能夠一天到晚只是在內心當中無分別住!痉ㄈA經(jīng)】上說,佛陀出世的本懷,使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你內心的知見要改變。你做很大的加行,一天日課念多少佛,多少拜,你的思想還是過去的思想,你整個生命的大方向,還是不能改變的,你的加行只是得到一些善業(yè)的力量。因為你根本沒有想出離三界的心,你怎么能夠出離三界呢?你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心境。萬法惟心。你沒有這樣的因地發(fā)心,就沒有這樣的果報出現(xiàn)的。我們?yōu)槭裁匆鸪鲭x心、菩提心呢?就是要如理思惟,明白道理。讀圣賢書所學何事?就是明理。一個人明白道理以后,他的發(fā)心才能夠真實,很真誠的發(fā)動出來,他看到生命的真相,看到三界的苦,看到涅槃的安樂,他能夠從內心當中作出正確的抉擇,既然我以后還有無量的生命,我應該要使令未來的生命,到一個安樂的處所去。所以思惟觀察是很重要的。
所以佛法修學當中,第一科最重要,第一個確認你的出離心跟菩提心,你因地的發(fā)心要確認出來,否則你以后修行的方向會偏差。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你加行的越大,偏差的勢力就越強。當然修觀也是很辛苦,世界上的事情,一個功德成就,都是要努力。「不經(jīng)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咕褪侨乐T佛、歷代的祖師也是這樣走過來,勉強自己去觀察。思惟久了以后,你的思想就會有變化,一切法因緣生,它會有變化。
菩提心是要以出離心作基礎,為什么呢?因為祖師說,你不能體驗輪回的苦,怎么要求眾生解脫輪回呢?世間的宗教,你沒有飯吃,我給你面包吃。你身體不健康,我蓋個醫(yī)院。但是以佛法說,這只是度化眾生的前方便,攝受而已。真正度化眾生要到彼岸,佛法的意思,利益有情,佛法講三乘,「乘」的意思到彼岸。因為你給他飯吃,給他身體健康,你不能避免他繼續(xù)造業(yè),甚至于下輩子到三惡道去。他到三惡道去,你不能阻止的。你對有情的離苦得樂,很有限的。你一定要引導眾生到達彼岸,我們才放心,永遠的解脫生死的痛苦,這才究竟。你要引導有情離開三界,你自己對三界的痛苦要有所體會,否則你沒辦法引導他出去,因為你自己都不想出去,怎么引導他出去。所以說他一定要有自己的出離心,然后你從自己的出離心當中擴大,你在三界中輪轉,一切眾生也在三界中輪轉,這樣子才發(fā)起大悲心。
- 怎么修因緣觀?觀察因緣的相貌
- 佛陀用長行和重頌這兩段來說明三界火宅
-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 什么是意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意業(yè)
- 什么是口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口業(yè)
- 什么是身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身業(yè)
- 念佛人為什么要把心帶回家?
- 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發(fā)心跟正見這兩科是基本功
- 修持首楞嚴王三昧開顯智慧光明
- 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 在修首楞嚴王三昧過程中要從不迷、不取和不動下手
- 臨命終時要記。和虏豢盎厥
- 怎么把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念佛的功德
- 如何才能往生?對娑婆世界的愛取調伏到很低
- 只有自己想改變的人才能改變
- 什么叫破壞善根?淫戒的問題是什么?
- 修學佛法是要靠自己覺悟、遠離妄想的
- 如何對待痛苦?三界的三苦分別是什么?
-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