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學概要 十五
佛法修學概要(十五)
凈界法師主講
戊二、五戒
五戒是屬于人乘!溉顺恕沟囊馑贾甘俏覀冞@一念心,依止五戒的法門,能夠使令我們超越三惡道,能夠達到人的果報。
分成兩科:初、正示戒相。二、懺悔方法。
己一、正示戒相。分五:初、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庚一、不殺生。
辛一、解釋名義。
「斷有情命,是名「殺生」凡有命者,不得故殺。若自殺、教他殺、方便殺、咒殺、墮胎、破卵、與他毒藥、令命斷者、并得殺罪!
第一個先解釋殺生的定義,再看內容。
什么是殺生呢? 斷有情命,就是殺生的定義。有情命在律上的意思,就是從出世到后世。我們這個生命體最初的神識投胎,乃至于臨命終的時候,神識的離開,就是全身冰冷以后。這個中間都叫做有情命。這一點要分兩部份來說。譬如說墮胎。一般人說墮胎要七七四十九天才犯根本,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雖然七七四十九天,人的形狀才形成,但是當這個父精母血的和合,神識入胎以后,他就是一個有情的眾生。假設我們把他斷絕了,墮胎,就犯根本不可毀罪。有情命是說,從神識的入胎就是有情命。
其次,我們一般說安樂死,腦死的眾生。雖然他腦死變成植物人,對外界沒有反應,但是他的神識還在,他那個明了的心性還在。換句話說,他還是個有情。假設我們用藥物使他安樂死,也是屬于斷有情命的范圍。這個地方說,只要我們斷絕有情眾生的生命,就是殺生的定義。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關于內涵,看第二段。
「凡有命者,不得故殺!怪灰怯猩挠星,我們都不能故意傷害。這是個總標。以下是別示。
「若自殺」
第一個、就是你自己殺害你自己。你自己自殺,你自己也是個有情眾生,你用瞋心把自己給殺死。自己殺害自己,只犯中品,不犯根本。另外一個解釋,如果你自己親手去殺害他人,使令他人死亡,就犯根本不可悔罪。兩種解釋,一個親自去殺他人。一個自己殺自己。
「教他殺」
你自己沒有去殺,你用語言,或者用書信教唆別人去殺,對方因為這樣死亡,你也是犯根本。雖然你沒有殺,你教別人去殺,也是一樣。
「方便殺」
你刻意安排很多殺生的工具,或者挖了很多的坑,使令人或畜生掉下去死掉;蛘哂腥嗽谧窔⒁粋人,你指示道路,使令這個人被殺死,這也是屬方便殺。
「咒殺」
你用咒語驅使鬼神,你的護法神去殺害別人,或者你驅使你的鬼神去殺害對方的鬼神,對方死掉了,你也是犯殺罪。
「墮胎」
你用藥物或者針炙、手術的方法把胎兒給殺害。
「破卵」
破壞動物的卵。
「與他毒藥」
你明知道他要自殺,你又把毒藥拿給他吃,這也是屬于殺生?傊懊娴那樾,使令有情眾生的生命斷絕的,并得殺罪。
辛二、具緣成犯
「殺戒具五緣成犯-一、是人。二、人想。三、起殺心。四、興方便。五、前人命斷。」
殺生成就的因緣有五個!瑜伽師地論】講業(yè)的成就有三個方向。我們配合這三個大方向。【瑜伽師地論】說任何善惡業(yè)的成就有三個主要的內容,第一個、欲樂。第二個、加行。第三個、究竟。
欲樂,是你內心當中有這樣的動機。
加行,你有采取行動。
究竟,你把這件事情作圓滿。這就構成一個完整的業(yè)。
從殺生的角度來說,欲樂有三個內涵。
第一個:是人、人想、起殺心。當然殺生的業(yè)要成就,他內心的欲樂是要有殺害的心,能殺的是一念的殺心。他所面對的境界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一個實際的情況。你這個殺心所面對的境界是一個人的境界。簡別他不是鬼神或者畜生。因為六道當中人道是修行的法器,一切的諸佛、一切的圣人,都是在人的果報當中成就圣道。好不容易在無量劫當中,從三惡道出來,得到人身。他今生有很大的機會能夠解脫生死,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你把他殺死,這個過失特別重。所以六道當中,殺人是最重。就是說你面對的境界,他是人的境界。
第二個:你心中是做人的存想,你也知道他是人。譬如說,我們在黑暗當中看到一個人,實際情況是個人,但是你認為他是鬼,恐怖,你用刀子把他殺死,事實上,用燈光一照,他是個人,這個不能構成殺罪的。因為你對這個人沒有殺心,你是對這個鬼。你當初心中的轉想是個鬼的轉想。所以說業(yè)的成就要心境相應。罪的成熟是對方是個人,而你心中也很清楚他是個人的轉想。
第三個:你對他生起了殺心。這樣子就構成一種殺心的欲樂。
第四個:興方便。你不但是有殺害的心,進一步采取了行動,用毒藥、咒術、或者是刀劍、棍子等等來加害于他。
第五個:究竟。使令前人命斷。對方的生命結束,被你殺而死亡。這樣子構成一種殺業(yè)的罪,罪就成熟了。前人命斷的定義是包括當時的命斷及未來的命斷。你殺害這個人,當時并沒有死亡,后來還是因為這個傷死亡,他死亡了以后,你也是犯到殺罪,這也屬于前人命斷范圍所攝受。
辛三、犯戒輕重
「若殺父母、羅漢圣人,犯逆罪。若殺人命斷,犯重罪-上品不可悔罪」你所殺的眾生,是人道的眾生,而且你心中也做人的轉想。蕅益大師說:殺親身的父母、羅漢圣人,那就是逆罪。那是無間地獄的果報,五逆罪更重。如果是殺一般的人,使令對方命斷,就是上品不可悔罪。
「殺人不死。若殺天、龍、鬼神等命斷-中品可悔罪!箽⑷巳藳]有死亡,或者使令天龍鬼神死掉。殺天龍鬼神多分來說是用咒術的,一般的刀劍是不能殺的。
「若殺畜生、蟲、蟻、蚊、虱等。若殺天神、畜、蟲等不死,見殺歡喜-下品可悔罪。」
殺畜生或者是見殺歡喜,下品可悔罪。這個是犯戒的輕重。戒律的制教,跟化教的業(yè)果思想不太一樣。制教罪的輕重是約外境。殺生來說是就他所殺的對象,人是上品罪,鬼神是中品,畜生是下品。約外境來安立輕重。但是業(yè)果的角度,它主要安內心。譬如說,你在造殺生的時候,你內心有三種狀態(tài),就是方便時、根本時、成已時。你在要殺生的時候,你殺生之前,內心當中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構想,一種計劃,不是臨時起意的。第二個,你正在殺的時候,生起很大的歡喜心,很重的瞋恨心,甚至于把他凌虐致死。第三個,成已時。你殺生了以后,一點都沒有后悔的心,對你所造殺生的行為念念的隨喜,不生懺悔。這樣子即使你殺的是一個畜生,就算你殺一只狗。這只狗,你殺之前經過很長時間的計劃,在殺的時候你用很重的瞋心把他凌虐致死,殺了以后一點都沒有悔心,那么這樣子在業(yè)果上也是非常的重的。業(yè)果的輕重,它偏重在心。佛陀的制教是偏重在境,以境界來判定。你如果是人,就是重罪。鬼神,中品。畜生,下品。
「若見他殺,有力應就。設不能救,應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
這是蕅益大師的開示,我們一個菩薩行者,不但不能殺生,而且你到外面去,看到有人殺生,我們有這樣的財力,可以把它買下來放生。有力應救。設不能救。假設我們財力不夠,那怎么辦呢?應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這個時候我們在旁邊生慈悲心,觀想這些有情眾生都是過去的母親,他們在無量流轉當中,都曾經作過我的母
親,都曾經對我有很大的恩惠。這個時候你念佛,或者持往生咒、持大悲咒,咒愿加持在他的身心上面,使令他能仗持念佛持咒的功德,能夠永斷惡緣,離開惡因緣。我們對有情眾生,菩薩的心情是廣結善緣。舍利弗尊者有一個小沙彌,這小沙彌有么因緣呢?說過去有一個商人隊,帶著一只小狗去做生意。這小狗平常幫這個商人照顧物品,有一天商人要吃飯的時候,小狗就偷吃這個飯菜。商人很生氣,就用棍子把它四肢腿都打斷,然后丟到荒山野外,不管它。狗痛苦就叫。舍利弗尊者在不遠的地方打坐,阿羅漢一入定,天耳遙聞,就知到這只狗心中有很重的瞋心,死掉以后會墮落到更深的惡道去。舍利弗尊者就起了慈悲心,用那個神通,一剎那間就到狗旁邊。拿一杯開水來給他喝,為他說法,把他心中的恨化解掉。這只狗死掉以后,就投生到一個大富長者家,七歲的時候看到舍利弗尊者,過去有善因緣,臨終的時候得到舍利弗尊者的加持,就跟舍利弗出家了,叫金提沙彌,他善根深厚,七歲的時候就證阿羅漢果。證得阿羅漢果以后,就觀察夙世的因緣,哎呀!我過去是一只狗啊,被我?guī)煾妇攘。感他師父的?發(fā)愿終生不受大戒,侍奉舍利弗尊著。舍利弗尊者往生以后,整個后事都是金提沙彌幫他處理的,舍利子由他帶回去給佛陀。平常我們不要說看到殺生,看到一只螞蟻、看到一只蚊子、蟑螂,我們盡量為他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發(fā)菩提心,同生西方,同成佛道。我們不斷的為他咒愿。這個咒愿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跟我們之間容易感應道交,眾生跟眾生的佛性是同體,你內心當中真誠為他咒愿,他以后就容易跟三寶結緣,生生世世就容易出生到有三寶的地方,在三寶當中受三皈五戒乃至于出家。第二個,你以后成就大菩薩的時候,從極樂世界回入娑婆度有情,誒! 他看到你歡喜,你容易度化他,過去結善因緣。
蕅益大師說:「若見他殺,有力應救。設不能救,應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刮覀兛催@些菩薩,有些菩薩的眷屬很多,生生世世廣結善緣。有些菩薩的眷屬少,所以這一點是很重要,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我們點點滴滴都能跟有情眾生結緣,關鍵在于慈悲心,還有持咒的咒力或者念佛的功德力。
辛四、開緣情況
「無殺心而誤致死。狂亂壞心-見糞而捉,如栴檀無異。見火而捉,如金無異,乃名為狂。-雖無犯戒而世間果報不失!
你沒有殺心,而失誤使令他死亡。譬如說平常走路,失誤踏到眾生,這個也是無殺心而誤致死。另外律上講一種情況,錯誤的情況。說你呀準備毒藥,要毒害某甲。你把毒藥放在這個地方,結果某甲沒有來,某丙來,某丙以為這個是果汁把他喝下去,就死掉了。這個人在律上有沒有犯殺罪呢?他不犯殺罪。因為他一開始所面對的眾生,他是對某甲有殺心,一開始這個毒藥是要給某甲喝的,他對某丙沒有殺心,是某丙自己來誤喝的。所以對這個人來說他沒有構成殺罪。雖然不構成殺罪不會到三惡道去,但是世間的果報不會失的,某丙生生世世是饒不了你的,跟你結惡緣。所以說這個殺生啊,有時候雖然我們失誤使令對方死亡,不能構成殺罪的因緣,但是你傷害了他,在生命的流轉當中,就會有問題,有惡因緣的問題,有冤冤相報的問題,這值得我們注意的。所以蕅益大師也提到,雖無殺心而誤致死,是不犯殺戒,但世間果報是不失的。
乃至于狂亂壞心,精神錯亂要到什么程度呢?見糞而抓,猶如抓栴檀香;見火而抓,如抓黃金無異,這個時候才是所謂的狂亂壞心。這種情況也是一樣,雖然沒有犯罪的情形,但是你傷害對方,世間的果報是不失不罔的。
辛五、持犯得失
「悔犯殺戒-果報-三涂果報-余報-一、短命。二、多病。」殺罪成立了以后,這個業(yè)力會到三惡道去。從三惡道出來以后,做到人的時候,你這個果報體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壽命短。第二個、在這個生命當中容易生病。僧團在燒柴的時候,太腐朽的柴火就不要丟到火里頭去。特別你看到一個柴火,只要你起疑心,懷疑它有蟲,只要有疑心,是蟲或者是蟲想,你心中有生起一種蟲的轉想,你要丟進去,那肯定他殺,就有殺罪。只要有懷疑心你就不能做。譬如說,我們今天穿僧鞋,突然看到一個黑點,你懷疑是一只小蟲,你腳還踏下去,不管這個黑點是不是真的蟲,至少都有輕的方便罪。因為你只要生起懷疑的心,這個時候你都要停下來。燒柴火也是這樣。只要你生起蟲的轉想,生起蟲的懷疑,這個柴火就不能燒,一定要肯定沒有眾生才能燒。第二個就是熱水,不要隨便倒到水溝里面去,水溝都有蟲。在廚房工作,滾燙的湯、熱水,要先沖淡了以后或冷卻了以后,才能沖到水溝,要不然你一沖下去,整個水溝的蟲都被你殺死。有的蟲是很微細的看不到,雖然你當時是一時的失誤,但是世間的果報是不失的。這個要注意的,你跟他結了惡緣,這件事情是不得了的。
廣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經箋要集注】,他講了一件事,民國八十年有一位張春妹居士張春妹啊,她有一天他女兒來到南普陀,要供僧。廣化老和尚就親自接見他,問:你為什么要供僧?他說:我老母親現(xiàn)在住院病得很重,有人勸我誦【地藏經】回向。我誦【地藏經】的時候,說亡者臨命終的時候要為他做功德,超薦亡者,所以我就要來齋僧。供養(yǎng)大眾師,把這個功德回向給我母親。廣化老和尚說:這樣很好,但是你要注意,臨命終的時候,不要急救,不要打止痛藥,要趕快送回來念佛。他女兒就知道了,齋完僧以后就回去了。過一段時間,醫(yī)院就通知病危了,這個病非常危險,不能治把他送回去。他的家人就把張春妹移到家里面來。他女兒又來到南普陀寺,很虔誠的跟每一位法師跪著頂禮,希望法師慈悲能去跟他母親助念。因為虔誠感動,二十幾位法師跟他助念。大眾的威德力,一助念的時候,誒! 沒有往生,氣色又轉好,坐起來,說要吃粥。大家就拿粥給他吃,吃一吃身體就健康,下來走一走,就沒事,念佛方能消夙業(yè)。
印光大師說,就算他時間沒有到,你為他念佛還是可以消業(yè)障,不一定要持什么咒。好了以后,他就平常作息。有一天,在白天,她跟他女兒說:我今天看到我的父親來接我出去玩,到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去。這個女兒一聽到以后,就打電話去問南普陀寺的法師。法師說:這個不對,過去的亡者來找人,那就是不對,一定要阿彌陀佛來才可以。他女兒就跟他轉達,說:你以后在看到這個境界,有過去的亡者,過去的老父親,隔壁的伯伯來找你的時候,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果然一念的時候就消失掉。過了幾天就病危了,身體就不行了,這次真的是臨命終了。南普陀也去了很多法師又去為他助念,助念到晚上的時候,張春妹就講話:阿彌陀佛來了!放大光明現(xiàn)前。這時他女兒說,法師也說:看到阿彌陀佛就跟阿彌陀佛去,萬緣放下。張春妹就說:我就去不了。有一個小孩子抱著我的大腿不肯放我,后面兩只狗,一只白狗、一只黑狗,咬著我的衣服也不肯放我,我走不動。這時張春妹的女兒知道壞了,他說:我母親以前家里貧窮,生了十幾個孩子,生到第十三個小妹,把他給墮胎墮掉了。這個小女孩恐怕是第十三個。那個黑狗白狗是怎么回事呢?我大哥以前眼睛有毛病,江湖醫(yī)生說:治這個眼睛要用一帖藥,要參一只白狗跟一只黑狗的肉燉來吃,就殺了一只黑狗白狗。臨命終的時候來討債了,討命債。這個時候就跟老和尚請教怎么辦?老和尚說:你要跪著跟他懺悔,你不要去障礙我的母親,以后我會多作功德給他回向,跟他溝通。叫張春妹的女兒,代他向冤親債主懺悔,然后為他回向。然后慢慢的,他的小女兒跟黑狗白狗就消失掉,就隨后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殺生,到臨命終的時候會有障礙的,冤親債主會來障礙你。平常我們在做公德的時候回向,不但要回向法界一切眾生,還要回向無始劫的冤親債主。愿我臨終無障礙,就是這個意思。殺生的正式果報在三惡道,但是他的余報會有短命多病的一個問題。
「持不殺生戒-果報-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钩植粴⑸,正式的果報是人天的果報,乃至于能夠慢慢成就佛道。他的余報有四個,持不殺生
第一個、身常無病。就是你的色身很健康。像阿難尊者。阿難尊者有兩個特點,第一個、他的記憶力特別好。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阿難尊者在聽佛陀說法,一聽到以后就永遠記住。多聞第一。第二個、阿難尊者活到一百二十歲,身常無病。他沒有疾病,身體非常的康健。阿難尊者的慈悲心特別強,生生世世持不殺生戒。所以說阿難尊者身常無病。
第二個、寢覺快樂。我們經常能夠起慈悲心、不殺生,睡覺的時候沒有惡夢,睡的很熟、很甜美,寢覺快樂,睡的很安樂。
第三個、壽命長遠。很長壽。
第四個、遠斷瞋習。我們經常持不殺生戒,經常起慈悲心,看到眾生經常就為他做三皈依,為他回向。慢慢、慢慢,我們的瞋心就容易淡薄。修習禪定,得念佛三眛,瞋心一定要淡薄。瞋心重的人打坐坐不住的,心很粗重,靜不下來。瞋心淡薄的人,個性調柔的人,他打坐坐的住。我們經常持不殺生戒,瞋的習性會慢慢的淡薄。對修止觀,尤其是修禪定有很大的幫助。
問:?
答:在夢中是不能構成殺戒,殺戒是要在清醒的時候。要有一個觀念,若以怨止怨,是怨終不止。就是說人跟人之間的問題,決定不是用瞋心能夠解決的,你一定要知道這個觀念。我們過去跟冤親債主結下惡因緣,我們絕對不能說,你要來殺害我,我也要害你,那這個怨生生世世都解不開,一定是要以慈悲心,念佛。其實你那時念佛,肯定沒事,這個時候顯然要懺悔,懺悔業(yè)障。夢中所作業(yè),夢中的時候業(yè)是很薄弱的,他不能構成罪行,不管殺盜淫妄都不犯戒的。在律上,夢中是不結罪的。不過佛陀的意思,你起來的時候,你要懺悔。
問:?
答:如果沒有生命體,主要是有情命,要有神識投胎。這里的破卵指的有情。殺罪的定義是斷有情命。你在《楞嚴經》上看,不能吃動物的東西,不管他的肉、蛋、他的血,因為你跟他結惡緣,雖然不構成殺生,但是結惡緣。如果從聲聞戒的角度來看,他是不結罪的,所以聲聞戒他允許你吃肉,吃三凈肉,吃蛋都可以。在聲聞戒,只要你不親自去殺、不聞殺、不為自己而殺。菩薩戒,佛陀是制斷一切的眾生肉都不能吃,不管你是不是殺他都不能吃。菩薩戒強調的是慈悲心。吃肉吃久也會傷害你的慈悲心。雞生蛋不是給人吃的,是人把牠拿來吃,他的目的不是給人吃的。你吃他的東西跟他結惡緣,嚴格說你吃蜂蜜都結惡緣,他的蜂蜜不是給你吃的,他是要養(yǎng)他的下一代。蜜蜂的蜂蜜是要給他的兒子吃的。所以說要以《楞嚴經》的觀念,牛奶都少喝,因為他牛奶不是給人吃的,是我們把他搶過來吃。牛奶是給小牛吃的。他不犯戒,但是你跟他結下一個惡因緣,在律上是不犯戒。吃牛奶跟吃蛋在律上是不犯戒,但是你吃他的肉,就犯到菩薩戒。
欲樂、加行、究竟。究竟是說這個事情作圓滿,殺生,這個人死亡。偷盜,舉離本處。加行是說你采取很多的方法,采取行動叫加行。
問:?
答:如果是因緣具足的時候,父精母血的和合,當下就入胎。入胎的時候雖然他是一個小的硬塊,但是他已經是有情了,他是個有情,有神識。只要有神識,這就是有情。雖然他看起來還不是個人,但他是有情。有時候有特例,還會奪胎。特例就不講,以一般來說?傊,殺生的定義,他只要是一個有情,是一個有神識的東西,你斷絕他的生命就是殺生。他神識什么時候進去,不知道。但是只要神識進去,神識進去主要一個特色,他有溫度了!成唯識論》說:不管什么東西,只要有阿賴耶識的神識進去,這個東西就會有溫度。壽卵識,壽命,卵就是溫度,識是神識。這三個是有一個就有兩個,三個一定和合,壽卵識互相和合。這個東西已經是有溫度,有神識,一定是有情。你斷絕他的生命就構成殺生的條件。
庚二、不偷盜
辛一、解釋名義
「不與而取他物,名為偷盜。」偷盜的定義就是說不與。主人并沒有給我們,而我們主動取用他人的財物,這就是偷盜。取他物,他物主要是指有主物,有主人的財物。
「凡有主物,不得盜心故取,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誑取、抵債不還、偷稅、冒渡等,令前人失物,并名為盜!
凡有主物,不得盜心故取。就是你所面對的境界就是一個有主物。有主物的意思就是有主人的財物,簡別他不是無主,他是有主的。
「有主物在律上提出三點,第一個、三寶物!惯@是佛的東西,譬如說,供佛的香花燈燭,幢旛等等,這是供養(yǎng)佛陀的,佛物。第二個法物。供養(yǎng)法寶的,經架、蓋經布等等。第三個供養(yǎng)僧眾的,屬于僧物。你偷盜三寶物罪特別重!傅谝粋理由、體通十方!挂驗槿龑毜臇|西他的體性通于十方,譬如說,供養(yǎng)大眾師,所有大眾師都有份的,他的體性是通于十方的三寶!傅诙䝼、眾生慧命所依。」僧團的三寶物是所有住眾法身慧命依止這個東西道業(yè)才能增上。譬如說,我們依止拜佛用的蒲團,誦經有經架,眾生無漏的戒定慧的法身慧命,是依止這個才能成就,你把他盜取了,破壞他的法身慧命,這過失可重了。
「第三個、清凈心所成!惯@種東西都是十方信施那一念清凈的信心供養(yǎng)所成就,所以你偷盜三寶物罪就很重,非常的重。在律上說,偷三寶物很難很難懺悔,不容易懺悔。因為它體通十方,眾生慧命所依,清凈心所成,所以你偷盜了以后,這個罪性很難懺悔清凈,所以這個要小心啊。
「第二個、人物!谷酥傅氖侨说赖谋娚,他的物品!附Y重」有主物,主是指誰呢?指人,就是重戒。
「第三個、非人物!惯@個主是指誰呢?非人。非人包括兩種,第一個是鬼神物。人家供養(yǎng)土地公的,這是鬼神。第二個、畜生。狗或者是鳥。非人物有兩種情況,
「第一個、有主-望主結重。第二個、無主-望非人結輕!谷绻@土地公是沒有人的,在荒山野外,根本是沒有人的,可能那個主人已經死掉了。這個是一個沒有主的土地公,人家供養(yǎng)土地公,你把它偷來吃了,如果是無主,你就對望的鬼神結輕罪。如果這個土地公是有主人的,是系屬于某一個人的,你偷取土地公里面的東西,望著這個人結重,因為它是系屬某一個人。譬如說一只狗。他的頸上有一條項鏈,你把狗的項鏈搶過來。如果這只狗是有人養(yǎng)的,你對望的這個主人結重罪,因為你偷了他的狗,你對望的主人結罪。如果這只狗是只野狗,那你面對的是只狗,對望的結輕罪。他的有主物結重的情形,主要是約人,還有約三寶,那就特別重。
人是重,三寶是特重。故所凡有主物,不得盜心故取。這是總說,以下別示,是怎么盜取法?
若自取-你親自去盜取。
教他取-你自己沒有取,你教他人去取,用講話或者用書信去取。
方便取-財物自來,方便奪取。這個東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間跑到你的寮房來了,你知道這個東西是誰的,但是怎么會跑到我的寮房里面來,干脆順手牽羊,拿過來,這教方便取。財物自來,既然你來了,我就收下吧。
咒取-用咒術驅使鬼神去奪取,在印度特別多這種情況,用咒術驅使鬼神去什么地方拿什么東西過來,能驅使的人也是犯盜罪。
因寄取-你受別人的寄托物品,但是你不還他,或者是以少抵多。人家寄你五千塊,你說人家只寄你三千塊。
迷惑取-你用權巧的言詞,使令對方迷惑而奪取。你很會講話,講的對方很高興,結果你是把它盜取過來,用言詞使令對方迷惑而奪取。
誑取-你用欺誑的騙術來奪取。金光黨用鈔票,第一張是一千塊,最后一張是一千塊,中間都是白紙,用一種誑術來奪取。
抵債不還-欠債不還。
偷稅-漏稅。
冒渡-你假借他人的名義而獲得利益,這當中包括盜版的計算機軟件或者是CD、錄像帶等等,都屬于冒渡。
總之使令由主人失去他應有的利益,都稱為盜。就是說這件事情是系屬于某一個人的,沒有經過他的同意,你以盜心來取用,都是屬于盜戒所受攝。
辛二、具緣成犯
「盜戒具六緣成犯-一、他物。二、他物想。三、起盜心。四、興方便。五、直五錢。六、離本處!
我們也是分成三段來解釋,欲樂、加行、方便。
從欲樂來說,盜戒的成就第一個、一定要有偷盜的心。第二個、你所面對的境界是一個他人的財物,是一個有主人的財物。而且是他物想。你心中很清楚,這個是他人的財物,或者有一點疑惑也是屬于。他物想或者他物疑都是屬于欲樂。你在欲樂當中你有盜心,面對他人的財物,你心中也知道這是他人的財物,這是構成欲樂。盜戒的欲樂。
加行有兩個,第一個興方便。第二個直五錢。興方便是你用種種的方法,或者是用迷惑的、或者誑術、咒術等等。這個價值要五錢。佛陀制五錢是根據(jù)佛在世的時候,根據(jù)摩羯陀國的一個法令,偷盜滿五錢就判死罪,所以佛陀就根據(jù)這個判定盜戒的不可悔罪。我們中國的律,律的傳承當中,對于五錢有三個說法。第一個說法是,隨盜幾錢應死。就是五錢。當時你要偷盜多少錢就判死罪,五錢就是指那個錢,F(xiàn)在是用搶的才是犯死罪,偷盜就不犯死罪,情況不同。第二個、隨佛世的五錢。以佛在世的五錢。第三個、隨當?shù)氐奈邋X。隨你現(xiàn)在的五錢,F(xiàn)在五錢的說法,南傳比丘最近開了一個會議,把五錢作一個統(tǒng)一,以二十塊美金作為五錢,相當現(xiàn)在六百多塊。北傳方面,海公,廣化老和尚,他們倆個的看法就是從律上的制戒因緣。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偷了另一個比丘的一件袈裟,后來被默賓,以一件袈裟的價錢。海公跟廣化老和尚都說,相當一件袈裟的價錢,以現(xiàn)在來說大概一千五百塊左右。這是不同的看法,南傳比丘認為是二十塊美金,海公跟廣化老和尚的看法是一件袈裟的價錢,這是五錢的定義。
離本處,這指的是究竟,就是說你采取行動以后,什么是盜戒的成熟呢?這個東西舉離本處。譬如說,你偷一只牛,牠四只腿站在地上,這四只腿移動了以后,后來你后悔又把牠牽回去放,別人也沒有看到你犯戒,這只牛也原封不動,但是你已經犯根本罪,為什么?因為你整個業(yè)性已經經過有欲樂,你有盜心,你也知道這個牛是一個有主物,有主物想,你采取了行動,結果你把這個牛移開牠的位置,又把牠牽回去了。移開位置的當下已經具足欲樂、加行、究竟。這個盜戒已經成就了。所以造盜戒是六種因緣成熟。
辛三、犯戒輕重
「盜取他物,直五錢以上-上品不可悔罪。盜取他物,直四錢以下-中品可悔罪。盜取他物,直三錢以下-下品可悔罪。」
盜戒是以價值的輕重來判定犯罪的情況;旧衔覀兙褪且粋原則,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要拿。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在山中打坐,這是一個阿羅漢比丘。有一個國王去打獵,看到這個比丘在那個地方舉止非常的安詳、自在,就把這個比丘請回皇宮里面供養(yǎng),那么這個比丘就默然同意了。這個比丘除了打坐修止觀以外。他很會唱梵唄,唱出的梵唄特別的美妙。國王沒有學佛,以為這個比丘很會唱歌,唱的歌會讓我們一個人感到寂靜。這個國王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請比丘為他唱梵唄,他一聽就很歡喜。經常有貴賓來親近國王的時候,國王就請比丘出來,唱那些梵唄給他們聽,大家都很高興。有一天有一個大富商主從其他國家來,拿了很多的珍寶供養(yǎng)國王。國王很高興就請比丘為他們唱一曲,比丘就唱
梵唄。大富長者聽了非常歡喜,就要把這個比丘買下來。國王當然不肯,這個大富長者一定要買,給你一千金,國王說不可以,兩千金,不賣。三千金,好,賣給你。用三千金把這個比丘賣給了大富長者。大富長者很高興把這比丘買來。大富長者問這比丘:你對我是不是有感恩心,你看我花了三千金買你。你三千金不是買我,你三千金是還你自己的債。這怎么回事呢?這比丘大阿羅漢飛到空中去顯神通,先讓他生起信心,這是一位圣人。過去世的時候,我們三個都是人,包括國王、包括你、包括我,都是人。國王是個賣菜的,我們兩個是朋友,我們兩個去跟他買菜,買的時候少了三文錢,我們都帶不夠錢,所以就跟他欠賬,我?guī)湍銚。結果你后來就沒有還,抵賴不還。生命輾轉相續(xù),本金加利息要三千金。你這三千金是還國王的債。所以說盜戒,假使百千劫,所造業(yè)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盜取人家的財物,你現(xiàn)在可能得到暫時的安樂,但是你遲早要還人家的。所以古德說,雖然這個五錢的定義已經不是很明確,但是從因果上來說一針一草都不要盜,是這樣一個精神。
辛三、開緣情況
「與己想-謂彼已與己!鼓阍谀玫臅r候,你心中以為對方已經給我。你為什么拿他的杯子?不是我拿他的杯子,他當初說這個杯子已經給我。我心中很明確,他曾經跟我講這個杯子送給我的。那么這個是不犯,因為你心中真的是這樣想。你以為對方已經給你。
「己物想-謂是己物!鼓隳缅e東西,你在拿的當下,是做自己東西的轉想,一點都沒有疑惑,你明明知道這個是你的?赡苣愕臇|西跟他的東西很接近,但是你在拿的時候,心中是作己物的轉想,這不犯的,因為你沒有盜戒。沒有盜心。
「親厚想-素相親厚,聞我用時,其心歡喜!鼓愀慕磺榉浅:,跟他是拜把兄弟,你心中會想我用他的東西,他知道不但不生氣,而且其心歡喜。我用了他的東西,他心中會更高興。這樣子表示你們兩個的關系,素相親厚,這樣子是不犯的,因為你當時是作親厚想。
「暫用想-不久即還本主!箯哪罘鹛孟聛,匆匆忙忙,要上洗手間,找不到你的拖鞋,看到對方的拖鞋,你并沒有要盜取的心情,暫時借我穿一下,我穿穿就還你,就是只是一種暫時借用,這是不犯。
「無主想-不知此物有人攝屬!鼓愕酵饷嫒斓揭粔K很漂亮的石頭,你心中想這塊石頭是丟在地上,沒有人的東西。你心中作無主物想,拿回去不犯。因為它放在地上,以為是沒有人的。你心中認為這個是無主物,不犯。
「狂亂壞心」狂亂壞心所有的戒都不犯的。
辛五、持犯得失
「毀犯盜戒的果報-三涂果報-余報-一、貧窮。二、共財不得自在。」犯了盜戒以后生生世世容易貧窮,你雖然很努力的工作賺錢,但是錢就是留不下來,沒辦法存錢,這跟偷盜有關系。
第二個共財不得自在。你原有的財產,這個財產不是你自己的,有五家共有。第一個、水。水災會破壞你的財產。第二個、火。你容易有火災的情況。第三個、盜賊。你容易有盜賊來破壞你的錢財。第四個、惡國王。第五個、不肖子。不肖子孫就把你的錢財敗壞。
過去楊州有一個大富人家,做生意的。這個人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生了兩個孫子。家庭非常的富有,兩個孫子也長的很可愛。這個老人家要往生的時候,就把子女叫過來,說:「我這一生這么有錢是怎么回事呢?就靠這個秤斗。這個秤斗啊里面放了水銀,買進的時候看起來比較輕,賣出的時候看起來特別重,就是賺這個差價,現(xiàn)在我把這個傳家之寶傳給你。」講完以后,這個老人家就死掉。這個兒子是讀過古書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兒子知道這件事情有折損陰德就不敢作,就用火把這個秤子給燒掉了。燒的時候還出現(xiàn)一陣煙,這煙就像毒蛇一樣飛上去。燒掉以后,他就規(guī)規(guī)矩矩做生意。沒多久兩個孫子就死掉了,生病死掉了。他非常的傷心,天帝派了一位天將跟他托夢,說:「你不要傷心,你父親的福報不是靠這個秤斗,你父親本來就應該有福報的。他用秤斗來盜取別人的財物,天帝派了兩個兇星來作你的兒子,來敗壞你的家財。把你所有的財物,把房子都賣掉了以后,天帝才要把這兩個災星給收回來。你一念的善心,把這個秤斗燒壞了,天帝下命令把這兩個災星收回來。你繼續(xù)老老實實的做生意,沒有多久你還會有兩個兒子!构,他聽到天神的話以后就相信了,后來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做到進士。
所以說我們有偷盜的果報,有什么問題呢?雖然你曾經布施,你也布施,他也布施,兩個人都很有錢。這個人布施的時候,沒有犯盜戒,他的果報特別堅固,你的果報就脆弱。發(fā)生地震,他的房子就沒事,你的房子破壞掉。怎么回事呢?這跟盜戒有關系。夙世的盜戒有關系。有些人的財物特別的堅固,水不能淹,火不能燒,地震不能破壞,因為它的內心當中沒有偷盜的罪業(yè)。有些人的財物很脆弱,水災的時候他有份,火災他也有份,盜賊來的時候他也有份,怎么回事呢?就是他盜戒的罪業(yè)很重。雖然他曾經布施,他得到這個果報很脆弱,共財不得自在。
「持不偷盜戒-果報-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報-一、資財盈積」這個人持不偷盜戒,錢財就能夠存的下來,就有這個福分把錢財慢慢累積下來,由少而多。
「第二、不憂損害」財物特別堅固,水不能淹,火不能燒,盜賊不能搶。他不必去憂愁財物會損壞,他的財物沒有變大,只要有了以后就特別堅固。
「第三、處眾無畏」不偷盜的人,他心地光明坦蕩,在大眾當中,他不怕被人家懷疑。
「第四、身心安樂」心中安樂的人,身心坦蕩的人容易修行圣道,他打坐的時候內心安定,對止觀持相隨順。
問:?
答:把東西打開來看,犯不犯盜戒?要看他當初有沒有偷盜的心?他好奇拿起來看,他并沒有要偷取的心情,沒有欲樂。他只是好奇想要知道怎么回事?他當初是這樣的心情。
問:?
答:偷看可能有這樣的嫌疑。因為你明知道這是有主物,不管他在不在,因為這是有主物,你拆人家的信,有盜戒的嫌疑。因為盜戒當中包括知識,人家溝通的話,這也是屬于一種他的利益。如果你很清楚這個是誰的,是有主物,有主物想,有一種想要去看或拿的心情,那比較有問題。
庚三、不邪淫
辛一、解釋名義
「染情逸蕩,污穢交遘,名「不凈行」。」
前面的殺戒跟盜戒,殺戒本身是針對正道的一種傷害。盜戒是對于依報的財物的奪取。淫戒是染情逸蕩的一種交遘。染情逸蕩是指內心一種貪染的感情!敢菔帯咕褪欠趴v。放縱你內心貪染的感情沒有加以克制。克己復禮,沒有克制,是指內心的狀態(tài)。「污穢交遘」是講身業(yè),身體的互相接觸,乃至于手跟手之間的接觸都算是不凈行。就是淫欲心,不管身體那一個部位的接觸都算是不凈行。
「除己妻之外,一切世間,若男若女,若人若鬼,若畜生等,并不得染心交遘,但有干犯,并名「邪淫」。」
邪淫的對象很特別,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就是說從不邪淫的角度,夫妻以外的一切世間,這對象不管是男或者是女,男跟男,女跟女,這種同性戀也算。或者是人跟鬼,人跟畜生等等,并不得染心交遘,但有干犯,并名「邪淫」。
前面的殺生他的對象要是人,六道里面是人才犯根本。偷盜的對象也是以人為主,不管正報依報都是人。這個邪淫的對象,不管是人,不管是畜生、不管是鬼神,只要是染心交遘,都是犯邪淫。邪淫的范圍很廣,只要是六道都是范圍,這點值得我們注意的。
「又【俱舍】列邪淫四相:一、他妻。」他人的夫妻,這也是邪淫!缸云薹堑馈故裁唇小阜堑馈?男根入的是大便道跟口道,這也是屬于邪淫。「非處」雖然是自己的夫妻,但是處所不是在房室當中,也是犯。「非時」就是產前產后。產前懷胎的時候,或者是產后喂乳的時期,還沒有斷乳之前,也算是邪淫。還有受八關齋戒,男女雙方有一方受八關齋戒,也算邪淫。
辛二、具緣成犯
「淫戒具四緣成犯-一、是正境。二、興染心。三、起方便。四、與境合!
正境-男二處、女三處。以男二處指男眾的口處跟大便處。對女眾來說,男根入女方的口處、大便處、小便處。男二處、女三處,這五個處所都是屬于正境。第二個、興染心。就是你有貪欲的心,簡別你不是在睡眠狀態(tài)。第三個、起方便。你用種種的方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第四個、與境合。男根入于男二處、女三處,乃至入如毛發(fā)許,都是犯到根本。
前面的具緣成犯,殺盜兩罪,都有一種心中的轉想。有人,你要是人想才犯。如果對方是人,你起鬼神的轉想,不犯。盜戒也是一樣,有主物,有主物想。有主物,但是你做無主物想,也不犯。這是說你要心境和合才犯。但是邪淫不是,就是說邪淫只要對方是男二處、女三處,不管你心中再怎么轉想,都犯。這值得我們注意,邪淫不管我們做什么轉想。只要實際的情況是男二處、女三處,但有干犯,都犯根本。而且對象不管是人、是男女、是畜生,全部都犯。所以邪淫的戒有他特別的地方。
辛三、犯戒輕重
「非己妻入道-上品不可悔罪。己妻-非時、非處非道和合止而不淫-中品可悔罪。發(fā)心欲淫而未淫-下品可悔罪!
從邪淫的角度,自己的夫妻是可以的。但是己妻以外的入道,入道是男二處、女三處,這個都是入道,上品不可悔罪。己妻-非時、非處非道和合止而不淫。只是身體的接觸,但是你的男根沒有接觸到男二處、女三處。只是身體的和合,那是中品可悔罪。發(fā)心欲淫而未淫-下品可悔罪。犯戒輕重的判斷,他是不管人、不管鬼神、不管畜生,只要是入道就是根本,以入道跟不入道來判定。
辛四、開緣情況
「為冤家所執(zhí),如熱鐵入身等,惟苦無樂!鼓阋男袨椴皇悄愎室獾,盜賊對你的抓執(zhí),強迫。你心中在整個過程當中,如熱鐵入身,惟苦無樂。假如你被強迫,但是你后來生起了樂受,也是犯。你必須在整個過程當中,你的心情是如熱鐵入身,惟苦無樂。那才是開緣的情況。為冤家所執(zhí),但是你后來生起了樂受,犯根本,因為它這個不管你是怎么轉想的。
「熟睡不覺知」你在睡夢當中,你根本就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事,一開始到結束都是在熟睡,不犯。
「狂亂壞心」也是不犯。夢中是不犯的,夢中什么戒都不犯的。淫欲是不管鬼神、不管畜生都是犯根本。
辛五、持犯得失
「毀犯淫戒-果報-三涂果報-余報-生死熾然,障諸圣道!
犯邪淫重的人,生死的業(yè)力特別的強。淫欲重的人修學圣道很困難。怎么困難呢?他的心靜不下來。這種煩惱的火特別熾盛,障諸圣道。如果平常有修不凈觀,慢慢、慢慢煩惱淡薄以后,你會發(fā)覺,你的人容易寂靜。打坐的時間也坐的比較久,一天當中心中的波動不會很大,所以說淫戒是最障圣道的。在菩薩戒法是重在瞋,因為菩薩是要廣度眾生,要跟眾生結緣。但是小乘的戒法,聲聞戒法重在出離,他是淫戒制的特別重,因為淫戒最障出離。淫欲心重的人他沒辦法修行的,坐不住,煩惱熾盛,所以這個是障礙圣道的。
「持不淫戒-果報-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報-人天敬重」
古時候很多的女眾,他的夫婿死掉以后,一生保持貞節(jié),為他的先生守寡,鬼神特別敬重他。譬如說家里面鬧鬼,請這個婦人一去家里住幾天,鬼神就離開。鬼神對于不邪淫的人特別尊重的,他們的特性是這樣子的,人天敬重。
「染欲微劣」你經常不去造這淫欲的行為,你的欲望淡薄,乃至于「堪修圣道」你欲望淡薄,你修行禪定智慧容易成就,你內心當中能夠隨順于圣道,心容易寂靜。
古時候有一個宰相,唐朝的宰相叫狄仁杰。狄仁杰長的很莊嚴,有一天給人家算命,算命先生說你一生能夠作高官,有錢有勢,但是你的命格當中帶桃花要小心,如果你今生,沒有犯到桃花劫,你的高官厚祿會現(xiàn)出來。如果你犯了桃花劫,就破格了,你今生的高官厚祿就破壞。他記住了。以后,有一年他到京城去辦事,住在旅館。這個旅館的媳婦長的很美麗,看到狄仁杰很莊嚴,就對他表示了歡喜心。狄仁杰想到算命先生的話就斷然拒絕,逃過這一個劫以后,后來果然作到宰相。古人有一部書,叫【孝淫果報錄】。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世間上的福報,孝順的福報最大。破壞你的功德,淫欲是最厲害。里面講到很多人,他過去生的善業(yè)都很強,他本來去考試可以考上功名,后來犯了邪淫,功名就沒有。再大的福報,禁不起行淫的罪業(yè)!敬笾嵌日摗龍樹菩薩也講一個故事。有一個貧窮人,他供養(yǎng)天,供養(yǎng)了十二年,很虔誠的供養(yǎng)了十二年,禮拜、誦經,供養(yǎng)。天就出現(xiàn),你供養(yǎng)了十二年,你有什么祈求。我希望能夠富貴,我這么貧窮。天就給他一個瓶子,叫作德瓶。你向他祈求什么,這個德瓶就會出現(xiàn)。這個貧窮人就向他祈求,我需要一個房子,房子出現(xiàn)。我需要車乘,種種的珍寶,來裝飾這個房子,他變得很有錢。他過去貧窮的朋友,有一天就請他們過來吃飯,大家就喝酒唱歌跳舞,貧窮的朋友說,你過去很貧窮跟我們一樣,你現(xiàn)在怎么這么有錢?他就如是如是說,我就是有這個德瓶。貧窮人就說,你可不可以現(xiàn)場表現(xiàn)給我們看看。他說:可以啊!他向德瓶祈求什么,果然德瓶就出現(xiàn)他所需要的東西。大家就鼓掌拍手。一個人得意忘形就起來跳舞,把德瓶在空中拋來拋去,一不小心就把德瓶打破。打破以后,這個德瓶所出來的珍寶、房子、車乘,全部消失掉,又恢復過去的貧窮境界。龍樹菩薩就警告我們修行人說:我們好不容易一念的道心,修行圣道,積功累德。就好像得到德瓶一樣,但是你一念的名利心生起,要是控制不住,就好像德瓶打破了,所有的功德就在一念之間完全摧毀。所以我們修行不容易,要守住更難。要守的住也是不容易。出家也是這樣,出了家以后,辛辛苦苦的持戒,作早晚功課,誦經、懺悔業(yè)障、積集資糧。但是我們淫欲這個地方不小心就容易出差錯。淫欲這件事情,一開始這個念頭就要注意,剛開始生起無明的時候,印光大師說,若或惡念一起當下就要叫他消滅。因為淫欲心剛起的時候,他的勢力很薄弱,如果你要隨順他,就像燒火越燒越旺,你控制不住的。就像智者大師說的,呵責五欲。你平常在寂靜的時候,淫欲的煩惱不活動的時候,你要思維淫欲的過患。怎么思維呢?我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晚上不吃飯,過午不食,早上三點半起來作早晚功課、拜佛。好不容易現(xiàn)在心中有一點戒定慧的功德,我如果一時的煩惱控制不住,就把這個德瓶打破。智者大師小止觀說:思維淫欲的煩惱就像大火一樣,燒掉我們的功德林。猶如盜賊,我們好不容易,賺的錢點點滴滴存起來,盜賊一來全部拿走。猶如毒蛇,從小到大,我們這個色身好不容易吃了很多滋養(yǎng)的東西才長這么大,被毒蛇咬一口,就死掉了。毒害我們的法身慧命。用大火、用盜賊、用毒蛇的這種過患,來呵責淫欲的煩惱。你知道他的過患的時候,他一生起的時候,你轉一個念頭,就會有力量,你的佛號有力量。如果你一開始不知道他的過患,佛號提起來,沒有力量,因為你根本不想消滅他。智者大師的二十五種前方便,你在佛號跟淫欲心還沒有接觸之前,就要先把他的過患想清楚,等到你跟敵軍一接觸的時候,來不及了。淫欲心煩惱活動的時候,他是一個熟境界。為什么叫二十五前方便呢?你在正式對治之前,你就應該要呵五欲,淫欲的過失一個一個列出來深入的觀察,煩惱活動的時候,把你的佛號提起來,你就有辦法調伏他。因為你深知他的禍患。而且淫欲心的對治要趁快,越早越好,就像火開始燒的時候,才一點點,一下子就撲滅了,兩三把水就撲滅了。你要隨順他,火燒大的時候就不容易了。他下次來的時后勢力會更大。印光大師講,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他消滅,要快;饎傞_始燒的時候就趕快撲滅,很快,他也不容易再燒起來。這是講到淫欲的過失,生死熾然,障諸圣道。它會使令我們啊雖然在三寶當中積極很大的功德,但是不能夠出離三界,甚至于會毀壞我們的善根福報。
- 怎么修因緣觀?觀察因緣的相貌
- 佛陀用長行和重頌這兩段來說明三界火宅
-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 什么是意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意業(yè)
- 什么是口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口業(yè)
- 什么是身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身業(yè)
- 念佛人為什么要把心帶回家?
- 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發(fā)心跟正見這兩科是基本功
- 修持首楞嚴王三昧開顯智慧光明
- 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 在修首楞嚴王三昧過程中要從不迷、不取和不動下手
- 臨命終時要記。和虏豢盎厥
- 怎么把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念佛的功德
- 如何才能往生?對娑婆世界的愛取調伏到很低
- 只有自己想改變的人才能改變
- 什么叫破壞善根?淫戒的問題是什么?
- 修學佛法是要靠自己覺悟、遠離妄想的
- 如何對待痛苦?三界的三苦分別是什么?
-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